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其他人震惊不已的同时,这女子竟然随手翻完了整本簿子,还挑出不少毛病来。
  几个小官哪里还敢怠慢,忙把她请去更高一层的地方,让她帮忙看看这战车的轴承和抛石的设计问题。
  当天下午,这大半个月来没想好的图纸设计,直接就被迎刃而解。
  戚灵因为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些,连图纸的规制都不太懂。
  但是她执了炭笔,在听过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之后,于草纸上新画了两张图,一个用来运输重械强兵,一个用来装载易炸易燃的军备,每一样的设计角度都刁钻又富有灵气。
  没过几天,上下工部的人便都对她肃然起敬,没人敢非议一句。
  “这么厉害?”虞璁心想这毕竟是北京市理科状元啊,搞不好她考一百五是因为卷面只有一百五十分,又皱眉道:“那吏部那边,有如实记载她的业绩吧?来年该怎么考核升官,都不会影响吧?”
  “这个自然。”周侍郎堆了笑道:“赵大人现在恨不得把她当两个人使,虞部水部还有总部都求着让她来帮忙看看问题,是咱们这儿的大红人啦。”
  戚灵本身是个冷漠又平静的性子。这在官油子们的眼中,倒是不卑不亢、淡泊如水,反而让人更加尊敬。
  虞璁听了一圈,虽然没见着人,但也松了口气。
  女子能入衙门为官,已经是罕见中的罕见了。
  他之前吩咐内阁把有关工部的奏折都压一压,也是担心有不少人激烈的反对。
  可她能够靠自己的天赋去赢的别人的尊重,想必在未来,工部上下都会明白她的好,出了什么事也多照顾她一点。
  正欲离开之际,赵璜忽然端着个盒子匆匆走了出来:“陛下!”
  “哎?”虞璁眨眼道:“怎么了?”
  “臣——臣将视力情况,以十天干排了个等级,又定制了查验的法子,用来确认不同人的眼力情况。”赵璜听了戚灵的建议,在这方面终于开了窍:“这副眼镜,劳虞大人转交给杨首辅——他们正等着您过去呢!”
  虞鹤接了眼镜盒,点了个头。
  “杨大人也过来看过?”虞璁笑道:“他还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从前自己顾虑,这杨王二人都是前朝老臣,可能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没想到这一个个都是人精,看的比谁都明白。
  “我们发现,这老年人跟青年人,目疾的情况不一样,磨镜片的法子也不一样,这不还专门给杨大人也配了副眼镜试试效果。”赵璜傻笑道:“可算是搞成了。”
  “记得弄军用望远镜啊。那个更麻烦。”虞璁自己也记不清望远镜的做法了:“你们可以试试,不同凹凸的镜片重叠、拉近拉远距离,分别是个什么效果——回头记得写书立著,留传后人!”
  “遵命!”
  皇上爽朗一笑,带着近侍拂袖而去。
  …2…
  另一头的杨首辅早就料到皇上早上会去工部,还特意提前嘱咐过赵璜,让他见到皇上以后,再引他们来自己这里。
  如今上朝的事情想着法子给免了,也算是能让这年轻的皇帝能多休息一会。
  虞璁这头在宫车上接过那木盒,一见没有封条,就悄悄给打开了。
  里面的镜框是自己从前画过的样式,镜片被巧妙的打磨好并且嵌了进去。
  由于工部的人还不清楚树脂镜框的做法,他们选用了轻软的杉木料进行切割打磨,做成了相当不错的木制眼镜框。
  “这倒是个好东西。”皇上笑着合上了盒子,慢悠悠道:“回头我老眼昏花了,也能靠这个来看折子了。”
  虞鹤在旁边噗嗤一笑,开口道:“到时候,指不定还发明出什么新玩意儿来。”
  虞璁一愣,心想等自己老了,总不会整个隐形眼镜出来吧。
  等他们到了内阁,发现这儿不仅有杨大人候着,王守仁和严世藩也候在这。
  严世藩自从被王守仁认为义子之后,就被他带在身边教养开悟。
  他原本慧根深种,只是从前跟着严嵩,难免被灌输些污浊合流的念头。
  王守仁看过他的文章之后,知道这苗子是个好苗子,放进国子监也未必能学到什么——毕竟几乎所有堪用的人才都被召去修撰大典了,根本没几个人在搞学问,不如就让他见见世面,知道这经部和朝廷上下是怎么一回事。
  严世藩原先在南京呆了许久,见惯了声色犬马的交际圈子。
  如今一来六部之中,才意识到自己的鄙陋。
  他擅长写文章,可对这京城的新盛景一无所知。
  王阳明的两个儿子如今一个三岁一个五岁,还是牙牙学语的状态,成天闹着要跟严哥哥去云禄集那玩。
  严嵩知道儿子被王守仁认了义子之后,也遥遥的写了书信过来,附了重礼感谢王大人对孩子的提携之恩。
  “哟。”虞璁见着气质都变了许多的严世藩,心里少了几分戒备,笑道:“这是跟着王大人来内阁转转?”
