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见欢_非天夜翔-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拜见王大人。”另一人朝段岭行礼。
    段岭点点头,见是郑彦带来的人,便道:“介绍一下?”
    “你俩不是认识的么?”郑彦莫名其妙道,“我看他在路上险些被山贼抓了去,便顺手救下来,他说来你这儿上任。你姓什么来着?”
    “我……我姓施。”那男人十分年轻,看容貌竟是比郑彦与武独还小,只比段岭大一点儿。
    “施戚!”段岭想起来了,忙告罪,上前拉他的手与他亲近,说:“你可算来了,辛苦辛苦,路上没什么事吧?”
    郑彦说:“要不是我把人救出来,险些就被山贼讨去当媳妇了。”
    “这个……”施戚登时大窘,段岭实在是受不了郑彦,忙摆手,说:“是我的错,幸亏你洪福齐天。”
    施戚忙道:“丞相说,大人嘱咐过的,让人护送小的过来,是小的本想有罪在身,也不好给大人添麻烦,一合计就自己动身上路了。”
    段岭点点头,施戚犯的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无非是当年赵奎倒台后,一级一级地查,查出他贪污了些银子,便押到牢中侯死。这种罪名,不过是李衍秋一句话的事儿,向朝廷讨了人来,自无不可。
    于这孱弱的年轻人,却是救了他一条性命,恩同再造。
    
    第138章 困境
    
    段岭也不与施戚多寒暄了,直接将林运齐召来,账本与施戚对过,让他待会儿去洗个澡,洗了便上任。
    正说话时,武独来了,朝施戚点点头,施戚又要拜,武独却一抬手,指指案几示意他坐着,自己则坐到一旁等开早饭。亲兵送上茶,供他喝过,武独只是一句不吭,听众人说话。
    所有人都怕武独,这种威严仿佛伴随着他的出现而一直存在,似乎他才是这里最大的,段岭也逐渐发现了这点。
    诸事交代完毕,施戚便去收拾打点上任,厅内余下郑彦、武独与段岭。仆役上了早饭,三人边吃边说。
    “你来做什么?”武独问。
    郑彦说:“找一件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
    段岭看看郑彦,又看武独,说:“镇山河么?”
    两人都没有回答,各自思考,段岭心道是了,便不再问下去。
    “待多久?”武独又问。
    “找到为止。”郑彦慢条斯理地答道。
    段岭心道太好了,一定要把郑彦留在邺城,这样武独就可以出去带兵打仗了,这些日子里他愈发觉得,出发前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实在是失策。
    “元人呢?”武独又问。
    郑彦扔出一张羊皮,羊皮上还带着血,说:“昨夜有一名信使,穿过国界朝东北边去,信上的字看不懂,送你了。”
    段岭马上接过,上头全是元文,那是拔都写的一封信,朝西面的窝阔台借五千士兵,半个月后,将直接打下邺城。
    段岭翻译以后,武独只是发出了一声表示不屑的声音,说:“布儿赤金知道十天里打不下来,要借兵了。”
    “他们有五千人。”段岭说,“再借调五千人,共计一万,看来确实有攻下邺城的决心。”
    郑彦说:“信差死在我手里,这信看来是送不到了。”
    “信使有好几个。”段岭说,“都是分头出发的,就是避免被截信,我这就写信给韩滨,让他随时准备,一旦元人军队经过,马上出兵偷袭。”
    窝阔台的援军若要驰援,一定会取道玉璧关外过来,那条路非常难走,哪怕当年父亲前往上京,亦不会取道玉璧关,走那一带非常容易被偷袭。只要韩滨愿意,定可帮邺城截断元人兵马。
    “可你怎么让韩滨出手?”武独说,“我要是他,不一定会动手。”
    “我再想办法。”段岭起身踱步,说,“就怕元人等不到援军,不会来打邺城。而且哪怕没有援军,拔都的这五千人也非常难对付。”
    武独放下筷子,说:“这一次务必要把元人打到浔水北面去,只要攻城军不超过这五千人,我就能打赢他们。郑彦,你把你来时的路线划一道出来,府上安全暂时就先交给你了,别的人我不放心。”
    他望向段岭,段岭寻思片刻,点头,武独便拿上剑出去,召集百长们开会,显然他有太多事要办,一刻也不容耽搁。
    直到郑彦前来,段岭才松了口气,总算能放武独出去办事了。
    “笑什么?”郑彦打量段岭,说,“太想我了?来亲个嘴儿?”
