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文豪-木兰竹-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之后簪花宴不过白水煮肉煮菜,让人毫无胃口,也没打消余柏林好心情。
    提学高坐宴席之上,先是告诫一番入学后不可松懈,又夸赞一番,然后雅乐响起,诸位生员开始用宴。
    宴会开始,大家还有所拘束,后来提学提前离场,生员们才放松开来,恢复谈笑。
    席上也有人作诗作词,行酒令。余柏林也做了几首中规中矩的诗词。
    预想之中不服气之人并未出现。
    或许见着余柏林得了小三元,在座诸位已经认可余柏林才华。簪花宴上又有教喻在场,不会有人蠢到在这种场合与人为难。
    之后,诸位生员踏月而归。余柏林扬首仰望皓月。
    前世坎坷富贵已是过眼烟云,他如今只是大晖朝一刚踏上科举第一步的读书人。
    ……“府学之中学风虽然比起县学好许多,但毕竟人多,且入学生员良莠不齐,教导之人不一定用心。”陈磊道,“以我之学,做你蒙师足够,做你经师勉强。我有书信一封,你带给我老师。看在我的面子上,希望老师能为你另寻名师。”
    陈磊说罢之后,心中叹息一声。本以他举人之身,在此蒙学教导孩童是大材小用。
    收余柏林为弟子之后,陈磊看着余柏林成长,从最初欣喜,变成现在遗憾。
    若他已经金榜题名,得进翰林,或许才有底气做余柏林人师吧。现在他自己科举道路尚且不明了,余柏林比他当初更有才华,又是小三元,自己教导,或许余柏林能得中举人。但换成自己老师之类的大儒,说不定经魁有望。
    余柏林双手接过书信,跪地叩谢。
    文举人对余柏林援手,只是举手之劳。陈磊对余柏林,却真如亲子,让人感慨,师恩如山。
    陈磊继续道:“你出身贫寒,又无家族傍身,当继续寒窗苦读,得中生员不过是起点,切记不可骄傲自满。”
    “弟子省得。”余柏林道。
    陈磊想了想,最后道:“我已在信中向老师请求,托老师面子,应当可以和教喻告假。寻得名师之后,你当遵循名师教导,或在家苦读,或游历大书院,修身治学,不可懈怠。”
    “弟子明白。”余柏林再次躬身作揖,恭敬答道。
    余柏林拿着书信远去。陈磊望着窗外半晌,直到杯中茶凉,才缓缓一叹:“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是架空,所以官职官制等等架空大杂烩(废话),考据者……架空不可能有人考据吧?
    
    第十章
    
    余柏林回到家时,封蔚正躺在竹椅上晒太阳。
    他说他还会来的,就真的来了,每天都来。好像每天无事可干的样子。
    余柏林客房中添了不少东西,都是封蔚自己带来的。简直没把自己当外人。
    余柏林知晓几分封蔚的背景,有心交好。但交好也没想过这人就这么没脸没皮。
    初见时那让他生出过敬意的少年郎,和现在像个老头子一样晒着太阳,见着他回家还像主人家一样招呼了一声的无赖少年,果然不是同一个人吧?
    “封兄每日都在外面,你兄长不会担心吗?”余柏林委婉道。
    “现在没什么事,我只要乖乖待着不给哥添麻烦就好。”封蔚懒洋洋的翻了个身,“他不准我乱逛,我只能到你这来了。”
    你到我这来还不是晒太阳,回到家晒不是一样?!余柏林心里堵着慌。
    封蔚身侧突然冒出个小脑袋,原来是小宝听到了余柏林说话,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他爬到封蔚身上,大叫:“林!”
    “小心摔着。”封蔚掩嘴打了个哈欠。
    余柏林忙上前把小宝抱起来。既然担心摔着,怎么不护住小宝?!余柏林心塞不已。
    唉,这人不仅自己来,还带着侄子一起来。他哥哥真是……心大如天,还是说对小宝这个儿子一点都不上心?
