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到明朝考科举-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
她还没怎么说话,就觉着喉头哽咽,摸着崔燮的头发,心疼地看着他,半晌才说:“你这样怕也耽搁念书吧?家里总得有——你要是信得过舅母,我替你寻一门亲事,那家人虽是长驻在边关的,却是京里有根底的勋贵出身,女儿才貌双全,性情也好。”
她本想替自己儿子求来这个媳妇,可如今看着崔家的景况,倒觉着崔燮更需要一个能帮他支撑门户的宗妇。
崔燮连忙起身推辞:“我也不瞒舅母,我家里的情况虽没有太差,却也高攀不上什么公侯府的千金。何况家父新来了信,也隐约透露出要再娶的心思,我总不能和父亲争着娶妻吧?我想这事总要等到继母进了门,由父母大人做主……”
都这么大岁数了,刚休了妻又要再娶?
秦太太差点叫这事恶心着,脸色乍青乍白,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这事你不用等他做主,我替你——”
崔燮握住她的手,认真地拒绝了:“舅母一片好意,我自然深知。只是孝乃立身之本,我总不好为了自己耽搁父亲的大事。舅母也不必替我着急,我现在正要专心读书,还怕娶妻后因情分心,耽误举业了呢。”
秦太太既怕他自己撑着这个家太辛苦,又怕他娶妻之后耽溺温柔乡,真的影响了前程。思忖了一阵,终究还是叹了一声:“现在先这样吧。舅母替你留意着合适的姑娘,过两年你大了,要成亲了,只要说一声,咱们刘家就替你娶回来。”
她怀着这桩心事,带着京里的各色特产和一个玩儿疯了的刘允寿回了榆林,崔燮则拿着崔参议那封家书去探望了一趟弟弟。
这四十板子打得比崔参议在时轻得多,崔衡的身子也比崔燮好,才几天工夫就已经能下地了。
见着崔燮进来,他本能地先畏缩了一下,而后又想起挨揍时崔燮见死不救之仇,缩到床边挑眼儿看着他,阴沉沉地说:“你来看我死没死?不用假装好人了,我奶打我时你特别高兴吧?你们刘家的人来给你撑腰了,我姥姥不要我了,我以后就是给你们搓磨的孤儿……”
这孩子一张嘴就叫人想打他。
崔燮冷冷道:“无父之子才称作孤儿。你母亲虽被官府断与父亲义绝,但你还姓崔,这崔府才是你家,徐家如何都与你无关,你这么多年的礼仪都学到哪儿去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立刻有个长随巴结着上来问道:“可要小的再拿板子来?”
崔燮看着崔衡倚在床边,想坐不敢坐,呲牙咧嘴,眼中含着畏惧与恨意的模样,微微摇头:“他身体还没好,权记下这顿打。你去找小松烟拿我的《三礼》来,回头盯着你们二哥一天背一百字,晚上默下来。要是默不下来……”
他看着崔衡的眼中渐渐充满惊恐,整张脸都扭曲了,又有几分可怜他,觉着咒崔参议去死不值得什么重罚,便说:“默不对就叫他晚上挑灯背,几时写对了几时再睡。”
一天一百字也算不上多,崔衡都背下《御制大诰》和《大明律》了,换《三礼》也照样能背。
可三礼的难度、长度和那两本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那是崔燮自己都不想学的东西,崔衡光听着就想一头撞死。他扒着床边,抬眼瞪着崔燮说:“你这是故意害我,你想把我关这屋子里一辈子不许我出去!爹要是在家不会让你这样的!”
崔燮和煦地笑了笑,把崔参议那封家书展平了放到他手里,指着末尾崔参议叫他管好家里事的那几句说:“父亲虽人不在家,心却时时都在,他正是知道我能管好你,特地写了信叫我放手管家事的。”
“不可能!爹最看不上你了,他说过好几次你窝囊没用,不如我肖似他,他根本不爱你,怎么可能叫你管我!”崔衡一眼看到那几个字,不禁双手颤抖,脸色发青,指尖用力往纸里抠,像要把那封信撕烂了似的。
崔燮怕这熊孩子把信扯了,掰开他的手指夺了回来,冷笑着摇了摇头:“老爷不满二十入泮,你兄长我十六就成了小三元案首,这叫作不肖父。你十四岁连个周礼都不会背,你这又算什么?”
