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到明朝考科举-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燮目前对众臣隐私还不大感兴趣,更感兴趣的则是十四位千户——虽然市面上有不少千户戏,可他也没时间都看了,只能拿着纸笔请谢瑛给他讲讲,自己梳理梳理人物性格,提前做好人设。
无论如何,新剧里的千户们都得穿着便衣出场,配饰要醒目、要有特色,没到大结局千万不能都上官服。不然的话这十四位千户通都穿着绿官服,大部分又都是小白脸,只能靠披风颜色分辩身份,岂不就成了双倍的葫芦娃了吗!
这个杂剧还真有点不好弄……
谢瑛一听这创意,便知道他是为了抬自己的身份才做的,心口发热,忍不住握住了他的手:“你学业忙,如何能为我做这种事。我如今已转升了正镇抚使,这职位权势其实比佥事、同知还高,你只管放心,不必成日想着我的事了。”
崔燮坦率地说:“我不是为了叫你升迁,我就是不忿他们也写这种破案戏,还用在戏里乱用我的人——这封云明明是我给你写出来的好下属!”
唉,写戏的不都这样吗?那些人只管自己要出名,哪里会想别的。与他们生气毫无益处,只会害得自己心情郁郁罢了。
谢瑛微微叹气,揽着崔燮怜爱地说:“他们用你的人,咱们就用他们的人,也用他们的名声给你的戏增色。”
他叫人搜罗了市面上的锦衣卫戏院本,一面教五禽戏,一面在习武间隙,给崔燮讲同僚们在戏里的丰功伟绩。只不过他在现实里也天天与这些人见面,跟戏里千人一面的英伟形象对照着,讲起故事来总忍不住想笑。
他讲得虽不大好,架不住崔燮爱听,天天巴着他讲,懒得自己看院本。两人每天晚上消磨上这么一阵光阴,倒比从前初一十五见面的时候相处得更久、更安逸了。
这种日子过了一天、两天、三天……他们竟都有种往后的岁月就能一直这么隐秘而亲密地过下去的错觉。
然而没过几天,这种错觉就被突然打破了。
崔燮再去谢家时,谢家老管事便告知他谢瑛不在家,并送上了一封谢瑛的亲笔信。里面只写了一件事:东宫将娶元妃,要在北直隶诸府采选淑女,整个朝廷都忙起来。他们镇衣卫要随太监四处采选,还要镇压民间不稳情绪,要忙上一阵,他也不能再按时散衙了。
他还提醒崔燮,若家里有适龄的亲戚女儿不愿入宫的,可以抓紧嫁人。
崔燮双手拿着信札,两眼放空,脑中晃过一个念头——太子要选妃了!未来的弘治皇帝要选皇后了!
那谢瑛岂不要加班到太子成亲了?
明年又是成化二十三年,估计太子结婚后皇上就该驾崩了。新皇登基肯定得处置万贵妃的党羽,人必定是要往诏狱塞的,那他这个镇辅使得忙到哪一天才能正常上下班啊!
第173章
青宫选元妃; 可是事关国本的大计。选妃的旨意下来,还没明发示朝; 厂卫们就得先忙起来。
谢瑛虽然去值班了; 还留了个会武的家丁教崔燮五禽戏。教的人勤勤谨谨,学的也全心全意地学,一晚上就把五式练得精熟了。教习的人都觉得奇怪:“我们大人带兵操训这么多年; 肯定比我教的强。怎地崔举人前些日子学得那么慢,今天倒快了?”
谢山嗤笑一声:“自然是前些日子大人都已经把崔公子教会了,今天跟着你就是练练从前会了的东西,哪得不快?”
