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末琐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童送来的锦盒设计的十分巧妙,外观看去,似是一浓缩版的书柜,似分三层,对门而开,正中有一盘扣,打开盘扣后,向两边轻轻一拉,便会露盒子内部的全貌,无根猜度不如开匣一观,既然小童道看了便知,那索性看上一看。
  封尚对拆礼箱这项工作甚是喜爱,打开盒子便可见珍宝这种事,会有哪个人不喜欢呢,只是封尚对拆这个动作,甚是情有独钟。三下五除二,锦盒被打开,只是这左右两端的盒胆内,装的竟然是三套书简,书简皆是用锦缎套子包好的,封套上还著着书名及所著何人。封尚一时间有些呆滞,说好了打开便可知道是何人所赠,为何是书简呢?难道是书社老板所赠,他不解的看向桓玄。
  桓玄见盒内是书简,先是一愣,表情甚是诧异,待回过神后,便抢过其中一个封套,拆开,拿出书简,仔细读了起来,读了些许,这个人竟然越发呆滞了起来,双手不自觉的像下垂,差点脱手将书扔到地上。晃神儿后,他放下手里的书,若有所思的坐在客席上,竟然一言不发。
  封尚见他此状,以为是写了什么大大不详之事,便接过书简,兀自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原来这简上所书,是一个故事,年代人物先不论,开篇则是描写了一段龙阳之好的鱼水之欢。封尚深谙此道,家中此类书简画作甚多,只是都没有这简上描绘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引人入境,不由得,看着看着他便着了迷,无法自拔,停不下眼。
  桓玄见他如此,再不阻止怕是生出多少不堪之事,便道:“你还要看完不成?”
  “甚是精妙,精妙。”封尚没抬头,脸上挂着邪魅的笑,能听见这句问,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你可知道今日那支妙音与我说了些什么?”桓玄整理了下自己的袍子,站了起来,倒背了双手盯着封尚。
  封尚一时间没有银灰小书里拔,出来,听了这句话,没有反应过来,表情有点愣,“对啊,她说了什么?”
  “她向我讨要一样东西。”桓玄道。
  “何物?”封尚终于丢开书,想到今日支妙音那挑逗的情调,真是不敢细思,万一是要自己陪她一夜,可是万万吃不消的。
  “正是此物。”桓玄指着锦盒,点了两下,表情甚是严肃。
  “书?不会罢,这么简单?”封尚简直不能相信。
  “不,不仅是书,而且是断袖之流,且要的是当年‘闻记书社’所藏之精品。”桓玄道。
  “此书确实精妙,只是如何得知是闻记所藏?”封尚开始摸不到头脑。
  桓玄将锦缎封套翻转过来,在里子的一角上赫然用金丝绣了一个小小的闻字。封尚不能相信,他拿起那封套仔细辨认,果然是个闻字,“你如何得知啊?”
  “支妙音。”桓玄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刚刚与支妙音谈到此事,正觉得棘手难办,竟有人在自己回府之前就送上门来,此事越发的蹊跷。
  “妙音娘子究竟说了什么?”封尚越听越糊涂。
  “她与我要闻记藏书,并告诉我真正的闻记所出,皆是有锦缎封套所护,而封套内皆绣着一个金色的闻字,而闻记所藏之书,比起这封套还容易辨认,因为内容精妙,本本皆精品,旁人仿不来。还说……”桓玄回忆着支妙音的话,只是后半句有些难以启齿。
  “还说了什么?”封尚不解的问。
  “她已应允了我们推举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一事,她今夜便会说之于道子。还说……”桓玄还是讲不出来。
  “还说什么?快说啊?”封尚越感觉他吞吞吐吐越觉得甚是不祥。
  “若是三日内,不能送上她要的书简,就由我二人亲自上演一出鱼水之戏给她观赏。”桓玄终于一股脑的和盘托出,像是松了口气。
  封尚倒是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什么???你,你我?”
  桓玄点了点头,不再出一声。
  封尚登时站了起来,表情带着些愤慨,在屋子里踱了三圈,欲言又止了七次,终于想好措辞道:“你要在上还是在下?”
  桓玄盯着他半晌,不知如何回答他,又望着封尚那灼灼的目光,只好用手指了指锦盒里的书。封尚才明白过来,书,他们已经得了。他像是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喜色,口里称是,随即拍着手又过去准备拿书看,又反应了一下,才道:“不对啊,这支妙音与你谈到此事时,连我都不知,怎么又会有人送书而来,此人是谁?”
