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左相纪翁集出身寒门,与其他三人往来不多,自成一派。
右相王诠出身名门,乃琅琊王氏子弟。他与左丞陈凌海是同窗好友,两人往来密切。
除此以外,右丞徐毖年岁甚高,是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
王溱属于年轻派的官员,可他更是王诠的侄子。他无论如何,都和王诠脱不了干系。如今唐慎在徐毖门下办差,他特意拿这件事问王溱,王溱对他的回答是:明天再来同桌用饭。一句话,便将这件事揭了过去,不甚在意。
虽说不是大事,但唐慎并不希望因此疏离了他与王溱的师兄弟感情。
时至今日,他对王溱已经不仅仅是利用,他渐渐地将对方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师兄,当成了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一个兄长。那夜在刺州驿馆中,王溱为自己做的,唐慎从未忘记。
赵辅让王溱来刺州查看贪墨案的进度,王溱大可以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前进。等他到了刺州,哪怕没法得到苏温允的账本,也能获得赵辅的嘉奖。他年仅二十七岁,就已经位列人臣,是当朝户部尚书。这次他功劳在身,赵辅也只奖励了他黄白财物,没有其他奖赏。他就算有天大的功劳,赵辅能给他的,只有身外之物。
他之所以急切行军,一来是为了更早地参与刺州贪墨案,揽下更多的功劳。二来,更是因为唐慎。
刺州这个大泥潭,危机四伏,唐慎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起居郎。谁都知道他是皇帝的眼线,他在刺州的身份是最尴尬的,不被任何人真正接纳。
唐慎知道,王溱是为了他,才急行军,赶到刺州。
如今王溱对自己表明态度,唐慎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他正要走,王溱从太师椅上起身,拉住他的手腕。
“子丰师兄?”
“景则,我今日十分高兴。”
唐慎一愣。
“……我不明白师兄的意思。”
王溱笑了,本就如画的眉目在弯起后,更加清雅别致。他松开手:“去吧。”
唐慎:“……?”
王子丰又发什么疯。
莫名其妙地回到屋子里,唐慎看了一整天的折子。到晚上,只见四位相公的马车陆续从勤政殿正门出去,接着是打着尚书家灯的几个二品尚书。等到三品以上的官员们都离开,唐慎这些四品官员才依次离宫。
九月初,姚三和唐璜前往宁州。
半个月后,两人从宁州回来。姚三带回来一封信,交给唐慎,他道:“小东家,我已经见过王大人了,您的信我交给了他,他说都好。然后又给您写了这封信,您且看看。”
唐慎打开信仔细看了起来。
信中,是王霄写的一些关于宁州官道的事。
宁州官道是三条官道中,最好修建的一条。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北方连连大雨,道路泥泞,不利于修路。所以宁州官道的修建工程被耽搁了,本定于九月末能修好的官道,恐怕得推迟到十月末。
这个时间还在唐慎的接受范围内,进了十一月,细霞楼的客流量才会真正大起来。
不过这一次,负责修建宁州官道的工部左侍郎李钰德竟然给了全天下一个惊喜。
十月初,宁州官道全部修建完成。
李钰德带着修建好的官道成果,回了盛京,正巧赶在赵辅寿辰前办好这件差事。赵辅龙颜大悦,赐下不少赏赐。
皇帝大寿,举国皆喜。
这日中午,唐慎偷偷躲在尚书堂屋里开小灶时,只见王溱只吃了一口,便搁下筷子,微笑着看他。
唐慎被他这么看着,哪里吃的下饭。
“师兄……”你干嘛。
王溱:“今天是什么日子?”
唐慎一听,先是愣了下,接着觉得十分好笑。
王子丰这人也真有意思,他当然知道今天是王溱的生日。全天下恐怕没有谁的生日比王溱的好记了,只要记得在皇帝的前一天,就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唐慎没想到,王溱居然还在乎这种事,他现在这么一问,让唐慎颇有种被女朋友质问恋爱百日纪念的错觉。
唐慎被自己这种诡异的想法无语到了,他咳嗽一声:“今日是师兄的生辰。”
王溱:“今晚先生也要来我家中用饭。景则何时来。”
傅渭也去?
