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宁为长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站岗,一半人可以喝酒,每年调换。那些兵老爷喝了酒可了不得,有趣的事情就太多了。就说我阿爹的副将军,每年到那时候就扯嗓子哭,听我阿爹说,他从十五岁哭到四十岁了,每年的词都没换过。”
    他忍不住笑起来,有些停不住话头,好似自己就是那十岁小儿依然在军营里四处乱窜,招猫逗狗。
    “还有刘军医,平时可和善了。可是只要喝了酒,抓着人就要扎针,不把你浑身扎满不放人。后来每年除夕,伙头就会把猪皮单独留一块给他,让他扎着玩儿。”
    董明和忍俊不禁,军营生活艰苦,他早就做好心理准备,只是……
    他看向黄煜,对方正被朱定北三言两语逗得发笑。他蓄满笑意的双眼那般清澈,一点也不见对未来的烦恼和迟疑,让人也跟着安定下来。
    宁衡插嘴道:“是刘毅刘军医?”
    “咦,长信侯爷耳目真是不能小看啊,居然连我朱家军的军医都知道?”朱定北玩笑。
    宁衡的表情有了一丝变化,说道:“刘医丞被贬充军多年,如今太医院还没有人能出其左右。”
    “怎么,阿衡现在还在学医?”
    董明和深感稀奇,当年宁衡还很小的时候便总捧着一本医书看。“那本医书你可看完了?”他比划了下那本厚的过分的书,实在是记忆犹新。
    楼安宁喷笑,“还看着呢,哈哈。”
    他想着,这辈子宁衡大概都看不完。
    说笑间,野物便烤好了,众人一拥而上。
    董明和挑中的活禽肉质就是嫩,口感极佳,几人满嘴流油,吃得十分满足。
    秦奚和楼安宁吵嚷着要一同去打猎,董明和见缠不过,随口说下次有机会。但他和朱定北心里都明白,这只是成熟的大人哄骗小孩子的惯用语,若真有下一次……已不知是何年之后。
    看着孩子们因为这句话而欢欣雀跃的模样,董明和轻咳了一声,转头对上黄煜戏谑的又带着安抚的目光,他抬手摸了摸黄煜的鬓发,对他笑了笑。
    快活的时间总是嫌短,日暮西山小小少年们不情不愿地上了马车各回各家。
    临上马车时,朱定北回头看了眼翻身上马的董明和和黄煜,收回视线。
    珍重。
    他默默念了一句。
    踏春归来后不久,宁衡几人相继收到董明和的请帖。
    民间普通男儿的冠礼尚且被重视,官宦子弟的成年冠礼更是不容丝毫马虎。
    如宰相府公子这般身份的,宴客名单往往早早就拟定了,提前一个月也会将请帖发给各家,以示郑重。
    见添了几个孩子进来,董夫人便对董相埋怨儿子童心未泯:“这眼看着就要成人了,什么时候呀才能盼着他懂事一点。前回我同他说他的亲事,这孩子还是嘻嘻哈哈的一点不放在心上。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弱冠前多少都成家了?就算有没定亲的那也肯定相看了几家人家,哪像他!就是他兄长也没让我这么操心过……”
    董相想的却是另外一方面。
    这几个孩子虽说只是孩子,但背后的家族实在不容人忽视。
    楼府秦家贾府都好说,只是那定北侯府……如此重要的礼节请到朱家的孩子并不是圣上想要看到的。
    这还不算棘手,毕竟那只是个前途未卜的孩子,尚且在圣上的鼓掌之中。
    只是请来长信侯爷便不妥了。
    那位若是京中世家过多沾惹,必是祸事一件。宁衡年岁小的时候顾忌可以少些,但日后怕是要提醒自家儿子了。
    远着些,对那孩子才是爱护。
    听董夫人越说越气,董相忙收回心神,将手上的文书放下,安抚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凭你怎么操心他们的日子还是要自己过的。”
    “哼,你倒是看得开。”
    董夫人丢开墨锭,董相顺手将公文推远些免得溅上墨迹。
    “我儿子我还能不知道么?他惯有自己的打算,这次连嘴上都不肯答应我,不是自己相看上了哪家姑娘怕我们不答应自己藏着主意,要么定是打着什么歪念头!我看呀,你再不好好管管他,等着有你后悔的时候。”
    “说的什么胡话。明和是个有分寸的孩子,你尽管放心吧。”
    董相给夫人倒了一杯茶呈上,虽是责怪的话语却也没有平素在朝的严厉。
    他本就是平和稳重的人,轻易不会对人说重话。对自己的结发妻子更是敬重有加,因此虽不认同她没完没了的担心,但也只能口头上附和或是斥责两句,并不阻拦。
    “再则,他若是娶了媳妇回来,你就不难受了?明理媳妇还不是你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那孩子你嘴上不说,心里可不是还想着她抢走了你的宝贝儿子,私底下也总埋怨么。依你对明和的偏心眼儿,我瞧着能多留两年就多留两年,也给你自己顺顺心。”
    “老爷!”
