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给自己的职务太多。有的痛哭自己的薪酬太少,哪里养得起一家八口人。本以为考上进士就成了人上人,可想做个清官,就只能吃糠咽菜啊!
  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唐慎年龄最小,被劝酒也是最少的。他没怎么喝醉,很快找到另一桌上坐着的梅胜泽。梅胜泽酒量也不错,只是微醺。见到唐慎,他双眼一红,抱着唐慎就哭道:“景则,我心里苦哇!”
  唐慎哪里见过梅胜泽这种模样,他很想笑,又得憋住,故作关心地问道:“胜泽兄,这是怎么了?”
  梅胜泽哭着道:“吏员考试后我被分配到工部,此事你可知晓?”
  唐慎揶揄:“当然知晓。你不是在工部的水部任员外郎么?这员外郎在前朝可是五品的官,虽说本朝是六品,但梅大人啊,您二甲出身,如今都六品了,可比我高。我得叫您一声前辈了。”
  梅胜泽指着唐慎:“你你你……”
  “我什么?”
  梅胜泽抹了把眼泪:“好你个唐景则,我不和你说了,我苦啊!我一个羸弱书生,十年寒窗苦,报与帝王家。你说他们让我去工部算个什么事?近日我们水部在管太液池的重修,我就跟瞎子一样,两眼摸黑,一窍不通,郎中大人还要我日日和他进宫去太液池考察。我一个六品芝麻官,进皇宫我每次都吓得两腿瑟瑟发抖。太液池在我眼中就是个大水池,我懂什么啊!”
  唐慎想了想,道:“那你愿意和我一样,每天待在翰林院修撰四书,写得手腕酸痛,暗无天日,又遥遥无期?”
  梅胜泽双眼发亮:“想!”
  唐慎:“……”
  唐慎:“恨不能为君啊!”
  梅胜泽一脸莫名其妙。
  梅胜泽羡慕唐慎可以修撰四书,在他眼中这是成大业的事,可以载入史册,名传千古。但在唐慎眼中,比起坐在屋子里抄书、写书,他宁愿去太液池实地考察!更重要的是……
  唐慎双目一暗。
  更重要的是,每日进皇宫!
  梅胜泽吓得瑟瑟发抖,是因为他每日都不可避免地会撞见贵人,偶尔甚至还能撞见皇帝。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唐慎心中哀叹,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给我啊,我还愁没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呢!
  九月,翰林院修撰了一整年的《中庸》终于修撰完毕,由李大学士亲自放入书库。
  众人通通松了口气,但是还没闲两天,上头又派下任务。
  为皇帝的寿辰写文祈福!
  翰林院众人顿时又苦不堪言。
  旁人总觉得翰林院是个清闲衙门,大抵因为每日有人来翰林院办事,都会看见这些大人们,上到二品大学士,下到七品编撰,要么是在看书,要么是在看书的路上。
  “都闲到没事看书了,还不清闲?”
  七品翰林院编撰唐慎一口唾沫唾在你脸上:“我呸!”
  如果说,看书写文章是个清闲事,那确实蛮清闲的,翰林院整日里做的大多就是这两件事。但要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的写,这谁受得了?姚僐、王霄还好,他们本就是古代人,读了数十年的书,早就习惯。唐慎早已一个头两个大!
  每天都要写作文!
  睁开眼开始想今天要写几篇作文,吃着饭还要想今日还有几篇没写。晚上下衙回去,闭眼前又在想明天要写几篇作文。
  唐慎也心里苦哇!
  皇帝寿辰就更不得了了。
  大宋开平皇帝赵辅的寿辰是十月初七,这才九月初,翰林院就忙碌起来,不断地给他写文祈福。姚僐被杨大学士带领,要整理皇帝这一年来的各类事务,考察清楚后,还要记录成册。王霄和唐慎则被派去写文章,只写祈福文。
  这些文章哪怕写得再花团锦簇,皇帝也只会看几篇,其他全部烧了,美名其曰告天祈福。
  负责确认最后送到皇帝面前的是哪几篇文章的,是翰林院学士,二品大学士杨大学士。
  这位杨大学士与唐慎颇有一段渊源。
  当初唐慎乡试时,原本因为第一场的八股制艺写得优秀有余,亮点不足,没机会成为亚元。但是杨大学士看到了唐慎第二场写的《周易》五题。杨大学士一见倾心,差点想把解元给唐慎,但考虑到唐慎的第一场卷子确实技不如人,杨大学士自允公平,就给了唐慎一个亚元。
  到翰林院后,唐慎可没机会见到这些大学士,他见到的最高一般也就是五品官。
  知道次日杨大学士会亲自来,唐慎回去后冥思苦想,翻出《周易》,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
  来到翰林院这么久,唐慎早就发现,杨大学士喜欢《周易》的事,除了自己,无人知晓!
