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末琐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谒!
  司马道子闻之露出喜色,便接着问:“既然如此,他定不会以子做质,以柄授刀。”
  支妙音笑了笑道:“如今之计,可以皇命封赐刘牢之为徐州刺史,其之为广陵相,请此二人入京受命谢恩。并借此之时,以太后之命,诏刘敬轩入宫相伴,再下旨让刘牢之起兵,攻打桓氏,如此大事可成。”
  司马道子听完这话,仰天大笑,随即握住了支妙音的纤纤玉手,拍了拍。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猜猜支妙音到底站在谁的那边?


第61章 
  谢重与老师约法三章,真的做到了。既然是真真正正的二十四孝徒弟,日常起居,茶点用膳,照顾的老师无微不至,距离保持的也叫一个远近适度。
  陶姜也不便留顾恺之将军太久,以免耽误军机要务,只好让顾将军撤军南郡,想必经此多年,这不肖之徒也会有所长进了。
  顾恺之对谢重的为人毫不信任,只是徐州战事已然平稳,确实不宜久留。况且当初自己推举陶姜前来桓府供职,若是手握重兵,还与故人在外多时,也难免引起桓玄的猜忌,只好班师回南郡去了。
  徐州的半壁在刘牢之手中,让陶姜有些心急,因为徐州作为最后一块跳板,能否维持才是重中之重,若是一个闪失,被刘氏夺取,丢掉手中遏抑刘氏的底牌,后果将不堪设想。
  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近来又添了夜咳的病症,饭食也用的很少,怕是挨不过多久了。可是,自己的大仇还未报,刚做好的铺垫,如何能轻易放弃,见不到仇人灭族,也难见九泉之下的爱人。
  夏日刚刚过去,陶姜便加了两层里衣,仍然难以抵挡秋风的萧瑟,他有点想念宫中的那湾汤泉。可是多年之后,不知那汤泉宫是否荒废,一起泡泉之人,也早就化作青烟。
  他突然忆起与相龙两人在汤泉宫中戏水的情景,想起那时的爱人,多么的豪情,多么的耀眼。回忆起两人,曾打定主意要铲除桓氏,恢复司马氏江山,再封相龙个“定光”大将军的头衔。
  越是美丽的记忆,越是会化作利刃刺着他,陶姜仿佛万箭穿心,咳嗽的昏天暗地,不知不觉间竟然晕厥过去了。
  恍惚间像是回到了汤泉宫中,雾气缭绕,不辨东西,相龙将他搂在怀中,低吻着他的额头,眉梢,又拔下了他的发簪,顺抚着他的发丝,将他整个身体抱了起来,缓缓的走向池中。
  他很想开口喊出相龙的名字,抚上爱人的脸颊,只是身体沉重,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任由抱着自己的人,将他的衣衫解去,放到了温热的泉水里。
  陶姜心中既喜悦又哀痛,再遇爱人,想一述衷肠是喜悦,深知这只是梦境,眼前之人之事皆虚幻是哀痛。仿佛有泪顺着眼角滴了下来,被搂住他的人发现,便轻轻的吻去了。
  潺潺的水声,暖暖的热气,轻轻的爱抚。
  陶姜醒来之时,感受到多少年来,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温暖,还未完全睁开双眼,便有适口的淡酒被喂到了口中,一时间四肢百骸,都苏醒过来。
  原来自己坐在一只巨大的木桶中,四周生着暖炉,有人正将稍有些烫的水,加入桶内,以保证水温始终足够温暖。加完水后,那人便用柔软的方巾,擦拭着他的脖颈胸口,那触感更像是按揉,或者救护起一个冻僵的人。
  谢重见人已经醒了,便轻轻的唤道:“老师,水温可还好?”
  陶姜朦胧间不辨其人,听到这声音,才从旧日的恍惚中清醒过来,失望的点点头,他不知道刚才所有的一切究竟是梦境,还是眼前之人又做了那些逾矩的事情。
  只是此时此刻,谢重的一举一动,都甚为小心,分寸拿捏的十分仔细,没有半点越轨,让他一时之间无法分辨。
  陶姜悠悠的叹了口气。
  谢重道:“老师可还要喝点水?”
