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到明朝考科举-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未落,想起这里人多,便打马跑到他面前,带点兴奋地问他:“谢兄怎么到这里来了?你若有想要的书,只管吩咐,我叫人给你送去就是了,这里人怪多的……”
  崔源和计掌柜他们正在门口送崔燮,见谢瑛过来,便都上来行礼,问他们要不要进院子说话。崔燮指着那座院子说:“谢兄可愿赏光进去坐坐?院里虽有些伙计和工匠住,可也有能清净聊天的地方。”
  谢瑛想起店里人头攒动的模样,摇头道:“你们正忙着,哪里分得出人手招待我。何况我也不是那要招待的人,你若觉得叫我白来这一趟不合适,不如陪我出去走走,我也看看骑马骑的如何。”
  好啊。
  崔燮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牵着马在胡同里转了身,对崔源和计掌柜说:“我与谢千户出去了,你们帮我告诉家里一声,晚上我就先不回去吃了。”
  崔源“哎哎”地应着,还想拿些银子叫他请客用。崔燮摆摆手,满面笑容地说:“哪里还用源叔你的银子,我自己带了。你们回去吧,前头正忙呢,我们这就走了。”
  他平常极少出门,今天是赶上新店开张,担心经营状况,才在散学后来看了一眼,没想到竟正撞上谢千户也来看他的店,这也是有缘份了。平常他都省不得花时间在外面,今儿既然遇上了,索性就出去玩一趟,也不负谢千户特地来看他一趟。
  绕出那条细窄的胡同,走上大路,他便将缰绳一扯,回头笑道:“咱们去哪儿?”
  谢瑛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青色便服与他的监生青衫,略有些遗憾,答道:“先去城外疏散疏散。明儿就是关帝诞辰,今晚各处关帝庙外应当就有倡优百戏预演起来了,咱们散心回来就找处近的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评是毛宗岗评三国里的


第97章 
  他们出行时; 太阳已近西斜了。淡金红的阳光洒在城外青山上; 一点点落入山间。
  崔燮那匹小白马虽然年纪小,个头儿却已不小了; 也是上好的口外马; 比谢瑛那匹兀良哈马只略矮一线。两人在城外撒开马跑了一阵; 小白马四蹄扬开,也是星驰电掣; 蹑景追飞; 并不落后谢瑛那匹马多少。
  谢瑛看着他竟能紧跟在自己身后,身子随马起伏; 坐得稳稳当当; 不由赞了一声:“骑的不错; 想不到你一个书生,于这上也肯用心。”
  崔燮面有得色,笑了笑说:“不只会骑,还会射箭哩。哪天找个有靶子的地方; 我射给你看。”
  谢瑛笑看着他:“那就等秋天吧; 带你到平谷打猎去。”
  崔燮还没射过活靶子; 略有点虚。不过男人在这种地方总不能直接认输,想想秋天离着还远,大不了在院儿里竖个靶子多练练,也就痛快地答应了。
  两人绕着城跑了小半圈,太阳已坠到了山凹后头,再过不久就要关城门了。二人便从南关绕回内城; 随意找了一间关二爷庙,在庙外远远下了马,混入人流中。
  因为离近关帝生日,哪座庙外都开始有撂地卖艺的、卖香烛的、卖点心小吃和外地来的时新果子糖食的。还有些平常少见的回回过来卖奶制品——这些回回大约是元蒙时迁到北京的色目权贵后代,没随元顺帝离开,就在大明土地上接着生活下来了。
  他们不仅能卖烤羊肉、奶制品,还能卖些牛肉汤、卤牛肉,汉人倒少有卖的。崔燮许久没吃牛肉,就跟他们买了两碗牛肉汤,还要了些的天然酸奶。
  酸奶比现代的酸很多,要搁上砂糖吃,但清凉酸爽,还能补钙。他进京来一向光注重运动了,倒没怎么喝过奶,也该找这些回回订些鲜奶,每天全家喝一杯,老的小的都补补身子。
  ……顺便催催个儿。
  谢瑛看他叫摊主往家送奶、送酸奶,像是挺爱喝的样子,倒觉着有些惊讶:“这牛奶又腥膻又易生燥,做成酸奶又这们酸,你真爱喝它?”
  “多加点儿糖就好了。”崔燮给他舀了勺砂糖,自己又挖了一大勺带着糖的酸奶搁进嘴里,享受地眯了眯眼,说:“喝奶能长高个儿,我这两年功课太忙,睡的少,可能影响褪……”
  差点儿没兜住,说出褪黑素三个字来。
  他刹时反应过来,改口说:“影响腿长。跟谢兄坐在一起,比比这小腿长短,我能不担心么?”