  “王子丰啊王子丰!”
  唐慎念着自家师兄的名字,真觉得哭笑不得。
  三个月前唐慎就搬到了探花府,这处府邸与尚书府确实近,就隔了两条巷子。这日晚上看完《周易》后,唐慎想了想,拿起这本书,来到尚书府。门房见了唐慎,立刻恭敬地请他进门。这次王溱在家,唐慎就没去花厅,直接来到书房。
  王溱躺在摇椅上,正悠闲地点烛看书。
  唐慎来了后,喊道:“子丰师兄。”
  王溱从书后探头,一副惊讶的模样:“小师弟今日怎的来了。”
  唐慎睁着眼睛扯谎:“读书时遇到一处不懂的,看到时间还早,便来找师兄解惑。”
  王溱定定看他,放下书,笑了:“真的是来解惑?”
  唐慎思索片刻,这次决定说实话:“想师兄了。”
  王溱笑得更灿烂了些,他伸出手:“什么书。”
  唐慎心道,说假话你不信,现在说真话你还不信!王子丰啊,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懂了吧!
  唐慎这次来尚书府确实是突然的念头,如王溱所说,自从唐慎去翰林院上任后,师兄弟二人接触变少,相处的时间也变少。唐慎只是个七品绿豆官,在官场上和王溱处不到一起去。最多下了衙,两人可能偶有交集。
  今天唐慎想起王溱提醒自己杨大学士喜欢《周易》这事,不知怎的就有了来看看王溱的想法。
  王溱当然不会信那句“想师兄了”,但是当唐慎把《周易》递给他后,王溱微愣。过了片刻,他道:“翰林院近日在给皇上写文祈福?”
  唐慎一下子都没明白王溱怎么知道的,但他看到《周易》,心中一惊:一本书,王子丰就能想这么多?这怕不是个魔鬼吧!
  唐慎想了想,没隐瞒:“是。”反正王溱要是想知道,很快就能知道。
  王溱顿了许久,才道:“小师弟果真是想我了啊。”
  唐慎抬起头,莫名其妙地看他。只见烛光摇晃中,王溱静静地笑着,难得有了一丝柔和温暖的气息。
  这一刻,唐慎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与王子丰交了心,成为了朋友。
  拿着一本《周易》,师兄弟聊了一整晚,秉烛夜谈。
  第二日,唐慎来到翰林院,中午时杨大学士果然来了。
  杨淇坐在屋子的首位,放眼一望,将屋子里的官员尽收眼底。他缓缓道:“诸位同僚,再过几日便是圣上寿辰,翰林院忙碌了一个月,也该有个结果了。每年圣上寿辰都会由本官选出三篇文章承圣,今年也不例外。每人一篇,诸位可备好了?”
  众人异口同声:“已经备好。”
  杨淇满意地点点头:“那边承上来吧。”
  官差们走下高台,从官员们手里一个个收上文章。唐慎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送了上去,杨大学士收完文章,也不说话,直接离开。
  姚僐不负责写文章,新科一甲三人中,就王霄和唐慎要写。
  王霄对唐慎感慨道:“也不知会是如何结果,景则,你可有把握。”
  唐慎:“我向来觉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王霄点点头:“不错,我们只需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便好。”
  次日,杨大学士压根没公布自己送了哪三篇文章面圣,而到了十月初四,唐慎突然接到诏书。一位五品的吏部官员笑盈盈地来到翰林院,当着众人的面开始读诏书:“门下,朕膺昊天之眷命,翰林院编撰唐慎谦雅恣让,躬亲事必,文善达雅。今擢升六品起居舍人,初十赴任,钦此。开平二十七年十月。”
  屋中众人全部大惊,唐慎低着头,面上表情不变,但是高举着接过诏书的手却在微微颤抖,表现出了他不平静的内心。
  与此同时,又是一份诏书也进了翰林院,不过进的是隔壁堂屋。接旨的姚僐高举双手,难掩喜色,他被擢升为五品起居郎。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被称为“皇帝身边的史官”,负责记录皇帝一切大小事务,著书《起居注》。皇帝与臣子们的对话,臣子们的奏章,皇帝偶有感悟说出的圣言,一切都由起居郎和起居舍人记录。
  本朝设有三位起居郎和十二位起居舍人,大多数时候,皇帝身边都必须有两个起居郎/起居舍人一起守着。
  起居郎每年至少换一位,每次殿试的状元都必然会当起居郎,只是哪一年开始当的问题。当这个状元擢升起居郎后,他离开皇帝、卸任起居郎的那一刻,便是他被皇帝重用的开始。而起居舍人则自由很多,时常可换,也不限定谁必须担任。
  所有人都知道姚僐会擢升起居郎,可没人想到和他一起擢升的还有唐慎!