崔燮沉稳地应道:“前些日子是谢兄边教边改,所以慢些。毕竟李师弟年才十岁; 身体又一向不好,之前还曾卧床两月; 大病初起之人练拳脚也和寻常好人的练法不同。”
那家丁听得有些惭愧:“小的却只会按着练熟的打; 不会修改。”
崔燮宽慰他一句:“不必自责。你家大人从前要给卫所的人操训,思虑自然周全些。你教的也极精细,回头我先教师弟谢大人改过的,等他身子养好些就能练。”
谢瑛不在; 他也不好成天泡在谢家了。
回家之后他便把太子要选妃之事告知祖父母,问他们有没有亲故人家; 提前通知人家赶紧结婚。崔家家主是从四品官; 不符采选良家子的条件,不必担心这个,只要问问老夫人外家亲眷就行。再就是叫人飞马回乡告诉崔源; 通知邻里、匠人们早做打算。
除此之外,和他们家谈得上有亲,又够得上选妃标准的就是前继母徐夫人家了。
反正下任皇后姓张,崔燮也就没多事去提醒徐家,反而去提醒了一下张斋长——他家是有个姑娘的,仿佛就在待选的年纪,不管想不想去,都得让张斋长拿个主意。
张峦先是一惊,之后便满面复杂地看着他。
崔燮以为他不信自己这小道消息,忙劝他:“这消息确实可信,斋长早做打算吧。你要是不愿意让女儿入宫,此时叫她避回家乡还来得及。”
张斋长叹道:“我老家在兴济,亦是选淑女之地,此事何可避之?唯有想法子提前嫁女……”
只是他看好的女婿人选不肯成亲,他原打算在家乡给女儿订的亲事也没定,真个是两头不到岸。
他待怪崔燮不肯早娶他女儿,崔燮又是在他刚有暗示时就一早表明了不肯成亲的,并未拖着他家。今日又亏他提前告知选妃之事,让自家能提早打算,实在是该感激的。
可先见了崔燮这么个年少俊美、品学兼优,还一日长进过一日的人,他哪里还挑得着别个合意的女婿?
他这姑娘聪明美貌,足配得过崔燮,他们俩情谊又好,简直是天作的翁婿。这么好的婚事,怎么崔燮就不肯答应呢?
弄到如今翁婿成了主宾,崔燮跟自家女儿差着辈份,再不可能成亲了!
张峦咳声叹气地回到自家赁的宅子,告知妻女这一噩耗,叫她们准备成亲。
张夫人一听“选妃”就六神无主,恨不能立刻上街捉着个男人就成亲。张大姑娘倒十分冷静,父母急的就要去拉郎时还能稳稳坐在椅子上,握着亲娘的手说:“母亲别怕,此事我们躲不开,也无须躲,索性当入宫便入宫吧。”
张斋长愁眉不展地说:“皇宫哪儿是好进的,你要是选中了,这一辈子就不得出来了!运气好的当上太子妃,运气不好的便充作宫女贱役,我们当父母可怎么过日子!”
张姑娘摇了摇头:“选妃不好,匆匆捡个男人嫁了便一定好么?崔家叔父虽是提前得知选妃之事,怕也早不了几天,至多十天内朝廷便该明发旨意,采选淑女。父亲为我的婚事挑到如今,尚未挑到合适的人物,难道三五天内就能找着合意的了?”
张斋长叹道:“便是不好,总有父亲和弟弟们替你做主,若嫁进宫里不好……哪怕是当了皇后,如当今那位王娘娘,又得了什么欢乐么?”
张姑娘垂眸答道:“选妃究竟与采选使唤宫女不同。我听宋先生讲过,今上选妃时只挑了一后二妃,落选的还要退回八字,送还宁家的。咱们张家虽然家法森严,女儿也算得略有姿貌,却也只是寻常人家,未必有幸选作青宫元妃,到时候自然该还与父母。”
若有幸选中……当今太子正在少年,听说又爱读书,也是一桩好姻缘。
她端坐在椅子上,决意要参选。张斋长急得直跺脚:“我怕的就是你选中!宫里还有个万皇贵妃呢!”
太子与万贵妃不穆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若不是泰山地震,去年就该废太子了!一想起那位贵妃来,他都不担心女儿当宫人了,只怕她当了太子妃,叫万贵妃磋磨死。
张斋长的愁得恨不能杀进崔府,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崔燮回家拜堂。
还不只他这么想。提前打听到朝廷选妃风声的也不是一人两人,这消息就跟瘟疫一样,仿佛一天之间就传遍了京城。光国子监内便不知有多少人向崔燮伸出手,要把他拉回家成亲。
崔燮一一逊谢了,不管那些人是不要聘礼还是倒贴嫁妆都绝不动心,只说父亲不在家,无人做主,不敢随意成婚。国子监的学生们也要些脸面,关键是也都不能打,崔燮左挤右挤,轻松逃了出去。
但出了国子监,更有抢亲人。富商和小官吏家更是全家上阵,家丁们带着绳索出来抢荒亲,只要是男的,无论老幼婚否,都肯绑回家拜堂。
崔燮骑着马左避右避,险些叫人拿绳子绊了马腿。路上遇见锦衣卫巡街,欲要求助,走到近前才发现那些锦衣缇骑也叫人围得动弹不得。
早年锦衣卫名声不好,是缇骑一出,四野为空;如今这戏那戏演多了,百姓们都把锦衣卫当作英雄,抢亲竟抢到了缇骑头上,围着人自荐女儿不说,甚至大着胆子就去牵马。
领队巡街的千户脸都跟衣裳一般绿了,高声喊着:“朝廷不采选役使宫人,百姓每当自安生活,不要胡乱婚配……不得强抢锦衣卫人!”