  陶姜确实觉得有些口渴,便又微微点了点头。
  谢重端来茶盏,这次是清茶,略略有些烫口,可是这个时候喝,却刚刚好。
  谢重道:“老师近来身子虚弱,徒儿便命人造了这间简易的浴室,木桶虽小,只是可解一时之急。徒儿已经命人在东阳正北寻得了一弯泉水,此泉天然之态便可熟蛋,修建一汤泉正好。”
  陶姜道:“你有心了,只是如今徐州未定,我无意在外修养。”
  谢重道:“老师的身体重于一切,老师的心愿由徒儿助您完成,您只要好好将养,看着桓氏灭亡。”
  陶姜道:“我本想借刘牢之之手斩杀桓氏,可是如今朝廷对其过于忌惮,全然不给任何机会,这样终究会逼迫此人与桓氏联手,共同颠覆司马氏大权。”
  谢重道:“既然如此,倒是印证了谢珝的卦相,桓氏确有九五之命,不过,谋朝篡位,定是有天下人讨伐,等到这个时刻,便是老师大仇得报之际。”
  陶姜道:“谢珝才是这其中最大的变数,他的态度摇摆不定,不是长久之计。”
  谢重道:“既然如此,老师有何办法能够让他定下心智么?”
  陶姜道:“如今之计,只能破釜沉舟,以退为进。待我修书一封,送去刘牢之处,表明我们同意让出徐州其余地盘,换取他的联盟桓氏,邀他共同颠覆朝廷。”
  谢重道:“如此一来,桓氏刘氏就变会联合,而谢珝定然定然会与桓氏反目。”
  陶姜道:“谢珝深知桓氏夺取天下后会立即斩杀刘氏,所以他不会阻拦,只会坚定决心,推进此事。只是,思虑的再好,尚欠缺一个好的时机。”
  谢重道:“时机不难,因为一月之后便是谢珝的生辰了,想必各州府县大小官员,不会错过这个盛大的日子,都急着向桓氏表白真心,如果刘牢之肯前去南郡的话…”
  陶姜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道:“那么此事便指日可待了。”
  谢重点点头,道:“既然这样,老师便抓紧修书吧。”
  陶姜道:“这浴汤也有些凉了,扶我起来罢。”
  谢重取来一条长的绦巾,将站起身的陶姜整个包了进去,又拿了轻而厚的棉褥裹在外面,这套动作清楚连贯,全然没有让一丝凉意沾到老师身上。
  出了这浴房,外殿是个生着四个角炉的暖室,暖室的北侧放置着一条春榻,高床软枕,看上去就甚为舒适。谢重扶着陶姜躺了上去,又取来厚绒被给他盖上,这才放下心来。
  陶姜在绒被中,将湿了的厚巾取下,递出被外,才发现自己全身竟然未着片缕,他不禁又想到刚才的梦境,便有些惊心,怕自己臆梦之时,做了逾矩的行为,便偷偷打量谢重。
  谢重倒是没有在意他的表情,只是取过来另一条方巾,慢慢的帮他擦拭发丝上的水,又用梳子小心的为他梳理着。动作之轻,如春风拂面,动作之柔,如蜻蜓点水。
  一番舒展,从潮湿的暖意,又投入这干燥的暖意中。头上点点的轻抚,像是催眠的最佳良药,须臾之中,陶姜便又沉沉的睡去了,只是这一睡,便没有了任何知觉。
  谢重见淡酒的致幻之药起了效用,轻轻的唤老师,喊了几声,见他还是毫无反应,便坐到了榻边,抚上了他的脸颊,悠悠的道:“老师睡意足啊,只是不知这春梦中会梦到谁呢?如若不是我的话,我也会心甘的,毕竟今日能爱抚老师的人,只有我。”
  言毕,一手抚上陶姜的额头,一手轻轻捏开他的下巴,低头深深的吻了下去。
  陶姜的梦中确实没有他人,此梦甚美甚甜,因为爱人出现在眼前,是多么的令人期待,而与之共赴巫山,又是怎样的美妙柔情。
  多年以来,仇恨日日压抑着他,每每想起相龙,都是他满身疮痍的最后一面,不是回忆中痛苦难捱,就是从噩梦中惊醒。可是今日不知为何,却梦到他们不曾做过的一些羞赧之事。
  梦里的相龙,很温柔,从背后紧紧的拥抱着他,爱抚着他,与他低低的耳语,诉说着多年不见的衷肠,轻柔的吻落在何处,便会留下一许暖流,久久不能消散。
  可是不知为何,当一切云雨过后,他疲惫的无以复加之时,却仿佛听到耳边有一低吼,像是在叫老师。
  刘牢之收到陶姜的来信,有些顾虑,毕竟徐州易得,天下难求,自己虽有野心,却从未想过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可是作为这天下最利之剑,他倒是当之无愧。
