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氏风云-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坐,不知贵姓大名,府上何处?”
  “小人免贵姓元,老家洛阳。”
  “咱明人不说暗话,你的礼不薄啊,你找我什么事?”
  元宝反应很快,忙鞠躬说:“大帅,元宝是奉家父之命来东北发展业务,人生地不熟的,想找个靠山,一边做生意,一边为大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吴大帅一听很高兴:“就这点事,没问题,东北的事我能说一半,但也足够了。只要不违法,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有事我撑着,这礼我就收下了。”
  元宝谢过大帅,把马和枪给了吴俊生。
  吴俊升看到马和枪的确非凡,非常高兴。尤其是这匹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爱不释手。大帅对元宝也特别的喜欢,心想这人了不得,知道他最喜欢这两样东西,不惜花重金求得敬奉,这份诚心就足够了。
  元宝离开了帅府,去了黑龙江的边境一带,开展与沙俄的边境贸易。
  元宝在东北的第一笔生意还算顺利,从沙俄那买进皮革,把黑龙江产的土豆卖给俄国人,再把皮革倒入内地加工,制成皮鞋或皮衣,然后再卖给关内的达官贵族们。元宝的生意是一条链,每一笔生意都有钱赚。最重要的是他在边境上认识了一个搞外贸的本地人,这人叫刘长富。会说俄语,熟悉当地的一切,可惜的是他没有本钱,没有势力,一直也不太得志。元宝善于发现人才,与刘长富的相识注定了今后几年生意兴隆。
  为了说动刘长富跟他合作,元宝是动了脑筋的。刘长富一直看好纺织品生意,他知道沙俄那边缺衣少粮,可是自己一直也没钱投资。元宝几次去刘长富家,算得上是三顾茅庐了。
  元宝说:“长富老弟,论年龄我是哥哥,但论本事,我是弟弟呀。”
  长富说:“那是您抬举鄙人了,在黑龙江我没什么势力,更没有什么过人的本事。”
  元宝说:“我也不是本地人,老家是洛阳人。来东北也是闯关东。”
  长富说:“那你来黑龙江这有什么打算呢?”
  元宝说:“实不相瞒,我是想发展边境贸易,但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选择,想来听听弟弟的高见。”
  “高见没有,我也只是个小生意人,大买卖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看您还是找别人去吧?”
  “兄弟如果不愿意说也行,我只是想跟你交个朋友,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那就恕不远送了,您慢走!”
  隔了十几天后,元宝又来到了刘长富家。这次刘长富生意上遇到了困难,他的货被压在关内卖不出去,正愁着没办法。
  元宝经人打听知道了刘长富的苦衷,但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着说:“长富老弟,最近是不是又发财了?”
  刘长富不好意思地说:“哪有那么多财可发呀?倒是您最近发财了吧?”
  元宝说:“我赚的都是小钱,做的都是小生意,没什么大财可发。”
  刘长富说:“不可能吧,我听说你的买卖可不小,生意做得相当不错。”
  元宝说:“哪里的事,我来是想和刘老弟商量点生意上的事,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刘长富说:“那要看是什么事了?”
  元宝说:“我想在边境附近开个工厂,搞皮革加工,不知道老弟觉得如何?”
  “皮革加工厂在边境上建不太合理,应该建到内地,加工完了可以就近卖掉。”
  “哦,也对,老弟果然有见识,我还一直以为皮革生意应该挺赚钱的。”
  “在边境上建厂可以,但不应是皮革厂,如果老兄真的有实力想大干,不如建个纺织厂,加工一些军用的衣物,前景应该不错。”
  “但我不懂俄语,也不认识沙俄那边的军中人物呀?这年头,没关系生意不好做的。”
  “这是小事,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今天老弟为什么这么慷慨,这与你前段时间的态度完全不同啊!”
  “说句实话,老弟我有事相求,生意上遇到了困难,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所以才……”
  “那老弟遇到了什么困难,快说来听听。”
  “我的钱全用压在一批货上,关内那边的工厂却迟迟不收,眼见着我的损失越来越大,如果再这样压个十天半月,我就要破产了。”
  “兄弟快说,什么货?怎么不收?”
