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到明朝考科举-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已是龙门大开,写完的多半拖到这时候交卷,没写完的也被强行扶出。龙门处人挨人、人挤人,一时也分不出谁是相熟的同学,来接自己的家人又在哪里,一片方巾蓝衫熙熙攘攘挤在门口,像是PS里复制粘贴出来的似的。
  崔燮也不看身边的人,只抬眼往外看,看街对面那个熟悉的小店有没有人在等自己。他穿着高跟鞋,如今个子又长高了些,看得又高又远,仰着头从挤挤挨挨的方巾缝隙间望出去,一眼便看见骑在马上从皇宫方向过来的谢瑛。
  他顾不上崔家有没有人来接,奋力朝着街对面挤去。四面都是挨得紧紧的人,手里的考篮几乎叫人挤坏了,他也毫不怜惜,用篮子排开那些文弱书生往外走。不少人还什么都不知道就被他远远地挤出去,回过神来要找那个挤自己的人,却发现人早没了,只剩一群同样茫然地被推开,又被外头人流挤回中心的考生。
  崔燮终于走到谢瑛的马前,却也只能抬起头看看他,笑着说一声:“我考完了。”
  谢瑛从马上翻下来,也直直看着他说:“我知道。这阵子辛苦你了。”
  不辛苦……只是有点想你。崔燮提着篮子看着他,想问他什么时候能出去约会一趟,却又不敢问,怕他脸皮薄,大庭广众之下听了这话不好意思。
  谢瑛与他牵着马、提着篮子站在人流里,沉默地对望。但因天色不大明亮,周围考生忙着说话对题,或是到处找来接自己的人,倒也无人注意他们。
  崔燮壮了壮胆子,就要趁暮色提出邀约,谢瑛却忽然朝他探了探,凑得极近地,低低地说了一声:“我等你考完这场试,已经等了许久了。”
  崔燮心口蓦地急跳了几拍,把碍事的考篮往后一扔,凑到那匹马旁,按着马、贴着他的身子说:“我也等了许久了,你可答应过我,无论我考中不中……”
  谢瑛轻笑了一声:“真是年轻气盛。”
  岂止年轻气盛,还考完了试,开始放飞自我了呢!崔燮一翻身骑在他的马上,低头勾了他一眼,轻挑地笑道:“谢兄肯来接我,不就是默许我气盛了?”
  谢瑛摸着马头,抬眼看着他,摇头笑道:“今日你家人要来接你,我先送你回家,等你们那些同乡、朋友论完了题目再说。”
  他眼力极佳,远远看见崔燮的小白马被家人牵着,顺着人流慢慢往这边挤。小白马也看见了他们,见主人又骑了别的马,湿漉漉的大眼睛里不由透出几分委屈,重重踏蹄,喷了几个响鼻。
  来接他的家人拍了小白马两下,看它始终仰头看向街对头,不由得也跟着望去,便见崔燮骑在一匹栗色骏马上,正带着几分说不出的神气看着他。
  反正不像是高兴。
  莫不是考得不好?
  那家人也不敢说话,牵着马挤过来,又看到牵着马的是谢瑛,又激动,又怕一声喊出来叫来太多喜欢谢镇抚的戏迷、书迷,连忙捂住嘴,小声叫了声“谢大人”,又问崔燮怎么骑在人家的马上,是不是有什么安排。
  崔燮倒想有安排,谢瑛却抢先说:“这时候人太多,崔贤弟怕你们寻不到他,正好我来这边买点心,他就借了我的马,坐高些好寻你们。”
  家人连忙道歉,又代主人谢过谢大人借马之情。
  崔燮仍不愿下马,按着马鞍笑说:“今日亏得是遇见谢兄,小弟与家仆才不至于叫人流冲散。正巧谢兄升职之后公务繁忙,小弟也不曾贺过,择日不如撞日,弟愿做东,到城东得意楼请谢兄一席薄酒如何?”
  谢瑛微微摇头:“贤弟在贡院窄小考棚里坐了一天,只怕身子都寒透了,此时正该回家喝些热汤热酒,养养身子,怎么还能在外头跑?”
  他一面说,一面看着崔燮的脸色,见他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便不觉翘了翘唇角,假装叹气:“我若答应了,我怕你不回家,家中高堂担心;若不答应,又怕你这孩子惦记。则索性我送你回家一趟,顺便吃一杯贺你们书生们庆贺考完会试的喜酒吧?”
