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当真猜不到我为什么对你避而不见吗?”颜子廉一眨不眨地盯着燕思空。
燕思空深吸一口气:“可是……怕我为靖远王的事来求您?”
“你知道就好。”
“老师……”
“不必多言。”颜子廉摆摆手,“这京察大计是国之大计,自太祖皇帝始,至今两百余年,不曾旷废,如今大同无战事,封将军不回京述职,就是抗旨,满朝文武皆有目共睹,你要我如何啊?”
燕思空躬了躬身,语调趋于平缓:“老师,蒙古地区大小部落几十个,从前有瓦剌尊大,尚能互相牵制,如今瓦剌衰败,这些大小部落很可能重新集结,继续侵扰边关,大同无战事,但依旧危机四伏。”
“思空……”
“这是其一。”燕思空打断了颜子廉,“老师且听学生说完。其二,老师与我心知肚明,靖远王是不会回京的,若强逼他回京,甚至下旨催促,万一弄巧成拙,怕是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颜子廉沉声道:“你是想说,封将军会反?”
“学生万万不敢说。”燕思空道,“学生亦不知道,靖远王会如何应对。”
颜子廉抚须道:“是封野告诉你,封将军绝不会回京的吗?”
“这那还需世子说呢,靖远王迟迟没有动身,便已是答案了。”
颜子廉眯起了眼睛。
“其三……”燕思空凝视着颜子廉,他猜测,下面的话才是颜子廉想听的,“有靖远王在,尚可遥遥牵制阉党,令他们有所顾忌,否则,这天下早被他们搅乱了。”
颜子廉慢慢拿起手边的杯子,饮了一口清茶:“这话倒是在理,但封将军同为总兵与总督,一手掌握大同军政,三十万重兵,距京只有六百余里,你以为陛下能容他多久?他若此次不肯回京述职,岂不令人坐立难安?”
“他若回京述职。”燕思空直视着颜子廉的眼睛,目光灼灼,“会如何呢?”
颜子廉抿了抿唇,没有言语。
“封家三代忠良,报国之心,日月可鉴,莫非老师也不信任靖远王?”
颜子廉语重心长道:“思空,我是一国之相,断事岂能凭个人喜恶?封将军手握重兵,却一味想着明哲保身,多年来阉党祸乱朝纲,鱼肉百姓,他不闻不问,当然了,从前瓦剌势大,他远在大同,即便有心也是无力,可现如今瓦剌已破,封将军焉能对此坐视不理?”
燕思空心想,他果然猜对了,颜子廉想要的,是封剑平为自己所用!他沉声道:“学生以为,靖远王并非坐视不理,正如老师所说,他是有心无力,好比此次太子含冤下狱,虽是学生去求的世子,但若无靖远王的暗中授意,世子也不可能应承我,封家定是要辅佐太子的。”
“暗中授意?”颜子廉缓缓道,“暗中授意,如何能让群众知晓,太子有大同三十万兵的助力?文宥迟虽然暂退,但谢忠仁仍在朝野,文贵妃也仍然受宠,那储君之位,就仍是镜花水月,随时可能破灭,太子势薄,我怕长此以往,更多人要倒戈向阉党了。”
燕思空倒吸一口气凉气,低声道:“老师说的……在理。”上次他与颜子廉的密谈,已听出颜子廉对于封剑平明哲保身的不满,只是从前无可奈何,如今颜子廉抓住了京察的机会,他身为内阁首辅,是唯一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人,但他也给出了自己的条件——要封剑平站在士族一派。
燕思空从未敢低估过自己的这位老师,四十年前,颜子廉亦是金科状元,凭着鹰一般地敏锐和过人的手腕,一路披荆斩棘,杀入内阁,挤走了排在前面的所有阁臣,稳坐首辅之位达十余年之久,与阉党斗得风生水起,同时又将国家操持得可圈可点,可他在颜子廉面前装了好几年,百密总有一疏,被颜子廉看出了他对封野和封家的态度。
颜子廉利用这一点,玩儿了极其犀利的一招,他回想起京察至今的种种,甚至无法判断,颜子廉是从何时开始计划用京察逼迫封剑平站队的,姜还是老得辣,他只觉背脊发寒。
颜子廉睨了燕思空一眼,见他脸色苍白,便放柔了口吻:“思空,为师老了,不知大限何时来临,或死或退,我都不能将阉党留下来继续腐蚀我大晟江山,我只想为国除害,让太子稳坐储位,兹事体大,非封将军相助不能成啊。”
