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大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耄ㄐ脑谖攀钦诳巍
苏轼此举让其弟苏辙也松了一口气,苏辙前一阵子日日为苏轼担心,头发都掉了好多,以他对他哥的了解,他哥那时候估计又快捅出篓子了。可谁料到峰回路转,倔驴老哥竟然自己想通了!这可真是要烧香还神,烧香还神!
第10章 谦谦君子
“皇兄,你上次给老师的菜谱儿到底是做的什么菜呀?臣弟想……”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的一人一猫。赵佖彻底无语,自从上次赵佶看到自己给老师的信里写了好些没见过的菜谱儿,就一开始软磨硬泡,非要试吃。
吃这种事儿,当然也少不了大黑猫了,那家伙可灵着呢,跟能听懂人话似的。(黑猫语:老子本来就能听懂。)
“随便琢磨的,在宫里你让我找谁给你做去呀?你也不想我被人发现吧。”赵佖无奈回答。
“哼”,“喵~”一人一猫同时扭头,动作整齐划一。两张脸上同时现出不屑、鄙视的表情,要问赵佖是怎么从一只猫脸上看出来这种表情的,赵佖表示他就是看出来了。
“太皇太后娘娘驾到~皇太后娘娘驾到~”门外突然传来太监的通传声。
“小鸡,赶紧把桌上的字收起来,我收茶几上这几张。”赵佖、赵佶手忙脚乱一阵收拾。
这些字是赵佖临的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赵佖其实不是个喜爱书法的人,他一直认为只要能读会写就行了,字迹工整一些,让人能看清就得啦。但是自从一次看到黄庭坚的草书,看到那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洒脱与无拘无束,深深让赵佖着迷。
久在深宫,无拘无束正是赵佖这六年多梦寐以求的,午夜梦回,虽然在现代社会的三十年早已变成模糊的片段,但是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却深深印在赵佖的心灵深处。
无奈,只能以这种方式,书写出自己的情感,这也是种悲哀吧。赵佖的草书虽以临摹黄庭坚的书帖为主,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洒脱是超越这个时代的,运笔也更为大胆、连贯。
赵佖写给苏轼的信,用的就是这种草书,他可不敢用自己原来的笔体给苏轼写信。那纯属找死,苏轼怎么会不认识九殿下的字?更何况是他自己一手教出来的。
其实赵佖会写这种草书也就赵佶和李林这几个之情人知道,说是见字如见人是夸张了些,但字迹确实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一些特点,还是小心为妙。
“皇祖母万安,母后万安。”赵佖、赵佶在门口迎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快起来,快起来,看看今天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了。”太皇太后知道赵佶跟赵佖交好,总是跑来流云轩。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后来看两个孩子确实是玩儿的很好,也就放下心了。
孩子们都是自己的孙子,都好好的在一处玩儿多好。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现在是特别喜欢儿孙绕膝的感觉。所以也特别喜欢这不怕人儿的赵佖和赵佶。
赵佖和赵佶也是经常弄些小玩儿意,或是讲个小笑话逗太皇太后高兴。皇太后也经常会来太皇太后处坐坐,一来二去,也就跟赵佖、赵佶都熟悉多了,相比其他的皇子,在皇太后心中赵佖和赵佶也是很不错的。
“来来,都过来看看,这是今年新贡的和田玉,你们母后做主给你们这些个孩子每人做了一块玉佩,还刻了你们的名字在上边儿呢。今年的玉虽然个头儿小了些,但质地却好,个个儿水润,可叫你们这些个小家伙儿捡了便宜了。”太皇太后一面指挥文慧、文秀把玉佩拿过来,一面叫赵佖、赵佶都过来看。
“看看,这个是佖儿的、这个是佶儿的,可喜欢吗?”皇太后指点着两块玉佩问着。
“喜欢,太喜欢啦,谢过皇祖母、母后。”赵佖一看玉佩眼都直了,上等羊脂玉呀。这些年在宫里好东西也见过不少,但是赵佖还是改不了财迷的习惯。
赵佶可没赵佖这么没出息,笑着跟太皇太后、皇太后道了谢。仔细端详起手里的玉来,巴掌大的玉佩,正面刻着的是个篆书的“佶”字,古香古色,翻过去,背面却是空白的。走过去看看赵佖的也是一样,只有一面有个“佖”字,另一面也是空白的。
“别看啦,都是这样的,哀家只让匠人们给你们刻上了名字,至于那背面儿的图案,你们自己想刻什么就跟匠人们说,省得大家都是一样的,多没趣呢。”皇太后看到赵佶的动作,笑着说:“只是要刻的漂亮图案哦,可别刻丑了,要被人笑的。”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坐了一会儿便各自回宫了,留下一对儿小兄弟,正在挖空心思琢磨着要在自己的玉佩上刻些什么。
“小鸡,我看你不用想了,直接刻只鸡上去不久行啦,吉星高照啊,哇哈哈哈。”
“皇兄你不要太过分啊,老师给你的回信可还在我这儿呢,哼哼。”
“你怎么不早说,信呢?快给我呀。”
“你不再提小鸡,我就给你。”
“每次都用这一招儿,算了,还是说说刻什么吧。你说我刻只乌龟怎么样?长寿啊。”
“你这是想骂你自己,还是骂咱们全家?”
