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万死陛下万受-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宫霁挥手笑道:“何须费那事,你若有心,那一身绝技,今夜但施展些教愚兄一开眼界便好?”
颜润笑道:“此是应当!小弟这便献丑了。”
颜润的琴与琵琶,南宫霁已见识过,确是精湛,至于最后一绝,亦是教坊间传得出神入化的舞绾,但只听闻,据言自他被豫王收在身侧,便绝少在外献技,南宫霁因而尤觉新奇。
乐声起,那人一袭紫衫而至,翩然似落九天,已然好个惊才风逸!谓他长袖善舞,乃飞袂拂云雨。果真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柔处不堪婀娜,炫起影婆娑。一曲向终时,凌空一跃,竟似要逐飞鸿去。
一曲罢,南宫霁鼓掌大赞:“花念一曲,果然倾国!”
那人一笑莞尔:“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言罢二人皆大笑,又挽手入席。
这一夜,三更恐是不能归。
酒酣耳热,南宫霁却有些人事不省了。因已是下半夜,又未带近从,颜润便留其在府上歇了,且将两个马夫打发去而已。
酒筵已散,院中惟余一抹孤影花前月下,徘徊不去。良久,似出一声轻叹,缓步踱入内室。
榻上之人睡意正酣,开门闭门,甚待那紫色身影踱至榻前,也全然不知。
昏黄的烛光下,入内之人一脸戚色,躬身朝榻上作了一揖,自语般喃喃:“弟悔不该当初不听人言,一意孤行,尤今果真害人害己!既为此不耻之事,也惟以命抵之,望兄见谅!”
言罢拔下头上的碧玉簪,披散长发,又扯开胸前衣襟,露出玉璧般的胸膛。。。
微一闭目,手中不知何时竟多出了把匕首,作势便往心口刺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破20w了吧?!
第74章 陷害
千钧一发之际,原本酣睡之人却忽而跃起,一把制住了那正欲自残的手。
颜润一惊,倏忽睁眼,失色道:“南宫兄,你、你竟。。。!”
那人扬眉一笑,意气风发,眼中已看不出丝毫酒意:“张令其那厮虽聒噪,然有时逆耳良言还须得一听!贤弟这是何至于?”
鸟雀开鸣,东边的天色已然泛白,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南宫府的车马已静候在外。
望了眼那呆坐之人,南宫霁叹了声:“豫王今日出此举,可见于三郎并无情义可言!三郎并非贪慕权势之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天下之大,你又何必定要傍他身侧?”
那人恻然一笑:“多谢南宫兄提点,然而大王并非要我死,是颜润自以为无颜存活世上!当下事既败,更是愧对大王,待天明吾便回宫向大王请罪。当下也只叹与兄相交一场,可惜寥寥数日这情分便要断绝了!”
南宫霁看着眼前这木然而又决绝之人,心下无限惋惜,却也只得道了句“珍重”,便径自出门去了。
方跨出院门,便见一黑影扑将上来,倒是将南宫霁惊得后退数步!定睛一瞧,竟是张令其!乃笑骂了句:“你这厮,作甚乱窜,似个野猫般,惊了吾一跳!”
但见家主平安无事,令其这才放下那颗悬了一宿的心,笑道:“龙潭虎穴郎君今夜也已闯过了,却还怕甚野猫子!”
南宫霁叹了气:“过是过了,然甚险!”一挥手,“罢了,路上再说罢。”
听闻豫王竟命颜润以自残之法陷害家主,令其自惊出一身冷汗,连叹凶险。
南宫霁苦笑:“若他得逞,此刻吾不定便已是在押往大理寺的囚车上了!”
令其忿然:“可恨那颜三郎,人前倒还似个正义君子,却不料私下这般不齿!”
南宫霁摇了摇头:“他也是个可怜人,只身不由己罢了!吾当下尚忧心,他回宫吉凶难测。”
令其无奈道:“郎君果然菩萨心肠,自己方才脱险,却已在为他人忧虑了!”言虽如此,然一转言,便又宽慰起他:“那颜三郎如何也是宫中乐官,又声名在外,而此回事败,郎君尚且未起追究,豫王便是看在此,也不至苛责他。”
南宫霁轻颔首:“惟愿如此!”
此刻马车似拐过了个转角,却卒然停下了。
令其撩开车帘,见道上立着两黑衣汉子,正挡住了去路!心中不由一紧,道:“何人挡道?”
