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文豪-木兰竹-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德王这动作,大臣们心想,德王和陛下兄弟之情果然不作假,怪不得每当有人乱揣测圣意,对着德王指手画脚,德王根本不用出声,皇帝陛下直接把人给收拾了。
谁说天家无亲情,也不一定。
不过也有人想,这不是才登基吗,德王手中也没多大权力,谁知道以后如何。
皇帝陛下到了,自然官员进士都要起身叩拜。
小宝此次闹着要来,就是为了看余柏林。
他小脑袋东张西望,终于在主位坐着的官员之后,见到了余柏林,当即有些坐不住。
大宝小声道:“小宝,我们约好了的,要乖。”
小宝点了点小脑袋:“小宝很乖。”
说完,他小屁股坐在椅子上不动了,只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还是望着余柏林,像只小狗狗一样。
余柏林刚起身抬头,就看见了小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忍不住回以一个笑容。
小宝也立刻笑了。
大宝急了,林怎么不对着我笑。
大宝也瞅,使劲的瞅。
余柏林很熟悉两个孩子的心情,立刻也对大宝笑了笑。
因在人群中,大家都喜气洋洋,大家并未发现余柏林和两位皇子的小动作。
只封庭和封蔚注意到了。
封庭对余柏林亲近,余柏林做什么他都觉得好,现在他想,余柏林和自己两个孩子感情真好啊,对自己两个儿子是真的非常体贴亲近啊。
至于封蔚,他也在瞅,一个劲儿的瞅。
为什么余柏林对大宝和小宝都笑了,不对他也笑一笑啊。
此刻余柏林已经坐下,等待宴会开始,大佬们讲话了,没注意封蔚渴望的神情。
注意到也他也不会有什么表示。
大宝和小宝的位置较为靠中间,他对着两人笑不会有人发觉。封蔚要偏一点,对着封蔚笑,得偏头了,那多明显。
宴会上注意他的人可多呢。
席间雅乐响起,宴会终于开始。皇帝陛下身边内侍念完贺词之后,会试主考官王海泉再向诸位念祝词。
王海泉说完祝词之后,余柏林作为状元起身,代表众位新科进士,走到御前,对着王海泉三作揖,王海泉回以三揖,王海泉回席之后,余柏林面向皇帝陛下,念答词。
嗯,就跟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发言似的,说些忠君爱国的誓言。
待仪式完成,宴会终于进入自由时间,可以用餐了。
余柏林即使出门前已经吃过东西,骑马还是挺耗费体力。光禄寺筹备的酒席味道一般,胜在热乎,余柏林并不挑剔。
当他夹了几筷子,腹中终于好受一些之时,主位官员前已经围了不少敬酒的进士们。
皇帝陛下那里他们是不敢去的,辅政大臣要陪着皇帝陛下,他们也是不敢去的,于是六部尚书和内阁学士那里,围绕着的人最多。
其中吏部尚书刘鹤庆面前人最多。
虽然内阁学士按理说地位更高一些,但“县官不如现管”,除少量进士能在十几日后点翰林的考试中得中,授以庶吉士或六部代理主事之外,大部分进士都要进入六部九卿实习,三月后才授官。
而考评大权,在吏部。
而且吏部还掌管关系各官员升迁的京察。
新科进士们对刘鹤庆殷勤,可想而知了。
只是不是所有进士都能把握住殷勤的力度,有的底气不足有些缩手缩脚,有些用力太过谄媚痕迹太重,甚至还有些对其余进士行拉踩之意。
恩荣宴并不严格按照名次排序,相熟进士会扎堆坐下,基本上是一地的坐一起。余柏林和赵信、卫玉楠坐在一起,李湘陵和蜀中同乡进士坐一起,陈磊则和江南同乡一起。
赵信笑道:“在诸位大人面前使些小手段,真是……”
“我们也该去了。”余柏林放下筷子,道。
“你吃饱了。”卫玉楠笑话道,“看来游街很费体力。”
余柏林正色道:“的确很费体力。”
三人一同起身,朝着各位朝中大佬走去。
余柏林等人按照顺序,先拜了内阁学士之后,再由近及远,依次拜见诸位尚书。
