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国师-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朱由检摇了摇头,李云崖要替他把书收起来,他也不同意,叫来随后跟着的王征南,让他替自己拿着。
又逛了一会,看看时间不早,两人进入正东坊,来到大兴县小学。
今天是丁卯日,学校只上半天课。
李云崖规定,五天轮休一天,名为侯修,用十天干计日,逢戊、癸日休假,如仍需要工作的话,需要给双倍的加班费,已经让法务部写入专列的休假法里面,全年春节时修前三后六,共九天,清明、端午、中秋各休三天,这样全年共可修九十到一百天,因按农历算,有时候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此外还详细规定了病假、产假等法条,以保障工商业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除了正常的休息日以外,前一天丁、壬两日只上半天学。
李云崖跟朱由检在中午时候到达学校门口,找了家茶楼坐下喝茶,学校门前有茶楼在后世来看有点奇怪,但现今几乎每个学校门口都有几家,一来给学校里的教师用,二来学生们年纪大小不同,不差钱的也愿意来附庸风雅,因此生意都还很不错。
下课钟声响起,学生们成群结队地往外走,他们当中最大的已经三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都穿着学校统一订做的校服——在中山装的基础上改制的,目前全国的校服都是这样,只是各个地区颜色不同,个别学校还会在上面绣上花纹。
大兴小学的校服是红颜色的,衣角和袖口还绣着金色的花纹,看上去特喜庆。
李云崖眼尖,很快在人群中找到了朱慈烜,这孩子今年虚岁已经七岁了,从去年就被送到这里读书,内城里面也有小学,但徐光启、孙承宗等家里的小孩都在里面读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云崖让他改姓李,化名李烜来这里上学,让国安局的人暗中看着,早送晚接,已经读了一个学期,倒是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接触的人多了,朱慈烜的性格更加开朗,每天跑跑跳跳,身体也比原来好,他穿着红色的小校服,背着当下最流行的双肩小书包,正在跟两个同龄的小伙伴说着什么,忽然看见前面站着两个人,顿时欢呼一声:“爸爸!”张开双臂开始小跑,最后一头扎进李云崖怀里。
“好儿子!”李云崖把他抱起来在原地转了两圈,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这时候的家长对子女可没有这样表示亲密过,只有个别的祖辈才会这样,因抱孙不抱子嘛,很多大户人家的男人,真的一生都没抱过自己的儿子。
朱慈烜跟李云崖亲近惯了的,搂着脖子在他脸上左右开弓,吧嗒吧嗒亲了两口,然后才想起跟旁边的朱由检说话,一声父皇刚要出口,屁股上被李云崖拍了下:“叫爹爹。”
“爹爹。”朱慈烜乖巧地叫道。
“嗯。”朱由检虽然有些嫉妒儿子跟李云崖那样亲近,但仍然摆出一副严父的姿态。
新学虽然已经推广了两年多,但有钱人仍然把四书五经那一套视为真正的学问,亦如既往地将新学称为贱学。李云崖裁撤六部,朱由检四年不开科举,孙承宗、徐光启等忠臣们也带头把孩子送到新学堂里面读书,但现在来上学的仍然以中下阶层家庭的孩子为主。
朱慈烜用的笔纸书包,行为举止,总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虽然连校长都不知道他的确切来历,但所有人都知道他肯定是来自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巴结的有之、不屑的有之,朱慈烜上学第一天,就被一个十二岁的同学哄走了文具盒,李云崖不让朱由检给他换新的,一直到期末考试,朱慈烜考了语文数学双科满分,才有的到一个新的文具盒。
第67章 坐车
李云崖看朱慈烜这回新交的两个小朋友,年纪都比他大一些,虽然都穿着同样的校服,但看气质也能大约看出来,家里条件并不是特别好,左边一个比较憨厚,右边一个带着腼腆,脸上并没有老于事故的羡慕嫉妒等表情,只有属于这个年纪的纯真。
李云崖把朱慈烜放下来:“跟同学道别。”
朱慈烜双手抱拳:“咱们甲日再见!”两个小豆丁也跟他拱手作别。