他慢条斯理地收好信,朝着崔衡笑了笑:“放心,爹不在家,哥哥也会教好你的,保你两年后熟读《礼》《易》《诗》《书》,知道怎么立身处世。”
崔衡饶是正沉浸在被父亲抛弃的痛苦中,听着他话中那些书,想到那些书的厚度,仍是忍不住打了个寒战,畏惧地缩起了身子。
=====================
他送刘家舅母、表弟回乡这两天,高府那边儿也传来了消息:高太监从教坊司抢了一出元宵大戏,叫作《众神圣庆贺元宵节》,已拿在了钟鼓司排练。
高肃摸着黑亲自上门,把院本交给崔燮,叫他千万精心,想法子弄得更精细些,把教坊司进的新戏压下去。
那院本只是薄薄的一册,前半册是一折折的戏词,唱的是仙吕调,以点绛唇开场;后半册则详写着每一折有哪些人物上场,出场时的衣着打扮。不只是衣冠,连同胡须、发型、执圭、腰间挂饰都规规矩矩。连年都是这么演,皇家也有规制,不能像他当初搞三国展时那样按书上的画像改妆。
高肃见他看得认真,眉头微微蹙起,自己也有点紧张,小声问他:“成不成?不行就还是点香、挂帘子?可我前些日子到处给人改戏,我怕教坊司那边儿学了我的!”
崔燮摇了摇头:“那倒不怕,咱们还能弄出新意,胜过他们,我只是怕时间不够,赶不出来。”
高肃道:“你只要想出法子就行,皇家养着上千的匠人,还怕他到时候做不出来?”
其实高肃来之前,崔燮就想了许多打光、背景上的主意,连威亚都想过,只是怕在宫里出了危险不敢就提出来。如今看着新剧的剧本,有针对性的把背景做出来就行。
他看过一遍院本,在脑中刻成清楚的PDF,便把院本交还给了高肃,笑着说:“这些内苑的东西,我不该留也不会留的。大人只管带回去,先叫人排演新戏,这两天我也跟有经验的匠人商量着做,半个月之内就能把布置舞台的手法和新的妆品给大人送过去。”
高肃紧张之余,也不感叹了一声:“你这脑子也太神了,看过一遍就不忘了?我听过那么多遍三国戏还不会唱呢。”
其实他也不会唱。
崔燮想起跟谢瑛还没正式确定关系之前,一起在关帝庙外听的那曲朝天子。谢瑛就在他耳边唱了那么多遍,他自己唱起来还不是跟坐着火箭似的就跑调儿了吗?
一想到这事,他就忍不住微笑起来。高肃以为他是笑自己,摆着手说:“你这书生真不厚道,怎么取笑起人来了?”
崔燮这才想起眼前还有个别人,连忙收敛笑容,解释道:“我可不是笑话大人,只是觉着大人这话亲切,我自己也不会唱戏,唱得荒腔走板,还不及只是记不住词,曲子还能唱在调上的好呢。”
他这么剖心剖肺的一说,高肃的心情顿时转好了,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咧着嘴说:“想不到你这神童也有不会的东西?我真当你是个诸葛孔明转世,跟你说话都不敢大声呢,原来咱们兄弟也有点儿一样的毛病。”
崔燮笑道:“就是诸葛孔明也未必会唱戏,只听说他作《出师表》,不闻他唱过什么《出师记》。”
高肃叫他逗得前仰后合,拍着大腿说:“崔监生你真是妙人儿,早知道就不来找你布置戏台,叫你给我爹写戏本子了。你们文人写的岂不比教坊司那些前后因袭的旧戏强?”