  崔燮的眼一下子亮了,嘴角抿得紧紧的,虽不肯笑,精神气儿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谢瑛也不逼他换马,只对那家人说:“你们公子等你这么久,只怕冻僵了,不好下马,你快把衣裳递给他,我就骑他这马过去。”
  崔燮解下腰间荷包扔给家人,也吩咐了一句:“谢大人还要买点心呢,别为了咱们耽误他的事。我先引他回去坐客,你进店去挑着好的点心各包几斤带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问作者张怀,第四问作者章侨,以上其实都是乡试考题,不是会试的。。。( _ _)ノ|


第193章 
  三场会试结束; 考得上考不上也就定了。会试是最后一场淘汰赛; 之后的殿试是排位赛,只要能进去; 保底也是个同进士; 没必要再像会试考前那么拼命复习。
  大多考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寒窗下来; 是没有那种非要搏个进士及第,或是至少也要个进士出身的心气儿的。只要能赶紧考中; 结束这三年一度、漫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折磨就行。
  连崔燮这样的年轻人都要放飞自我; 陆举人更是回家匆匆换了衣裳就跟同乡们找地方喝酒,感怀人生去了。迁安几位举子考完之后有的也跟同乡一起去庆贺; 有的这时候还没从考场出来; 崔老太太叫人备了几桌上好的宴席给他们接风; 人头却凑不起来,菜都在炉子上热着。
  崔燮带着谢瑛回了家,那些好菜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叫人在自己院里设了桌小宴,挑着好菜给祖父母、弟妹们各送了几道; 又叫大厨房多留些炖菜、汤菜; 让回来晚的举子们到家就能吃上。他自己要的多是下酒菜; 又叫人开了坛谢家从前送来的好酒,折进小壶里温上,忐忑又期待地提起壶亲手斟了两杯。
  谢瑛举杯敬他:“今日贤弟是考生,愚兄先敬你一杯,祝你殿试连捷,金榜题名。”
  崔燮痛快仰首饮下一杯; 又提壶斟酒,双手捧杯敬上:“弟也祝兄长官运亨通,前途无量。”
  他几乎顾不上吃东西,看着谢瑛就能喝下几杯酒。谢瑛夹了一筷蒸鱼到他碗里,叫他垫垫肚子,免得喝了急酒上头。一旁服侍的小松烟忙拿筷子两边夹菜,紧张地说:“该由小的服侍大人和公子吃菜,怎地能叫大人动手!”
  谢瑛拿着筷子,也不忙吃东西,笑着跟崔燮说:“你这小厮这乖觉,我记着你家捧砚当初也是这般年纪、这般勤谨懂事吧?”
  崔燮摇了摇头:“他比捧砚那时候还小呢。这小身板儿也没几两肉,没什么力气,我也舍不得叫他干活。”他看着小松烟手忙脚乱地布菜,便笑了笑:“统共没多大桌子,你也别在这儿给谢大人添乱了。晚上天冷,你去厨房要两碗蒸的双皮奶,再去烧个火盆进来。”
  厅里自是不如有火炕的内室暖和,可惜崔家人多眼杂的,他也不方便把客人往自己卧室里让……
  崔燮叼着酒盅想了想,忽然把杯子一吐,笑道:“我们家里早没想到要迎接贵客,也没请个唱的来,只好以文章佐酒了。等会儿咱们吃得差不多了,就到我书房去以文章送酒可好?”
  他的书房平常轻易不许人进去,要说在这家里干点儿什么隐私的事,果然就是书房里最方便。等会儿叫人把通着书房火炕的炉子烧上,暖暖和和地往火炕上一坐,看看漫画、文章,不也挺好的?
  小松烟终于知道该干什么了,迈着僵硬的步子出了院门,找人弄吃的、火盆,给书房烧上炕。崔燮当了个殷勤的主人,夹菜布酒劝着谢瑛吃喝。谢大人又体谅他刚考完试,又累又饿,也没少夹菜给他。
  书房的火炕烧好,两人也吃得差不多了,就拎着一壶酒,拣了一攒盒鱼酢、肉脯、干果、米糕之类好夹又不易油污的吃食,连带那两碗凝得颤微微的双皮奶,到书房看书。
  书房还和他在迁安的布置差不多:北窗下是火炕,东墙是一面墙的大书架,对面挂着会考倒计时板子。书架底下是沙软的羽毛沙发,沙发前又有个小茶几,吃的摆在沙发上,人要上炕或是在沙发上窝着都挺舒服。
  会试已结束,计时板上的日期都擦掉了,再没有那种让人看了揪心的感觉。谢瑛扫过那片板子,踱到书架前看上面的书——从四书五经到通鉴,从唐宋文集到会试闱墨……除了大明律、御制大诰是他看熟了的,剩下的简直看着就眼晕。
  他笑了笑,看着崔燮说:“崔举人若是请我来看这些文章的,那我索性还是看看写文章的人吧。那文章我读不出什么好歹,倒还看得出写文章的人生得好。”
  他平常端庄严肃的,猛地说起这种话,真是击得人心颤。
  崔燮正在翻找书架下柜门里的画稿,听到他夸自己,连东西都不找了,眼睛亮亮地看向他,连考试这几天熬出来的黑眼圈都叫笑容冲淡了,容光焕发地说:“谢兄只管看。若一时没看够,晚上不如就住下来慢慢看?舍下近日多住的几个同乡,没别的客房,不如我住书房,卧房腾出来给你住?”
