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人的小媳妇-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它了!很具有话题性。”张瑾看过后,觉得这篇非常合适,随后,他话锋一转“这篇发出去应该没问题吧,官府方面······”
“你想哪去了!官府又不是闲的没事干,管得这么宽!”
张瑾还以为古代都差不多呢,对言论这一方面的限制不会少。
娄萧继续道,“只要不要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或者触犯本朝律法就没事。”
张瑾听完后就放心了,“那就定下这篇吧。报纸发出去后,我们就找一些人把话题炒热,再找人写评价,报纸的名声打出去了,就会有人买,西游记等小说也会被更多的人看到。”
娄萧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张瑾,“没想到你看起来温温和和的,鬼点子还真是不少。”
这些手段在后世已经烂大街了,他能不清楚吗。随后,张瑾敷衍地将这个话题带过去了。
“我看一下这篇新闻是谁收集的,”娄萧看了下标注的名字,“李力······不错,没浪费我们给的月钱。”
“你对他很熟?”张瑾问。
“没,王伯只是稍微跟我提了下他。既然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那我就回去了。”娄萧起身。
“好,那你路上小心。”张瑾扶起大肚子,目送娄萧出门。
他们的报纸起名为《长安周报》,长安就是指长安镇了。每七天出版一次,先印3000份试试水。
他们的报纸跟现代比当然显得很不专业,大部分其实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来排版的。报纸的背面是小说版块,西游记占了大头,每个星期都会发三章。
小说和新闻放一起或许会显得混乱,张瑾和娄萧想着先试试看,如果大家对报纸的接受程度可以的话,到时候他们就把新闻和小说分开,分为两类报纸。
这一天终于来了。
长安镇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一些半大不小的孩童,或背着个布袋或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纸,在大街小巷地连番喊叫,“卖报咯!卖报咯!新鲜出炉的《长安周报》,你最想看的新闻和最精彩看的小说皆在此,卖报咯······”
这些孩子是娄萧他们特意雇的,大部分是流浪儿。给这些人买了统一的衣服,跟他们说好了注意事项后,就叫他们去卖。这些小孩没有父母,一个个都在社会上流浪了不少时日,嘴皮子磨起来了,卖个报不成问题。为了促进孩子的积极性,他们采取了提成的方法。孩子们每个星期有50文的保底银钱,卖到了一定的数量可以按百分比得到一笔提成。
本来他们就是流浪儿,平时吃不饱穿不暖的,所以很珍惜这此机会。卖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所以他们都很卖力。
这里还没有新闻这个词,所以有些人出于好奇买了看看,看到所谓的新闻后,无不表示惊讶,这东西有理有据,原来是真实事件。像比较八卦的人就非常高兴了。通过这周报他们就可以详细地了解一些事件,增加和朋友的谈资,没事的时候还可以一起讨论聊聊天。
另一些人是因为无聊,听到有小说就随便买来阅读一番,随后便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而西游记只出版了三回,性子急的差点忍不住要揪出这《长安周报》负责人,讨要这后面的章节。
所以一个传两个,两个传三个,不到两天,整个长安镇都可以听到讨论《长安周报》的声音,当然这其中不乏娄萧他们请的古代版“水军”的功劳。
“”
第41章 火了
自从报纸出版后,不到两天就引起了长安镇镇民们的热烈讨论,越来越多人就着重报道的那篇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和陌生人激烈争论。
其实这个话题是娄萧和张瑾他们派“水军”有意挑起的,这样就能让报纸被更多的人关注。
“你们看了《长安周报》没?”酒楼里,一个穿着灰色衣服大约30岁左右的汉子问自己的友人。
“看了。真是新奇的紧!”
“啧啧,那篇讲吴家村的恶意伤人的新闻看了没?听说,那犯人被抓了后,他儿子差点就被他小叔给卖了!”
“真有这种事?”他友人瞪大眼睛,“那犯人的弟弟太不是人了!”
“兄弟,你们在谈些什么?”有人听见他们的谈话好奇地凑了过来,“刚才好像听你们讲什么犯人?”
