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刺州驿馆那一夜,兵荒马乱之时,王溱推开了柴房的门将唐慎救出来的那一刻。
  这个师兄对唐慎而言,就不再是利用上位的踏脚石,更是今生只有一位的挚友一般的存在。
  唐慎拱手道:“言尽于此,师兄,我先回去了。”
  王溱怔在原地。
  唐慎拉了拉大氅,上了马车,由车夫驱车回探花府。
  他的身后,王溱举着灯笼远远望着,目光悠远而绵长。
  许久后,管家上前道:“公子,夜里风大,早些回屋吧。”
  王溱:“你瞧他,为何总是撩拨我的心。”
  管家不知该说些什么,他也听到了王溱和唐慎刚才的对话。管家几乎是看着王溱长大的。唐慎听到王溱那句话,认为王溱是拿这种事和自己开玩笑,或许还存了一点试探自己的意思。但管家知道,那句话试探的不是唐慎对王溱是否有异心。王子丰在试探,自己在这个师弟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
  这样谨慎而郑重的公子,让管家有些心疼。
  管家低着头,轻声道:“公子,该回去了。”
  王溱长长地叹了一声气,他的声音在寒冬烈风中消散,带着无尽的怅惘和愁郁。
  不过没让王溱等太久,过了两日,唐慎就打着灯笼来了尚书府。
  王溱抬头看他,唐慎提着灯笼,尴尬道:“师兄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男人,你莫要和我生气了。”
  王溱徐徐笑开:“我何时与你生气了?”
  唐慎:“没有?”
  王溱:“过来下棋吧。”
  唐慎:“……”
  还说没生气?
  没生气,为什么要下棋虐他!
  哪怕王溱再多智近妖都想不到,他就是正好在摆棋盘,唐慎来了,就一起下棋而已,这都能被唐慎腹诽。两人下了几局棋,王溱:“朝服带来了?”
  唐慎一愣:“忘了。”
  “那下次带来吧。”
  “好。”
  下完棋,唐慎咳嗽一声,说明自己的来意:“师兄执掌银引司,不知如今银引司的差事做得如何了?”
  王溱抬眸看了唐慎一眼:“小师弟怎么突然问起银引司的事。”
  犹豫片刻,唐慎决定把自己这几天想的事全盘托出:“先前李将军与我说起过养兵的事。师兄,辽人对我大宋一直虎视眈眈,任何对策都是饮鸩止渴,不能治其根本。我大宋之所以畏惧辽国,怕的不是其他,怕的就是他辽国的剽悍铁骑。前几日师兄又与我说起辽国的内患,我想着,这世上的所有争斗,无怪乎兑子二字……”
  十日后,宋辽两国打成合约,对开平三十年幽州城一战,双方各自退让一步。
  辽人要的那些钱财,宋人并不缺。而宋人要的,是辽国释放人质,且允许大宋以买卖形式,从辽国买得一批汗血宝马。
  宝马有价无市,千金难求。
  然而除此以外,辽国使臣汉儿司耶律勤还提出一个要求,震惊了所有在场宋臣。
  耶律勤道:“我大辽早就听闻,宋国出美人,出窈窕温婉的美人。所以本次来,本使臣也是来替我大辽皇帝迎娶一位大宋公主的。”
  次日早朝,群臣哗然大惊。
  赵辅高坐在御座上,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大宋女儿都温婉柔美,没想到连辽帝都知晓。真可惜,朕没有适龄的公主。诸位爱卿,你们说这可如何是好?”
  唐慎知道,赵辅其实并不在乎自己的女儿嫁不嫁给辽帝。他嘴上说真可惜,可其实并没什么感觉。然而大宋朝堂中,多的是在乎自己女儿的人。
  一时间,王孙勋贵、文武百官,人人自危。
  这一日,唐慎正好休沐,他来到细霞楼,竟然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唐慎走上前,行礼道:“下官唐慎见过景王世子。世子怎么在这?”
  此人正是景王世子赵琼。
  赵琼举起酒杯,对唐慎苦笑道:“借酒消愁……愁上加愁!景则啊,辽帝要迎娶一位大宋公主的事,你应当是知道的吧。”
  唐慎坐下来:“我是负责接待辽使的官员之一。”
  赵琼唉声叹气:“圣上没有适龄的公主,自然是要找其他适龄女子嫁过去。这其中,首先被看中的,就是我们皇家的姑娘。如果皇家中没有合适的,或者圣上不想委屈皇家女子,接着才会挑大臣家中的,挑了后封为公主,送过去。”
  挑大臣家中的,是因为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随便挑一个受苦这很常见。但是赵辅不是个温情的皇帝,对他而言,哪怕嫁自己的女儿都无所谓,选一个侄女嫁过去也没什么不可以。
  赵琼:“我家小妹,今年十七,深受家人疼爱,本来想着多留几年,恰恰还没婚配啊!”