张岳笑道:“有些人,真是不懂规矩。还好懂规矩的比较多。”
这说的就是那些不按照地位,直接跑去吏部尚书那里献殷勤的人了。
“你张崇之教出来的弟子,当然是懂规矩的。”一内阁学士笑道,“可别再来我家得意了,我也会和何振洲一样,把你打出去。”
“哼。”张岳一副“你们就是嫉妒我,我不跟你们一般见识”的神情,扫了诸位同僚一眼后,对余柏林摆摆手嫌弃道,“去去去,给尚书大人们敬酒,我看你们三人这张脸已经看烦了。”
诸位学士不由大笑。
余柏林他们不曾见过,但赵信和卫玉楠作为京中世家勋贵,他们的确都是见过的。
余柏林三人被内阁学士们赶走之后,向着六部尚书敬酒。
六部尚书对赵信和卫玉楠也是较为熟悉的。
官宦子弟在这方面拥有天生的优势。不说家中关系帮扶,就说举止上,他们见惯了高官,丝毫不怯场不说,与这些高官之间,也能有话题聊。
比如赵信在向内阁学士敬酒的时候,被他老子赵卿训了一顿;比如卫玉楠在向六部尚书敬酒的时候,被他大伯兵部尚书卫澄训了一顿。
在他们被训的时候,长辈的同僚们就在旁边劝,说些称赞的话。
好吧,说是训,其实是另类炫耀,就像是张岳表现得很嫌弃余柏林一样。
敬酒之后,三人坐回席上,正待互相敬酒时,却听一声音道:“状元郎不来与本王敬酒,本王只得过来向状元郎敬酒了。”
余柏林手中筷子差点被吓掉了。
第59章
封蔚端着酒杯,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进士席上,对余柏林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
余柏林很想把手中筷子插封蔚脑门上。
这家伙又抽什么疯了?!
“可否与本王让一下位置?”封蔚对赵信道。
为了保护小白花一样娇弱,很可能因为得了状元被人故意嫉妒为难的余柏林,赵信和卫玉楠一左一右坐在余柏林两边。
封蔚跟赵信最不对付,自然找赵信让位置。
私下可能有口舌之争,明面上,只是一个进士的赵信可不会做出对王爷不敬的态度。封蔚一说,他就准备让出位置。
赵信想,果然他的猜测是真的。看,连陛下都没阻止呢!
余柏林也抬头看向皇帝陛下,只见封庭那表情啊,无奈中带着宠溺,宠溺中彰显着无限度的纵容。当他感觉到余柏林的视线的时候,封庭眨了眨眼睛,贤弟,一切就交给你了!
余柏林顿时心很塞很累很想拂袖走人。
皇帝陛下这是用事实来诠释,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更熊的家长吗?
“还是下官给王爷让座吧。”余柏林说完,就起身让座。
封蔚茫然的看着余柏林,眼神中无措中带着几分委屈。显然他知道余柏林有些生气,但又不明白为什么余柏林生气了。
恩荣宴这么高兴的事,他不能来这里跟余柏林敬酒吗?
穆宗暴毙的时候,封蔚才刚出生,自然什么都没学过。
封庭那时候已经十几岁,该学的差不多都学了,只差实践。后来登基之后,有忠于武宗、忠于他父亲、忠于晖朝的老臣子兢兢业业的教导,再加上他很有天赋,很快就掌握了作为一个帝王所需要的技能。
封蔚被封庭一手教导长大,学识方面倒是不错,为人处世也在底层磨练中学了出来。但那时候封庭并不认为他们兄弟两还有站到朝堂上的那一天,因此官场常识并没有教给他。
待封庭登基之后,封蔚才开始慢慢学这些。从一张白纸开始,封蔚学的也还算不错了。
当然,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封蔚成为官场老油条又不可能。封庭自自己掌握大权,能护住封蔚之后,又对封蔚很宠溺。
像封蔚这种身份,他可以活的很肆意,所以很多都不需要特意去学了。
但封蔚很聪明的是,在他不明白的时候,他都会得到封庭同意之后才会去做。
这也是他们两兄弟信任彼此的表现。
这次封蔚来找余柏林,也是询问过他皇兄之后,才来的。
既然皇兄都同意了,那应该没关系才是?
