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宁为长生-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跟我走,大靖皇帝一定不会让你活着,也不会让董明和活着。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我说的话呢?”
    “可笑。”黄煜冷笑,“就算你传我叛国为你所用,阿和在此事中也置身事外,皇帝陛下不会怀疑他的忠诚,更不会因为他的三言两语,而对忠臣良将下手!”
    “阿煜,你不明白,他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什么理由?!”
    黄煜逼问,但俞登言尽于此,不愿多说。
    不多时,一人入内通禀,递上一封密信。黄煜看过之后,忽然叹了一声道:“是时候了……”
    黄煜不明所以,但下一刻俞登已经将密信投入火炉之中,他转身向黄煜,静默地看了他半晌,才低声道:“阿煜,我能为你做的,只是如此了。但愿,你不要怪我。”
    “俞登你想要做什么?!”
    他完全被俞登搞糊涂了,他哀伤的面容让黄煜心中的不安越来越扩大。
    俞登道:“不会太久的。阿煜,好好保重自己……你要相信,我真的……很喜欢你。”
    “俞登——”
    俞登头也不回,大步离开,自那以后,黄煜再也没有见过他。
    而朱定北与宁衡顺利汇合,原本在他二人的计划之中,由朱定北击杀前锋军扰乱海寇军心,造成博海城火药充足兵力充沛的假象,要的就是主力军就地驻扎,再又宁衡率领万数宁家兵丁以弹药最大限度围杀海寇,让他们先行退兵,以便博海城与金乌城联袂击杀攻打金乌城的海寇精锐。
    但海寇少主身份暴露,让朱定北不得不改变计划。
    俞登,潜伏在董明和身边这么多年,对于皇帝让董明和私下底做的事情他不可能毫无察觉,同样的,钱悔暗中的人手他也不会一无所知。
    而俞登一族登岸足足七年之久,亲自参与大靖水师的蜕变,对于大靖水师的兵力了如指掌。他们打的原本就是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现在知道自己的对手竟然是自己一直引以为援的俞登,自然不敢再求速成。俞登一族一旦在南海失利,必定会转向扬州九川,扬州水师战力更差,还不如将对手限定在广州海岸,他们的胜算还能更大一些。
    宁衡与他心意相通,两人不谋而合,当即放弃了奇袭的计策。
    但没想到,朱定北大费周章掳劫而来的俞登族人还是叫他们逃了!朱定北当即做出一个决定。
    他将甄飞河绑了,挂在桅杆之上,直面水师。表面上他是用甄飞河这个族长向俞登示威,事实上他以甄飞河为诱饵引俞登出面。果不其然,不过半日功夫,俞登便亲率水师,凛冽战船横亘海岸,在波涛之中杀气汹涌。
    “退兵三十里!否则他定死无全尸!”
    朱定北隔空喊话。俞登冷笑道:“区区一个老匹夫,你以为我会为了他如此牺牲?”
    朱定北道:“俞少主,他是什么身份我们心知肚明,你是可以取而代之,但是他手上握着的东西,想必不曾让你等见过真面目吧?”
    “那东西现在在你手上?”
    “不错。”
    “哼,我怎能相信我退兵你就可以拱手相让?”
    “俞少主退兵之后,我们再详谈,否则那东西连同此人,你休想得到!”
    俞登不再说话了,深深凝视着在桅杆之上只剩下一个人形能够看清的老人,他当然知道对方是谁,曾经何时他还曾养在他的膝下。只是谁能想到,再见却是如此场面。
    最终,俞登妥协了。
    他抬手道:“退!”
    “少主请三思啊!”
    “少主万万不可!”
    “少主,不可中了敌人的奸计,等我们杀过去,您要什么得不到?”
    二将军曾经要结盟的三位将军顿时叩请劝阻。俞登冷冷地看着他们,“我说,退兵!”
    话音落下,三位将军愕然地看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刀锋,不敢置信。而不管他们如何不甘愿,撤退的号角已经响起,三个时辰的功夫,他们牺牲众多打下的城池竟然拱手归还,不仅是水师,就连陆上的海寇也被召回,往海域深处躲去。
    海寇的战船渐行渐远,顷刻之间消失在朱定北的眼前。
    朱定北拧眉,他完全没料到事情会是这个发展结果,而被放下里当年的甄飞河同样惊愕,他被绑了嘴,但仍然呜呜大叫,那痛苦的神情让朱定北冷笑。甄飞河这老匹夫倒是想要自殉成全宁氏党羽的功业,可没想到族人对他还有如此孝心。
    他张口正要说什么,骤然听见背后破空而来的利箭之声,没等他有动作,宁衡已经一下子将他扑倒在地。
    利箭扎入皮肉的声音刺入耳膜,朱定北回头,只见——一根锋利的铁箭插入甄飞河心口!