“那还是算了吧,刻点儿什么好呢?”
……
后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让这兄弟几个都把自己的玉佩拿出来看看。赵煦的不用说,刻的就是五爪金龙,赵俣、赵似他们刻的都是蝙蝠、麒麟之类的。
赵佶则刻的是竹报平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笑他装老成,刻的这么老气横秋的图案。但那一丛修竹挺拔遒劲,惟愿平安,也愿无殇吧……
待看到赵佖的玉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儿。原来赵佖竟然在玉佩上刻了个大桃子,那桃子刻的极为传神,肥大饱满就像一口能咬出水儿来。
“佖儿啊,人家要刻桃子也都是刻福寿双全的图案,你这怎么整个儿一面儿就刻了个硕大桃子啊?难道是想吃了?”太皇太后打趣道。
“皇祖母,孙儿是给您和母后求长寿的,您看这寿桃多大个儿呢。您怎么还笑话孙儿呢。”赵佖小嘴儿一扁,大眼睛眨眨,红扑扑的小脸儿,小小少年,极为可爱。
“好,好,不笑话你,哈哈,等桃子下来了,多给你分点儿,哈哈哈……”
赵佶站在一旁嘴角抽搐,皇兄刻那桃子他才不相信是什么求长寿呢,哦,你给别人求长寿,却把玉佩挂自己身上?他也问过赵佖为什么要刻桃子,赵佖却笑而不答。
‘桃子,桃子,桃,逃……皇兄,你是要逃吗?可你,又能逃到哪里去呢?’赵佶看了看继续装乖的赵佖,没有言语。
苏轼这段日子过的是相当逍遥,每天去闻是斋教教学生,回家看看书,养养花儿,再研究一下美食。不过昨日听人提起昔年好友章惇被贬外郡,苏轼不免担心起他的处境。
(章惇,字子厚,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秉政,赏识章惇之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协助推行新法。其后历任朝廷及州郡官。哲宗赵煦即位,迁章惇知枢密院事。其时宣仁太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主政,尽罢新法,章惇力争,因而被黜出外郡。——摘自360百科章惇人物履历)
虽然章惇与自己政见不同,也曾发生过争执,但毕竟交情不比寻常,如今他被贬在外,以章惇骄傲的个性,必大受打击。想起昔年情谊,苏轼越发觉得应该劝上一劝,已尽朋友之义。
于是苏轼也竟学起赵佖,提笔给章惇写了封信。信中并未提及时事,也未问起章惇近况,只是跟章惇谈论诗词,一如往昔。苏轼甚至还饶有兴致的抄了几首小友的诗词,请章惇一起品评。
章惇收到第一封苏轼的信,确实很诧异。自己与苏轼虽为旧友,但两人政见不同,又都是恃才傲物之人,当年新旧党一战,两人关系一度走向冰点,又都是不肯低头的倔脾气。以致当年苏轼被贬之时,自己也不曾为他说话。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自己被贬,落井下石者有之,形同陌路者有之,主动给自己写信的,却还真是头一份儿。
章惇将信纸小心摊开,熟悉的笔记映入眼帘。本想着倔驴苏轼就算不忘昔年情谊,给自己写信,怎么也得挖苦自己几句。再想想如今苏轼早已回京,真是风水轮流转呐。
怎料苏轼对这些只字未提,甚至没有问自己的近况,只是附上了几首诗词邀自己品评。章惇看了看信中附的几首诗词,可谓风格迥异,有些甚至是白话,也不押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也是诗?真不知道苏轼是在哪儿认识的这个小友儿,古怪精灵,有趣的很呐。
‘不过谁说不是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章惇望着窗外正在消融的积雪,紧了紧手中的信纸。
就这样一来二去,冬去春来,两头倔驴(此言出自章惇夫人张雨柔)终于重拾昔年友谊,成了亲密笔友。
章惇也通过苏轼经常接收到苏轼小友的新奇立论。
有次苏轼憋不住与小友讨论一下变法利弊,说到已逝的宰相司马光主张秉承祖宗之法,反对新法。小友回信竟然说其实你们都不了解司马光,司马宰相骨子里可是很主张破旧立新的。
看到这儿,苏轼楞了,司马相固守祖宗之法那是出了名儿的,怎么还能破旧立新了?可是看到下面一行,苏轼忍不住拍腿大乐。
“妙啊,妙啊!哈哈哈哈!”
