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皇后虽然没明白皇上怎么情绪不太对,仍点头道:“不错。”
  这铅粉是什么东西——重金属!
  哪怕是现代,资生堂倩碧之流都被爆料过铅含量超标,召回的召回道歉的道歉。
  这种东西确实美白效果奇佳,可一旦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贫血肾衰,婴幼儿如果接触过多,还会损伤智力和中枢神经的发育。
  这帮妃子们涂完粉再抱孩子,就差脸对脸亲两口了!
  “皇上今儿是怎么了?”一旁的顺妃打趣道:“莫非是觉得,姐姐越发光彩照人了?”
  得罪了,各位。
  虞璁深呼吸了一刹,坚定地开口道:“取十二方热帕子来,为娘娘们卸妆。”


第3章 
  这原主,也就是嘉靖皇帝本人,是个什么都敢吃的主儿。
  丹砂炼的丹药,经血做的红丸,反正道士们吹嘘啥,他自个儿就敢吃啥。
  可是虞璁哪怕是文科生出身,对这种成分不明,副作用不明的东西都格外谨慎。
  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孩子们扛不住各种东西的摧残,跟历史上记载的一样,一个个还没长大便夭折了。
  都说古代人日子过得精细——精细个毛啊。
  没有孕前检查,没有排畸化验,怀孕时吃点燕窝鲍翅都觉着滋补,连两块钱一瓶的维生素D都买不到。
  虞璁心想这让女人们当面卸妆,虽然确实有点折面子,可折面子哪里有身体健康来的重要啊。
  这后妃们干啥,宫里的女人们就效仿着照办,然后再扩散到京城,京城再往全国传。
  这大明国的女人们被铅药荼毒了多少年,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孩子都是老天保佑啊。
  后妃们面面相觑,可谁都不敢反抗皇上,只有陈皇后大着胆子道:“皇上可是觉着,这妆容不够得体?”
  虞璁笑的温和,扯了个由头道:“这铅粉把人画的有几分鬼魅的阴森感,朕还是喜欢素颜的自然清新。”
  “爱妃们原本就天姿国色,没必要往脸上糊这些东西。”
  这万事没有皇上的一句话重,一听他表态喜欢素颜,顺妃当即就接过帕子,开始里里外外的净脸。
  古代妆容简单,也没有眼线睫毛膏之类的麻烦物事,不出一会儿,在场的所有后妃都焕然一新,露出质朴的本来面孔。
  到底是精挑细选进来的美人儿,这卸了妆以后,肌肤一个个都透着淡淡的光泽,将从前的那层惨白除去,多了几分烟火气息。
  这原主今年才满二十一,后妃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一个个稚气未脱,还都是些懵懂的少女。
  皇后虽然动作迟疑了些,还是照办不误,只是表情略有些失落。
  “这不施粉黛,反而更漂亮了几分。”虞璁满意道:“回头叮嘱各个宫人婢女,宫中不得再用铅粉敷脸,一律从简自然为宜。”
  若是有意护肤,大可以用米浆、牛奶、蜂蜜之类的东西,铅粉得回头想个法子,大范围的禁掉。
  “皇上平日忙于政务,都没空瞧瞧孩子们。”顺妃柔婉道:“要不趁着这个机会,把皇子们抱过来?”
  一岁前后的孩子,大概都会走路了吧。
  按照陆炳之前的解释,这小孩儿们在幼年的时候,都是跟着母妃们生活长大。
  一想到这儿,虞璁下意识地开始脑补各种宫斗经典镜头了。
  后宫们的女人闲着没事干,还成天巴望着皇上来同她们作伴,在深宫中一个人寂寞的呆这么多年,想不憋坏都难。
  眼下自己不可能再临幸谁,日后也不会有新的皇子诞生,可这十来个女人里但凡有一个作妖的,都有可能祸害到自己的四个孩子。
  “不必抱过来。”虞璁抬手道:“诸位爱妃,随朕去各宫里散散步,晒晒太阳吧。”
  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既没有寒风刺骨,阳光也挺暖和。
  一众宫妃得了皇上的几句夸奖,都露出一派欢喜的神情,极其恭顺的跟在了他的身后。
  如果能随便下令的话,他倒想把五禽戏都在宫里推广开来,让这帮姑娘们多运动运动才好。
  林黛玉那样的大家闺秀,成天活动量少,又心情郁结,若是放在现代读书,跟着初中高中天天做一套雏鹰起飞广播体操,肯定吃嘛嘛儿香,睡的贼踏实。
  虞璁正思索着,旁边的皇后轻咳了一声,慢悠悠道:“长春宫到了。”
  丽妃忙不迭地唤了宫人过来,抱着还在啃手指的大皇子,再度行礼道:“见过皇上。”
  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冒了个鼻涕泡出来。
  虞璁同妃嫔们在正殿里小坐了片刻,看着这帮十几岁的姑娘们逗着小孩,总有种过家家的错觉。
  早婚早育要不得啊。
  他起身转了一刻,忽然开口道:“这宫内进出,都没有名簿的么?”
