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汉朝养老-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七:“敢尿在里面我揍它们。”
“我帮你一起揍。”谢琅洗洗手,“晌午吃什么?”
小七抬头看一下,快午时了,“天冷,咱们煮汤吧。”
“鸡蛋汤加肉包子。”谢琅道。
小七不禁问:“还有肉包子?”
“还有三个。我吃两个,你吃一个。猴哥若是能打到野鸡,晚上就吃土豆烧鸡。”谢琅道。
小七连连点头,“我喜欢吃土豆烧鸡。孟达爷爷也喜欢。三爷,孟达爷爷最近怎么不来了?”
“战况不利,你孟达爷爷没心情过来。”谢琅道。
小七忙问:“有我仲卿爷爷的消息没?”
“没有。不过你仲卿爷爷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谢琅道。
小七莫名相信谢琅,或者说他只相信谢琅,听谢琅这样讲就放心下来,“我出去玩一会儿?”
“等一下回来帮我烧火。”谢琅提醒他。
小七:“我知道的。”
一盏茶的工夫,小七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一条大鲤鱼。
谢琅吓一跳,“你下河了?”
“我没有,我没有。”小七连连摇头,“小牛爹和小马的爹抓的。”
谢琅:“上次都抓完了,怎么还有?”
“小马的爹说是漏网之鱼。三爷,怎么吃啊?”小七犯难,“我今天不想吃鱼。”
谢琅接过去,“过两天吃。天冷用盐腌上,能放十天半个月。”
十天后,谢琅烧半锅热水,正打算把鱼洗干净放在锅里红烧,就听到砰砰的敲门声。
村里人来找谢琅都是先叫他的名字再敲门,甚至不敲,直接推门进来。谢琅听到这个声音,就擦擦手去开门,“谁呀?东方朔?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冻死我了。”东方朔正想进来,抬起脚又收回去,“你家那四只是在院里,还是遛弯去了?”
第128章 吉凶未卜
谢琅侧身让他进来,关上门道,“天冷不爱出来,在屋里睡觉。你怎么来了?”
“公孙敖将军回来了。”东方朔道。
谢琅眉头一挑,“这事我知道。”
“你今日去城里了?”
谢琅摇了摇头,“我们村的人比我还关心仲卿,听他们说的。你又想说仲卿凶多吉少?”
“四人回来三个,一个无功而返,两个指挥失误,受挫而返,只剩卫青将军一人,吉凶不知,你就一点也不担心?”东方朔盯着谢琅问。
“我仲卿爷爷吉人自有天相。东方先生,再诅咒我仲卿爷爷,我就不让你教我了。”小七不知何时从屋里出来,站在堂屋门口瞪着眼睛看着东方朔。
东方朔很是尴尬,“三公子,在下也是,也是担心卫青将军。”
“我知道,你们都不信他。”谢琅道,“那就再等几个月。除了这事,还有别的没?”
东方朔点头,“有的。”
“什么事?”谢琅问。
东方朔:“陛下命我给你们送些东西——东西,我没拿进来?”往四周看了看,什么都没有,“我没拿进来?”
“你什么都没拿。”谢琅无奈地摇摇头,再次打开门,“在驴背上?”走出去看到驴背上有两个包,“幸亏没掉。否则有你受的。”过去把东西拿下来,一大一小两个包裹竟一样重,“里面是什么?”
东方朔指着大的,小声说,“陛下命宫人给你和小七做的大氅。这个小的是一罐红薯糖。”
“小七,快过来。”谢琅把小的拆开递给东方朔,就拆大的,“来试试。”
小七伸出小手,“先放起来,过除夕的时候再穿。”
“随便你。”谢琅连同自己的那件也给他。
小七抱着大氅去屋里,谢琅把门闩上,领着东方朔去灶房,“陛下最近如何?”
“看不出来。陛下越发喜怒不形于色。”东方朔道。
谢琅:“那就是心情不大好。陛下若是和你聊仲卿的事,你可千万别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只说仲卿吉人自有天相便可。”
“那不是——”对上谢琅的视线,东方朔把余下的话咽回去,“我听你的。”
谢琅指着灶台:“会烧火不?我正打算做饭,帮我烧火。”
“会的。”东方朔提着衣裳过去,“你这个火镰不好用啊。火折子没有吗?”