  “前一段时间,我想做一笔大的,所以我把全部家当都压上了,从沙俄进了一批皮革,结果到北京以后,说是我的皮革质量有问题,不收我的货,收也得压低价格,情急之下我只能卖掉一部分,想花点钱打通一下关系,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买家。”
  “这事不难,我在北京有关系,可以帮你试一试,另外钱不是问题,如果老弟需要,我这里有,你先拿去用着。”
  刘长富不好意思,也没说借钱的事,但没过几日,北京方面就来信了,说是皮革被一家工厂收购了,价格也算合理,至少没赔上。
  刘长富知道元宝对自己有恩,所以主动上门答谢。元宝也开门见山地说:“我看中老弟的是才能和人品,我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够合作,边境贸易的未来将是我们的。”
  “元宝大哥,有情有义,对我有恩,我也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多少年了,我一直想做纺织品生意,也看好这一行,但一直苦于没钱,本想这次做笔大的,如果成了,我就自己干,现在看来,我那点钱根本不行,既然元宝大哥瞧得起老弟,我也一把年纪了,不如咱们兄弟一起干,一定能够成功。”
  元宝激动得上前与刘长富抱在一起,有种兄弟相识恨晚的感觉。之后不久,在刘长富的帮助下,元宝的工厂就建了起来,两人的合作步入了正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参加了一战,远东地区成为了俄国前线的补给来源地。中国东北与俄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元宝的纺织生意迅速发展,赚了不少钱。
  元宝做生意能抓住机遇,还学着与人共享利益,加上慧眼识人的本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站稳了脚跟。生意主要交由刘长富打理,他则想方设法地与当地的商人联盟,有生意大家一起赚钱。元宝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加稳固,还经营起了旅馆和饭店。上有吴大帅保驾护航,下有得力干将鼎力相助,再加上元宝的魄力,东北的生意可谓是风生水起,他在东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哈尔滨的商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元宝多年在外打拼,一直也没有时间回家,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封锁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边境上的贸易也停止了,元宝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可是家族向东北搬的计划就落空了,既然向北不行,就向南发展吧,元老爷也不喜欢洋鬼子,实在没办法了。


第7章 第七章  家族团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其中就有当时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元家老四元吉。
  1919年秋,元哲八岁了,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大大的眼睛,俊朗的小脸,一看就聪明伶俐。平日里小家伙学习很努力,《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都背得很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里请的私塾)的表扬。元老爷看着小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很是高兴,常常回想幸亏当初没把他送人。老爷每次回家来都会带一大堆好吃好玩的东西,元哲从来不吃独食,总是给这个给那个,就连身边的下人都会得到,所以哲儿在家里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三房姨太太都心疼他,但哲儿并没有被宠坏,反而知书达理,有情有义。平日里四姨太对哲儿最好,两个人也特别投缘。哲儿失去生母后就一直认四姨太为母亲。每逢年节,哲儿都要亲自为母亲准备礼物,并找机会送上,表达自己的孝心。三个大哥都已成家立业,平日里不在家,都在外打理生意。四哥元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仍没有婚配,在北京读大学,一年到头能回家一两次。三个大姐姐都已出嫁,家里还有两个小姐姐,都比元哲大几岁,再过一两年也该出嫁了。只有过年时,一大家子人才可能聚齐,那时也是元家最热闹的时候。
  这一年冬天过大年,元老爷的儿子和女儿们都带着家人回来了。先是元宝一家,从东北带回了一些特产:人参和鹿茸,人参最多。元府每个人都分得一个,但鹿茸就只有太太们才有。元宝给元哲带的东西最多,除了吃的、玩的还有用的。元哲也常听四姨太说起大哥的事,说大哥人品好,做事仗义,和老爷最亲近。元府上下都知道老爷对元宝最重视,想把家业传给他,这也惹得元风和二姨太的嫉妒。
  没过多久,元风一家也回来了,从南方带回了许多洋货:巧克力、手表、小提琴等。元风做事特别有心机,为了让老爷高兴,他托人从德国买回了一架相机送给老爷。二姨太看了心里不高兴,心想这儿子是白生了,心里根本就没有她这个娘。哪知私下里元风拿出了从印度买的金镯子,重量和成色都是上等的,最关键的是上面还有二姨太的名字,二姨太爱不释手,心里非常地高兴,心里想还是没白疼这个儿子。元风对元哲没有特别的感情,但他也觉得这个弟弟挺可爱的。
  元寿一家从武汉回来之前先去了趟上海,采购了一些过年的物件。只有元吉两手空空地从北京回来,他是两袖轻风,没钱也没有生意,还在读书。姐姐们也不差,哪个回来都给老爷和夫人们带礼物,元府这架势不是一般人家能想象的。小元哲收获也不少,他的礼物都放在了四姨太的房里,桌子上、地上和床上都是,晚上睡觉都搂着礼物才能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元府够大,房间也多,30多口人都安排住下了,一住就是20多天,有的时间更长,估计得住上一两个月。二姨太一家团聚了就经常在房间里嘀咕着什么。二姨太说:“这两年老爷年岁也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了,说不准哪天就走了。大太太身体也不好,估计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了。”
  元风说:“走了就走了,家里的事您不用操心。”
  二姨太的女儿元蘅说:“娘,您是不是担心家产的事呀?”