崔燮在旁看了几眼,默默伸臂捂脸,拨马就跑。
这一路可跑得极为坎坷,几回被人围堵在街上,要不是他马术好,险就回不来了。回到家正见着陆举人也被几个人押着往他家里走,一见着他,便仰头叫:“和衷,快来救为师!”
那群绑他的人看向崔燮,见着这么个骑着白马的少年书生,都愣了愣,抓着陆举人的手放松了些,想改拉这个年轻的回去。
崔燮心中一紧,振了振缰绳,骑马直直冲向那群人,吓得他们放开陆举人避向四周。而他冲到陆举人面前时猛地一拉缰绳,白马人立而起,他一侧身抓着陆先生的领子叫他横趴在自己身前,拉动缰绳叫小白马转身奔向府内。
马后蹄才落进府,他跟陆举人同时呼喝:“快!快关门!”
几个家人趁乱跑进门,重重关上角门,拍着胸口长叹一声:“这选妃可真害人!”
陆举人大头朝下趴在马上,叫马颠得七荤八素,还要撑起身子替朝廷辩护:“岂是选妃有害!太子年将弱冠,自然要选妃,为皇家广育子嗣!”
崔衡不知什么时候跑出来看热闹,还真情实感地叹息:“先生方才跑什么,这抢荒亲是多难遇的事!看那家仿佛还挺有钱的,要是我我就应了,白捡一个妾呢。”如今他连个正妻还没有呢,看着都替先生遗憾!
陆举人颠得发青的脸又叫他气得发黑。
崔燮二话不说就叫人把他绑去抄书,双手托着陆举人从马上下来,又问他怎么赶上这等事的。
陆举人气吁吁地说:“今日跟几个同乡到养济院里捐了些石墨笔和木板,想资助那里的孤儿识几个字。回来路上遇上几家抢荒亲的,甚是无礼,把人绑了就要回家拜堂!”
幸亏他反应快,报了崔家的家门,要这些人跟他回家拿庚帖。本想到了崔家有家人帮忙救他,却不想这个学生真管用,单人匹马就把他抢出来了,总算没让他落个临老入花丛的下场。
他长叹一声:“京里事太多,明年若考不中会试,真个得回乡住住了。反正如今你有新老师了,你那两个弟弟在家做笔记、卷子就够了,我留在这儿倒没多大用处。”
他大概是叫抢亲的吓着了。
崔燮劝了他两句,叫人先去弄些定神的汤水来喝,把他送回房,又叫了崔良栋来:“叫车夫驾车带你出去,明天替我往国子监生李学士那里请假。咱们家这两天关紧门户,除了采买的,尽量都别出门。”
反正朝廷马上要下旨禁止民间婚娶,到那时再出门吧。请假在家几天,正好有宽宽裕裕的时间设计《国子监名师讲诗经》。
《大学》《论语》都是一人的作品,直接印一套就成,《诗经》笔记却是两位博士、助教并力合作的。若拆分成博士几本、助教几本,那读者们不就尽都要单买博士的了?
要知道这年头卖书的是可以一册一册卖的,他们这笔记又不是精装套盒版,读者绝对是要挑着买的!
两个人合作出书,博士的都卖了,助教的卖不出去,谢助教能高兴吗?谢助教这个能在三国美人大选会上得了第三的才子,他的书不值得买吗?
那不行!他这个主编就得和读者斗志斗勇,叫他们买够了全套!
