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是一个演技派-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知道。”他说。
“倒是丞相,知道朕为什么要这么做吗?”他问萧从简。
萧从简放声大笑,好像从没听说过这么好笑的事情一样。
他笑得咳嗽起来,平息下来才道:“陛下要说这全是臣的错亦无不可。至少乌南之战,都是臣之罪。臣不该淹死那两万人——陛下用这个理由杀我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吧?”
李谕也急红了眼:“谁说朕要杀你?朕……要杀了你,就永世堕畜生道。”他指天发誓。
萧从简心中姑且信了皇帝这话。但皇帝只说不杀他,不代表不杀其他人。
他被皇帝囚禁,不消几日,外面就要乱得天翻地覆了!若是文太傅还在还好,朝中至少还有一个领袖。文太傅的势力已经被他剿干净了,他再一倒,朝中不知道该如何群魔乱舞。
不过这应该正合了皇帝意——先是文太傅,再是他,全被废了之后,这所有的权力就全拢在皇帝手中了。
他担心皇帝对他的人下手会比对文太傅的人下手更重。
毕竟他手上实权太多,又刚从乌南出兵回来,军权这一块,比文太傅手下那些笔杆子更要命。
他越想越心痛。若皇帝杀了他手下的那几名爱将,他这十几年的心血都是白付出了。
“臣从未负过陛下……”萧从简道。
他还是不得不做这套事情,剖白心迹,以求妥协。
但他太累了,太失望了。一张口,就说不下去了。
而且皇帝竟比他先哭了,萧从简坐在榻边,静静看着满眼含泪的李谕,道:“陛下心里清楚。”
皇帝走到他面前,慢慢跪下,他抱住萧从简的膝盖,将脸埋在萧从简的腿上,像做错事的孩子。萧从简伸出手,抚了抚皇帝的头发。
他叹了口气,沉声道:“这天下本就是陛下的,永远是陛下的。既然陛下决定将所有事情都牢牢抓在手中。那从今往后,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第69章
仅仅一天之后; 京中就乱了套。
所有人都在问:发生什么事了?皇帝想怎样?丞相现在在哪里?皇帝到底想怎样?
右仆射赵歆成在赏花宴那天夜里被突然请到宫中。那天他本就有些不适,因此没有去赏花宴。他正在家舒舒服服喝着茶,让美婢给他篦头发,忽然宫中就来了人请他进宫。
夜深时候皇帝召他入宫,必然是突发了什么事情。但皇帝一开口还是把赵歆成吓跪了。
“朕已将萧丞相秘密关押起来。”皇帝面无表情,说得很淡定。
赵歆成扑通一下就跪下来了:“陛下!万万不可!萧丞相是……”
皇帝倾身伸手按在他的肩上:“朕知道你要说什么。萧从简如何能干如何重要的话,你不用说; 朕全知道。”
他对赵歆成和蔼说:“你唯一要考虑的; 就是朕想要什么。”
赵歆成沉默了。他已经陷入震惊当中。皇帝一直对萧从简言听计从; 他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来这一手。既然皇帝说已经将萧从简秘密关押起来,那就是真的——那皇帝到底布置了多久?有多少人参与?至少宫中的御林军都在皇帝手中。
现在的态势他一概不明,他不敢轻举妄动。赵歆成突然看了一眼屏风,那里似乎有人影在晃动,他怕自己说错一句话; 那后面就会冲出人来将他也押下去。
“陛下,”赵歆成态度软了下来; “朝中不能没有萧丞相。”
皇帝淡淡说:“朝中不是不能没有萧丞相,只是不能没有丞相——要不然朕这时候找你来做什么呢?”
他叫赵歆成起来。
“事情已经这样了; 朕心里也不好过。萧从简的案子朕会亲自管; 你接下来要做的几件事情,你要记好了。”
赵歆成听明白了。皇帝是在给他许诺。但他依然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中,就像一眼睁睁看着一座大山向他压下来,他动弹不得,向东逃是死; 向西逃还是死。
而且他的自尊不允许他这么快就被利诱。
他向皇帝道:“陛下,臣以为无人能够取代萧丞相。”
皇帝听了并没有生气——这才叫赵歆成有些害怕。皇帝太冷静,不动摇,是铁了心的样子。
皇帝只说:“怎么,你们是离开了萧从简就不知道怎么做事了?没有萧从简,你们连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都不知道了?”