谢琅:“我家的火折子也不甚好用。时而有火,时而没火。”
“下次过来我给你拿几个好用的。”东方朔道。
谢琅笑道:“多谢。”鱼炖上,就去院里掐一点蒜苗叶子,切碎放在案板上备用。他淘米蒸白米饭。
鱼用盐腌过,看起来不甚好看,再用酱炖,即便香味扑鼻,喜爱羊肉汤和蒸鸡的东方朔也不想吃。
可主人是谢琅,东方朔不敢挑剔,不想吃还是先夹一块鱼放入口中。
鱼肉紧实,酱香扑鼻,青绿色的蒜叶开胃,东方朔把嘴里的鱼肉咽下去又觉得口齿生津,忍不住说,“三公子,这个鱼你是怎么做的?”
“就那样做的。”谢琅不解其意,“还能怎么做?”
小七接道:“先生的意思是没想到我三爷做的鱼肉如此美味。先生以前吃过啊。”
“我以前吃的是新鲜的。”东方朔道,“没想到腌过的是另一番滋味,而且还不咸。”
谢琅笑道:“我担心咸,就抹了一点盐。第二天担心鱼会变臭,谁知下雪了。鱼被冻僵,雪停了都没能全部融化掉,一直到今天。”
“怪不得。”东方朔笑道,“也是我来巧了。”
谢琅:“是呀。小七,吃鱼头边的肉,那里刺少。”
“我知道的。”小七夹一大块肉,就吃一大口米饭。
东方朔在谢琅家用过几次饭,知道小孩不爱吃主食,见他这样惊讶道,“小七喜欢米饭?”
“这个米好吃。”谢琅道,“小七不吃菜都能吃一大碗。”
东方朔还未吃,听他这样讲,夹一点放入口中,就睁大双眼,“这……这是专供宫中的米?”
小七猛然看向东方朔。
谢琅朝他脑袋上呼噜一把,“吃你的饭。是陛下差人送来的。”
小七低下头撇撇嘴,明明是孟达爷爷找他三爷要的,他三爷又骗人。
“难怪呢。”东方朔不疑有他,“陛下对三公子真好。”
我三爷对孟达爷爷更好。小七心中腹诽,手上又夹一块鱼肉把嘴巴堵住,以免说了不该说的话,惹他三爷生气。
谢琅笑道:“陛下觉得我省心吧。吃,先生,再不吃就凉了。”
“哦,好。”东方朔端起碗,又夹一块鱼肉。
谢琅也给小七挑一块,“小心刺。”
小七抿嘴笑笑,“谢谢三爷。”
饭毕,谢琅收拾灶房,叫东方朔教小七。谢琅把灶房收拾干净,把那四只的肉炖好,小七也开始犯困了。
谢琅叫小七回卧室睡,他送东方朔出去。
看着东方朔走远,谢琅从地窖里掏半袋红薯出来倒在灶房门北侧。
小七一觉醒来去茅房,险些被红薯绊倒,“三爷,你把红薯丢在这里作甚?”
“晾晒一下,留着过几天吃。”谢琅嫌冷,不想烤火,也不想睡觉,就拿着一根在院里练武。
红薯皮上连一点水都没有,晾晒什么?小七不懂,想问什么尿憋着难受,容不得他细问,连忙跑去茅房放水。
出来听到有人喊他,小七打开门一看是小马,“三爷,我出去透透气。”
“别往沟边跑。”谢琅道。
小七挥挥小手,“我知道的。”
谢琅出了一身汗,晌午吃的全部消耗掉,就把木棍扔灶房里留着晚上烧火,拿出洗衣裳的盆,从江山图里放一盆温泉水洗衣裳。
谢琅把衣服洗好,小七还没回来,葡萄架下挂满了肉,灶房里堆满柴火,啥事都没了,谢琅就点着炉子煮大米粥,顺便潜入江山图中,收一下瓜果蔬菜和刘彻要的紫花苜蓿的种子。
如此过了三天,天空又飘起小雪。
小雪过后,天气放晴,温度回升,在屋里窝了好些天的谢琅和谢小七领着他家那四只懒货去山上捡雪天被冻死的小动物。
满载而归,谢琅领着小七到村东头,就看到烘干房附近全是人。谢琅把钥匙递给小七,叫小七带那四只先回家,他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七抬手把钥匙递给猴哥,筐子里的东西搭在白罴背上,拍拍猴哥的猴脑,“你们先回去。”
烘干房附近的人齐刷刷看过来。猴哥拿着钥匙,扛着野兔子,领着虎子、小狼和白罴往家去。
众人哪怕知道猴哥懂人事,见它这般听话,依然忍不住说,“三郎,你家猴哥都快成人了。”
“说不定人就是猴变的。”谢琅顺着接道。
说话之人瞪他一眼,“就听你胡说。”
“我胡说,那你来说说,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谢琅道,“我领着小七上山的时候,这边只有四五个人。”现在都十四五个了。
“你不知道么,莲花的亲事成了。”先前说话的人压低声音说。
谢琅往李秋月家那边看一眼,“不是早就成了?”
