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厨-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下跌后,便是唐代也会出现“无油不欢”的场面。
  对这番未来景象,莫文远倒没很操心,他该光棍的时候也是很光棍的,想圣人会推动此事,就干脆做了甩手柜,开始烦自家店的油炸馎饦饼了。
  不错,油炸馎饦饼就是方便面的新名字。
  或者说,只是面饼的名字,调味包之类的物件莫文远还没想出来怎么做。
  或者说他是知道作法,却不知哪里有塑料皮可以实现真空包装,让调味包可以存在很长时间。此外还需要能够严格密封面饼,让其不受潮的厚纸盒,硬件条件的缺失让他始终做不出理想中的方便面。
  不过就莫小狗看来,莫文远的烦恼完全就是他对自己太严格了,在发现植物油用压榨法出油率很高,是店内可以负担之后,他就乐呵呵地把油炸馎饦饼上架了,一大锅油可以炸出无数块金黄色的馎饦饼,每块饼售价三文钱。
  价格也就比馒头脆些,但长安路边的馎饦店中,便是一碗什么都不加的素面都要两文,买三文钱实在说不上贵的。
  初次卖时,便人有注意到了金灿灿的饼子,对伙计问道:“此乃何物?”
  伙计道:“此物名为油炸馎饦饼。”
  “油炸馎饦饼?”问声之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几词拆分开来他是懂什么意思,但是组装起来,那是何物?
  伙计早就收到了东家吩咐,此物是可以现场泡开给食客看的,他掰碎了一小块饼子,放在碗里,随即又提壶热水倒进去。
  在他表演泡面饼时,周围已聚集了不少人,他们都盯着店小二看他的动作。
  几息功夫后,一小碗热气腾腾的面呈现在碗中,周围人大惊,他们从未看过此法!
  有些见多识广爱吃粉丝的倒是言明:“此法与泡粉丝之法相类似。”
  “但馎饦和粉丝不同,是面做的,面泡开后竟也能如此?”
  “不知滋味如何。”
  “小二,给我来一块试试。”
  “也给我来一块。”
  小二倒是实诚,卖的时候还问这些人道:“客官是买了行路吃,还是就回家吃了玩玩?”
  “此时买,当然是回家吃了玩玩的。”
  “既如此,调料我就包在纸里面给您了。”
  “调料,有甚调料?”
  “不过就是些蒜粉、八角粉、盐粉残渣在一起的调味品,还有烘干的瓜茄。”他说话间给买油炸馎饦饼的人送上一小纸包,说的那些调味粉都包在小纸包内,他道,“泡开面时把纸包内的料一同下下去便是,滋味更佳。”
  买家听后对其滋味更是好奇,有些都赶不及回家,坐在摊头上问伙计要热水直接冲泡,伙计也乐得有人帮自己打广告,送上大碗与热水就随他去了。
  方便面中的辣包、酱包是做不来的,但是粉状调味包以及烘干蔬菜包却不是很难做,只见食客把纸包中的物什一股脑倒进碗里,加开水冲,杂色的粉末立刻就被泡开了,而烘干蔬菜则漂浮在水面上打着旋。
  客官听小二说的,把放调味料的纸包展开,盖在大碗上,再在上面压了副筷子,不让碗里的热气跑走,不过几分钟的空,面就泡发开了,他闻其香味,食指大动。
  “刺溜——”“刺溜——”
  挑起两根面就拼命吸。
  “怎样怎样?滋味如何?”
  “嗯!嗯!嗯!”
  嗯了半天就顾吃了,偏偏说不出什么话来,实在是急煞周围人,等一碗面吃了大半,那泡面之人才给出了还算中肯的评价:“味道,自是没有莫大郎做得吃食好的。”
  周围人都用挺鄙视的眼神看向他,好像在说“废话”,谁让你跟莫大郎做得吃食相比了?
  “但比之粉丝,我觉得此馎饦饼的滋味更好些。”吃面的人是个脑子活络的,眼珠子转转便对伙计问道,“此物可保存几月?”
  “不碰水的话,能保存六月以上。”
  六月以上?此时间之长短虽不比粉丝,但却超出蒸饼多矣。此人眯眯眼睛道:“若买的多了,可能便宜些?”他是李三娘食肆的老客人,知道他们买的越多价格越便宜,无论是粉丝还是他物都是如此,果不其然,伙计道:“买十块就能两文钱一块。”
  “给我先来二十块。”
  ……
  方便面的问世现在小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在外行走的商贾相较于粉丝尤其热爱油炸馎饦饼,早在唐代,馎饦饼就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了主食之一,粉丝的口感虽新奇,但无论是历史之悠久还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是比不上博托的。
  一些唐人甚至有根深蒂固的想法,馎饦是主食,粉丝,是零食。
  故而,油炸馎饦饼上市后立刻得到了众多行商的厚爱,纷纷在李三娘食肆订购了大量的馎饦饼,要带着上路,还有些行商嗅到了商机,不仅自己吃,还带到其他城市售卖。
  他们是大批打包买的,价值低廉,卖的时候就有了上升的空间。
  莫小狗与赵二娘看见新品销路通畅,都乐得合不拢嘴,夫妻俩合计后甚至准备先分居两地,一人前往洛阳置办炼油常加工馎饦饼,一人留在长安城打理生意了。
  不过,中黑羊对馎饦饼却没甚兴趣,他是个美食家,泡面吃几次还行,但吃多了就有点腻味,尤其是附带的调味包,味道着实单一,只有莫文远变着法地给他加料才愿意吃。到现在维持,他已经吃了肉酱面红烧羊肉面干切羊肉面老坛酸菜羊肉面海鲜面等各种加了特别调制配料,下出来的方便面了,已有点吃腻了。
  中黑羊,是很不好养的!
