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有青山独往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他有青山独往之
作者:狐添棋

文案
徐家村很小,青山脚下冒起的几间草屋,经过几代徐家村人的不懈努力,好歹发展成了百来人的小村庄,姑且算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徐青山在徐家村毫无波澜的做了十几年的先生,直到他而立之年,在学堂的李树花下,看见了花下立着的一个人。

内容标签: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乡村爱情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徐青山,李往之 ┃ 配角:徐家村若干人等 ┃ 其它:甲乙丙丁
==================

  ☆、一

  徐家村很小,青山脚下冒起的几间草屋,经过几代徐家村人的不懈努力,好歹发展成了百来人的小村庄,姑且算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每日暮色渐隐,晨光微启,上山砍柴的人远远的从山下望去,衬着山间云雾,绿意青松,只见各家烟囱袅袅一缕,似是天衣飘渺,犹如仙境,外人初识,也会赞叹为山下小小的桃花源地。
  徐青山是个土生土长的的徐家村人士,出生时丧母,八岁时丧父,父母双亡听起来挺悲惨的,可徐家村一大帮子村人,又都个个沾亲带故的,加上祖父母皆在,每家见到小青山时总要往他手里塞些花生果子一类的小东西,或者是死拉硬拽的把徐青山拖到自家吃饭,怎么拒绝都无济于事,村里人的举动让徐青山在初丧父的一段时间,硬是没感到多大的伤感,待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算是孤身一人,再也不会有人在清早将熟透的红薯用布包好,塞到自己的被褥中,散发出香甜的热气。
  待他再大了一些,祖父母的身子已经不大好,生怕自己时日无多,不能在照抚外孙,于是两位老人找到村长,将自己的忧虑说了。
  毕竟徐青山是个没有爹妈的,眼下看来没有什么,可一等到徐青山娶妻生子的时候,缺爹少娘,是个大劣势。村长和徐青山是叔侄,听两位老人那么一讲,也觉得是个理,于是将村子里的大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又询问了少年小徐,最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这个决定就是,村子里的每家每户凑了点银子,把徐青山送到了十里地外的王家镇上的私塾里学些学问,一来,这孩子文文静静的,总觉得做不了重体力的农活,做个读书人兴许将来在婚嫁一事上能有个助力。二来,徐家村那么多人的一个村子,说起来,却都是一辈子的睁眼瞎,没一个识文断字的。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就像埋下了一个种子,只是那时候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种子后来在徐家村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庇护了徐家村的子子孙孙,从此改变了徐家村几代文盲的状况。
  徐青山有个小姑妈,是他爹的亲妹妹,相貌十分娇俏,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满地的乱跑,怎么都抓不住,和徐青山文静的亲爹一比,就显得有些欢脱过头,有些疯癫,让父母很是担忧着女娃娃的前景。
  万幸的是,他姑妈十六岁的时候有天去王家镇赶集,碰到一个呆头呆脑的年轻小伙子,从王家镇一路尾随到了徐家村,对着一脸防备的徐家二老,颤抖的将身家姓名,田地房屋,外加祖上十八代一一的交代清楚。
  徐家两老两两相对,一脸的莫名其妙,以为是来了个疯子,差点拿棍棒将人打了。待到次日,有媒婆到家里来说亲,这才搞清楚昨日的那个小伙子是看上了他家的女儿,昨个一时冲动,没交代清楚,回家回过神来,立刻就找媒人提亲来了。
  这事让两老没思量多久,直接把徐青山的姑妈找来,当着她的面问了问她意愿。徐青山姑妈听了,也没多想,只让媒人回去,让那小伙子亲自来一趟,说是的亲眼看到对方才行。
  这一见啊,让双方都很满意。没过多久,徐青山的姑妈就嫁到了王家镇,过了两年就生了一对龙凤胎,平日里夫妻恩爱,婆媳相处和谐,甚是自在。
  徐青山的姑父是个做小生意的,在王家镇有个不大不小的杂货铺子,人憨厚老实,就是反应有些迟钝,做事认认真真的,有些死板。
  自从徐青山他爹去了后,徐青山的姑妈就主动的将徐青山当做了半个儿子,逢年过节回娘家,拎着一堆鸡鸭鱼肉,在灶屋里总要忙活很久。他姑父知道了徐青山要到王家镇上私塾后,干脆把自己的儿子也送了去,让他两做个伴,三天两头的送些生活上的物件,让徐青山私底下很是感激。
  反正,总的来说,徐青山虽然爹娘死得早,却是一点都不缺人爱的。