    皇宫里正批阅奏折的皇帝陛下打了个喷嚏,内侍忙不慌的给皇帝陛下披上衣服。
    小宝活泼开朗不少,在封蔚身边也能乖乖待着。不过等余柏林回来,小宝还是会黏上去。
    就跟他是余柏林儿子似的。
    余柏林逗小宝玩了一会儿,李妈接过小宝给小宝喂羊奶和辅食糊糊。
    听封蔚说,小宝家里似乎发生了什么事,让小宝不肯喝人奶,所以全换成了羊奶。这母羊也是封蔚牵来的。
    余柏林家里还多了许多贵族人家才会用的炭火,不少挺贵的食材,甚至锅碗瓢盆都添了不少。
    伙食改善不少,这也是余柏林除了顾忌封蔚身份之外,还愿意让封蔚反客为主的原因之一。
    小宝离开之后,余柏林和封蔚聊了一会儿老师教导他的事,感叹师恩如山。
    封蔚笑道:“陈磊的老师是翰林院庶吉士陈瑞德,还算有点能耐。陈磊是陈瑞德家分支,若是平时,陈瑞德可能会给一点面子。不过现在就说不准了。”
    封蔚在余柏林面前虽然不说自己真实身份,但也毫不掩饰自己出身高位的事。像现在,他毫不在意的用评论下位者的态度说起陈瑞德。
    翰林院庶吉士乃是选二甲进士中年轻且有才华的人。因为文臣中,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只是短期职位,却是飞黄腾达的基础,就算入不了内阁,任期结束之后,也会在六部或地方任高官。
    即使京城高官,也不会轻易得罪庶吉士。
    “这是何原因?”听到陈夫子的老师居然是庶吉士的时候,余柏林还高兴了一下。能拜在翰林院庶吉士门下,以后入朝为官后的关系网就不用愁了。
    但封蔚又说现在说不准,让余柏林的心凉了半截。
    “你老家的事。”封蔚摊了摊手,“人人都知道你家人只是牵连其中,但毕竟令尊是洪县令罪证之一。洪首辅不一定注意你,但其他人担忧他迁怒你。无论是依附他的人,还是惧怕他的人,都可能和你撇清关系。”
    余柏林嘴角抽了抽:“这心胸也太狭小了吧?”
    “洪首辅心胸没有这么狭小,只是小鬼难缠。”封蔚对洪敏之评价其实还不错。
    “老师给了我介绍信,无论成不成,我都是要去拜访的。”余柏林心中叹息。看来寻师之事,没那么容易了。
    “当然。”封蔚嘴角勾起一抹坏笑,“说不定就遇上奇迹了呢?”
    “奇迹……”这还真是打击人,余柏林心中叹息。
    算了,实在不成,就在府学里好好读书吧。也有不少进士,是从府学、或者自己在家读书,读出来的。
    听闻第二天恰好休沐,余柏林带着礼物进城拜见陈瑞德。
    陈磊早就给陈瑞德说起过余柏林,陈瑞德对余柏林的才华还是挺欣赏。
    若不是余柏林家里牵扯进洪县令之事,陈瑞德肯定会给余柏林寻个好老师。若是看得顺眼,说不定自己会直接收余柏林为弟子。
    但现在,陈瑞德很犹豫。
    他正在竞争轮值内阁的名额,帮了余柏林,会不会让首辅不喜?
    “余柏林?是不是那最近挺有名的小秀才?”张岳手持白子,在棋盘一角落下,“听闻是难得一见的小三元?有神童之名?”
    “就是那位。”陈瑞德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年头神童还算少吗?”
