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慎:“工部新改的条例你都忘了?”
  “啊?”
  “别说你是个官,哪怕是工匠,你所要做的只有建好该建的东西,而不是处处跪人。”
  季孟文一时哑然,他望着唐慎云淡风轻的面庞,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一个官了。
  唐慎:“笼箱一事,做的如何了?”
  季孟文哪里有时间再去想那些迷迷糊糊的东西,他立即领着唐慎,去造改部一看。
  季孟文:“笼箱随时可以使用,只是下官不明白,大人与尚书大人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唐慎:“我记得你家先祖是打铁出身。”
  “正是。”
  “既然如此,便为这笼箱做一个打铁的工具吧!”
  整个七月,朝堂上下、举国百姓,都在欢庆西北大捷。
  大宋不是没胜过辽国,但从未得到这样大的胜利,更不用说坑杀三万黑狼军!黑狼军,那是辽国真正的虎狼之师。皇帝龙颜大悦,当即犒赏三军,并擢升征西元帅李景德为一品护国公,绵延三代,传承其位。
  这一仗打得大宋士兵士气大涨,反之,辽军则溃不成军。
  黑狼军副将滚扎尔被流矢击中,死于障虎峰中。随军参谋耶律勤倒是捡了一条命,他右腿中箭,回到大同府后,直接被锯了一整条腿,这才保住性命。
  此战后,宋人大喜,辽人俱惊。
  上京大同府,辽国三皇子耶律晗不可置信地说道:“太师,那可是黑狼军,我黑狼军居然就这样中了宋人埋伏,被坑杀三万?这怎么可能!一定是那耶律舍哥在背后作乱!”
  王子太师耶律定脸色隐晦不定。
  耶律晗对千里之外的耶律舍哥破口大骂,耶律定忽然冷喝一声:“好了,住口!”
  耶律晗立刻闭上了嘴,只是眼中仍是不满之意。
  耶律定:“你先下去吧。”
  耶律晗咬了咬牙,行了一礼,离开了皇帝寝宫。
  龙榻上,辽国皇帝面色苍白,身形削瘦,早已昏迷多日。辽帝行猎受伤其实并非耶律定、耶律晗下手,但是昏迷数日不醒,却是出自耶律定之手了。
  伟岸雄壮的王子太师站在皇帝龙榻旁,低首看着床上这个已然时日不多的帝王。良久,他伸出手:“将药碗端过来。”
  宫娥立即小心翼翼地将一碗褐色的药汤递到耶律定手中。
  耶律定望着这碗深褐色的汤药,他坐到床榻旁,对殿中的宫女太监吩咐道:“你们都先下去吧。”
  明明只是王子太师,但他一声令下,所有宫娥全部离了寝殿。
  硕大的辽帝寝宫中,倏然只剩下耶律定和昏迷的辽帝二人。
  耶律定一勺勺地舀着药汤,声音浑厚平静:“陛下是如何受伤的,臣至今也不知晓。那日有机会下手的,除了二皇子的人,便剩下老臣的人了。这世上最希望您驾崩的人便是老臣了,但此次……并非是臣。只能是那耶律舍哥了。”
  “陛下啊,您神武一世,却不想到,你最疼爱的儿子,竟然要您去死。”
  “耶律舍哥其人,阴狠狡诈。老臣想不通,他为何要做出此事,但他终归是做了。三万黑狼军,亦被他坑杀。老臣从未想过篡位弑帝,也从没想过,毒杀于您。这药只是让您昏迷不醒,但老臣是真没想过让您去死啊!”
  声音戛然而止,辽帝寝宫中,一片死寂。
  “当年您驰骋沙场,御驾亲征,我等君臣上下一心,令大辽铁骑踏遍草原。”
  “那是草原上的雄鹰,是我大辽咆哮的巨狼。”
  “臣从未忘过!”