  事到如今帮谁覆灭谁,确实是个该商讨的问题。不过陶姜的信中有一件事,也让他感同身受,那便是,如今朝中局势已然紧张,东海逆贼在逃一日,司马道子便会疑心自己一日。
  况且自己身份低微,若是以现在朝中局势,强行延伸势力入建康,也会被天下文人权臣所不齿,不如推翻旧制,做新皇权的股肱之臣,受万人敬仰来的痛快。
  既然有这样的打算,他便找来儿子商讨联合南郡之事。
  刘敬宣对父亲的打算十分赞许,只是他对未来之事仍有双重准备。想了想便道:“听闻再过一月便是桓玄跟前第一大红人,当初六|四阁之主谢珝的生辰,到时候上门拜贺之人定当堆山填海,不如借此机会,探听桓氏口风。”
  见父亲点头应允,又道:“如此也可借此机会,看看朝廷对桓氏与我联合是什么态度,如若朝廷此时有缓和关系的动作,或是覆灭桓氏的打算,咱们便可坐观渔利,看他两家争斗也好。”
  刘牢之对幼子的深谋远虑甚是满意,因为此事一出,两方势力必然互相争取自己,于是不仅徐州会稳稳的落入自己的口袋,还会有更大的权利在等着自己争取。
  作者有话要说:  有果必有因,小伙伴们有没有想到,拆散人家小两口的,是这对儿没羞没臊的师徒啊?


第62章 
  谢珝带兵来到新安与陶姜师徒二人汇合,一路上并没有快马加鞭,只是走走停停,乐的相护的军士们借机也能赏玩风景,只是这位主帅,但凡安营扎寨,就再不见人出帐。
  许久没有见到陶姜,见他虽然又消瘦了,却神采奕奕,心中生出些疑惑,却没有出口询问,因为谢重那志得意满的神情,好似透露了什么不堪入耳的消息。
  不过此时,他已经无心讨论别人的事情,因为他的仇人,正一步步的向自己示威,这么久以来,那人过的未免太舒服了罢!
  陶姜和谢重一起出来迎接这位重要的客人。陶姜倒是神色淡淡,谢重却显得十分热络,还口口声声,自己的至亲也就只有彼此了,要携手并肩云云。
  只是这些话别说是如今,即使是孩童时的谢珝,怕听来也是冷水泼顽石,不留任何痕迹。
  安顿好谢珝一行人,谢重便拉过老师来,问道:“谢珝的神色看起来似乎很平常,没有什么异端啊,老师以为如何?”
  陶姜道:“此人一向深藏不露,不过既然他赶来这里,便是打定主意要痛下杀手了,不必担心。”
  谢重道:“可是他并没有带兵马前来,就这么胸有成竹么?”
  陶姜道:“你以为桓玄会让他只身犯险么?不派大军跟随,是怕他一路上有情绪无法纾解,不便于急忙行军。过不了不久,顾将军的部队便会跟上。”
  谢重听到顾恺之名字时,略有惊异之色,只是忙忙的收起了,便道:“老师说的是,看来顾卿就快回兵了。”
  陶姜道:“顾将军应该不会留太久,便要前往京口一带,作为先头部队,谢珝应该是这样安排的。”
  谢重闻言,又稍稍放下心来,眉头也跟着舒展了一二,笑着道:“天下人的心思,都逃不过老师的慧眼。”
  陶姜道:“如今我们要时时提防朝中再生事端,司马道子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刘牢之与我们联手,定是要有动作的,你近日里多派探子去建康打听消息。”
  谢重深深施礼,道:“谨遵师命。”
  果然不出陶姜的预料,三日后,便从建康传来消息,司马元显在家中毒杀了司马尚之,并迅速清缴了他的余党,甚至连其封地都一并收归了朝廷。
  此事一出,甚为蹊跷,却看不出司马道子父子的真实意图。司马尚之虽然盘踞丹徒广陵有些时日,一直与朝廷相抗衡,只是两方交手一向蜻蜓点水,从来不会真刀真枪的斩草除根,此事又是为何?
  在外围有刘牢之和桓氏的威胁之时,反而先砍去了最容易支持自己的臂膀,连料事如神的陶姜都难以判断这一招究竟意在何为。
  陶姜本想出面找谢珝商量一二,又觉得他此时怕是已经明白,刘牢之会突然造访,乃是自己做了手脚,故而只能让谢重前去探探口风。
  谢珝知道谢重前来书房拜会的意图,便命小童研磨,自己坐到案前写道:“朝廷此举确实可疑,只是一招过后,必有后手,你我可静观其变。”
  谢重道:“事关重大,可否先行卜上一卦,看看吉凶?”
