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汉朝养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琅看出她不信也没再解释,到谢广家地头上就让她自己看。
谢春娥虽是女子,也是种田的一把好手。都没用谢广解释,她只看耙齿和耙过的土地就明白,有了这个,再有一头牛,一个人一天收拾二三十亩地跟玩似的。
“三叔,这东西贵不贵?”谢春娥忙问。
谢琅:“你若自己买铁和木头,给我五十文辛苦费就行了。”
此言一出,众人忙问:“真的?”
“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还能要你们多少。”谢琅指着耙,“若不是这个耙齿太麻烦,给二三十文也行。”
“三郎,回头给我做一个。”里正立刻开口道。
谢琅想也没想就点头,“可以。”随即问谢春娥,“你要不要做一个?”
“我想做,可我家没牛,我公婆年龄大了,不一定能拉得动耙。”谢春娥迟疑道,“赶明儿买了牛再做吧。”
谢琅:“那你家怎么犁地?你丈夫一个人也拉不动犁。”
“他大伯家有,用他家的。”谢春娥说出来,忽然想到每次用她婆家大伯的犁,她婆家伯母都不高兴。若是有了这个耙,她婆家伯母可就不敢给他们家脸色看了,“三郎叔,你给我做一个,我们两家一起用。”
谢琅见她脸色变来变去,一会儿忧一会儿喜,结合她的话,稍稍一想就明白她刚才在想什么,“行啊。你们谁还要做?我看咱们这边还有不少荒地,一家买牛,一家买犁,一家买耙,三家合在一起,每家至少能多种五亩地。”
“三郎,你搞这个是不是就为了卖给我们?”
此言一出,众人看向谢琅,包括里正和小七。
谢琅笑着说,“是的。那你们是买还是不买?不买明儿山黄里的人过来找我买,把咱们四周的荒地都种上粮食,你们可别怪我。”
“你,你你怎么可以卖给山黄里的人?他们可是咱们的仇人。”
谢琅:“我打个比方。山黄里的人不卖,温家里呢?盖了房子,我家就没多少钱了。我和小七总要吃饭吧。”说着转向里正,“咱们村的人我收五十文,温家里的里正若是给我两百文,乃至三百文,您老说我是做还是不做?”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动心了。
“做!”
谢琅循声看去,他家小崽子,“听到我们家小七说的话了吗?做!”弯腰抱起小孩,“里正,有了我的犁和耙,再多荒地都不是事儿。”
朝廷鼓励开荒,谁开了就是谁的。
温家里若是有了谢琅的犁和耙?
里正不敢想象,就看向大家,“晚上去我家商议商议?”
“这有什么好议的。”谢广开口道,“一咬牙买上两头牛,一年就赚回来了。”
里正顺嘴问道,“你家什么时候买牛?”
“我爹说了,到秋就买。”
谢广此言一出,众人看向谢广的爹娘。
谢广的爹点头,“三郎兄弟做的犁好用,耙好用,有了牛,谢广和他娘两个人一天能耕二十亩地。我闲下来随便干点什么,都够我们一家三口用两三个月的了。”
“二十亩地?”谢琅不禁啧一声,“你真敢想。种这么多,怎么收?”
谢广的爹:“割啊。”话说出口,猛然想到万一赶上下雨天,可就全泡汤了。
“我做耙的目的其实不止是为了多种地。”谢琅道。
里正:“那是什么?”
“现在说也说不清,谢广先跟我上山一趟。”谢琅道,“不往里面去。”
谢广的爹一听这话,就让谢广回去拿弓箭。
谢琅虽然想看看山上有没有大熊猫,可如今地当紧,和谢广俩人到山边砍点竹子就回来了。
随后俩人就去谢琅家。过了大半个时辰,俩人分别背着一个带着细长尾巴的背篓,拎着半袋小麦出来了。
谢琅把小麦倒背篓里,像后世人打农药似的,把背篓下面的小尾巴插泥土中,然后慢慢前行。
众人看糊涂了,他这是干什么。
谢广冲众人招招手,众人走过去,谢广拨开土地,众人睁大眼,“小麦?”