  撕裂般的声音如同呐喊,在寝宫中赫赫回荡。
  然后,又是漫长的寂静。
  忽然,只听“咯噔”一声,盛药的白瓷碗被太师放在一旁的桌案上。苍老却雄武的太师一步步再走回辽帝床榻前,他低目看着龙榻上的帝王,神色平静地伸出手,捂住了辽帝的口鼻,动作自然,如同呼吸一般简单。
  半个时辰后,王子太师离开皇帝寝宫,来到三皇子殿。
  耶律晗急急走过来:“见过太师大人。”
  耶律定屏退左右,看向耶律晗,淡淡道:“陛下驾崩了。”
  耶律晗如遭雷劈,他向后倒跌一步,他再蠢,也在一瞬间明白了耶律定的意思。他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的王子太师。
  耶律定冷冷道:“此事暂不声张。既然二殿下想与黑狼军同行,去大同府,便让他去吧。自然,也不必回来了。”
  此时此刻,这世上,只有辽帝寝宫的宫娥太监知道辽帝的死讯。除此以外,只有王子太师耶律定和三皇子耶律晗了。
  西北大捷,大宋上下一片欢腾景象。
  周太师和李景德坐镇幽州,无法离开,皇帝便召了骠骑将军魏率和监察使余潮生回京。
  进了八月,身处西北的幽州冬日时是大雪封城,严寒难忍。如今便是酷暑难耐,又有黄沙漫天。余潮生自府中走出时,也戴了一头纱布,挡住那满城肆虐的风沙。他得了回京的圣旨,如今是要去西北大营交差。
  见过周太师后,入夜,余潮生才回到幽州城。
  黑夜寂静,一队官差却以极快的速度冲进城中各处,抓住了几个还在睡梦中的官员。
  此事做得隐秘又快,当夜几乎无人反应过来。次日,余潮生便带着抓获的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地回了盛京。
  骠骑将军魏率见到余潮生竟然还抓了人回去,他惊讶道:“余大人,这些是何人?”
  余潮生:“将军,皆是罪官。”
  魏率是个武夫,武举出身,对文官那种说一半留一半的心思,他一点都猜不透。
  这都给铐起来了,不是罪官,还能是功臣么?
  魏率摸了摸脑袋,直白地说:“嗨,我自然知道是罪官,但这些人犯了何事啊余大人。这咱们在幽州待了这么久,一直都没什么事,怎么要走了,您不声不响抓了这么多人。”
  余潮生笑道:“大多是银引司的官。”
  魏率愣住,他不大明白,余潮生是银引司的指挥使之一,银引司的人被抓了,他怎么还能笑得这么开心?
  余潮生突然抓了一众犯官的事,并没有特意遣斥候官回禀朝廷。按他的意思,他打算等自己回京后,再亲自向皇帝禀报此事。然而幽州城中,苏温允得知此事后,他了解了一下被抓的几个官员是何身份。接着,他脸色一变。
  苏温允连夜写了一封密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盛京。
  “你王子丰死了无人可惜,但你不可坏我大事!”
  余潮生的马车走得不快,到第四日,苏温允的密信送回盛京,他们才走到一半。
  这封信是送到右相王诠手上的,王诠见了信,目露哀色。他在书房中沉思了一个下午,接着唤来了自己的心腹。第二日,邢州案的核心人物孙尚德一头撞死在了大理寺天牢,竟是忍受不住酷刑自戕了。
  这件事在次日早朝上,由大理寺少卿汇报给了皇帝。
  因为西北大捷,赵辅这些日子已经很少去关心邢州案。突然听闻此事,他神情顿了顿,目光在堂下臣子的面庞上一一扫过,似乎想要看清这些人的面孔。
  这世上最想孙尚德死的人,无疑就是与邢州案有牵扯的一众官员了。
  赵辅沉默了许久,他轻声道:“左相以为如何?”
  左相徐毖上前一步,低头道:“罪官孙尚德畏罪自戕,老臣以为,主使伏首,但此案还得继续查下去。”
  赵辅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又问道:“右相以为呢?”
  右相王诠上前道:“此案为大理寺同刑部一通审查,臣以为,两部自有定论。”
  赵辅不再开口。
  散了朝后,徐毖与王诠走到了一处。当朝最位高权重的两位相公,此刻各自抱着玉笏,步伐缓而稳健地走向宣武门。
  徐毖感慨道:“大理寺天牢的酷刑,果真不是寻常人能受得的。未曾想那孙尚德受了三个月,最终还是耐不住啊。”
  王诠也同他一起感叹:“虽说老夫未曾去过大理寺天牢,但也总听闻,无论是谁,只要进了那儿,都得剥下一层皮再出来。更多的,却是再见不到天日了。”
  徐毖笑着微微俯身,行礼。
  王诠立刻回了一礼。
  徐毖:“王相往那儿去?”