其中一人上前抱拳:“今夜事已了,官人若无其他吩咐,吾二人便先行离去了。”
令其正莫名,却闻家主隔帘答曰:“去罢!”
二人闻言浅作一揖,转身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马车继又上路,令其满面惑色:“这?。。。”
南宫霁一叹:“所谓前车之鉴,你素来叨于耳畔,吾又如何敢轻忘!这颜润无端与我亲近,你以为我果真不存疑?且说今夜他无故相邀,诚然,吾可推脱,然想来他若一计不成,终还会再酿他策!因而不妨遂一遂他的心意!只是只身前往,确是犯险,因而,才命此二人随在暗处相护。”
令其道:“这二者,是何来历?”
南宫霁道:“李琦荐来的,你方才也见识了,身手甚是敏捷。”
令其不禁露出些忧色,道:“然这来路不明之人,郎君也可轻信?”
南宫霁沉吟道:“所谓用人不疑,倒也无谓亲疏,且说有时身侧之人,反最负我!”
令其一怔,垂下眸去。
车中一时静默。
不知多时,车外渐闻喧哗人声,看来已入闹市。
令其探头向窗外,见天色愈发亮了。放下车帘,沉吟道:“郎君既知颜润心怀不轨,却缘何还不令小的跟随在侧?况且说来,当时千钧一发,万一郎君不及阻止,岂不是。。。”
那闭目养神之人淡淡一笑:“汝这般机敏,却还想不透其中缘故?今夜不教你跟随,是怕颜润有所提防;而那二人一直守在暗处,颜润自残,若我不及阻止,他二人亦会出手相救;二则,他二人正是与我无瓜葛,才最妥当,今日颜润若果真有何长短,他二人便会自称是入宅行窃的贼人,教官府一道拿去,到时自可作证替吾开脱!”
令其听罢此言,缓缓出了口长气,倒似了却了桩心事般,笑道:“郎君前番那些磨难确是未曾白受,如今非但防人之心已起,连心机亦日益纯熟,看来从此,再无须小的在侧念那醒心经了!”
南宫霁哂然:“听这口气,你倒有归山之意?”
闻此一言,那人面色却倏忽暗淡下去,垂眸轻道:“郎君说笑了,小的这身份,来去并由不得己!果真说来,也只图个将来,垂垂老去时,若小有积蓄,便可早些请辞,隐退乡间过些清淡日子也好。”
南宫霁闻下倒也为之黯然,心下不禁有些懊悔勾起他那伤心事,便宽慰道:“李琦上回不是有言已打听到你家人下落,你却不欲再多提,乃是何故?难道不想有朝一日归乡一聚天伦?”
令其一时不答言,却似有所思。良久,抬袖拭了拭眼角,道:“先人有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而吾当下,却是连乡音是何味也忆不起了。。。且待日后再说罢!”
回到府中时,旭日方才东升。跨入泓安堂,便见桌上整齐叠放着数个锦盒。
令其一拍额:“瞧小的这记性,昨日您出门后,宫中便赐下了生辰礼,看去今年又不乏些稀罕物。”
南宫霁随手开启一盒,见内中卧着不大的一团墨绿色物什………乃是茶饼!便笑道:“求了这许久,今年总算得了个整的。”
令其也伸长脖子来瞧,一面称叹道:“郎君真是有福!这小龙团(1)素来惟下赐两府大臣,且听闻是数人分一饼,今年吕相公也才得了半饼而已!”
移开目光,南宫霁脸上虽笑意犹在,心下却隐隐还觉存憾:到底,如何难得之礼,也不及与他良宵共度来得好!
又开另一盒,乃是对镶金玉如意,令其凑道:“称心如意!”
赐礼终是一一瞧过了,南宫霁揉了揉眉心,吩咐道:“且收起罢!”
令其道:“然这还非全部呢!郎君尚有一物未尝见得。”
南宫霁实是难掩倦意,挥手道:“那便速去取来!”
令其笑道:“此物可非常人能拿得,还须郎君移步过去。”
南宫霁奇道:“去何处?”
答曰:“马圈!”
后园中,看着那瞟肥体壮的枣红马,又看了看其容身的马圈,处处透着股寒酸之气,南宫霁嘴角不禁淡露一丝讪笑:他府上哪容得下这等娇贵之物?!倒是令其,此刻围着那马左转右看,时不时还啧啧赞叹出声,倒俨然将自己作了相马伯乐。也难怪,高昌所贡汗血宝驹,纵是王侯之家,洒下千金亦难觅。
令其曰:官家必是以为金秋时节,策马游猎正当好,方赐下此物与郎君凑兴!