皇帝又说:“你应该知道的吧?当年高宗皇帝罢了左岫,要萧从简顶上的时候,萧从简可是眼都没眨就接手了。他那时候可比你年轻多了。你想想看吧,若今日你和萧从简调个位置,他会怎么做。”
赵歆成被皇帝扣着,谈了大半夜。直到天快亮时候皇帝突然看看天色,喃喃道:“时候差不多了,该醒了……”
皇帝这才放走了赵歆成,赵歆成临走时候,皇帝意味深长道:“你该为你家伯逊,子游想想,他们比萧桓难道差在哪里?”伯逊和子游,是赵歆成的两个儿子。
萧桓是在早晨时候知道萧从简一夜未归。从前公务繁忙时候,萧从简常常不回来,但自从大病以来,萧从简就没有熬夜工作过。再说昨日是宫中赏花宴,并没有什么紧要事务。
萧桓心道难道父亲是多喝两杯,于是干脆在临虚阁休息了?他心中略感蹊跷,正好今日轮到他去宫中当值,他便先去临虚阁看看,顺便带些东西过去。
然而萧从简并不在临虚阁,萧桓问了在临虚阁当值的秘书,也都摇头说没见到丞相。
萧桓正疑惑着,就见迎面来了一队人,都是他从前认识的。领头的年轻人却与他不善,两人曾有过几次龃龉。只见对方冷冷一笑,一挥手下令:“陛下有旨,拿下萧桓!”
萧桓奋力挣扎,但无奈他们人多势众,他几乎被打晕过去。临虚阁的人都跑出来,被这一幕吓得不得动弹。
领头的见差不多了,才道:“行了,别打残了。陛下没说要他的命。”
一天之内,萧家父子都被捉住。京中一片恐慌,人人自危。
李谕这三天几乎没合眼。他要一个一个约谈,该恐吓的恐吓,该利诱的利诱,该安抚的安抚。一有空闲他就去看萧从简。实在没有空闲睡觉。
萧从简虽然生气,但作息比皇帝还规律许多。他一日三餐都吃,虽然吃得不多,但多少都吃些。其余时候就在书房看书,或在院子中散步。天黑了就躺在床上,并不要蜡烛。
李谕有时候过去,整个宫殿就这么一片黑暗。他站在这黑暗中,能听得出萧从简并没有睡着。
到这天为止,三天过去了,事情引起的第一波震惊和波动已经算过去了。
李谕过去时候,又是一片黑。他自己慢慢把灯一盏盏点上。
“我知道你还醒着。”他一边点蜡烛,一边轻声说。
萧从简躺在床上不说话。
“外面的情形,我这几天都和你说了。你就没什么想法么?”李谕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自言自语,他知道萧从简在听。
萧从简确实在听,但他不能确定皇帝说的那些是不是真的。
除了萧家,皇帝没有对其他人下狠手。就这种情形下,皇帝这一步走得不算错。之前文家已经牵连了许多家族。萧家不能再这么搞。
他能说什么?夸皇帝做得好?
室内烛火渐渐点亮,李谕坐到床边,道:“你是真不想和我说话?”
萧从简听着这话只觉得说不出的别扭,皇帝那语气仿佛他现在是情人间的赌气一样。皇帝何必这时候还向他撒娇。
他终于叹了口气,坐起身道:“我不会再置喙陛下的决断。”
李谕微微一笑,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在萧从简面前挥了挥,道:“我知道,我空口无凭,你是不会信的。但这个你总该信了吧?”
萧从简立刻认出了,那是正驻在乌南的汪将军写来的信,应该正是最新的一封。
李谕递给他,萧从简立刻迫不及待地拆开。
李谕就往床上一躺,将萧从简拦在床里面,他喃喃道:“你慢慢看吧……我这几天累坏了……”
他话音刚落就睡着了。
萧从简聚精会神看完了信,才发觉皇帝躺在他身边,发出轻微的鼾声。
第70章
萧从简没想到皇帝竟然就这么睡着了。幸好床够大; 他从皇帝脚那头绕下去,去隔壁的榻上坐下,又把汪将军的信看了一遍。
皇帝仍在熟睡,对他毫无防备。他拿个烛台过去就能解决皇帝。
萧从简看了眼眼前的几架烛台,似乎都颇称手。但他不能就这么走过去敲死这棒槌皇帝。朝局已经再经不起一丝动荡了。之前三年死了两个皇帝,大家已经够担惊受怕了;五年内死三个皇帝,这绝对不行; 真应了乌南人的谣言; 民间会恐慌; 一遇上天灾,立刻生变。李谕一死,只能是冯家的阿九上位,可冯家时刻都可以用弑君来攻击他。阿九才六岁,还未成年; 十分幼小,万一夭折了怎么办?当初他没坚持要霈霈过继也有这个考量。即便阿九能平安长大; 到成年至少还有十年时间,主少国疑; 朝局不会平静。
若他真杀了李谕; 另扶幼主,这兜了一大圈子都是为了什么,还不如当初就逼迫孝宗给霈霈过继个孩子……
萧从简心中自嘲。皇帝如今这样,不管好赖,总归是要自己做皇帝了。一个成年皇帝; 且有自己的主意。是他教得好啊!