    董夫人嗔了一声,夫妻俩不由得笑起来。
    董相此时不明白知知莫若母,女人总有自己一套不可捉摸的直觉。
    若非不安,董夫人又怎会如此忧心。
    不曾想,竟被她一语成箴。
    董明和的冠礼就在二十岁生辰当日。
    三月中旬正是天气暖和时候,洛京是大靖的繁花圣地,晚春处处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董相府中便是遍地兰草,各色兰花开遍,哪怕是那些未开花的也是姿态青葱,隽雅无双。
    洛京不论男女,及笄或是冠礼时候长辈都会特意挑选出一种花草给孩子祈福。
    在这繁花盛开的时节,董相特意选中淡雅的兰草,便就是祈愿着二儿子能少一份少年意气的浮躁,多一分兰草的清雅平和。
    董相二公子董明和的冠礼隆重非常,单看给他授冠的人便可见一斑。
    正是久不在人前现身的陈阁老!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陈阁老不甚雄浑却令人凝神聚精的语调说着祝词。
    话毕,才将跪在地上的董明和扶起来。
    他正了正董明和的束冠,轻声道:“孩子,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无需犹豫。”
    董明和眉眼一颤,俯身恭敬道:“是!谨行铭记于心。”
    陈阁老笑起来。
    耄耋老人眼中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包容与睿智。
    孩子啊,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不是不能犯错,而是——坚守本心。
    放手去做,不要犹豫。不忘初心,不要后悔。
    终会成功。
    
    第30章 判决邸报
    
    董明和冠礼之后数日,秦奚几人还对当日的盛况津津乐道。
    不等这趟热度消散,一个消息再一次让这位董家二公子跃居洛京世家话题榜首。
    董明和不辞而别。
    初闻这个消息的时候,秦奚和楼安宁都傻眼了。
    贾家铭百思不得其解,楼安康下意识地看向宁衡,却发现不仅宁衡神色淡然,就连朱定北也一副毫不意外的模样。
    “你们早猜到了?”
    他不由问。
    宁衡看朱定北,见他不言语,便说:“洛京格局太小。明和师兄看到的从来不是高坐上的人,而是天下黎民。”
    好男儿,有雄心壮志的抱负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个抱负的义无反顾和坚持。
    董明和能舍下相府二公子的身份,以及相府安排好的康庄仕途,这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奚咬咬牙,他虽心惊于董明和的决定,更多的却是血脉里因为他的不羁而生出的认同感和沸腾的想要追随的心情。
    “阿衡说的对。不上战场的士兵不是好将军!”
    他祖辈和父辈世代守护着洛京,但他们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将军。洛京的繁华安逸从来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因此他们对儿孙说起更多的,都是那辽阔的疆域,血雨腥风却无怨无悔的战场。
    秦奚家学如此,对于血战沙场的豪迈有着天然的向往。
    楼安康不由得看向朱定北。
    没有上过战场的少年尚且如此憧憬,这个从沙场上被迫困守洛京从此注定要碌碌无为的朱家儿郎,大概比谁都……不甘心吧。
    贾家铭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明和师兄的做法过于激烈了。我听说,董夫人这些天日日以泪洗面,他这样做,终究还是亏欠了生养的父母。”
    秦奚张了张嘴想要替董明和辩护,口拙如他却不知从何说起。
    “就连董相也病了一回。”贾家铭对于董明和的做法实在无法理解。
    父母在,不远游。
    他不是迂腐到要让董明和做到这个地步的学究,他只是不明白,分明董明和可以说服父母,可以正大光明地参军。
    为什么偏要选择这样的下策呢?