  二姨太说:“那可不是,老爷虽说对我们不错,但这家里人这么多,还有个小的没长大,谁知道老爷会怎么做?”
  元风说:“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先把财产握在手里更安全,广州的生意我是不会让给别人的。”
  元蘅说:“那我呢?我也要!”
  二姨太说:“老爷都给你嫁妆了,就不要有太多的指望了。”在这多说一点,大女儿元蘅去年才嫁出去,老爷可是没少给嫁妆,嫁给了城西一家包子铺老板的儿子,家境还不错,这回元蘅可以天天吃包子了,高兴着呢。不到一年的工夫,身体又粗了一圈。
  元蘅说:“那可不行,我是元府的大小姐,我不能什么都没有。”
  元风说:“妹妹放心,该是我们的一分也不会少的,有我在你们就放心吧。”
  二姨太说:“元风你可要争气呀,娘可就指望你了。”
  二姨太一家三口团结一致,决心抢夺家产。
  三姨太和两个孩子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大女儿已出嫁,她们从不讨论家产的事,三个人感情很好。四姨太的大儿子元吉,特别重感情,对家里人都很关心,四姨太身体不好,他总是惦记着。与老爷的感情也不错,老爷送他出外读书,就是希望他将来能有大的出息,好让元家光宗耀祖。元吉对元哲也很是喜欢,一回家就领着他到处玩,讲各种新鲜事给他听,元哲对元吉充满着崇拜。
  至于三姨太小女儿元菀和四姨太的小女儿元菡嘛,兵荒马乱的,都没让她们去读书,只是跟着元哲一起学点文化,岁数也不大,都还没有出嫁,年前已经有人上门来说媒了,可是都没有中意的,过了年老爷就得把她俩都嫁出去。都说女儿大了不中留,怕留来留去留成愁。
  要说这家里最有势力的还是大太太一家。长子元宝,为人稳重,生意做得也大,人脉还广,是元老爷最得意的人,真是元家一宝。三子元寿为人耿直,重义气,江湖朋友众多,不好惹。女儿元芷年纪不大,但也是精明的很。大太太的三个孩子在元家都敢说话,做事也稳妥,因此其他各房又敬又怕。
  大太太常说:“老大,年长,多给弟弟妹妹做表率,把元家的生意做好,帮老爷分忧。”
  元宝总是认真地听着,点着头,不作声。
  元寿说话直:“娘,老爷总是让我学元风的精明,可我就是看不惯他的为人处事,还有就是二娘整天挑事,我真想把她赶出元家。”
  大太太就劝元寿:“二娘是你的长辈,她的事老爷自会处理,你们小辈的可不能乱说。”
  元芷说:“三哥说的对,我也觉得二娘最坏,家里的事有一半都是她挑的。为什么老爷不把她赶走。”
  大太太说:“二娘嘴不好,愿意乱说,所以常生是非。可是她与老爷这么多年,也吃了不少苦,还为老爷生了一儿一女,老爷念她有功,所以才没有把事情做绝。”
  元芷说:“要我看,像二娘这样的人,老爷不能姑息,否则早晚得出大事。”
  大太太与二太太早年跟着老爷吃了不少苦,尤其是二太太当年还被老爷的二弟元望发欺负过,所以老爷这么多年一直觉得对不住她,她说什么做什么,老爷都护着她。可是这是家丑,不可外扬,小辈的都不知道,只有二太太的儿子元风知道。这小子当年还小,目睹了这一切,被吓坏了,二太太为了保护孩子牺牲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看,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中国人都非常看重过年,所以一到过年,都回家团聚。元家这过年的气派着实让人羡慕,大厅里坐满了,剩下的不愿意出来的分散在各房吃。每天厨房里是最忙碌的,为了侍候这些人,老爷年前又雇了几个人,每天从早晨开始准备早饭,早饭过后就去买菜,准备晚饭,有时到了夜里还要弄一点夜宵,菜是变着样地做,厨师们都绞尽脑汁做出不一样的饭菜来,生怕哪个不满意,这一天下来的开销就不少,要是一个月下来最少要花费三四万现大洋,没点实力真是养不起这一大家子人。