“丞相信看完了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帝醒了,躺在床上问。
萧从简懒得纠正他“丞相”的口误了,反问他:“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汪将军。要召他回大盛吗?”
汪凌为人忠勇,心思缜密。萧从简留他坐镇乌南,十分放心。但若皇帝召回汪凌。乌南那边军心浮动,压不住乌南,那又是一大损失。
皇帝沉默片刻,说:“为什么要召汪将军回来?就因为他是你提拔上来的?”
萧从简这时候竟然要揣摩起皇帝的意思。
然后他立刻明白了——皇帝也不愿意乌南出乱子。汪凌是个可用之人,这近两年来一直在乌南,不论是能力还是对乌南的熟悉,汪凌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只是留汪凌在乌南,皇帝又怕自己鞭长莫及,汪凌手中握有一万多大盛精兵,驻在乌南国都,他怕汪凌生出反心,就是第二个杨氏。
现在他被皇帝关押的消息应该还没到乌南。不过至多再过十天,汪凌就会有确切的消息了。到时候汪凌会作何反应,不论是皇帝还是萧从简,都无法预料。
皇帝拿来汪凌给他的信,恐怕就是希望他来分析汪凌的态度。可是有什么用,皇帝已经把这事情做出来了。
萧从简实在忍不住,道:“陛下真是如此恨我?连多等一年,两年都等不及了?”
再多等个两三年,乌南的局势总比现在稳定得多。到那时候再玩兔死狗烹,也不用这么担惊受怕了。
皇帝不说话,只是翻了个身,面朝向萧从简。
隔着纱幔,隐隐绰绰看不清楚皇帝脸上的表情。
皇帝果然说:“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不能回头。朕只想问丞相,愿不愿意写一封信给汪凌?”
萧从简气笑了:“陛下,请问我该用什么名义来写这信?陛下的阶下囚?”
皇帝从床上起来,他睡了一会儿,又该去和朝中的大臣去战斗了。
今天就是他给赵歆成的最后期限,他并不担心。
“汪凌再有信来,朕还会带来给你看。书房有纸墨,你想好了就把信写好。”皇帝道。
皇帝一走,萧从简就捻灭了蜡烛。他真该用烛台的,弄死皇帝一了百了,省得受这鸟气。
赵歆成那边忐忑了几天。他一开始不敢接丞相这个位置。但这几日群臣有什么事情都是来找他。萧从简一不在,大家都跟无头苍蝇似的。他不知不觉,就已经在做丞相该做的事了。
再者他回去与妻子把这事情一说。他妻子就立刻道:“你要明白,皇帝才是你的皇帝,萧从简不是你的皇帝!”
赵歆成唉声叹气:“你以为我不明白吗?可是,就怕将来万一萧从简起复了,我可没有好果子吃……和萧从简作对的,有几个善终?”
他妻子道:“将来的事,你将来再操心吧。我只知道你再不向皇帝表一番忠心,马上就要没有好果子吃了。”
赵歆成退也退不得了,只好把心一横,接下了皇帝的任命。众人都知道赵歆成也算是半个萧派,皇帝办了萧从简,反而提了赵歆成,这是表明了态度,看来是不打算牵连太广了。朝中吵闹了几日,总算安心多了。
又过两日,皇帝第一次放了个人过来看萧从简。
萧从简正在想给汪凌的信该怎么写,一见来人,立刻搁笔。
萧皇后几乎是飞奔到他面前,父女两个互相看着。萧皇后半晌才说出一句:“是我害了父亲。”
萧从简知道她的意思。她是后悔了,当初不该顺着孝宗的意思。她想过李谕上位,萧从简也许不会太顺意,但没想到李谕这几年都是隐藏本性,原来竟如此乖张!