  “名簿?”丽妃好奇道:“皇上是指……”
  “这后宫之中,婢女太监大几千人,平日都是自由来去,全凭看门儿的决定能否进来?”
  虞璁眉头一皱,远远地望着进来的方向,声音一沉道:“若是有人想谋害皇嗣,如何能找到下落?”
  陈皇后听到这里,愕然道:“这一个长春宫里,单是丽妃所居的主殿,便有二十来人前后伺候着,还不算照应小皇子的奴才……”
  “人多口杂,更应谨慎小心。”虞璁认起真来,示意妃嫔们都聚集过来,在窗边指点方向。
  “这小厨房有单独的进出口,殿外院子前后门也能进出。”
  “侧殿前后两个出口,主殿也有两个出口。”
  “如果有不轨之人想进来,简直易如反掌。”他皱了眉头,对着皇后道:“取纸笔来。”
  一旁的小婢女忙不迭取了纸笺笔墨,递到了皇后手边。
  这不管是衣物的换洗、乳母的食物摄入,还是宫中的器物消毒、人员的进出往来……
  盲区多的一抓一个准。
  这巡逻的侍卫哪里能管得了这么多?
  “第一要做的,便是分区设牌。”虞璁回忆着现代公司集团的分层制度,严肃了口吻道:“这后宫主殿,每个宫人都应配着刻名令牌,各宫只保留正门和后门两处出入,并备簿子签名画押。”
  他说的耐心而又缓慢,确认这一众姑娘们都能跟上思路。
  “第二,便是要严格监控奶娘和嬷嬷们的出入,饮食摄取都交由指定的小厨房,不得随意接受任何饮食层面的馈赠。”
  一定要限制各宫之间下层的交流和会见,避免贿赂和勾结的可能。
  虞璁一道道的顺着公司规章改下去,一炷香的功夫说过就过。
  群妃各自坐在绣墩上听他解释每一则条例的用意,眼睛各自泛起光来。
  皇上可从来没这么耐心的同她们说过话,还处处是为她们考虑。
  陈皇后虽然写的手酸,倒也享受被后妃们注视羡慕的状态,原封不动的把话一句句抄下去,还在旁边用小字批注。
  现代化技术不一定能拿来就用,但管理模式总是没错的。
  “这段时间,等宫则整理清晰之后,还望各位再誊抄一遍,装裱后挂在殿内,以训诫宫人。”虞璁见一群初高中生模样的少女围坐在这,突然有种给她们发书发笔墨的冲动。
  不刷刷题,起码也要充实下生活和脑子,别只顾着悲春伤秋。
  还没等他在后宫里逗留着享用午膳,黄公公又小跑着过来了。
  “陛下,张璁张大人求见,说是要汇报京畿庄田清查的事情。”
  虞璁眉毛一挑,心想自己还没认全这帮媳妇儿的脸,等回头再过来,怕是又得重新来一遍。
  但在后宫里呆了一上午之后,他的脑子里越来越清醒,也越来越有干劲。
  现代人最强大的利器,不是高端科技,而是制度化和规模化的思路。
  对后宫里的进出管制、食物保管条例等多项事物能进行现代化管理,对朝廷乃至于国事,都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发展。
  且不说这原主已经在上位的前五年里加强了君主专制,单凭自己这细水长流的耐心,若真的想要如此发展,完全是跟着规划走的事情。
  虞璁脑子里一抽,自动开始脑补新闻联播里的种种口号。
  ——我们需求的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
  用最效率的方式,最开阔的格局来思考问题。
  让大明国多快好省的发展扩张,重回曾经的巅峰,并创造新的辉煌!