    段岭看着郑彦,真是越看越可爱,从来没觉得他这么英俊潇洒,说:“从这一刻开始,你住下就不要走了。”
    “你要嫁我倒是可以考虑。”郑彦一本正经地说,“咱俩成了亲,自然寸步不离守着你,旁的人都不勾搭了。”
    段岭说:“莫要胡闹了,郑彦,你就没半点正经,男的与男的怎么成亲?”
    “淮阴闽北一带,男人登堂对拜,就是成亲了。”郑彦露出痞兮兮的笑容,说,“还可拜天地,你不知道?”
    段岭诧异,倒是从来不知道这习俗。
    郑彦说:“让我陪着你,总要给点好处吧。”
    段岭说:“就这一件不行,别的你要什么,这儿都不短了你的。”
    郑彦想了想,说:“那你给我洗个澡吧。”
    段岭:“……”
    半个时辰后,郑彦泡在院子里的一个大木桶中,河北太守捋起袖子一脸无聊地给他搓背。
    郑彦的真丝手套搁在桶旁,眯着眼晒太阳,手上露出白虎刺青。
    “这刺青是什么意思?”段岭问。
    “武独没告诉过你?”郑彦说。
    “知道来历。”段岭问,“可为什么你的在手上,武独的在脖子上,昌流君的在脸上?”
    “哟。”郑彦说,“昌流君的你也看过?不是说看过的人都得死么?乌洛侯穆的你看过没有?猜猜在哪儿?”
    段岭心想还好没说郎俊侠的在臂膀上,否则定会引起郑彦怀疑。
    “他是我徒弟。”段岭说,“学认字做文章的徒弟。”
    “他居然还不认识字?”郑彦又说。
    段岭:“……”
    段岭心道你这么套话至于吗?
    郑彦笑了起来,似乎很喜欢逗段岭玩,一本正经地说:“这刺青在哪儿呢,都有各自的讲究,轻易不能让人看见,看见的人,只有一个字——死。”
    段岭:“……”
    “你自个儿想想。”郑彦说,“武独平日里是不是都穿衣服挡着?”
    “那你的刺青也被我看见了。”段岭说,“你也没杀我。”
    “我舍不得杀你。”郑彦说,“就只好让你随便看看了,把我包袱里头的衣服取来。”
    段岭去翻郑彦的包袱,看见里头有一堆铁蒺藜,他拿起来,对着阳光照,上面闪烁着剧毒的蓝光。
    “不要乱碰。”郑彦漫不经心地说,“虽然你男人是用毒的高手,被割破手也是来不及救的。”
    “我不知道你也用毒。”段岭把铁蒺藜放回去,找出袍子。
    “那不是我的。”郑彦说,“路上捡了些。”
    段岭停下动作,心中浮现出一个念头——这些带毒的暗器莫非是影队的?郑彦在路上杀了影队的人?
    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段岭又说:“你就这么出来了,不用跟着陛下吗?”
    “陛下让我出来的,谢宥会叮嘱他吃药。”郑彦从浴桶里走出来,顺手捋了把胯下,半点不避嫌,玩了几下自己的那个。段岭只得装作没看到,把衣服扔给郑彦,再把他的脏衣服拿去洗。
    郑彦洗过澡,武独也回来了。这天十分闷热,武独出了一身汗,到院中去洗过,与郑彦一般,都穿着雪白的布衣,各自坐在厅内。段岭看了武独一眼,武独便点头,示意已安排妥当,不必担心。
    “怎么说?”武独问。
    段岭知道他问的是送信之事。
    “我查了本城将士履历。”段岭说,“派一队人,要曾经跟随先帝最久的,包括孙廷在内,也是韩滨的旧部,让他们骑着奔霄前去玉璧关,说服他为咱们出兵阻截。于情,韩滨虽叛过先帝,但那是情非得已,并无血海深仇,任大将军之人,多少都有些风骨。”
    武独说:“边令白可不见得。”
    “我觉得韩滨不会。”段岭说,“他驻戍玉璧关多年,朝中提起此人,都极少有非议。于理,他也不能让邺城丢在元人手中,否则一旦元人越过浔水,玉璧关就要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困难,他不该不懂这点。你觉得呢?”