  ☆、二

  徐青山进私塾的时候,年纪是学生们当中最大的,已经十二周岁有余,而身边的同学们大多都是些□□岁出头的孩子,几乎个个都矮他一头,每日早读,学生们并列排排一看,让徐青山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加上徐青山生性温和,让人不觉亲近,这让徐青山不知不觉中就充当了这一群孩童们的兄长,在学堂里,但凡学生们有什么书册散了,衣裳破了的琐事都会跑到徐青山那里求助。
  久而久之,徐青山就得了个外号,叫做阿姆哥,意思是说他像阿母一般会照顾人,是公认的兄长。
  私塾里的学生们家里住的近些的就回家吃喝,远一些的,就多付点银子,吃住都在学堂。几年下来,徐青山也算是没辜负徐家村的一番心意,在二八年华时,顺利的过了院试,成了生员。徐家村得到消息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特地为徐青山摆了村宴,一村人欢天喜地的庆贺徐家村第一位秀才出世。
  可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徐青山成了生员之后,若是还想参加乡试,就不能继续呆在王家镇,要去七十里地外的乡镇上学,学途的费用也自然增了不少。可若是顺利的话,便会越走越远,甚至有机会走出这偏远的傍山小村,到繁华的京都一瞧。
  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是公认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徐青山自知自己并无大志,修身尚可,齐家还未曾,那治国平天下更是想都没想过。
  只是他现在好歹迈出了一步,仿佛只要继续走,就能看到外面世界的大门。这对徐青山来说,是个很大的诱惑。
  村长作为一村之长,眼界自然长远一些,徐青山现在是徐家村的骄傲,也是整个村子的脸面。他找来徐青山,满脸郑重的和徐青山说,只要徐青山愿意继续,整个徐家村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徐青山给供着。
  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是不乏真心实意,徐青山听的心里一热,就快要做出无畏的决定时,村人跑到了两人的面前,气喘吁吁的让徐青山赶紧回家看看他祖父母。
  徐青山一听到祖父母,就知道不大好,立马撒腿就跑回家。两位老人上了年纪了,一辈子只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天经地义,两老是留不住的。儿子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了个孙子下来,好歹也保住了一根香火。如今这香火还烧得挺旺,两位一高兴,被这喜事一冲,席间喝了两口小酒,回到家就有些不行了。
  徐青山飞似的跑回家,跪在了二老的塌下,身后跟着一队村里的人,都守在了外面,只有村长和几个长辈在里屋候着。
  徐青山的祖母和祖父一并躺在床上,手和手指尖紧紧相扣,都在吊着最后一口气等着徐青山,徐青山一屋就扑到床榻前握住二老合握住的手,带着哭腔叫了叫二老。
  徐青山的祖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耷拉的眼皮,像是在酣睡。他祖母本来已经恍惚了,可一听到孙子的声音立马就清醒了,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将另一只手指了指屋里案桌的方向。
  徐青山立刻会意,将案桌上的东西拿到祖母面前。那是他爹的牌位,和一把银子打的长命锁,是她祖母每日都要看一遍,擦一遍,再念一遍的东西。
  祖母一手拉着徐青山和老伴的手,一手抱着儿子的牌位,心满意足的就闭上了眼,面容安静祥和,徐青山顷刻间腿就软了下来,连忙再去看他祖父。
  之见他祖父悠悠的抬起眼,转过头看了看他已去老伴一眼,神情微动,动了动眼珠,再去看徐青山,双唇动了动,是含了话要说。
  徐青山忍住悲痛听着祖父交代事情,只是将去之人的气力不济,话语断断续续的听不真切。
  他祖父断断续续的说:“孙儿…一定要…替徐家…留下…不能…抱…养…出息…光耀……”
  他祖父说话的本意是这样的:青山孙儿,你一定替徐家延续香火,娶妻生子,养育徐家子孙,我不能亲自抱抱我的子孙,养育他们,可你要好好的让他们有出息,将来光耀我徐家宗族。
  这短短几字包含大量的信息,表面了徐青山祖父的盼望,遗憾,及对徐青山的期望。那么一大段的话,用短短几字解释下来是有些困难的。
  于是徐青山自动的补完这些字,意思就变成了:青山孙儿,你一定要留在徐家村,不能不报答徐家村对你的养育之恩,将来光耀徐家村。
  于是徐青山连忙点头,表示他知道了祖父的意思,说自己一定会做到了,让祖父放心。
  徐青山的祖父一听,心愿一了,便合上了眼皮,毫无遗憾的去了。
  待办完二老后事,村子再来找徐青山商量之前被打断的事时,徐青山已经完全改了主意,他
  一抹眼泪,斩钉截铁的对村长道:“我不去了,我要留下来报答村子。”
  村子一听,心里既高兴也很失落,总之就是很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收藏我决定再更一章,看文的大人们,青山爱你哟。