  桓玄摇摇头,他也很是疑惑,难道此人有通天的本事,能未卜先知?等等,未卜先知!是他?
  封尚善察言观色,更善于看出桓玄任何一种脸色,看见他双唇微启,瞳孔放大,背后僵直,就觉得他已然知道了,便道:“谁啊?”
  “珝公子。”桓玄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不会,《易经》虽有占卜吉凶之用,却不能具体到如此境地,不是他。”
  只是为何自己得知有人相助,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此人呢,那日匆匆一面,竟然不曾对视,也不曾交流只言片语,那清冷的面旁,那白皙的脚腕,那如瀑的长发,却突然一股脑的涌现在眼前,是他么?为何要帮助自己,如若不是他,为何是一道童前来送书?真的不是他,又是何人呢?整个建康城又有谁会帮自己呢?
  正在思虑中,突然闻封尚道:“这是什么?”
  桓玄投眼过去,原来是一卷纸笺,不同于市面上所能见的纸,这像是用绸缎布帛所制的绸笺,有淡淡的姜黄色,却不明显,色泽像是大白玉兰,还飘着点点沉香之味。
  展开绸笺,果然便知道是何人所赠。
  上半部分,画的是晋卦,旁边则是乾卦。
  下半部写了此卦的解析:或跃在渊,无咎。
  又道:龙跃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进可升腾于云天之外,进退有据,潜跃由心。
  又道:桓公之愿,矢志宏图,非星月也,非居下也,君此一生,所战必胜,吞并九州,指日可待。
  又道:亢龙有悔,只在峥嵘。
  桓玄轻轻摩挲着这绸笺,看了又看,读了又读。果然是珝公子,那日的使者来让他分理蓍草,确实是如自己所想,是代为卜卦之用,想到这里他心头顿时生出些暖意,那身影仿佛又回到面前,飘荡的身姿,越发让他心里生出些说不出滋味,很想与他谈上几句,哪怕只有对坐也好啊!
  “敬道,你的脸怎么红了?”
  桓玄从遐思中脱了出来,见封尚指着自己,笑得花枝乱颤:“敬道,你,你莫不是,对那珝公子,动情了罢!”
  “一派胡言……”桓玄说出此话时,竟然没了底气,一派叫的山响,胡言二字却不由得吞了声。
  封尚见状简直是要翻跟斗倒立才能抑制住自己内心的翻腾,大笑不止,眼角都渗出些水花来。“你平日里如何数落于我的?你都忘了么?你那些哲人的教诲呢?你那些仁义礼教呢?现在你居然对一男子动情,你那些诗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罢!”
  封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只是把之前父亲和桓玄训斥他的那些话,拣了些记得住的,不太过火的一股脑倒了出来。
  “我只是不明白他为何会知晓支妙音与我们的约定,并无他意。”桓玄这刚冒头的点滴被封尚如此坦胸露乳的晒在自己面前,一时间无法面对。
  “他?他是谁啊?”封尚听了这番解释后,更加笑不可支。没有想到啊,没想到,桓玄动情时,竟会是如此羞涩,不禁想继续逗他,“只见了人家一面,你就如此急迫了么?又送金银,又送玉佩的,你说,是不是见他姿色无双,就动情了?”
  “珝公子是为了我二人脱困啊!没有这闻记藏书,难道真让你我演示给那假尼姑看么?”桓玄被质问的急了,支妙音都变成了假尼姑。
  “所以呢?”封尚提高了嗓门,仿佛质问。
  “所以要好好感谢珝公子出手相救。”桓玄也提高声音,义正言辞的答。
  “所以呢?”封尚再上一层,比桓玄还要义正言辞。
  “所以要前去拜会。”桓玄又高一度想要压过封尚这空穴来风的气势。
  “所以呢?”封赏继续逼问。
  “所以还有什么?”桓玄继续气势汹汹的答。
  “所以你要在上还是在下?”封尚撕心裂肺的吼道。
  “上。”桓玄吼声震天。
  “!!!”
  “……”


第24章 
  千里独月影,啾啾难相闻。冥阳不得见,岂知故人心。寒玉成风露,榛榛似老松。渔情还客少,何处不秋风。
  桓玄捧着暗香习习的绸笺走了神,怪道是自古文人骚客皆要对月吟诗,对酒当歌,思念一个人的情愫,果然不是三言两语有的没的就可以表达的,需要用华美的辞藻去阐释和解读。偶然间听到陶姜先生所吟唱的这首诗句,包含了对逝去之人的追思,那人是谁呢?可是他的爱人吗?