    段岭最后一句问的是武独。
    “让他们来。”武独说,“这一仗,迟早是要打的。据我今日巡城所见,虽俱是老兵痞子,但真要上阵杀敌,不会输给元人。若全是新兵,我反而会担心。先前他们缺一统帅,未能好好打仗,前任校尉和太守又都在瞎指挥,各人心生不满,方有邺城接二连三告急。”
    “敌人能少还是少点的好。”段岭说,“咱们直到开春,都没有新兵补充了,须得步步为营,谨慎小心。”
    “如果韩滨把人放过来。”武独说,“邺城迟早完蛋,一座城,两千人,绝对抵挡不住元人的军队。咱们必须提前带着全城人撤向河间,把两城军力合并在一起,方能抵挡外敌。”
    “这是最后的办法。”段岭道,“但我相信不会。”
    孙廷当天带着信离开,快马加鞭赶往玉璧关,若无意外,以奔霄的速度四天可到。
    “奔霄不会让我骑上去。”孙廷说,“我多带马儿,跑死一匹算一匹吧。”
    段岭摆手,示意他在一旁等候,然后摸摸奔霄的马头,低声朝它说:“奔霄,你带孙廷到玉璧关去,他去送信,救我们大家的性命。”
    说毕段岭招来孙廷,让他上马。
    奔霄竟没有半点不悦,侧头看了段岭一眼,似乎有点疑惑,在等他也上来,段岭催促道:“走!你们快去快回!”
    奔霄载着孙廷,一阵风般冲出了邺城,前往玉璧关。
    接下来的几天里,郑彦始终待在府里,武独则去设计战术,先前两名被他打伤的裨将带着伤勉强爬起来,陪他指挥练兵。
    段岭去看过几次,不愧是当年父亲带出来的军队,一旦认真起来,便都进退有据,在冲锋陷阵上非常熟练,一看就是打过许多仗下来的,知道怎么样才能在战场上活下去。
    大部分时候段岭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让这两城人在冬天活下去,他下令禁止伐木烧炭,让浔水南岸的山林恢复生机。现在百姓们正在用存炭,每年入秋时对木与炭的消耗都非常大,这么烧下去,烧不到入冬就要告罄。
    还有他们的口粮……朝辽国派出去的信使还没有回来,日夜兼程的话,现在也应该快到中京了。要是拔都来了,还不知道怎么办。
    这感觉是他一生中极为艰难的时候,从前他只要活下去,现在他则要带着这么多人,一起活下去。
    武独对此的反应则是:你管好城里就行了,冲锋打仗是我的事,如果什么都要你心烦的话,那要我这个校尉来做什么?但段岭始终不放心。
    “你就别担心了。”反而是郑彦劝说段岭,自从他来了,段岭就每天换着花样有好吃的,昨天是牛骨汤熬的汤底,卤肉浇头做的刀削面。今天则是盐爆河虾与秋葵汤,段岭有点心不在焉的,叹了口气。
    “这算是他第一次正式带兵。”段岭说。
    郑彦答道:“当一个上位者,有些事,总得有人与你一起去承担。你以为武独是输不起的人?我看未必吧,从前他不知输了多少次,底儿都赔光了,认识你以后才渐渐地起来。”
    段岭知道郑彦对武独的了解其实在自己之上,只得点点头。段岭相信如果需要,自己也能带兵,但一军不可有二帅,正如一国不能有二君,给武独出主意,反倒不如索性完全交给他。
    这些日子里,武独甚至连晚上也会很晚才回来,段岭先自睡下等他,郑彦便在院里坐着看月亮,待武独回来,郑彦才径自回房去。武独进来睡在段岭身边,并不惊动他。
    翌日睁眼时,武独又走了。
    
    第139章 魂佑
    
    拔都与他的军队迟迟不来,邺城派出十名斥候散入周遭侦查,发现几次元军的踪迹,现在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不会停留太久。迂回曲折,以扰乱邺城军的判断,不知何时才会开战。
    “他们在等什么?”段岭看着地图,眉头深锁着问。
    “等进攻的机会。”武独答道,“至于是什么机会,只有他们才知道了。”
    天气闷热,层层乌云滚滚而来,眼看又一场暴雨正在酝酿,这不是好事——段岭站在城头,观察远方的天气。一旦这场暴雨来到,他建立在邺城与河间之间沿线的烽燧便难以发挥作用,被雨水淋湿后无法传讯。
    一片泥泞之中,行军打仗也会变得更困难,万一元人在这个时候攻城,便将非常危险。
    风异常地大,第一座烽燧塔正在附近,城内有不少民兵正在练习射靶子,武独挑选了部分壮年人,让邺城军派出五名百长与二十名什长,带着他们做简单的操练。这样算是勉强多了两千人,然而操练时间很短,派不了什么用处。
    这就是自己人的好处,不会产生什么冲突,但段岭觉得这些民兵不可能去与元人打,只能守守城,站在城上吓人。
    “你觉得他们什么时候会来?”段岭问。
    “明天就是先帝的忌辰了。”郑彦答非所问。
    “是呐。”段岭被岔开了思绪,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年了。每年祭日,陛下是怎么过的呢?”