  翰林院的官员们纷纷来道喜,王霄面色失落,久久难言。但他还是朝唐慎拱手:“景则,恭喜恭喜。”
  唐慎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多谢岱岳兄。”
  王霄心中苦涩,张了张口,又说不出话来。
  唐慎在翰林院中颇有人脉,一来是因为他年龄小,翰林院中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翰林,见到他便如同见到自家孙子,格外喜欢。二来是因为他背后有靠山!
  唐慎是傅渭的学生,这事众人皆知。傅渭虽说从不来翰林院,可他名义上是翰林院一把手。除此以外,唐慎和王溱关系也不错。户部负责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府邸选址以及重修,状元和榜眼的府邸都选在了城西,唯独探花府在城东,与尚书府靠的近。
  世人总说,王霄与王子丰有远亲。可那确实也只是远亲,王霄与王子丰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王霄来盛京后曾经去拜访过王溱几次,王溱亲切有余,但也只是亲切。
  王溱和唐慎才是同门师兄弟。
  王霄心中怎么不忿,也最多骂一句:“这该死的关系户!”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次唐慎能擢升起居舍人和王溱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擢升唐慎的,真的是开平皇帝赵辅。
  杨淇选送的三篇文章中,自然有一篇是唐慎的。因为唐慎开头便写:“飞龙在天,位乎天德。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两句出自《周易·乾卦》,杨大学士一看便欢喜得很,又想起唐慎在乡试写的那五篇文章。
  “罢,当初没能给你个解元,如今也算是补上,了了老夫一件心事!”
  开头取悦杨大学士,等到了文章的中后段,唐慎疯狂地引经据典。他摘抄道家经典《道德经》、《庄子》、《淮南子》,一通天花乱坠地狂吹赵辅继位二十七年来的丰功伟绩。接着又赞美赵辅是如仙般的明君,辞藻华美,恨不得当着赵辅的面吹他一句“陛下您就是仙人啊”。
  这文章是唐慎那天晚上和王溱促膝长谈时,当着王溱的面写的。唐慎也觉得自己大概是抽风了,才写出这么一篇绝世拍马屁的文章。可能是那晚上睡意朦胧,他迷迷糊糊才写了这么一篇。要是让他再写一遍,他恐怕也写不出来:没那么厚的脸皮!
  总而言之,唐慎喜事临门,擢升起居舍人,从此成为皇帝的身边人。他也不吝啬,请同僚以及同榜比较熟悉的几位进士到千里楼吃饭,好好庆祝了一顿。
  晚上回家,姚三得知这件喜事,高兴道:“小东家可是双喜临门了!”
  唐慎诧异道:“双喜?还有什么喜事?”
  姚三道:“这事本来早就该做了。半年前小东家高中探花,当时阿璜小姐就要从姑苏府过来,与小东家团聚。可惜我娘突然染了风寒,一病不起,无法登船。阿璜小姐不肯抛下我娘一个人来盛京,要留在姑苏府照顾她。这一照顾,就是半年。上个月我娘身体好转,前两日他们已经登上船,想来半个月内就能到盛京了!”
  唐慎的脑中浮现出一个穿着麻衣、气鼓鼓地喊“唐慎你不许乱花钱”的小姑娘,他心中一暖,道:“好,那我们便等他们来!”
  十月初六,傅渭染了风寒,唐慎下了衙就去傅府探望傅渭。一个时辰后,王溱也来了。
  两人与先生说了会儿话,傅渭睡着,师兄弟二人又离开。
  离开傅府,唐慎突然道:“师兄今日家中可有好酒好菜?”
  王溱惊异地看向唐慎,片刻后,笑道:“小师弟何时来,没有好酒好菜了?”