“是啊,这吴家村有个叫吴大昌的村民,因被判定恶意伤害孩童被抓牢里去了,他家的儿子无人照料,差点就被他小叔给卖了。”灰衣服汉子回道。
刚凑过来的人,不理解他们为何一脸同情,便说道,“这伤害孩子的人真是穷凶恶极,抓进牢里那是罪有应得!虽然他儿子无辜,但被那种父亲教导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那友人不赞同地看着他,“兄弟,你这是有所不知!”
两人随后把事情的原委讲给了他听。
在夏国,怀上子嗣比较艰难,往往要夫夫历经多年才能开花结果。相对的,出生率也不是很高,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多年来夏国人为提高生育率和减少夭折率做出了不少贡献。朝廷出台了一系列的律法,类似于现代的《儿童保护法》,其中一条就是孩子在满10岁之前犯法不受法律制裁,而成年人恶意伤害孩童将从重发落。
李力收集来的新闻讲的是吴家村的一个村民吴大昌,一天和老父亲从必经之路回村,路边上刚好有一头牛在吃草。
当时一个名叫吴子才的7岁小孩恶作剧,在牛的尾巴后面点燃了炮仗。牛被炮仗的炸裂声吓得疯狂逃窜,冲向了正在路上的行走的两人。
吴父被当场撞死,吴大昌也受了伤。
反应过来后,吴大昌看见自己的老父亲竟被这小娃给害死了,孝顺的他愤怒的失去了理智,狠狠地甩了吴子才一个巴掌。吴子才大哭,一只耳朵竟失聪了。
这吴子才的两个父亲和母父也都是不好惹的人,见到自己的儿子被吴大昌弄失聪了后,同样气愤不已,将这事报了官。
尽管是吴子才有错在先,然而因为他未满10岁,所以官府只是教育了一番。而吴大昌伤害孩童,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在夏国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官府按朝廷的律法对吴大昌从重发落,以恶意伤害孩童的罪名判了五年的牢狱。
“原来是这么回事······”凑过来的那个人久久之后叹息道,“是我先入为主错怪了吴大昌。”
“唉,这世道啊!”
在两人把这事讲给那个人听时,其他好奇的人也都伸长耳朵听着,最后都凑了过来。其中的一个蓝衣服汉子感叹,“以后孩子都得躲着走了!”
一位邻桌的白衣服的书生回道,“此言差矣!这案子只是个例,朝廷的律法没错,孩童处于弱势地位就该得到保护。”
“兄台!”另一位有看过新闻的书生闻言,不服地站起来,“这吴大昌之父等于间接被这孩童害死!谁能否认他不是杀人凶手!犯了这样的大错,只是一顿教育了事,以后他明了自己杀人无罪,谁又能保证他会不会再次犯案!”
“这只是个例!倘若朝廷撤销这律法,那我们夏国的孩童生存之状将甚为堪忧!任何人都能轻易伤害一个弱势的孩童,如此,我们夏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白衣书生不甘示弱。
“哧,兄台好会偷换概念!在下就事论事,朝廷的律法有没有不妥,尚且不说,让一个杀人凶手逍遥法外,就算是一个孩子,造成的影响之恶劣大家有目共睹!”
······
后来,两位书生越辨越激烈,最后差不多整个酒楼的人都在围观,知道详情的也忍不住参与进来,认真吃饭的倒真没有,凑热闹的因子在哪都是共通的。
这辩论的阵仗有点大,有不解好奇的买了报纸,看过后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分歧和争议就大了,基本上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吴大昌没错,吴子才应受到处罚,令一派认为吴子才是孩童,虽犯错却是个例,应遵循朝廷律法。
争辩的人越来越多,长安镇马上就被这个话题给占据了,许多人都因为受这影响才知道《长安周报》,也毫不迟疑地买来瞅瞅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的已经达到,然而娄萧一点也不快乐。
“夫人!我们的报纸早就卖完了!那些孩子的手里一份不剩,店里的五百份也被抢光了!”王伯抹着脑门上的汗,“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得知的消息,知道您是这《长安周报》的老板,所以一大群没买到的人围在我们店门口要买不肯走!”
娄萧的眉头皱了起来,全卖了他是很高兴,可围着他们的店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去看看!”娄萧往店里走去。
还没凑近就听到叫嚷的声音,“娄老板怎么还没出来!?我们要买报纸!”
