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文豪-木兰竹-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皇后看在眼中,终于松了口气。
  她的儿子她了解,之前大宝兴致不高,甚至有些迷惘的样子,她怎会不知道?
  现在见大宝终于积极起来,成皇后对余柏林又多了一丝感激。
  大概也只有余柏林,会连感情之事,都能辅导太子吧。
  成皇后对大宝很了解,所以她选择的贵女,都是大宝能接受的样子。
  至于家世背景以及自身德性这种太子妃最基本的东西,那更是千挑万选。
  最后小宝也悄悄来“选”嫂子,挑了一位他看上去最顺眼的。
  那最顺眼的,碰巧也是大宝看上去最舒服的。
  既然两个儿子都觉得那姑娘好,成皇后虽然觉得这姑娘太过爽直了一些,但或许儿子就是喜欢爽直的姑娘。
  以自家儿子的性格,后宫不会有太多莺莺燕燕。太子顺理成章继位,也不需要广纳后宫讨好群臣。后宫相对单纯,皇后爽直些,也没关系。
  余柏林一看那选定的太子妃,就不忍扶额。
  他对那小姑娘还有一面之缘。
  因为那小姑娘正是季家的,是他师母季媛的娘家侄女。他曾经多次接住老师家,曾经见过这个小姑娘。
  那时候小姑娘还挂着鼻涕,走路都走不稳,拽着他的衣摆要糖吃要抱抱。
  虽然是旁系,和师母关系很远了,但作为季家的女儿,说不得还真应了大宝那句“可以交流”兵书的话。
  余柏林突然对两小之后的交流交往很感兴趣。
  大宝得知余柏林曾经见过自己未来的太子妃,很是好奇的询问了一番。
  余柏林笑道:“那时候她还那么小,能看出什么?最多只能看出和你一样爱吃糖。”
  大宝道:“爱吃糖的不是小宝吗?我才不爱。”
  小宝捧着糕点的手僵了一下,不高兴的看着他大哥:“好吧,我爱吃糖,但是我还记得漱口。是谁半夜偷吃最后牙疼来着?”
  大宝:“……”
  弟弟大了就是不好,会说哥哥的黑历史,一点也不可爱了!
  余柏林忍笑道:“你可以和未来的太子妃交流一下小时候偷偷吃糖的经验。”
  小宝非常不给面子的放声大笑。
  大宝脸上红透了。他拿余柏林没办法,还收拾不了小宝吗?
  于是兄弟两在院子里绕起了圈子。
  余柏林看着做鬼脸火上浇油的小宝,和气急败坏的大宝,微笑着摇摇头。
  真希望这种轻松欢乐的时光,一直持续下去啊。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更新的挺早啊,摸下巴。



    
    ☆、第131章 番外二
    
    郑牧初见封庭的时候,其实很讨厌他。
    原因无他,封庭实在是太皮了。
    郑牧出生丧母,年幼丧父,即使被姐姐姐夫接在身边教养,其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让他早早就成熟起来。
    封庭出生乃是众望所归,其得宠程度,看他惯常在他皇爷爷身上尿尿就可以看出。
    宠多了,这破坏程度也就上升了。
    偏偏为了让他和皇太孙培养感情,他姐姐姐夫总是让他带着这位皮的没边没际的皇太孙玩耍。
    小的时候,封庭的破坏力还不是很强。
    他不过是撕了郑牧的书,砸了郑牧的玩具,然后在郑牧的床上随意尿尿而已。
    小孩子嘛,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郑牧忍了。
    他总想着,等长大了,封庭肯定就会变得乖巧了。
    稍稍长大一点以后,封庭的确表面上乖巧了。
    至少在他皇爷爷面前,那个嘴甜的哟,简直让他皇爷爷恨不得天天将其揣在口袋里,走到哪带到哪。
    每当这个时候,太子就十分不高兴。
    这是他的乖儿子啊,他的乖儿子不是该他走到哪踹到哪吗?他爹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还要跟他抢儿子?
    这时候,皇帝陛下就完全看不出对太子的宠爱了,大多时候不是吹胡子瞪眼,就是直接龙脚一踹,将最宠爱的儿子踹翻在地,然后抱着孙子跑路。
    特别像抢孩子的土匪。
    太子很心塞,他一心塞就忍不住对着郑牧吐槽。
    郑牧听得懵懵懂懂。
    拜托,他只比皇太孙大两岁而已,哪能听得懂太子那么长篇累牍的唠唠叨叨?