第91章 
  唐慎与赵琼交往不多; 但他知道赵琼不是个喜怒于外的人。唐慎在盛京开了细霞楼、百宝阁; 却把肥皂、黄金缕的生意交给了别人做。他的合作对象就是景王世子赵琼。
  唐慎还记得第一次与对方见面; 是在景王府。赵世子主持会元宴,宴请天下才子,将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可如今看着赵琼垂头丧气的模样; 两者反差极大。
  显然,赵琼是真的心疼妹妹。
  唐慎道:“世子,便真的没法子了?”
  赵琼叹气道:“我等皇亲国戚; 说出去名声响亮; 出身尊贵,但我大宋不比前朝; 皇亲国戚不可干涉朝政,我们都是空有虚名的贵族罢了。景则你也知道; 辽帝要与大宋和亲,娶大宋公主为妃; 这事简单得很,并不麻烦,圣上也已经同意; 早就无法反悔。我们哪儿有办法。”
  唐慎想了想; 道:“想来世子爷也应当知道,若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不想被选入后宫,往往会假装生病。”
  赵琼:“这是一个法子,但是是下下之策。其实我们还想过,为小妹立刻寻找一门亲事。”
  唐慎心中一紧; 他陡然有了不好的预感。他问道:“世子的意思是……”
  赵琼苦笑道:“我家妹妹自小喜爱读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工刺绣,也丝毫不落。她性情温淑,柔美羞赧。原本将她留在家中,是想着待明年给她选个喜欢的,不随随便便地嫁了人。如今出了这事……”顿了顿,赵琼拱手道:“唐大人,听闻你还未曾定亲。”
  唐慎眼皮一跳,顿时一个头有两个大。
  “若是景则愿意,我可以从中牵线,为你们定了这门亲事。”
  唐慎目瞪口呆,哑口无言。看着赵琼期盼的目光,唐慎整个脑子成了一团浆糊,迷糊之余,他脑中第一个想到的人竟然是王溱。他下意识地把王溱当成了救命稻草,差点就要对赵琼说“这事我自己不能决定,我得问问我师兄”。
  万幸他没脱口而出。
  唐慎:“……世子,我还未有成家的打算。”
  赵琼急切道:“你可是担心我小妹长得不够美?”
  唐慎哭笑不得:“自然不是。世子,我是真的还没有定亲的意思!”
  赵琼又问了几句,唐慎不断推辞。赵琼长叹一声气,更加忧愁了。“也不瞒着景则,其实若是真给小妹临时定亲,也不是个好主意。这法子固然能保住小妹,不让她嫁到辽国,但必然会被圣上关注到,让圣上对我们景王府有所微辞。但是我们也是走投无路了。”
  唐慎给赵琼倒了杯茶。
  赵琼接着道:“景则也不是唯一的人选,只是你是最好的人选。你与我本就熟稔,三年前就有交集,如果说你与我小妹早就有意,两家只是还未正式定亲,这或许还能瞒过圣上,至少让他不再迁怒景王府。而且你的人品与才学相貌,我都是信得过的,你是个良配,将小妹嫁给你,我放心得很。”
  唐慎:“承蒙世子夸奖,下官受之有愧。”
  知道唐慎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妹夫,赵琼也放开许多,他苦中作乐:“景则可不要谦虚,你在盛京城中可是一块香饽饽。难道你不知道,这几年来,许多皇族贵勋、高官权臣,都在关注你,想将自己家的姑娘嫁给你?”
  “啊?”
  “哈哈哈,你且等着吧,或许我只是第一家,往后看,还有人想来拜访你唐探花呢!”
  赵琼刚说完,当天下午唐慎回家时,就有小厮在探花府外等候。
  这小厮见到唐慎,赶忙跑过来,送上请柬:“可是唐慎唐大人?我家大人请唐大人上门一叙。”
  唐慎打开请柬一看。
  “……”
  工部尚书袁穆亲自写的请柬!