不……文人也不一定强,得看审美品味。
崔燮想着表弟看戏回来跟他说的,戏园子里看《西游记》《三国》的坐满全场,演他们祭酒邱大人据《琵琶记》改编的《伍伦全备记》时却没几个人看的惨烈对比,感慨地摇了摇头。
《伍伦全备记》好歹作者出名,又是大IP改编的,票房都这么惨烈。他们这出《众神圣庆贺元宵节》却是既没内涵又没艺术性,要演出来好看,真的只能靠特效了。
第131章
高肃走后; 崔燮便打开脑内PDF把那套院本抄下来; 琢磨着如何搞特效。
这出元宵戏还是在晚会时间上映的——院本最后一折有“我则见彩绕鳌山,银台画烛”“万盏花灯左右前后”的字眼; 唱戏时必然已经到点上鳌山、蜡烛的时候了。如今这世道又没有白炽灯; 烛光打出来都自带PS滤镜功效; 背景布置得粗糙点儿都不要紧。
正好《三国》这两天画到第九十一回 “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单人插图只消画从前画过的司马懿、孔明。他给画个草稿; 正式勾描、上色也能教给崔启和书坊杂工先做着,只须他中间看看进度、做做色指; 也不甚费心思。
剩下的时间就包给这出戏了。
崔燮拿起小刀慢慢削出了十几枝笔; 一面削着一面看着戏文构思背景——
大男主“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自称生在北方壬癸之地; 降临时瑞雪覆国,他居住处倒可以布置成雪景。通传报信的“九天游奕神”有“乘鹤”之语,索性给他弄只假鹤,上面做出盘着的假腿; 衣摆阔阔地垂到地面; 让游奕使自己腿儿着走; 假装跨鹤飞行。中间有一段游奕使去请文昌帝君的画面,可以用纱幕在前面遮遮,后面快速换个画着宫殿的大块幕布背景。
下一折则是九天游奕使转场到请五显灵官大帝和五岳神圣下凡赏灯。这场戏带点地府色彩,有鬼官出现,但也不能搞成阴森森的叫皇上不痛快。索性就改成星宿背景,黑色幕布上透出星点光芒; 前面仍是铺陈上宫里的桌椅绮罗,也和人间帝王宫一样富贵。
最后一幕众神圣降临人间时,总得弄几个鼓风机从头上吹出些绢花、金箔,飘飘扬扬落到地上,才像是神些降世的模样……
这出戏简单到无以复加,就是玉虚师相到处请人下凡给大明天子贺元宵,按理说没有什么难处理的部分。可是,他对宫里的技术水平太不了解了,闭着眼硬上,万一搞不出来怎么办?或者做得太普通,皇上看不上怎么办?
崔燮越想越觉得困难如山,不是他一个人能解决的,急得他坐都坐不稳当,嘴角压抑不住地要挑起来——
他是不熟宫里的情况,高百户又不是时常能找着人的,可是谢千户却是常常进宫,越到过节越要守在皇上身边儿的,肯定对宫廷戏曲状况非常熟悉啊!对宫里常用的表演技术也熟啊!
他放着这么尊大神,岂能不去请教呢?
崔燮眯着眼笑了起来,手里的铅笔在指间轮转了一圈,回到食中二指间,手腕轻晃,唰唰地画起背景图来。
转天却是早早就下起了小雪,到放学时地都白了,天气阴沉沉的,不是出门的时候。崔燮却不管那一套,早上交待了家人一声要去赏雪散心,放了学就披着个羊皮袍子,骑着小白马晃悠悠地到了谢家。
他竟在这么差的天气登门,连谢家的门房都吃了一惊,问道:“崔公子不是前两天才来过,怎么这个天气又来寻我们大人?”
崔公子摘下风帽,邪魅一笑,温声问道:“是有些为难事来求谢兄帮忙的,不知他在家不?”
幸而大雪天里,人离远了就看不太清他的神情,不然门子怕都不敢把他往家引。
今日不用操训,谢瑛也没摊上什么出差、办案的任务,自然在家里呆着。只是才隔这么两天就见着他上门,还是顶着风雪上门,谢瑛难免有些担心,拖着他进了厅堂,挥退家人问道:“你家里人不是都回去了吗,莫不是有什么事找我?”
崔燮张着没人看见,先朝紫禁城翻了个白眼儿,抱怨道:“原先还不是有时间就来了,现在想见见你就跟做贼似的,还非得找点事儿才能来。”
就是思念他,也不该这日子出门,万一马在雪地上滑倒了怎么办?上回刚告诫过他保重身体……
亏得这大下雪的日子,屋里不仅关着窗,还放了帘子,从外面什么也看不见。谢瑛便伸手把他搂下怀里,贴着他冰凉的袍子,慢慢暖和他。
崔燮的斗篷、帽子上都堆了雪,早叫谢家人拿去烤了。里头的棉衣也吸足了寒气,贴在身上就是一片冰凉。他怕谢瑛冻着,连忙推了推他:“你这屋子里挺暖和的,我缓一会儿就缓起来了,不用拿身子焐。我好歹是个学生呢,你可是天子面前得用的人,小心把你冻坏了。”
谢瑛摸着他的脖子都是凉的,从鼻间嗤地冷笑了一声:“你身上的寒气都能把我冻坏了,自己在外头又受了多少寒?”