“对!三郎叔说麦子种下去,就不用担心鸟吃,也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会被雨冲走。”谢广道,“像咱们用锄头和铁齿耙弄的土地,就没法像现在这样种小麦。”
谢春娥接道,“因为泥块太大。现在泥土碎的跟沙一样,就不用担心竹子被塞住了。”
“不是塞住,是担心挡住竹子前行。”谢广见众人不明白,就把他那个背篓拿给众人看,指着上面细长的竹竿,“插土里的这边前长后短。前面把泥土拨开,麦粒顺着里面的孔掉下来,后面短,不会挡着泥土,泥土就会盖到麦粒上面。
“若泥块太大,就算把泥拨开了,它再滚回来压在麦粒上,麦粒也无法破土而出。这东西还有一个好处,想种密一点,就走慢一点,想种稀一点,就走快一点。假如走到最慢还嫌苗稀,就可以把里面的孔搞大一点。”
谢春娥仔细看看竹竿,只有最底下那层竹节没打穿,打了一个很小的空,“对啊。”随即就找谢琅,正巧谢琅转过身,冲众人笑笑,大声问,“看明白了没?”
“看明白了。”谢广道,“三郎叔,快回来吧。”
谢琅:“不行。背篓里还有麦粒。”说着用力按住竹竿,竹竿的尖头深入泥土中,谢琅慢慢前行,到地头上就说,“谢广,快帮我看看背篓里还有多少小麦。”
比谢琅小两岁,矮许多的谢广踮起脚,“还有一点。”
谢琅往旁边走半尺,又往回走一段,听不见麦粒哗啦啦的声音了,才停下来把竹楼放地上。免得继续播种的时候,还得翻开土看看种到哪儿了。
随后走到地头上,就问众人,“现在还觉得我做犁和耙是为了赚大家伙的钱?”
“谁说你想赚大家伙的钱了?”开口说话的人胡乱指别人,“是你说的?还是你觉得三郎想赚咱们的钱?”
“不是我。”
“我没有。”
“别胡说。”
谢琅嗤一声,“行了,少相互推卸。”转向里正,“谢广一家三口种二十亩小麦不现实。但我们可以种二十亩黍。”长安百姓种的黍就是糜子,可以磨成面,做黄面馍馍,“那东西秆结实,不遇上大风大雨都不用怕。天晴了收上来放屋十天半个月再打也没事。不像小麦,堆在一起三天不脱壳就会发霉。”
里正仔细想想,“可以是可以。”指着大路对面的五六十亩荒地,“除了你爹娘收拾的那一块,其他地里都是石子,有你做的犁和耙也不好收拾。”
谢三郎家的房子和麦地在路东边,其实路西面还有他家六亩地。
早年三郎的爹把房子建在这边,就是因为离地比较近。后来三郎的爹娶了三郎的娘,两口子没事就收拾路西边的荒地。一开始种高粱。地养好了,石头没了,才种黍,也就是糜子。
糜子比小麦晚,耐旱易成活,谢琅也就没管那块地。
里正提到,谢琅下意识回想关于那块地的记忆,“里面没大石头?”
“好像没有。”里正也不清楚。
谢琅:“那就好办。有了我的犁和耙,比如谢广家,他爹犁地耙地,他和他娘闲下来,就可以捡石头。第二天一家三口再捡一天,再用耙过一遍,就可以用这个背篓播种了。”停顿一下,容里正消化消化才问,“您老说是不是?”
里正点头,“是的。”随即看向大家,“你们觉得呢?”
“我们觉得可以。可是地里那么多小石头,会不会把犁和耙弄坏?”
里正看向谢琅。
谢琅摇头:“不会坏。你们用了大半天,没发现我的犁头很厚,耙上面的铁钉很粗?”
谢广他爹连忙说:“谢广,把耙扛过来。”
谢广把耕耙翻过来,众人看过去,上面的铁齿都是四四方方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铁片。
“牛又走不快,真有特别大的石头,没到跟前你们自己就能看见。”谢琅道,“看到那么大石头还往上撞,犁头坏了也活该。”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微妙。
里正不禁皱眉,“你小子现在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好听你们听吗?”谢琅反问。
众人噎住了。
谢春娥却忍不住开口,“三郎叔,照你这样说,也不能给我做耙了。若是被山黄里的人学去……”后果有点吓人。
众人听出她潜意思,齐刷刷转向谢琅,都希望他拒绝。
谢琅想笑,“你们以为看一眼就能做出来?”