    朱定北呸了一声吐掉口中的衔草,从草地上坐直,道:“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迫不得已罢了。”
    见他们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朱定北笑出声来:“看我干什么,我又不是明和师兄肚子里的蛔虫,哪知道那么多弯弯绕绕。等咱们大靖多了一位大将军,到时候,谁还会追究当年。你们啊,就是先吃萝卜淡操心,下午武夫子不是说要测试骑射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临阵摸一摸佛脚。”
    贾家铭料想到今天下午的惨状,果然不再言语了。
    几个孩子火烧屁股似得往进学府的骑射场赶,生怕到的晚了,好弓箭好马都被别人抢走。
    朱定北看着他们飞奔的背影,贾家铭被秦奚拖着踉踉跄跄,孩子们眼中一片放晴的明朗,哪里还有方才的阴霾和担忧。
    很多事情,都会遵循一样的轨迹。
    不论是董明和,还是朱家。
    他只是无法确定,有他的干预,是否结局会有不同呢。
    但愿……这一世,那位海王大将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吧。
    宁衡站在他身侧,静静看了一会儿,才拍了拍他的头。
    “别担心。”
    朱定北知道他会错意以为自己担心董明和的安全和前途,便也笑笑不说。
    “长生!快跟上啊,磨磨唧唧地干啥呢?”
    秦奚大叫,楼安宁甩开兄长,跑回来拉着朱定北:“快走,不能让秦奚抢先了!”
    秦奚见状,心急如焚好似恶犬在追一般地狂奔起来。贾家铭跟在一旁跑的快断了气,竟也没被落下。
    宁衡大步跟在几人身后,看朱定北回头对他扬手催促。那明媚的阳光点滴细碎在他眼睛里,似乎也将温暖渗入了那双清透的眸子。
    董明和离京的消息沸沸扬扬传了很长时间,在国子学成为第一大轰动事件。
    直到,关于丽嫔子嗣毒杀案最终判决的邸报出来,顶替它成为头一件热闻。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探查,国子学的学子们未从家中父辈口中得知这件事的进展,在人前也闭口不谈。直到判处的邸报出来,仿佛才让他们想起这件开年来的惊骇事件。
    贞元二十一年,三月末。
    皇嗣惨遭毒杀,贞元皇帝雷霆一怒。宗人府主审,刑部大理石御史台三司协理,彻查定论。
    凶手系为贬为下等宫奴的罪官之女,郑氏。
    敕令将郑氏流放交州的三亲九族就地斩首,其沦为女奴的女眷以火刑除秽,不得安葬。藏匿者,同罪。
    皇后失职,管理后宫不当,责令罚奉三年,凤令暂封悬,委贵妃淑妃贤妃三妃协理宫务,以观后效。
    皇后上呈请罪折,拜谢隆恩。
    不论此间事态如何暗潮汹涌,皇嗣毒杀案由贞元皇帝御笔朱批,就此结案。
    百官不敢异议,私底下虽有言论但也不敢摆在明面上,就连家族子弟也下了严令,不准妄议朝局。
    秦奚也只敢在朱定北几人面前不服,却不是因为皇帝罚得不够重或有所偏颇,而是因为自己外祖。
    “丽嫔姨母也是受害人,陛下怎能因为子嗣未保而迁怒姨母呢?我阿娘前日进宫请安,陈妃姨母和丽嫔姨母面容都十分憔悴,陛下……自诞下死胎后就一步也未曾踏入过两位姨母的宫殿。”
    他一个未在情事上开窍的少年也明白,不得夫家爱重的女儿家将会是如何凄苦。
    何况是捧红踩白的后宫,皇帝的冷落将会是妃嫔的致命之处。
    “而且,谁不知道当年郑家九族获罪就是我阿公主审。陛下他……这难道是我陈家咎由自取吗?”
    之前说是皇后杀子,秦奚虽然不尽相信,但心里认定是后宫出的鬼祟。
    如今罪魁祸首揪出一个郑家,又是皇帝陛下亲自定罪的,竟再无翻案可能。
    实在可恨!
    他就不信郑家背后没有人,否则一个九族流放,沦为官奴的小女子哪来的能耐在丽嫔临盆的时候动手脚?