  可是今日,自己倚在这春榻之上,所惦念之人就在触手可及之处,却心底发憷,有些许胆寒,是否要相见呢?相见时要说些什么呢?珝公子当真口不能言么,他既然可以哼鸣曲音,想必就可以交谈,为何要以哑对世,他有何过往呢?
  远山一声鹤鸣,将桓玄的思绪带回了少许,望着庭间已生出金莲的鹅掌楸徐徐落下叶瓣,点点的打在衣襟,打在绸笺,心中的柔软与思念更胜。拂去绸笺上小小金衣叶,桓玄又一次欣赏起这隽秀超逸的字,若明若隐的卦辞。
  左上所书的晋卦,是《易经》第三十五卦,卦辞道:“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卦相则是上离,下坤。离为火或日,坤为地,象征太阳从大地上升起,阴柔者顺从依附光明的尊长,所以古时的康侯,一日之间接受到天子三次的接见与赠马。
  这是一个上吉的卦象,如果占筮成败是百战百胜,受到信任,没有后悔忧虑之事,征伐则是有惊无险,最终吉祥。如此看来,这卦象是预示着桓氏终究会东山再起,剑指天下。
  卦分六爻,每一爻在占筮中发生的变化与否可以衍生出之卦,之卦的意思往往要重于原卦象的意思,即选取所得之卦来解释此次所卜的事由吉凶。珝公子所代为占卜的卦象是晋卦,而之卦是右侧所书的乾卦,更加让人觉得此次占卜,大大的上吉。
  众所周知,乾卦,元亨利贞,大有得偿所愿,求仁得仁之象,有名扬天下之意。自己一生抱负,为桓氏正名,为天下谋福祉,为国征战,有此卦象,必然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至于这两卦中,唯有第四爻和上六爻没有变化,则以这两爻的意思为此次卜卦的最终解答。
  乾卦的第四爻龙跃入深潭,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意思,现在自己刚刚起步,联合所有能联合的势力,慢慢发展,有了这个指点,更加可以放开手脚,看来天时地利人和慢慢全部站到了自己身旁,不必担忧现在只是小小的太子洗马,将来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未可知。
  只是九六爻的亢龙有悔,怕是指点日后,果真权势滔天,要知道何时抽身退步,不可狂妄。还是有点不解的是,只在峥嵘,到底予以何为?峥嵘是否就是指峥嵘洲呢?是要我去那里,还是远离那里呢?
  思索来思索去,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珝公子的全部意思,想必他本人是可以讲清楚述明白的罢。拜会一位唱楼的阁主是否还要下一拜帖呢?如果直眉瞪眼的跑过去,人家会不会相见呢?相见了要说些什么?带些什么样的礼品他才会喜欢呢?
  那白皙的脚腕又在眼前荡来荡去,赭石色的珠串,衬得那肤色更加如雪如霜,不知道那样的肌肤,抚摸着会是怎样的触感?
  思绪已不知飘向何处,朦胧美妙中,桓玄竟然沉沉睡去了,捧着那绸笺,怀揣着臆梦,身不由己的坠入了温柔之乡,乃至于梦醒之时,被自己身下之态羞臊的无地自容,只好面红耳赤的从榻上爬起来,去冷泉边净净面,静静心。
  支妙音所要之书送过去时,那尼姑竟然乐不可支的失了态,一手搂着封尚上下摩挲,一手拍的封尚面颊啪啪做响,口里还一边道着“可惜可惜”,猜不出她是开心还是生气。也猜不出她到底为何而可惜,是她觉得如此相配的一对大好青年并非爱侣,甚是可惜,还是不能要挟他们为自己上演一出活春宫,而百口可惜。二人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殷仲堪的进封诏书隔日就发了出去,完成了这件大事,也是时候感谢一下另一位出手相助之人了。最终桓玄还是决定下拜帖给珝公子,以表敬重,毕竟是清冷雅致之人,还是绅士有礼点为好。
  再登六4阁并非在夜半,而是在辰时,让封尚大有不适之感,白日里去花街柳巷的感觉就像是给唱楼递拜帖一样,甚为怪异,而一路上紧闭双目,如赴刑场,带着无比悲壮之色的桓公子,让他更为妄图跳车逃逸。大白天逛个唱馆容易么,这可能要去拼命了!
