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不君,臣不臣-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子好,男子才好咧。”这公子哥居然还想动手,往他脸上摸去。家丁抬脚便将人踹出去,惹得这公子哥身后一帮人涌上来。
虽然这名家丁功夫弟子不错,奈何公子哥身边围着五六个武夫,转瞬便招架不住,酒楼的掌柜立即出面说道:“李公子,您能不能别闹了!”
虞濯擦了擦嘴,身形忽然鬼魅起来,转瞬出现在那公子哥面前,拎起那人便喊道:“谁再动手——”
直接将手中一支筷子插入身边桌子,脆弱的筷子顿时深入半根之长。
那群武夫赶紧围到公子哥面前。
“放……放开我!”公子哥只觉得自己的脖子越来越紧,面色酱紫,想喊却喊不出来,那些武夫一应求饶,虞濯才放开他。
掌柜赶紧端了一壶上好的茶水,劝说道:“两位公子,真是得罪了,多谢出手相助,这茶水是给几位压压惊,这饭前,小老儿请了。”
周府家丁问:“那是那家公子,这般嚣张?”
“对面‘生记酒楼’的公子,这不是同行如世仇嘛,自从咱们家酒楼铺子开了,对门的生意差,这不,成天来这儿折腾,东家不爱管事,咱们可就头疼了。”
“你们不报官吗?”
“他们也就是小打小闹,今儿个说猜难吃,明儿个再惹些事情了,怎么报呢?”掌柜的说完,周围食客纷纷表示同情。
“怪不得生意差,想必那家人品也不怎么好。”
“就是,使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在这之后,夏侯瞻的目光时不时撇过小德子,这些虞濯看在眼里。陛下这人,很难轻而易举对一个人报以关注,显然他对小德子还是蛮上心的。
“走吧,这等人,无论在哪都能看到,不值得生气。”
夏侯瞻神色静穆:“我并不是生气。”
虞濯笑着说:“好的,燕公子,还有一下午的时间可以去逛逛,毕竟不能白来一趟苏州。”
“恒清,你打算何时回京城?”
“形势所迫,尽快,但是造船局的事情并不能一朝一夕地解决,以我之见,起码需要整顿十天半个月,可我又不放心你一人回去。”
“那么多人,怎么看不住我一个。”夏侯瞻言下所指便是南御行司众人。
“到底不是我看着,怎么放心。”
身后的家丁不住地把目光在二人之间流连,心想着虞大人怎么会有这么一名关系好的知己,也从未听谁提起过,真当是古怪。
烟柳溟濛,微雨霏霏,行走河堤旁,犹如置身画卷之中,虞濯不禁心生感慨:“有时候倒真的希望,翰林院那帮人能把朝廷之事处理好了,让我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夏侯瞻难得勾起嘴角:“你尽是喜欢躲懒。”
“哪里哪里,跟你燕公子一提,那真是望尘莫及。”
就在此时,天际飞落一只灰鸽子,虞濯赶紧闪开,展开折扇挡住脑袋,夏侯瞻立即皱眉,取出鸽子脚踝的信件。
“半日闲也寻不得了,先回府衙。”
虞濯小声问:“怎么了?”
“浙江沿海发现了倭寇的行踪,暂时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本作品源自晋江文学城 欢迎登陆jjwxc。阅读更多好作品
第43章 白骨乱蓬蒿 壹
时值春剩,花尘和泥,流水半染红。
明州府地处浙北,再往东便是东海之上的昌国县。
先帝登基后,将昌国州改为昌国县,此番举动颇有闭门自守的意味,本意是打算防守倭寇,却也让军队的调遣存在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战船稀缺。
前朝倭寇之乱,多发生在辽东一带,先帝在位时期,还曾在海战上获得大捷,没想到过了才不久,主战场便转移到了江浙。
即使快马加鞭,虞濯同夏侯瞻也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赶到明州府。一到府衙,虞濯拿出官印,见衙门外的守卫,便问道:“明州的知府在哪里?”
“你谁啊,不在。”守卫喝道。
师爷模样的人瞧了一眼官印,这名师爷本来是准备心想着巡抚能够前来明州府,不料等来的却是虞濯,顿时脸色大变,语无伦次,问:“左相……您是左相大人?”
“现在已经不是了。”虞濯看着衙门里寥寥数人,便再次问道,“明州知府人呢?”