    秦奚狠狠砸在树干上。定局已成,不消别人说,他也明白。旨意是皇帝陛下说的,别说他,就是自己的祖父和外祖都不可能更改他的旨意,只能认命。
    朱定北嘲讽一笑。
    那个郑家到底是不是元凶,可还不一定呢。
    就算郑家恨陈阁老,当年的陈宰相可也只不过是皇帝的马前驱,这因果也不会落到陈阁老头上,更不该报复在一个闺阁女子身上。
    况且那郑家犯的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当年的郑太妃自刎请罪,依然没能保住郑家。
    皇帝恩义,不杀郑家人,只将九族流放,由此赢得仁德名声。
    郑家,就是贞元皇帝坐稳帝位点上的第一把火。
    如今十年时间都过去了,贞元皇帝仍未曾放过郑家……
    朱定北冷笑:恐怕,咱们这位皇帝陛下从一开始就没想放过郑家吧。至于是谋逆大罪还是其他,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只不知道,郑家当年与皇帝犯了什么忌讳,怎会被记恨到如此地步。
    宁衡若有所觉,将手中医书合上,抬头看他。
    朱定北对他露出一个笑容,仿佛刚才泄露的那一丝阴郁只是宁衡的错觉。
    贾家铭比秦奚看得要深远些,低声分析道:“这件事罪连三方。”
    “一是罪魁郑家。”
    “郑太妃育有青州王,是陛下叔父,青州王死后他的子嗣承袭王位安守青州。没想到陛下才登基不久,郑家趁干旱天灾名不聊生时候,以困厄百姓起义的名义造反。事后证明青州王与此事无直接关系,太妃娘娘又自刎谢罪,陛下仁慈才杀了主使人,郑家九族其他子弟流放,女眷充奴,留他们性命。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辜负皇恩……如今他们是罪有应得,也算告慰小皇子在天之灵了。”
    “二是皇后娘娘。”
    “之前贵妃娘娘和淑妃娘娘都被牵扯其中,但现在皇帝陛下以治理不力之罪处置皇后娘娘,反而提拔了三妃,这分明是……凤印虽然从太后娘娘手中还给皇后,但被封悬起来,没有凤印的皇后同贵妃娘娘他们相比,又有什么优势呢?何况陛下这么做,是在诛心啊。我听说皇后因此病得不出宫门,连马超都被叫进宫陪侍左右,恐怕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心病都无法痊愈了。”
    “三,则是陈家。”
    贾家铭看了看秦奚,才继续说道:“虽然丽嫔娘娘无错,但圣心难断。就连一国之母都因为陛下的迁怒而获罪,丽嫔娘娘……平安便是福。有陈妃娘娘在宫中,丽嫔娘娘已经是九嫔之一,再往上,怕是锋芒太过。陛下这么做,未尝不是对你姨母的保护。”
    他口中有理有据,但其实更多只是为了安慰秦奚。
    聪慧如他,心里其实明白,皇帝陛下之所以不喜欢陈家姐妹,是因为陈阁老积威太深。
    他与陈阁老有过几次交谈,那位睿智的老人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魅力,高山仰止,莫过如是。
    陛下再给荣宠,那放眼大靖还有谁能和陈府一较高下呢?
    外戚,这是大靖立朝以来最忌讳的事。
    这一位贞元皇帝也不会例外,因此后宫的陈娘娘注定得不到太多恩宠。
    秦奚却信以为真。
    他秉性纯善,不会以恶揣测别人,仔细琢磨贾家铭的话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他阿公曾经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当时他只以为是告诫他无条件地忠诚于皇帝陛下。如今想来,皇帝陛下再高高在上那也是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不维护自己妻子,不爱护自己孩子的男人呢?