  谢瑛看了看他衣摆下挑起的膝头。他的膝盖骨并不粗大,只在衣料上显出细致圆滑的形状,和他这个人一样匀称精致。他看得有些出神,回过神后便垂下眼笑了笑:“不短了。你还没长开呢。”
  谢兄就是这么会说话。
  崔燮听得满高兴,但在真长到跟谢瑛一般高之前,他还是坚决要补的。他三口两口喝完了酸奶,按着桌子站起来说:“你可能喝酸奶不大习惯,回头我做些奶茶给你尝尝,夏天喝冰奶茶又解暑又提神,比单喝奶好。”
  谢瑛也不是没尝过蒙古的奶茶,对他的提议没什么兴致,却还是点了头。看他吃得差不多了,便拈出一块碎银扔在桌上,要了些艾窝窝、蜜麻花之类的回回甜食塞给他,自己牵了两匹马,带他往庙外人流更热闹的地方走去。
  此时灯火已经亮起来了,园子瓦肆里的唱的都支起台子,换了戏服唱了起来。庙外到处都是卖铜、瓷关帝像的,还贴了大幅的关帝彩画儿,在灯光照映下栩栩如生……
  如……
  老版三国中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老师……
  这图好像就是照他换装小套卡那副里的人物描的,连姿势都不带变一下的!
  那摊主敲着锣钹高喊:“这可是崔美人儿的真迹!当初崔美人画三国图时,画了一百单八位英雄美人的等身大图,可惜后来美人不堪尘世污浊,隐居避世,图稿多被她带到深山里。我这幅关帝图却是一位采樵的老丈在山里失路徘徊时偶遇崔美人,得她指点出路,还蒙她送了这幅佳作……”
  他说得十分卖力,周围民众也真有信的,不少人摸出荷包来就要买他的大图。
  那摊主又拿起乔来,说自己的图是真正的崔美人儿遗泽,某某侍郎、某某老公要花几百两买他都没卖,只肯搭卖些也是“致荣书坊原印”的小关帝像。
  崔燮听得又尴尬又好笑,脸上表情都要扭曲了,想拉着谢瑛离这神奇的摊子远点儿,却发现他的身子正背向自己,低着头,笑得肩头一耸一耸的。
  看看!这才是聪明人呢!一听就知道那故事是瞎编的,上当的群众也太容易轻信了!还采樵的老人……怎么不说他自己亲自在山里遇上了崔美人呢?
  他小声说:“那图就是找人按着画笺上的关公像摹成大图的,根本就不是真迹。”
  “我知道。”谢瑛回头看着他,眼中笑意仍未散,倚着马低声说:“崔美人儿就在我身边,哪会在什么山里。”
  崔燮没听清他说的什么,抬眼看向他,想要他说清楚些。谢瑛摇了摇头,指着庙西一片撂地唱戏的说:“不看这画儿了,都是些套色仿印的,只在灯火下看着像个样子,白天看就粗糙了。那边是唱关公戏的,咱们过去听听。”
  他牵着马就走,崔燮也忘了要问什么,跟在他后头往街那边走去。
  那里唱的是个南戏班子,声调清越,街上虽然喧哗,鼓吹声却远远地叫风送了过来,唱词断断续续送入人耳中,唱的还是前元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俺也曾挝鼓三鼕斩蔡阳,血溅在杀场上。刀挑征袍出许昌,险唬杀曹丞相……”
  曲子切切地响在耳旁,字字清晰,声音是压低过的,却也铿锵有力,韵味十足,唱出了一股英雄气。
  街那头的曲子声自然传不了这么远、这么清楚。
  崔燮顺着声音看去,愕然发现,那个唱的人竟是谢瑛。他似乎是看向远处的摊子,又像是看着想象中的三国烽火乱世,手按节拍,低声随着风中送来的管弦清音唱着。
  灯火打在他的侧脸上,映出一条极标致的轮廓线,崔燮画了这么多英雄,都不如他这一刻英姿勃发。他唱着那句“端的是豪气有三千。厮杀呵摩拳擦掌”,就仿佛一位英雄面对着万千征尘,正唱着自己的心曲。
  他反复唱着这支首子,崔燮听多了,觉得自己都要学会了,便跟着低低地哼了起来。
  他的调门儿插进曲中,便像一根枯树枝砸进湖面,砸得谢瑛从曲词中清醒过来,一回眸就看见他正凝视自己,学着唱那阙【剔银灯】。
  他唱的曲子虽然十分地不在调儿上,但嘴唇生得精致,又是唇红齿白的,把那杂音剔去之后,只看着他咬字时嘴唇开合,作出的口型都比旁人好看。
  谢瑛看了一阵,才想起怕他叫自己看的害羞,目光从他唇边挪向上头,落到了那双眼里。
  满街灯火都似落到了他眼里,那股火光似乎又要从他眼里烧到人身上,炽烈得叫人不敢逼视。可再仔细看看,那双眼里哪还有别的什么东西,点点细碎的光芒间,映的都是他一个人的身影。
  谢瑛心头微动,抬手合上了那双眼,看着他半开的双唇,身子微微前倾。
  崔燮的眼睛合上,也不再唱那荒腔走板的【剔银灯】了,呼吸微重,后颈却是僵直地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没有那道吵人的声音打扰,谢瑛却忽然从适才那种粘着的氛围中清醒过来,低低叹了口气,下巴微抬,本该落到他唇上的吻落到了按着他眼睛的手背上。
  他是国子监的学生,将来还要考举人、进士的,清誉要紧,怎么能和自己这样的锦衣卫闹出私情来?