娄萧现身后见到不少人围在店门口,便说道,“很抱歉,报纸卖完了,要等7天后才有。”
“什么!七天!不行!我们就现在要!”
“娄老板!你们太黑心了!这西游记只发了三回,你却要我们等上七天!你得把这后面的早点发出来!”看过小说的,实在忍不住就跑过来要这后面的章节。
“是啊!太过分了!!”
“你们看过的就别说了,我们买都没买到!我也想看看大家最近热议的新闻和小说!”
“楼老板,你可不能这样!”
······
娄萧被吵的头疼,看来这“水军”的功力发挥的太过了。
“行行行!我明天加印3000份!你们别叫了!还有,西游记必须要等到下个七天!”
娄萧不顾大部分人的抗议,赶紧离开了现场。
当天,娄萧就去了张瑾他们家跟张瑾抱怨,“这请的‘水军’也太厉害了!我们‘萧斋’差点连店都开不了!”
张瑾轻笑,“以后肯定不会这样。这是第一次出现报纸,加上引起了读书人和市井间的热议,没买到的人,急着想看看究竟也不奇怪。”
“什么呀!找我讨要西游记的人更多的我耳根子都清净不了!那些老顾客一个个接着上门,这些天就我躲你这了!”
“辛苦你了!”张瑾知道胃口被吊起来却又得不到满足的感觉,心痒难耐,却求而不得,心急的人简直要抓狂。
见娄萧被这群人围堵,张瑾很相信《西游记》的魅力,所以娄萧肯定是被烦的受不了了。
“那就跟李铭胤讲,你在我们家住几天吧,把小团子也带过来。”
“好,就当休息休息。”娄萧点头应下了,打算回头就跟李铭胤商量,考虑要不要叫他也过来,因为打了第一个广告,报纸的火热,也带动了“萧斋”的生意,本来生意就很好,这次卖的就更快了,李铭胤做的点心供不应求,今天他都没喘口气儿。
跟坊刻的人商量好了再印刷3000份报纸,娄萧接着把后续的事情都交给了王伯。其实他们的报纸卖的并不便宜,受这里的技术限制,他们的报纸都是卖5文钱一份,从一开始他们定位的顾客群体就没有特别大,想着慢慢来。这次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真是完全超出了意料。
王伯将报纸留了500份放店里,其他的都分发给了小孩们,让他们拿过去卖。尝到甜头的他们立刻积极地跑大街上去了,这报纸简直太好卖了!他们可以得到提成啦!
3000份报纸缓和了一下需求,长安镇的人口不少,在夏国算的上是个富裕一点的镇,大家的消费能力还是不错的。
这几天对于吴家村的那条新闻的热议并没有消退,甚至引起了读书人之间用文章来辨个高低的情况。
张瑾知道后叫王伯他们注意一下,有精彩的就收集起来。
西游记也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样一篇新奇的小说,惹得很多人喜爱不已,长安镇的一些有钱人家的夫人少爷等人手一份。平常消遣的玩意儿都没变过,西游记的出现让他们找到了新的打发时间的方法,情节精彩,跌宕起伏,然而令人不能忍受的是每七天只发三回。有认识或者和娄萧熟悉些的,一个个都跑上门催促。无果之后,只能和平常的一些好友一起探讨一些接下来的情节或心得。
所以说,娄萧的决定是明智的,躲到了张瑾家。
张瑾之前担心的情况就是怕这个话题闹大了引起官府方面的不满,楼萧说没事他才放了心。在两人都不知道时候,他们的报纸解救了一个小男孩。
那就是吴大昌的儿子,明明了。疼爱自己的爷爷死了,父亲被抓了,母父很早以前就已经不再了,明明这些天过得很悲惨。
吴子才的父亲和母父会时不时的来刁难他,还有一个白眼狼叔叔。他这个叔叔娶了一个刻薄的婶子后,就和他们家的关系基本上就断了,因为他们不想给父亲养老,对父亲也不好,明明的爸爸吴大昌就一个人担起了这个责任。
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明明的叔叔婶婶却反过来责骂明明的父亲,说他没有照顾好老人,误了老人的性命,不仅不肯出钱葬了老父亲,还抢走了明明家里的所有积蓄。最后还是村里人出了点钱,将老人葬了。
明明也才5岁,什么都不懂,父亲被抓走后,就没吃过一次饱饭,村里人看他可怜有时会送点东西给他,却时常被吴子明的父亲母父给无赖地挡着。