  谢珝心中想到桓玄常常劝他莫要再为了这些有的没的,探寻天机,受损自身,便有些惆怅,便写道:“时机未到。”
  谢重皱了皱眉,道:“这不是你的做派啊,以往你都要提前预知结果才肯出手,如今怎么了?竟甘心让他人取得先机么?”
  谢珝不知为何,心中生出些烦躁,便没有再写,抬手示意小童送客。
  谢重见他此次回来,甚为怪异,又不肯多说,只好悻悻然退下了。
  小童送谢重到门外,便打帘往回走。
  谢重见了道:“你没有什么要说的么?”
  小童停下脚步,又施礼道:“公子所问何事?”
  谢重道:“谢珝与桓玄,是否过从亲密啊?”
  小童道:“不及你与你家先生。”
  谢重一怔,邪魅的笑笑:“看的出?”
  小童道:“不怕事情败露,顾将军不容你么?”
  谢重大笑道:“顾恺之若是阻拦,也是死无葬身之地,我已经等了太久了。”
  小童道:“仔细点你家先生的身子罢,他看起来不大好了。”
  谢重道:“我有分寸。”
  小童转身要走,谢重又道:“谢珝为何不再卜卦?”
  小童道:“因为有人不舍。”
  谢重点点头,没有再出言,因为他从小童的眼中看到了无限的鄙夷与轻视。人各有志,桓玄愿意做携手并肩,做以心换心的痴人,他谢重却只能做卑躬屈膝,做迷|奸老师的恶徒。为的都只是让心上之人能留在自己身边,只是手段不同而已,结果又有何分别。
  先派出的运粮大军,分别送往了徐州各处,顾恺之的部队,也整装待发,这次出征桓玄是下了血本,基本调集了江荆二州的全部兵力,甚至连广州可以调动的部队,也都利用了起来,由桓伟、殷仲文分别率领。
  三军齐备,只待下令出战。
  徐州的战报,八百里加急,带着硝烟飞来了南郡。桓玄看信后只觉头部犹如受到重击,霎时间,锣鼓喧天,不分南北。桓伟看到他脸色突然煞白,手指都微微发抖,便拿过战报,一看,信上赫然写着:
  “司马元显、刘牢之兵分两路,合攻新安,我军兵力收缩,已做困斗,请速发兵支援。”
  桓伟也微微吃了一惊,便知道了桓玄为何如此紧张,只是他前思后想,不能理解,为何刘牢之刚刚前来示好,就出尔反尔,起兵征讨。
  便问道:“刘牢之这是寓意何为啊?”
  桓玄没有理会兄长的话,只是突然抓紧他的手,道:“既然如此,只能火速出兵,此行甚是凶险,请兄长保重自身,切勿至自己于险境。”
  桓伟道:“敬道放心,我定当全力护珝公子安全。”
  桓玄眼中越发的深沉了些,道:“兄长深知我心,只是你二人是我世上唯一不能失去之人,兄长也要全力护好自己。”
  桓伟道:“不必忧心,有顾将军打头阵,我定会安全,待军情稳固,自然相见。”
  桓玄道:“我定然尽力斡旋,查清事情始末,再做打算,若是毫无余地,便会生生死死跟随兄长。”
  桓伟拍拍桓玄的肩膀,没有再多加感慨,便下去安排出兵。
  桓玄送走了兄长与顾将军,算计了一番,若是强行出兵,只有自己亲护卫桓氏的领铁甲军与边关的一万人马,只是万不得已,不可调用其部队。
  新安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做困兽之斗,也够谢珝撑得起数月,何况顾将军与兄长、殷仲文三路大军前去解救,应该可以万无一失。
  只是怕谢珝面对的是刘牢之的部队,难掩心头之恨,若是唐突出兵,就会置身险境。为今之计,只能仰仗陶姜先生妙计安军心,阻拦谢珝,保住实力,等待援军。
  他的彖之,究竟会不会安好,心急如焚,无法呼吸。
  桓玄速速让内使去请封尚,没有想到,封二公子听闻风声竟然自己来了。
  封尚道:“我已派人去建康打探消息,珝公子吉人天相,你要稳住。”
  桓玄道:“刘牢之既然能来南郡,必然引起朝廷误会,看来,司马元显是先我一步,联合了刘氏,前来发难,只是不知道他二人如何达成的一致。”
  封尚道:“应该是徐州,刘牢之统辖徐州五地,却没有完整的将此处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中,且是尚缺朝廷对徐州刺史的一个加封。若是此次,司马道子以徐州归属为饵,利诱刘氏,怕是这狗贼便摇着尾巴应允了。”
  桓玄道:“定是不全是如此,南郡之行,刘牢之摆明态度是有意各退一步,合作为上。就算朝廷许了他徐州刺史一职,也是个空架子,地盘可是在我的手中。”
  封尚道:“难道还有其他原因?”