  “勤政殿。”
  “那便不是同路了,在此别过。”
  “徐相慢走。”
  “王相留步。”
  两人互相客套一番,转身各走各路。
  当王诠来到勤政殿时,他刚刚踏入自己的右相府院,便见一个挺然颀长的身影立在院中,正俯身观赏院中的一朵月季花。深红色的官袍穿在寻常官员身上个,并不觉得如何,穿在王子丰身上,只令人觉得丰神俊朗,别有清姿。
  不过他这个侄儿天生一副好相貌,无论穿什么,都十分俊雅。
  王诠:“怎的在这?”
  王溱转首行礼:“下官见过右相。”
  王诠哭笑不得道:“你这是在作甚。你我叔侄同为一品官,你今日拜我,我可是得回拜你一礼?”
  王溱正色道:“如今是户部尚书王溱,在拜见右相大人。”
  王诠挑眉:“哦,那户部尚书有何事要找本相?”
  王溱蹙了眉,竟真露出困惑模样:“下官确有一事,不明所以,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只得来求右相为下官解惑。”
  “何事?”
  “孙尚德为何而死?”
  王诠脚步一顿,他抬起头,看向自家侄儿:“这世上最想此人消失的,当是徐相。”
  王溱笑了:“右相还未回答下官,孙尚德为何而死?”
  王诠静静地看着他,道:“就不能是左相灭口?”
  王溱长叹一息:“叔祖为何要孙尚德的命。”
  王诠自知再也瞒不过这个多智近妖、玲珑心窍的侄儿,他无奈地说道:“进屋说吧!”
  进屋后,王诠将苏温允的那封密信递给王溱,王溱看完信,也愣了半晌。他叹气道:“原来竟发生了此事。叔祖所行,丰怎能不懂,但叔祖可知,就算如此,也于事无补。那孙尚德就算死了又如何,大理寺若是死了重要证人再要结案,无非两种结局。一是死无对证,匆匆了结;二是死无对证,百口莫辩!”
  王诠:“孙尚德已死,难道这还不够?”
  王溱:“若是对寻常人而言,这便够了,这便足以显现我等的诚意。但对徐相而言,远远不够!徐相怎能信,孙尚德死了,是匆匆结案还是百口莫辩?”
  王诠又岂不知如此,但他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用此方法,救王溱一招。
  但王溱却道:“况且,我也从未打算真的匆匆结案。”他清雅一笑,“死了倒也好,以后便是百口莫辩,死无对证了。”
  王诠错愕道:“你……”
  另一边,唐慎刚刚试验好笼箱的新用,他忙了一天,匆匆从工部回府。才到右侍郎府,奉笔便交给他一封信:“是下午才到的,从幽州送来。”
  唐慎惊讶道:“幽州?”
  第一时间,唐慎便想起了王霄。
  自唐慎不再担任银引司右副御史后,王霄和梅胜泽偶尔会给他写密信,说些辽国动向。唐慎拆开这封信,却大为惊愕——
  这信竟然是李景德写的!
  望着信上的字,唐慎越看,心越来越沉。
  看完整封信,他怔怔地坐在屋中许久,接着将信纸一角靠近蜡烛,看着信纸变成黑灰。
  唐慎立刻换上常服,来到尚书府。
  王溱竟然还未归来。
  待到戌时一刻,王溱才从外头回来。管家告诉他唐慎来了,他微微惊讶,笑着走进花厅,问道:“怎的突然来了,不是说近日工部事务众多,暂时不来了?用过晚饭了吗?”
  管家在一旁道:“公子一个时辰前便到了。”
  王溱皱眉道:“那便是未曾用饭了。你是如何侍候的,为何不上菜?”
  管家:“小的知错。”
  王溱:“加一道西湖醋鱼、素丸子。”都是唐慎喜欢吃的。
  王溱拉着唐慎的手,两人一同坐在桌旁。
  唐慎望着他,心中千回百转。他不知道王溱到底知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如果知道,他会做一番说辞。如果不知道,他又会做另一番说辞。
  唐慎思虑片刻,开口道:“师兄去哪儿了,现在才回来。”
  王溱看了他一眼,为他沏茶:“从叔祖府上回来。工部如今忙得如何了?”
  唐慎语气轻松:“笼箱已经做好了,明日便可承到圣前。师兄倒是也会一道看到。”
  很快,一桌饭菜都上齐了。
  王溱给唐慎夹了一筷鱼肉:“几日不见,小师弟清瘦许多。”
  唐慎吃了鱼肉,他单手撑着下颚,也不再吃饭,就这么等着王溱给他夹菜。王溱起初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等他夹了几次后,他搁了筷子,转首看向唐慎。他目光含笑,清润疏朗的面容在烛光中显得更为雍容柔和。
  “等着我给你夹菜?”