后来,明明婶子联系了个牙子,准备将明明神不知鬼不觉的卖了,就算吴大昌出来后,告诉他儿子病死了就可以。
可是却被吴大昌的好友发现了,将明明救了下来。
报纸把这事件炒的热火朝天,有一户多年未曾有孕的两夫夫,得知明明的遭遇后,非常可怜这孩子,最后,经过一些波折将明明收养了,他们对明明真心付出,将他视为自己的孩子,在吴大昌出狱之前,一直尽心尽力地抚养着他。
第42章 “钓鱼”
民众的热议终是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在这之前有些同情吴大昌的书生秀才们联名上书为他请命,官府态度还不明确,至于对吴大昌的判决会不会改变,目前尚不可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件新闻的热度渐渐下降,很快的又到了《长安周报》发行的时间了。
现在基本上整个长安镇的人都知道《长安周报》的存在了,大家对于新闻都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因为之前的热度退去了,报纸也许不会像上回那样卖的疯狂,所以这次他们保守的选择了印刷5000份,他们目前对市场的情况掌握的还不彻底,等基本确定了客户群,那么该印刷多少报纸他们也会心里有个数。
在报纸印刷的前一天,一个叫张德江的“记者”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是官府要对吴大昌重新审判了!
也许是民众的舆论真的影响到了官府,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吴大昌的命运到底会怎样,但至少这是一个好兆头。《长安周报》内部人员对吴大昌报以深切同情的人都非常高兴,祈祷他能获得减刑。
这些人当中尤以李力为之,因为是他收集这个新闻的,当时他家出动了三口人去把这件事打听的清清楚楚,而李力去过吴大昌家,当时明明这个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门槛上茫然而懵懂,家里被人翻得乱糟糟的,李力看见这一幕,心里很不好受,因为他也是有孩子的人,年龄正和明明一样大,但是他自己能力有限也帮不了谁,所以仓皇的走了。
所以得知吴大昌要被重新审判,他是真心的为他祈祷。
娄萧立马安排人把这消息刊进了报纸,还有两篇精彩的书生所写的精彩的辩论稿。
不出所料,长安镇又沸腾起来了,有关系可靠的人打听到了,这案子要在三天后再审。辩论的两方,又展开了激烈的口舌之战。
升堂的当天,大部分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来观看,吴大昌跪在中央,不发一语。
最后审判的结果是吴大昌的五年牢狱变为了三年。吴子才的父亲和母父听到审判结果时大喊大叫,最后被官差给赶了出去。
这事也算尘埃落定了。
张瑾获知之后,感叹,这舆论的力量不管在哪里哪个时代都是不可小觑的。
娄萧报纸发行的前两天就回到了镇里。这报纸发出去后,同样没过两天就全卖完了,这次他们没打算再印刷,现在来找娄萧的人基本上是因为西游记的事,娄萧这没良心的,把责任全推给了写西游记的人。
“不是我不想多发几回,我自己也对这西游记整天日思夜想,可是这作者啊,就写了这么多,我们被迫跟着他的步调来,总不能押着他去写完吧。”娄萧无辜地对所有向他讨要章节的老顾客道。
有些人不死心向娄萧打听张瑾的住址,娄萧当然不会透露了,只是打哈哈给了个大概的方向。
这些人无奈只能歇了这份心,按耐住心中的急切,等着下个七天的3回。
这些事都烦不到张瑾,目前他只是安安静静的养胎。
“老爷,不好了!”原峥急匆匆地跑进来叫道。
“怎么回事?!”原鸿皱起了眉头,张瑾正给他吹笛子,气氛正好却被打断了,不过他也知道原峥的性格,要不是没有大事,他也不会这么着急。
“我刚才去田里看的时候,发现栅栏遭到破坏,田里的鱼数量也不对了!”原峥回道。