    朱定北愕然回头,只见俞登高高抬起手中的弓,松开,长弓嘭地一声砸入水中,战船开拔,与大靖战船越分越远。
    
    第316章 黄煜假死
    
    甄飞河死了。
    死在了朱定北万万想不到的人手中。
    俞登,这位宁氏海寇少主,亲手将利箭射进甄飞河的心口,一箭毙命。
    而那之后,俞登竟依然退兵!朱定北率军日夜不敢松懈地防守他卷土重来,可没等到海寇大军,反而等到了失踪已久的钱悔。
    钱悔身形狼狈,但竟然未受重伤。
    来不及和朱定北说明情况,他便哭嚎道:“主君,黄煜他……他死了。”
    朱定北大惊失色。
    钱悔忍住哭声,哽咽地说起事情的始末。
    他与黄煜都未曾料到俞登竟是安插在军中的奸细,那日他们如常出海巡视,却遇到不正常的海雾迷失其中,战船兜兜转转,最终却落到了一个无名海岛上。钱悔身为水师领将自然心急如焚,当即想要离开,那时达到目的的俞登才露出真面目,将钱悔和黄煜的贴身亲随全部斩杀,将他们囚禁在那孤岛之中。
    他与黄煜原本是分开关押的,俞登不问审不动刑,只把他囚在原地让他完全摸不到对方的想法。他几乎要被自己的种种猜测逼疯了!
    直到昨日,俞登突然离开,带走了海岛上的九成人手,钱悔见机不可失,当即斩杀看押他的海寇逃出去寻找黄煜。而他出来的时候,却发现俞登留下来的人正在与人厮杀,他原本以为是自己人终于找到了他们,但听俞登的属下质问,才知道原来那些人是俞登的族人派来刺杀黄煜的。
    他心系黄煜安危,而俞登留下的人几乎都是为了保护黄煜而留下的,反而让黄煜的所在之地十分明显。
    可他赶到时还是慢了一步,眼睁睁看着黄煜被推下大海,瞬间被海水吞没,消失无踪。
    而岛上的两批人两败俱伤,钱悔悲痛之下全力斩杀,最后孤身一人凭借俞登族人的战船返回。那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们身处的岛屿离南海郡如此接近,他虽在海上迷失方向,但不多久就被自己人发现援救,平安归来。
    黄煜的死讯传回洛京,董明和当场失态。
    他不敢相信黄煜死了,当即跪地请求皇帝让他前往南海寻妻。董相被他气得风度全无,痛骂出声,但董明和坚持,他绝不相信黄煜会就这么死了,绝对不可能。那模样,竟是隐隐癫狂。
    董相无法,只得奏禀皇帝陛下:逆子丧偶,悲痛难当,心绪不定。恐难再当担宫防大任,还请陛下罢免他的官职,另择贤人。
    皇帝动了恻隐之心,松口准允他南下,但禁军统领的位置依然空悬,留待他调试好自己的心绪返京。
    而继黄煜的死讯之后,广州府送来捷报,海寇退兵三十里,连日再未攻击。而南海海寇的败退仿佛一个信号,随后不久,北海海寇,东海海寇悉数撤离!
    虽然明眼人都在防备着海寇再次出兵,但是满朝文武依然为之欢欣雀跃。
    平州军反扑东夷,而没有了海寇的威胁,大靖与羌族商讨战后协议终于尘埃落定。
    匈奴一分二,连接鲜卑、凉州各三十城池为大靖所有,而其余城池,包括匈奴王都在的剩下六十城池归羌族所有,羌族顺势夺下乌孙,将匈奴瓜分而来的疆域与自己的国土连成一片。夹在中间的车师部落见状,立即递上国书投诚大靖,甘为大靖属国,降王室为大靖藩王。
    如此烈火烹油一般,形势竟是一片大好!
