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宁为长生-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鲜卑府,边境。
朱振梁看着老父来的还没有幼子消息的信笺,心里正难受,副将朱响大步走进来,道:“主帅,军师。”
见朱响神色有异,帐内两人都收起心绪听他怎么说,果然朱响说了一件让两人都为之震动的大事。
“我们的人发现,陛下的暗卫近日频繁出没鲜卑府,好似在找什么人,在几处郡县多方打听。”
正是因为暗卫的行动太过频繁和急切才会露了行迹让他们的人察觉到。
两人皆是脸色一变,让不知情的朱响先退下,朱振梁便道:“朝安,你觉得陛下又几成可能是在找你?”
古朝安阴沉着脸,摇头说:“我不知。”
朱振梁见他神情便知道他已能确定皇帝找的人就是他,不由拧紧眉头道:“这些日子你不要出外活动了……”
“主帅,我要随军同行!”
古朝安不等他说完便大声道。
边境同匈奴的战事情形不乐观,因五姓鲜卑之乱朱振梁没有第一时间亲临战场,但此时却不能耽搁了。皇帝已经对驻军进行酷烈的整治,他也能对驻军的能力放心一些,将朱家军全线调往前线。身为军师的古朝安当然是随行之人,但他现在不敢冒这个风险。
且不说皇帝真将古朝安抓回去后对他、对朱家会使什么手段,就是古朝安自己恐怕也无法忍受被擒,朱振梁生怕他因此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主帅,我是朱家军的军师,我不在军中才会惹人眼目。再说,我现在这样,又有谁能认得出来?”
当年的洛京梁三何等的风华绝代,谁有会将那人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呢?
朱振梁打量他清瘦的模样和满脸邋遢的胡渣,这些日子因为战事和长生的事情对古朝安有所忽略,几日未细看,竟没发现他的眼睛又凹陷了些,整个人看起来十分颓靡,瘦的让人不忍看第二眼。
“你便留在帅府上帮着照看一下孩子吧,陛下的暗卫总不会闯进那里。”
朱振梁还是没有答应,古朝安身上有一股抹灭不去的气质,或许只有他自己才会以为当年的风华已经全被被抵消,但若是真的熟悉他的人便会看出他身上与当年梁三少相似的风骨。朱振梁还是不愿他抛头露面,给别人可趁之机。
古朝安见说服不了他,便闭口不言。
朱振梁叹了一口气,“让你告病也不是让你什么事情都不做,我把老九留给你,鲜卑府内若是出了事有你在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况且,长生依旧生死不明,洛京也不太平,还要劳你多照应。”
古朝安知道他是铁了心,朱家人都是这个臭脾气,一旦做了决定旁人说再多也不能够动摇,因此他没有多费口舌。此时听他给自己解释已是难得,便让他安心道:“这些事情的交给我吧。”
朱振梁笑着说:“我说真的,平日里你没事也多带带孩子,那小祖宗闹腾得很,除了你谁也哄不住啊。”
古朝安想到虎头虎脑的孩子,心里也柔软了些。
或许那孩子当真与他有缘,同他特别亲近,哭闹起来的时候便是他的生母都哄不住但却能在他身边安安分分的。
朱振梁见他的眼中带了暖意,便稍稍放心了些。
前段时间家里婆娘给他张罗相看人家,结果事到临头这家伙又退缩了,他和高娘子都没忍心让他作践为难自己,于是也默契地不再提起这件事。
只是……他又想到了前两日一闪而过的念头,看了看古朝安,暗自道等这场仗打完了便同家里好生商量看看吧。
洛京,皇宫。
暗首给贞元皇帝带来了好消息。
他们多方打听,果然在鲜卑府境内一处确定了梁三少曾在那里生活过。这个消息让人振奋,也同样让不敢再抱太大希望的贞元皇帝欣喜若狂。
虽然还没有找到人,但是,这足以确子熙当年并没有死!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一个准信,贞元皇帝心中滚烫,恨不得此时此刻梁子熙就在他身边。他正吩咐暗首加派人手探查,从南边回归又重掌了暗卫消息往来的暗一现身禀报道:“陛下,暗卫在宁州探查到蛮军刺杀甄右相,虽未得手但请陛下明示是否暗中派人保护右相大人?”
叶慎仁遇刺重伤后,西南大局就是被甄右相一力撑住的,现在接掌军权的大臣刚到宁州,甄右相的安危自然重要。贞元皇帝安排了人手,而后又皱眉问道:“刺杀叶慎仁的人,还未详实吗?”