他索性把崔燮带到自家暖阁里,往厚厚的炕褥上一扔,自己坐在炕边扯下他的鞋,伸手便把他按进了褥子里。
崔燮躺在烤得发烫的炕上,热气透进骨头缝里,熨帖得全身懒洋洋的,拉着他的手按在自家心口,几乎不想坐起来。
谢瑛也不急着叫他起来,屈起半条腿坐在炕上,一手撑在他颈边,垂头看着他问道:“先说有什么事吧,这天气你得早回家,我已经吩咐人这就去预备晚饭了。”
崔燮一个翻身抱住谢瑛的胳膊,拖得他也坐不稳,半伏在床上,脸几乎要贴到自己脸上,先扬头偷亲了一口才说:“是想问问谢兄宫里寻常演戏,有没有布置山水之类、做仙鹤、云车之类的习惯。”
两人近到呼吸相闻的地步,同调的栀子香交融在一起,分不出是谁的气息。谢瑛抓着他摸到自己胸前的手压到床上,脸颊贴在他颈上蹭了蹭,轻轻地从颈间亲到他唇上,感觉到两人的体温渐渐热起来,自己快要克制不住了,便放开他的手,重新坐了起来。
崔燮刚热起来他就要撤,强又强不过他,气得抓着他的手从指尖舔咬向手腕,想凭自己的现代技术征服他。
谁料谢瑛竟能忍住,在他腿上捏了一把,说了声“别闹”,就说起了正事:“宫里的布置比宫外戏台华贵些,但也不过是排些桌椅,有布帘画成的车轿之类。云车什么的我不曾听过,倒是仙鹤……若在台上放仙鹤,锣鼓一响怕是要惊着它们吧?”
崔燮舌尖在他掌心轻画了一圈,感觉到他胳膊僵了一下,才稍觉满意,抬起头说:“也不是真的,就像是元宵扎灯笼似的用竹蔑扎个框架,糊上纸,人站在里头走,外表看着像是乘鹤而行似的。”
谢瑛笑道:“若是这个,倒不难做,宫里扎的鳌山灯海,这又有什么不会的。你这么一说我都能想出来,匠人们自然会想的,不怕做不出。还有什么?云车是什么,也是这样做么?”
崔燮把玩着他的结满硬茧的手指,眯着眼说:“也就是这样的东西,做矮一些,外头包上蓬松的棉絮,底框安上几个轮子随着人进退。总要能驾云而行,这才有点儿仙人的样子吧?戏台背后还要挂上大幅布幕,做些假山假树……”
假山假树他原本想叫高太监用石膏做,但石膏太重,挪移不方便,正好就问问谢瑛:“包丝绸做成树木石块就有些假,不够好看。有什么又轻便、又便宜,又能糊上一层很快凝住的东西?”
要是有塑料泡沫,或是硅胶什么的浇出个壳子就好了,可是大明估计没这种东西吧?他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想着实在不行就跟灯笼一样接着用纸扎,谢瑛那边却十分痛快地答道:“倒是有这东西……你说的不就是油蜡吗?”
崔燮一个激动,腰间用力,从厚厚的炕褥上坐了起来:“油蜡?”不是给汽车打蜡的那种吧?
谢瑛看着他充满惊讶的神情,不由笑道:“你平常不看蜡油么?烛泪流下来不就是旋流旋凝的,有什么好稀奇。”
怎么这么个什么都会的人,偏偏想不到人人都知道的东西?
谢瑛倒不觉着他是无知,只觉得他一时钻进死胡同,有些地方想不到。可这种叫人提醒后恍然大悟的神情也十分可爱,叫人恨不能画下来留念——比他自己画的那副威严稳重的成人图像要可爱多了。
他忍不住上手捏了捏崔燮的脸颊,看他仍有些懵懂似的,便含笑问道:“怎么,还想不通吗?”