所以他真不明白余柏林为什么生气。
余柏林看着封蔚神情,又想起他一贯的行为,和皇帝陛下那神情,心中大概明白了几分,对封蔚也心软了几分。
他被惊吓到的怒气也消散了几分。
罢了,其实也并无多大干系。反正因为婉丽公主之事,他在德王府住了那么久,他和封蔚关系也已经被众人知晓一二。又有皇帝陛下和封蔚这两兄弟放出去的言论,该注意到的都注意到了。就算再高调一点,也无所谓。
说不定高调一些,还能挡下许多魑魅魍魉。
“王爷折煞下官了,下官先敬王爷。”余柏林双手举起酒杯,躬身道。
封蔚的余柏林情绪感知雷达警报解除,这时候,内侍已经飞快的重新搬了一张椅子来,封蔚坐下后,举起酒杯示意后,他与余柏林一同一饮而尽。
封蔚另按的椅子,在余柏林后面,并不在桌边,赵信的位置就不需要改变了。
封蔚过来之后,进士们视线就集中过来,许多人虎视眈眈的想要过来敬酒,不过都被清醒的同伴给拉住了。
德王本不该出现在这里,那他出现在这里,只有他找人说话,没有别人主动上前的道理。也不是敬酒,而是得罪了。
封蔚跟余柏林喝完酒之后,他便跟另一边的赵信和卫玉楠闲聊。
他们三人比较熟悉,能聊的话题也多。
余柏林看上去反倒是被冷落了。虽然封蔚只和他喝了酒,但看上去,他只是封蔚出现在这里的借口似的。
“德王和那两位进士很熟悉?”洪敏之离得远,又没有见过赵信和卫玉楠,并不知道这两人是谁。
封庭笑道:“澈之与赵家和卫家的郎君见过几次,算是比较熟悉吧。”
偷听的人了然。原来这就是赵家的赵子诚,和卫家的卫芝兰。难怪德王会去找他们说话了。
德王年纪不大,皇上又宠得厉害,做些不符合常理的事,也不难想象。他们可是都看到了,德王离席前,是征得了皇帝陛下同意的。
他们也认为,德王是受皇帝陛下所托,跟赵家和卫家的人示好了。
一甲没有这两家的人,皇帝陛下这是故意用其他方式显示对这两家的重视吧?
就像封蔚所说的一样,这些朝中重臣总是容易想的太多。
封蔚只是想在恩荣宴上跟余柏林喝杯酒,然后坐在余柏林身边而已。
他不和余柏林聊天,是不需要在这里聊罢了。
小宝又开始用肉呼呼的屁股磨着凳子了。
大宝看向皇帝陛下。皇帝陛下这么宠弟弟,自然也会如此宠儿子,所以他对大宝点了点头。
大宝开心的麻利的从椅子上跳了下来,然后走到小宝面前,帮小宝从椅子上爬下来,两人手牵手,欢快的走到封蔚身前。
封蔚正和赵信卫玉楠两人斗嘴斗的开心,两个侄儿来了,他也没在意,顺手便把大宝捞起来,塞余柏林怀里,又把小宝抱起来,塞大宝怀里。
小宝叠大宝,大宝叠余柏林,这是他们常常的位置。
小宝年幼,大宝觉得似乎有点不妥,但坐在余柏林怀里,还抱着自己弟弟,感觉很好,比自己一个人坐着好,他年纪也不大,便乖乖的抱着小宝,不说话。
余柏林正听三人斗嘴听得正专心,见大宝牵着小宝过来的时候,愣神了一下,正准备起身行礼,就被封蔚把大宝塞到怀里。
然后小宝也塞过来了。
余柏林愣住了,他现在该做什么反应?
把连个孩子放到地上,然后再行礼?
赵信和卫玉楠也愣住了。封蔚见两人不说话后,才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
他干咳一声,心想要糟。
余柏林刚不生气,他好像又要热余柏林生气了。
封蔚把大宝小宝又抱了下来,很平静的解释道:“习惯了,忘记状元郎坐这了。”
周围围观群众都有些懵。也就是说德王殿下把状元郎那里当空椅子了?
这么已解释,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对。也就是德王殿下把状元郎忽视的彻底而已。
于是围观群众原本羡慕的眼神变成了幸灾乐祸。德王这是在表示对状元郎的轻视吗?京城出身的进士好歹还记得余柏林曾经在德王府住过一段时间,心想是不是最近余柏林得罪了德王。其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已经在脑补德王对余柏林各种看不顺眼了。
余柏林对封蔚的解释很无语,他身边两位知道他与德王关系不错的朋友也挺无语。
赵信和卫玉楠可没那么好骗。面前一大活人,说忘记就忘记了?
