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大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兰评侨壕途罅恕5比黄渌镆裁环殴艹匀獾某匀猓茏鋈飧傻淖鋈飧啥苈羝ぷ拥穆羝ぷ樱苤浅浞掷昧嗣恳环肿试戳恕

    赵满这家伙还嫌会州穷乡僻壤,好东西卖不上价。每次都精选鞣制一批精品皮毛,还特制好些个各种口味的肉干儿,包装精致,风味儿独特,主打高端产品,通通运送给章楶,跟章相公合伙儿做起了买卖,专门儿卖给内地各位官员、富商。

    反正大宋经济发达,官员、富商那都是妥妥儿的有钱,东西越稀有,定价越高,质量越好,越受欢迎。赵满还经常搞饥饿营销,弄的大家纷纷以能有件儿西北出产的皮毛为荣,西北顶级皮草一度成为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会州产野味儿肉干儿也成了大家争相推崇的新风尚,成为各地食肆争相仿制的对象。

    这下会州大营可就创收了,还连带的带动了整个儿泾原路的经济发展。有了钱就好办事儿,以章楶章相公的老狐狸作风,那更是在上边儿混的如鱼得水,连这回的军饷物资都是最先发到他们这儿的,而且绝对保质保量,半点儿没克扣不说,甚至还有富余。

    “下官赵满,见过章相公。”赵满一进门儿,先规规矩矩的给片儿区老大章楶见了个礼。
    “呦,小满回来啦。快来,快来,先坐下喝杯茶暖暖。”章相公一见赵满,那也是热情洋溢,赶紧让他坐到身边来。
    被忽略的姚古默默地挪到一边儿,委委屈屈的自己找地儿坐下了……(明明一起进门的两个人,章相公你咋就只看到一个?偏心!太偏心!)

    “小满啊,咱们这回又赚了一大笔。上次上疏官家,申请就近设立军需厂的事儿,已经有了回应。”章楶老狐狸一般眯眯一笑,故意没说下半句,吊人胃口。(远在西北的章楶并不知道他此时的笑容和身在汴京的堂弟章惇如出一辙,活像一只刚刚偷到了鸡的狐狸,没来由的让人看了心慌呐。)

    “哦?这样啊,那我这边有些小想法,画了几张草图,不知章相公是否愿意听一听,看一看?”赵满抬头看着章楶,露出个甜甜的笑容。

    “你这小子肯定又有好点子了,还不快给我说说!”章楶把茶碗盖一扣,伸头凑到赵满面前。俩人同时眯眼,相视而笑。看得姚古浑身一抖,莫名发寒。总觉得看到了两只成了精的狐狸,正在讨论如何吃人(>﹏<)。
    ……

    “啥?章相公还没说那军需厂的事儿是成了还是没成啊?”姚古转头问刚刚巡边回来的杨副将。杨副将一进屋就看到一老一少两只狐狸相谈甚欢,姚古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委委屈屈插不上话儿的样子。

    “肯定是成了啊。”杨副将恨铁不成钢,“要是没成,他俩还谈个啥呀!”这屋里杨副将也就只能在姚古身上找找自信了,对面儿那两个,智商完全吊打他,他才不上去犯傻呢,静静的听着就好。‘嗯,我要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看着姚古迷茫的眼神,杨副将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于是等姚雄带着一队人巡边回来就看到两只狐狸,一白毛儿一黑毛儿,一老一少,煞有介事地坐在桌子旁边儿,脑袋挨着脑袋,比比划划,勾勾画画,又是拍桌,又是奸笑。一向不爱学习的杨副将和姚古居然表情严肃地盯着那两只狐狸,听得认真,还不时地跟着写写画画,忙个不停。

    “诶,诶,你俩干啥呢?”姚雄一脸蒙圈的看着一屋子的人,最后果断选择了骚扰杨副将和姚古的组合。‘柿子当然要捡软的捏,嘿嘿,本将军可不傻。’
    “啊?大哥你回来啦!小满正跟章相公商量怎么对付铁鹞子呢。快听听!”
    “啥?要对付铁鹞子?”姚雄兴奋地搓搓手,跃跃欲试,“章相公打算干一票大的?”