唐慎道:“等离了宫,我回去把官袍换下,就去尚书府。”
王子丰二十七岁的生辰,在户部尚书府中度过。
次日,天子寿辰,万民同喜。
到十一月,盛京的冬日严寒难耐,细霞楼的客流量骤然增加。不过牛羊肉的供应并没有并没有出现问题,宁州官道建成后,快马加鞭地往来一次,只需要一天时间。
腊月初,陆掌柜与姚三去了北方一趟。等到他们回来时,陆掌柜带来一块白色石头,交给唐慎。看到这块石头,唐慎双目一亮,拿着石头观察了好一会儿,然后抬头问道:“从哪儿找到的?”
陆掌柜道:“宁州是没有的,在宁州再往东北,已经快要接近辽国边境的地方才找到这东西。小东家,这就是你要的白云石?这东西可让我一通好找!因为当地人并不叫它白云石,都叫它凌子石呢!”
第66章
凌子石; 也就是白云石; 主要成分为碳酸镁钙; 是一种常见的矿石。
在唐慎的记忆中,白云石在后世储量丰富,并不少见。但到了这个时代; 白云石却不再那么常见。第一是因为没人需要用这种矿石。在这个时代,矿石的作用除了冶铁做瓷器,主要就是做颜料使用。白云石不能冶铁; 也不能做陶瓷器; 做颜料更不现实。
没有市场,就没有需求。
第二; 则是找不到纯度比较高的白云石矿脉。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技术,想要用白云石生产玻璃; 对原料纯度的需求极高。哪怕纯度到了,也很难生产出完全透明的玻璃。
是的; 唐慎就是打算做玻璃。
玻璃,准确来说并不是现代产物。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人就有玻璃器皿。等到了公元前五世纪; 罗马人更是发明出了玻璃吹制法; 用陶管吹出玻璃器具。这种方法被沿用了千年,哪怕在后世,也依旧会有手工匠人使用这种方法做玻璃工艺品。
然而无论是历史上的华夏,还是唐慎现在所处的大宋,玻璃制作的技巧都远不如西方。
大宋有玻璃; 玻璃被称为琉璃。用的是极其昂贵的琉璃石制作,精巧夺目,每一盏琉璃杯都价值连城,只供皇族使用。琉璃石大多是彩色的,所以皇宫中的琉璃器具也以彩色为主,很少有无色玻璃。
想做玻璃,其实并不难。
唐慎想了想,道:“长石和砂岩呢?”
陆掌柜道:“这个好找,北直隶就有合适的矿脉。”
唐慎道:“好,那等过两天,陆掌柜,你从东北运一车高纯度的白云石回来。”
“好!”
唐慎要做的事,陆掌柜听不明白,就干脆不去弄懂,总归小东家不会干坏事,只是要几车石头罢了。别人喜欢玩玉石,唐慎喜欢玩石头,这是个多好的爱好啊!这些破石头可不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不过多久,陆掌柜就把几车白云石、长石和砂岩运到了盛京。他将东西直接送到城外的唐氏肥皂工坊。下了衙门,唐慎便钻进工坊,一头扎进去研究制作玻璃的方法。
做玻璃其实不难,主要材料就是白云石、长石、砂岩,还有氢氧化钠。
唐慎在做肥皂的时候,就有做出过氢氧化钠。如今他轻车驾熟,迅速地制作出一罐氢氧化钠,并将东西小心翼翼地用陶罐盛放好。长石和砂岩中都有丰富的硅,用氢氧化钠将白云石氧化,再经过化学反应制作出硅酸盐,就能做成粗糙的玻璃。
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唐慎上辈子是学材料的,可实验室做东西,永远不会差原料,更不会用这么粗糙的矿石来做玻璃。
唐慎找来几个工匠,把这些石头研墨成粉末,就花去半天时间。因为原材料纯度不够,他还得一边做实验,一边根据材料纯度,寻找合适的比例。
腊月,快迎来新年。
盛京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冬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厚厚的白雪累积在街道上,人和车走过,留下脚印和车辙,将雪踏平。要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腊月十二,衙门便休了假,一直休到元宵节后。
唐慎从衙门回来,他拍了拍肩膀上的雪花。姚大娘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唐慎喝完后,身体立刻暖和起来。他左右看了看,问道:“唐璜呢?”