燕思空暗暗咬了咬牙:“学生明白了,学生会如实转达。”
颜子廉满意地点了点头。
燕思空离开文渊阁的时候,但见屋外烈日高照,依旧冷得身体直抖。
封剑平不想卷入党争,就是因为他的兵权太过惹眼,需处处低调,方能自保,可形势的洪流一直在裹夹着所有人往前走,正如颜子廉所说,封剑平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燕思空亦不希望封家参与党争,因为太危险,原本封家明哲保身,将来无论是谁登基,封家都将为新皇继续镇守边关,可一旦下了水,就必须拼个了命地将对方活活溺死,方可平安上岸。
颜子廉要的,就是把封剑平拖下水,与自己一起对抗阉党。不得不说,这一步走得绝顶地好,但却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燕思空顿住脚步,忍不住抬起头,刺目的日头让他不禁眯起了眼睛,他感到阵阵地晕眩,那种带着恐惧和忧虑寒意还不停地从脚底板往上钻,似乎非要钻透他的四肢百骸才肯罢休。
——
“这只老狐狸!”封野面浮怒色,一展臂,将桌上的茶具都扫到了地上。
燕思空脸色也很难看:“我这些天频频求见,他都不肯见我,我就隐约猜到了……”
“他还说什么了?”
“就这些,意图已经很明显,只有殿下作出表态,京察一事,他才会出面斡旋。”
封野咬了咬牙:“妈的,现在也只有他能帮我爹。”
“没错,刘岸已经求到了他头上,陛下很快也会察觉到此事,若殿下的疏奏到了京师,那正中他下怀,一切都在他掌握中了。”
地方官员的疏奏,经过驿站层层递送,抵京之后,要先入内阁,由阁臣给出票拟意见,虽然阁臣不能压着疏奏不上达圣阅,但何时放,却是阁臣、尤其是首辅可以决定的,拖上个几日又能如何,可这几日的时间,就足够流言淹没靖远王府了。
封剑平迟迟不动身回京,那些言官必然也在虎视眈眈,每拖上一日,都非常凶险,颜子廉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拖着不见燕思空,直至他们别无他法。
“混蛋……”封野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师,简直比阉党还阴险!前些时日还与我们共谋计策,这才几天啊,就过河拆桥,打起我封家的主意了。”
燕思空沉声道:“我说过,他是内阁首辅,万事以家国为重,他以此逼迫殿下,确实阴险,但也无可厚非。”
“如今该怎么办?”封野握紧了拳头,“我爹最不愿卷入党争。”
燕思空叹道:“封野,你现在应该拟一封书信,八百里加急,送至殿下手中,让他来定夺。”
“你就没有什么办法吗?”封野咬牙道,“你不是最聪明吗?”
燕思空疲倦地摇了摇头:“我在吏部仅是一名小小主事,颜子廉又是我的老师,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在见封野之前,他已经苦思了很久,并无良策,封剑平若不想背上“不臣”、“意图谋反”等罪名,就必须让回京述职这件事平缓地过去,而现在只有颜子廉能办到。
封野扶住了额头,他也知道,眼下似乎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总不能冒险拒不回朝,他还在京中,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他沉默了良久,才道:“给我准备笔墨。”
燕思空亲自给封野研好了磨,铺好了纸。
封野坐在了案牍之前,提笔顿了良久,才开始写信。
燕思空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看着他紧锁的眉头,和忧虑的双眸,心中充满了不安。
写罢,封野将信收入了怀中,他看向燕思空:“若我爹拒不回朝,你觉得会如何?”