不过心中怀疑也不可能说出来,余柏林等人纷纷向太子和二皇子行礼。大宝奶声奶气道了一声免礼,然后抬起头,和小宝一起,眼巴巴的看着余柏林。
林,求抱抱。
余柏林:“……太子殿下可有问题问微臣?”
这时候机智的内侍又搬来了一个椅子,和封蔚的椅子平着放着。这次封蔚没搞错,把大宝放椅子上,小宝塞大宝怀里。
大宝看这样子,知道抱抱是没可能的了。不过能和林说话也好。大宝正好积累了一堆问题,因为余柏林要准备会试殿试,没来打扰余柏林,现在便一起问了。
小宝多看看,右看看,想朝余柏林身上扑。
大宝拍了拍小宝的脑袋,道:“小宝乖,回去再抱,现在人多。”
小宝乖乖的点点头,他不懂,但父皇说,要听哥哥的话。
余柏林看得眼神都化了,声音都忍不住柔和了好几个百分比。
大宝和余柏林两人,一问一答,周围敬酒的人,声音不由放轻了不少,都竖着耳朵听着。
最开始这群厉害的读书人,对大宝还存着轻视之心。大宝不过一六七岁的孩子,能懂多少?不过堪堪启蒙吧?
可他们越听,心中就越震撼。
太子问的不是识文断字,他问的问题很多很杂,有四书五经中的为人处世治国之道,有史书中人物评价事件评价,还有各地风俗民情特产与常遇到的灾害。这些问题虽说有时候有些幼稚,但已经可以看出,太子所学之多之杂之广。
进士们眼中的轻视满满消散,变成佩服和惊讶,以及惊喜。
国中有此储君,可保百年盛世。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太子无论问哪个方面的问题,余柏林都能回答。他不仅能回答,还能加深发散。他似乎对太子所问的问题的出处了如指掌,回答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周围进士旁听,也觉收获颇深。一些进士在余柏林和太子谈及他们当地地理地貌、风俗民情时,一些轻轻点头,一些则面露愧色。
许多读书人为了科考,把经历都放在了书本上,放松了对事功的追求。即使是他的家乡,他也不一定了解。
若是平常人说起这事,他们肯定有一大堆的借口推说,可余柏林比他们年纪小,比他们学识渊博,还对这些“杂事”这么了解,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刚才因德王的“忽视”而幸灾乐祸的人,不由黯然。这下又是状元郎出风头了。
大宝只当平常找余柏林请教一样,小脑瓜子一点一点,满脸严肃。
小宝坐在他怀里,乖乖的玩着手指,不哭不闹不折腾,安静的很。
封蔚听着大宝和余柏林的问答,偶尔插几句,说些自己关心的或者擅长的。
余柏林见封蔚插嘴之后,想了想,道:“这个典故微臣曾听子诚兄说过其他解释,微臣觉得很有启发。”
大宝顺着余柏林的目光,看向正在旁听的赵信。
大宝道:“这位可是赵子诚?你可为孤讲解一番。”
赵信见余柏林给他眨了眨眼睛,立刻会意,忙道:“若殿下不弃,学生自当尽力。”
说罢,他便解释了一番那个典故,并且也如同余柏林一般,不当太子为小孩蒙童,而是当做同辈学子,加深加广了说。
大宝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之后大宝再提问,余柏林有意识的将问题引给周围在殿试中排名前列的学子。
他记忆不错,排名二甲前五十的进士的籍贯,他基本有印象。每当大宝问及地方之事时,余柏林便在自己回答之后,点出一位排名最前的、大宝所问地籍贯的进士,再给大宝讲解一次。
他所知道的,多是现代社会的事,当代的事都是从书本上得知的。有当地进士解释,比他所说要形象不少,不说查缺补漏,也是进一步补充验证。
见余柏林有意带着大家共同在太子面前、甚至皇帝陛下和众大佬面前露脸,被问到的进士都是心存感激的。而没问到的,也没法心存怨愤。只因余柏林除身边赵信和卫玉楠两人之外,点的都是当地籍贯中名次最高的一位。他们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考的不够好。
至于赵信和卫玉楠,不说他们本来名次就靠前,而且他们就坐在太子身边,又是余柏林挚友。不照顾他们还照顾谁?