“属下已能确定并非蛮族或盘越掸国人。”
“哦。”贞元皇帝眼神一冷,“你的意思是羌族人。”
“羌族的嫌疑很大,不过属下从几条线索上看出,也有可能是匈奴的人,且那些人和阮府所存的劣银亦有所关联。”
贞元皇帝听了暗一这话,脸色更难看了两分。
劣银一事就连宁衡也查不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反而屡次受制于人,现在他干脆消失在南海,只是宁家人对劣银追查一事不再尽心,皇帝心中早已有所不满。
“南海水师还在搜救吗?”
听皇帝的问话,暗一瞥了一眼暗首,见他默认了自己答话才出声道:“回禀陛下,现在南海上除了南海水师,还有镇北侯府的府兵、宁家的船队在海上搜寻长信侯爷与朱世孙。”
皇帝点了点头,待他们离开后,便传唤东升太监让他传令南海水师,务必加紧搜救事宜,投入更多的人手也在所不惜。
他心中虽对宁衡二人是否能够生还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皇帝要摆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让宁家人投桃报李,加紧办自己吩咐下去的差事。想到后宫太后曾询问过的他是否有意赐封宁家子弟长信侯世子的身份,他不由冷笑了声。
不知宁家若是知道太后如此操心此事,该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赐封长信侯世子?
呵,宁家人又有几个真正将朝廷给的身份和俸禄看在眼里的?宁衡生死不知,太后如此“忧心”,他自然也不介意替她好好宣扬一番,也让宁家人知道他为宁衡做的事,更提醒他们,宁家与皇室的关系,若是宁衡真的回不来了,长信侯爷这个位置能空置的时间没有多少啊。
南海,水师。
黄煜劝着董明和早些入睡,自从宁衡和朱定北出事之后,董明和和钱悔自责不已,他也十分着急。
起初的时候,他还能够安慰大家说他们二人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会逢凶化吉,但过去两个月仍然没有消息,他便不再给他们盲目的希望了。他们在水师中从军这么些年,比谁都明白,在海中失踪整整两个多月意味着什么。
便是最有经验的海商和渔民,在这种情况下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何况朱定北和宁衡还是被礁石旋涡卷走的。
董明和揉了揉头,对黄煜笑笑说:“阿煜,我也说不明白,只是心里有个感觉,他们两个人肯定还活着。”
黄煜怔了下,心里也因此好受了些。对着董明和疲惫却信心不减的脸,他故作生气道:“我怎不知你和长信侯爷、朱小侯爷这般心有灵犀?”
董明和哈哈大笑,总算听话地去休息了。
钱悔不分昼夜地在海上搜寻,他因军务在身又有皇帝陛下的诏命只能早早退回岸上,好在前些日子陛下又下了旨意让南海水师加紧搜救,他的上峰毫不犹豫地再一次把烫手的山芋丢给他。毕竟那两位大人物就是在董明和的战船上失踪的,于情于理,也该他去搜寻。
这也正给了董明和这个机会。
当日,正是奸细混入他的军中才会让朱定北和宁衡受此重创,董明和了解他们二人是何等聪明又警惕的人,之所以会中招正是因为他们对他和他带出来的兵的信任才会没有防备。可他到底是辜负了这番信任,让他们蒙此大难。
只盼着,他们能够安然无恙地回来。
海岛上,朱定北和宁衡过的日子并没有董明几人所想象的那般孤苦。
站在海岛西面的巨石上,朱定北迎风眺望,不一会儿又背过身对宁衡说:“今天风真大。”吹得他眼睛生疼生疼的。
宁衡却眼尖地看到他的脸上有了干燥的裂痕,不由道:“今日没有用药?”