李谕让霈霈来见萧从简,是因为他说外面的情形,萧从简总会存疑。霈霈来和他说,萧从简总该相信了。再者,萧从简消沉多日,见到霈霈也该安慰些。
萧皇后把外面的情形还有萧家的现状一一和萧从简说了。
“……舅舅们都好,被查抄的只有三舅舅一家。萧桓现在被关在玉台,被人打了——看着惨,没大伤,父亲放心,他现在每日能吃能睡,除了行动不自由之外,没受虐待。”
萧从简问她:“这消息确实吗?”
萧皇后点点头:“是我身边信得过的嬷嬷去看了他,我还捎了东西给他。”
萧从简问:“郑璎如何了?”
萧皇后迟疑了下,说:“郑家昨日带走她了。”
萧从简没说话。
萧皇后又道:“方才皇帝对我说,今晚就会把父亲转到其他地方去……父亲可知道会去哪里?”
萧从简摇头。大盛关押官员,从关押地点的不同能大致判断出结局。比如像文太傅,关在自家,大多就是滚回老家。关在玉台,多半是等着流放。关去鸡头巷,就是要下狱了。
他说:“我这案子不一般,皇帝应该暂时不会让别人知道关我在哪里。”
萧从简看看霈霈,低声道:“霈霈,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珍重性命。万一……”
他想他已经失势,霈霈一人孤身在宫中。这段时日是最混乱最忙的时候,等过了这段时日。皇帝说不准时候就会强取。
霈霈垂泪:“我知道。”
萧从简又说了一遍:“你记着,一定要保重。什么都没有你的性命宝贵。”
霈霈又应了一遍。萧从简才道:“你去吧。我还有一封信要写。”
第71章
萧皇后尽了力了。她的人打点一番去和萧桓联系; 给萧桓送点东西还可以。但她的人无法时刻盯梢东华宫,没办法确定每天有多人从东华宫进出,又去往哪里,要查探出萧从简接下来会被关在哪里,实在做不到。
只是萧皇后没有想到一点——皇帝说会把萧从简转押别处,只是诈她。李谕压根就没想过要把萧从简挪地方。
萧从简给汪凌的信写好之后,李谕也给汪凌写了封亲笔信; 再加上汪凌家人的书信; 打包成一个大礼包; 给远在乌南的汪凌送去。
汪凌为人稳重,但刚知道萧从简被拘的消息时候也不免气得骂娘。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也完了,他一家老小,父母妻儿全在大盛,性命都捏在皇帝的手里。他心中惊涛骇浪; 朝廷那边一点怎么处理他的消息都没有。
等过了两日——李谕算准了时间,汪凌应该着急了两三天了——皇帝的一匣子信一到; 汪凌打开时候手都不知道是怎么动的。
他几乎是站着同时看了几封信,看完之后他才坐下; 长舒一口气; 仿佛劫后余生。
皇帝没有动他的家人,还把他的大儿子提升做了御前侍卫。
这样一来,汪凌就算憋屈,就算为萧从简不平,就算冒出些小心思; 也不能动了——皇帝只是削了萧从简,对汪凌却称得上是厚待礼遇了。汪凌若是因为萧从简被削,就在乌南有动作,不仅他自己会被天下人不耻,还将萧从简架到了火上。毕竟他和萧从简都是皇帝的臣子。
汪凌思来想去,他自认为只有自己最适合善后乌南,也最能贯彻萧从简在乌南的想法。既然皇帝暂时留他在这里,不管这是为了安抚萧派,还是做给天下人看,不管将来会如何,他现在只能回应皇帝,做好在乌南的事情。这也是为了萧从简将来考虑,萧派需要如此。
大盛这边,皇帝当然不会就这么对汪凌放心了。之前萧从简就和皇帝说过要派文官去往乌南。这个时机正好。
“你说,乌南那边是该派陈俊粱,还是派宋筌好?”