  ☆、三

  徐青山就那么留了下来,带着一身书册上学来的学问回到了徐家村,和村长商量了几天,就在自家堂屋里开了一个小学堂,让村子里的孩子们都来上学。
  村里的人对这事虽然表示支持,但是毕竟是大姑娘上娇头一回,谁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村子里的孩子说多不多,说少也少,平日里大人务农,基本上都无人看管,如今徐青山此举不仅解决了看管问题,还让徐家村的地位瞬间在附件的几个村庄里提了起来。
  附近的几个村子其实也都和徐家村差不多,如今徐家村忽然立起一个学堂,不得不说是十分让他村人唏嘘却羡慕的。
  教书育人是大事,是有本事的人才能做的,而徐青山在村人的眼里就是这样的。只是万事开头难,徐青山虽然最开始就承诺上学可以不给银子,用些粮米油盐代替,可他也清楚,并不是所有人就觉得读书是个正途,不比实实在在的收成来的踏实。
  所以教学堂刚开起来的时候,只有徐家村本村的几个小娃子去捧个场,年纪从三岁跌撞学步到七八岁上窜下爬的不等,质量参差不齐,看着就十分的闹心。若是换了旁人,估计已经存了要打退堂鼓的念头,可幸好徐青山不是旁人,他是拥有阿姆哥称号的徐家村大好才俊。
  在他的良好耐心和温和教导下,不过半月有余,就将七八个孩子收到麾下,妥妥帖帖的跟在他后面叫着先生,让徐青山大感安慰。
  徐青山一心要把学堂办好,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了进去,待学堂渐渐的上了正轨,初见模样后,已经过了好几年。
  学堂里的学生已经换了一批,又多了几个旁边村子里来的孩子。今年开春后,又有不少外村的人也都慕名将孩子送了过来,只是徐家村终究比不上王家镇,徐青山的学堂很小,就在他家的堂屋里,十几个孩子尚可盛的下,再多几个,就溢出门口了。
  这事让徐青山稍微烦恼了几天,就被村长给解决了。
  外村的几个带头的先是找到了村长,和他商量着想送几个孩子到徐青山这里来上学,村长一听有学生,自然满口答应,回头就和徐青山说了。徐青山听完很高兴,只是转眼再看自家的堂屋,就有些忧愁。村子一看徐青山的脸色,大致就猜出来徐青山在想什么。
  村长是个好村长,一直把这学堂放在心上,只要有空闲就会溜步似得去学堂里视察一番,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所以对于学堂的情况也很了解。如今学生是越来越多,可地方就那么点大,僧多粥少,不够分,又不能赶出去。
  两个人一合计,就想出了个办法,将徐青山祖父母家的旧屋修缮一番,当做学堂来用。徐青山是这样想的,二老离世时就留下来嘱咐,让徐青山报答村子。如今自家的地方不够用了,老屋空着也是空着,想必老人家也不会怪罪什么的。
  这事敲定的快,没两天村长就找到几个会些功夫的村子来修缮老屋,刚开春的时候还有些寒气,学生们要等到初夏的时候才会来上课,徐青山闲的没事,也就跟着一起干些他理所能力的活。
  村子里的汉子们常年务农,个个都身材壮实,臂膀有力,徐青山在他们面前虽然不输个头,身板到底还是薄了一些,有些没有底气。是所谓输人不输阵,徐青山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加上常年习惯于照顾他人的阿姆哥做事情来总是认真卖力,所以……徐青山就出了个意外,在补修屋顶的时候脚踩了空,从上面摔了下来。
  这一摔,引起一片惊呼,迅速的在他身边围了一圈人,围观的人有过经验,知道此时不能乱动人,反应快的当场就跑了出去找了大夫。
  再来看伤者小徐,此时他眼前已经花了一片,看东西都是模糊的,隐约的知道自己是从屋上摔了下来,但是却感觉不到哪里疼,只觉得自己脑袋昏昏沉沉,怎么都抬不起来。周围很喧闹,却什么都听不清明,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大概又过了一会,在恍惚中,一个声音就那么进到了他的脑子里。
  那是一种很舒畅,却又略带嘶哑的声音,既不显得浑厚,也不觉得低沉。
  徐青山听着这声音来来回回的在他耳旁周璇,却怎么都睁不开眼去见这声音的主人,最后彻底的沉溺在了混沌之中,昏死过去了。
  其实说来也巧,那天徐青山刚从屋顶上摔下来,徐家村的村口就来了一个外乡人,那外乡人一见到有人惊慌失措的样子就将人拦下,又一听是要救人,有些讶异,说自己就是个救人的。
  可是跑去喊大夫的人一见对方是个年青人,怎么都不肯相信,急急忙忙的要甩开人去镇上的大夫,被甩开的人也不恼,只问了问摔下来的人在那,就提腿跑了去。
  见到人后,那青年快速的查看了一下病人,接着便问了旁人病人的名字,然后不断的叫着徐青山的名字。
  所以,徐青山最后意识里,满满的就是那个年青人的声音。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四