  崔燮只感觉到他的手又按得重了点,忍不住抿了抿唇,咽了口口水。
  但谢瑛已忍下了这丝悸动,直起身来,掌心在他额上揉了揉,淡淡笑着说:“走吧。你明天不是还要去上学?”
  崔燮看着他的眼问:“方才……”
  谢瑛摇了摇头,玩笑似地说:“方才不是嫌你唱得难听。回去吧,你们读书人身子不健壮,不能熬夜。”
  他迈开长腿走在前走,崔燮在后面一溜小跑地追着,连连叫着“谢兄”,他却不肯再回头。两匹马一左一右地稳步前行,把行人都挤在外面,只剩他们俩被圈在这两匹马中间。
  崔燮想问他方才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怕他脸皮薄,问多了恼怒,只好先忍下了。等往后细水长流地来往,总有……
  唉,总之往后再说吧。
  谢瑛把他送到崔府后门外就要离开。崔燮想请他到家坐坐他也不肯,只说自己这些日子要进宫值宿,也不能耽搁到太晚。
  但临别时,他还是忍不住多嘱咐了一句:“明日是关帝生日,天上总要洒些洗刀水,你上学记着带伞,莫叫淋着了。”
  崔燮一下子安心了,答应着走进到门槛内,目送他从胡同另一头离开。
  这天晚上他破天荒地没复习,而是从刘师爷送的闲书里翻出一卷关汉卿集,翻开《关二爷单刀赴会》那四折细细读了一遍。那枝【剔银灯】的调子就在他脑海中徘徊不去,他就把每段词都套上调子唱了一遍,结果不是多字、少字,就是字音与调儿切合不上,唱起来和跑调似的,到头来还是谢千户唱了几遍的那首最贴和好听。
  当然,也有可能是人家唱的就好,他唱的就跑调罢了。
  他坚决不承认这个可能,倒是悟出了林监丞让他听戏的苦心——曲子词舒长婉转,韵律分明,读起来有咏歌之美。八股文时将八比对句当曲子词来写,两句对得便更工整,又合着声律,读起来如唱曲般朗朗上口,自然比不切音韵、不讲究对仗的散文好听。
  悟出这点之后,他脑子里更是不住地单曲循环着那首【剔银灯】,直到入睡,控制都控制不住。
  渐渐地,那曲子越听越清晰,不再是他自己魔改之后的调子,而是最初响彻在他耳边的那道清越歌声。那道歌声越贴越近,他的眼前一片漆黑,却觉着细细的、温热的呼吸啪在脸上,却没在中途离开,而是柔软地贴在他嘴唇上。
  他在梦中叫了一声“谢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谢瑛那张在灯光下英朗俊美的脸庞。
  谢瑛的手仿佛就按在他手上、肩上,渐渐向下游走。灼烧的感觉透入骨子里,热得他腰身猛地一颤,从黑暗中坐了起来。
  上次梦见和熟人见面也就算了,这次居然梦见熟人亲了自己,这人还能再叫熟人吗?对朋友也不能这样啊……他往后还有什么脸去见人家?