  唐慎点点头:“那等我先回家把这身官袍换下,再去找师兄。”
  王溱凝视唐慎,但笑不语。
  入了夜,唐慎果然换了身青色的衣裳,来到尚书府。
  硕大的尚书府冷冷清清,王溱在院中摆了一桌菜,脚下便是叮咛的池塘水。月光映下,十几条锦鲤在水中嬉戏。因为王溱很少在用饭时说话,唐慎也就没开口。等到吃完,管家把一桌子菜撤下,又上了一壶茶。
  抬头望月,低头品茶。
  唐慎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轻轻放在石桌上,发出咔哒一声脆响。
  王溱低下头看到这东西,微微一楞,抬头道:“小师弟?”
  唐慎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师兄高洁,师弟向来知晓。这块玉是我托人从姑苏府寻找的,找了两个月才找着一块透色白玉,想来最配师兄长穿的白色锦袍。我知晓师兄出身琅琊王氏,见过的美玉不胜其数,这块玉还放不上眼里。这只是师弟的一片心意,贺师兄二十六岁生辰。”
  通透的月色下,王溱清澈如水的双目中闪烁着星光般璀璨的东西。
  良久,王溱拿起这块玉:“你怎知今日是我生辰?”
  唐慎愣了一下,道:“去岁时,傅先生说过。他说近日忙碌,忘了前日是师兄的生辰。先生说话的那日是十月初八,师兄的生辰难道不是十月初六?”
  王溱抚摸美玉:“是。只不过十月初七是圣上大寿,朝中百官忙于此事,连我经常都会忘了初六是我的生辰。”
  唐慎不晓得还有这种事,他想也没想:“那我替师兄记着就好。”
  王溱突然抬头,看向唐慎。
  唐慎:“……师兄?”他哪里惹着王子丰了?难道说这次拍马屁拍得不够好?
  王溱看了他一会儿,静静笑了。他的手往下摸,摸到了系在这块玉下面的一只香囊。香楠是深蓝色的锦绣做的,王溱闻了闻,里头香味清雅,又有些熟悉。“是芍药的味道?”
  唐慎解释道:“是蕳草与芍药。《诗经·国风·溱洧》中说‘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我以为师兄的名字取自《溱洧》,难道不是?”
  王溱望着唐慎,笑道:“是。”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穿到古代,我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马屁!师兄,难道我拍得不够好?
  隔壁老王:好极了【微笑】


第49章 
  王溱站起身; 直接将这块玉和香囊系在了腰带上。
  看到他的动作; 唐慎稍愣了一下; 但没说话。
  古人过生辰有什么习俗,唐慎还真不知道。他回忆了一下,觉得应该至少要吃长寿面。但是在他的老家; 都是中午吃面,晚上吃酒宴。憋了会儿,唐慎还是道:“师兄吃过面了吗?”
  王溱自然知道唐慎在想什么; 他对管家道:“上两碗面。”
  管家吩咐下去:“上两碗长寿面。”
  唐慎一脸懵逼。
  王溱过生日; 他自个儿吃长寿面就好,怎么连他这份都备上了?但唐慎来不及拒绝; 小厮领了管家的命令就跑去厨房。不过多时,小厮端着两碗面来到花园。
  唐慎盯着桌上的面; 哑口无言。
  “小师弟不喜欢吃面?”
  唐慎:“没。”
  王溱拉长了脸:“那定然是厨房做得不合适你胃口。”
  “没!”
  “那便吃吧。”
  唐慎无可奈何地拿起筷子,吃起面来。他吃了三四口才发现王溱只吃了一口; 就搁了筷子不再吃。唐慎奇怪道:“师兄怎么不吃了?”
  王溱一脸诧异,理所当然道:“我们刚刚才用过晚饭,一点不饿; 自然不吃了。”
  唐慎:“……”
  你撑得慌; 他就不撑得慌了吗!
  唐慎无语地也扔了筷子,不再吃这糟心的面,在心里把王子丰骂了好大一通。可王子丰喊了一句“景则”,唐慎立刻乖巧地“诶”了一声。回完话唐慎都想给自个儿一个大嘴巴子:真丢人!好你个王子丰,现在是他得拍你马屁; 等以后不需要拍你马屁了,咱们走着瞧!