  六4阁白日里很是清净,仿佛只是座普通的道观,而非风花雪月之所。阁的正南面是看不出些名堂的,只有绕到北侧,才能看见,所有向北的窗都是开着的,阁内安宁有序,寥寥几名从人在各处打扫,阁外的大汉们也都销声匿迹了。
  白日里阴阳二门,并不会开启,恐怕要到日落时分才用得上。桓玄封尚这次是从一层的正北门入阁的,走东侧旋梯至三层,再通过一狭长廊子才到了四层的楼梯口,只是道了这儿小厮就不再相引,让二人兀自上楼去,桓玄封尚都有些无所适从,奈何客随主便,只好硬着头皮往上走去。
  通往四层的木质楼梯是很狭小的旋梯,颇长,初登顶时,转的已不分南北。见有人登楼,便走过来一名道衣小倌,着彩缎鞋,施了礼就把两位客往内堂让,笑着称公子自从来到此阁后,从未接到如此郑重的拜帖,所以想见见这所拜之人是何模样,真真有趣。
  走廊蜿蜒曲折,拐角处皆有焚香炉点着沉香,不多时便到了内堂,其内不大,也未焚着香,陈设极其简单,几张客席,一方案几,整个屋中只有案上的茶海很是别致,这是一块与案几等大的黑檀木茶海,上面摆设着各种异型的杯盏壶器,雅致非常,还有些颇有意趣的茶宠,姿态万千。主座边还放着一四方小几,上面摆着文房四宝,特别是那叠纸很是吸引人眼球。
  谢珝来的不急不缓,身着道袍,脚蹬丝履,长发成髻,翩跹而来,仙风道骨,面色如常。见到桓玄和封尚后,并没有什么神色变化,施以道家礼法,便抬手示意二位客人入座。
  他兀自入主座后抬抬手,有一小童提水前来,桓玄一看,正是那日为他送书的道童。未等桓玄二人开口,道童又用稚嫩之声,询问二位客人可有想要此时饮的茶,二人回答客随主便后,谢珝就随意从一竹罐之中取出些许茶叶来,放入眼前一个极其质朴的紫砂壶中,又接过道童手中的壶,将新茶快速冲了两次,方再添满水,静静待了两个弹指,将茶滤了,分到两个紫砂小盏中,示意二人自取。
  桓玄心中因为那日的梦境有些忐忑,见谢珝这样轻松自在的待客,而自己抱着那样不可见人的心思前来,就更加难以开口,遂默默无言的饮着茶,连口中茶水是何品种,甚至是否烫口都不甚知晓了,只是偷偷的打量珝公子的一举一动,面上染上些红霞,一副欲言又止,想看不敢看,想说不敢说的尴尬。
  封尚等了半天也不见他开口,便往桓玄脸上看了几眼,见他直眉瞪眼盯着阁主不动不言,只好硬着头皮开口道:“多谢阁主相见,在下知道贵阁的规矩,非十五之日当选之人,不能进这六4阁。只是珝公子之名,我等仰慕已久,才唐突拜帖,甚是搅扰了。”
  珝公子略略抬头,看了看封尚,嘴角似挑了挑,略向小童处扫了一眼,小童便答道:“六4阁本为唱楼,是开门待客之地,二位公子首次前来京城,便来捧场,又留下万贯银钱,毫无所求,定然是有礼之人。此次前来,又下拜帖,实属罕见。我家公子甚喜有礼有节之人,愿与二位公子相互往来,还怕公子们嫌弃呢。”
  桓玄怕是没有听见小童的一言一词,只是呆呆的打量谢珝的一举一动,面色眼神,这样灼热的目光,自然引来了回望,只是谢珝的目光中没有探究,没有好奇,无喜无悲,也没有怒色,让桓玄既心动,又心惊。
  这人怎会是那日风灵俊秀的歌者?为何面对面坐着,却感受不到此人的半点活气,完全不似那个洒脱轻灵的魅影,倒像是一个借尸还魂的孤鬼,没有一点生动之气。
  封尚见桓玄还不开口,又道:“珝公子自谦了,我与敬道在南郡之时,已知珝公子洞察天机,逢卜必准,是神人也。今日能结交公子,时乃三生有幸。只是不知珝公子,如何得知那支妙音所要之物啊?”