  他精神了许多,示意陈皇后和两位妃子把刚才谈的其他条令也都商讨着拟定好,回头送到乾清宫去,低头亲了下又在啃手的小皇子,与群妃告别,再度回了中宫。
  白发染鬓的张璁正等候在侧殿,一见听见玉辇驶来的声音,忙不迭候在了乾清宫门口。
  君臣寒暄了两句,一同行至议事论政的东暖阁。
  作为皇帝,虞璁认不清文臣的脸,但记着历史里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在陆炳离开之际,他还探问过张居正的名字,可惜陆炳摇了摇头,表示从未听说过。
  夏言和严嵩两个老狐狸此刻都在朝廷里,张璁是早他们一代的名臣,虽然也是投机上位,但一辈子尽忠职守,兢兢业业。
  趁着回忆的功夫,虞璁又打量了一眼步履有些蹒跚的老人,颇有种书中人走出来了的不真实感。
  赐座赐茶之后,他关切地开口问道:“张大人身体如何?平日里可有哪儿不舒服的?”
  “谢皇上关爱,”张璁恭敬道:“臣一切都好。”
  “这京畿庄田清查,进行的如何?”皇帝回忆着老太监之前的通报,再次开口道。
  张璁沉吟了一刻,还是把许多实情都坦诚相告。
  听着听着,皇帝就懵了。
  合着这天下的粮田,接近一半都给王子皇孙们给占了。
  “不仅如此,”张璁叹息道:“天下的流民,约计有六百余万人,所以才诸地叛乱频发,不得安宁啊。”
  “京城的皇庄,大概有多少顷?”虞璁艰难地开口问道。
  “虽然接连清剿了五年,如今的皇庄仍有三万顷,过半是豪绅抢掠了赠奉给皇亲们的。”
  虞璁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脑子里一串零愣是分不清楚单位。
  三万顷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时代的北京才多大?
  资本主义是吸血鬼就算了……这帝国主义简直比吸血鬼还姨妈巾啊。


第4章 
  朱元璋当年生了一堆儿子,儿子们又生了一堆儿子。
  一层层分封下去,王孙勋戚靠着那么一丁点的血缘关系,占了天下接近一半的庄田。
  由于这帮权贵们肆无忌惮,地方的豪强恶棍更是为所欲为,直接将百姓的私田指认为官田,将这些土地再进献给诸多王府,用来谋求私利。
  直到正德九年,仅京畿内的皇庄就占地接近四万顷,全国流民约计六百余万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也导致了农民暴动在诸处频发,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皇帝大人用指节敲了敲椅背,心想这剧本是不是拿错了。
  如果按照古装剧的那一套来,这穿越之后,怎么着也该谈谈恋爱,然后发挥下英武才智,最好建功立业,好衬托的咱现代人要多流弊有多流弊才对。
  但是按照老张同志这么一解释,虞璁大概听懂了现在的状况。
  首先国家有一半的土地,在这帮蛀虫般的远方亲戚手里。
  其次还有六百多万流民,不务正业到处讨饭搞事情,可能随时都落草为寇,来一出水浒传给他看。
  ……这当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
  假如把这场穿越看成一场RPG,别人的第一个任务,大概是跟未来恋人来个偶遇,或者跟着新手引导简单熟悉下环境。
  到了他手里,怎么就成了‘种田吧少年!’?
  虞璁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又意识到自己没有眼镜了,只干咳一声道:“张大人,目前这件事情,大概有多少人在管呢?”
  “回禀陛下,如今还有四百万顷有余的良田被侵占。”张璁重重叹了口气,又强打起精神道:“目前由臣、夏言、樊继祖等人主持,各省镇守内臣也在遥相响应,虽多有波折,但每年清算的数量,也着实可喜。”
  虞璁下意识的一拍椅靠,突然明白过来哪儿觉得不对。
  现在这个国家,没有农业部!
  他意识到老头儿被自己吓一跳,摆摆手示意张大人放松些,借着抿茶的动作,又开始琢磨事情。
  三省六部虽然从唐代发展到了明代,但六部只能承载一个国家基本的发展需求,不足以完整的把某个项目给撑起来。
  现在农田方面的事情,看起来好像就是算账分地这么简单,但在古代来说,行政强度不亚于现代的人口普查,又或者是土地改革什么的。
  “此事由礼部和工部的几位大臣担责,实在不妥。”他深吸一口气,看着张大人道:“朕以为,当召集这几位主事的大臣,商谈七部之事。”
  “七部?”张璁愣了下,皱眉道:“陛下,如今只有六部十二司,何来七部?”