  唐慎理直气壮:“来者为客,照顾客人,不理所应当?”
  王溱笑了:“当,非常当。”他转首对管家吩咐道,“唐公子是客,如今唐公子不愿动筷,定然是厨房的菜做得不够好。今日是何人做菜,辞了便是。右相府上的厨子是宫中御厨出身,你去将他请来,再为唐公子做一桌菜。”
  管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还没开口,就听唐慎说道:“让你为我夹两筷菜,你都不乐意?”
  王溱:“为娘子……咳咳,为夫君夹菜,子丰乐在其中。为客人夹菜,我王子丰可做不来。”
  唐慎收回冰冷的视线,他道:“那继续夹着吧。”
  王溱温柔道:“嗯,夹一生也不无不可。”
  唐慎随口道:“相见都难,哪来的一生。”
  王溱骤然变了脸色,他默了半晌,认真道:“我许你我的一生。”
  唐慎心知说错话,他的情商大多是被王子丰、赵辅给磨砺出来的,但肯定不如这二人,所以无心说错话的事偶尔也会有。尤其是对王溱,因为太过放松,更容易出错。
  唐慎拉住王溱的袖子:“师兄别生气。”
  王溱淡定地吃了口菜:“不生气,只是伤心,心口旧疾又犯了。”
  唐慎:“……”
  说的好像我天天气你似的!
  唐慎心一横,干脆不要脸了,他将下巴搁在王溱的肩上,在他耳边轻声说:“你老伤心,我也心疼的好么。不气了,大不了随你怎样好了。”
  王溱目光一闪,表面依旧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模样。他随意道:“下次莫要说这种话了,小师弟与我的一生往后还漫长着呢,你怎知以后都是相见难?”
  唐慎闻言,却面色一变。过了片刻,他没有回应,但他反应极快,道:“好好好,我以后说话前都三思而后行。”
  王溱却惊异了一瞬,察觉出唐慎那一小会儿的震惊。
  两人对视片刻,王溱道:“你知道了?”
  唐慎:“……”
  王溱:“你与苏温允的关系何时那么好了?”
  唐慎惊讶道:“苏温允?此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那是谁告诉你的?”
  唐慎自知瞒不过王溱,便老实相告:“是李景德派人来与我说的。李景德说,此次谋辽一事,虽说我早已不任银引司右副御史,卸了这些差事。但他知我付出众多,险些丢了一条命,所以他觉得欠我一个恩情。”
  王溱自嘲道:“苏温允写信给叔祖,李景德写信与你。怎的就没人写信给我这个当事人?原来我王子丰在朝中的人缘竟差到这般地步。”
  唐慎无语道:“说正事呢。唉,师兄打算如何?那孙尚德的死,是你做的?”
  王溱正气凛然道:“我在小师弟心中,就是这等奸臣模样?”
  唐慎用力地点点头:“是。”
  王溱笑着拥他入怀:“这世上只有你,骂了我我还要对你说声,骂得对,骂得好。”
  唐慎也没心思说旁的话,他又问了一遍:“师兄打算如何?”
  “事情未必有你与叔祖想得那般糟糕。”
  “嗯?”
  “你今日来之前,如果我不知晓此事,你打算如何?”
  唐慎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这个,他默了默,道:“不如何。”
  王溱:“如今想来,每次我说谎前要亲小师弟你一口,而你说谎却不用做任何事,怎的想都是你得福,我吃亏。往后若是景则欺瞒与我,你也先亲我一下如何?”
  唐慎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想到:这还用我亲你?你王子丰是什么人啊,我就说了三个字,你就知道我在骗你了,这还用亲?!
  王溱解释道:“你若是单纯地不打算如何,那你今日就不会百般试探,而是会在一开始就告诉于我,与我一起想解决的法子。但你没有说,还试探我是否知道,那是因为如果我不知道,你便想自己解决此事。你能如何解决此事呢?”王溱声音停住,他忽然睁大眼,错愕地低头看向唐慎:“你要揽罪上身,替我受罚?”
  唐慎声音闷闷的:“笼箱已经造好,造改部也走上正轨。我能做的始终有限,在与不在工部,其实都无大碍了。但师兄不同,银引司的事才刚开了个头,银引司不能没有你。”
  王溱心头一震,他哑然无言。良久,他拥紧了怀中的人,道:“但是我亦不能没有你!”