可两个人的笔记凑在一起印也不容易:若是都印同样的字体、颜色,一会儿“林博士曰”,一会儿“谢助教曰”地混着讲,读者看着便觉乱,也不爽眼。可若要将两人的笔记分成不同颜色——他之前出的笔记里都是用颜色分重点的,蓦然改成这么印,读者容易代入从前的经验,将两套笔记分出轻重来。
他做了几种方案都觉着不够清爽,最终决定用正反双版装订,正面一半儿林监丞,反面一半儿谢助教,将两册册页颠倒装订。如此印出的书便不分前后、正反,哪面都是封面,只在书名上加以区分——林博士那面便把他的名字印成朱红色,谢助教亦然。册页度着每本书里双方笔记的进度一样就行,倒不强求两边厚度相同。
装订成册后,还可以刻两个花章,在他们笔记所在的那半册页边分开来各印一记,读者看着页边就知道笔记印到哪页了。
他满意地写了设计方案,交给崔良栋,叫他亲自送去谢掌柜那里——崔启这么个年轻秀气的小哥太容易被抢了,崔良栋这年纪相貌还比较安全些。
他在家里安安份份地闭门做事,崔梁栋出去请假、送书时不免得把他险些被抢的事说得夸张些,省得人家怪他们崔家大惊小怪,有点事就不出门。
林监丞心知国子监里不知有多少人想招崔燮当东床,也知道当选秀时民间总得乱上一阵,轻轻巧巧就准了他的假。
李东阳听到这些故事后倒是笑了半天,问崔良栋:“你家公子真个差点叫人抢了?抢个美少年也罢了,怎么你家那个举人面色黧黑、肌骨支离的也有人抢?”
崔良栋嘿地叹了一声:“抢荒亲还分老幼?别说是我家那光杆儿举人,就连一队队的锦衣卫还叫人围住了要拉回去成亲呢!”
李东阳惊讶道:“不会吧,百姓们竟都不怕锦衣卫了?那锦衣卫也不驱逐他们?”
崔良栋说:“我家公子看见的,抢的是那郑千户的队伍——就是那位救助贫寒士子的郑千户,他那人又洒脱多金,待人忠义,怎么能伤好百姓呢?若能教女儿嫁给他为妾也行啊。”
戏里写的东西,百姓们竟就当真了。好像那些锦衣卫自己也当真了似的,一天天的改得像好人了。
李学士摸了摸胡须,笑着摇了摇头,不再想那些杂事,转而叹道:“这回是东宫选妃,又不是选执役宫女,是着父母送进宫中,不中者还要赐还年月帖子还于父母的,怎么闹得这么厉害。想来是有太监提前放出风声,好从中诈取钱财……”
他虽非督察院的御史言官,却也有几分风骨,不能看太监们如此祸乱京城,明天就得去找相熟的御史问问究竟!
第174章
难得请了几天假; 崔燮便把功课略放一放,研究起了他的锦衣卫大杂剧。
好莱坞才拍了个《十三罗汉》; 他都要拍十四锦衣卫了。复联大电影里才综了多少英雄; 他这十四个呢!不,再加上北镇抚司镇抚使谢瑛,就是十五个了!这要能拍出来; 他可一步就迈向超越美帝的大明制片人巅峰了呢!
崔燮雄心勃勃地打开硬盘浏览,竟意外地从【国际关系…美国…美国与地外文明关系】文件夹里,从里面翻出了关系错综复杂,内容热血暴力的复联大杂烩。
看着这些部《复联》《美队》《雷神》的,崔燮心情也十分复杂。为了画画看了好几年小黄片; 头一次发现这盘里竟也有不带颜色的片子的……
然而有个毛用!
中国电影就逮着小黄片存,搞得他借鉴个衣服都得看那么多没衣裳的镜头; 画得都要长针眼了;美国电影倒是存了正常向的。可这些影片再正常; 美国队长的衣裳,他敢给中国千户穿吗?
搞人设的时候,还不得是从一片不穿衣裳的镜头里挑穿衣裳的!
他打开来随便看了看,觉着没法带入锦衣卫的世界观; 便悻悻然把那个文件夹关上,继续找中国古代的电影电视剧; 先把人物形象设计出来再说。
大明对戏剧的控制也是极严的; 仅许排些庆贺升平的喜庆剧,以及神仙佛道、义夫节妇之类。市面上那么多千户戏,从杨廷和大佬的《王窈娘琵琶记》开始; 就没有一个敢写明是当今成化朝,姓某名某的千户,都是模糊时代,也隐去了千户姓名的。
唯一一个出名的封云,还是编出来的人物。
他这个大杂剧把设定再架空一些,安在汉唐时代,还可以用上更多有特色的服装,不必被朱元璋定规出来的衣饰束缚。至于汉唐没有锦衣卫这个问题……反正他就只出一份设计稿得大纲,戏找别人写,排出去也是别人演,谁能找的上他呢?
崔燮微微一笑,先给谢瑛设计形象。
锦衣卫的好处就是既可穿直身官服,也可穿曳撒。谢瑛做了镇抚,就要塑造成一个包大人那样沉稳威严的堂官形象,多穿直身袍服,大结局和敌人死斗时再换曳撒,叫观众眼前一亮!