  元家是大户人家,吃食也特别的讲究。除了正餐外,点心也都很精致,过去宫里吃的,元家基本都有,但最为特别的还是西式的糕点,元风带回来一个面点师,专门为元家做这种点心,既开眼界,又品美味。元风很会收人心,他吩咐人把做好的点心送到各房,吃的人都念二少爷的好。要说这做人,元风也真是有过人之处。元宝在这方面就不如元风,人虽不错,可是不会来事,显得有些愚钝。
  家里这一切,老爷都看在眼里,也享受其中。看着家人围在身旁,孙儿弟女的欢聚一堂,元老爷自觉功德圆满,死而无憾了。小元哲高兴极了,每天都有人陪着玩,但是睡觉必须得回四姨太房里睡。新年过后,大家陆续都走了,元府又恢复了平静。谁也没想到这是元家最后一次大团圆。


第8章 第八章  家道中落
  1920年,北洋政府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军饷也有半年未发,军中经常出现逃兵现象。河南在吴佩孚控制之下。二十万军队的军饷每年都会成为河南父老的沉重负担。元望才的生意很好,自然也少不了要交上一些,但最近一两年因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生意也大不如前,每况愈下。
  1920年元老爷为生意着急上火,吴佩孚的部下也常到洛阳城来捣乱,还打砸过元老爷的旅馆和饭店,过去的交情全然不念,为了钱他们什么都干。年近古稀的人了,被气病了好几次,这年冬天,北方连降大雪,气温也一降再降,异常寒冷,元老爷几经挣扎,还是没有逃过此劫,在家中去世,享年70岁。想来元老爷这一生既传奇又辉煌,可是他走后元家又会怎样呢?
  随着儿子和女儿们陆续都赶了回来,元宝和元寿主持着老爷的丧事,元风回来就要分家产,二姨太一家闹得最厉害。看来家庭会议必须召开了,等不了了,再脱下去要出事了。老爷在临走之前嘱咐过大太太,于是大太太把家里人都召集在客厅里,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表情,差不多能猜到他们的心理,可是没有用,知道又能怎样?以她的能力改变不了谁。想到这,大太太咳了两声说:“老爷刚刚过世,就开始有人想分家产,还有没有礼义廉耻了!”稍微停了停,接着又说:“老爷临走前就想到了会有今天,既然大家不能在一起过下去,分了也好。按照老爷的意思:元宝、元风、元寿各自经营的生意归他们所有,各房太太可以跟自己的儿子一起过,老爷有笔存款留给了三姨太的两个女儿。洛阳城的旅馆和饭店生意归老四元吉,老四不在家,就先由管家唐叔打理,等他回来了交给他。小儿子元哲与四太太一起生活,元府老宅归她们所有。完了,都散了吧!”元风听完很是不满,他觉得老宅不应归四姨太,因为元吉是四姨太的儿子,他实际上分到了两份财产,这不公平。
  接下来的几天元宝和元寿料理着老爷的后事,老二元风不甘心元府老宅归了四姨太和元哲。二姨太也是个贪财的主,她鼓动着元风,一定要争一些家产,不争白不争,全然忘记了元老爷对她的告诫。