    太子其实知道郑牧听不懂,他就是想找个听不懂的念叨而已。
    不然他为何不去找太子妃?
    要是被人听懂了,多丢脸啊。
    然而,郑牧虽然听不懂,但是作为一个小男孩,即使他再早熟,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被迫端坐在椅子上,听大人念叨,这对于他而言,无异于酷刑。
    所以,郑牧从那以后,就对罪魁祸首封庭很是怨念。
    但怨念也不能阻止姐姐姐夫,甚至皇帝陛下,把他往皇太孙身边送。
    郑牧聪慧老成,又是和皇太孙一同长大,这是为皇太孙培养的班底啊。
    太子殿下还没登基,就在想给自己儿子培养班底了。
    皇帝陛下还没退位,就在想给自己孙子培养班底了。
    郑牧在懂事之后曾经私下半开玩笑的想,以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这样子,干脆跳过太子殿下,直接让皇太孙当皇帝得了。
    他没想到,自己居然会一语中的。
    如果他早知道自己乌鸦嘴这么准,一定会紧紧闭上嘴,哪怕是成为哑巴。
    ……随着年岁增长,封庭终于有点皇太孙的样子了。
    至少不会让郑牧觉得这个熊孩子实在是太烦了。
    但是封庭的熊并未消失,而是从外在变成了内在而已。
    或者换句话说,变成了蔫儿坏蔫儿坏的腹黑熊孩子。
    封庭每天乐此不彼的给他爹他爷爷找事,找事之后,还能哄的人家团团转。
    郑牧就苦哈哈的跟在封庭身后,要么给他当帮凶防风,要么帮他背黑锅。
    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简直不能更热闹了。
    这让郑牧这原本一乖巧爱笑的孩子,硬生生被逼成了面瘫脸。
    原因就是封庭老爱逗他欺负他,郑牧在吃了好几次瘪之后,终于艰难的摸索出,越是理睬封庭,封庭就越嘚瑟。
    封庭就像是开染坊似的,给点颜色就灿烂。
    对付封庭最好的方法,就是装面瘫,装淡定。久而久之,他自己就没趣了。
    只可怜郑牧为了躲避封庭的捉弄,从假面瘫变成了真面瘫。
    郑牧一直认为,自己是被皇太孙欺压的小可怜。但在其他人眼中,郑牧和皇太孙竹马竹马,感情好得出乎想象。
    皇太孙可是能因为别的宗室说了郑牧一句坏话,就拎着砚台要找人拼命的人。
    这还不是好哥们?
    虽然结局是,可怜被躺枪的郑牧,苦哈哈的陪着皇太孙挨板子跪祠堂。
    不过从那以后,封庭就知道了不能从正面摁人。所以他背地里阴人的手段越来越高了。
    用郑牧的话来说,叫口蜜腹剑。
    郑牧一直陪着封庭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苦读经书到骑马射箭。
    郑牧一直以为他会陪着封庭一直走下去,即使心中万分嫌弃。
    但有一天,他发现封庭突然变了。
    他变得不那么熊了,好似突然长大了。
    之后他从姐姐那里得知,封庭要娶媳妇了。
    郑牧这才恍然,是了,他不可能是陪伴封庭一辈子的人。
    陪伴封庭的,将是封庭的妻子。
    郑牧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啊。少时玩伴,总会各自成家。
    只是从记事起,他的人生全部都被封庭占据,让他习惯了每分每秒都有封庭折腾的身影。
    所以他忘记了。
    郑牧觉得,自己应该高兴才是。
    他不是一直祈祷着,让封庭安分一点。
    现在封庭安分了,为了一个陌生的女人。
    但是郑牧却发现,他高兴不起来。
    一想到封庭身边将要出现另一个人,比他更亲密,郑牧心里就跟压了一块巨石似的。
    郑牧把这一切,归结于兄弟之间的不舍。
    就像是他姐姐,不也因为封庭将要娶亲而长吁短叹,很是不舍吗?
    但之后一场意外,击碎了郑牧所有幻想。
    封庭既然将要娶亲,虽然皇子比一般人要定亲更早一些,但比封庭大一岁的郑牧,也到了该相看妻子的时候。
    长姐如母,太子妃自然要为自己幼弟好好挑选。
    封庭在得知郑牧也要相看妻子的时候,非常大度的与郑牧分享了他的……春宫图。
    各种姿势,各种传神。
    郑牧:“……”
    你未来妻子知道你还在相看媳妇的时候就在看这种东西了吗?