  唐慎抬头望他。
  王溱苦笑道:“此事发生,究其原因,还是我太贪恋权势,手伸得太长,管了许多不该管之事。陛下疑心太重,非寻常帝王,等那余潮生真的带人回京,会如何我如今也不知晓。”一边说,王溱一边低头吻了吻唐慎的眉角,“如今是多事之秋,我尚未有解决之法,但有你此心,我王子丰此生便无憾了。”
  “景则,我许你一生,哪怕荆棘刀海,我也不必你站在我身前。”
  “你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烛光月色下,王子丰的表情太过郑重,他少有这般严肃的时刻,说的是字字由心。唐慎被他感动不已,同时他心里也盘算着真到了那时候,他一定会为王溱顶罪。工部的事并非必须由他去做,况且他现在已经带了个头,如何发展,交由的不仅仅是他,是这个时代的千万工匠。
  余潮生想告王溱一状,说他插手谋辽一事,将自己的人安插到辽国之中。
  这事其实可大可小,因为谋辽一事本就是赵辅派唐慎和苏温允去做的,经过了赵辅的认可。但如今赵辅年岁已高,他越发猜忌。这位皇帝本就喜欢权衡朝堂,看不得一家独大。王溱插手其中,表面上看因为他是银引司的指挥使,唐慎和苏温允本就用了银引司的人马,以银引司的名头行事,想瞒住王溱很难。
  但皇帝没让你插手,你就不能插手。
  这究是王溱把持大权的象征。
  不该由他管的事,他不仅插了一手,还做得这般多。
  赵辅会如何想,无从得知。但毫无疑问,此事对王溱绝对有极大影响。
  唐慎想的是,由他承了此事。王霄和梅胜泽如今都被余潮生抓了,送到盛京。为何就不能是他唐景则卸任后,又暗中派心腹搅了一汪浑水?
  此事未必会让他们受到重罚,但由谁去承担,却是一个大事。
  此刻的唐慎心事重重,他并没有发现,王溱刚才说话说到一半,突然吻了他一下。这举动十分自然,像是情之所至,但等到日后唐慎才明白——
  王子丰的话,你是真的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作者有话要说:  唐慎:想当年,我信了王子丰的话,然后我就……别问,问就是后悔,悔得肠子都青了。


第161章 
  八月初六; 皇帝亲临工部衙门。
  工部尚书袁穆与左侍郎李钰德、右侍郎唐慎; 迎驾接见。
  众人来到工部衙门的后院; 只见那宽敞的院落中,此刻早已搭建出了一座高大的锦棚。明黄锦缎制成的锦棚下,是一尊三舍大小、通体全黑的奇异物体; 放眼望去,整个院落被它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面积。
  这东西顶上是个通风的烟囱,两旁站着监督的官员和干活的工匠。
  “这便是你所说的笼箱?”赵辅指着笼箱; 问向唐慎。
  唐慎:“回陛下的话; 正是。请往这儿瞧。”
  众人随着唐慎一起,走向那硕大黝黑的笼箱。唐慎道:“此处是给笼箱添煤用的; 此处是通风口。因笼箱内部温度极高,所以还装了冷却装置。”唐慎说了许多; 赵辅虽说没听懂,但也觉得新奇。他们顺着唐慎讲解的顺序; 来到最末。
  袁穆道:“此物是铁匠打铁用的铁匠炉。”
  一旁的季孟文道:“尚书大人说的不错,这正是寻常铁匠常用的铁匠炉,此处为铁匠打铁用的砧子。笼箱的功效; 并非肉眼可见; 所以需要假借其他工具,来展现出它的作用。”
  左侍郎李钰德道:“我瞧这铁匠炉与寻常的还是不同的,你瞧这锤子上,怎么有东西从笼箱那头吊着。如果是要打铁的话,今日可找了铁匠来?我并未看到金部主事。”
  唐慎:“待笼箱开启; 左侍郎大人便知道了。”
  皇帝对笼箱更加好奇了。
  唐慎见状,也不再耽搁,他朝季孟文使了个眼色,季孟文立刻召集工匠,开启笼箱。
  几个工匠得了令,立刻掀开放置煤炭的盖子,用铁铲将一大块一大块的煤炭扔进熔炉。笼箱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形成肉眼可见的扭曲。唐慎领着赵辅向后退到院门口,远远观望。
  那些工匠则擦着额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