  盛京城中,并不是每个有适龄女儿的人家都病急乱投医,想给姑娘找个良配。但耐不住有适龄姑娘的人家实在太多了。唐慎自个儿都不知道,他在盛京城中一直是赫赫有名的第一良婿。他出身贫寒,可年纪轻轻就官居四品,深受帝宠,同时还长相俊俏。任何姑娘嫁过去,不用受婆家的气,还可以嫁给一个如意郎君,简直是两全其美的大喜事。
  有了宋辽和亲这个催化剂,原本还在观望的大户人家们纷纷行动起来。
  唐慎不堪其扰,第二日就收拾行李,搬去了尚书府。
  王溱问道:“小师弟怎的来了。”他瞧着这大包小包的东西,笑道:“带了如此多的礼物给我?”
  唐慎:“咳,这些都是我的行李。师兄,我想到府上小住几日,可能要叨扰你了。”
  “怎的突然想住过来?”
  “师兄,我想你了。”唐慎语气认真。
  王溱笑出声,道:“收到几户人家的请柬了?”
  唐慎睁大眼:“你都知道?”
  王溱:“我与工部尚书袁大人关系一般,只是寻常同僚。但我也听说过,袁大人非常溺爱自己的孙女,而他的孙女又正好到了适婚年龄,还未有婚配。我与袁大人的关系,算不上好,自幽州一事后,私下联系很少。但为了这件事,昨日他亲自来找我,希望我为你与他家孙女说媒。”
  唐慎大惊:“师兄,你不会想为我说媒吧?我这难道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
  王溱:“袁大人家的姑娘我听说过,是盛京城名气极盛的才女,比景王府的小郡主更才貌出众些。”
  唐慎吞了口口水。
  “礼部右侍郎的幼女,也不及袁大人的孙女那般貌美。”
  唐慎手指一抖。
  “哪怕是定国公家的嫡女,虽说貌美有余,却不及袁大人的掌上明珠那般才学出众。”
  唐慎:“师兄都知道了!”知道这几天是哪些人来找他说亲!
  王溱笑盈盈地看着唐慎,状若无意地说道:“若是要从中选一位,袁大人的千金是良配。小师弟觉得呢?”
  唐慎:“我不想成亲。”
  “嗯?”
  唐慎苦笑道:“师兄,莫要再揶揄我了。我今年才十九,这哪是成亲的年纪!虽说我这年龄有许多人早已成家立业,但我还未成事业,哪里顾得上儿女私情。师兄也未曾娶亲,难道师兄不懂我吗?”
  过了片刻,唐慎没等到王溱的回答。他奇怪地看向王溱,只见王溱垂着清澈的双眸,悠然地看他,轻声道:“你要我如何懂你?”
  唐慎喉间一涩。
  王溱叹了口气,他原本正在画画,如今收起笔,对唐慎说:“为何不想成亲?”
  唐慎认真地回答:“我还太小了。”
  王溱挑起一眉:“真正的原因。”
  唐慎心道,我说的就是真相,你偏偏不信!王子丰,你也有弄错答案的一天。
  唐慎身为现代人,尤其还是个母胎单身、一单就单了二十多年的博士生,他真的不想十九岁就成亲。在他看来,十九岁才刚刚上大学,还是个孩子,这年龄哪里该结婚!他也打算和王溱一样,至少和苏温允一样,没个二十五岁都不好意思相亲。
  心中这么想,唐慎却得再给王溱编个答案出来,可他苦思冥想,却怎样也想不出。他灵机一动,反问道:“那师兄为何至今未婚?”
  “我何时说过我没有婚配?”
  唐慎震惊不已:“啊?”
  卧槽?王子丰居然有婚配的?
  看着唐慎瞪圆了的双眼,王溱微微一笑:“当然,我也没说我有婚配。”
  唐慎:“……”
  你要不是王子丰,你早晚被人打死。
  王溱:“只是遇不上合适的罢了。”
  这话乍一听,还以为王溱是在随口敷衍。但唐慎想了想才明白,王溱说的可能真是实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官做到王溱这份上,能对他指指点点的人,除了他的家人,只有皇帝。
  赵辅不管他的婚事,显然,以王溱在琅琊王氏的威望,王家也不会对他的婚事指手画脚。所以或许真如他所说,他没遇上合适的人,他没见到那个姑娘,所以他至今未婚。
  王子丰没有成家,是因为他找不到一个能与他执子之手的人。
  唐慎心想:可这世上,又有谁有资格与王子丰白头到老?