南宫霁舒眉一笑:无论如何,他但还对自己上心,便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小龙团:宋代的一种小茶饼,专供宫廷饮用。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
第75章 不甘
豫王宫中。
看着面前伏地不起之人,越植冷峻的面色中又隐含三分不忍。起身踱了两圈,道:“看来,经由前事,南宫霁如今也已起了戒心,轻易倒是难将他奈何了!”
身旁侍立之人一声冷哼:“臣看未必,此计本是万无一失,乃是颜润行事不力罢了!”乃近侍张舜水。
地上之人身子一颤,微红的双目抬了抬,却一言未发。
越植挥了挥手,道:“罢了,此也非他所愿,张翁便莫苛责了!”言罢踱开两步,忧色轻显:“只是此事既败,惟今倒是教他拿住了吾等的把柄,若去圣前告状,废后林氏便是前车之鉴!”
闻此,颜润急道:“当日南宫世子已当颜某之面应诺,不将此事外泄。断不至食言!”
张舜水嗤道:“其言也能轻信?”
颜润道:“世子素来坦荡,其言自然可信!”
舜水冷笑:“巧诈诱你败露,也叫坦荡?”
颜润面色涨红,争道:“此事,本就是吾有失磊落。。。”
越植本就心烦,当下愈发意乱,挥手打断他,问舜水道:“此事,张翁以为南宫霁果真会将吾等抵出么?”
舜水摇头:“他若欲告发,自要有凭据,然当下并无实证指向殿下,因而无需忧心!”语罢看向跪地之人,以不容辩驳之口气道:“万一他要对质,你颜三郎自知要如何做!”
颜润倒坦然,俯首一拜:“此事既是颜润一人所为,自也应一人担之!”
舜水点了点头,似为满意,道:“是此理!”
事既言罢,舜水也已告退。
豫王抬了抬手,地上之人却似乎不为所动,看去并无起身之意。
殿中方掌灯,通明的烛火下,尤显他樱唇雪肤、秀鼻灵目,加之此刻的凝眉若思状,更有六七分类那人!也是此故,当初才不得已许了舜水,命他以身相诱,乃是料定南宫霁难抵此惑。
轻咳了声以掩尴尬,越植径直踱到案前坐下,才道:“吾未尝怪你行事不力,汝倒还与吾置气?”
颜润依旧垂眸望地,轻道了句“不敢!”。
越植道:“张翁自小在吾身侧,为护我可谓倾尽心力,尤其先皇逝后,亏得他在侧处处维护提点,吾才能安然至今,因而由心敬之,素来与他言听计从!当日他既出此议,你应知吾不好回拒。”
颜润道:“此事颜某自愿为之,不怪殿下。”
越植道:“汝晓此理便好!”
片刻沉寂,地下之人似下定了何种决心,道:“颜某有一事不明。”
越植抬头:“说来听听。”
颜润咬了咬唇:“颜某这两月与南宫世子往来,实见其胸怀之广,非常人可及!殿下纵然曾与之存小隙,然事过境迁,世子坦言已释怀,殿下又何不从此忘却,化干戈为玉帛,岂不好?”
越植眯起双目,手上方拿起的书卷重又教扔回案上,看地上之人的眼神忽似凌冽起,冷冷道:“颜润,纵然小王宠你,然也非何事皆可由你!”
地上之人阖上双目,似早知会如此,也未显何不安,只叹了一声,似自语道:“这又何必!”
座上人见了,未尝更加苛责,反之,冷峻的面色尚还缓和了些,淡淡道:“吾与他多年积怨,非一朝可解,此事当下多言无益,汝但须知,有他南宫霁在圣侧一日,吾便不得心安!”言罢垂眸,却无心于书卷,只是暗自吁叹!
他越植与南宫霁,确本无深仇大恨,只是当初那人伴读东宫,便倚仗太子,不将自己放于眼中;今上即位后,自己多年不得圣眷,想来除了兄长尚怀记恨,却也少不得此人在旁挑唆之故!而事至当下,兄长虽念于亲情,且年日已久,遂将前怨一笔勾销,然人心难测,如今那南宫霁得圣眷隆厚,而自己与他,旧日恩怨已然挑明,万一其人再于圣前起谗言,则自己这一身何以保全?因而此人不除,他便一日难得安枕!