    “不过是在宫中悼念。”郑彦,“还能怎么过?”
    段岭点点头,忽见武独带着上百人,从城外回来。
    “你出城去了?”段岭大声问。
    “快下来!”武独抬头,朝段岭喊道,“站在城墙上做什么?太高了!”
    一连两夜,武独都没有回来睡觉,不知去了何处,也许是去打探元人动静了。段岭便下了城楼,让人开门。
    武独却不进城,说:“我都准备好了,不用担心,你先回去,快下雨了,我去检查烽燧,去,回去吧。”
    两天没见武独,段岭十分想念他,要了匹马,追出去,说:“我与你一起去!”
    武独要让段岭回去,然则想了一想,说:“过来。”
    于是段岭与武独共乘一骑,郑彦留下守城,两人带着百余士兵前去检查烽燧。
    “起来!”武独朝烽燧下的士兵喝道,“打起精神!快下雨了!”
    烽燧内狼烟、木柴已备好,下雨时士兵会将之搬进避雨棚内,以免燃料被淋湿。两人依次看过去,检查了六座烽燧,段岭不时抬头望天,恐怕有问题。
    “如果有元人的探隼就好了。”段岭说,“哪怕是信鸽也好。”
    “你爹说过。”武独答道,“他们有专门的猎禽射手,专杀信鸽。冷不?”
    狂风吹起,黑云压城,在这苍茫大地上,武独抖开斗篷,裹着自己与段岭,斗篷猎猎飞扬,战马载着二人驰向远处。
    “要下雨了。”段岭说,“希望他们千万别在这时来攻城。”
    武独答道:“来也不怕,放心吧。怎么突然想跟着出来,想我了?”
    段岭伸出手,从斗篷下搂着武独的腰,两人紧贴在一起,答道:“你说这一仗,咱们能赢吗?”
    “不会输的。”武独答道,“这是你爹的封地,他在天上保佑着咱们呢。”
    然而天顶是重重乌云,乌云越来越多,时有闪电划过。武独驻马,说:“下雨了,先回去吧,明天我再检查余下的。”
    武独吹了声口哨,士兵们齐齐转身,回城。不知为什么,段岭有着极其强烈的预感——拔都会在今天来攻城。
    “报——!”一名士兵远远冲来,喊道,“孙廷大人回来了!”
    段岭的一颗心登时提到嗓子眼,说:“快!走!”
    “报——!”
    行到距离邺城不足四十里时,又有士兵来报,喊道:“斥候消息!元军出现在百里开外,正朝着邺城赶来!”
    终于来了!
    紧接着一声霹雳穿透天际,暴雨倾盆而下,段岭喊道:“他们来了!快!去个人!朝河间城报信!”
    武独扯起斗篷,罩住自己与段岭,斗篷下露出英俊而冷漠的侧脸,冒着瓢泼而来的雨水驭马狂奔。
    邺城笼罩在黑暗之中,雷鸣电闪,入秋前的最后一场暴雨来了。
    “全部就绪!”武独一进城便喝道,“准备打仗了!这场打完,把元人都给赶回去!”
    武独的几个手下马上分头去调动军队,段岭殊不知他居然这么快就收服了邺城军士,诧异地看着他。
    “笑什么?”武独问。
    “没什么。”段岭说,“你要出城去打仗了吗?”
    武独答道:“分兵伏击,今夜可能不会回来了,先回去找郑彦。”
    孙廷等在太守府中,一见段岭便单膝跪地,说:“太守、校尉大人,幸不辱命!”