皇帝站在书架前,一边翻找,一边征询萧从简的看法。
萧从简白天多在书房消磨时间。皇帝一来,他仍坐在窗边看书。听到皇帝这么问,他才终于有了些表情。
“朕是想派陈俊粱去,陈俊粱虽然年轻了点,耿直了点,但是个好人,朕信得过。”李谕说。
萧从简努力克制了一会儿,他还是忍不住说了:“臣以为宋筌更合适。”
哪怕皇帝可能是在羞辱他,他还是得说出来。
皇帝却眼睛一亮,微笑着说:“是吗?宋筌?好,朕记住了。”
隔了一日,皇帝就将对宋筌的任命诏令带来给萧从简看了。
“朕会派宋筌去乌南,先为特使,如果他这半年做得好,再命他常驻。他一去乌南就会先带去朕的圣旨,和乌南当地的几大家族见面。”
诏令上有皇帝玺印,有丞相钤——如今是赵歆成的了。若不是赵歆成的印,还在提醒萧从简,萧从简几乎要错觉这一切与从前无异。
他慢慢推开那道诏令。
他什么都不用再说了,一个动作就说明白了。他已经不是丞相,李谕不必要如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那天见过霈霈之后,他原以为皇帝会很快将他关去别的地方。去大理寺也好,去玉台也好,他都已经准备好了。他积蓄着满腔的怒气,私下用刑也好,公开审理也好,他都想好了。和霈霈说话的时候,霈霈也说了,萧家正在努力,想要公开审理。
然而又是快半个月过去了,皇帝没有转移他,没有审问他,只是将他关在这里。住在东华宫,奢华自不必言。每日饭食也是精心准备,都是合他口味的饭菜。衣物与其他用具无一不精细。
此处偏殿只有几个哑奴来服侍打扫,其他宫人一概见不着。每当皇帝来临,连哑奴都消失不见了。
“陛下打算何时审我?”萧从简直接问道。
“朴之……”皇帝一脸无奈,“朕不打算审你。”
不审,也是有的。萧从简点点头:“可以。你可以直接定我的罪。可以。那你打算怎么处置我?流放?下狱?你总不能把我一直关在东华宫!这里是东华宫!东华宫不是这么用的!”
他话一出口,又有些后悔。他辅佐皇帝久了,一出口就是教育皇帝。可能文太傅没说错。他犯的错太多了。
皇帝仿佛也来了火:“难道你要朕把你关去地牢你才开心吗?”
但萧从简听出来皇帝并不是真发怒,李谕是不是真发怒,他一听就知道。李谕这时候是假怒,其实是在胡搅蛮缠,王顾左右而言他。
萧从简知道李谕不会说出答案了,他只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立场,逼迫皇帝。从这日起,他只在一个房间活动,绝不踏出那个小套间一步,花园不去,连书房都不去了。
第72章
萧从简把自己关在房中写书。他早有写本军政要略的想法; 只是一直太忙,不能成文。此时正好静心写作。至于写完之后能不能见天日,他不去考虑。
他素来博闻强识,之前为准备皇帝经筵,已经梳理过一些要点,此时又无其他工作干扰,每日都专心于此; 并不觉得难过。
李谕也不去打扰他; 但从萧从简把自己关在房间开始; 李谕晚上就开始睡在外面的大间,他生怕萧从简不知道,故意弄出点动静。
他偶尔大声自言自语。
后来有了功夫,就弄了张古筝,对着萧从简的房间叮叮咚咚练习不成调的凤求凰。
萧从简从没有出来和皇帝说过话。
又这么僵持了快十天。皇帝推开了萧从简的房门; 告诉萧从简:“萧桓会被流放到北疆。那里是你十五年前平定的地方,旧部多; 他去那里,有人照拂。”
萧从简正奋笔疾书; 头都没抬。皇帝对萧桓的处置与他想的差不多。其实皇帝要真想断了萧桓的前途; 只要说他坏了一只眼睛,有残疾,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取人性命。
李谕见他这样,又道:“郑家逼着郑璎与萧桓和离了。”
萧从简的笔尖一顿; 比划就坏了。他淡淡道:“也好。郑璎不必和他去北疆受苦。何况大丈夫何患无妻。”
萧桓被关在玉台之后几天,郑家人就半拖半拽接走了郑璎。萧桓判了流放之后,郑家就由老人出面,做了和离。
郑家只说是心疼女儿,舍不得女儿跟着萧桓去北疆。但明眼人都说郑家是怕受牵连。
郑璎被关在家中,听不到外面这些纷纷乱乱,但她素来聪慧,怎会想不到外面人如何议论。
暮春就要尽了,初夏要来了。她茫然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