“诶?”呼呼的海风在耳边作响,宁衡再问了一边他才听清对方说的是什么,便抬了抬手说:“用了啊。”那防冻膏药他每日都会在手腿上涂上一层。
宁衡一看便知,他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脸,待回头给他脸上擦了药膏,因干裂缘故涂了药觉得有些辣疼的朱定北还满脸不乐意地说自己不是小娘皮,不必这么精细。手脚要劳作才怕生冻疮有妨碍,这张脸保养着做什么,他还恨不得趁此机会把这张看不顺眼的小白脸弄回当年的俊脸呢。
第169章 鲜卑事变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嘤嘤嘤:今天码字的时候打出朱响两个字,作者君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回头一看,果然发现之前有把朱响和朱凡两个汉纸弄混了,分别实在79…81,116章中,哪里都搞错了。
注:朱响是长生用的残兵的首领。
朱凡是朱老爹的得力副将。
因榜单缘故不能修文,请大家见谅。
鲜卑战乱引得大靖上下关注,但这个消息传不到南海中这一处被天海孤立的小岛。
进了十一月,朱定北的神经便松懈了些。因为这时候的北疆漫天飞雪冰封千里,绝不是战事的天时,他以为不管匈奴人有什么样的计划好歹可以都会让人过一个安稳年。只要北疆无大事,纵有再大的事情也影响不到朱家军的根基。所以才敢放心。
他万万料不到的是,匈奴人不仅选在了这个最不恰当的时机开战,且鲜卑府南边的五姓鲜卑叛乱在大靖北五州大肆屠戮抢杀。
不错,继雍幽并平四州之后、在主帅朱振梁拔营离开鲜卑州牧城之后,五姓鲜卑的族人在鲜卑府境内掀起了更大的风波,将屠刀指向了瘦肌恶骨的徙民和色目人,就连代表着鲜卑府的未来的汉鲜两族的混种新生儿都没有放过。
他们扬言这些混种的孩子灵魂沾染着邪恶,是世间最肮脏的存在,是这些鲜卑族民背弃长生天的罪证!
不仅是五姓鲜卑人,便是这些孩子的长辈中也有几个受谣言蛊惑而将自己的孩子交出去,甚至做出亲手摔死自己的孩子的疯狂行为。长生天,这是鲜卑人的信仰,虽然官府和徙民将大靖人所信仰的佛教引入鲜卑府,但鲜卑人对长生天的忠诚不会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里就被改变。
或许是发现长生天的力量十分好用,甚至可以让大部分鲜卑人束手就擒,五姓鲜卑开始大肆宣扬这样的言论,借用长生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煽动民众反抗大靖的统治。
朱振梁临走前,让“卧病在府”的军师古朝安协助朱家排行第九的养子朱泉,谁也没有料到局势竟然会骤变到这个地步。更让人心寒的是,鲜卑除了在前线打战的朱家军之外,这些外调来的驻军竟然一点都靠不住!
这就是几年前朱定北想要在鲜卑府设立军士培养基地的原因,大靖内州的驻军恶习沉珂过重,若非强硬手腕掰正难堪重用。不过皇帝对朱家军十分忌惮,不会允许朱家人再在百万雄师之外培植“亲兵”,所以朱定北从未向宁衡之外的人说过自己的想法。
但今时今日的情形,已经证明了朱小侯爷的远见。
鲜卑外调驻军的无能和无视法度,让鲜卑府的祸乱雪上加霜。
州牧高飞扬实在无法,求到接防的朱泉身上,朱泉不敢贸然应允便到帅府与古朝安商量。古朝安听罢大为惊讶,“皇帝派来的监军呢?不是已经着力协助领将肃清军风了吗?”
朱泉脸色难看,“陛下的监军……被杀了过半。”
……
“什么!”
远在洛京的贞元皇帝纵使有暗卫传讯也慢了一步,得到消息的时候,驻军中的监军已经所剩无几了。
他震怒。
监军的职权与众不同,他代表的是皇帝本人,在军中有着不容轻视更不容侵犯的地位。可谁能料到这些人胆大妄为到对皇帝亲派的监军下手,更让皇帝无法忍受的是,动手的竟然会是大靖驻军自己!
暗首道:“这些士兵在内州中染上恶习,一贯贪图享乐,到了苦寒的鲜卑许多士兵非但没有接受改造,心中暗藏不满,所以才会趁此时机为非作歹。”
皇帝当然也明白,原本若是普通的内州驻军当不至于让鲜卑府陷入这样的处境,但坏就坏在,当年调兵的时候,皇帝特意选了这些在内州中劣迹最多的驻军调往鲜卑府接掌调到凉州的另一半朱家军的军务。这并非是皇帝有意为难朱家军或是轻视鲜卑,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皇帝无法容忍这些驻军的行为才会将他们调到鲜卑境内。
按律法,这些士兵有半数都得命丧黄泉,但法不责众,就算是九五之尊也不敢意气用事将这些废物全都杀绝了引起军心不稳和民心动荡,因此只能小惩大诫在其中挑选了一些人斩首示众而后将他们调派到鲜卑府。鲜卑府条件艰苦,是对这些驻军的惩罚也是磨砺他们的心性的机会。再则,皇帝认为鲜卑府只要有朱家军在,这些驻军中哪怕有三两蠹虫也不会影响大局——不管皇帝愿不愿意承认,他对朱家军的忠诚和能力的信任在军中无人能及。
他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竟然自食恶果。
“四州的驻军如何?”