“回……回大人,知府大人他今天一早便带着驻军出门去昌国县了,还说巡抚大人再不上报朝廷,恐怕整个浙江行省都会被倭寇占据。”
虞濯同夏侯瞻目光交错,都从眼底看到了稍许震惊。
昨日传令,几个倭寇游荡,今日便开战。虞濯屏退衙役,对夏侯瞻说道:“陛下赶紧回朝,派兵南下。”
“恒清可是打算独自一人留在这儿?”
“蕲若也在,况且臣又不打前锋,不必担心。”
说话间虞濯避开他的眼睛,毕竟,自夏侯瞻的暗卫发现倭寇到往来传信,中间不知道发生多少事情,而今战事尚未明朗,怎么能让皇帝留在这冒险。
夏侯瞻转念相通,便道:“朕回朝立马调遣军队,恒清切记万事小心。”
“臣定当谨记。”
“谁可领兵?”夏侯瞻问。
朝中将才不少,可如今能打海上这场仗的人不多,虞濯想了想决定还是让当年打过辽东一带海战的将军来指挥更加妥帖,便答:“赵忠可领。”
虞濯转而想到了当日他们出手相助的晋商,恰好在明州府的晋商要有一批前往京城,便加了夏侯瞻同行,另有御行卫暗中保护。
可叹夏侯瞻又要受舟车劳顿之苦。
从明州府到昌国县船行路途颇为遥远,虞濯不可能随行而去,便找来当地的渔民询问情况。
这里的渔民也不懂面前的是什么官,便大喊:“大老爷呀,侬要给阿拉做主啊,那帮中生弗是宁,娘希匹,杀了阿拉窝里兄弟!”
府衙的守卫面面相觑,而那留下来的师爷开口骂道:“大学士面前,嘴巴不能放干净点吗?”
虞濯大致明白了这帮渔民想说自家的兄弟被海岛给杀了,挥挥手说道:“他们也是受害者,算了吧,给本官准备笔墨,本官要上奏皇上。”
他一共写了三封信,第一封的上奏不过是走个流程,夏侯瞻一到皇城,估计就能派兵南下。
第二封寄往苏州府府衙,周素肯不肯擅自出兵,那是他的事情,话带到就好。
另一封信则是寄给蕲若,让他想办法弄船过来。左思右想,虞濯决定前往昌国县亲自作战,毕竟当年他也是当过军师。
“虞大人,如今情形,估计昌国县恐怕真得打起来了,小老儿祖籍也是昌国县,不如让小老儿陪同。”
日暮时分群鸦归巢,虞濯也在县衙里听到明州知府全胜而归的消息。
“参见大学士,虞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明州府知府名叫董越,字伯超,一入衙门就听到了师爷的汇报。
虞濯见他没有丝毫喜悦的神情,反而皱着眉头。
那知县是个举人出身,生长不到七尺,生平没见过多大的官,支支吾吾半天,就说了个自己叫柳思君。
虞濯没心思客套,直接问:“董大人,不知战况如何?”
董越叹息:“虞大人,不过百人而已,然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
虞濯见他犹豫,便问:“而且什么,董大人不妨直言。”
“下官认为这只是先锋部队,恐怕马上就是主力,光凭目前的船只数量,远远不够抵御,若是大人能将苏州府的船只调度过来,方能成事。”
虞濯便问:“船只之上装有火炮,定能以一敌十,不知昌国县的船只如何?”
“仅有两艘船只装有火炮。”
“本官只是一介文臣,没有圣上允许,恐怕调动不了。”
驻军的将领名叫黄猛,人如其名,没有江浙人的灵秀,长得极为壮实,他看见府衙老老少少一帮人,大多是生面孔,大声问道:“那个是主事的?”
“黄将军,这位是翰林大学士虞大人,这位是明州府的知府董大人,你客气些。”柳知府在一旁提醒。
“今天指挥的是您董大人呀,失敬失敬!”