燕思空眼神一暗:“封野,我不愿做这个猜测。”
封野也没有追问,他站起身,目光坚毅:“该来的躲不了,就让我爹定夺吧。”
第117章
几日之后,早朝上有人公然质问封野,为何封剑平迟迟未有动身回京述职。
此人并非阉党,也不是颜子廉一派的官员,只是一脾性刚忿、好大喜功的都察院御史,平日也是逮谁骂谁。
昭武帝当场脸色有变,但他却先假惺惺地问责吏部,是否是吏部失职,未及时知会封剑平。
刘岸自然不认,又把问题抛给了封野。
封野不卑不亢地详述大同形势,认为大同仍旧危机四伏,他言之凿凿,似乎难以反驳。
昭武帝又问向暂代兵部尚书位的冯闯,大同是否真如封野所言。
冯闯刚刚接替尚书职,他从未巡按过大同,哪能说得上来,一时避重就轻,言之无物。
那御史不依不饶,斥责封野是在夸大其词,封剑平不顾京察考核,拒不回京,怕有不臣之心。
俩人越辩越怒焰高涨,一时呈剑拔弩张之势。
这时,颜子廉才迤迤然地站了出来,拿出了封剑平的奏折,说刚刚收到,尚未来得及呈达御前。
那奏折恳切陈词,言明大同危机确实并未解除,请求皇上暂延回京述职,改为以疏奏自陈,给出的理由几乎与封野相同。
这封奏折之言辞可谓苦口婆心,令人一时难辨轻重,昭武帝问颜子廉此事该当如何。
颜子廉提出,或可派一名巡按御史前往大同,看看封剑平所言是否属实,但此提议遭到了阉党的反对。
昭武帝犹豫之后,还是同意了。
这御史,自然要由颜子廉挑选,介时巡按情况如何,就是颜子廉说了算。
深夜,俩人碰面,封野在早朝上受了气,又被颜子廉逼迫,面色阴翳不已。
燕思空只得劝道:“派巡按御史去大同,来回至少要耗费个把月,至少这期间,殿下不必忧心京察一事。”
“可那之后呢?这岂不是更被颜子廉要挟。”
“能拖上个把月,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燕思空轻叹一声,“封野,我虽然也看不惯老师的做法,但有一句话他说得没错,殿下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你的意思是,我爹应该参与党争吗?”封野剑眉紧蹙,“我爹不想被任何人利用。”
“所有人都对殿下手中的兵权虎视眈眈,就算殿下再谨小慎微,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封野握了握拳头,眯起眼睛看向燕思空:“你也很希望我爹站在士族一派吧,如此对你复仇更有助力。”
燕思空怔了怔,脸色一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是两榜进士,还需问我是什么意思吗?”封野冷道,“你那老师做什么都与你有商有量,这次的事为何你就全不知情了?”
燕思空站了起来,寒声道:“封野,我从头至尾都不希望你封家卷入党争,对,我是曾想过若封家能助我复仇,定是如虎添翼,但我更不愿你陷入危险,在你眼中,我阴毒到了连你也要算计的地步?”
“你难道没算计过我吗?”封野也跟着站起身,逼视着他,“葛钟一案,你可是将我好生利用啊。”
燕思空张了张嘴,只觉喉咙被扼住一般,难以言语,面上更是一片火辣,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轻声道:“但我不会害你。”
封野看着燕思空颤抖的模样,眸中思绪很是复杂。
燕思空深吸一口气,只觉浑身发冷,他慢慢地坐在了椅子里,:“封野,你既然已不信任我至此,还来找我做什么?我们之间……这又算是什么?”
封野沉默地看着他。
燕思空苦笑一声:“你抓着我不放,不是因为喜欢我,只是不甘罢了,不甘我曾利用你,欺瞒你,让你颜面有损……何必呢?你不累吗?”
封野咬牙道:“又是谁一手造成今日的局面?”
“是我。”燕思空嘲弄一笑,“是我,我干过的,我认了,但我也说过,我绝不会害你,你若不信这一句,以后不要再找我议事,我大概还有这一身皮囊让你念念不忘,你来了,我备好枕席,算我还你的,够了吗?”
“你给我闭嘴!”封野怒道,“何时轮到你来指责我?你装出这副可怜之态又是想迷惑谁?”