  桓玄道:“速速打探,定有内情。”
  桓玄冥思苦想,仍不得要领,突然想起既然南郡吃紧,那么封善是否也有危险,便道:“你大哥可否安全。”
  封尚道:“他恰好赶上了这个多事之秋,去建康供职,只能自求多福了,若是朝廷有意为难,怕是最先遭殃的便会是大哥。”
  桓玄道:“是我连累了你家大哥。”
  封尚道:“我家本来就是桓家家臣,昨日风光也是因为桓氏,明日灭门也自然是为了桓氏,合该如此。”
  桓玄拍拍封尚的肩膀,有些话说不出口,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封尚,既懂得他的心,又体谅他的苦衷,让他安慰。
  封尚道:“也不知娘子如今情况怎样?”
  桓玄道:“妙音娘子?对了,可否请妙音娘子出手相助大哥?”
  封尚道:“她此次来南郡,是身不由己,怕是因为司马道子已经疑心她依附于你我,才派她前来打探,名为打探南郡,实则是打探娘子真正意图。”
  桓玄道:“既然如此,不如趁此乱世,将大哥与娘子从建康接出?”
  封尚道:“也好,我亲自前去。”
  桓玄道:“我将铁甲军分你一半,你们轻装简行,速去速回。”
  封尚道:“只好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小说的最后一个部分了,大战的场面还没有想好该如何描述,只能尽力了,小老努力把这个故事叙述完整,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第63章 
  徐州的战事如火如荼,司马元显下了狠心,全力攻打新安,相比而言,刘牢之的部队则是以叫骂为主,以强攻为辅。
  如此对峙了十几日,南郡的三路援军,终于赶到,战局瞬间逆转,司马元显立刻吃不住劲头了。可此时的刘牢之虽然被迫出兵,却已然不再受制的样子,荤素不惧。
  桓玄也得到消息,原来是司马道子下令进封刘牢之为徐州太守,刘敬宣为广陵相,父子二人前往建康谢恩,德皇太后以为海盐公主选婿为由,召见刘敬宣入宫。
  刘牢之以为这唯一的儿子若是能攀附皇权,乃是天大的好事,欣然送子前往,只是这一送,便再也没有见儿子出来。又等了三日,却得到诏命,让他即刻发兵,讨伐南郡。于是刘牢之回到会稽火速起兵,汇同司马元显朝徐州发兵而来。
  既然如此,要解徐州之围,只有两种方式,一则是靠武力取之,再则便是围魏救赵,捞出刘敬宣,再与刘牢之谈判。
  只是这两条出路,都十分凶险,稍有差池,就不可挽回了。徐州的战事,只能靠顾将军和兄长全力以赴,舍命拼杀,而营救刘敬宣,却是需要封尚出马,铤而走险。
  可是,桓玄此时最担心的是谢珝,不知道他有没有被战事波及,是否安全,还是不是如初见刘牢之时那样郁结难舒,是否被照顾的妥善,或者,是否顾念南郡,惦记自己。
  不知不觉,桓玄便走到了谢珝临行之时,所居住的东偏殿,那儿还养着兄长上次带回来白羽鹦鹉。谢珝平日里虽然喜爱这小家伙,却在临走之时,将它留下了,看来南郡织造的所有美好,他都已然放下,孑然一身的去战斗了。
  鹦鹉看着眼前之人,面带愁苦之色,突然道:“令烙,令烙。”
  桓玄一愣,虽然不懂这鹦鹉在叫什么,只是觉得这声音语调,极其耳熟,可就是不能想出这是什么意思。他盯着鹦鹉,迷惑的皱起了眉,却毅然发现,鹦鹉也似乎皱起了不曾存在的眉,并且那犀利的眼神,慢慢变得鄙夷了起来。
  片刻后,鹦鹉又道:“令烙!令烙!”
  桓玄这才恍然大悟,他捶胸顿足,顿时觉得心中有岩浆翻腾,一股炙热冲上脑顶,甚至有暖流在眼眶翻滚,此时他已经顾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