两个大人带着朱慈烜找了一家饭馆,吃灌汤包,李云崖问朱慈烜在学校的事,又问留了什么作业,朱慈烜很开心爸爸和爹爹能亲自来接自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今天先生讲到‘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说古时候大师欧冶子为越王铸造了五把剑,三长两短,长剑为巨阙、湛卢、纯钧,短剑为胜邪跟鱼肠。巨阙剑最大,最厚重,越王勾践用它发出来的剑气斩裂了马车。先生说巨阙剑是最厉害的宝剑,而夜明珠是最宝贵的珠宝,能够在夜里放光……”
李云崖把小学、中学、大学都定为四年,教育部制定的大纲,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三字经,下学期学千字文,要求能读、能背、能写,能解其意。
朱慈烜作为皇子,教育比普通孩子要早,三百千早都学过了,但他的启蒙老师是朱由检请的大儒,虽然也有讲解,但远没有新学教师们教的有趣。
李云崖把学校建到全国各县,老师自然不够用,他让小学毕业的都去各地当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再自学中学的内容,还办了中学的寒暑假进修班,目前各小学的教师年纪都不大,平均年龄在十八岁上下,像朱慈烜的班主任,就是军校小学毕业,原来的匠户子弟,今年才刚满十六周岁。虽然年纪小,但学习很好,认真负责,能够一板一眼地把教科书上的东西都讲出来,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他就会拿戒尺打手心,朱慈烜也挨过戒尺,回家哭得眼睛都红了。
“很好,你给我写一个黑夜的夜字。”李云崖考教朱慈烜。
朱慈烜用手蘸茶水,在桌上很快写下一个歪歪扭扭的夜字。
朱由检在一旁看到,皱眉批评:“为父的字和国师的字写得都好,怎地你写得这么难看。”
“他不是还小嘛!”才七岁的孩子,能写夜字,已经很了不起了,李云崖宠溺地给朱慈烜夹了一条烤鸡翅,“为了奖励你,爸爸和你爹爹待会带你出去玩。”
“真的?去哪玩?”朱慈烜惊喜不已。
“先吃饭,吃完告诉你。”
朱慈烜不再说话,大口扒饭,他从小生在紫禁城里,皇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他不能去的,每天看见的只有太监跟宫女,后来由于李云崖的缘故,偶尔能跟着出来,但次数也是极少,从去年开始,他在大兴县读小学,虽然只是皇宫学校两点一线,但能接触到很多的人和事,交到跟自己同龄的小朋友,已经很开心了。
他从同学得口中得知,外边的世界原来那么大,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去走走,甚至只要能答允一次同学的邀请,到同学家去做客就好。
“爸爸,我听刘聪说,西三里河那边建了一个大公园,咱们是不是要去哪里啊?”
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丰富市民生活,李云崖责令环保署在城内各地修建公园。
所谓公园者,公共园林也,传统园林都是私人的,有钱人才能享受得到的,公共园林则是所有国民共享,任何人,无论贩夫走卒都可以进去游览观赏。
北京城内由于人口暴增,用地本来就很紧张,如果不是多层建筑的大量兴起,早就塞爆了,不过就算如此,李云崖还是尽量挤出地来修建了五座园林,内城两个外城三个,三里河的这个名叫积翠园,占地近千亩,里面有一个大图书馆,种植各种陆生和水生的植物,圈养许多麋鹿、驯鹿、鸽子、丹顶鹤等动物,还有一对缅甸进贡来的大象,已经生了三只小象。
李云崖跟朱慈烺说:“嘴里边有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咱们不是去积翠园,不要问了,先吃饭,等待会你就知道了。”
朱慈烜用最快的速度把饭吃完,然后一副猴急的模样催促:“爸爸,快些吃吧,孩儿来喂你。”夹起一个包子真往李云崖嘴里喂过来。
他可不敢催朱由检,被朱由检看了一眼,连李云崖不敢再催了,只能坐回原处,眼巴巴地看着李云崖,他实在太想知道李云崖要带他去哪了。
慢条斯理吃完饭,两人带着朱慈烜下楼,叫了一辆载客的马车:“去通州。”
在马车上,李云崖拿出那枚珐琅的怀表:“烜儿,上次你把我给你买的怀表送给你的朋友,我很生气,本来想再也不送你东西了。”
朱慈烜看见李云崖手里的表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赶紧认错:“爸爸孩儿知道错了,我不该把爸爸给我的东西送人,我以后再送人一定送我自己的东西。”
“知道就好!”李云崖把怀表递过去,“丢了可以,坏了可以,但是不能随便送人,知道吗?如果我把你给我画的全家图送给别人,你会高兴吗?”