  虽然这回好像是谢瑛先撩他的……
  他的确是想搞个年纪一样的对象,却没想要连性别都一样啊。
  他悲催地捂着脸,在床上枯坐半天,爬起来换了衣裳,看着外头微现紫红的天空,深深叹了口气。
  还是作业太少了,往后再加背几篇元、明名家的曲子词吧。


第98章 
  转天早上送水车进城来时; 那家回回就把订的鲜牛羊奶送到了崔府。
  崔燮之前照顾家里; 花四百五十两银子买下了南货店,又叫崔源签了转包协议; 把店里原有的伙计也转给他们。再加上处理南货收回的五百余两银子; 之前卖旧衣料、家具的百十两; 家里总算有了过千两的现银。
  他在两家柜上各押了二百两周转,外院放了一百两零用; 剩下的都教老夫人收起来; 将来万一有个婚丧嫁娶、凑份回礼什么的也备办的起来。
  有了钱,也就能松松快快地花在吃食上了。
  牛奶他自己喝; 羊奶给老人孩子; 省得乳糖不耐受; 喝了生病。厨下来请示他做什么奶点心,崔燮从前也不留心点心的做法,便叫他们随意蒸些双皮奶、糖蒸酥酪,多的牛奶就配上砖茶煮奶茶。
  糖蒸酥酪是蒙元时就有的; 只是蒸好的酪要用冰凝结; 挑费大些; 自家倒也能做。双皮奶却是广式点心,他们家这北京厨子听都没听过,只好问他怎么弄。崔燮自己也没正式看过菜谱,只记得大概作法,叫他们先煮出奶皮再加蛋清蒸,反正凝成一碗就成; 说给他们之后就任他们摸索去了。
  摸索过程中少不得浪费材料,崔燮是要送人的,也不急着吃,叫他们回厨下慢慢试,做不好的就自己吃了,只要保证早餐时给崔家老幼每人上一碗羊奶就行。
  倒是奶茶容易做,只要把砖茶碾碎了熬得酽酽的,再兑进现熬的淡奶,加一勺糖浆就成了。大明做点心的方子都是先熬糖浆,用蛋清粘去糖浆上的一层浮沫,熬出的糖浆清亮甘甜,也不容易坏,能搁在罐子里保存上好一阵子,随吃随加。
  他早餐就喝上了奶茶,但觉得味道和他前世喝的不大一样,略有些淡,便叫厨下试着把糖浆熬成焦糖再煮。
  奶茶的香气浓,淡焦糖色也更勾人食欲。弟妹们喝着加了杏仁煮也略膻的羊奶,眼巴巴地看着他碗里的奶茶,恨不能也喝一口。老夫人惯孩子,便替他们说:“我老婆子也想尝尝这奶茶,叫人多做几碗来吧,也叫云姐跟和哥他们都想尝尝。”
  崔燮摇了摇头:“和哥还小呢,喝酽茶对身子不好。云姐倒能喝点儿,只是别一次就喝多了,肠胃弱的人喝了牛奶容易泻泄。祖母要喝就叫厨子用羊奶给你煮一碗,也别喝多了茶。”
  老夫人虽叫他管头管脚的,心里也熨贴,笑着答应了,又说:“我们喝着如好,回头也给你爷尝尝。”
  崔燮点了点头:“也行,回头厨下要是蒸出了双皮奶,可千万别叫他们舀起来就给祖父吃。那种大块又软滑的东西,吃不好容易呛着,要吃也得先辗成糊糊的。”
  老夫人“哎”了一声,笑得满脸皱纹都挤到了一起:“瞧你心细的。出去一趟是历练人,原先你在家里时可都是乖乖地听你奶安排,话都不多说一句,哪似现在连爷奶吃饭都管上的。”
  崔燮是无论如何还原不了原身的性情,听着家人偶尔提起他从前怎样,只能说:“原先我还小,现在已经是进了学的监生,能担起这一家子了,想的自然不一样。”
  他不能多说原身的事,匆匆喝了奶茶,吃了些素馅的水明饺儿和蒸酥点心就起身去上学了。
  这一天将近中午时,果然有微雨落下,就是谢千户所说的洗刀水。同窗们看着学堂外飘的细雨就心忙意乱,趁课间时来问了他不知多少趟:“居安斋的书今儿还能不能卖了,不会怕下雨就不来了吧?”
  到中午散堂之后,众人满怀着想买书又怕买不着的忐忑心情出到国学门外。
  想不到出门不远,就有一辆宽敞的青篷马车停在国子监大门斜对面的胡同口,篷上绷了张油布,用朱漆涂着“国子监专用运书车”几个大字。车外已围了一圈人,正纷纷乱乱地跟车里人说话,递银子,接过一包包用半透明白油纸封的严严实实的新书。
  居安斋忒诚信了!
  大雨天的,竟专给他们这些监生送书,从没见哪家书店做得这么体贴的!