  师兄弟二人又说了会儿话,唐慎告辞回家,王溱亲自把他送到尚书府门口。
  目送着唐慎远去的背影,王子丰右手执着折扇,轻轻地在左手掌心敲着。敲了会儿,他抬起扇子指着唐慎背影,道:“你说他方才是不是又在心里说我坏话了?”
  管家左右看了看,寻思周围也没其他人,公子爷这是在和自己说话。
  管家心道:有没有骂您,您自己心里没点数么!
  管家眼睛一垂:“小的不知。”
  王溱姣好的面庞上是吟吟的笑意,语气却十分认真:“可我看他腹诽我的模样十分有趣,忍不住就想揶揄他,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管家:“……”
  王溱压根没打算听管家回话,他抚摸了一下腰间的极品白玉,长叹一声,回身迈进尚书府大门。
  十月初七,天子大寿。
  唐慎这种七品小官是没资格去天坛参加祭天仪式的,但是在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们祭祖时,他们也得跪坐在翰林院的院子里,隔了十几里路,遥遥感受一下“天威”浩荡。直到下午,漫长的祭天仪式终于结束。文武百官进入皇宫赴宴了,六七品的小官们休假,回家乐得清闲。
  皇帝生辰,大赦天下。
  三天后,十月初十,唐慎换上簇新的六品起居舍人官袍,来到中书省衙门。
  前朝时期,起居郎和起居舍人隶属于内史省。到了本朝,太祖废内史省,设立中书省。中书省的官员大多身负其他兼职,比如王溱是尚书省户部的户部尚书,但他同时也是中书省内阁大臣,人称王相公。中书省的官一旦没有其他兼职,就只剩下两种。
  一个是相位,一个就是唐慎、姚僐这种起居官。
  要么官居一品,权倾朝野;要么是天子近臣,负责天子起居记录。
  到了中书省衙门,姚僐比唐慎来得早。他见到唐慎,道:“景则,没想着我们这般有缘又相聚了。中书省不比翰林院,往后我们可得互相照应。”
  唐慎自然道:“与问机兄共勉!”
  两人寒暄一番后,门口进来两个身穿五品官袍的官。唐慎给两人作揖行礼,两人又与姚僐互相行同级礼。其中一人道:“想必这位便是姚问机姚大人,这位是唐景则唐大人了。我名李舒,与姚大人同为五品起居郎。这是张思张大人,也是起居郎。”
  张思道:“今日由我陪驾,两位起居舍人也已挑好。等到明日,便由李大人陪驾,到时,唐大人,你可得进宫了。”
  唐慎问道:“张大人,明日由我来记录起居?”他面露难色,“实不相瞒,我才刚进中书省,两眼摸黑,一问三不知,只怕明日会闹出笑话。我闹出笑话是小,惊了圣驾才是大。明日我该如何是好。”
  唐慎今年十六,他脸上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眉头紧皱,双手紧握,似乎真被吓到了。
  这两个五品起居郎见状相视一笑,只道果然和传闻中一样,只是个孩子罢了。李舒道:“你不必担心,明日由我带领,也不是仅仅你一个起居舍人去。到时,你便站在我的身后,看我是如何记录起居的。我会站在圣上的左侧,另一位起居舍人站在右侧。你和姚大人刚来,还不熟悉政务。这样,今日你们便去看看本朝开平年间的《起居注》,能看多少是多少。当你们看完的那一天,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姚僐和唐慎互视一眼,皆是苦笑:“是。”
  没想到离开了翰林院,还是要看书!
  唐慎和姚僐各拿了一本厚厚的《起居注》,翻阅起来。这一看,便看到了日落西山,皇帝修完仙,回了后宫。皇帝进入后宫,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才可以结束一天的工作。
  唐慎回到家中,用冷水洗脸。冰冷的水打在脸上,他骤然清醒。
  唐慎回过神,他目光如炬,迅速地从书房架子上拿出一本空白的册子。他立即研墨,用羊毫细笔在纸上快速地写下:“开平二十四年八月初四,有星陨大如桃,落东南。钦天监监正李肖仁夜入皇宫……”
  闭上眼睛,眼前立刻浮现出一行行字,唐慎接着写:“开平二十四年八月初七,圣上召大理寺少卿苏温允。帝曰:‘朕昨夜恐梦,见苍生于牢中哀嚎,血泪栏杆。’苏卿答曰:‘陛下仁慈,臣犹不及。’帝曰:‘以天下哀而朕哀,苏卿哀朕之哀乎?当奖苍生,福泽百姓,朕大赦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