按制,四品的曳撒上应绣一寸五分的小杂花纹,胸前一枚虎豹补子,腰系素金带。不过他们这是架空的,档次高点不要紧,就全身绣团花、云灯暗纹,腰带缀满玉,靴子用镶金口的高底靴——这回不要内增高,就光明正大地弄个底,显示镇抚的与众不同!
他见多了谢瑛的官服,更画过太多幅他的肖像,画起来简直如行云流水。铅笔在纸上随意勾勒,就是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直挺的鼻梁,唇弓饱满、嘴角微翘的嘴,利落的两颊弧线,威严有力的下巴……
画上的人就像从他的心里印出来似的,完全不用打草稿,就那么准确又鲜活的落在了纸上。
崔燮就喜欢他那么似笑非笑的模样,画完正面忍不住又画了侧脸、半侧脸、低头、仰头……又画了相遇以来见过他的他沉静、冷酷、深情种种神情,画到脖子发僵才感觉到自己耗的时间太多了。
还有十四位千户的人设等着立,怎么光顾着自己喜欢就画起他一个人来了呢?
崔燮含笑摇了摇头,换了张纸开始画中所李千户。
李千户在自己的戏里也是个美中年形象,蓄有清须,沉稳端庄,思虑深远。但这形象跟太多人撞了,没特色,不能直接用。反倒是崔燮从谢瑛口中问来他本人的特点还比较萌——他本人喜欢养鸟、养猫、养鱼,年纪轻轻就爱吃补身养生的药膳,也不怎么好操练,不太能打。
这样的人物就适合当个武艺不高,带点儿病态,深谋远虑的军师。
崔燮便不客气地给他眉毛画得微蹙,眼睛半垂着,神情楚楚,再配置上公孙策的白地儿墨竹衫,加一把折扇,让他只在开会时出来摇扇子出主意。
第二位是后所的徐千户,锦衣卫里便有两位徐千户,这位是大徐,还有一位是中后所的小徐千户。既然有两位姓徐的,那就甭客气了,捆绑着来吧!
两位徐千户虽非同宗同族,却情同亲生。大徐千户就是沉稳可靠照顾人的锦衣卫大管家,小徐千户就是活泼可爱会闯点小祸的急先锋——后面可以让小徐千户失手被敌人抓住,大徐千户突然爆发无穷意志,杀入敌阵救人。
小徐千户就是白袍白带银枪白马的传统少年英雄,大徐千户穿深青的,显得沉稳又重情。
一下子搞定三位千户,效率简直是刚刚的!
崔燮把画好的稿子随手堆起,换了张纸开始画最容易立起人设,时髦值最高又最与众不同的驯象所姚千户。
战场骑象,简直是外挂般的存在啊!
唯一的缺憾就是姚千户身材略有些发福,而且年纪略大,不像别人那么积极减肥。若要按的本人原设来,人物就不够好看,但若也弄成美青年的形象,又失了特色,不够贴原形了……
崔燮考虑了一阵,还是没给他减肥,但给他设计了一身黑亮的乌银铠甲。套上甲就显不出原有身形了,而且穿着黑亮的甲胄坐在象上俯视众生,不管脸长什么样,都能显出十足的气势来!
除了这位驯象所千户,锦衣卫中也还有另一名姚千户,就是接替谢瑛管起了前所的新千户姚敬。他年纪比谢瑛还大两岁,当初谢瑛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袭了父职空降前所,他也任劳任怨,默默辅佐。
嗯……
这个人设不用多搞,就忠心耿耿保卫谢大人的姚元芳好了!元芳平常穿什么来着?好像还是个两件套,里面是唐代的圆领官服,外搭一件敞怀的黑披风吧?
他埋头吭哧吭哧地搞人设,画完了十四位千户的单人人设,便开始设计分镜图。这种群像大戏的故事线倒不用太强,只要人头熟、打得好看、特效好,就能敛一批观众。
要打戏好看,飘飘有仙气,就只能上威亚了。
至于安全性……反正就在那么窄、那么矮的武台上,又不要飞多高,用铁丝替代一下钢丝应该是可以的吧?唐朝有一个唐明皇游月宫的戏,演员就已经能从半空走了,明朝应该也有这技术,回头好好问问。
画好了十四位千户的人设稿,他便开始设计背景和打戏形象。
这回有威亚配合,打戏肯定也不能跟传统武戏一样,他得把招式和武打场面画细些,叫那些演员们排练起来,好凸显出锦衣卫与普通盗贼武艺、气势、形象的全面对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