“我肯定会很生气!”朱慈烜接过怀表,比原来那个更好,又漂亮又精致,他高兴地搂过李云崖的脖子,吧嗒又亲了一口。
到了通州火车站,李云崖拿出三张票:“下午三点的火车,我让人提前买好了的。”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远处已经冒着烟的火车,朱慈烜瞪大了眼睛,感到十分好奇加兴奋:“爸爸,你要带我来做火车吗?”
“是啊!这里人多,你抓紧我,还有你爹,不然的话待会把你们挤丢了,可就找不到了。”
“我们班上刘福就做过火车,他爹带他去郑州做生意,他给我们讲过,说火车是好大一个黑铁妖怪,拉着后面三十节车厢往前跑,还说要给那怪物喂银子,不然它就吃小孩。”朱慈烜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远处冒得烟,“那个怪物开始要吐火了!”
“他骗你的,火车不是怪物,烧煤的,不吃小孩。”李云崖哈哈笑着随口解释,“你看过水壶烧开了之后,那个壶盖会自己跳动吗?”
“我看过!去年爹爹生病,我和哥哥给爹爹煎药的时候,那个盖子就会动。”
“嗯,火车就是这样,用煤烧水,水开了以后往外喷气,火车就往前走了。”
一边说着,李云崖一边打头往里走,朱慈烜在中间,一只手攥着李云崖,一只手牵着朱由检,小心翼翼的,生怕突然跑出来吃小孩的怪物。
京津铁路开通已经四年有余,又经过数次改建,如今已经有并排四条铁轨,随着到锦州、郑州、南京三条铁路的开始修建,通州火车站又扩建了十多倍大,除了货运之外,也造出了平稳舒适的客车,到天津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李云崖把票价调整到普通家庭也能使用的水平,每天火车都满载而去,再满载而回。
李云崖挑选的是每天两趟的快车,没有站票,环境比较好,车上坐的都是比较有钱的人。
火车一开起来,朱慈烜渐渐忘记了最初的害怕,扒着窗户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景物,眼睛瞪得大大的,睫毛长长的一眨不眨。
朱由检也是差不多的状态,这爷俩都是宅男,朱由检比儿子能强点,不过他走得最远的地方一个是永定门的城门楼上面,还是当年皇太极打过来时,他登上城头亲自擂鼓助战,后来李云崖从山西平叛回来,他从阜成门出城迎接,算直线距离还不如永定门远。
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也是很好奇,尤其是被李云崖随时讲述天大地大,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故事,他的这种好奇之心又膨胀了千百倍,今天出门前,他也很激动,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现在终于坐上了盼了好几年的火车,他真的很激动,放在桌子上的右手都在微微发抖:云崖没有骗我,他真的做出了不用牛马拉拽就能行走的火车,一个时辰到天津。那么,他说过的,做出比皇极殿更大许多不用风帆就能在海上行走的轮船也肯定是真的,可以乘坐到北冥去看大鲲,到南洋去钓龙虾!
李云崖没有打扰这爷俩看风景,跟旁边座的两个年轻人攀谈起来。
一个大点的约十七八岁,一个小点的约十五六岁,长得都很帅,穿着笔挺的军装,坐在那里腰板拔得倍儿直,他俩看朱慈烜管李云崖叫爸爸,管朱由检叫爹爹都很好奇,搞不懂这一家人是个怎样的伦理关系。
李云崖主动跟两人说话:“我叫李暖,这是我弟弟李寒,敢问两位兄弟姓名?”