而南宫霁,逃过一劫,此刻侥幸之余,颇也有几分自得:花前月下,坐怀不乱,单凭此一点,便当去官家跟前邀上一功!他事不想,便讨他个笑脸也好!然偏又当初许诺颜润不追究此事,出尔反尔实要不得!因是还为此唏嘘了几日。。。
实则说来,也好在他没去,否则,断然是自讨没趣!因当下,越凌实是无那闲心听他道甚柳下惠!
西关战报传达:羌桀果已大肆举兵反攻,前时为梁军所下的三关两寨,如今已失半数,余下这一关一寨,若再失守,前功便尽弃矣!且拓跋温断然不会止步于此,到时血洗梁境,定非妄言!
要说来,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便是当下战局有所不利,却毕竟言不上穷途末路,且退一步说,即使再丢一关一寨,羌桀也不能即刻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实则以他区区西戎,便得一两战之捷,与入主中原,相差实远矣!而大梁君臣所以惶惶难以终日,无非是因太平日久,文臣当道,尤今已然畏战如虎矣!且历过当初三川口之失,众人已是肝肠俱裂,如今更再听不得一个“败”字!
只可惜,这世上偏是,怕甚,便来甚。
且说梁军前战已失,当下但守不出,两军青远寨下相持。
眼看大半月已去,此间局势依旧。此刻兰州城内一干臣将正议后计,噩讯却忽从天而降:千里外的丰州竟然陷落,一城军民惨遭屠戮!再闻其详,乃是拓跋温日前亲率大军十万南下突袭,而丰州守城士卒不足八千!敌众我寡,又缺水少粮,虽经浴血奋战,却无力回天。
丰州,与凉州隔着千余里地!此原是一出声东击西之计:此刻梁军精锐尽聚西路,河北路正值空虚,羌桀乘此隙夺了丰州,乘势而下,便是府州、麟州!梁军要救河北,在西路便难免分心,稍若有不甚,便会重蹈丰州覆辙!
急报一旦传至京中,满朝哗然,群臣再难掩忧惧,顿时言和之声复起。
越凌虽不甘,然当下之势,也不可太过武断,乃始犹疑,当殿问吕谘。
大梁宰相此回似有所转变,和与不和,未尝断言,却只问了句:“言和,则陛下欲许以羌桀何条件?”
越凌愕然,众臣亦哑然。一场纷争,在此不了了之。
羌桀虎狼之心,起乱自立,实是蓄谋已久,且说当下攻城略地,正逢得意,并非轻舍些钱财便可打发之!而若要大梁割地以赔,又岂非笑话?更莫言拓跋温既已称帝,自无轻易退步臣服之理!自立、索地、求财,若这些皆许了他,大梁朝今后还有何面目立足中原大地?更莫提平服四夷,受八方之贡了。
文臣厌战,却更惧失节,此乞和辱事,稍有不慎便酿就千古罪名,皆是有识之士,岂可不掂量之?!
第76章 献策
十月下旬,西北已然入冬,然而寒意并未能阻挡羌桀人征伐的铁蹄,战火在河北路愈烧愈烈。
丰州既陷,拓跋温下一步棋自是攻下与其紧邻的府、麟二州!好在有鉴在前,二州早已加强防备,城中将勇兵悍,便是以寡敌众,羌桀强攻了两月,城墙依是矗立如旧!眼看已是年下,拓跋温除了围城,已然无计可施!
梁军这侧,城虽是暂守住了,粮草却不足!此刻又是冬季,城中缺水,若常时不得救援,终也会被困死!朝廷急拨钱粮救急,然运送至半途,却不能再北进:羌桀在府、麟二州周围设寨驻兵,掐断了通路,与此同时,又在丰州储备了大量军需与钱粮,乃是作下了长久围困之打算!这般下去,便是不费一兵一卒,府、麟二城也必在短日内因断粮绝水而陷入绝境!
临此困境,朝中有进言称,若定要以寡敌众,出兵打通关卡,实太过凶险,因而不妨暂弃府、麟二州,退守保德军再做打算!
此议一出,天心顿为震怒:不过才丢一城,便要拱手再让两城!若果依此,莫要说如何对得住筚路蓝缕开疆拓土、一尺一寸积下这万里江山的祖宗先人;便是对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府、麟二州军民,又要如何交代?!
只是,话虽这般说,然若要保住府、麟二州,便须与羌桀正面对决!以河北当下的兵力,是万万难做到的!唯一之法,便是由陕西路调兵!然而,陕西乃军镇防御重地,一旦空虚,后果不堪设想,何况声东击西、巧诈偷袭素来是拓跋温最为擅长的!大梁已数回在此上吃过亏,当下自不能再轻举妄动、重蹈覆辙!