姚大娘笑道:“阿黄和三儿去买年货了。”
唐慎点点头。
傍晚,唐璜和姚三从外头回来。
探花府是个三进的大宅子,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两进的院子。这么大的屋子,唐慎本想买一些仆人侍女来打扫,谁料姚大娘却一个劲地阻止。
“我一个人就够了。我每天在家里闲着也没事,就打扫打扫。”
唐慎拗不过她,就没买小厮。探花府中的家务事由姚大娘和书童奉笔一力承包。
见到唐璜回来,唐慎故意板起脸:“不是说了,今天在家里等我,晚上要去细霞楼吃饭?”
唐璜:“你都说了是晚上,我的好哥哥,现在不是还没到晚上嘛!”
唐慎无奈地摇摇头:“去把衣服换了。”过了会儿,他又叫住唐璜:“把你从姑苏带来的那件狐裘袄子穿上吧。”
唐璜一愣,点点头,乖乖地去换衣服。
冬日天色黑得极快,申时刚过,夕阳就落了山,夜幕低垂。唐家兄妹二人披着漫天的星子,来到细霞楼。见到是小东家来了,陆掌柜立刻把两人领进去,去的是二楼不靠街的雅间。刚进屋,唐慎便感觉到一阵暖意。
古朴素净的屋子中央,烧着一盆火旺旺的炭炉。
用的是最上好的无烟银丝炭,旁边还点着檀香。白烟袅袅,心旷神怡。
屋中热得很,唐慎和唐璜便把披风脱下,挂在一旁。唐慎推开窗户,雪白的月色照耀进屋子,又映着盛京城中满地的白雪,雪与月色相映成辉。
唐璜紧张地问道:“哥,这么隆重,今晚到底是要和谁吃饭?”
唐慎瞥她一眼:“你猜是谁。”
唐璜凝神想了想:“……莫非,是你的先生?”
“还有我的师兄。”
小半个时辰后,傅渭和王溱陆续来到细霞楼。
傅渭是先来的,他一进屋,第一个注意到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画。傅希如双眼一亮,走上前。仔细端详过后,他看向唐慎:“吴道子的画?”
唐慎笑道:“不敢瞒着先生,是,是画圣的画。”
“这可是好东西。虽说不是吴道子传世的那几张画,但也要花不少银子吧。”傅渭看了看,感慨道:“画得真不错,确实比老夫好上一些。”
而王溱进屋后,也瞧见了墙上的画。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转首便看向站在唐慎身旁,有些紧张忐忑的小姑娘。
平心而论,唐慎和唐璜长得并不像。
唐慎身材颀长,清俊秀雅。他长了一双明亮清澈的眸子,是天生的笑眼,笑起来时眼若星辰,弯似月牙。不笑时,又显得俊俏青涩,一眼看去便是个泉水竹石般的少年郎,而事实上他今年才十七岁,本就是个翩翩少年。
和唐慎相比,唐璜长得却更加英气点。不是说她一个小姑娘长得男相,而是比起兄长的俊俏,她五官深刻,双目炯炯有神。她望着王溱时,虽说有些害怕,但目光深处是不可动摇的坚毅。
是个固执坚强的小姑娘。
王溱得出这个结论,他对唐慎轻声问道:“你妹妹?”
唐慎介绍道:“是,这是我妹妹,单名一个璜字。”
互相认识后,四人围坐桌旁,开始吃拨霞供。
不知不觉中,窗外又飘起了雪花。苍茫大雪与热气腾腾的火锅搭配在一起,简直令人心旷神怡。
吃完饭,唐慎给陆掌柜使了个眼色。陆掌柜心领神会,把墙上的吴道子的画取了下来,用帛布仔细地包好。唐慎将这幅画送给傅渭。因为这是吴道子的画,哪怕是傅渭,都大为诧异:“景则,你将这幅画送给为师?”
唐慎:“本就是为先生寻的。我知道先生一心向画,正巧听人说姑苏府有人在卖这幅画,就为先生买了下来。先生请一定收着。自前年我来盛京,如今算来,已经过了三年。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若不是有先生教导我,我定然不知所措,一事无成。谢谢先生教导小子,小子铭记在心,不敢遗忘!”
厚脸皮如傅渭都红了脸,心道:我有教过你?
他哈哈一笑:“那为师便收下了。”
酒足饭饱后,唐璜跟着陆掌柜去查看今日细霞楼的生意流水。傅渭得了一幅画,高兴至极,当场便拿着画回府,说是要好好品赏。雅间中,顿时只剩下唐慎和王溱。
王溱拂了拂茶汤上的一层茶沫,轻轻喝了口碧螺春。
窗户开着,屋内是淡淡的檀香味。王子丰浴着月光,一身白衣,静静地品茶望月。说不来是这月色更加皎洁,还是月光中的人更气质出众。
唐慎不由得看愣了一会儿,回过神,他立刻从袖中拿出一只小小的锦盒,递给王溱。
王溱接过锦盒,笑问:“这是贿赂?”