“难道不是?”里正问。
谢琅:“我的犁头和耙齿拿下来都能当兵器。兵器懂吗?”
“就你懂!”里正瞪着他道。
谢琅点头,“比您老懂。”
里正扬起巴掌:“你小子——”
“爹,爹,正事当紧。既然山黄里的人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那回头就让三郎给春娥做个耙,咱们继续说荒地。”里正的大儿子连忙抱住他爹的胳膊。
谢琅往后退两步,离他远点,免得老头儿出其不意给他一巴掌,“咱们村有几头牛?”
“算上你我两家的有六头。”里正大儿子道。
谢琅:“等雨下下来,六头牛同时下地,一天能不能犁好?”
“你若能做出五架犁,算是你家的,一天足够了。”谢广的爹说。
谢琅笑着说:“你们不掏钱买,我是不会做的。”
第16章 小奶虎暴露
谢广的爹噎住。
其他人也无语了。
“我买!”里正没好气道,“另外四家有牛的,我替他们做主,买你的犁。”
谢琅笑道,“那回头犁好了,有牛的一家分五亩。我家的那份给我大伯。其他帮忙犁地的人平分,大家觉得怎么样?”
去掉三十亩,还有二十多亩,哪怕一家分一亩地,这一亩也是白捡的。
众人眼中一亮,纷纷看向里正,让他表态。
里正看向谢琅。
谢琅笑道:“你们先别高兴太早。犁地用我家的牛,耙地别想。不过耙可以给大家用。用坏了也不用你们赔,但以后别想再用我的东西。”
“我说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大方。”
不知谁说一句。
谢琅也不生气,“你们知道就好。找我做犁和耙的时候,别想让我给你们便宜点。对了,拿什么样铁,我就给你们做什么样的犁。”
“这话怎么说?”里正忙问。
谢琅伸出两个拳头,“比如两块这么大的铁,好铁能做一个犁头,差的连半个都做不了,那我只能给你们做个调羹那么大的犁喽。”
此言一出,众人忍俊不已。
里正虚点点他,“都没你心眼多。”
“随我爹娘。”谢琅道。
里正噎住。
众人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谢琅笑道:“这事就这么定了。”
“东边和南边的荒地就不管了?”谢广忍不住开口。
众人往东南方向看。
那边有四十多亩荒地,其中一半地质不错,地里也没石块,可不论种什么,都会被山上的野猪祸害,村里人虽然想起来就觉得可惜,也没人敢再种东西。
里正便问谢琅,“你怎么看?”
“我确实有个主意,就怕你们觉得没必要。”谢琅道。
里正:“说说看。”
渭河位于养蚕里正西方,里正虽是古人,也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挖沟的时候就让村里人从东南方往西挖,直直地挖到渭河边。
山脚下是荒地,挖沟的时候山脚下那段就没挖。谢琅便说,“咱们再往东南挖一里,用竹子把山上的水引下来,一来挡住部分野猪,二来咱们可以在里面养些鱼,谁病了不舒服了,也不用去渭河抓鱼。两全其美。”
“这也是个主意。”里正仔细想想,“渭河的水被山黄里的人喝干了,咱们也不用担心没水。可是野猪还能从南边进村。”
养蚕里东南边的山很大,要想把山和土地完全隔开,还得再挖一条东西向的沟。
谢广便问:“还挖沟?”
谢琅摇了摇头,“太麻烦,也没必要。”
“那怎么办?”
谢琅:“好办。还用竹子。”见众人没明白,“那片荒地外围种七八排竹子,用竹林挡住野猪,里面栽上桑树,养蚕。”
“这个主意好!”
养蚕里的妇人都会养蚕,由于离山近,山边有桑树,也就没人想过栽桑树。
说到种桑树,谢琅也想起一件事,“还可以在沟边种桑树,桑树离水近长得好,桑果和树上的虫落到水里还能养鱼。指不定过两年,沟里的鱼咱们自己都吃不完,得拿出去卖。”
“真到那时候就好了。”里正不禁说。
谢琅轻笑道:“多撒点鱼苗,还是有可能的。别忘了,您老以前也说咱们自己没法打陶井。如今咱们一次打八个。”地里六个,村子两头两个,“搁一个月前,您敢信吗?”