兵调与不调、如何调,朝中争执不下。越凌也是无计,想来还应集思广益,取良策而纳之!而其见最为中肯者,自应是此刻正在西北主持大局之人。
杜允之倒深知圣意,问策的旨意尚未出汴梁,陕西的奏疏便已到了,乃杜允之、夏之望、范靖等人联名奏请:不以陕西之兵济河北!
初阅下,越凌乃是一惊:不调兵,难道眼睁睁看府州城坐以待毙?然而,非也!实则杜允之之见,乃以拓跋温素喜声东击西之策,还治其身!所谓声东击西、牵其精锐、乘虚直入、抽其底薪,便是其人之计!
近万字的奏疏,越凌看了半宿,思量了一夜,却依旧难下决断:当下,且不说府州与麟州二城尚还能支撑多久,便依杜允之之请,分兵两路突袭羌桀城池,然而凉州之创尚在眼前,吐蕃回纥实不足倚,羌桀军又素来神出鬼没,万一错估形势、再陷泥沼,莫说河北三州难保,陕西路各边镇亦恐岌岌可危!
既难定夺,只能早朝上,以此策再问朝中。可惜众人之见,依旧莫衷一是。吕谘因而请奏,召杜允之或夏之望、范靖其中一人回朝陈情,再论可否。此计虽听来最为稳妥,实却是下下之策!须知汴梁距陕西,隔着上千里路,这一去一回,便是快马加鞭,少则也要十多日!纵然高坐庙堂,越凌亦晓兵贵神速之理,这般拖沓,即便他能等,府、麟二州又如何等得?!
早朝下来,早先的踌躇已化作满腹愁绪,反正也是食不知味,便索性免了午膳。
一回到内殿,那金贵之人便倒回御榻,闭目不响。这自惊坏了左右,正无措间,忽闻黄门来禀:南宫世子求见!闻此,榻上那原先似泰山崩于前亦难打动之人却倏忽坐起了身!“南宫霁”三字,此刻于治大梁天子这颓废之症,胜过任一仙药灵丹!
他所来为甚?越凌心猜,或是听闻了河北之困,知他心烦,前来与他解一解闷罢。孰料听闻了那人的来意后,越凌却是瞠目,一时笑也不是,嗤也不是,道:“你说甚?你也要为解河北之困献策?”
那人看去乃是郑重其事,颔了颔首。
如此,越凌倒着实未尝想到:便是有心为自己解忧,这人也素来不言及朝政,今日却是为哪般?然他既有心,且所谓集思广益,多听一人之见也无妨!遂道:“说来听听!”
那人此刻却又不急言了,倒是话锋一转,道:“臣来时,听闻陛下尚未用膳,臣此番陈情冗长,陛下若是饿着,不定一时半刻便失了耐性,按说,臣也难得机会替陛下分忧、为国出力,若轻易错失,实不甘心!因而,此言,定要待陛下午膳后再说!”
越凌一笑,这厮,明明是劝自己用膳,却也须寻个如此冠冕的由头!也罢,便看在他此份心意上,自也领受了。
一顿午膳,不过费了区区一刻钟功夫。膳毕,越凌自追问其策。不想那人竟道,献策者非他,其仅是代为引荐罢了!
越凌无奈:“如此说来,你此来实非献策,而为举才?”
他道:“也非,此人实已负功名在身,且也为陛下所赏识,因而并无须为之举荐!”
越凌一沉吟,道:“是外臣?”
那人点了点头,禀道:“是张放!”
越凌闻此显为诧异:张放?!早先已授知延州,难道是与杜、夏等人意见不合,才有此僭越之举?然既先前已应允了那人,便不妨闻过其见再说!遂道:“呈上来罢!”
孰料那人却无所动。
越凌嗤道:“他既托你为之言,难道连封奏疏也不曾有?”
那人这才似恍然,沉吟片刻,道:“陛下可先许臣一事?”
越凌叹了一气,道:“还有何求?”
那人道:“张放此举冒昧,然陛下可否听过其人之言,再言施惩?”
至当下,越凌依旧未尝体味出他那番恭谨下隐隐透露的大不韪,因想来也无甚大不可忍之事,便一笑许之。
这才闻他小心道:“如此,当下张放正于宣德门外待召,请陛下依言赐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