    这样子,似乎打定主意不见了。
    “你这话耳熟,别人也曾经这么说过我。”张岳把棋子往棋盘上重重一搁,“我赢了。走,我们去见见那小三元,看他是否名副其实。”
    陈瑞德看张岳已经起身,自己只好跟上去。
    他只是前科二甲;张岳却是前科状元。
    他还在苦苦熬资历,希望在庶吉士任期结束之前轮值内阁;张岳已是内阁大学士。
    陈家也算诗书传家,家中有多人做官;比起张岳家中,由如萤火比之太阳。
    张岳家中是开国功勋,家族奉行中庸之道,看似低调,却屹立朝中多年不倒。先皇时期没落了一阵子,在新皇登基,又重新获得重用,连首辅也不敢轻视。
    陈瑞德为了轮值内阁,特意借着同榜情义,请张岳来家中一叙。
    余柏林没抱多少希望,在被下人请进去时有点惊喜,心道封二这次猜错了。
    当进去之后,见陈瑞德对自己很是冷漠,另一人对自己倒是有着几分兴趣,余柏林才明白,封二对陈瑞德性格把握挺准。
    “你就是那小三元余柏林?”听余柏林见过礼之后,张岳笑道。
    “正是草民。”余柏林一边回答,一边猜测问话之人身份。
    这人在别人家中做客,却能无视主人家意见接见自己。身份应该比翰林院庶吉士高。
    或者,家庭地位不一般。
    余柏林脑海中闪过封二的脸。
    “那我来考考你。”张岳不客气道,直接喧宾夺主,把正主陈瑞德晾到了一旁。
    陈瑞德脸上露出尴尬神色,不敢对张岳生气,只得迁怒余柏林,对余柏林生出几分不喜。
    
    第十一章
    
    没过多久,陈瑞德心中的不喜变成了同情。
    张岳刚开始的考校还算中规中矩,范围虽然广了点,好歹在秀才考试的范围内,大约就是一些背诵的内容。
    余柏林应答的很轻松。
    紧接着,张岳开始考经义,而非单纯书本内容。
    对秀才来说可能难了点,但既然余柏林是案首,又听陈磊说,早已在准备乡试,经义对余柏林来说超纲不到哪去。
    余柏林应答还算得当。
    本以为考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哪知道张岳话锋一转,开始问史事。
    余柏林本经为《春秋》,《春秋》也是史,但那是春秋的史。张岳可不只是问这么一点。
    还好余柏林为了融入这个历史发展和穿越前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历史上下了很大功夫,几乎把正史都背了下来,野史什么的也看了不少,倒也难不住他。
    张岳见这都考不倒,开始问大晖朝各地风俗民情。
    陈瑞德自以为回过味来了。感情张岳不是看好余柏林,而是对余柏林有意见吧?这明明是为难人吧?
    经义还能说乡试要考,史事也能说文章要用,这各地风俗什么的,一个专注科举的读书人,怎会有精力看这个?
    陈瑞德自诩是要干一番实事的读书人,他在入翰林之后,不仅仅是继续钻研学问,对什么律例什么各地情况都研究了一遍。
    他虽说想要轮值内阁,也自知没希望留下来。最终还是要外放做官。现在多学点,到时候不至于两眼一摸黑。
    但余柏林现在什么年纪?他在学问上有如此成绩,哪还有心思分给别的?
    哪知道余柏林还真的能答出来,答的还非常不错。
    余柏林在张岳问地方风俗的时候松了口气。
    他来到这个世界没几年,能囫囵吞下这个世界的历史已是不易。当张岳问经义时,余柏林学了一段时日,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当问到史事时,余柏林只能绞尽脑汁背书,若张岳再多问几句,他铁定答不上来。
    他背下正史,但正史关于每个人人物评价才有多少?历史上那么多名人,事迹和作品多如牛毛,有些耳熟能详属于常识,正史上没有但人尽皆知。
    这“人”中不包括余柏林。
    他即使看过原身一些记忆,也只是生平而已,常识不包括在内。
    所幸张岳没有深问。
    到了风俗民情地理知识的时候,余柏林终于轻松了。都是一个国家,气候虽因时代不同有所差异,大致上差不多。高中地理是必修课不说,祖国大好山河,除了沙漠中央,余柏林哪里没去逛过?
    他世界各地都逛过,何况华国各地?
    这个他熟啊,只论自然和习俗,不说具体事物,考不住他。
    张岳问完之后本想再问,瞟一眼发现陈瑞德满脸不掩饰的同情之色,顿时要说的话堵在喉咙里。
    弄得好像我为难他似的。
    咳,好像真的有点像为难啊。
    “余秀才名副其实,怪不得方平赞不绝口。”方平是陈磊的字。陈瑞德本来顾忌洪首辅不想管余柏林的事,后因张岳张狂迁怒余柏林。结果张岳“为难”余柏林,反而让陈瑞德对余柏林的负面情绪消散了。
    陈瑞德性格有诸多缺点,但也有优点,比如惜才。余柏林现在表现出来的,足以让他产生惜才之意,忍不住就打了圆场,委婉提醒张岳,别为难人了。
    以余柏林身份,不可能得罪张岳。想来张岳因为余柏林风头太盛才要为难一二,考了这么久也够了吧。
    其实事件并非因余家所起,余家不过牵涉其中,余柏林还早就被余家赶了出来,首辅大人不至于对一小辈盯住不放。陈瑞德心想。就算我收余柏林做弟子,只要说是见才心喜,其他人也说不得什么。
    如此良才,哪个人不爱?