  童子掩口笑了笑道:“二位公子不知,那支妙音确实喜好男风,且早有先例,只是常人不可知晓。两位未入京时,她便已知晓来意,既然是大事前来,自然是要借机卡油的,见二位如此俊朗,那爱腐之女怎能轻易放过,是有意为难二位,故而我家公子算到二位前来,必有此难,才出手相助,以解二位之忧。”
  封尚简直要跪拜这位珝公子为自己保住了菊花,不然以桓玄这蛮牛般的不解风情,自己恐怕是三天别想下地了,自己万花从中何时在下过,无量寿佛,幸好遇见了这位仙人,解救了自己。
  只是蛮牛兄弟,您这是要沉默道何时啊,喂,天亮了,给我醒醒!封尚暗地里狠狠掐了一下桓玄的腿。


第25章 
  “嘶~~~~”想必是封尚手上劲头把握的不够好,力道有些大了,桓玄冷抽了一口气,发出了一声极为隐忍的轻叹。随即当场的三人都向封尚投来了不同的目光。
  有怒发冲冠的,有谄笑质问的,有无痕无波的。
  封尚以笑解尴尬,边笑边道:“妙音娘子顽皮,甚是顽皮!还要多谢珝公子解围,多谢。”
  小童见此情此景,忍笑忍的快爆炸了,还要替自家公子答话,辛苦非常,憋红着一张脸道:“不必,不必。”
  桓玄终于从安静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轻咳了一下,道:“不知珝公子喜好,敬道不才,备了一份薄礼,请笑纳。”便从袖中取出一精致小巧的樟木圆盒,双手奉上,毕恭毕敬。只是这目光显得有点无礼,紧紧抓着珝公子,全然没有让第二人接过去的意思。
  见此情景,小童自然不好代为接过,便望向他家公子。珝公子只好坐正了身,抬起手接过这精巧之物,只是半晌都没有要打开的意思。桓玄有些失望也有些心急,不过终究还是想亲眼看看他拆开礼物的样子,便道:“不知此物可能入的了公子之眼。”
  谢珝略顿了顿,抬眼望见了桓玄眼中的热切,便打开了锦盒盖子,映入眼帘,其中躺着一只正红色珊瑚镯子。精雕细琢的工夫尚且不论,单单说这材质便让人瞠目结舌。
  这不是普通的珊瑚,而是南海独有的龙血红,此种珊瑚长于深海海底,常人难以采集,只能靠深识水性之人,携带换气的羊皮囊潜入海底挖取。即便对此技艺十分熟稔,却也是凶险非常,故而相传是一串珊瑚十条人命,今日桓玄献的此镯,已无法用黄白之物衡量了。
  谢珝眼中果真流露出半分诧异之色,只是又一闪而过,目光却稍稍柔和了些,盖上盒盖,放于身侧,又微微欠身施以道家礼,算是收下了。
  桓玄不知他是否喜欢,不过没亲眼看到他将此物戴上,甚是遗憾。其实他在上京之前,就想过要此行是否要再见珝公子,于是便想着挑选个适宜的礼物,翻遍了桓氏的珍宝库,才选了这么一件,贵重与否他倒是不甚关心,只是他觉得这红色很配珝公子那纤纤玉腕,可惜今日却没有眼福,看他戴上一戴。
  出于礼貌,桓玄抬了抬手道:“珝公子不必拘礼,出手相助之情,敬道没齿难忘。只是不知公子阁中可还有闻记的藏书,能否借来一观。”
  封尚心道不好,这珝公子虽是唱馆阁主,毕竟是男儿之身,已经大无畏的拿出藏品来送人了,还要问是否有余,这无疑是在问人家是否也是断袖这扇大门的门内之人,如此直白无礼,这下可要被赶出去了。
  没有想到,珝公子非但没有动怒,只是向书童摆了摆手,示意他打开身侧的书架,小童依示所动,于是,这珝公子的藏书便显现在二人眼前。
  柜门一开,这下激动的就换成了封二公子了,一次看到了如此多的闻记藏书,简直笑的他合不拢嘴了,他登时就蹦了起来,冲了上去,开始翻看书简,边看边赞道,妙啊!妙!
  桓玄没有多看那些藏书,只是打量着谢珝,那目光呆呆的,有点好奇,却充满了柔和与温情。谢珝就任由着与他对望,不动声色,不露痕迹,不带任何羞涩。
  小童做为指引,为封尚介绍着藏书的年代及作者,内容梗概与精妙之处,十分殷勤,好像找到知音般,两人立刻忘记了身份,侃侃而谈起来,仿佛探讨的不是什么春意读本,而是圣人佳作。
  桓玄望向自己啖尽的茶盏,道:“不知公子平时喜好什么茶种,南郡盛产九老普洱,我每年派人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