    “怎么说话呢?咱们又不是土匪,这是打算重新拟定长期作战计划,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嘛。”章楶从热烈的讨论中抽出空来教育部下。
    “嘿嘿,是是是,您说的都对,只要能把那帮党项蛮子打趴下,您说啥俺都同意。”姚雄秒变怂熊,麻溜的往赵满那边儿凑,还不忘狗腿地说到。

    铁鹞子是西夏皇帝手中王牌中的王牌,它除了作为皇帝的护卫外,还用来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这支骑兵装备精良,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此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这支最著名的骑兵,是有着三千人的重骑兵军团,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各有队长,能担任队长的“皆一时之悍将”。其选拔方式基本是世袭,父亲的盔甲传给儿子,儿子的盔甲再传给孙子,祖祖辈辈的流传,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可以说,这支重骑兵部队绝对是所有党项敌人的噩梦,大宋首当其冲,这些年没少吃这个亏。

    大宋本来就骑兵少,步兵多,人家重骑兵一出,三五下就能把阵营冲散,基本就是败局已定。也就是依仗大宋能工巧匠多,坚持建造牢固的城池,才能据守己方城池,得以喘息。

    而且大宋还有个更坑爹的制度,那就是文官统帅制度。也就是说打仗一律派文官指挥,武将则全都是听令跑腿打杂的,为的是防止武将手握兵权就造反(造反成功典型范例请参照赵匡胤陈桥兵变)。

    这不是扯淡嘛,武将没兵权倒是造不了反了,但是同样也很难打胜仗啊!总得讲究个术业有专攻吧。一帮子擅长舌战群儒、玩转笔杆、纸上谈兵的文官每天论国防论守城,这能守得住吗?

    为什么不讨论统一天下?别扯淡了,一群之乎者也,靠啥统一天下?是靠经史子集还是琴棋书画呀?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帮子文人基本上就是软蛋集中营。纵观整个儿宋朝,绝对是一直防守,从未进攻。人家从来就没考虑过还有进攻这回事儿好吧?

    作为大宋为数不多的颇有军事才能的文官,章楶倒是一直致力于反守为攻,但是无奈上头不给力,武器装备跟不上,战马那更是连毛儿都看不着。无奈之下只能瞅准机会,一点儿一点儿的慢慢占点儿土地,然后迅速修筑工事,派兵把守,再往前推进一点儿,再修筑工事,继续把守,如此往复,只能以此法慢慢蚕食西夏领土。在整个儿朝廷都只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宋,夹缝中求生存的章相公能做到这些已经实属不易了。

    本以为此生无望封狼居胥了,谁知年逾古稀之时,居然来了个赵满。这个跳脱的少年,脑子里总会有数不清的新奇想法。在旁人看来无法打破的僵局,他总能超脱时局,跳出瓶颈,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令人乍舌的手段火速解决。这个时而嬉笑怒骂、爬房上树,时而优雅贵气、风度翩翩的谜之少年,给章楶带来了惊喜,更带来了久违的希望。

    没马就抢。赵满不但挑选擅长此道的伤残退伍士兵妥善饲养抢回来的战马,还积极建立养马场,选择优良马种持续繁殖。并且建议挑选擅长骑马,身体条件好的士兵组成骑兵队伍,进行训练。努力让己方不再因缺少战马没有骑兵而束手束脚,无法发挥实力。

    没钱就赚。赵满从来都是自力更生,他能敏锐的发现商机,用小生意赚到了大钱。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财物,他又开始想到制造铠甲,装备骑兵,此次他给章楶看的草图,正是前不久才琢磨出来的仿制加强版铁鹞子骑兵铠甲。

    研究材料提供者自然是姚雄、杨副将等人,基本上见过铁鹞子的,都被他采访个遍,甚至常年在外出任务的岳程还被要求给画简易草图,愁的岳程差点儿没把头发揪下来。

    如今这版图纸,是赵满综合了众人的描述分析,再结合自己一年多的军营经历,画出的改良版骑兵铠甲,一共分为两种。第一种乍一看就跟大伙儿在战场上看到的铁鹞子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却要明显比铁鹞子厚重许多,尤其是胸腹部都做了重点加固,还搭配有配套的马匹铠甲;另一种则看起来就很轻盈灵活,明显不是重甲。





第66章 鸟枪换炮
    赵满的想法很简单,以暴制暴!就是装备一支比铁鹞子还要勇猛的“重铠全装”,战斗力和防御力都极强的重装骑兵部队,正面攻坚,它的角色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但如此重甲必要牺牲骑兵的机动性,所以还需要另外配备两支机动灵活的轻骑兵,互相呼应,配合作战。

    除此之外,赵满还想到了一种简易版的步兵铠甲。这种铁甲不似普通铁甲需要制作无数甲片,再以皮条或铁钉连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是直接采用整片成型铁甲,胸部、腹部、两条大腿、两个上臂各一块,总共六块铠甲,大体护住要害,简单易行,可以迅速大批量制作,发放给普通士兵,大大提高普通步兵的防御能力。

    (大宋马匹稀缺,主要靠步兵,因此步兵也是有装备铁甲的重步兵的,但是这种装备非常耗费人力财力,估计也仅限于中央精锐部队,像赵满他们这种边疆的地方军,应该是根本摸不着边儿的。)

    如果赵满的计划能够实现,那么这将配备出大宋第一支重骑兵部队,也将组成大宋第一支以重骑兵为主、轻骑兵为辅,并加入步兵、□□手协助作战的完美兵团。能够拥有这样一支兵团,就当世来说,只要指挥官脑子没进水,那绝对是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简直是人形杀器组团儿攻坚,即使是毫无作战技巧的正面死磕,也绝不会战败!绝对的实力碾压敌人!拥有这样一支兵团,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可能,一种希望!似乎我们也可以不再被动挨打,可以尽情的纵马驰骋,攻城略地,让目光所及,皆为汉家领土!