  他们顿时忘了,从来也没哪家书店的书一断更断几个月,空当时间又出高价本抢钱,急的读者赶在刚发售时就抢着要买。
  众人一拥而上,围到车后争着买书,一时买不上,就看着那些刚买过的监生拆封后露出的封皮。
  新出的书有精装、平装两种:平装本就是普通的蓝纸封皮,精装本封套正面印的是穿孝的诸葛,封底印的是个抚琴的周瑜,中间以云头隔开。若把封套展平,比较着则会发现孔明的线条凝实,肤色红润,而周瑜印得稍小,肤色、衣裳颜色也偏虚淡,以云头隔分隔开后,就有了诸葛亮怀念已故去的周瑜的意境。
  一名监生叹道:“还是居安斋出的书得我心意。都说诸葛吊孝时哭周瑜只是假哭,我却觉得这两人一时瑜亮,岂能没有心心相惜之处?只是分属蜀吴,不能任情结交罢了。”
  另一人道:“周瑜心地偏狭,不一定容得下孔明,孔明却有容人之量,自然是真心哭他。”
  又有人驳斥道:“周瑜未必真的偏狭,他怎地不嫉妒东吴人物,只嫉妒诸葛丞相?只是两国相争,怕蜀国出了那般人物,将来害了吴国,才不得不对付诸葛。这也是时世所迫,若大汉江山未坏,众人同朝为臣,恐怕又是另一番气象。”
  众人虽有争议,却又怕闹得太厉害了会叫教官们注意到这边,来把卖书的车赶走,都只低声争辩,老老实实地排队买书。崔燮叫他们扔在身后,也不着急,打着伞慢悠悠地回了斋里,抽出那本关汉卿全集,倚在廊下边哼哼边看。
  他那调子不准,但咬字十分清楚,几名路过的同窗听他哼着《单刀会》,便笑他:“和衷怎么还看这前元的杂剧本子,要看三国故事,这短剧岂如带彩图的《六才子批评三国》痛快?”
  崔燮把书页掩在胸前,笑道:“那不是林博士批评我的文章时说了要我多看些戏曲,写比偶句时学那些舒长婉曼的腔调吗?我自知文采略欠,当然要补一补。”
  那同窗说:“那何必看前朝的曲子,咱们祭酒写的戏更好,骈骊工整,音辞并茂,还有教化之工。彝伦堂应当就藏有《伍伦全备记》的本子,何不借这本看?不过看戏本子也是无聊,月中休沐就在眼前了,为兄带你去看响云班的南戏多好?”
  休沐日啊……崔燮笑着摇了摇头:“我已定好要学别的了,恐怕没时间看戏,要辜负贤兄的好意了。”
  那监生怜悯地看了他一眼,摇头叹道:“休沐时还要跟着先生读书,你还有什么时候不读书。年纪轻轻的就过这般日子,还有什么趣味?”
  不,其实他休沐那天就不读书,是跟着谢千户学剑法去的。
  他低下头,掩饰地说:“我刚入国子监,有许多事还不习惯,想来往后就好了。”
  往后就习惯了。
  比如做梦梦见某人之后还得去见人家这种事。
  第一次梦见谢瑛,还只是梦见他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见面后他还心忙意乱了半天呢;这回他梦里都亲了一回了,还能淡定地准备着去人家里带什么吃的,这就是进步嘛。
  到了十五休沐那日,厨下也做出了香滑浓郁的焦糖奶茶,蒸了光滑细腻的双皮奶,还有京里人都爱喝的糖蒸酥酪。
  奶制品易坏,崔燮就先自己去国子监参加祭礼,让车夫掐着祭礼结束的时间,把带冰的饮料吃食送过来,连他一同捎到谢府。结果祭礼结束,出了大门的时候,他又看见了谢山驾着千户府那辆车在外面等着。
  崔燮一回生,二回熟,笑道:“又要劳烦谢山小哥了。”
  谢山道:“不劳烦。公子是这么过去还是换身衣裳?”
  当然要换,不然不好活动。
  崔燮换了件没穿过的绿曳撒,从自家车里拎出冰的奶茶和点心,坐上谢家的车到了他家里。谢瑛只在见面时多看了他几秒,之后便把眼睑垂下去,遮住了目光。他的态度还是和平常一样,仿佛已经忘了那天的失态,笑意盈盈地尝了他带来的茶点,夸赞道:“我还以为是蒙古那种带咸味的奶茶,想不到是甜的,果然不错。”
  他虽然还是笑着,崔燮却莫名觉得这笑容有点程式化,不像平常那么生动亲切。
  后来谢千户教他刀法时就更明显,教学都是自己慢慢地练一遍就算了,就是他有时候动作做得不到位,谢瑛都宁愿自己在前面多练几次,而不会像之前那样托着他的手,帮他摆对姿势。
  崔燮不禁猜测,他还是在意那天晚上差点亲上的事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