    朱定北却是连日眉头不展,俞登此举到底何意,太让他捉摸不透了。
    短短半个月过去,大靖与羌族签订议和书,东夷也被大靖驱赶,甚至掸国也将交州双手奉还,东夷南蛮相继向大靖求和停战,仍在商榷之中。好像老天眷顾大靖一般,什么好事最终都落到了大靖头上。可这太没有真实感了,让朱定北不安。
    可以说,从俞登亲手断送甄飞河性命开始,他就有这样的预感。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是,甄飞河死后,等他从海上回旋着陆,却被告知谢永林也死了,死在刺杀之中。
    是谁动的手,朱定北不作他想。
    可是俞登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想不通。
    在海上巡视的钱悔回来复命,他们仍然没有在海域上发现海寇的行迹,他们犹如水如海中一般再无影踪,也仿佛没有再攻大靖的意思。
    “主君,俞登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半个月前,朱定北等人都在想俞登此举是在迷惑他们的视线,转移攻击目标。青州、徐州、扬州都将可能成为他下一个攻击大靖的目标。可是风平浪静的半个月过去,他们完全糊涂了,俞登到底意欲何为?
    朱定北摇了摇头,转而问道:“董明和现在如何?”
    七日前,董明和从洛京赶来在钱悔的带领下赶到黄煜葬身的孤岛,日夜不歇地在海上搜救。一天一天的失望,带走了董明和的生气,朱定北心生不忍却也无可奈何,前世黄煜死的时候,董明和还在平州,只是人微言轻的一届武将,或许就是对家族的恨意,让他活了下来。朱定北没想到今生躲过了那个死劫,却仍然重蹈覆辙……他无法开导董明和,只让人盯着不要让他干出傻事来。
    钱悔懊悔道:“还是那个样子,再这样下去我真怕他……”
    董明和还是能吃能喝,但人却迅速瘦削下去,他坚持说黄煜没死,还反过来安抚钱悔,说他一定会撑着一口气不会作弄自己的性命,因为他死了,黄煜就再也救不会来了,所以他惜命,让他们放心不必派这么多人盯着他防他寻短见。
    钱悔看得心惊,黄煜已经死的话他怎么也说不出口去劝他清醒。他甚至心里想着,董明和这样疯癫下去也好,万一那一日清醒了,也许,就跟着黄煜走了。
    送走了钱悔,朱定北撑不住面露疲惫。
    宁衡已经醒了有一会儿了,见他和钱悔说话才没有出来打扰,此时见他按着自己的眉心,大步走过来将他揽到怀中,低声道:“长生,你需要休息。”
    他强硬地将朱定北抱回房中。
    广州这一场战打下来,沦陷的还是宁家大本营之一的南海郡,主家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宁衡纵然担心朱定北也不能时时陪在他身边。原本他昨天就应当从主宅赶回南海城,但不想洛京传来急讯说太后娘娘病重时日无多,皇帝已经将她接回宫中准备后事,而他宁家作为太后母族也要赶去奔丧,安排了许多事宜,连夜未眠。今日赶回时才撑不住在房里睡了片刻,原本朱定北是陪在他身边的,但想也知道他没有睡着。
    宁衡揉着他头上的穴道,让他紧绷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
    连日的忙碌让朱定北声音沙哑,他闭着眼睛,问宁衡:“阿衡,俞登在没有动静,我都要相信他是真的退兵了。”
    “若是真的呢?”
    宁衡低声回应。
    “那他们图的是什么?”朱定北睁开眼睛,仰视着宁衡,“不仅是大靖兵,他的族人死伤也很惨重,不论是大靖还是他们都已经骑虎难下,便是他真的不想打了,他的族人也不会允许。”
    所以,朱定北至始至终都没有相信俞登是真的撤离,与大靖止战。
    宁衡静静地看着他。
    朱定北把脸贴在他的掌心,侧过头去,半晌才低声道:“他到底,想要什么?”
    连藏宝图的诱饵他都不屑一顾……朱定北明白自己为什么这般不安,因为,一切都在与前世背离,这原本是他重生后一直追求的结果,可当俞登将利箭送进甄飞河心口的那一刻,他就明白,接下来的事情,或许,即将脱离他的掌控。
    朱定北睡了小半个时辰就被叫醒,是去而复还的钱悔。他盯着宁衡杀气腾腾的视线,硬着头皮对朱定北汇报道:“主君,董明和想见您。”
    董明和?