唐慎愣住。
王溱这话不是无的放矢。
傅渭是翰林院承旨,他管不到唐慎头上,唐慎给他送礼无可厚非。但王溱是户部尚书,如果真要管,完全管的到唐慎这个中书舍人的头上。更何况他们还一起在勤政殿当差。
唐慎无奈道:“师兄又揶揄我。是与不是,您自己不知道么。”
王溱:“小师弟近日越发大胆起来。”
“我如何大胆了?”
王溱学着唐慎的语气,道:“如何大胆,您自己不知道么。”
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
王溱打开盒子,看清楚里面东西的那一刻,哪怕他早已做好准备,却还是心神一惊,失神了半晌。
只见小巧精致的锦盒中,放着一只巴掌大小的琉璃瓶。
这是个奇怪的琉璃瓶,通体透明,形状方正,很有棱角。在瓶口处,用细细的金线镀了一层。瓶身上,又嵌着一朵梅花。说它精美夺目,巧夺天工,这绝对不为过。至少过去的二十六年中,王溱从没见过无色的琉璃瓶,哪怕在皇宫国库,都没这样的玩意儿。
可要说它精致,它金线描摹的手艺又略微差了点。只不过因为瓶子里盛着淡黄色的液体,能让人忽视上面勾画的金线。
王溱凑近闻了闻:“这是黄金缕?”
“是。”
王溱又看了会儿:“这个琉璃瓶,是从何处得来的?”
琉璃制品,大多为皇族所用。皇宫外能找到的琉璃器具不多,更不会这般精致,几乎比得上贡品。
唐慎:“我为师兄亲手做的。”
闻言,王溱倏地抬头,定定地看着唐慎。
唐慎笑道:“与师兄相识三载,收获颇多。这是今年的新年礼物。”
王溱望着唐慎,良久,他语气悠长地说道:“小师弟为我准备了礼物,我却未曾备下。看来,是要还了啊。”
王溱要给他送礼物,唐慎当然不会拒绝,还会双手双脚地赞同。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然而等了两天,唐慎都没等到王子丰的礼物。
“想不到啊,连王子丰都会骗人了。男人的嘴果然不能信。”
唐慎感慨过后,收拾行囊,与唐璜一起回乡过年。
不错,今年唐慎决定回姑苏府省亲。
姚三还有事情要办,就留在盛京。唐慎带着自家妹妹和书童奉笔,登上船,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十天后,回到姑苏府。
三人刚从船上下来,便听到锣鼓震天,彩炮齐鸣。
唐慎吓了一跳,只见唐举人和唐氏族长快步走来,道:“景则,你可回来了。我们等你一年了!”
第67章
离了码头; 唐举人立刻给唐慎套上了一身簇新的锦袍。头戴雕冠; 脚蹬玉靴; 腰间系着的是宝石腰带,连手中拿的都是前朝古扇。唐慎去紫宸殿被皇帝钦点探花郎的时候,穿的都没这么隆重!
唐氏一族; 无论是唐慎认识的、不认识的,纷纷给他塞各种礼物。
等到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唐氏宗祠,奉笔手里已经捧了一大堆锦盒。
唐慎跟着唐举人、唐氏族长进入宗祠; 两边的太师椅上; 唐家的各路叔伯坐得满满当当。唐举人先跪下,道:“唐氏先祖在上; 今唐家二房唐慎,高中探花; 光耀门楣。身为其伯父,吾辈深感欣慰。得此麒麟儿; 我唐氏一门必然能昌盛百年!”
唐氏族长站在一排排的先祖灵位前,展开族谱,对着上面唐慎的名字; 朗读起家规。
在这个时代; 考中进士是光宗耀祖的事。如果考的是状元,在考上的第二天就得由十六个差役举着状元牌匾,跟着新科状元郎回乡省亲,这叫奉旨还乡。和唐慎同一届的状元姚僐就奉旨还乡过,不过他家在盛京; 直接在当地办一场就行,没耽误什么事。
唐慎是去岁考上的探花,整整一年半他没回过姑苏府,唐氏族人一天天的望穿秋水,就差直接上盛京找唐慎,当面问他还想不想回乡省亲了。
如今唐慎终于回来了,唐氏族人怎能随意对待。
唐举人激动地说道:“慎儿,我们唐氏一族就出过你这一个探花郎,甚至就你一个进士。你可是我唐氏一门的荣耀,大伯父在这里谢谢你了!”