当然,肯定也不是所有人都服气的,他们说不准就会背后说些什么话。
但,这与余柏林何干?
对余柏林一点影响都没有。
大臣们听着进士席上的问答,都忍不住点头微笑。
洪敏之对封庭道:“太子聪慧,陛下之喜,国家之喜。”
封庭很自豪道:“朕的太子,当如此。”
“这是老臣经历过的最特殊的一次恩荣宴了。”王海泉道,“这种应答,才言之有物啊。”
何清也笑道:“这一批进士多言之有物,可堪造就,不过最让微臣惊讶的还是余状元。”
“状元郎的确难得。”刘国明道。
刘国明乃是武臣辅政大臣。上一宗室辞职之后,首辅暂且空缺,他算是暂代首辅。只待德王功劳足够,再把首辅位置交给德王。
“只把状元郎留在翰林,是大材小用了。”邓成捻着胡须道,“老臣对状元郎后一篇策论很感兴趣。”
洪敏之笑道:“巧了,微臣也对状元郎第一篇策论感兴趣。”
两位辅政大臣视线在空中交汇,然后若无其事的错开。
洪敏之虽是首辅,但文臣武将各成一派,同为辅政大臣,文臣首辅可管不到武官辅政大臣。
封庭笑道:“再磨砺一下,朕自有安排。”
几位辅政大臣纷纷称是,心想状元郎果然简在帝心,那京中传闻说不定是真的。
若状元郎真与皇帝陛下和德王是贫寒之交,那他前途就难以估计了。
有太子在这里,本来准备来席上转一圈的王海泉以及其余官员,都不由停住了脚步,把局面全交给小小的太子。
太子年幼,在红烛燃起之时,体力便不支了。小宝更是连着打了个好几个哈欠,靠在大宝怀里眯着眼睛要睡了。
封蔚忙把两个孩子抱起,跟皇帝陛下打了声招呼,把两个孩子带走了。
这时候进士们才互相认识。因余柏林刚才有肉大家吃的举动,让他与其余人关系亲近不少,喝的酒也就多了。
不过余柏林酒量好,被人轮着灌了一圈,除了腹中有些胀之外,其余不适倒是没有。其余两位一甲进士,已经被灌得步子有些飘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有皇帝和诸位朝中大佬看着的恩荣宴,不会太过分,见李潇和陈磊喝的有些多,都不再劝。
待月明星稀之时,恩荣宴终于结束,余柏林与众人告别之后,坐马车离开。他一上马车,发现封蔚正坐在马车上,眼神亮晶晶的看着自己。
余柏林因话说的太多注意的也太多而产生的疲倦在看到封蔚的时候,得到了些许缓解,他道:“大宝小宝可睡下了?”
“睡下了,大宝小宝都吵着要出宫住一段时间。我想你既然已经考完试,也不怕他们打扰了,便代你同意了。”封蔚让余柏林靠在他身上,“喝的有些多了吗?”
余柏林这时候才感觉到有些许。他闭着双眼,含着封蔚递过来醒酒的蜜饯道:“还成。众翰林不需要上朝,但要点卯,得休沐才有时间了。”
大晖的官员五日一休沐,平时得当值,只有当上足够品级的官员,才能够在点卯时转悠一圈,待手中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后提前下班。
若不忙的时候,上半天休半天都是常有的。
只要事情做完不堆积,朝中对官员早退并不在意。甚至将公事搬回家中做也是常有的。
只是余柏林作为一小小编纂,可不能那么嚣张。就算无事,也得要老老实实坐到下班才能走。
“这个不用担心,你当不了多久的编纂。”封蔚道,“哥的意思,是让你在东宫当一段时间的讲读。到时候时间就自由了。”
本来东宫官员也是得按时上班的。但封庭不允许朝臣对太子指手画脚,作为太子太师,陈曦又默许了皇帝陛下的行为,不但自己不对太子指手画脚,也从不把太子学习之事告诉外人,让想抓着太子身边的人弹劾弹劾的御史都没办法。
有次他们捕风捉影,直接被皇帝陛下警告了。
御史不因言获罪,但若故意诬告,还是得受惩罚的。不然御史台不成藏污纳垢之处了。
封庭这句话一出,一些御史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