里正张了张口,瞪一眼谢琅,“还不是你小子鬼主意多。说起来,你小子怎么——”
“开窍了。”谢琅不敢让他说下去,“说实话还得谢谢山黄里的人。若不是他们给我一闷棍,疼的我想哭,我也想不到从山上引水。”
“三爷,三爷,不哭。”小孩伸手抓住谢琅的大手。
谢琅低头看到小孩眼中的担忧,鼻子微酸,倒险些哭出来。
里正看到他眼眶泛着晶莹,忍不住别过脸,问周围的人,“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郎说的我们都赞同。只是咱们挖的那条沟离咱们将近一里路,山黄里的人晚上去偷鱼,咱们也不知道。”
渭河离养蚕里五里路,山黄里位于养蚕里西北方,直线距离四里。以致于山黄里离渭河很近,来养蚕里偷鱼不如去渭河抓。
可离渭河较近的那段沟渠,离山黄里不足一里路。
谢琅往北面看了看又看,“我记得咱们当时挖沟的时候把这条路挖通了。”转身指着南北向的大路,“现在是用几块木头做的桥?”
“是的。”谢春娥道,“我来的时候就是从木头上过来的。”
谢琅:“堵上。”指着东南方,“在这边沟里养鱼。”
里正看向其他人。
“那得堵长一点。”谢广的爹说,“再在沟北边种上两排竹子,一直种到山边,再把那边修陡一点,他们就不敢下去了。”
谢琅笑了。
里正不解:“你笑什么?”
“因为我还有个主意,就怕你们说我太毒。”
里正瞪着他,“都什么时候了?还卖关子。”
“山上有野猪、豺狼,山黄里的人不敢往里面去。外面这段咱们就在沟里放上一些竹箭。咱们不往外说,山黄里的人不知道,只要他们敢下河摸鱼,不死也得脱层皮下来。”
此言一出,众人想象一下,到河里就踩着竹箭,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真狠!
谢琅看到众人的表情不禁笑道:“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没了,没了。”众人连连摇头。
谢琅转向里正:“要养鱼,那条沟还得再挖,至少得挖出水来。不然指望山里的水,得到秋才能养鱼。”
“这点我知道。”里正说着,又想起一件事,“谢广他爹,以后你上山可就不方便了。”
北边和东边是沟,南边是桑树林和竹林,再想上山就得从沟外边绕了。
谢琅听出里正的潜意思,又想翻白眼,“在沟上面放几根木头不就行了。”
“对啊。”里正恍然大悟。
谢琅叹气,“您啊。真是——”
“老糊涂了?”里正替他说。
谢琅连忙说:“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
里正白了他一眼,就转向谢春娥,“天不早了,你回去吧。明儿让孩子他爹把铁送过来,叫三郎给你做。别拿木头了,山上到处都是。”
“你一个人行吗?”谢琅很担心。
谢春娥笑道:“行。我的身体我清楚,不行也不敢硬撑。”
“那你慢点。”谢琅道,“对了,这个背篓可以告诉你婆家人。耙做好了再说。”
谢春娥点头,“三郎叔放心,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累了就歇歇。”谢琅还是不放心。
谢春娥笑着点点头,“我不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摸摸小七的脸,“听三爷的话。”
“我听话。”小孩伸出小手抱住谢琅的脖子。
谢琅捏捏他的小脸,“你是我见过最听话的小孩。”
小孩顿时不好意思,一个劲往谢琅怀里钻。撞的谢琅往后踉跄了一下,谢广连忙扶着他。
谢琅朝他屁股上一巴掌,“下来。我得种小麦。”
小孩立刻挣扎着要下来。
谢春娥见状,彻底放心下来。
到家只说谢琅做的播种的背篓,也惹来婆家人惊叹不已。而等谢春娥和她丈夫回到自己房中,才说耙的事,顺嘴提一句谢琅做的犁。
野猪下山那天,谢春娥的丈夫也在,看到了谢琅的神勇。谢琅又要养小七,谢春娥的丈夫觉得谢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会骗谢春娥。