    段岭听到这句话时险些晕过去,扶着案角,激动道:“很好……很好。”
    韩滨见孙廷带信前来,果然就如段岭预料中的一般,元军派出几只信鹰,分头将消息送到窝阔台处。窝阔台也派兵前来支援拔都。
    而韩滨二话不说出兵,在玉璧关外伏击元人,孙廷随军出战,那一战打得元军人仰马翻,且阻断了前往邺城的道路。大功告成后,孙廷火速回邺城送信,提前一日抵达邺城,此刻拔都所在的元军主力部队兴许还尚未得到消息,他们的援兵不会来了。
    也许已经知道了,所以他要冒雨攻城。
    “你办得很好。”段岭朝孙廷说,“下去休息吧。”
    “是大人的信写得好。”孙廷说,“韩将军看完信,甚至没有多问,便去点兵了。”
    段岭点头,放下心头大石,孙廷又道:“现在要出战?属下愿为太守大人当前锋!”
    “不。”武独摊开地图,朝孙廷说,“你留在城中策应。”
    武独又朝段岭说:“我们在这里、这里以及这里,在这三处伏击他们。”
    郑彦也来了,看了眼地图,说:“今夜下雨,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武独说:“已派人去通知秦泷,一来一回,急行军一夜可到。我率军出城,埋伏在城外,待元军来时,再偷袭他们的后阵。你们留在城中,什么都不要做,民兵会虚张声势守城。”
    “你最好等秦泷的援兵抵达以后,再发动袭击。”段岭说。
    “不能把希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武独转身出门,段岭一路追出院中,又一道霹雳划过,照亮了黑夜,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地上。
    “骑奔霄去!”段岭说。
    段岭停步,拉起武独的手,武独背对段岭也停步。
    “千万当心。”段岭说。
    武独转过身,低下头,抵着段岭的额头,凑上前,亲吻了他的唇。
    “等我回来。”武独答道。
    大雨铺天盖地,哗啦啦地下着,仿佛想浇灭世间所有的烽烟,洗刷掉人间一切的罪孽,冲走新仇旧恨,洗净夜幕,以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元人来了——!”
    当——当——当——
    钟声响起,民兵全部朝着城墙涌去,武独则率军从北门出城,驾驭奔霄,踏出千万水花,一声唿哨,身后士兵四散,各循道路,赶往伏击之处。
    外头喧哗声四起,段岭站在府中,呼吸急促,不禁想起上京城破的那一夜,也是如此暴雨,也是如此嘈杂。
    郑彦袖手,站在段岭身后,他一身暗红色武服,低头戴上手套。
    “咱们现在做什么?”段岭问。
    “不知道。”郑彦说,“武独让我保护你的安全,你没主意?”
    “去城楼上看看可以么?”段岭问。
    “当然。”郑彦答道,“你用什么武器?还没见你打过仗,会兵器不?”
    段岭换了便服,扎起袖口方便射箭,取来长弓背上,并将一把长剑系在腰畔。雷鸣暴雨,两人出了太守府,赶往城楼。
    民兵正在城楼下预备,人群拥挤,时不时听到有人呐喊。
    “快将火盆端来——”
    “油呢?”
    “雨太大了!点不起来!”
    “太守来了!都让开!”郑彦一声大喝。
    沿途人等纷纷自觉列队,段岭喊道:“弓箭队在哪里!跟我来!”
    一名百长快步下来迎接,答道:“大人!风太大了!射不出箭!”
    武独留下了一百名弓箭手,余下的士兵全部带出城去,眼下邺城除了弓箭队便只有民兵,士兵们在百长的指挥下纷纷就绪,登上城楼。
    段岭走上阶梯时险些被风刮下来,那风实在太大,刮得暴雨几乎在横着飞。
    保佑我,爹。段岭心中默念。
    “不要上去!”郑彦喝道,“风朝咱们这边刮!太危险了!当心中流箭!”
    “不用怕!”段岭喊道,“上城楼!”
    郑彦只得拖着段岭,上了城楼。
    顷刻间风起云涌,钟声响,横亘天地的旷古飓风卷来,重重积雨层云被怒风裹挟着推向西面,东风在那一瞬间铺天盖地,雨水与云在这神祇之手下不断退去。
    在段岭登上城楼的一瞬,世间蓦然亮起,狂风夹着怒雨退开,夜空现出一道锦带般的银河,闪烁天际。
    “点烽燧——!”段岭意识到雨停了,还有希望!
    钟声再响,当——当——当——
    元军如潮水一般涌向邺城。
    风渐小了下去,段岭走上城楼,衣袍在微风中飘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