“你收拾莲花那次媒人给介绍的没成。钱小花个大嘴巴子没好意思说吧。李秋月以前嫌人家不如她,后来你数落钱小花一顿,钱小花回去跟李秋月说说,李秋月特勉强的说,不如就不如吧。
“谁知她这边松口,人家那边找人打听到李秋月和钱小花是咱们村有名的悍妇,还不愿意养小七,人家就让媒人传话过来,她有万贯家产,人家也不娶她家闺女。”
谢琅呛着了,连忙别过脸,“咳咳,什么时候的事?”
“四五天前。”
谢琅:“这又是谁给介绍的?”
“小七的姑姑。”说话的人看一眼小七,“和春娥同村,家里特穷。但那个后生长得好,得有王家二公子那么高,模样周正,听说人也老实。要不是穷,也轮不到春娥介绍。”
谢琅指着李秋月家,“那女人就愿意?”
“被人嫌弃了,知道自家名声不好,又担心莲花去找城里的公子,她不愿意也得愿意。我估计今天不去找你,明天就得去找你。”
谢琅指着自己,“她找我作甚?”
“刚才听钱小花说回头问问三郎。肯定有事。你要是怕她找你,明天就领着小七去城里。”
谢琅摇头,“这么冷的天,把我们家小七冻生病就不值得了。钱小花说回头,应该不是什么急事。你们别在这边看热闹,小心那妯娌俩出来骂你们。”
“我们这么多人还怕她俩,笑话。”
谢琅笑着点头,“成,你们不怕。小七,咱们回家。”
“三爷,别理她们。”小七怕人听见,快到家的时候才说。
谢琅看着他,“担心我应付不了?”
“我三爷无所不能,当然能应付。可是,我不想三爷帮她们。”
“又是谁?故意跟我过不去啊。”
谢琅心中一惊,抬头看去,“你,你什么时候到的?”往四周看了看,“你走着来的?”
“当我傻啊。”刘彻指着西边,“马拴在那边。省得你们村的人看到马,就知道我来了。”
谢琅:“猴哥给你开的门?”
刘彻点了点头,等他俩进来就把大门关上,“正想去找你,就看到猴哥拿着钥匙来了。”
“你进屋,我去烧点热水煮茶。”谢琅道。
刘彻:“用你自己做的那个小火炉煮。”
谢琅点点头,小火炉点着端到堂屋里,就把陶罐放上面,拉开布帘,请刘彻去客厅等着。
刘彻见客厅一角有个棉被褥,脱掉靴上去,舒服的长叹一口气,“谢小七,给我拿点吃的。”
“要吃哪个?”小七把抽屉里的瓜子、松子和红薯干等物全拿出来。
刘彻不甚饿,抓一把松子剥着玩,“三郎,给小七换个夫子,别让东方朔教了。”
第129章 明珠蒙尘
谢琅正准备拿茶叶,听到这话手缩回来,转身问,“犯事了?”
“吾说仲卿定不会让吾失望,他竟然暗示吾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刘彻说起这事就一肚子气,“要不是想到他还有点用,吾当时非把他推到菜市口斩首不可。”
小七扭头看谢琅,“三爷……”快劝劝。
谢琅叹气,“我就知道他会这样说。”
“你知道?”刘彻不禁拔高声音,“他还同你说过?”
谢琅:“东方朔虽不如汲黯耿直,也曾劝谏过陛下对不对?”
“吾要修上林苑那次。”刘彻道,“可这次和那次不一样。”
那次刘彻心里不高兴,但是他知道东方朔没错,后来还升了他的官。这次天下百姓都希望卫青能凯旋而归,东方朔却提醒他要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
想到这点,刘彻忍不住咬咬牙,“回去吾就免了他的职。”
“跟他置什么气。他也是怕陛下太过失望。再说他也不了解仲卿。”谢琅道,“他说仲卿不行,陛下应当高兴才是。”
刘彻挑了挑眉:“你是在为他求情?”