  一天夜里,元风闯进大太太的房中,对大太太说:“大娘,您是好人,过去元风在家里也最敬重您,可如今,老爷他糊涂,把老宅给了四娘,这对您不公平,想当年,是您和老爷共同打拼才有了如今的家业,四娘她什么也没做,凭什么分这么多的家产?”大太太一听也觉得元风说的有道理,心里也确实有些不舒服,想了想说:“我也不赞成把老宅给你四娘,可是老爷临终前说,元哲还小,四娘照顾元哲,那是给元哲留的。”元风一看大太太也不同意,就进一步说:“老爷他是好心,可是您想想,元哲还是个孩子,四娘将来能把老宅给他吗?元吉如果回来,那还不是元吉的。”大太太越听越对,自己也有些动摇了:“可能老爷是觉得对不住元哲他妈,生下了孩子就撒手西去了,没过什么好日子,这孩子也是可怜,所以想把老宅给他做补尝吧?”元风接着说:“补偿也不能这么补偿,老宅是元家的基业,如果不能归大娘,那也绝不能归四娘,更不能给元哲。不如把老宅卖了平分,这样较为合理。”大太太一听,急了说:“那可不行,老爷有吩咐,老宅不能卖。”元风有点着急地说:“反正现在老爷已经去了,家里都听您的,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难道您想把辛辛苦苦打拼来的老宅就这么拱手让给他人吗?”双方陷入了僵持,大太太面对着元风,思考着他的意图,也想着自己的打算,沉思了一会儿,大太太对元风说:“元风,你先回去,这事不要当任何人提起,容我再想想。”元风觉得大太太动了心,于是就先行退下了。
  可是这时的大太太身体也不太好,这几天忙着老爷的丧事也体力不支,她心里盘算着,可是如果这事想办,必须得有元宝的支持才行。于是他叫来元宝,试探着跟他说起老宅的事,元宝一听就不对劲儿,一再追问之下大太太终于说出了实情。元宝向母亲说明:“娘,您糊涂呀!老宅的事是老爷临终的嘱托,我们不能做对不起老爷的事,况且元哲还小,元吉也从来不争不抢的,如果把老宅卖了,四娘一家怎么生活?元哲将来怎么办?老爷知道了也不会原谅您的。”最后大太太被元宝说服了,暂时放弃了这种念头,忙拿出房契给元宝说:“快拿走,给你四娘送去,我怕自己哪天再改了主意。”元宝把房契给了四姨太,让她把东西放好,千万别让坏人拿去。
  元风眼看老宅拿不到,又想起了旧恨,以前老爷在,他不敢,现在老爷去世了,他也无所顾及了。在上海的二叔元望发与阮成道两家私交甚好,生意基本都是阮成道打理。元望发有个小儿子叫元界,聪明可爱。阮成道有个小女儿叫阮美,天生丽质,两家定了儿女亲家。元家长辈中有三兄弟,元望才是老大,元望发是老二,元望礼是老三,可是这哥仨如今也很少来往,尤其是二叔。当年二叔曾经欺负过元风的母亲,后来被元老爷赶出家门,去了上海。元风心里一直记着这仇恨,于是他让元旺去上海,雇凶杀害了二叔一家老小,由于被阮成道撞见,所以也把他杀了。案子一出,轰动了全上海。有的说是元家早些年经商时结下了仇家,有的说是元望发得罪了青帮老大,所以被灭了门。还有的说是外国人干的,一时间众说纷云。但不管怎样,元风这仇算是报了,这么看,元风这小子还是不错的!
  但元寿却觉得这事可能是老二干的,他前些天看见元风送元旺去火车站了,心里猜想过,于是话里话外就指向了元风。虽然他不知道这两人之间有什么仇恨,可是他觉得元风最近不太对劲。元风假装不知情,心里对元寿却产生了歹意。没过多久,元旺从上海回来了,元风与元旺密谋着什么,原来是想找人暗杀元寿。元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早有准备,刺杀他的人被元寿当场打死,元风根本没有想到元寿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