  一时间,他竟然完全想不出该是怎样一个天仙似的的姑娘,才有这样的资格,入了王溱的眼。
  唐慎发自肺腑地说道:“我懂了。”他知道王溱为什么至今单身了。
  王溱:“你不懂。”
  唐慎摇摇头:“不,师兄,我懂了。”我懂了,你不成亲,是因为没人配得上你。
  王溱定定地望着唐慎,良久,他笑了,不再反驳。
  两人不再说这件事。
  王溱:“如何应对那些人?”
  唐慎头疼道:“此事我也不知。师兄应当知道,那些给我送请柬、甚至亲自上门的,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比我官位高的大臣。这些我一个也得罪不起,所以才出此下策,来师兄这里躲躲。”
  “不想与他们多说?”
  唐慎斩钉截铁:“不想。”
  王溱啪嗒一声,展开白扇:“那便不要再说了吧。”
  次日,竟然再没有人来为唐慎说媒。
  唐慎躲到尚书府,自然没人会来这里为他说亲。可除此以外,他去勤政殿办差,之前几天总是缠着他的几位大人竟然也一个个消失,没再对他苦口婆心地劝说。
  唐慎大为震惊,观察半天后,他得出一个结论——
  “我家师兄是真的深藏不露啊!”
  王子丰其人,比他想得还要可怕。
  其他人家的姑娘,唐慎管不着。但是他与景王世子赵琼关系不错,双方在肥皂生意上合作愉快,唐慎下衙回到尚书府后,他仔细想了想,与王溱商讨出一个对策。当夜,他便写了一封信,私下送去了景王府。


第92章 
  景王府中; 景王妃整日以泪洗面; 逍遥王爷赵敖也愁眉不展; 唉声叹气。
  世子赵琼急得坐立难安,这时,有小厮前来禀报; 说是唐慎送来了一封信。景王妃道:“难道说,那唐慎对咱们家婉儿有意,想与婉儿定亲?”
  赵琼打开一看; 他先是“咦”了一声; 接着把这封信递给六王爷赵敖:“父王,您看看。”
  赵敖看后; 也是一惊。
  景王将儿子叫去书房,父子二人商量了一个时辰; 景王动身进宫。
  待到入夜,宫里来了小太监; 说是皇帝留景王在宫中留宿。
  赵琼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他对景王妃道:“妹妹应当不会嫁去辽国了。”
  第二日,景王回来; 他将赵琼叫去书房; 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打开书后,拿出了夹在书页中的一封信。赵敖看着这封信,目光复杂,感叹道:“我与皇兄自幼相识; 相伴长大,可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依旧看不透皇兄的心思。琼儿,朝堂上的这些官员虽说与皇兄没有血缘羁绊,但在揣摩圣心上,却比咱们做得好啊!”
  看着这封信,赵琼也是感慨良多。
  这些天来,因为和亲的事,景王府愁云惨淡,一片哀声。赵琼从没想过,唐慎会给他送来这封信。信上,唐慎直接指出了三条路。
  “宋辽和亲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世子爱妹之心,亦感天动地。景则不能为世子解忧,数日来,昼夜难安,愿尽绵薄之力,有几言与世子说。若想保住令妹,景则有三计。”
  “其一,病患缠身,难以西渡。”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两国和亲乃国之大事,不可儿戏。若郡主身体抱恙,自然不可和亲。然此计一来令圣上猜忌,二来有损郡主名声。”
  “其二,佳偶天成,已有婚配。”
  “此计若用,如何寻得乘龙快婿为一难;使圣上不多加怀疑,是二难。此外,恐也耽误了郡主终身大事。”
  “其三,以进为退,以攻为守。”
  “景王与陛下同胞兄弟,感情甚笃。寒冬腊月,景王常陪陛下身侧,排忧解难,陛下亦顾念手足之情。若景王求见陛下,主动愿嫁幼女,且面露不忍,或有转圜余地。”
  “愿世子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第一计和第二计,景王府不是没想过,只是如同唐慎所说,真正用了的话,不仅可能让赵辅心生怀疑,还可能耽误小郡主的终身大事。而第三计,却是兵行险着了。如果赵敖主动送女,赵辅还答应了,那他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盛京城中最符合要求的贵女,就是景王府的小郡主。甚至赵敖昨日得到消息,赵辅已经有意让他家小女儿出嫁辽国。到这时候,一切都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于是赵敖进了宫,他主动求见赵辅,想将自己的女儿嫁去辽国。
  垂拱殿中,赵辅听了景王的话,大为吃惊。
  这位大宋皇帝手中拿着朱笔,目露惊愕地看着赵敖,关怀地说道:“皇弟怎的突然这样说。”
  赵敖道:“臣弟身为大宋王爷,却从未为我大宋出过力。不用皇兄说臣弟也知晓,婉儿是最佳人选。盛京百姓叫臣弟一声‘逍遥王爷’,这一声‘逍遥’,便是在说臣弟无能至极!如今,辽帝要娶大宋公主,臣弟怎能再视若不见。”
  赵敖言辞恳切,可手指颤抖,说话时胡须都颤得微微晃动。他极力藏着自己的不忍和痛苦,可又怎么瞒得过赵辅的眼睛。赵辅幽幽地望着他,良久,道:“皇弟,可是真心说此话的?”