    光是想一想都觉得热血沸腾啊!难怪一把年纪的章老相公,顶着一头白发都跟着拍桌子、砸椅子,各种激动,姚雄兄弟和杨副将更是仰天狂笑。害得守在门外的卫兵和准备进屋报信儿的传令兵都有些肝儿颤,还以为里边儿各位将军集体中了啥瘟疫了,咋精神都不正常了。

    哆哆嗦嗦进屋通报的小兵,看着满屋子各种癫狂的将军们,再看看唯一一个端坐品茶一派云淡风轻,风姿尽显的赵满,顿时高下立见啊。‘看看人家赵参军,那才叫处变不惊呢,唉,自家将军们咋都那么不经事儿呢。呦,连章相公也这般德行。啧啧,真是……’当然,小兵同志也只敢自己默默地摇头,抒发一下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由于赵满明显还有啥新想法儿没说完,章相公果断决定先不跟大部队回治所了。当夜满头白发的章相公,连夜挑灯夜战,先是轻描淡写的起草了一封奏疏,跟官家简单报备了一下。反正朝廷已经同意在泾原路建立临时军需厂,报备一下军需厂建成后准备生产一批军用铠甲和武器,用来弥补中央下发武器装备的不足。顺便哭哭穷,讲讲苦,请求中央给予支持,给多拨点儿款。

    朝廷有的是钱,与其花费在歌舞升平,丰富文化生活上,还不如多花点儿在装备军队上。官家赵煦可不是主和派的高太皇太后,自亲政后,不但下令重新实施元丰新法,对西夏的态度也很是强硬(赵煦:竟敢派人杀朕,朕跟西夏死磕到底!)。

    故而此奏疏只要能到官家手中,就一定会被批准同意。更何况只是要些钱,制作装备一事都是泾原路自己做,并未牵扯到其他官员的差事,估计反对声音寥寥无几,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为啥还要管朝廷要钱?生产武器装备那可不是小钱,当然是能从中央多敲点儿就多敲点儿了,如果仍有不足再自己填补嘛。自己的钱自然是能省就省,技多不压身,钱多才幸福嘛!——赵满语

    赵煦:身为你的哥哥,你想过我的感受吗?
    赵满:冤大头没有感受。再说了用你的钱为你办事儿,天经地义呀,就管你要点儿钱,其他的事儿可都是我们自己干的,又没让你干,没让你出力也没让你操心,就坐享其成了,你还赚了呢!
    赵煦:唔,好像也有些道理……

    保险起见,章老相公还特地给自己已经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堂弟章惇章相公休书一封,较为简略的透露了一些前因后果,希望老弟关键时刻助哥哥一臂之力。末了还意犹未尽的聊起了为自己“点燃希望明灯”的明日之星赵满少年,言辞间赞赏之意溢于言表,使得赵满这个人在章惇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好了奏疏和家书,章相公这才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给自己的心腹属下陈参军写了一封声情并茂,感慨良多的亲笔信,用大量的篇幅着重描绘了拥有重骑兵军团的美好未来。当然,随信还附赠了三张铠甲制作图纸,详细记录了铠甲特点及制作所需注意的事项。

    并且依照跟赵满商议的偷天换日原则,材料进行分散采购,制作更是严格保密,主体及涉及核心机密的部分都由自家军需厂操刀,有些没技术要求又看不出端倪的零部件可以分散委托其他军需厂或民间小作坊制作,最后的整合过程当然也得由自家军需厂独立完成,如此既可大大提高制造速度,又进行了技术保密,一举两得。

    此事关系重大,故而章老相公拜托陈参军代他全权筹划此事。而他自己则准备在会州大营多呆些时日,就先不回去了。(陈参军:我擦,怎么会有这样的领导!)写好书信,章楶召来心腹,火速将信送出。写给陈参军的附有图纸的机密书信则由姚古亲自前往治所送达。

    一切安排妥当,章老相公开始优哉游哉享受出差生活。姚雄:您老当然悠哉了,您这可是上官视察,俺们还不得好吃好喝的供着,俺连房子都被你占了~~~~(》_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