  他之前没有定下来让这孩子做什么,主要就是不放心。
  万一又养出个小阁老,自己的儿子未必能收拾啊。
  “如今给他还在针灸治腿,已经灵便许多了。”王守仁笑道:“臣听闻戚大使在工部有所成就,也颇为欣慰。”
  这话里话外,似乎也暗示着皇上,给严世藩一个施展学习的机会。
  虞璁哪里不懂他那点教书育人的想法,笑道:“不如让严世藩先去经部当个差,如何?”
  “具体位置,就看你自行安排了。”
  严世藩眼睛一亮,忙行礼道:“谢皇上圣恩。”
  但凡这种少年天才的角色,把常规教材看完之后,都耐不住性子的。
  四书五经翻来覆去不过那些,再看些程朱理学也索然无味。
  虞璁在这方面,倒是充分能理解王阳明和严东楼的心理感受。
  能让他早些接触这改革期的朝堂,未必是什么坏事。
  谈话之间,严世藩趁着皇上跟杨首辅、义父谈话聊天,忍不住看了眼那捧着木盒的虞大人。
  听说他比自己年长三岁,又生的鹤骨玉姿,才被赐了这个名字。
  虞鹤在外人面前,向来是端的贼稳,把官老爷们唬的一愣一愣的。
  他越做出难以接近的气势来,他们越要揣摩几番再说话。
  毕竟自己在外头,代表的可是皇上。
  严世藩倒没怎么关注他手里的东西,而是瞥了眼那少年长长的睫毛,还有纤细又漂亮的模样。
  哪怕官袍之色肃穆庄重,也难掩他颇有灵气的模样。
  虞鹤察觉有谁在看他,便瞟了一眼过去。
  严世藩忙收回眼神,佯装恭敬的继续听大人们聊天寒暄。
  王守仁虽然说得兴致盎然,但是经部那边还事情颇多,这次过来递了文件,只跟皇上他们又说了几句,便匆匆带着严世藩告辞。
  另一头的杨首辅迎了皇上坐下说话,吩咐手下把两宗密封过的卷轴带来,小心道:“这寻仙考的第一批卷子,已经全部判完了。”
  虞璁一愣,意识到已经七月了。
  当时一月的时候,就已经筹备准备完毕。
  他们有心先在几个重点省份考试看看情况,便挑选了东南沿海一带,并且盖了印章,示意一路都骑乘最快的驿马,不要耽误时辰。
  等卷子被拿回来,当天就开始紧锣密鼓的批改誊分。
  文科的策论卷都是杨首辅和徐阶等人联手改的,理科则请了赵大人推荐的另外几个老臣来对照批改。
  最后一题的四色原理,虞璁当时给了正确答案,并且大致的解释了原因。
  其实这道题太过专业,虞璁解释来解释去把自己都绕进去了,但一看那几个考官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索性懒得再哔哔下去。
  文科方面,由于地方和东南一带对于新政和改革还不甚了解,只有少数人在海禁、贸易和改革三个问题上有所见地,但最终还是挑出来了四五个很有自己主见的卷子,一齐准备好了待皇上过目。
  另一方面,理科卷子还是一百五十分,但由于学生们对四色问题没什么抽象能力,很多人写着写着又开始变成儒学式的泛泛而谈——压根不知道要证明什么。
  虞璁听了大概的情况,略点了点头。
  “最后,还是有一个考生,我们在再三讨论之后,决定给他一百四十九分。”
  皇帝扬起眉毛,缓缓展开了成绩单。
  徐渭徐渭拜托是徐渭……
  『理科第一名——俞大猷』
  俞——大猷?!