“不是,也不可能。”谢琅道。
养蚕里的那些人也觉得卫青不行,可在得知“王二公子”在卫青账下,当着他的面不说丧气的话,他不在跟前也没说过。最近提起卫青多是说,希望陛下的小舅子不要让陛下失望。
可是东方朔,身为刘彻的近侍官,在谢琅跟他分析一通之后,还怀疑卫青。谢琅要不是为了小七,先前都想把他赶出去。
刘彻生气谢琅很能理解,自然不会为了东方朔糊弄他。
“所有人都认为仲卿是鱼目,只有陛下认为他是蒙尘的珍珠,陛下不该高兴?”谢琅问。
刘彻想象一下,忍不住笑了,“你说得对。可是仲卿不论是险胜,还是大胜,都该传来消息。可他就凭空像消失了一样。”停顿一下,“也不怪东方朔那样劝吾。”
“仲卿知道陛下和草民都担心他,能传消息他肯定会传。”谢琅道,“像草民以前说的,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刘彻睨了他一眼,“你这张嘴啊。等仲卿回来,吾一定要他好好谢谢你。”
“那陛下别忘了。”谢琅见水冒白烟,连忙把茶叶和杯子拿出来。
刘彻见又是清汤,不禁啧一声,“你就不能学着煮茶?”
“不爱喝学它作甚。”谢琅道。
刘彻噎住,心说我爱喝。可他不是谢小七,他说出来也没用。刘彻干脆不说,叫小七把红薯干拿出来。
谢琅去灶房拿两个小碟子,倒一碟红薯和一碟葵花籽,就把东西收起来。
刘彻看到他又把那个蓝田玉碟拿出来盛瓜子壳,又想叹气,“东方朔看见没说你?”
“草民跟他说此地是陛下的地方,他没敢上来。”谢琅道,“他每次过来这个布帘都是拉上的。偶尔一次草民忘了,他看到也不会往玉那方面想。”
刘彻点头,“不是吾亲眼所见,吾也不敢相信。”
“陛下喝吧。我去把猴哥从山上弄来的东西收拾一下。”谢琅道。
刘彻抬抬手,“等一下,东方朔——”
“让他教小七。换个人也应付不了村里那些没脸没皮的。”谢琅道,“他脾气好,草民偶尔说句难听的,他也不生气。草民倒是希望小七能学学他的大肚能容,诙谐机敏。”
刘彻:“不如你敏捷。”
谢琅心想,我是沾了晚出生两千年的光。
“可我不会教。”谢琅看向小七,“好好跟东方先生学。”
小七点一下头,“东方先生说过的话,我都记着呢。”
“乖啊。”谢琅摸摸他的小脑袋就起身往外走。
刘彻冲小七努一下嘴,“书拿过来,吾看看你学的如何。”
“东方先生教的吗?”小七好奇地问。
刘彻微微颔首。
小七立刻放下葵花籽,擦擦手去拿书。
刘彻看到这一幕忍俊不已,“你不喜欢东方朔?”
“他不相信我三爷。三爷虽然很爱说谎骗人,但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三爷从不乱讲。”小七道,“我三爷跟他说好几次,他还不信。我都想把他的脑袋劈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刘彻笑道:“大概是豆腐脑。说起这个,吾有些日子没喝过豆浆了。”
“孟达爷爷喝不喝?我去给孟达爷爷盛一碗。”小七道。
刘彻:“你家有?”
“村里有。”
谢琅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你们村的人不是早上做,是晌午做?”刘彻大声问。
谢琅走进来,“豆腐早上做,油皮是有空就做。这时候应该有人正在做。陛下喝不喝?”
“现在不想喝。”刘彻道。
谢琅:“想喝同草民说一声。晌午吃土豆烧鸡?”
“你随便做,吾不饿。”刘彻道。
谢琅心说,你每次都这样讲,每次还都没少吃。
“草民知道了。”谢琅烧一锅热水,让刘彻的侍卫收拾野鸡,他把兔子和傻狍子的皮剥掉。兔子和狍子的内脏稍微收拾一下,谢琅就扔到陶瓮里炖,当那四只的晌午饭。
内脏炖好,谢琅就去收拾鸡的内脏,然后用黄酒把鸡腌上,去处理土豆。
待配菜收拾好,谢琅也没喊小七,让刘彻的侍卫帮他烧火炖鸡。
谢琅闲下来就和面贴面饼。
面饼下锅,谢琅洗洗手打算去堂屋陪刘彻聊天,听到敲门声,谢琅忍不住笑了。
“又是谁?”