唐慎道:“都是一家人,何须此言。”
唐举人高兴得双眼泛红,他想再对唐慎说点什么,可是在新科探花郎、当朝四品大员面前,他露了胆怯,没敢多说。
到晚上,唐家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整个姑苏府的人都来唐家道贺。他们为的不是吃这一顿流水席,而是为了沾沾探花郎的喜气。
姑苏府人才辈出,自古就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然而哪怕是人才济济的姑苏府,在开平年间,也只出过五个进士,其中只有一个高中榜眼。
三天三夜的流水席结束后,唐慎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不过他回来第四日,唐家的流水席刚结束,姑苏府尹就登门拜访。
新任姑苏府尹姓贾,是开平三年的进士。因为在朝中没什么靠山,考上进士后二十多年,贾府尹都只能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做知县、做府尹。他熬到五十多岁,才被陈相公任命到姑苏府,当了个府尹。自此,他就苦尽甘来,可以在这鱼米之乡安度晚年了。
贾府尹是四品官,唐慎也是四品官。可他这个四品官,在含金量上远比不上唐慎。
地方官比不上京官,普通京官比不上勤政殿的官。
贾府尹亲自登门拜访,唐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以礼相待,在花厅中宴请了贾府尹。贾府尹小心谨慎地向唐慎道喜,询问了一下近日盛京发生的事。酒过三巡后,贾府尹道:“唐大人,今日来贵府拜访,其实我还带了一个人来。”
唐慎问道:“哦,带了何人?”
贾府尹命令官差去府尹衙门,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带到唐府。唐慎看见对方,心中一愣,他仔细端详片刻,突然道:“村长伯伯?!”
唐家村的村长站在花厅里,颇有些忐忑不安。
唐探花回姑苏府的事传遍了整个姑苏府,唐家为唐慎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唐家村的人也都听说了。知道唐慎回来,村里人撺掇让村长来府城一趟。不是为了向唐慎套近乎,而是为了从他手里求得一张墨宝。
唐慎道:“村长伯伯,五年不见,我竟然差点没认出您。”
说着,唐慎站起身走上前,扶着村长坐下。
村长:“这可使不得!”
这张桌子上坐着的两个人,一个是姑苏府尹大人,一个是高中探花的唐慎,村长哪里敢坐下。但他刚想起身,一只削瘦却有力的手轻轻按在他的肩上,阻止了他的动作。村长回头一看,只见唐慎含笑地看他。
明明很温和地笑着,可唐慎身上那股难以忽视的官威让他显得庄严郑重,令人无法反驳他的意见。
唐慎差点没认出村长,村长又何尝不是。
谁也想不到,五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在唐家村村头,靠卖果子汁为生的小儿郎,竟然变成了如今模样!
村长顺势坐了下来,唐慎让奉笔为他多加了一双碗筷。
聊了一会儿,唐慎才知道村长的来意,他哭笑不得道:“当初只是阿黄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大家还当了真。其实不必改成唐家村,不过既然已经改了,那就算了。村长伯伯,您是要我给你写‘唐家村’这三个字是吗?”
村长点点头。
唐慎想了想,让奉笔准备好笔墨纸砚。他拿起狼毫大笔,在宣纸上迅速地写下“唐家村”三个大字。
他刚一落笔,贾府尹一声惊喝,鼓掌道:“好!好字!这字气势轩昂,劲头如松,笔走龙蛇,大气磅礴啊!”
这彩虹屁吹的,唐慎摸了摸耳朵,心道:吹过了可就不真了,要适可而止懂不懂啊。
贾府尹有心捧着唐慎,村长又看不懂书法好坏,他听贾府尹这么一说,只觉得唐慎的字果然是天上来的。探花郎的字就是和寻常读书人不一样,等他把这幅字带回唐家村,刻完村头的石碑后,他就要把这字偷偷留下来,做传家宝,传给儿子!
村长来了,唐璜也从后院里出来,与村长叙旧。
就这样一连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