  赵敖浑身一颤:“是。”
  赵辅叹了口气:“从何时起,你我兄弟还会说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了!”
  于是,赵辅将赵敖留宿皇宫,兄弟二人促膝长谈,说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赵辅龙颜大悦,谈起那些经年往事,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的岁月。在做了三十年无情的帝王后,他望着自己这位已经苍老的同胞兄弟,还是起了一丝恻隐之心。
  他拍了拍景王的手,道:“你就莫要担心了,朕心中自有主意。”
  赵敖彻底松了口气。
  果不其然,过了几日,赵辅选定了出嫁辽国的女子,是已故的九王爷家的郡主。九王爷去世后,王府无人当家,又不受赵辅待见,早成了没落皇族。赵辅将这位郡主收入皇室,封了公主,送去大辽。
  九王府中是如何哭天抢地,不足为外人道也。但盛京城中,其他人家各个喜笑颜开。
  临近新年,大辽使臣即将回辽。
  腊月廿一,唐慎穿着朝服、披着狐裘大氅出门,他伸出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天空灰蒙蒙的,一片片轻柔的雪花落在地上,无声地铺上一层银色。唐慎拉紧了大氅,步行向皇宫走去。等到上完早朝,他回到勤政殿中,先看了一些折子,接着递了折子。又过一个时辰,赵辅召他到垂拱殿中觐见。
  唐慎整理了官服,冒着大雪去了垂拱殿。
  见皇帝当然不能再穿大氅,一路走下来,唐慎被冻得嘴唇发紫。还好到了垂拱殿,小太监为他掀开厚厚的门帘,顿时一阵暖意袭来。
  赵辅抱着一个暖炉,正坐在罗汉榻上吃核桃。小太监拿着精致的小锤一下下地把胡桃楸撬开,一点点地将核桃肉挑出来,皇帝有一下没一下地吃着。
  见到唐慎,赵辅上下看了他一眼,对季福道:“瞧把景则冻的,这天是越来越冷了。”
  季福是有眼力见的,他知道赵辅看重唐慎,他又这么说了,季福便道:“方才奴婢出去走了一趟,官家不知道,可真是大雪纷飞,把奴婢耳朵都冻僵了。官家,可要奴婢给唐大人准备一个暖炉?”
  赵辅没应,而是挥手道:“赐座吧。”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把凳子放到炭盆旁,唐慎先行一礼,接着坐下:“谢陛下恩赐。”
  赵辅没说话,依旧在一下下地吃核桃。过了会儿,他道:“景则,怎么今日想着来见朕了。可是有事?你那折子中写的东西,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你啊,太年轻了。”
  唐慎心中警铃大作,他哪里敢再坐着,立即站起身作揖行礼。“自一个月前,臣接待辽使后,与辽国使团接触甚多。臣身为大宋官员,身为大宋百姓,这一月来寝食难安,难以入眠。越是与辽使接触,臣越是触目惊心。”
  “啪嗒”一声,小太监敲碎了一颗核桃外壳,声音在垂拱殿中回响。
  赵辅抬起头,道:“说来,李景德回京后,似乎一直与你一起?”
  唐慎想了想:“李将军心系西北,关心辽使来京是否有其他目的,所以与臣一起接待辽使。”
  赵辅笑骂道:“能有何事?让他这等莽夫去接待辽使,也亏你想得出来!”
  “臣有罪。”
  “下不为例。”赵辅道,“宋辽交好,公主也即将嫁去辽国,景则啊,你也不必想太多了。”
  唐慎心道:宋辽交好?不知道是谁,那天在升平楼的宴会上,满脸堆笑,表现得昏庸无能,对辽使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