燕思空不敢置信地看着封野,鼻腔酸涩,心脏痛得狠狠抽搐,他轻咬住发颤的下唇,眼中一片灰败:“……不敢。”
封野简直是气急败坏,可见着燕思空心灰意冷的模样,到了嘴边的责难却再也说不出口了。
燕思空垂下了眼帘,哑声道:“如此不过是互相折磨,何苦呢。”
封野握紧了双拳,是啊,何苦呢,若他能潇洒大度地将这个人抛诸脑后,他何苦互相折磨,连他自己都要轻看了自己。
可是这个人……
封野慢慢地挪动了脚步,走到了燕思空身前,勾起了他的下巴。
燕思空泛红的眼圈,和不能掩饰的受伤的眼神,令他心悸不已,他踌躇片刻,开口道:“此事,我不该随意怀疑你。”
燕思空一怔,眸中水汽氤氲,看上去更是楚楚可怜,封野深吸一口气,心想,他怕是中了这人的蛊毒。
“我今日在朝上被群起而攻之……我不该迁怒于你。”封野轻柔地抚弄着他的脸颊。
燕思空顿了片刻,道:“但你据理力争,没有辜负殿下对你的期望。”
“我爹远在大同,朝中之事,我自然要有所担当。”
燕思空点了点头。
封野将燕思空抱进了怀里,感叹道:“空儿,你说你在这世上,只有我可以依仗,我在京中,又何尝不是只有你。”
燕思空回抱了封野,贴在封野宽厚的胸膛,听着那蓬勃有力的心跳,他缓缓闭上了眼睛,哪怕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封野的怀抱,依旧是这世上最令他感到安心的所在。
——
颜子廉挑选的巡按御史,不日出发了。京师与大同相聚六百余里,行军需十余日,但快马几日可达,依照皇旨,这名御史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大同。
又过了些时日,封剑平的家书送到了封野手中,信中,他经过深思熟路,已决议辅佐太子,一来若他不这么做,京察大计,颜子廉不会轻易放他过关,二来,随着两位皇子年纪愈长,朝中局势因为储位之争而动荡不堪,他再想作壁上观,已是不太可能,既然早晚都要做出抉择,便不必再拖延下去。
这个结果,是封野与燕思空都预料到的,不只是颜子廉在逼迫封剑平,形势亦在暗暗地推波助澜,若自此与颜子廉联手,则击溃阉党指日可待。
既然意已决,下一步便是要寻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太子表明忠心,而太子的寿诞将至,这个机会也是信手拈来。
封野跟燕思空商议过后,挑选了一份重礼,送给陈霂,此举意在将封家的倾向昭告天下。
燕思空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得封家辅佐,陈霂的储君之位更难以动摇,忧的是一旦封家下了水,在京的封野就要陷入明枪暗箭之中,再不能像从前那样做个闲散世子了。
封野的寿礼一送出,就传遍了京师,原本就在太子与二皇子之间摇摆不定的朝臣,此时更加难以定夺了。
颜子廉甚为满意,择了一日,与燕思空、封野促膝长谈,上至家国大义,中至将士气节,下至泱泱民心,自陈必除阉党之决心。二人虽然对他的做法颇为不满,但也不能不敬佩他救国救民的大志。
不久之后,颜子廉就将那名巡按御史召了回来。
结果自不必多说,颜子廉主动为封剑平请谏,暂不回京述职。
此举在朝中引来不少反声,不仅仅来自阉党,昭武帝亦是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同意封剑平继续留守大同。
而在历时半年之后,京地方与在京的吏员几乎全都考核完毕,该升的升,该走的走,阉党与士族两派,皆在此次京察中损失不小,紧紧是因为党争而或贬或黜的官员,就多达八十余人,很多要位都换了一次血,双方都没讨到什么好,但逼走了文宥迟,可算是士族一派最大的胜利。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暗藏刀剑的京察大计,终于结束了。
第五卷 山雨欲来
第118章
一场凉雨过后,京师迎来了早秋。
世人都爱颂赞京师的春,因为那满城槐树、桃花盛放的景象,与这天底下最繁盛的城相得益彰,但燕思空更喜欢秋天,一袭秋风扫过便显万物之颓靡,令他始终对天地之大与生命轮回心存敬畏,而愈能深省自己的渺小。
不过,若他能有所预见,便会知道,他不会喜欢今年的秋。