崔燮摇了摇头,在他的手摸到自己唇边时忽然张口咬住了他的指头,含糊地说:“我原来没想过油蜡是什么腊,一直当是虫白蜡做的。你这一说我才想起来,油蜡才八分银子一斤,白腊要三钱四分一斤,的确不能是一个东西……”
谢瑛听他这么靠价钱分出东西的区别,越发觉得他有趣,忍不住笑了起来。正笑着,忽闻外头有脚步声走近,连忙推了崔燮一把,打了个眼色。
崔燮不情不愿地放开他的手指,理理衣裳坐到炕桌边;谢瑛也坐到炕桌另一侧,仍是单腿盘坐在床上。两人身上都穿的是厚实的棉衣,躺那一会儿也没躺皱,头上又裹着发网,也不怕闹乱了。
家人们进来时,他们隔着桌子对坐,手里各拿茶杯,说着舞台艺术,俨然就是一对规规矩矩的普通朋友。
进来的管事也没抬头看他们,只垂手问谢瑛把锅子放在哪里。
谢瑛指了指炕桌说:“就搁这边吧,多弄些羊肉、驴肉之类能生热的东西,再取些窖里藏的青菜,酒只要不上头的甜酒。吃锅子就是自己动手的舒服,你们把菜搁下就行,不用留人。”
这么冷的天气,崔燮还要骑马回家,不能多吃酒,当然得吃锅子暖身了。
谢家庄子上养的小羊,现宰了切成薄片,再配上保定的驴肉,拿滚汤一涮,蘸着麻酱小料吃下去,连棉衣都穿不住了。
谢瑛怕崔燮汗溻了衣裳,路上叫风吹着受了病,索性叫他脱了厚衣裳,拿自己的薄夹衣给他披上。两人对坐在炕桌旁,就着满屋的肉香和滚汤蒸气,边吃边研究怎么用大明科技搞出现代舞台剧效果。
这种元宵戏没什么内容,无非是几句“下尘寰庆赏元宵”“祝圣主万寿无疆”来回唱,崔燮研究它一晚上就背得差不多了,给谢瑛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内容和自己的设想。
俩文科生和体育生举着杯子挥斥方遒,像搞科研的一样严肃地讨论着如何改造铁匠用的鼓风盒子,从戏台二楼把鲜花、金纸屑和伪装成雪片的羽毛洒下去。至于光效,可以从二楼天井布置灯光,用彩纸灯笼改变光色,黄铜或镀银的板子当打光板照下去,叫他们排戏时慢慢试效果。
若不是现在只能造出铁丝,搞不出钢丝,崔燮真想叫成化帝看看现代影视剧的威亚神器。
他略有遗憾地摇了摇头,把这出戏从头捋到尾,问谢瑛:“若是教坊司自己排,还有什么比咱们这些手段更打眼的?”
谢瑛拿筷点尖着羊肉,回想了一阵,说:“也不过就是在神仙上场时放焰火了,又不是夏日,还能做水上偶戏,没有多新鲜的。”
崔燮摸着下巴说:“要是弄个冰戏场,让演——戏子们一边冰嬉一边演戏,那身段儿步态才像神仙。”
谢瑛觉着他这安排已经够新鲜了,教坊司这些年都没排过这么热闹的戏,钟鼓司又有皇上最喜欢的伶人阿丑,叫他扮上一唱,岂不知多叫皇爷喜欢呢。
他夹起一片涮得恰到好处的肉片,夹到崔燮碗里,笑着说:“你想这么些也不容易,补补脑子吧。多吃几口也不要紧,待会儿叫他们送些山楂糕来消消食。”
羊肉是补肾的,吃了也不补脑子。
补了这么久的肾都用不上,还补他干什么!
崔燮一口咬住他的筷子,舌尖卷着羊肉片吃进去,抿了抿筷子,抱怨地说:“过了年我就十七了,我舅母都说这个岁数该娶妻生子了,你怎么老拿我当孩子呢?”
谢瑛握着筷子的手蓦地一松,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浅笑着说:“这个岁数也是该解决人生大事了。明年……不,过了下个月你也就是大人了……你外家有什么打算,可是要把你表姐妹给你?”
崔燮笑道:“谢兄莫开玩笑了,哪儿有表姐妹嫁给我啊。舅母倒说是要给我留意名门闺秀……”
谢瑛点了点头,含笑劝道:“你外家待你倒好,有这样的亲戚合该多走动,比你独自支撑门户强。”
谢瑛一副克制隐忍,宽怀大度,仿佛真不在意的模样,崔燮看着反而不满意,从桌子里侧绕过去,爬到他身边,咬着牙低声说:“可我就想要一个出身宦门,长得又好看,人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宽厚大度……”
谢瑛低头听着他的话,不时点头,心里也颇觉着他想的对,娶妻娶贤,崔燮这么个人果然就该配上这样的妻子。
他甚至还想问问崔燮想要哪家的千金,若不在意门户,他倒认得几家公侯。
他正在胡思乱想着,身边的人忽然扑到他怀里,在他下巴上轻轻咬了一口,贴着他的耳朵低声说:“……又喜欢偷偷帮着我的谢千户。”
第132章
崔燮本拟这一扑就把谢瑛扑倒在炕了; 谁想到他腰力这么好; 愣是坐稳了,搞得他自己倒像投怀送抱似的。不过投就投吧; 好歹都近身儿了; 反正也没人看见。
谢瑛让他那句“谢千户”闹得心忙意乱; 只觉着他拼命往自己怀里蹭,倒没意识到他那么用力是为了按倒自己。两人的体力终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崔燮吊打个书生没压力; 却是压不过从小习武的锦衣卫员工; 努力了半天也还只能坐在他腿上,按着他的肩膀亲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