那两人带着些许戒心简单地说了自己的情况,大点的叫袁赋诚,今年十九岁,小点的叫李寄,今年十七岁,两人都是大明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要到天津海军陆战队报到。
袁赋诚……李寄……李云崖在心里反复咀嚼着两个名字,一边说话一边细看那李寄的眉眼,越看越眼熟:“没想到咱俩还是本家!”他拿过自己的旅行背包,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在外边的时候并不随便从空间里面拿放东西,都用这个背包作掩护。
李云崖拿出来的是一大袋榛子,他最爱吃榛子,每年收获的时候都要买不少,先给朱由检爷俩倒一堆,告诫朱慈烜:“榛子壳不许随便乱扔,放进口袋里,待会倒进垃圾箱里去。”剩下的都递向袁、李二人,二人推辞不受,李云崖说:“旅途寂寞,大家吃点东西聊聊天天,不过是榛子,也不是什么特别尊贵的东西,我看二位举止气度家里肯定不差这点,咱们就当交个朋友了。”
两人还是不肯收:“实在抱歉,您的好意我们兄弟心领了,但是我们有纪律,穿上这身军装,就代表整个青龙军,决不允许拿别人一根针一粒米。”
李云崖又让了几次仍然无果,只得跟那个李寄:“你们的纪律我知道,不许拿外人的东西,但我不是外人啊,你叫李寄,我问你,中研院有一位徐院士,号霞客的,是你什么人啊?”
第68章 叔公
李寄吃了一惊:“正是家父,您如何得知?”
李云崖跟徐霞客很熟悉,在中研院里面,徐光启主要研究天文历法,大气磁场,以及电能方面,徐霞客则研究地理土质、人文考古,和物种之类的研究,被人们称为天地双徐,李云崖曾经有一段时间天天跟徐霞客在一起,两人还一起编撰教科书。
这个李寄是徐霞客的儿子,却并没录入家谱,因他母亲周氏原是徐家婢女,有孕之后被徐霞客的续室罗氏趁着徐霞客出游之际,强行嫁给一户李姓人家,周氏在李家生下孩子,起名叫做李寄,徐霞客回来之后想要让他认祖归宗,但碍于家族礼法始终不可得,去年李寄考入大明六师军校,经过一年训练期满,今天正好做这趟火车往天津去,到袁崇焕麾下的海军陆战队报道。
李寄长得跟徐霞客眉眼很像,李云崖又长期关注军校那边的事情,知道徐霞客的儿子报考的事情,这会才能一口叫出来。他没有回应李寄的惊问,又转向另一个袁赋诚:“看你也绝不是小门小户出身的,你的身上有军人传家的味道,更有一股儒雅和风韵,你们家祖上必定显贵,不可能是无名小卒。”李云崖当年初中毕业之后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来做了国师,这些年下来也算识人无数,“诗书传家又出军人的,嗯,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他如数家珍地说了十几位,忽然笑道,“有了,符合条件的姓袁的有两位,目前东海舰队袁崇焕儿子还小,没有你这么大,还有一位是四朝元老的袁公袁可立。”他看向朱由检,“我记得袁老先生的儿子袁枢在辽东,去年刚升的贪狼骑的师长?”
朱由检确认地点点头,军中少校以上军衔,团长以上职务,全部由他亲自签署授予,袁可立大名鼎鼎,四朝重臣,跟徐光启、孙承宗都是好友,文功武功俱都上乘,也是国宝级别的人物,朱由检下旨召他入朝,被推辞,再下旨,再推辞,直到第三次才答允出山,到国防部任总参谋长,今年孙传庭开始攻略陕西,就是他和孙承宗一起研究制定的计划。
本来历史上的袁可立前年就死掉了,但由于李云崖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袁可立一到北京就被保护起来了,专门的疗养院,专门医疗团队,尽最大的能力帮助老头保养身体,去年有一次生病,被送进了大明皇家医院治疗。
李云崖早在建立中研院之初就设立了医学院,从太医院抽掉了不少高手,又从全国广征名医,他的邮包里面,有小儿岭种参大户赵铁柱给他上初中的儿子买的三个实验箱,一个物理实验箱,一个化学实验箱,还有一个生物实验箱,里面有显微镜、培养皿、标本夹等器具,所以从崇祯二年,中研院的医学院士们就开始观察细胞和微生物,李云崖又拿了不少药物给他们做研究,在崇祯五年时候,成功培养出了青霉素,后来又找到了链霉素。
医生们对李云崖的评价是:国师不但能驾驭鬼神,点石成金,更加法眼如炬,于一碗水里见十万八千虫,于方寸间见百万丛林,能取极细之虫草以疗伤病,上古先贤不过如此!