皇帝克制地问道,听闻他们还算安分并且极力维护州府百姓的性命与五姓鲜卑对抗,他心里才好受些。第二日早朝上,皇帝便下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到鲜卑府,训斥鲜卑驻军领将无能,令鲜卑二品大将朱泉接掌鲜卑驻军的军务,整肃军风,参与屠杀监军者不论军衔人数一律杀无赦。又许朱泉军令以调派四州三军,在最快时间内镇压鲜卑之乱。
远在前线的朱振梁接到古朝安的信后,大感头疼。
那些士兵已经进驻鲜卑已经有五六年了,若是早早交到到了他的手上,不用一年的时间保管将这些王八教训得服服帖帖。现在好了,一滩烂泥糊在他朱家的脸上,皇帝这干的算是什么事!
但他现在更头疼的却是两军交战的问题。
风雪交加,这鬼天气就是在撒尿也能把二大爷冻成冰棍,站着牙齿打颤连刀都握不住,大规模的战役是打不起来了,可防不胜防的偷袭也让人不敢放松警惕。因为天气缘故,进入十二月两军交手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但在此前,朱振梁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他们新入手的一批军器——射程更远的弓箭,竟然在战事中没有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匈奴的弓,射程几乎与他们匹敌!
这下要追究的事情就大发了。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当然明白远攻中弓箭射程意味着什么,他们更清楚,这一批军器的射程不论是在大靖还是在外敌中都是绝无仅有的神兵利器。而匈奴人的弓,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但,匈奴人的弓箭几乎与大靖这批军器前后脚投入到战事中。
这意味着什么?
军器是大靖绝密,而这个秘密,已经被泄漏了。
与此同时,他还发现,匈奴人的甲胄已被改造。虽然这寒冬腊月,匈奴的并也裹着厚厚的皮货,但没有瞒过朱振梁的眼睛,他们的新甲胄更轻更便易,但防护却提升了数倍。此时借着天时,两军军器甲胄上的优劣看不大出来,但一旦战事拖到雪化之后,他们势必要被匈奴人痛打一战。
这个问题他已经派八百里加急送往洛京,但过了几日才知道那送信的斥候死在五姓鲜卑人的手中。
朱振梁便冒险用战鹰传讯洛京,希望皇帝能在入春前与工部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丢开信,朱振梁看向副将朱凡,问道:“长生那边有消息了吗?”
“尚无。”
朱凡忧心道。
朱振梁叹了一口气。
贞元二十六年,腊月十九。
边境战乱纷纷,但洛京城内年关的气氛还是很浓,过两日就是朝廷的年关休沐,各家女眷都忙着备好礼以便年节走动时所用,奔走的商贩也想在这一年最后的时机多赚几个铜板好过年,城中人流络绎不绝。
就在这日,一匹轻骑飞奔而过,险些被马撞上的百姓心惊肉跳地躲开,尘土飞扬见只听见一句,“让开!鲜卑八百里加急!全都让开!”
不少人抱怨道,鲜卑的战事怎地还还能生出变故,这大雪的天,匈奴人疯了不成!
镇北侯府的老夫人正在去往城外祈佛保佑儿孙的马车中,听到这一句,便急忙让人勒转马头赶回府中。她到府中时,才知丈夫却在一刻之前被皇帝陛下急召入宫。
她急忙问道:“怎么回事?鲜卑府的战报上说了什么,长武可都还好?”
管家朱三对此却是一无所知,皇帝有意隐瞒鲜卑的战报还这般急切地召见老元帅,实在让他心中难安,他寻了话安抚了老夫人,坐立不安之下便亲自等在了宫城之外,等待老侯爷出宫。但这一等,到了宫城落锁的时候,竟都没见老侯爷的身影。
他却不知,在老侯爷进入御书房时,迎面便砸来一封奏折,贞元皇帝失控地怒喝道:“朱家,好一个朱家!好一个一品军侯!好一个一品元帅!”