  这一昏就是三天,等到徐青山再睁开眼,他的脑袋上裹了厚厚的一层布,一只脚也被吊了起来。惊恐的再一扭头,入眼的便是她姑妈的带着泪痕和浮肿的脸,差点又将他给吓昏过去。
  听闻徐青山醒了的消息后,整个徐家村的人几乎都挤在了徐青山的床边,村长热泪盈眶的握着徐青山的手,嘴里不住的说着老天保佑,福大命大一类的话。
  再后来,等徐青山的脑袋不那么糊涂了,他才知道救了他的那个年青人在他醒的那天早上就已经离开了徐家村,对于这个恩人,他甚至连一个当面道谢的机会都没有,着实有些遗憾。
  等到学堂开课后,又多了不少学生,徐青山的心思天天围着学堂转悠,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在想着这位救命恩人的事,只是偶尔会在看着学堂屋顶时,又回想起那个声音,然后悄然无声的在心底叹出一口气。
  日子如流水般一般过眼,这件事对徐家村和徐青山来说,终究是个小插曲,等徐青山的脑袋一好,腿也利索了之后,他的姑妈就带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飓风,成天的在徐青山耳边唠叨起他的终身大事来。
  徐青山这时的年纪已经不小,过了秋天就要满二十五了,小他三岁的表弟去年就成了亲,过完年弟媳的肚子里就有了音讯,而他呢,成天都围着他的两间茅屋和一大帮孩子转悠,一点想要成家的迹象都没有,他姑妈原本是觉得徐青山这些年忙于事业,对于成家之事搁置在一边也情有可原。
  只是这次徐青山受了伤之后,她姑妈的心里忽然就砰砰砰的响起了鼓,发觉了徐青山身边缺少一个能嘘寒问暖的人。毕竟阿姆哥再会照顾人,也不能将自己也照顾进去,这男人身边,还是得有个婆娘给他煮饭添衣,温语暖床,况且他家侄儿相貌清俊,又是方圆三十里地有名的读书人,怎么想怎么都觉得这事必然是顺顺利利。打定主意后,姑妈回了王家镇和自家汉子一商量,没过几日就将徐青山的生辰八字送到了各家月婆的手上。
  徐青山刚开始时,还是个热勃勃。
  方圆三十里地范围内的月婆对徐青山这个年轻有为,长相斯文的小青年是极尽了功夫,有段时间内,徐青山家的门槛说是要被踏平了也不为过。
  徐青山的相貌好,性子温吞,从他对学生的态度来看就知道这是个体贴的男人。他有学识,却不酸腐,过起日子来以和为贵,吵不起嫁来。最终要的是,他是个单身汉,父母双亡,只要姑娘嫁过去就立马当家做主。这些条件不可谓不好,月婆一看到徐青山本人,就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成就一对才子佳人的姻缘来。
  可是当事人却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见过几个候选之后,徐青山就开始推脱,说学堂学生众多,无法分心,这时候成亲实在不妥。最后甚至让学生替他把门,见了月婆的影子就避开。
  久而久之,热脸对着冷屁股,渐渐的就没人来了。她姑妈见状,找到徐青山就是一顿数落,说徐家现在就他那么一个独苗,成家立业就是先成家才能立业,吧啦吧啦的扯出了一堆大道理来。徐青山在听她姑妈说教的时候态度很认真,眼神也很诚恳,只是左耳进右耳出,转眼就忘光。
  其实那个少年不怀春呢?徐青山曾经也是有过少年人懵懂的春心,只不过这春心当时才刚发了芽,就来了一场暴风雨将其打残废了。
  他十五六时曾对他姑妈隔壁老王家的小女儿有过一点小心思,那小姑娘同他表弟一般大,性子极为活泼,和他姑妈年轻时候有几分相似,很讨人欢喜。
  徐青山在私塾时常会被他表弟拉回家中,他表弟和这姑娘是青梅竹马,感情极好。见过徐青山几面后,就和跟着他表弟一起在他身后叫着阿姆哥。
  徐青山看着那姑娘,只觉得很开心,想多照顾她,听她叫着自己阿姆哥,一直也没有表明心意,后来啊,那姑娘托他的手递给他了他表弟一个荷包,红着脸让他做个中间人问问他表弟喜不喜欢他,他点点头,默不作声的将荷包接了过来。
  再后来啊,她就成了他的弟媳,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五