后来李云崖建立了北京军区医院,北京医院,朱由检将太医院裁撤,建立了大明皇家医院,其中第一个主治红外伤,目前正在攻克脏器移植课题。后者主要以养生祛病延年为主,专治各种慢性病,袁可立的肺痨,就是在这里被治好的。
袁可立的长子袁枢今年三十岁出头,在辽东卢象升手下,长得帅、能打仗、会画画、精书法、擅鉴宝……允文允武,在卢象升改革军队的时候,辽东军原来的势力,隐然有不稳的局势,皇太极又要见缝插针,袁枢在这期间屡次立功,去年被卢象升提名,朱由检签署,任命为贪狼骑第一师长,掌管一万骑兵,已经是相当有分量的军官,今天李云崖遇到的这个袁赋诚正是袁枢的儿子。
袁赋诚看李云崖这样侃侃而谈,对朝中诸公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心里又惊又疑,不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个什么身份,北京城里有名有号的,可没听说过有李暖这么一位人物,难道……竟然是那位?他又打量了李云崖一番,觉得跟传言中的国师又不太像,李云崖的形象在传说中有两个极端,正面的极正面,负面的极负面,有的说他身高两米,力大无穷,有的说他仙风道骨,逍遥自在,有的说他青面獠牙,满脸戾气……
李云崖为了让朱由检放心,只在帮他参谋军务,已经有三年多不曾到军校去了,就连每年一次的阅兵他都找借口推辞,袁赋诚没见过他,倒是远远地见过朱由检一次,但他做梦也想象不到,当今皇上会带着儿子,穿着便服跟自己坐在一节车厢里,当然在他的印象当中,位高权重的李云崖也不会这样在自己面前说话,所以疑虑只一升上来就给打消了。
李寄还在好奇地问李云崖的身份,李云崖笑道:“我也是中研院里的院士,跟大小徐院士都相熟的,我与他们平辈论交,因此你们称我为叔父就好了。”
李寄站起身躬身行礼:“小侄李寄,见过叔父。”
另一边袁赋诚也站起来:“大徐院士跟家祖是老兄弟,您与徐叔祖平辈那就是我祖父一类了。”他看李云崖那张脸最多不过二十五六,怎么就突然成了自己爷爷了,他有些埋怨地看了李寄一眼:人家说什么你就认,万一他是诓我们呢?
“不必不必,我可没有那么老,你莫要喊我叔公。”李云崖看朱由检坐在对面抿着嘴笑,也有些囧,他确实是中研院的院士,而且是最高等级的,原本他是不要的,但徐光启等人都劝,说无论天文地理,还是物理化学,中研院所有的科目研究李云崖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李云崖的学识相当之高,如果没有李云崖,他们什么都研究不成,李云崖给他们推开了一扇大门,点燃一盏明灯,如果李云崖不肯接受院士,那他们也不能接受,否则实在有愧,于是李云崖也得了院士身份,而且他平时跟徐光启、徐霞客等人交往,都是喊老哥哥的,并没有故意装大辈,却不想今天竟然有人要喊他爷爷了,还是个十九岁的大小伙子。
袁可立跟徐光启同年同月生,二人只差了一天,历史上又是同年同月死,相差四天,两人关系非常好,李云崖管徐光启叫老哥哥,论起来袁赋诚还真得叫他一声叔公。
李云崖说:“你别叫我叔公,嗯,就叫我前辈吧。”他跟朱由检说,“这个称呼好,有种世外高人的感觉。”朱由检笑的抿不住嘴,露出一排白牙。
袁赋诚叫了前辈,李云崖把榛子递过去:“我是长辈,就不是外人了,正所谓长者赐,不敢辞,这回你们可不能再推辞了。”
两人犹豫着把榛子接过去剥着吃,李云崖问起军中的事情,由于有保密原则,两人对于怎么训练的机密事项嘴都很严,只捡生活方面的简单的说了几项,大明军校是李云崖一手创建起来的,前两年他一直住在军校里面,后来规则的增改也是他跟朱由检共同完成的,所以再熟悉不过了,很快就跟两个少年说笑起来,最后带头唱起了军歌:“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思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很快就有人跟着唱,不是袁赋诚和李寄,而是隔了几个座位那边坐着的几个青年,都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留着毛茸茸的短寸头,一边拍手一边唱,袁赋诚跟李寄受到感染也跟着唱起来,到最后连车厢里面的其他十几个乘客,连朱由检在内都跟着一起唱。
“堂堂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