    郑牧红着脸,在封庭的教唆下,和他一起翻开春宫图。结果不小心从春宫图中,翻出了一张画风有点不对的。
    郑牧:“……”
    这是什么鬼?
    封庭淡定道:“龙阳,听说在前朝是雅事。”
    郑牧三观都破碎了。
    原来男人和男人也……
    郑牧捂脸败退。
    太重口了,他承受不住。
    封庭嘲笑之。假正经,这有什么重口,他还有更重口的龙阳十八式的图呢。
    或许是初次受到男人还能和男人那啥的刺激,让郑牧做了好几宿的“噩梦”。
    在梦中,他一直在和男人酿酿酱酱,把他看过的图中的姿势都试验了一遍。
    明明只匆匆扫了一眼,怎么印象这么深刻?
    郑牧的初次遗精居然是给了这种“噩梦”,郑牧心中无疑是崩溃的。
    而让郑牧更崩溃的是,在之后的一夜,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梦中那个男人的脸。
    那张满含春意的脸。
    那张他熟悉的脸。
    郑牧立刻被吓醒。
    然后他羞耻的发现,再回想梦中之事,身体的反应并不是羞耻,而是和梦中一样的血脉偾张。
    郑牧将自己的脸埋在被子里,无声痛哭。
    到了第二日,郑牧更沉默了。
    别人都说郑牧变得更成熟了,封庭觉得自己小伙伴变得更没趣了。
    难道是让小伙伴一起看春宫图,让小伙伴恼羞成怒了?
    封庭觉得自己想的很正确,决定暂时老实一段时间,再和小伙伴重归于好。
    他却不知道,小伙伴并不是恼羞成怒,而是对他有了不该有的心思,而心神崩溃中。
    郑牧一直觉得,自己居然对这么个人有了这种心思,实在是不可思议。
    但他认为,待封庭成亲之后,见着封庭和他的妻子夫唱妇随,琴瑟和鸣,自己的心思就会慢慢淡去。
    这只是年少时错误的妄想。
    他终将走向正规。
    但就在他如此想时,突逢噩耗。
    皇帝陛下驾崩,太子暴毙,封庭一家被赶出东宫,圈禁京郊一座破旧庄子中。
    而他,这位从小被培养的皇太孙玩伴,自然下场也不会好。
    太子妃为了救他,匆匆让郑家的人将他带到边疆。
    他和封庭,在情谊最浓的时候分离。本来有可能变淡的感情,也在悔恨与担忧中日积月累,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这种执念,支撑着他在边疆刀口舔血的日子中活过来,从一个看着鞑靼杀过来级吓得僵直的京城公子哥,变成了让鞑靼闻风丧胆的战场孤狼。
    ……“臣,求娶婉柔公主。”郑牧跪下道。
    封庭差点打翻了手中茶杯:“你们两什么时候勾搭上的?”
    郑牧嘴角抽搐:“陛下,请注意你的言辞。”
    封庭干咳一声道:“好吧好吧,你们两什么时候看上对方的?还真巧了,大姐刚跟琪芳说了对你有意。你们两情相悦啊。”
    封庭摸了摸下巴,笑容猥琐道:“该不会你两在离京前就勾搭上了吧?然后被何家横刀夺爱?”
    郑牧叹气道:“陛下,你想太多。”
    不过是两个有同样悲伤的人,互相舔舐伤口罢了。
    如果我们两不幸福,你和皇后,也会难过吧?
    所以我们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只要你们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作者有话要说:  婉柔公主的番外就不写了,远目,我是亲妈。
    
    ☆、第132章 番外三
    
    太子封珥大婚之后,天齐帝退位,太子登基,年号天庆。
    历史书上标注,天齐盛世结束,天庆盛世开启。
    天齐盛世是晖朝盛世的开端,而天庆盛世则是整个晖朝盛世全面展开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名臣名将,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天齐和天庆盛世的铺垫,华夏国力一跃到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程度。即使之后华夏也经历了动荡不安。但这时候积累的好底子,支撑着华夏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并且顺利完成新社会制度的过渡。
    这都是后话。
    这时候,谁想得到那么远?