  “你这里终究不方便,晚上你那些同乡或考试回来,或吃酒回来,岂有不来寻你说话的?你是陪我一晚上不见人,还是就这么出去见他们?”
  谢瑛摇了摇头,走到柜子前头,弯下身从背后搂住他,双臂慢慢收紧:“还是去我那里。我那新房子还没住人,你下月初一不是不用去国学里念书吗?”
  国学!
  对啊,国子监五年才能肄业,他考完还得赶紧销假去上学!他虽然是提前考了进士,可一天没考上,他就一天还是国学的学生。之前光想着考完可以放飞了,没想到这会试不是高考而是会考,考完还得接着上学,等期末考呢……
  想到这里,崔燮的眉毛不禁耷拉下来,从柜里掏出一堆连环画的脚本、画稿,叫谢瑛这个隐形大男主看。
  他自己往沙发里一扎,什么都不想干了。
  谢瑛也没上那张烧得暖融融的火炕,而是过去抱起他,叫他躺在自己腿上。
  那些稿纸怕脏怕油,不好搁在茶几上,谢瑛就一手拿着稿子,一手抽动看过的纸页夹到底下。他吃饭时就脱了官袍,换了崔燮平常穿的大袖直身,宽大的袖子在崔燮脸上来回拖,弄得他脸上发痒,躺也躺不住,索性爬了起来,倚在谢瑛身边跟他一起看底稿。
  三月份的稿子早拿去付梓了,只是要到三月初八才出售,四月的脚本也在他手里,才刚画了几页分镜,就因要考试仍在那里了。
  也是因为考试,这两个月的草稿画的真是草稿。人物都只画个光头没衣裳的身子,姿势得由他设计,背景只大略画几条线,写上“院落”“内室”“树”这样的字眼。脸上只用寥寥几条线定出朝向角度、五官位置,身上写着人物名称,具体的模样衣裳都得靠捧砚和画匠们拿着早前画好的人设图勾画。
  当初画谢瑛时,他还曾嫌自己画起来就停不下手,画的角度和神情太多,后来他自己没时间画画儿了,倒想起那些人设稿可用,试着让崔启在草稿上照描画好的人脸,再顺着身材轮廓描上相应的衣服。
  看着竟也不太差。
  崔启这样的初学者都画得出来,熟练的匠人更不成问题了。
  他索性花了些工夫,把出场最频繁的几位千户的脸部角度、神情都画齐全了,叫画匠和杂工们照着图练习勾描。
  慢慢地,众人都发觉出了这种照标准设定描图的好处。
  真是又快、又准,又省事。崔燮只管打个最粗糙的草稿,几分钟就是一张。匠人们每人分一张草稿,对着相应人物描图,都能出一张图,技术好的顺带上色,每月一百多页绣像图,就能轻轻松松画出来。而那些雕版师父也都是雕熟了绣像的,只前后再搭两张饾版彩图,也不费什么工夫。
  现在他打稿时只要给个十字线,家里的匠人都能照着标杆画出几乎不走样的五官。就是略有差别,读者也看不出来,只会当成是姿势、神情变化造成的,不会知道他们看的连环画是许多画匠分工合作,用现代漫画工作室的先进方法生产出来的。
  谢瑛听他介绍了自家书斋的先进模式,也不由惊叹一声:“还能这样画?我也看了你家三本图书,还猜着你哪里请来这么一位画得又快又好的画师,竟也没看出这每一页竟都是出自不同人之手!
  崔燮有些得意,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早就开始只画铅笔稿,叫崔启他们描图上色了,只是不像会试时逼得这么紧……其实这样也好,往后我要画什么,只管打个草稿交给他们完成,就省了我的工夫了。”
  谢瑛怜惜地从背后揽住他,指尖摩挲着他微微发青的眼眶:“你也是该省些工夫歇歇了。别的书生可有你这么辛苦没有?我看这连环画停几个月也不要紧,当初《六才子评三国》停了那么久,看的人不也都肯等着?”