刘彻极为不耐烦的问。
“大概是小七的伯母钱小花,来说她侄女莲花的事。”谢琅道。
刘彻:“为何每次都挑我来的时候来找你?他们真不是故意的?”
“也有可能是。”谢琅回道。
刘彻忍不住站起来,打开窗户,“什么意思?”
“你不如仲卿脾气好,他们不喜欢你,又不敢惹你。就暗搓搓给你添堵呗。”谢琅笑笑,就去开门。
刘彻转向小七,“你三爷说的都是真的?”
“不知道。”小七道,“不过,我二伯娘要找三爷的时候,孟达爷爷还没到呢。”
刘彻:“为何等到现在才来?”
“闲了吧。孟达爷爷想不想知道她找三爷何事?”小七往外看一眼,“我去听听。”
刘彻扔下披在身上的被褥,“我同你一起去。顺便洗洗手,等会儿好用饭。”
谢琅本想在外面说,一股冷风吹来,不想让钱小花进院,谢琅也得侧开让她进来。
“说你侄女的事?”
钱小花忍不住问,“你怎么又知道?”
“听说她的亲事定了。你家最近就这一件事,不是她还能是谁?”谢琅笑着问。
钱小花:“你都知道,那我也不绕弯子,你觉得那家成吗?”
“亲事都定了,还问三郎成不成,你不觉得晚?”刘彻出来就问。
钱小花噎了一下,装作没听见,看向谢琅,等他说。
刘彻气笑了,“三郎,知道也别告诉他。”
“王大公子,你是我三郎叔家的客人。”钱小花转向他,客人就要有客人的样子。
刘彻:“三郎家就是我家。”
“那你家是不是三郎叔家?”钱小花问。
这话把刘彻问住了。随即一想谢琅的来历,刘彻笑道,“我想啊。可三郎不愿意。”
“你俩别吵吵。”院里挺冷,谢琅担心他俩叨叨起来没完,回头再病了,“你们觉得不成,还让他们定亲?”
钱小花往外面看看,没什么人,就压低声音说,“不定不行。那丫头最近逮住机会就问家里人,纸是咋做出来的。”
“什么?你们没说吧?”谢琅忙问。
钱小花摇头,“没有。幸亏大哥和我家那口子还没教家里的几个小的做纸。不然想瞒也瞒不住。”
“这个莲花,怎么总干些吃里爬外的事。”谢琅眉头紧锁。
钱小花:“谁知道。我和我大嫂都有了孩子,还担心男人靠不住,不敢把娘家的东西往自家搬。她可倒好,还没定亲就想着把娘家掏空。掏空对她有啥好处。”
“回去叫你大嫂这样跟莲花说,你要是听话,等你出嫁的时候,我给你一贯钱,再给你买个犁、耙和耧车,男方那边给的钱都给你,留着你买头驴。”谢琅道。
钱小花惊叫道,“那不亏大了?”
“你不把她稳住,以后她没钱来你大嫂家闹,你大嫂还能把她往外撵?”谢琅反问,“对你大嫂说,她不听话什么都没有。”
刘彻听糊涂了,“她不是来说那个莲花的吧?”
“对对,说那边。他家只有三间茅草房和一个小院,四亩田,能嫁不?”钱小花问。
谢琅:“你侄女会做素鸡,有驴可以去城里卖素鸡,也可以把耧车租给旁人用,你大嫂舍得多陪些东西就可以嫁。否则不如不嫁。”
“三郎说得对。你们不想因小失大,就赶紧把她打发走。”刘彻接道。
钱小花不禁吸溜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嫁闺女要陪这么多东西的。”
“那是你见得太少。皇家嫁女,要陪钱陪府邸还要陪地呢。”刘彻道。
钱小花噎了一下,“我们是百姓。”
“所以三郎叫你家陪犁、耙和耧车,没让你们陪宅子陪地。”刘彻道。
钱小花再次噎住,“我,我不跟你说。”
“那你走吧。”
第130章 龙城大捷
钱小花想骂人,“……王大公子,我们养蚕里的事,跟你没关系。”
“你家的事,跟三郎没关系。”刘彻道。
钱小花:“三郎叔是养蚕里的里长。”
“三郎当里长前曾跟你们约法三章,自家事自己解决。”刘彻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