  好像从那时开始,徐青山在这方面就沉寂了下来,再也没有一丝波澜被挑起。
  他见的几个姑娘都很好,可他实在想象不出来和这些姑娘们举案齐眉,白头到老的模样,他也曾试过去喜欢上那么其中一个,体现出情投意合的模样去讨姑娘的欢心,但是总有种违心的不安感萦绕着他。特别是设身处地的为那些姑娘们一想,就更加的有些心虚。
  自己难道要促使一个姑娘和一个不欢喜自己的男子厮守一生?在他看来,这是何其悲哀!何其可怜!所以啊,还是罢了吧。
  幸好没过多久,徐青山的姑妈的婆母就生了病,手脚不利索,没法自己吃饭穿衣,成日需要人看守在身旁,他姑父忙着杂货铺的声音脱不开身,自然就得让儿媳妇伺候,这样一来,徐青山被念叨的次数就大大减少,让他好生的松了口气。他姑妈见他这副样子,有心无力,只能暂时放置,专注的伺候老人去了。
  之后几年,学堂越来越有模样,看着的孩子们一年一年的拔高,徐青山觉得无比满足,甚至连年少的那一点惆怅就被这种满足感给抚平,再也没冒出过成家的心思。
  于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徐青山依旧是孑然一身,在徐家村学堂里做了将近十几年的教书先生。
  此时的他心态平和,每日看着青山绵绵,东升西落,自以为已超脱红尘。
  学堂的后院里有一棵上了百年的李子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红,酸酸甜甜,很是可口。徐青山自打有记忆以来,就一年不落的吃着这树的果子。对于他来说,这棵百年的李树不单单只是棵果树,而是他的亲人,长辈,是看着他长大的伙伴,更是个在他觉得人生无趣时,一个极好的倾听对象。当然,他觉得无趣的日子,基本就是夏暑严冬学生们不来上课的那段时间。
  寒冬已过,天气微暖。
  二月末尾的早春,学堂旁的李树星星点点的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初期还不多,树枝上西一点白,东一点白,若是不太注意,就会忽略过去,需在等个几天,才会有雪落满枝头的景象。
  清明一过,学生们陆陆续续的都开始报道。又是一个和平日一般的清早,徐青山在家中收拾完毕后,就去了学堂。学堂里的学生还未到,他便将学生们的案桌和坐墩垫排列整齐,又拿起扫把将昨夜风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