“黄将军英勇作战,董某不敢当。”董越扫了一眼被忽视的虞濯,心想这黄将军还真是个粗人,竟然连丞相都不认得。
当晚,几人一同出谋划策,为大战做准备。
黎明之时,东边忽然火光四溢,不少人在睡梦中被惊醒,临海而居之人甚至没有机会挣扎便被杀死。
虞濯躺了没几个时辰便醒过来,一听闻倭寇入侵,顿时睡意全无。县衙前厅内挤了不少人,有的穿盔甲有的随便披了一件衣裳,相较之下虞濯的还算是整洁。
听董越说道:“以我之见,此次使用鹰船先行,它行驶敏捷,进退裕如。之后沙船随进,便可战无不胜。”
“战场瞬息万变,这只适合海战,如今倭寇有大半都上了岛,若是再继续用这一套,恐怕难得成效。”师爷一边点灯,将府衙照得灯火通明,一边说道。
黄将军大喊一声:“管这么多甚,先将上了岸的人都赶走。”
令人惊奇的事,这帮倭寇抢了便逃回穿上,知道天大亮,也没抓着几个倭寇,反观海滨的几乎居民死的死,伤的伤,大火久久不息。
“这帮缩头乌龟!”黄将军一脚踹开无人落座的椅子,大吼:“得出船!”
柳知县在一边提醒他:“可是出海咱们也打不过呀。”
“海边布防?”虞濯问。
“恐怕没那么多兵力。董越看着桌上的地图,“倭寇少说也有几千人,而整座岛上可以登录的地方不少于十处,起码要有三四万的兵力才能成功,而且倭寇恐怕占据了不少小岛,轮番进攻,以战养战,我等消耗不起。”
“等京城调来兵力,恐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柳知县叹气。
虞濯问:“倭寇真实人数,谁能说个大概?”
柳知县面色戚戚地说:“几千只是保守,怕是有上万人呢。”
黄将军拍着桌子,表示不信:“真有上万人,哪还像个龟孙子似的,撑死也就五千,实际上恐怕连两千都不到。”
董越摇头:“倭国近年来内战不断,这帮人都是流离失所集解而成的亡命之徒,单单以战船数量,恐怕有三千人,但是不排除小岛上还有留守之人。昌国县驻军不足一万,故而打不得。”
出去打,船不够,不出去打,便是永无止境的骚扰。
虞濯恍然间灵光一现,问董越:“你们这儿可有子母船?”
“大人有什么主意?”
凌云台在哪,虞濯已经说不清了,包括在这之上的人和事,可是在凌云台上所学,虞濯仍然是记得清楚。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有志之士纷纷起义,故而他也没少学兵法。
“昌国县海产丰饶,必定有不少小渔船,本官想要征用这些渔船,与本地战船组成子母船,由士兵带上□□,乘母船前往倭寇据点,然后跳入子船,引爆母船之上的□□。”
董越听了,眼睛一亮,便问:“县内□□可算充足?”
柳知县说道:“充足、充足,只是这□□的威力……”
虞濯莞尔一笑:“放心,本官好歹也是道家传人,自有更加厉害的□□配方。”
本作品源自晋江文学城 欢迎登陆jjwxc。阅读更多好作品
第44章 白骨乱蓬蒿 贰
暖风融融,潮气靡靡。
这几日都是刮南风,返潮得厉害,加之海雾浓浓,早晨一道码头全然看不清天南地北,这时候的天气最适宜偷袭。
敌寇游荡,渔民们自然不敢出海,县衙里的官吏纷纷游说,果真招募了不少渔船前来,士兵们赶紧装船出发。
虞濯找来工匠,用他的法子加班加点地制造□□,总算是在入夜之前赶制出来一批。试了试威力,让在场士兵都不由得动容。
“这些□□会不会受潮?”
“咱们用土办法,今日恐怕还行,日子久了不好说。”虞濯眺望东面,“各位大人,今夜就出发吧。”
那几个副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为何如此着急。黄将军是个爽快人,喊道:“这位师爷说的对,速战速决自然是最好的,董知府,您若是同意了,便起锚吧。”
说话间,是将“师爷”和大学士混为一谈了。
几人刚要反驳,虞濯摆摆手,问:“我怎么说也是军师出身,同黄将军一起出征可好?”