  皇上的手猛地一抖,心想这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到他徐文长。
  难道是还没出生?这货是嘉靖中期才冒尖儿的神人,跟张居正小朋友一样还在吃奶呢?
  等等,俞大猷这个名字,怎么老觉得有点眼熟。
  虞璁想了半天,但是最近没睡好,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
  他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匆匆扫了眼理科的成绩单,又打开了文科的。
  『文科第一名——胡宗宪』
  “这次,理科第一是福建晋江人,文科第一是安徽绩溪人,”杨首辅还没注意到皇上又懵了,笑着道:“这胡宗宪啊,把卷子都写满了,他虽然不清楚京中发生了什么,但想什么都颇有创新和实干精神。”
  “老臣以为,这正是陛下所渴求的人才啊。”
  虞璁僵硬的点了点头,心想大明朝要不是靠他续命,东南早就垮掉了。
  这自主招生居然把胡宗宪给挖出来了?这个时候胡老先生,还是个青葱少年郎呢吧?
  “他登记了岁数没有?”
  “这个老臣特意去看过,刚刚十八岁。”杨首辅抚着山羊胡子笑道:“陛下可记得看看他的文章,能够接合古今虚实,论点也相当不错。”
  虞璁抬手接了鹤奴的茶,慢慢喝了三大杯。
  他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会加速历史进程,可是一见着这严世藩跟胡宗宪前后都被挖了出来,就有种突然变欧的慌张感。
  要知道,越是SSR越要费心思养啊。
  也只能庆幸,自己能给他们尽可能的教育资源和眼界。
  等这批培养完了,再慢慢等小张同学小徐同学来北京吧。
  “朕知道了。”虞璁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道:“先看看文科的答卷情况吧。”
  皇上连着十天没有上朝,三司五寺七部反而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一方面,确实是工作时间增加了,能处理掉的事情增加了许多。
  另一方面,皇上据说又开始神出鬼没到处巡查,连平日歪在太师椅上打瞌睡的头头们也不敢乱来,全崩出一派紧张的样子。
  如今一条鞭法正式颁布,开始往全国扩散,刚好就可以辅助京畿已经回收的庄田丈量清算,全部都记载入簿,方便核查预算大致的收成。
  与此同时,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接连而至。
  好消息是,有个清廉的官员向工部提供了一处空置的仓库,让他们更方便的改装成所谓的冥思库,眼瞅着还有四五天就能到位运行了。
  坏消息是,之前派出去的暗使,已经回来了大半。
  从嘉靖元年到七年,一共有多位各地的巡抚、监察之流报了信,说是大灾饥荒,请求免税赈济。
  当时的皇帝一挥袖子,统统允了。
  虞璁去年多了个心眼,吩咐派多人去各省看看,把情况全都通报上来。
  这一查不要紧,还真就逮到谎报灾情的了。
  所以说没有照相机和飞机卫星这种东西,对政治的监督也不太方便。
  皇上直到见到这些使者的时候,才终于想起来自己去年干了些什么。
  “真是胆子颇大啊。”他嘟哝了几句,示意暗使们都去经部农业司报道,让专人把所见所闻都抄录下来,等合计清楚了再行定夺。
  当时设计这件事的时候,特意怕他们串通行踪口供,收受贿赂,便让不同数量的人,在不同时间去不同的省,但每个省市至少有三个人去查看情况,这样回头等陆续折返以后,就能揣摩出大概的情况。
  可是如果收成颇丰,还继续哭穷要粮的话,真的有些恬不知耻了。
  值得一提的是,北田的台田模式,和南田的上农下渔模式,早在四月末便已培训给各位巡农使,让他们带着宫廷画师绘好的画卷,去指定的各省进行反复宣讲和介绍。
  为了保险起见,虞璁还让衙门里多写点圣旨,再让鹤奴帮忙盖几个章,让他们当一回天子之使,跟各地的官府也打声招呼,更好的推动新模式的发展。
  有时候,巡查真实情况的暗使会正巧碰见在宣讲这新模式种种好处、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巡农使,也会把相关情况记录在案,回京以后如实禀报。
  这样一来,农业的改革当真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又润泽苍生。
  农民们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从来没见过朝廷这么认真的劲头——甚至连官吏们都没见过。
  从前上头颁布个什么旨意下来,那都是不轻不痒的讲几句,完事还要拿了赏银,甚至吃好喝好再走。
  可如今来的一批批巡农使,那都是带着皇旨和画卷,一个村一个村的讲过去。
  虞璁当时有意重视这件事情,拨了不少银子,吩咐农部的人将他们系统培训一番,还一人发了个簿子,让他们到了每个大小村庄,都找人在听完之后记名画押,方便日后回访查看。
  有银子赚还有人监督,这一两百个人哪里敢怠慢,自然是以京城为圆心缓缓散开,带着盘缠一路讲一路签名册,生怕漏了一个村庄。
  皇上可说了,他们这些讲过的地方,将来如果收成好了,自己可是有提成的。
  如果某个地方的新农耕风生水起,传来喜讯,他们这些教导农耕的人,可还有官做呢!