苏轼爽朗的笑声把刚进门的苏辙吓了一跳,“何事让大哥如此开心啊?也让弟弟我一起开心开心吧。”说着就往苏轼身边凑。
“你看看,你看看这句,可笑坏我了。”苏辙闻言探头过去,只见纸上写着,“司马光砸缸,他把旧缸都砸烂了,还不是破旧立新呐。其实司马相也知道,要是不把缸给破了,他那玩伴不就淹死了,不破不立嘛,这跟新法旧法不都是一回事儿吗?人家司马相可是小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了呢,老师说是也不是?”
“这,这是谁写的,这真是……唔……”苏辙想要乐又觉嘲笑司马相甚为不妥,几番挣扎后弄的肩膀直抽,脸也古怪抽搐。
“你要乐就乐,在家里还要憋屈成这个样子?”苏轼最看不惯苏辙处处谨小慎微。苏家两兄弟虽然都颇有才情,但性格确实是南辕北辙。苏轼豪迈不羁,苏辙确是勤谨低调。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苏轼与章惇年轻时也确实是好友,苏轼小章惇一岁,两个人还一起旅行。
宋…曾慥《高斋漫录》记载,苏、章游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横木架桥。子厚推子瞻过潭书壁,子瞻不敢过。子厚平步而过,用索系数,蹑之上下,神色不动,以漆墨大书石壁上曰,‘章惇苏轼来游。’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第11章 太后寿诞
苏家两兄弟乐够了,苏轼也没忘让自家好友好好乐乐,给章惇去信时便也带上了这段儿。
章惇看这段儿时正在喝茶,结果一口茶没咽下去,全都贡献给了信纸了。章夫人正在一旁绣花儿,就见自家官人把茶喷了一信纸。
“官人这是怎么啦?这可是上好的明前龙井,怎地这样浪费?”章夫人皱着秀眉,官人怎如此不雅。
“嗯,夫人,你且来看看。”
章夫人探头过去,看后也不禁莞尔,怎会有如此古灵精怪之人。
想这些日子,自家官人不再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东坡先生和他那小友确是功不可没。
官人与东坡先生的通信,自己也看过一些,想法确实标新立异,想别人所不敢想。自家官人也真是吃这套,也是,对付这种倔驴,不当头一棒是打不醒他的。
前段时间官人还按照信中所言,去做了什么基层调查。
(赵佖与苏轼通信,谈到新法的弊端,赵佖认为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新法,并且顺利推行,光在京城拍脑袋想是不行的,一定要下基层,做调查。
就是要到地方上去,看看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人到底是怎样生活的,看看各行各业都是怎样经营的;也得看看新法推行后,对这些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自己再站在各个阶层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对比新法旧法,看看新法到底伤了谁的利益?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又是什么?推行后对百姓而言有没有实际效用?推行过程中有没有漏洞?