    想到这,陈瑞德笑容热情几分,想先告诉余柏林有学业上的问题可向自己请教,过一阵子,再顺理成章收余柏林为徒。
    陈瑞德正想开口,张岳却抢先开口道:“小子不错,可要拜我为师?”
    陈瑞德差点被口水呛到,余柏林也一脸懵逼。
    “张大人,你……”陈瑞德哭笑不得,这到底什么发展?
    “我就是跟你抢弟子来的。”张岳神秘兮兮的笑道,“怎么样?我帮你举荐,你把弟子让给我?”
    陈瑞德顿时欣喜若狂,什么弟子什么不给面子顿时统统抛到脑后,对余柏林笑容更加真心诚意:“余柏林,方平求老夫给你寻一名师,张大人可是前科状元,内阁大学士,如此名师,还不快认了?别让张大人后悔了。”
    前科状元?前科状元不姓张啊……余柏林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这前科是指今科之前,可不是指前一届。
    然后,他才愣过神来,内阁大学士这名号代表什么。
    余柏林心情十分激动,立刻跪下叩首:“谢张大人厚爱,草民愿拜张大人为师。”
    “那就敬茶吧。”张岳对着陈瑞德笑道,“陈兄,借贵府一盏茶,帮我做个见证?”
    “哈哈哈,如此美事,恭敬不如从命。”陈瑞德大笑。
    余柏林当即磕头敬茶,手差点发抖。
    这是真拜师啊!
    这古代师从关系多着去,比如这一届院试主考官,也是余柏林老师,余柏林也能自称弟子。
    余柏林是来寻经师,但经师教导的学生众多,虽说有师从关系,也就和后世老师和学生关系差不多。
    但这磕过头敬过茶的可不同了,那是入室弟子,之后老师学生命运息息相关,堪比亲子。
    余柏林今后,就彻底和张岳绑上了。
    他一介平民,和内阁大学士绑上了?
    这馅饼砸得他晕乎乎的。
    若余柏林有点地位,可能还会想一想什么朝中势力平衡关系,想一想自己投靠哪一方还是哪一方都不投靠,绝对不会这么早就和别人绑在一起。
    可现在他一穷二白,就算今后有麻烦,但目前好处可比麻烦多多了。
    不过说句矫情的话,就算余柏林清高无比,也不可能在张岳说出收他为弟子之后拒绝。这么得罪人,他的前途就彻底完了,完全不用想之后的事了。
    余柏林晕乎乎的回家,把此事告诉了还赖在他家里没走的封二。
    本来余柏林是想感谢封二。想也知道封二之前神秘兮兮的样子,此事绝对和他脱不了干系。如今拜师成功,一是要和封二分享喜悦之情,二也是要表达感谢之意。
    哪知道封二听完之后面色一沉:“他居然敢为难你!看我不打上门去!”说罢拔腿就要走,吓得余柏林立刻把人拽住。
    这是干嘛?!他可不想刚拜师就把老师得罪的彻底!!
    
    第十二章
    
    余柏林好说歹说把人劝下来了,封蔚默默的坐在床沿边逗小宝,用背对着余柏林,无声的表示自己的不满。
    余柏林按住额角的爆绽的青筋,叹口气,认命的哄小孩:“老师才高八斗,德高望重,收弟子时考校理所当然。”
    封蔚默默回头,又默默的转过去,继续顶着萧瑟的背景戳小宝。
    “总之……我拜师了?不庆祝一下?”余柏林转移话题,“我亲自下厨。”
    封蔚这才开口:“给你庆祝你下什么厨,让李妈做就成。我先让人把小宝送回去,再拿坛好酒来,今晚不醉不归。”
    反正你醉了也不会归。余柏林腹诽,口中笑道:“好。我酒量一般,见笑了。”
    封蔚顿了顿,委屈道:“我真没想到他会为难你。”
    “……我都说了那不是为难。”话题又绕了回来,余柏林不由叹气,“现在我想,老师只是想提一个我答不出的问题,然后说几句‘还需要继续’努力之类的勉励的话,然后再说收弟子的事。只是我恰巧都会,老师才问了这么多。”
    这么说起来好像有点装逼的样子。余柏林心中默默想。
    封蔚疑惑:“你能猜到他想什么?”