    太子大婚,帝后很是高兴。哪知道乐极生悲,当年冬天,帝后二人双双病倒,缠绵病床一两月。
    大宝刚成亲,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燕尔,就因皇帝陛下生病,而担负起了朝政重任。
    太子妃也是。她还没适应自己的身份,就被迫在成皇后病倒之后,处理起宫务之事。
    所幸她是大家族出生,又在备嫁之时苦学了内务之事,再加上封庭后宫人员稀少,事务相对简单,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一对刚成亲的小夫妻,就这么各自被事务绊住了脚,没时间培养感情。
    但奇怪的是,大概两人都很忙很累,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感情居然在忙碌之中稳步上升。
    封庭这次病好之后,觉得是时候退位休息了。
    封庭想要退位之事,朝臣们自然一请二请,请求皇帝陛下三思而后行。
    但封庭决意已定,朝臣也不再上书,开始为新皇登基做准备。
    实际上朝臣们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不过就算心中明白,也要在面子上挽留一下皇帝陛下罢了。
    封庭退位之前下了不少旨意,为大宝的登基铺路。
    其中一道旨意,便是赐余柏林国姓,并加封伯爵爵位。
    公侯伯子男,伯为第三等。
    余柏林之前立下不少功劳,虽然官职上一直有变动,但虚阶上没有多大改变,爵位也没有给。
    余柏林如此受皇帝陛下信任,朝臣们都看在眼里。所以皇帝陛下压着余柏林的功劳不给赏赐,自然不是不愿意给,而是在寻找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朝臣们本以为皇帝陛下是给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再行加封,以示加恩。
    却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在退位之前封赏余柏林。
    余柏林的军功,封伯算是中规中矩。
    关键是赐国姓这一点,才显示出余柏林和其余众臣的与众不同。
    历来朝代,基本上只有开国之时,给予开国功臣赐国姓。而且这被赐之人,一定是开国功臣中功劳最顶尖的,也最受开国皇帝信任的。
    在朝代之中赐国姓之人寥寥无几,无一是立下大功。
    余柏林的军功虽然很大,可谓是文臣第一,但这并不足以让他被赐国姓。
    朝臣们纷纷传言,肯定还有其他缘由。
    于是余柏林身世之事,又甚嚣尘上。
    余柏林明白,这赐国姓,三分之一是为官立下的功劳,三分之一是对封蔚、大宝、小宝三人的救命之恩。
    剩下三分之一,是他和封蔚的感情。
    皇帝陛下是以此承认,他和封蔚的感情。
    他和封蔚无法如常人一般成亲,这赐国姓,也算他和封蔚是一家人了。
    只是这总有一种自己嫁人的错觉,让余柏林好生尴尬。
    特别是看见封蔚一脸傻笑的时候。
    大宝小宝倒是高兴的很,余柏林终于和他们是一家人了。
    嗯,现在该称呼为封柏林了。
    封庭的确有等大宝登基之后,再由大宝给余柏林加封之意。
    但他转念一想,大宝登基,余柏林定是辅佐大宝之人。
    余柏林虽然功劳显著,但朝中之人总是因余柏林年龄而对其说三道四——或许也是因为余柏林除年龄之外,也没其他可被他人说道的地方了。
    所以封庭为了让余柏林压得住众位文臣,必须给其增加筹码。
    因内阁之人还未致仕,余柏林无法再升官职,因此封爵是必须之举。
    至于赐姓,这个的确是因为封蔚和余柏林的感情,促使封庭想到此事。
    让大宝赐姓也成,但封庭想着,长兄如父,还是自己承认余柏林,才能让封蔚更加心安吧。
    封庭在退位之前,仍旧为家人想的十分周到。
    封庭还认为,余柏林的功劳,封伯已经算是少算了。
    只是封的太高,以后封无可封,难免又有朝臣叽叽歪歪。
    之后加封,就交给儿子来吧。
    这一切做妥当之后,封庭就正是下旨退位禅让,退居泰安宫,称太上皇。
    大宝完成登基大典,继任为皇。
    ……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总是会有阻力的。
    特别是皇上头上还压着太上皇,怎么看,都像是会出现新老一派斗争的局面。
    然而,大家想太多。
    封庭说是退居泰安宫,待大宝登基半年,差不多皇帝的事务都理顺之后,他就携太后离京出游去了。
    并且更让朝臣们崩溃的是,还是留书出游,目的地未定。
    这特么能好?