  很多细碎的思绪在脑中汇集,让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是的,户礼工刑兵吏,唯独缺了一个经。
  古代人商业意识浅薄,也没有大型项目投资的概念,但凡要修长城挖河道,就疯狂搜刮民生血脂,造成一帮老百姓哭着造反。
  “要再立一个。”虞璁下意识的喃喃道:“就缺这一个。”
  想要一口气把大明朝建设成新中国这样,肯定难上加难。
  这个时候甚至没可能管什么素质教育、女权平权、卫生医疗,能让万千的流民有一口饭吃,都属于做了好事一桩。
  他下意识的追溯现代的各种完善之处,心想这些好东西都得写进书里,哪怕这辈子自己没机会了,也要把宏图大业交给那帮小崽子们。
  “新立一部?”张璁也跟着思索了很久,却没有开口质疑。
  “主农商,新政既然已经实施了好几年,大可以把这些人员都整合进来,”虞璁调整着说话的角度,以免让他看出破绽出来:“朕以为,可立农、商、财、贸四司,兴民生大业,赐天下福祉。”
  “具体的细节,可交给你与夏言仔细商讨,几日后拟封折子递过来,可好?”
  这些事情,他都不必做执行者,而是最高处的执棋者。
  虞璁见张璁诚惶诚恐点头的样子,再次在内心里感谢了一通原主。
  要不是这朱厚熜当年厉政揽权,一通打屁股揍到文臣们服服帖帖,现在他压根没啥发挥空间。
  君主专丨制在某些时候,还是非常管用的。
  皇上在这个时代,就是所有人的天。哪怕他执意要东征日本,都没哪多少人敢拼命拦他。
  代张璁走后,后宫那边递了誊抄好的条例过来,不仅字体秀丽工整,就连条款的梳理,也非常合他的意思。
  虞璁虽然认繁体字有些费劲,看着却还是噙着笑,用朱笔圈了两处不合适的,正欲落笔批注,意识到自己只会写现代的简笔字。
  ——不会吧。
  皇帝端着笔冥思苦想了半天,唤了黄公公进来,一一跟他讲了哪些要改的条例,吩咐他亲自把这宫规再呈回去。
  看来,这回头得天天晚上练字才行啊。
  虽然张大人走了,可虞璁摸着下巴一琢磨,还是哪儿不太对劲。
  这新部成立,总得要拨不少人手过去。
  张大人原本就是尚书,他和夏言一走,原有的位置由谁来补?
  另外,从这老人话里话外,他依稀听了出来。
  原主在政权稳定之后,就开始励精图治,大行改革。
  但自己知道的事情,也太少了些。
  “唤陆炳过来。”
  陆炳进殿时,皇上正斜趴在桌子旁边,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一个玉石扳指。
  他凤眼微挑,薄唇轻抿,透出几分清冷的意味。
  “陆大人来了?”虞璁眼睛一亮,示意他平身就坐。
  “朕头痛乱了记性,有些事记得迷迷糊糊的。”
  “陆大人可否回忆下,这过去的七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别人他不敢问,可这人毕竟是发小,性子又沉稳安静,断然不会错。
  那个缄默而又稳重的男人抬起头来,默不作声的坐了下来。
  乾清宫的内殿偏暗,在明烛锦灯之下,年轻的帝王眉目俊朗,在柔光下被渲染出一种难得的亲近之意。
  入宫之后的七年里,陆炳恪守着臣子的本分,仿佛忘了从前在竹林里追跑嬉闹的情形。
  可是在内心的深处,那个昂头喊阿彷哥哥的少年模样,依旧清晰可见。
  陆炳定了定神,再度开口,语速不急不缓。
  “第一年,陛下敕封亲身父母为太皇太后,命各边巡按御史三年一阅军马器械,振四省灾粮,立皇后陈氏。”
  “第二年,陛下振辽东饥荒,以灾荒免天下税粮之半,西域三国入贡,俺答进犯大同。”
  “第三年,四省地震,大祀天地。杨廷和为首的多位老臣致仕,重立兵部多职,退两州寇乱……”
  虞璁静静地听着他回忆过去的历年大事,内心又开始掀起波澜。
  他突然想起来了。
  这一段,确实从前看史书的时候,读过只言片语。
  嘉靖七年,正是‘嘉靖中兴’的中期。
  此刻的嘉靖,不仅没有沉迷修仙还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他施展抱负,体恤天下,正在大行改革,试图还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之后那些不堪入目的历史,都是在十年之后才开始的。
  “第六年,命群臣陈民间利病,升兵部侍郎张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陆炳略有些不确定的斟酌了一下,再度开口道:“前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总制三省军务,讨田中判蛮。”
  “等等——”虞璁下意识地示意他停下来,不可思议道:“王守仁?”