镇北侯朱承元愣住,捡起奏折一看,蓦地脸色就变了。
那上面竟然写着——一品兵马元帅朱振梁拥兵自重,隐瞒军情,坐视鲜卑大乱,纵容部下残害鲜卑百姓!那奏折竟是一封血书,上面盖着鲜卑府数位郡守甚至州牧高飞扬的印信和指印!
也同样在这一日,入海搜救的南海水师,在海上看到漂流的浮木。
上面写着:朱,宁,贞元二十六年十月初七。
第170章 堪破心意
南海,孤岛。
宁衡又一次控制不住地打了个喷嚏,沙沙两声,朱定北只能眼睁睁看见自己好不容易寻到的猎物跑了。他收起木弓,回头瞪着宁衡,“第二次了。”
宁衡失笑,而后又喉咙痒地咳嗽了两声。
朱定北皱眉,探了探他的额头有些担心道:“你肯定是在发烧,还是先走吧,等我逮两只兔子给你补补。”
宁衡说:“是你手凉。”他拉下朱定北的手,“这几年你可曾见过我病过?只是一点小风寒,睡一晚就好了。”话音才落下,宁衡有打了一个喷嚏。朱定北翻了一个白眼,强硬地把他赶走了,自己继续在林子里狩猎。到了这时候,小岛上也冷的有些刺骨了,岛上的活物也不再出来活跃,陷阱里很难再捕捉到猎物,朱定北便亲自动手。
说来也怪,一向身体强壮极少生病的宁衡居然在他之前染上风寒。
照朱定北说,这小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总是不许他这样不许他那样,对自己的却一向轻忽,这才邪风入体。
朱定北这日的收获还算不错,没逮到兔子但掏了几个鸟窝又抓了一些个头不小的海鸟。刚来这个岛上的时候并没有看见多少鸟,反而天气越冷,越有一些鸟类往岛上来,两人都为之欣喜,因为有南迁到这里避寒的鸟禽,中途不可能没有歇脚的地方,这就说明在海上的某一处肯定有别的海岛。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他们两人连日都在抓紧造船,就等过几日在循着海鸟的踪迹到海上找出路。回到木屋时看见宁衡竟在睡觉,朱定北便没有叫醒他,自己到水边清理了猎物,将鸟蛋抱上湿泥埋进火堆下,又把鸟串在一起架上火堆上烤,这才拍拍手回到木屋中。
“阿衡?”
喊了两声也没见宁衡回答,朱定北一惊,往前一看便道坏了,宁衡的脸上满是不正常的红晕,触手的感觉滚烫,这时候他要是还能睁眼说瞎话是自己手凉他没发烧,朱定北可以把自己的头拧下来给他当球踢!
朱定北没有多少照顾病患的经验,见叫不醒宁衡便急忙地找宁衡放草药的地方找能用的药草,他记得宁衡有特意配好治疗风寒的草药——原本这是为朱定北准备的,没想到第一个用在他身上了。宁衡将草药分门别类地存放着,要找不难,只是朱定北关心则乱,一时间不敢确定那一堆是用来治疗风寒的,细细分辨了一番才敢拿出来用。
他眼尖地看见宁衡在草药下掩藏了什么东西,但这时也不是好奇的时候,拿了草药便起身。
煮了药汤,朱定北把宁衡扶起来,喂了半梦半醒的宁衡吃药,又道外头冰冷的河水里浸了一块布,敷在宁衡额头上。
粗粗吃了一些东西,这天晚上朱定北也不敢入睡。
夜里,宁衡除了一身热汗,朱定北把被子给他压严实了不敢让凉气透进去,又忙着给宁衡换凉布,给他擦了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水。发过汗不久,宁衡的烧便退了,朱定北不敢松懈,等到天光见亮的时候,没见他复发,才又出去烧了一些热水。
昨天架在火堆上没吃掉的鸟肉已经成了一块块黑炭,好在这海鸟的块头不小,他没有把所有的都上火烤,而冬夜里的气温也能让禽肉保持新鲜。
朱定北把黑炭鸟肉扔掉,把下面埋着的鸟蛋挖出来,好在他昨日裹的泥很厚,让它们避免了黑炭蛋的命运。他重新串了海鸟,刚加上去,便听吱呀一声,扭头果然看见宁衡出来。
“醒了,觉得怎么样——”
“怎么穿的如此单薄——”
两人异口同声,停了下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