    朝臣们的折子如同雪花一样飞进宫里。大宝只得摊手道,太上皇是他爹,太后是他娘,他能怎么办?
    从来没听说过有皇上还管的了太上皇的。
    朝臣们都崩溃了。
    皇帝陛下在任的时候就很任性,结果退位了好似更任性了。
    并且,以前皇帝陛下还必须上朝,朝臣们还能逼迫皇帝陛下稍稍安分些。现在皇帝陛下成了太上皇,更没人管得住他了。
    这时候老老实实待在京城,按时上朝拱卫京师的德王殿下,在跟太上皇对比之后,似乎都让朝臣对其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这么一对比,显得德王殿下都已经不算任性了。
    至于当今皇帝陛下。哦,朝臣们无话可说。
    比起之前任性的陛下,实在是太完美太仁厚太好说话了。
    虽然还是坚持原则,但是至少不会和之前的皇帝陛下一样不但不听人说话,还会摆出一张嘲讽脸,生怕气不死朝臣一样。
    有了皇帝陛下的对比,大宝这位皇帝的确十分宽厚仁慈了。
    当然,太上皇封庭跑没影了,只是其他朝臣得到的消息。实际上封庭还是很注意安全,他的行迹,大宝等人都是知晓的。
    又过了一年,不仅封庭跑了,金刀卫指挥使郑牧携夫人婉柔公主也跑了。
    郑牧以自己曾经在边疆浴血奋战,身上有多处旧伤为由,早早致仕,大宝哭笑不得。
    大宝私下跟余柏林吐槽道:“林,郑大人就是只是想当父皇一个人的金刀卫指挥使吧?”
    若是旁的人听了大宝这话,定会认为大宝是在责怪郑牧,有所不满。不过余柏林知道,大宝只是单纯就事论事而已。
    余柏林笑道:“渔樵也的确精力有损,并不算谎话。更何况,金刀卫指挥使一职,本就该陛下亲手提拔为好。渔樵主动致仕,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大宝叹气:“我懂我懂,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吧?可林你千万别也跑了。我看王叔天天都想跑掉的样子。”
    余柏林不由失笑:“当然,我会陪着陛下。”
    大宝扬起笑容,和还是少年时一样灿烂纯真。
    余柏林看着大宝的笑容,心想,即使已经知道大宝已经是皇帝陛下,已经今非昔比,但只要看见这笑容,他仍旧觉得,当年抱着他大腿的孩子,其真正的内在,从未改变过。
    所幸,大宝目前对他,的确未曾改变。
    将来还很长,谁也不知道之后人心是否会变。但余柏林相信,自己自保的能力,总还是有的吧。
    大宝登基之后,政事上很依赖余柏林。
    余柏林则向他推举其他臣子,教导大宝不要过于依赖一人。
    虽然他不会有异心,但他不能保证自己事事正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使被偏信的是他也一样。
    不过正因为余柏林此番举动,大宝更加依赖他。
    余柏林只得叹气。
    他早就发现了大宝性格上的缺陷。
    即使大宝成长许多,但毕竟登基时也不过十七而已,在后世不过一高中生,思想远不算成熟。
    大宝性格上的缺陷,在于他心思细腻,且缺乏安全感。
    心思细腻是他本性所致。大宝很容易多想多思,自己逼迫自己。
    而缺乏安全感,则是从小环境所致。
    大宝不和小宝一样,出生时封庭便已登基。虽说封庭刚登基时小宝受了不少苦,但那是小宝尚不能记事,长大后,也就忘记了婴孩时期的不安。
    在小宝记事之后,就有父母兄长,以及余柏林和封蔚护着。所以即使幼时敏感,但长大后的小宝要开朗许多。
    但大宝不一样。他经历不安动荡时便已记事,且他因为早慧,对年幼之事记得十分清楚。再加上作为太子,过早被封庭带在身边教导。朝廷上那一系列尔虞我诈,让幼时的大宝曾经十分恐惧。几次朝中血洗,更是让大宝印象十分深刻。
    这让大宝即使面上再坚韧,心中已经种下了不安的因子。
    他会不由自主的选择人依赖依靠。
    或者说,大宝内心太过柔软了。
    余柏林很无奈,认真跟大宝剖析了他的性格,并表示大宝作为皇帝一定要改正。不然错信他人,会造成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