在一个寒蝉凄切的清晨,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太后驾崩了。
皇太后年事已高、宿疾已久,这个消息并不令人意外,但对于拥护太子的一派官员,却是个极大的打击,因为她是唯一能够阻止昭武帝废立太子的人。
燕思空听到这个消息时,心绪平静,他除夕之夜在大宴上对皇太后匆匆一瞥,便知她时日无多,能活到现在,已是出乎他意料了,尽管他知道皇太后驾崩,对陈霂意味着什么,但储位之争是避无可避的。
他不仅不意外,甚至暗暗松了一口气,虽然这对他们来说十分不利,但也有一样好,那就是万阳公主要为太后服丧三年,他们暂时不会成亲了。
尽管他知道成为驸马对自己更有助力,尽管亲事根本由不得他做主,但他对迎娶万阳,心中始终排斥——因为封野。
时局瞬息万变,三年之后,或许他已经大仇得报,到了那一天,若封野要自己跟他走,也许……也许他会答应。
无论如何,至少他暂时不必为此发愁了。
昭武帝十分孝悌,制诏举国服丧,满朝官员斋禁一月,斋禁期间,全城不得舞乐。
京师的氛围顿时变得萧瑟,走街过巷时,平素那些卖艺人、说书人都销声匿迹了。
封野却很高兴,得意地说道:“如我所料,三年之内,皇室不得嫁娶,你别想做你的驸马了。”
燕思空淡笑:“若能为我爹报仇,做不做驸马,有何要紧。”
“那阉狗已是花甲之年,说不定根本活不过三年。”
“未必。”燕思空微眯起眼睛,“听说他身体十分硬朗,再者,我绝不让他寿终正寝,我要他活着的时候,为我爹偿命。”
封野揽过他的腰,用目光描绘着他清冽的面部线条:“若这三年能让你得偿所愿,你愿不愿意为我放弃功名?”
燕思空沉默片刻,转而看向封野:“若我为你放弃功名,你愿不愿意为我终身不娶?”
封野怔了怔,一时无言。
燕思空摸了摸封野的脸:“我知道你现在无法回答我。你是靖远王的独子,封家传宗接代就靠你一人了,我现在也无法回答你,我的功名和你,未必冲突,倘若真要二者选其一,我选你。”
封野看着燕思空,依旧没有说话。
燕思空缓了缓,又道:“你还太年轻,以后再想这个问题吧。”
就在燕思空因为封野会一直沉默下去时,他开口了:“我曾经以为,你娶妻我也不会在意,只要那个女人不是夕儿就可以,但是,我逐渐发现,我不想看到你跟任何人在一起,男人,女人,谁都不行。”
燕思空静静地看着他。
“可是……”封野眼神暗了下来,“你身世如此,我又怎能不让你给燕家留后。”他苦笑道,“你说得对,我不知如何回答。我时常想,你若是女子多好,我定会让你风风光光嫁入我封家,为我生儿育女,让我疼你宠你一辈子。”
燕思空微微一笑:“嫁娶有何重要,我与你心意相通,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封野紧紧抱住他:“没错,你我心中,只得彼此一人。”
“如今太后驾崩,储位之争定会愈演愈烈,也许这正是扳倒阉党的好时机。”燕思空紧盯着封野的眼睛,“只要为我爹报了仇,我绝不会娶万阳公主。”
封野目显精光:“真的?”
“真的,我要为我爹沉冤昭雪,那之后,你要我做什么我都答应,我们一定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封野喜道:“一定能,你想要的,我都会为你实现。”
燕思空含笑吻住了他的唇,温柔吸吮着。
也罢,上天曾夺走他的一切,但又给了他封野。
——
国丧期间,燕思空十分清闲,该说自京察大计结束后,他就从繁忙公务之中解脱了出来,皇太后出殡当日,是他这几个月来最忙碌的一天。
不过,他的忙碌仅是走了一整天、跪了一整天,礼部才是头别腰带地忙翻了天,为筹备皇太后的凶礼,已经耗费了几十万两白银,户部尚书进谏,劝昭武帝节省用度,被以孝道为由当庭叱责。削藩之后,国库充沛不少,昭武帝本性难改,又开始挥霍。
很多官员都认为此番凶礼确实太奢侈了,但并未就此多加诤谏。主因是京察过后,无论阉党还是士族,都元气大伤,需要休养生息,很长一段时间都难生是非。
不过,皇太后的死,就如一阵急风席卷而来,搅得原本平静的水面骤起波澜,所有人都预感到,要不了多久,必生风浪。
这日,燕思空去东宫为陈霂讲课,陈霂跟着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