先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了,才能谈新法、旧法,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章惇此时刚好外放汝州,看了信中内容,大受启发,闲来无事,竟真的做起了基层调查。难为一代宰相成日里出没大街小巷,混迹于三教九流之间。
但章惇确乐此不疲。
章惇本就是勇往直前的性格,要不然也不能在司马光等旧党一派掌权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坚持推行新法,并因此被贬遭责。
当然,作为始作俑者的赵佖是不知道在汴京城外的汝州竟然真的有个人在实行他的基层调查计划。
此时的赵佖正在琢磨拿什么给太后祝寿呢。
太后的寿诞是八月初六,再有一个月就到了。送什么贺礼就是赵佖现在最头疼的事儿了。
送珍奇古玩吧,人家太后有的是,不新鲜了。再说他一个小小皇子,还没正式封王,哪儿来那么多钱置办。
最头疼的是外祖一家又不在京城,宫外连个可用的人都没有,上哪儿置办贺礼去呀。
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让小鸡的舅舅给带回了好些木料,还弄了些工具,又跟内务府要了两个木匠。愣是把流云轩外的庭院弄成了木工作坊。
这事儿当然是经过太皇太后许可的,她老人家可是感兴趣的很,每天都要去转上两圈儿,看看赵佖到底捣鼓些什么。
“佖儿,你到底要做什么呀?告诉皇祖母吧,哀家保证不告诉别人。”太皇太后转了两天,实在没看出什么来,忍不住问道。
“嗯,告诉皇祖母也行,不过皇祖母要保证不告诉别人呢,这几天小鸡我都没让进来呢,嘿嘿。”
赵佖神秘兮兮的凑近太皇太后,趴在太皇太后耳边唧唧咕咕。
“真的?有那么舒服?那哀家可真是盼着能早点看到呢。”
“嗯嗯,保证做好了第一时间让皇祖母看到,嘿嘿,孙儿让匠人做了两件呢,皇祖母您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你这孩子,真是哀家的小心肝儿哦,你要是不在哀家身边,哀家这日子可怎么过呦!”太皇太后搂着赵佖,表情夸张的说。
太皇太后很少有如此情绪外露的时候,引得一众宫女、太监掩口低笑。
太皇太后望着眼前长高了不少的小孙子,心里说不出的欢喜。这小孙子现在是越来越有灵气儿了,鬼点子层出不穷,哪儿还有当年痴儿的影子。连太医都说赵佖已经大好了。真是祖宗保佑啊!
前段时间,太后说起现在用的香粉太甜腻,熏的让人难受。赵佖还捣鼓出了水果味道的香粉,那香味儿淡淡的,似有似无,还有着水果的清新,闻着就让人舒爽。
太后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直夸赵佖贴心。阖宫嫔妃都跟着借了光儿,一时间宫里到处飘散着淡淡的水果味儿。
时间飞逝,一个月转瞬而过。八月初六这天正是太后的寿诞。
这日子好啊,又发又顺,难怪能当太后。
宫里到处喜气洋洋,升平楼里尤为热闹,宫里的戏班子在楼里唱了一天大戏。太皇太后、皇太后率领一众嫔妃都去观看,皇子公主们也得以随行。
看别人都看的津津有味儿,赵佖是腻歪的不行。要不是赵佶拿手肘撞了一下他,他就睡着了。
‘这咿咿呀呀的有什么听的,这妆也不好,画得那么浓,一点儿也不自然,还有,还有,服装也不好看,又没有舞台灯光,看着都费劲。’赵佖鄙视之,还是梦里的冰冰姐漂亮啊……
晚上,皇帝特在升平楼设宴,为太后庆生。其实皇帝对太后这个嫡母还是不错的,只是心里上怎么也是偏向生母一些罢了。再说朱宸妃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都是瞒着小皇帝的。
朱宸妃自从上次的下毒事件后,收敛了很多,不敢再生事。但平日里仍是比较嚣张的,明里暗里总是想与太后一较高下。
刚才落座时,太后没走稳,不小心坐偏了些。朱宸妃当即出言嘲讽说:“太后娘娘,您身子贵重,可得当心呐。这位子可得做稳了才好呢,要是不小心摔倒了,可就不好啦。”还特地把“倒”字说的很大声。
太后念在是自己寿诞,大好的日子,也犯不上掉价与她争辩,再说皇帝也在场,怎么也得顾及皇帝的面子,便只瞟了她一眼,不予理会。
其实心里早已气得不行,‘好你个朱宸妃,不过是先帝的一个淑容,就是个妾。仗着是皇帝生母,竟然如此不把哀家放在眼里,之前的账哀家还没跟你算呢,你竟然还敢……’宽大的袖袍下,太后双手紧握,面上确是云淡风轻。
朱宸妃自己讨了个没趣儿,也就不再言语了。
看过了歌舞,皇帝提了祝寿词,接下来的就是大家向太后献礼了。