  这巡农使在接受培训的时候,不光要记住台田或者农渔模式,还要背下杨慎之前为他们整理出来的小册子,把灌溉播种之类的细节全都背清楚。
  一听说干得好有官做有提成拿,谁还不是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跟农民们不厌其烦的讲各种农耕之法,就连挑选种子方法都能颇有耐心的讲一下午。
  虽然广大地区的农民们不识字,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
  一见这巡农使简直跟天神一样,无所不知,还不厌其烦,几乎但凡收成好些的人家,都会给他塞两个馍馍,甚至留下来吃饭住宿,好多问些新鲜事情。
  这可都是皇上派来的!圣旨上面还有官印呢!
  原先光禄寺里勉强混口饭吃的闲人,现在被培训之后,不光能读书写字,还能串讲着看图说话,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皇上最近懒得发脾气,只挥挥手,吩咐刑部尚书该怎么整就怎么整。
  那些高官假装有灾祸,恐怕早就不是这几年的事儿了。
  撤职换人,来年继续查。
  虞璁确认着京畿的庄田现在全部到位,勋戚们暂时不敢乱来,毕竟之前三大营那几个破烂的人头又被搜罗来,挂在了市集醒目的位置,用来告诫天下人当今执法甚严,严打贪赃枉法之事,连二流子们平时都不敢胡咧咧了。
  随着冥思库的建成,许多在暗中窥伺的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夜难眠。
  皇上这么干,真的完全在历史中都找不到类似的套路。
  这冥思库在京城东边靠中间的位置,也就是官宦富贵们的集中之地。
  只要他们想把东西都交出来,还真算比较方便的位置了。
  之所以起名字叫冥思库,就是因为虞璁知道,这些人一瞅见这个库房,就开始怀疑人生,思考自己忙活这么多年到底要什么。
  而且在把东西都交还回去的过程中,恐怕产生的种种反思和庆幸,也估计会相当的多。
  这冥思库按照之前的吩咐,东西只能放进去不能拿出来,背后有三重关卡但无人看管。
  三更半夜谁要是派小厮抱些银两珠宝之类的东西进去,完全没有人能发觉。
  这个法子,其实是另一种层面的黑吃黑。
  之前那个大贪官万采被当庭割喉之后,皇上压根没管那跪着的二十多号人,坦坦荡荡的说了这么个意思。
  他既然承了天命,做了皇帝,还得了紫薇星君下凡的称号,那必然是要有所作为的。
  收复河套,改善民生,提高俸禄,修建学院。
  这些东西,统统要钱——谁如果反对这个观点,那他来当皇帝好了。
  既然要钱,那杀贪官抄家,不过这个法子血腥又容易株连无辜的老小,确实不划算。
  你们要么自觉地把东西掏出来,要么就等着陆大人半夜敲门来要碗茶喝吧。
  最后几句,皇上都是微笑着如同戏语般说完的。
  全程强盗逻辑爆表,而且毫无修饰的意图。
  就这么坦荡荡的,干净利落的告诉满朝人一句话。
  要么把贪的钱交出来,要么死。
  在接下来是十多天里,随着冥思库定了位置,开始乒乒乓乓的翻修设计机关,越来越多的人半夜辗转反侧,冷汗满身。
  他们知道,哪怕这个时候携款潜逃,都没用了。
  搞不好锦衣卫那里早就有个小本本,专门把每个人贪了多少,都藏在哪里,记得门儿清。
  两三年前有个大臣说错了一句话,被贬去了南京。
  皇上因为想想又气着了,专门派了个锦衣卫,快马加鞭的敢去南京,就为了再揍一遍他的屁股。
  所以说这贪款吐了如果能保命,如果真的能让皇上不再追究自己的过错,过点清贫简单的日子,好像也划得来。
  ——毕竟自己为了金银被枭首扒皮示众,那也太亏了点。
  冥思库修建完毕的第一天,王大人和杨首辅笑容满面的在库门前放了两串鞭炮,噼里啪啦的特热闹。
  完事儿还各持了铜锣,猛敲了三声,再各自打道回府。
  这码事没有放在知声堂里讲,老百姓也不知道这是啥热闹,只能一头雾水的在家议论。
  可是那些个贪官们可是真慌了神,毕竟冥思库的一面墙上挂了个黑板,用红粉笔大大的写了个十。
  虞璁在高处看着下面的情况,忽然开口道:“陆炳。”
  “嗯?”