  他低头看了一眼图上“王千户”“卢千户”“倭寇四”“倭寇十”等名字,肯定地说:“反正大伙儿就只急着看安千户怎么色诱倭寇,他的画完了,再画不画别人也不着急。”
  那怎么能不着急,安千户又不是主角,主角是谢镇抚啊!还没画到大明镇抚谢大人带领十四位超级千户上战场,读者不着急,他急啊!
  他探过头看着那摞画纸,从里头抽出自己写的大纲,朝谢瑛呶了呶嘴:“你看看,谢镇抚的戏都在后头到浙江打倭寇那儿,前头的都是十四千户零散的故事,都不要紧,重头戏在后头呢。”
  谢瑛果然从后面看起,不看安千户如何靠美色分化倭寇,与大小徐千户里应外合夺了一艘海船;也不看正要付梓的王千户下江南探贼踪,被倭寇大小姐看中,施美男计套取海上航线图故事;也不看卢千户、施千户等人在福建、广东一带查出倭寇勾结当地奸商走私丝绸瓷器,又怎样与他们周旋,一举断其在陆上的根基……
  他把这些统统略过,只看自己得到航线图后如何调动锦衣卫大军暗下江南,在倭寇头子欲大举掳掠明朝时神兵天降,一举歼灭冲上岸的倭寇,尽夺其船。
  崔燮写这些时越写越激动,越写越兴奋,险些叫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早生几十年来当这个BOSS。谢瑛自己看着却忍不住脸红,轻咳一声,贴着他的脸低声说:“我们锦衣卫不能这么轻易出去打仗,象也是礼仪之用,不是真个能上阵的……”
  崔燮在他脸上偷了一吻,含笑说:“不要紧,反正我画的是唐朝开元年的事,唐朝的锦衣卫跟咱们大明的不一样。而且现在也没有倭寇能这么登上大明的土地。”
  成、弘年间,日本还在小破岛上打着村长级的仗,能骚扰中国的海寇也不多,得到嘉、万朝海寇才成患。只要这本漫画能在人心里种下这个种子,防微杜渐,不要有那么多汉奸勾结倭寇掳掠大明,单凭那些浪人也没那么容易在国内肆虐。
  谢瑛看着他眼中流转的光华,忍不住随着他笑了笑,拉着他坐到自己腿上,拢着他的手道:“你说的是,大唐的锦衣卫岂只能乘象击退海寇,还能乘船肃清其岛,绑了他们的国王进京献俘哩。可惜锦衣卫的武人们不懂倭语,这里倒可添个崔翰林帮谢镇抚他们翻译倭语,助他直打到那岛上。”
  这篇不行了,大纲已经交给翰林们,只能写到海边一战为止,下一篇他们又议定了要写鞑靼,只能等第三篇。好在漫画这种东西想连载就能无限连载下去,将来慢慢画,让大明人民提前了解大航海时代,外面的科技发展……
  哪怕他画的是漫画,看的人多信的人少,又有什么大不了?他现在只要把以后的世界当作仙侠故事画出来,将来自会有后人把他画的东西和未来发生的事印证起来,知道这世界有多大,外面变化多快。或许这就能让大明在还有能力发展的时候就同外头的世界一起发展,不至于再重复他所知道的历史呢?
  他心里怀着不切实际的希望,抬眼看着谢瑛,含笑说:“那崔翰林一任文弱书生,怎么能帮着谢大人平了倭寇?你们锦衣卫都有武功,我这书生就只能用火器了,你得给我排一个用火器的人的战法吧?”