翌日天不亮就起来,浇好最后两亩地,谢春娥的丈夫就去城里买铁。
再说谢琅,跟小七说他得种小麦,确实是种小麦。
托谢琅的福,谢广家的地提前耙好,也可以种小麦了。但谢广还是先帮谢琅种好,才用他做的两个背篓,把自家的小麦种下去。
谢广和他爹播种的时候,谢琅也没能闲着。
人群散去,相互转告,村里的老人小孩知道了开荒的事,也都知道谢琅做的背篓可以播种。包括忙着耙地的谢建业。
谢建业见村里的老人都往谢琅家去,就让他两个儿子耙地,跑去谢琅家,跟谢琅学做播种的背篓。
谢琅见一群比他前世年龄还大十几二十岁的人一脸虚心求教的模样,心虚的同时不禁感慨,古代百姓真苦。
一个现在人看来十分可笑的播种工具都能惹的众人欣喜不已。
谢琅也不忍心再卖关子,一边教众人做背篓一边说,“我本来想用铁,但我家的地不等人,我也没铁了,插地里的这段只能用竹子代替。”
“那用铁做,是不是也可以用牛拉?就像你做的靶那样。”
谢琅眼中一亮,抬头看去,见其白发苍苍,双目却炯炯有神,十分睿智的模样,不禁说,“您老真厉害。我想了好几天才想出来,您只听我说一句就知道了。”
“可我连这个都没想出来。”老者指着谢琅快做好的背篓道。
谢建业忍不住插嘴,“你们别互相夸了。三郎,这东西如果换成铁,种地是不是就跟犁地一样快?也不用担心种到一半竹子断掉。”
“按理说是的。前提我得能做得出来。”谢琅只知道工作原理,真不能保证一次成功。
先前说话的老者开口道:“哪天你做的时候,我们这些老东西来给你帮忙。”
“这样好啊。”谢琅笑着说,“不过,在做那个之前,我还想管你们借两样东西,大的锯和斧头。对了,还有麦草席。”
谢建业不禁问:“你要这些做什么?”
当然是建房子。
第一层用木板,木板上面铺两层麦草席,席上再铺一层混着麦秸秆的稀泥,最上面再用瓦。
谢琅解释一番。谢建业不禁说,“你的房子快赶上皇帝家的了。”
“那您还真是没见识。”谢琅道。
谢建业抡起胳膊就要打他。
老人们连忙拦住,打圆场道:“皇帝才不住青砖房。草席我们现在没有。你要多少,跟我们说说,我们给你编。”
“真的?”谢琅道,“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谢建业:“你跟谁客气过?”
“你呀。”
谢建业猛然转头,看到小七抱着小奶虎,瞪着眼睛看着他,“你,你——”
“你你,你再打我三爷,我让虎子咬你!”
“虎子!”众人同时开口,不约而同地看向小七抱的大猫,“这,这是老虎?”
“谢三郎,你,你竟然养老虎?”谢建业指着谢琅,惊得手指直哆嗦,“你是不是想死?!”
第17章 遇到小偷
谢琅不假思索道:“我想长命百岁。”
“那你还养虎?”谢建业瞪着他说。
谢琅叹气道:“你以为我想?”
随后把山上发生的事大致说一遍,重点说里正如何逼他,如何把那只母老虎当成白虎神兽的后代。他如何拒绝,如何被迫接管小奶虎。
说完了,谢建业也冷静下来了。
谢琅这才继续胡诌,“你当时问小七抱的什么,我说猫,是怕吓着村里的女人和孩子。谢广的爹至今没敢告诉谢广的娘和谢广,我养了一只小老虎。”
“那你也,也该……”该告诉我。谢建业把这句咽回去。
谢广的爹连妻儿都不敢说,谢琅肯定不敢告诉他这个大伯。
“你就这样养着?它娘懂事,它不一定懂。”
谢琅:“它现在还没睁眼,说这些为时过早。再说它真不懂,我就把它送走。”
“不要!”小七连忙抱紧小老虎。
小奶虎痛的哼唧一声。
谢琅起身夺走,“别总抱它,它不舒服。它现在还小,得让它多睡会儿。”
小孩瞬间把“送走”忘了,“我送虎子回屋。”
“去吧。”谢琅等他进屋,才小声说,“小老虎长大,我就把它送深山里去。”
谢建业:“它不愿意呢?”
“那就是不舍得我和小七,也就不会伤害我们。”谢琅道,“晚上把它关在屋里,也不会伤害家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