原鸿听后脸色难看起来。
上次稻田养鱼的事让他在长安镇出了一回名,没人相信这个事情可以做到,认为他是在天方夜谭,做白夜梦,没少遭人嘲讽。好在他和张瑾心宽并不在意。
后来,这鱼和蟹在田里养的好好的,这声音也渐渐的消失了。之前非常不看好原鸿的人现在在碰上他的时候都会厚着脸皮讨教一番,然而另一些之前曾对原鸿他们冷嘲热讽的人,被狠狠的打了脸,早已没说过话。
这回的事情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有人故意使坏,二是有人见“财”起意,偷鱼了。不管是哪种情况原鸿都不打算放过,一味的忍让只会让更多的人骑到他们头上,想到上回张瑾代课的事,他的怨气到现在还没消。不能护着自己的爱人已经够憋闷了,现在竟有人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
“走,我们去看看。”原鸿沉声道,和原峥往田里走去。
“原鸿!”张瑾叫住他,“你先别气,看看怎么回事再商量一下对策。”
原鸿让张瑾在原处做好,“放心,我去去就回,我叫原哲来照顾你。”
张瑾看着他离去,略有些担忧。虽然原鸿的躁狂好了,但张瑾还是对此事心有余悸,希望不要有什么再刺激到他。
到了被破坏的那处,原峥指给原鸿看,“老爷就是这里了!”
这栅栏主要是为了挡住鱼儿乱跑,可现在却有了可容纳一个人通过的缺口,显然是被人给拔了,脚印都还留在这,稻禾都被踩了好些。
这鱼当初还是原鸿自己放下去的,加上他自己对这块比较看重,所以有事没事他都会过来瞅上一瞅,鱼儿的数量他心里有数。查看过一番后,明显密度上稀疏了。
原峥见原鸿一句话也不讲,自责地道:“老爷,都是我的错!您把田地都交给了我,而我却没看好!”
“不关你的事,把栅栏弄好,我们就回去。”
“咦?老爷?”原峥不敢相信原鸿竟这样就算了。
“你按我说的做,以往你是怎么干的,接下来就怎么干,知道吗?”原鸿吩咐原峥。
“啊?哦,好的。”
尽管不明白原鸿的用意,但是老爷的吩咐他一定会听的。
原鸿面色如常的回到了家,张瑾见他没什么异样便问道,“田里的事情解决了?”
“嗯,没什么大事。刚才孩子闹了你没?”原鸿扯出了一抹笑,云淡风轻地带过了刚才的事,张瑾还真的以为什么事也没发生,被提及孩子,很快地转移了注意力,“就是有些调皮而已。”
原峥对原鸿越发奇怪了,老爷不想对夫人讲实话,他还是不要多嘴的好。
接下里的几天,一切如常,再也没有发生跟上次一样的事,田里的鱼也没少。
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就这样揭过了,连原峥也这样觉得。因为原鸿没有表示一点想要追究的意思。
所以,原峥还是和往常一样尽心尽力地守着稻田。上次发生了失窃的事情,他很自责,尽管老爷和夫人都不曾怪过他,但是他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只能更加尽心的做事了。
今天,原峥比以往早了不少来到了田里查看。在还没凑近的时候就听到了狗的咆哮声,还有人的惨叫声。
原峥急忙跑过去查看究竟,竟然发现一个人躺在他们的栅栏底下,身边放了个大框,框里装了不少鱼。
那条狗就是大黑,大黑现在已经不小了,加上本身就是狼狗,凶猛的很。
原博不知道怎么的也站在旁边,对大黑喊道:“咬他!大黑!再咬几口!看他还敢偷鱼!”
原峥是知道家里的宠物牲口都是由原博照顾的,这大黑平时谁都不亲近,原博刚来时也是费了很大功夫才入得了它的眼,经过这么久时间的相处,大黑才终于肯听原博的话。
“你怎么在这?”原峥瞅着地上的人惨叫连连,却也一眼看出了这个人心术不正,竟然想偷鱼。
“是老爷叫我在这守着的。”原博说道,“大哥,你去通知老爷他们,我在这里守着这小贼!”
“好。”
原峥终于明白原鸿并不是不想追究而是守株待兔。
原鸿假装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