  谢瑛原只是跟他开个玩笑,却不想他真愿意把自己添上,在画书里他并立在一起。
  这本画书影射之意极强,十四千户个个对应,他们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书里人,没事讨论将来如何对抗倭寇。崔燮若在书里夹了一个影射自己的人物,还跟在谢镇抚身边,那他们俩之间的……至少是朋友之情,就真的天下皆知了。
  可他也不能像说出这话时那样轻易拒绝,因为崔燮答应他答应得并不轻率,态度神情都是极认真的。
  他原先一直觉着崔燮年纪小,正因年纪小又常处在艰困境地,得人一点好处就分不清是感激还是喜欢,愿意掏心掏肺地回报。但他并不想挟恩图报,所以总想把崔燮推开,让他过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正经日子。
  直到这些年过来,他渐渐已体会到了崔燮的真诚,不忍心再用“为他好”这样的理由摧折他的心意。再怎么舍不得,他也只是深叹一声:“我们寻常用不着火器,一时也想不出来,得再问问别人,琢磨琢磨。回头我看看有没有画着火器图样的书,想法子给你弄一本来。你们读书人寻常难见着那些,恐怕也不会画,有个图借鉴还能容易些。”


第194章 
  谢瑛也只曾见过鸟铳、火箭、梨花枪这类常见的火器; 如铜将军、火柜、万火飞砂神炮之类杀伐力强的就只供给神机营使用; 他们锦衣卫是捞不到的。
  他捡了支铅笔,歪歪扭扭地画了鸟铳、攻戎糇和绑着火药筒的梨花枪; 又画了个布满网纹; 四周喷出星星墨点的圆球; 在图旁标注了“毒药”、“烟”“铁蒺藜”等字样。
  崔燮在旁边认真看着,印到脑中刻成PDF。
  图上的两种枪并不出他的意料; 那圆乎乎正在爆炸的东西倒叫他琢磨了一下——这东西倒有点像地雷。不过不是埋在地下; 而是点了火往外扔,或是用炮发射出去的。
  谢瑛在最后才画了炮。炮身的形状看着倒像瓶子; 两头窄、肚子大; 用铁链牢牢捆在平板车上。画完之后他停下笔自己看了看; 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摇头道:“我画得不好,还是回头拿了书来给你看吧。”
  崔燮头一次看到他露出这种带点窘迫的神情,只觉着可爱极了; 恨不能找个相机拍下来私藏一辈子。
  都怪硬盘不给力; 要是笔记本穿来了; 不就有摄像头了吗!他遗憾地暗叹几声,拿起那张图满足地说:“有这个就够了!火器是朝廷机密,你就拿来画书我也不能真照着它画,万一叫贼人看了,学去造了怎么办?咱们做事低调些的好。”
  他要这些武器图只是看看明代枪械发展的水平,并不打算照着画。他硬盘里还有不少外国大片; 真到画时照着那些先进的画,又好看又有质感,还能让大明人民提前了解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呢。
  两人坐在屋里研究漫画脚本,不知不觉时间过去,几位拖到三根蜡烛都熄了才舍得出场的同乡也回来了。本想叫他一起对题目,听说他在招待锦衣卫的客人,便没过来,只叫小厮告诉他一声自己已到家了,免得做主人的担心。
  做主人的还真忘了担心他们,只顾担心谢瑛走得太早,两人世界的时间太少了。
  可谢瑛这个锦衣卫镇抚使终究也不能在从四品文官家里过夜,时近初更,他就准备要离开了。崔燮想从家里找点什么东西送他,一时间却也找不着合适的,只好把三月新刊连环画的样书翻出来,用油纸、纸绳捆扎好了,和家人买来的点心一并给他带上。
  崔燮只嫌家里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谢瑛却珍爱地托着样稿说:“这份稿子若拿出去,足以叫多少人不惜重金抢购,哪里简薄?倒是我原本说了要来贺你考完会试的,却拿不出什么东西给你……”
  他解下外袍撂在桌边,把稿子放在衣服上,压着崔燮的肩膀欺上了上去:“只能先给你尝点甜头了。”
  深长缠绵的亲吻中,他第一次挑开崔燮的衣摆,闭着眼度量着他每寸肌肤。崔燮向来有些怕痒,叫那只微凉的手挑逗得腹肌紧绷,腰部微微颤抖,一团暗火却蓦地从脐下烧到胸口,口干舌躁,也忍不住伸手去碰他。
  谢瑛喑哑地说了声“别动”,捉着崔燮的双手按在胸腹间,弓起身子,将头埋在了他腿间。
  窗外寒风呼啸,吞没了屋里渐渐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呜咽声。
  宵禁更鼓敲过良久之后,谢瑛才起身换了自己的官袍、外套,袖着样书准备出门。崔燮抻平了衣摆,也罩上斗篷,压低帽檐遮着发烫的脸颊,做出个好客的主人模样,送他到了门外。
  谢大人翻身上马,回头朝他拱了拱手,笑着说:“那书不好拿出来,下回你带着纸笔去抄就是。”
  崔燮站在阶下答礼,沉声答道:“劳烦谢兄了,来日书院放假我便去府上求见。”
  送走谢瑛回去,他仍是激动得半宿没睡,辗转回味着那短暂又深入骨髓的情事,闭上眼就是谢瑛抬起眼看向他时,眼角微红,又凌厉又诱人的神情。
  他这一夜断断续续做梦,不论梦着醒着,眼底心头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