  “你今天晚上,安排几个弟兄,要身材矮小的那种,穿着黑衣裹着脸,半夜推几个空箱子去冥思库。”
  “半夜?”陆炳挑眉道:“不是白天么?”
  “正是半夜。”虞璁笑道:“他们还不是怕我钓鱼执法,拿了钱再杀人,肯定会派喽啰守整整一夜,看有没有人敢开这个先例。”
  陆炳立刻意会,忙点了点头,表示清楚了。
  于是在当天的丑时一刻,万籁俱寂之时,突然不知从哪开来了一辆马车。
  几个蒙面换装过的锦衣卫下来的时候,如贼一般四处张望,可谁都没看见。
  接下来,他们搬出一箱箱的东西,全顺着机关门给推了进去。
  第二天午时,虞璁得到了陆炳的消息,说这冥思库依旧空空如也,里头只有那几个空箱子。
  “不急,”虞璁笑道:“且等着今晚过去,谁在白天甩赃呢?”
  第三天夜里,几个锦衣卫想去暗处蹲守,却发现暗处早有小厮靠着箱子蹲在那。
  一整个晚上,几乎一拨人走了又一拨人来,只匆匆的把大小箱子推进去,就逃也似的离开了。
  他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哪怕不小心打了照面也佯装认不清那眼睛是谁的,只纷纷把东西都塞进去,赶忙扬长而去。
  天还没亮,这库房就塞满了。
  带着箱子的小厮颇为惊慌地往里塞,见怎么都塞不进去,索性直接甩在门口,扭头就走。
  这两三个箱子放在门口,竟然无人敢上前拿走。
  要知道——这一箱子的珍珠项链玳瑁戒指,都可能够三大营半年的开支啊。
  天知道他们死命的往里面塞了多少好东西。
  当天中午,王杨两位大人又一脸喜气的走了过来,先是开仓开箱,大声通报都查获了些什么东西,再一一的清点记到簿子上,又同时放了两挂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似乎半个城都听得见,可附近两条街的宅邸都静悄悄地,仿佛根本没有人住过一样。
  某些家境突然恢复成平民水准,开始哭泣懊丧的小妇人,都被仆妇们捂住口,生怕有什么声音传了出去。
  虞璁颇为欣慰的看着国库重新被填满,嘱咐鹤奴转告赵璜,从此不用再去拍卖什么珊瑚树夜明珠了。
  光今天这一夜的查获,都够两座大学建豪华加强版全套配置了。
  如果这个时代有苹果电脑的话,肯定是每个教室每个科研室都能安上!
  朕,终于要有钱了啊QAQ!


第38章 
  这古代的贪; 可不仅仅是收礼物这一种法子。
  绝大多数的贪官,会耗尽毕生的才华; 贪出风格贪出特色。
  随便题一副字; 下级官员想着法子求取; 恨不得砸出和王羲之真迹一般的价钱。
  当铺里上好的翡翠坠子,到了某些人跟前; 只要八文就能取走。
  这些法子就如同他们在墙壁砖缝地窖里百般藏宝物时一样,花样可以写出一百种来。
  关于这些事情; 他们知道,虞璁也知道。
  从前的嘉靖帝对严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只是由着他主持朝政,自己坐享其成; 暗握全局而已。
  如今的虞璁事事亲为; 已经颇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冥思库连着十日,黑板上的大红字改了又改,国库的收纳清点也不断更新。
  有了这些钱; 起码赋税上可以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