    朱定北和宁衡对视一眼,没有耽搁,当即便乘船出海。
    董明和请他挥退左右,这才请两人进了他的屋中。他的住处并没有想象中的不整洁,反而像是被人精心打理收拾过一般,朱定北和宁衡心下一惊,心里蓦然生出一点防备来,但这样的戒备在董明和衣柜中走出一人时,被打消了。
    竟然,是黄煜。
    两人来回看了看董明和和黄煜,被眼前的情况搞糊涂了。
    董明和的消瘦不似作假,他紧紧拉着黄煜,一向健谈的他此时一声不吭只盯着黄煜。黄煜请两人坐下,说道:“我知两位侯爷心中现在必定疑虑重重,但在我说明事端之前,还请两位别过之后仍然当我是死人,从未见过我。”
    “黄煜师兄,这是为何?”
    黄煜顿了顿,轻声道:“当日我和钱悔被俞登擒住,他的所作所为确实让我捉摸不透。直到那日,他离开之后岛中便有来刺杀我的人,而当我跌入悬崖之后,便早有人在崖壁上救下我,将我藏身崖壁之中,制造我坠海身亡的假象。”
    朱定北知道,这是钱悔当日看到的情形。
    他们凝神再听黄煜说下去,“后来,俞登留了我几天,今日他将我秘密送到这里与阿和见面。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已经退兵,而他让我向你递一句话。”
    俞登说:一切即将结束了,此后大靖宁氏再无瓜葛。
    “我不懂他是什么意思,所以原话转达。”
    朱定北拧眉,即将,也就是说俞登在大靖还有未完的动作?
    想不出所以然来,他问道:“既然他要退兵,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制造你假死的事故?”
    黄煜也不明白,沉吟道:“我只知道他跟我说过,我跟他有故,皇帝一定不会放过我,也不会放过阿和,所以他要我做一个死人,让我同阿和,从此不再踏足洛京,隐姓埋名。”
    “皇帝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定北说着,突然想通了什么,他骤然看向宁衡,后者怔了一下,也随之色变。
    俞登说,一切即将结束。难道,他最后要对付的人,竟然是贞元皇帝?!
    
    第317章 皇帝毒
    
    皇帝在朱定北和宁衡赶回洛京的途中就收到了宁衡的示警。
    暗首:“陛下,长信侯爷虽无证据,但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还请陛下近日多加小心,切莫离开暗卫的防护之中。”
    暗卫没想过有朝一日竟然会从宁家得到有人要刺杀皇帝的密信,但不管此时是否是长信侯爷多虑,事关皇帝陛下性命安危,他们只会抱一万个小心,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皇帝没有回答,默许了暗首的话。他凝眉正在思考什么,半晌,东升太监入内道:“陛下,慈宁宫中传信,太后娘娘想安排一顿家宴,请陛下过去团聚。奴才多嘴问了一句,几位皇子殿下和宫中有品级的嫔妃都已受邀。”
    皇帝淡声道:“太后身体承受得住吗?”
    东升太监回话道:“奴才请教过太医院的吴太医,他说是……太后娘娘今日灵台清明,但……就是这两天的事情了。”
    话虽说的含蓄,但意思很清楚,重病中的太后兴师动众盖因回光返照,想在入土前吃一顿团圆饭。
    如此,皇帝虽与太后关系淡薄,但也应了下来。
    当晚,御驾进了慈宁宫,皇子宫妃们已经久候多时,只除了“病弱”的六皇子怕冲撞了太后的福运,被虞妃留在了殿中。
    太后还在屋内听人念经,皇子和宫妃们都还未见着她的面,皇帝作为人子为显示孝道,吩咐传膳后亲自如内请他出来。太后的眼神差了许多,看见明黄色的光晕还呐呐地喊了一声:“陛下……”
    琪玉姑姑眉头一跳,赶忙行礼道:“奴婢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郑重的唱喏声,让太后回过神来,她伸手搭在琪玉姑姑手上,下到床来,笑了一声说:“看我,惊扰了皇儿。”方才是她恍惚了,还以为看见了先皇陛下,或许大限将至,先皇已经等不及要让她下去继续夫妻情分了。
    她让念经的大宫女退下,起身对贞元皇帝道:“人老了,便爱热闹。往后再无这样的机会,还望皇儿莫怪哀家兴师动众。”
    贞元皇帝道:“母后言重了。太医说您身体大好,您在宫中将养着,会好起来的,还请母后放宽心怀,珍重自己。”