黄将军上下打量一番,嘿嘿一笑评价道:“个子不矮,但是太瘦了,恐怕坐船都会头晕眼花吧。”
扫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刘思军和董越二人,虞濯料想不到黄将军直接将他归为“文弱书生”一类。
“晕船倒是不至于,否则前来昌国县,我怎么可能全须全尾的?”虞濯走上一艘船,徒手将锚从水底拔起来。
那锚是实铁的,须得几人合力才起的上来,黄将军跳上船,不信邪地挪动铁锚,顿时眼神大变。
虞濯仰望天穹,星月不显,海雾迷蒙,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出兵吧。”董越看着一干将士。此次出征的士兵总计只百人,分二十艘船,绝不正面交锋,烧完船就走。
黄将军面上还是不可思议的神情,却也没再疑心,吩咐士兵赶紧背上□□一类上船。
为了防止□□出意外,也是怕倭寇察觉,所以船上一律没有灯火,船行全屏肉眼和罗盘指路。就在这时,前方出现点点灯火。
“这里敌寇的巡逻舰。”虞濯看了一会,放低声音,“我们会不会被察觉?”
鉴于浓雾与黑夜,黄将军摇摇头,说道:“他们发现不了,咱们全部停桨,挂上黑帆。”
黑帆也是昨日才琢磨出来的,染料不垢他们将帆布弄脏,黑夜中便丝毫不显眼。与此同时,士兵们已经开始布置□□。
没近倭寇渔船一寸,众人心便提起一分。
好在天时地利,直到贴近地方巡逻船,对方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即使如此,虞濯只觉得身边人连呼吸声都听不见。
他们行船数量不算少,堂而皇之地从巡逻舰眼皮子底下穿行,本就极难。
悠长的号角从附近的巡逻船上出现,随即尖锐的敲击声、杂乱的呼号声、利人破空的声音挤作一团。
“快快快,行径,全速行进,两个人看着引信,挨着船队便点燃。”黄将军急吼吼地大叫,“后面几条船,赶紧跟上。”
仿若瞬间风声大作一般,黄将军的吼声全部被吞没在夜空中,好在原先他们早有做了预防,黑暗之中旗帜颜色看不清,便由低音号角依次消息,以防止敌人窥探。
随之而来的箭雨密不透风,更是无人走出船舱一步。虞濯神色一凛,赶紧扯过一边的将士,道:“去传令,现在就撤退!”
“撤什么撤,就这点箭便怕了。”
“赶紧撤,再不撤来不及了。”虞濯夺过那将士手中的号角,连吹三下,正是弃船撤退的信号。
虞濯身法敏捷,黄将军一时半会没来得及阻止,破口大骂,拔剑竟然想要斩杀虞濯,后者赶紧避过,划开火石丢入引信之中,说道:“还不走?”
怒火中烧,却也无计可施,虞濯早已开始割绳子,若是他们再不跟上,恐怕只能船毁人亡。
跳上子船,黄将军大喊:“你这小次佬……”
虞濯见他精力旺盛的模样,便道:“既然有气力骂人,还不赶紧开船回航。”
“你……”骂人的话还没说出来,从东北方向射来无数箭矢,与上次不同的是,所有箭头都是带火的。
虞濯当即立断跳入海中。
一入冰冷的海水之中,黄将军便一阵后怕,若是当时他晚走一步,岂不是要随着母船一道炸为飞灰。
一阵箭雨过后,虞濯迅速爬上小船,拿着打湿的衣服扑灭上面的火。
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从面前传来,有的确实炸到了不远处的倭寇之船,
“大……大人,您怎么知道那帮龟孙子要放火的?”黄将军想来就是一阵后怕。
虞濯快速扫视了一遍周围的小船,这些士兵多是有水上作战的经验,即便是船毁了,大多也能漂很长一段时间。
“大人……”黄将军又试探地问了一遍。
“我闻到了火油味。”虞濯淡言。
绝大多数情况下,箭在空中如此距离地飞过,其上火苗必然会因风熄灭,然而这些火却越烧越旺,想必是用了极好的火油。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必有打量汉人在同倭寇进行贸易,才会有如此多的火油流落到倭寇手中。
“大人,难道您是属狗的?”
虞濯忍无可忍,一脚将人踹入海中。
遥看倭寇船只沐浴火光,零星爆破之音不绝于耳,黄将军便安下心守在船头跟着老船长一起指挥船行。
下半夜,雷声大作,风向凌乱,老船长大喊:“不好了,罗盘失灵了!”
“怎么会失灵了?”