    至少,在秦奚有生之年还从未见识过这样的败类。
    皇帝陛下,也有他的苦衷吧。
    秦奚叹了一口气:“我阿公倒是没什么,倒是我阿娘看到姨母受苦总是难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秦奚为难地挠了挠头。
    楼安宁插嘴道:“你还挺能耐的,长辈的事情自己不会解决还靠你不成?你阿娘难过,那不是有你阿爹么。”
    秦奚没好气地瞪他一眼。
    贾家铭笑起来:“安宁说的也没错。我听说你姑姑要从平州回来了,你阿娘忙起来,自然便会好起来。”
    提起姑姑,秦奚不由虎躯一震,汗毛竖起。
    秦大统领这唯一的女儿,秦灭胡,可不是一般人啊。
    
    第31章 秦家女将
    
    秦灭胡,秦奚的姑姑,秦大统领唯一的女儿。
    此女原名并不叫灭胡,闺名有着沅芷湘兰般的雅致,是被秦老夫人养在闺中曾也是要以洛京第一闺秀为目标娇养的。
    秦家女儿也确实如秦老夫人所盼望的那样,并未被秦家粗犷血脉所染,生的娇美白皙,纤腰如柳。
    便是有一年她兄长,便是秦奚的父亲在边关受重伤,秦家派人尾随粮草赴边关探望,没防备女儿竟偷偷混进了队伍中,从此边关一行,闺阁是路人。
    不仅自己改了名字不说,更誓要留在边关杀敌戍边,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秦老夫人心肝脾肾肺都疼了一边,使劲手段都无法阻拦。更有一个煽风点火的秦大统领,见女儿巾帼不让须眉,老怀安慰竟不将此等惊世骇俗的事不当一回事,反而乐见其成。
    秦老夫人气得和离的话都说出口了,可于事无补。
    秦灭胡未出嫁前,她每每垂泪都要将丈夫数落一番,堪堪留到二十岁,还待字闺中。
    就在秦老夫人对女儿婚嫁都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那新上任的平州州牧竟和她看对了眼,几经周折,将这位女将军迎娶回府。
    秦灭胡在洛京贵女中堪称异类,一些女子口中不耻,但也不乏许多人将她视为闺中英雄,对她是又佩服又羡慕。
    如今,秦灭胡嫁给平州州牧已十几年,两人膝下也是儿女双全。
    比起其他远嫁女,秦老夫人每三年还有机会与女儿见上一面。
    与武将一样,远任各州的州牧每隔三年也需回京述职。
    朝廷每年都有一大盛事。
    武官述职,州牧述职,秋闱选士。
    均是三年一次,交错开来是因为朝廷对这三件事都非常重视,怕挤在一起无法面面俱到。
    武官述职和科举都在秋季,州牧述职则在四月谷雨时节前后。
    初夏光景是大靖各州最少天灾的节景,因此祸事也少,各州州牧不在州府之中也不会有太紧要的突发事件,才定在了这个时间。
    去年武官回朝述职,今年便是州牧回京。
    或远或近,各州牧启程时间不一,但都在四月上旬抵达洛京。
    秦奚现在是自身难保,也顾不上担心宫中姨母情绪,每日愁眉苦脸。
    楼安宁可不会可怜他,反而嘲笑:“你姑姑就算是只老虎也是母的,怕女人怕到这个地步,真给我们男子汉丢人。”
    他们这个年纪正是自我膨胀且逞强的时候。
    性征发育使得男女彻底分隔开来,再温文尔雅的男子私心里都觉得自己是大丈夫比小女子强,因此实在对秦奚这怂样看不上眼。
    秦奚惨叫一声,倒在贾家铭身上都懒得为自己辩解。
    朱定北凑过来,忍笑道:“楼二,你可别小看这位女将军。我阿娘在军中便不敢有人得罪,她还只是军医,算是文职。这位秦姑姑,那可是马前锋,在周将军麾下领五品都尉,真正地统帅万军。别说她在军中是个有权有名的女将军,就算是平州海寇见了她,也都是双股颤颤,屁滚尿流!”
    “当真?”
    楼安宁虽然听说过这位大靖为数不多的女将军的厉害,可没想到她竟然这么有名,就连朱家军出身的朱定北都对她如此推崇。
    秦奚跳起来,大声道:“当然是真的!”
    “想当年我姑姑未出嫁的时候,便是百兵屯长军衔,管着三艘船。就这三艘船,不仅杀入敌军中将半路被海寇劫走的姑父救回,更将平州军围剿了七八年还杀不完的那帮海寇的老巢给抄了!就算过了这么多年,那些海寇听到我姑姑来了,不先逃走,肯定都被我姑姑杀个片甲不留!”
    他话中对自己这位身负传奇的姑姑是骄傲得不行,说起那些故事哪里还顾得上害怕。
    楼安康好奇的一句话又给他泼了冷水:“你姑姑既然是水师将领,地上功夫总不会比你阿爷阿爹厉害吧。怎么你跟见了你阿爷似得,这么怕她?”
    秦奚笑脸一僵。
    不知想到什么,不看楼安康反而狠狠瞪了朱定北一眼。
    几人纳闷,朱定北已经笑得捂肚子了,气息不稳地道:“你们可知秦姑姑没在水上成海娘娘的时候,被军中称呼为什么?”
    这可难住了几人,只管盯着朱定北看,眼神催促他揭开谜底。
    朱定北也不卖关子,“人称小双刀。”
    “双刀将军!”贾家铭先反应过来,“长生阿爷没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