    从前皇帝厌恶太后,是因为他一直认为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养母。但时过境迁,往事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他虽然对宁太后已不能有爱重之心,到底有一些愧疚之意。而且人之将死,他对太后虽然不在意但也多了一份宽和。
    太后又笑了,“人必有一死,哀家知道自己的身体。这么多年了,哀家也能与先皇相聚,没什么不好的。”
    皇帝接不上话,便闭了嘴。好在一行人很快到了殿内,皇子们与众妃相继朝拜,太后与皇后没什么情分,而是招了陈妃上前来给自己布菜。在座的人多少都知道这一顿饭意味着什么,对于陈妃取代皇后娘娘本该站的位置也没有人提出来,随太后的意思摆弄。
    一顿饭吃得安静,末了,太后叫了几个皇孙道自己面前来。她挨个地看过去,这是她最后一次见这些孩子了,儿孙饶膝是每个老人的期盼,她虽没有亲生自己,但身为皇帝嫡母,这些孩子自小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与自己的亲孙子已没有不同。这样的日子,幽居在府的大皇子和被贬斥为郡王的四皇子也被皇帝准允进宫,却唯独没有看到六皇子,宁太后便问了一句。
    虞妃连忙道:“太后娘娘,宇钧服了汤剂早早便睡下了,不敢冲撞您,便没有让他来。”
    太后娘娘虽然久离后宫,但也知道六皇子的情况,闻言便有些心疼道:“没什么,哀家只盼着他的身体能好些,小小年纪便要受这世间千般苦楚,哀家于心不忍。虞妃,你是个好的,好好照顾他,你们呀,哀家都只盼着你们和和美美。”
    众人纷纷对太后道谢,其乐融融。
    不多时,太监进来请示户部尚书李韬求见,皇帝便寻了一个借口离开。留了宫妃和皇子相伴太后,他交办给户部的差事是紧急核算战后的各项收支。
    从匈奴得到的财帛都已经入了国库,但比起战后要花费的银两,仍然填不满这个缺口。立功的士兵们要犒赏,死伤的士兵要抚恤,损废的兵器军甲要补充,被殃及的城池要重建,新纳入版图的匈奴要拨银管理,冬日在即,西北两地的边民也需要大笔银两度过这个寒冬……哦,如今还添置了太后丧仪的花用,种种种种,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匈奴的战利品中能直接利用起来的金银不够填补这个缺口,那自然要向南蛮和东夷讨要。
    这就是皇帝为什么一直拖着两边请求停战的国书没有处理的原因。要大靖罢兵,总要付出代价,他们既然都不肯成为大靖的附属国,等这一次户部算出有多少缺口,那便要南蛮和东夷十倍补上来。
    而此时,镇北侯府。
    老侯爷晚皇帝一步得到朱定北送回的示警,对老侯爷说的话,可就比对皇帝说得更透彻一些。
    老侯爷没滋没味地吃了晚膳,便与古朝安商议该如何是好。
    古朝安沉思半晌,道:“宁衡既然已经告知陛下,想必皇帝会加倍小心。他身边不算御林军,也有暗卫,足以护得住他的暗卫。”
    “话是这么说,可我这心里头就是不安定啊。”老侯爷抹了把脸,“当初长生离京的时候就说过,甄飞河留了一批死士。现在没了甄飞河,这些死士就成了这个俞登的人。真要说起来,硬碰硬,我们没什么好怕他的。你且看他行事诡秘,连甄飞河眼睛不眨一下就杀了,又命海寇退兵,此子心性莫测,我只怕,他们还有什么阴诡招数未出。”
    古朝安抿唇,半晌才道:“皇帝陛下的心智犹在你我之上,他是大靖天子,他的命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人算计的。叔父还请宽心些,长生虽然留了这些人手给我们,但我们总不能明目张胆让他们去保护皇帝吧?一切,等长生回来再从长计议。”
    老侯爷闻言,叹了一口气,“长生这孩子,总算是回来了。”
    在自己身边养大的孩子,却总能让他这个半截入土的祖父惊诧。他身边有古朝安在,当初羌族如何倒戈,匈奴如何兵败,个中隐情他也听古朝安说了几分,哪怕还不是全部的事实,他就已经吃惊不小了。实在无法想象到,翻云覆雨力王狂澜的竟会是自己还未弱冠的小孙儿。
    想当初他们如何狼狈地从鲜卑回到洛京,当时当日何曾想过会有今日的场面?
    古朝安也盼着朱定北回来呢,他对老侯爷道:“叔父,待长生回来,我……想回鲜卑一趟,然后南下去广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