要说这个献礼这个环节,是赵佖最讨厌的。你想送啥就送去就是了,非得搞得人人都站到大殿上,众目睽睽之下把礼献上去,送什么还得有个由头儿,真麻烦。
出场顺序也得按规矩。先是皇帝、皇子,再是各宫嫔妃……
皇帝首先上前给太后献上了一套新的凤冠,满是珠玉,十分华美,冠上的大珍珠是琼州今年新进贡的。太后很高兴,还笑着拉着皇帝的手说着话。
好一幅母慈子孝图,一片和乐融融。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的,比如朱宸妃。这一幕在她眼里着实刺眼,自己的儿子凭什么要给别人献礼,自己这个生母都没有这种待遇,她死死抓着手绢,微笑的嘴角也露出了一闪而逝的狰狞。
这一切都被因为准备接下来献礼而站的较近的赵佖看在眼里。‘这贱人定是看着太后跟皇帝相处融洽,又忍不住了。忍不住才好,闹得越大,贱人死的越快。朱宸妃,你可别辜负我赵佖对你的期望啊。’
自从武昭媛被害身亡后,赵佖无时无刻不想着除掉朱宸妃这个贱人。但赵佖一无势力,二无正当理由,只好暗自忍耐。
反正朱宸妃已经彻底开罪了皇太后,什么时候完蛋,就看太后的忍耐度了。当然,赵佖也会经常寻机会刺激刺激朱宸妃,让她隔三差五就爆发一下。得让她进入作死的节奏嘛。
接写来就是其他皇子献礼了。除了皇帝赵煦,皇子中赵佖居长。
赵佖走上前去,朗声道:“儿臣赵佖给母后请安。愿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还有还有,希望母后青春永驻,笑口常开,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说完了又夸张的行了个礼。
赵佖这祝寿词说的有些不伦不类,前半截儿还像那么回事儿,后半截儿就显得有些随意,不够正式了。不过,正是这份随意,透出了些许亲昵。
果然,太后闻言大乐:“佖儿不必多礼。你这小家伙又有什么好东西啦,快拿出来吧,哀家可是等着看呢。”太皇太后也笑眯眯的看着他。
“是儿臣自己琢磨制作的,是儿臣的一片心意。虽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希望母后喜欢。”赵佖挠挠头,憨笑,做羞涩状。
赵佶翻了翻白眼儿,‘这厮又在装相了,这羞涩的样子……,不行了,要吐了。’
赵佖拍拍手,就有宫人抬上来一个红纸包裹着的大盒子,盒子四周各有红色的绸带绑紧,顶端还系着漂亮的蝴蝶结,俨然就是古代版的精装礼品盒。
殿中诸人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包装盒,纷纷露出惊奇之色。
“母后请看!”赵佖握住绸带一端,使劲儿一拉,顶端的蝴蝶结被拉开,盒子四周的木板突然全部向外散开,整个盒子如鲜花盛开,顷刻间吐出了里面的花蕊。
第12章 意外受伤
这独特的献礼方式确实够震撼,饶是在场的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也免不了呆愣半晌。
太皇太后最先回过味儿来,拍着手笑到:“呦,哀家还是头一回看到这样儿的献礼呢,真真儿有趣儿呢,就跟变戏法儿似的。”
太皇太后此言一出,众人也都醒过神儿来,纷纷跟着拍手称赞。太后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赵佖一闪身,让大家看清了盒子中央的东西,看起来是把椅子。不过这椅子的底座却颇为奇怪,原本的四条腿儿,左右两两一组,下面各嵌了个圆弧形的坐儿。其实赵佖做的就是把摇摇椅。
“母后,儿臣给您做了把椅子,取名乐悠悠,取快乐悠然之意,希望母后喜欢。这椅子坐上去可以前后摇动,舒缓筋骨,很舒服的。而且无论您怎么摇动,怎么坐,都不会倒哦!”
赵佖想起了刚才朱宸妃嘲讽太后会倒的话,故意提起,但表情却是憨实可爱,就好像根本是无意识说出来的。
太后一听大乐,连声说“好”。想来也是想起了朱宸妃揶揄自己的话。殿上其他人的脸色也是变了又变。朱宸妃更是气的咬牙切齿,已全然顾不得掩饰了。
赵佶暗自摇头,‘皇兄,你这煽风点火的本事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宸妃娘娘,怪就怪你惹了不该惹的人呐。’
“来,来,这贴心的孩子,快过来让母后瞧瞧。这些日子辛苦你啦,看看都瘦了。”太后拉着赵佖的手,笑呵呵的说。
“这猴儿哪儿瘦啦,天天跟哀家讨吃的,嘴叼着呢。”太皇太后也凑过来打趣。饶是赵佖脸皮够厚,也都不好意思的透出了红晕,装装小羞涩。
就在这当口,给太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