  陆炳谨慎的点头,不再多言一句。
  他没听错吧!王阳明先生简直是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王守仁还活着!而且现在人估计就在南京!
  虞璁的脑子越转越快,明显又想起些熟悉的名字出来。
  是了,这是嘉靖,有王守仁、有徐文长、有戚继光、有张居正——
  无数的明星在此汇聚绽放,惊艳了整段历史!
  还有谁来着?!
  等等,好像还漏了一个人!
  皇帝给自己倒了一盏热茶,趁着热气又喝了大半盏,眼眸里依旧明光熠熠。
  “杨廷和是不是有个儿子,叫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5章 
  这杨廷和是一代奇才,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
  要不是他睿智博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力挽狂澜,这王朝早就砸在上任混账皇帝朱厚照的手里了。
  后来新皇即位,担心这老臣势力深重,想法子将他赶回江西养老,到也没什么毛病。
  政权交替之间,肯定要多方势力洗牌,嘉靖皇帝这几年里换的换劝退的劝退,也算把控制权又抢了回来。
  杨廷和年纪大了,使唤不动了,可他还有个儿子。
  这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一位啊!
  论才学、论胆识,他都是一代豪杰,只可惜郁郁不得志了一声,只在西南造福百姓,没能回来报效朝廷!
  陆炳眼瞅着皇上满眼的笑意,点头道:“回陛下,杨慎在当庭廷杖之后,已经放逐西南了。”
  这明代才子里,王守仁算是划时代的一位,杨慎也是一位。
  两人不仅通诗书晓文章,关键是都好学兵法,也都以少数民兵镇压过一方叛乱。
  虞璁心里记了一笔,不假思索道:“传朕密诏,接这二位大人入朝,与朕共商建部之事!”
  陆炳飞快地记了下来,当即退了下去。
  有这两个大臣在,哪怕自己有时候举棋不定,心里也能踏实一些。
  虽然现在做了皇帝,但他内心中,还始终保持着几分粉丝一样的心态。
  到时候和这两位的会见,不亚于跟李白握手,陪杜甫喝酒诶。
  黄锦眼瞅着皇上一个人独坐在那,小心翼翼的凑了过去,询问道:“陛下,现在已经是午时了,唤光禄寺传膳?”
  虞璁怔了下,点了点头。
  他确实有点饿。
  今天原本就彻夜没睡,醒来以后巡查后宫,接见大臣,眼瞅着黄公公提了个醒,自己眼皮子都开始发沉。
  下午多睡一会好了……
  光禄寺那边早已备好了御膳,十几样菜传到桌上来,当即便摆的满满当当的。
  且不说这一道道摆的精巧的菜式,他连名字都说不上来,单瞧瞧这不知道是青花还是什么瓷的盘盘碗碗,都等同于一次首都博物馆的大型展出。
  虞璁拿起来一个芙蓉水晶碗,在光线下端详着它剔透的质地。
  这样一个粉粉的盛凉菜的小碗,都是漂亮的犹如玉刻的莲花一般。
  当代的塑料和玻璃工艺虽然精湛,但某些细节的雕琢上,还是比不过这些纯手工打造的精品。
  皇帝吃饭的规矩,他从前是听过的。
  每样菜不能多吃,怕被人算计下毒。
  不过虞璁现在也无心对着哪盘菜猛吃一通——午膳整的跟自助餐一样,一溜菜布在那,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一筷子拎起来都不知道夹哪块。
  皇帝琢磨了一刻,挑了块豆腐尝了一口。
  嚼着嚼着,他觉得哪儿不对劲。
  “黄锦。”虞璁保持着夹菜的姿势,皱眉道:“这是什么东西?”
  “回皇上,这是豆腐。”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