    “大概吧。因为如果是我,就会这么做。”面子问题。余柏林眨了眨眼睛。
    不知道封蔚是不是领悟到了余柏林的意思,终于笑了:“好吧,好像这确实挺符合他的性格的。你们不愧是师徒。”
    余柏林微笑。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他也觉得似乎和老师能相处好。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拜师后你要不要搬到城里去。”封蔚问道,“进出城需要盘查,挺麻烦的。”
    余柏林也想过这个问题。
    他舅舅家原来是住在京城之中,后来遭遇大难,为了填补空缺,卖掉了大部分铺子和京中的宅子,只留了两家很小的铺面留作生计,住到了城郊的小别院里。
    现在他赚了些钱,再加上封蔚最初给的一百两感谢钱,和后来给的五十两贺礼,去京城买一处地段不怎么好的,稍小的宅子也够了。
    京城中地段再偏,也比城外治安要好。特别是这些时日各地都有天灾,想要涌入京城的流民不少,都被拦在城外。
    他这里靠近城门,附近又没有空地,还算安静。但每日也提心吊胆的。
    他自己会几手,李叔李妈年纪都不算小,被流民磕着碰着他也心疼。
    舅舅在外面发展好像还不错,上次来信也说要在京城中重新物色一处宅子。
    按照舅舅的说法,他本就是京城城里人,总想要回去。住在城里和住在城外面感觉都不一样。
    现在也老师在京城里,似乎家安在城里,请教也确实方便些。
    “你一时半会儿也买不到好地段的房子。”封蔚道,“我有处空闲的宅子,你要是不嫌弃先租给你,等你哪日高中了有钱了再买下来。”
    余柏林笑道:“是买不起。封兄对我如此好,大恩无以为报怎么办?”
    两人熟悉后,余柏林和封蔚经常开些玩笑。
    封蔚摸摸下巴,也不像以前不熟那样老提起救命之恩,而是装成纨绔花花公子般调笑道:“小爷看你眉清目秀,好生欢喜,干脆以身相许如何?”
    余柏林严肃道:“小生卖艺不卖身,大爷你另寻他人吧。”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债多不愁,那我就厚颜一番,暂住封兄的宅子了。”说是租下,余柏林也清楚,其实大概也就是借住了。
    能有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读书,对以后科举影响很大。省下买宅子的钱,他也能赚更多的钱。
    读书是一件很耗费金钱的事,笔墨纸砚书本等等,全部都要花不少的钱。
    余柏林上次去书店买了一本国子监新出的经义集注,就花掉了二两银子,够普通人家吃一月了。
    能省则省。
    而对封蔚,余柏林是真的有一种债多不愁的感觉。
    至交好友也罢,人才投资也好,他认了封蔚的人情,以后慢慢还。
    打不了……真的以身相许,打一辈子工吧。
    封蔚的身份,余柏林已经锁定了其中几个最有可能的人。
    “我还想着你会推辞,想了好多理由说服你呢。”封蔚摸了摸鼻子,“是我想多了。你果然是个爽快人。”
    “这话我就当做是对我的夸奖吧。”余柏林耸肩。
    “我真的是夸奖你。”封蔚道,“你这样很好,所以等你搬家后,我要给你个惊喜。”
    余柏林:“……”为什么一说惊喜,他有种不好的感觉?
    ……封蔚做事雷厉风行,余柏林头天同意,他第二天就带了一群人来帮余柏林搬家。
    余柏林:“……”有一种他不是在搬家,而是在被抄家赶出家门的感觉。
    李叔李妈倒是高高兴兴的,神经粗壮的,指挥着这一群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大小伙子打包东西。
    余柏林眼皮子跳了跳:“这就是你说的惊喜?”
    “这不是怕你反悔吗?”封蔚摸摸鼻子,“这不是惊喜,惊喜等到了再说。”
    余柏林按住眉角叹了口气。
    成成成,反正都要搬家,早搬晚搬都是一样,还有人帮忙,何乐不为。
    即使那群人配着整齐划一的刀,知道封蔚让他们干什么后满脸囧样。反正……下命令的又不是他。
    他就当这是一群好心人就够了。心塞。
    于是当家搬完的时候,余柏林自欺欺人的真把这群人当做“好心人”,做了一桌子的菜犒劳不说,还一人封了一贯钱当红包。
    当那群人以更加无语的神情离开的时候,余柏林瞪了封蔚一眼。
    封蔚哈哈大笑:“你没看他们的表情,真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