“罗盘本就是磁石做的,难免会出问题,只是不知道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老船长本是读书人出身,奈何前朝科举无望,改行做了海里的生意,但是一口官话还是改不了。
雷霆自苍穹之顶撕裂天幕,一直落到海天交集之处,又在水面倒影出狰狞的亮光,仿佛有褫夺天地之能。
“轰——”雷声远比方才的爆炸之音更加惹人震撼,船只似乎也感触到自然伟力,痛苦地发出□□。
雨声哗然。
老船长在一边喃喃自语些什么,没人听得懂,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可以确信航线已经偏到无人能辨认的地步。
“这龙火线真的是杀格呀。”黄将军嘟哝了两句,想尝试打火,然而生不起任何火花。
虞濯从未如此迷茫,四下只剩下墨黑的天与墨黑的海水,时不时有雷光照亮一切,除此以外,他们寻不到任何一丝方向感。
“岛!”
“有岛!”
“黄将军,前面有个岛!”
踩上实地,虞濯刹那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黄将军命人搜了一遍,发现这个岛的地方还真不算小,似乎曾经还有人居住过,只不过如今荒芜起来了。
俗话说,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老船长嘿嘿了一声,说道:“鄙人还没见过这么这么东面还有岛的。”
黄将军哈哈一声,问:“你咋晓得咱们是在东边,你那破罗盘可好了?”
“好不了,这可怎么办?”老船长拨弄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先前动荡太大,生生给整坏了。
虞濯远远看到一座似庙宇又似道观的建筑掩映在高低树丛之中,转身说道:“黄将军,赶紧去统计一下伤亡吧。”
“好嘞。”
砌得有些错落的石阶爬上古道观,道观内的房屋都是作两层楼装,黄将军和老船长折腾了老半天才把火堆燃起来。冷意凝结,虞濯环顾四下,熟悉而陌生的场景涌入脑海,透过挣扎上升的火光,凝结出恍若隔世的音容笑貌。
“大人,数出来了,折损了三十二人。” 黄将军如实告知。
“可有找到尸身?”
“未曾寻到,大多是落入海里了。” 黄将军说的时候也少了平时那一股子爽朗劲,多了几分沉重,他看向虞濯,后者正在发呆。
原是白骨作史册,古今无人过。
本作品源自晋江文学城 欢迎登陆jjwxc。阅读更多好作品
第45章 白骨乱蓬蒿 叁
夜色减退,鸟鸣渐起。
几道晨曦漏过密林枝杈,洒落在道观之上,不少士兵匆匆赶到岸边,检查这些渔船是否有被损毁。
“老船长,你的罗盘现在究竟好不好使?”黄将军从地上一骨碌爬起来,看着外头风和日丽,便嚷嚷道。
“坏了!到处疯转。”
“不靠谱的东西。”
旁边的虞濯早就烧热了一大锅水,早起的士兵从岛上搜罗了不少野菜香菇一类,也有箭术精妙的,打了几只栖息在岛上的海鸟。
锅内传来一阵香味。黄将军一看说道:“呀,居然还有肉。”
虞濯的面色较为凝重,黄将军灌了一大口汤,才小心翼翼地问:“大人,您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吗?”
“此地不宜久留,赶紧走吧。”虞濯淡言。
“可老船长说……”
“天都亮了,有什么不能走的,外头大太阳照着,保准迷不了路。”老船长一边捞着锅里那点海鸟肉,一边说。
“这究竟是什么地方?”黄将军问。
“千百个岛,难道我能一一记住,将军您也太高看我。”老船长哼哼了两声。
“凌云台。”虞濯收敛心神,将目光放到跳动的火苗上说道。
黄将军忙问:“这儿是凌云台?就那个传的神乎其乎的凌云台?咱们靖朝的丞相从前当道士的地方。”
“你居然知道靖朝丞相?”虞濯失笑。
“虞恒清,靖朝谁不知道,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当年陪着□□皇帝打天下,您别瞧我是个大老粗,眼光可长久着呢。”
老船长四处打量了一番,有些不相信地问:“既然这儿是凌云台,怎么没有仙人呢,还这么破落。”
“多说无益,赶紧上传才是正事。”虞濯的目光在二人之间扫来扫去,终于是没有给出解释。
但心中寒意却久久不退。
道观内房间众多,有的士兵从旮旯处找出来不少森森白骨,看得好是吓人。黄将军毕竟是个军人,吼道:“埋了埋了,倒我胃口。”
“这……”副将小声凑到他身边,说道,“这儿不简单呀,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