  莫文远也知如此,他最近全力琢磨方便面,现在油与面饼之事是解决了,但是剩下的包装、酱汁调味包之事却没有解决,他估摸着这些大事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解决掉的,自己想也没甚头绪,就干脆放飞自我,走一步算一步。又开始回归老本行,做自己热爱的美食。
  然而可以做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每时每刻千百个有关吃食的念头都在他的脑海中盘桓,莫文远一时半会儿竟然做不出选择,究竟是做什么吃更好。
  想着想着,孙悟空就翻跟头而来,他每次登场都挺声势浩大的,跟在莫文远身边的中黑羊挺不善地咩咩咩咩咩,问他来又有何事。
  孙悟空道:“我看菩萨吃种新馎饦,香气扑鼻,又不知使了何种法术,只要加热水便可泡得,见之实在心奇,便特意到长安来,想要买上几块带走。”
  莫文远惊讶死了:“菩萨竟然也吃方便馎饦?”
  方便馎饦是油炸馎饦饼的另一名字,此时在长安城内已经传遍了,方便这词源于《维摩经·法供养品》,有随机趁便之意,唐人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方便”这词,故而在听见别称时无甚理解难度,相反,众人还觉得“方便馎饦”之名朗朗上口,又简单易懂。
  “我未曾向菩萨供奉方便馎饦,他怎么会吃?”
  孙悟空一点都没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的话又拽掉了菩萨身上端庄高贵的面纱,他抓抓自己的耳朵挺不解道:“不曾向菩萨供奉,他就不能自己来长安城买吗?”
  “菩萨自己到长安买?”莫文远更愣了。
  中黑羊在旁边嘿嘿嘿嘿嘿嘿嘿,心道自己竟然还没把菩萨人间界化身的身份抖出来,真是头好羊,不对,好饕餮。
  哪里知道就要毁于孙悟空之嘴了!
  孙大圣也是很聪明的,听见中黑羊古怪的笑声,便起了警惕之心,想着还是帮菩萨留点薄面吧,就打马虎眼过去道:“他都能化作乞丐向我师父兜售袈裟了,怎么就不能泯然众人矣来买方便馎饦?菩萨的千变万化之神通练得很好,幻化成人身你莫越是看不透的。”
  莫文远听得一愣一愣的,勉强接受了孙悟空的说法,但他琢磨琢磨,总觉得孙悟空的话有点怪,给玄奘法师袈裟与到他这里买馎饦是能相提并论的事吗?怕不能吧!
  孙悟空叶不愿莫文远追究下去,直接岔开话题道:“我虽看过方便馎饦泡开后的样子,原样是不曾见过的,味道也没尝过,可否先买块吃吃?”
  莫文远一边“当然当然”,一边悄悄同中黑羊吐槽道,“菩萨竟然没与大圣分享?”常人不是会直接泡碗新的请人吃吗?馎饦的价格也不贵。
  中黑羊不屑一顾“咩咩咩咩咩”,怎么可能,菩萨是很小气的,尤其是味美得吃食,谁都别想从他口中夺走哪怕一口。
  莫文远:emmmmmmmmmm
  菩萨的人设有点厉害哦!
  孙悟空不用说,吃了方便面后赞不绝口,又说他们那儿还有些酸菜腌菜,等馎饦泡开之后可把菜堆出尖尖角,滋味更佳。
  “此乃行路之人的福音啊!”
  莫文远听后也很高兴,他做方便面的本意就是给走南闯北之人以方便,现在看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待孙悟空走后,中黑羊矜持地走到他身边,询问莫文远有没有想好做何吃食,若没想到的话,不如听听他的建议?
  然而莫文远却道:“想是没想好的,我欲先问问菩萨,有何想吃的,可做后供奉予他。”
  中黑羊如蒙晴天霹雳,怎、怎么这样!
  为何要听菩萨的!
  莫文远好笑道:“菩萨这些年帮我多次,我也没甚回报他的好方式,思来想去也只能做点他喜爱的吃食罢了。”他安慰中黑羊道,“你有甚喜欢的之后同我说便是,我哪次不给你做?此次还是先问菩萨吧。”他对中黑羊说话的语气就像是哄家中小孩儿“先把玩具借给妹妹玩玩,更会儿给你买新玩具”的家长一样。
  中黑羊听后都要飙眼泪了,差点剁蹄子撒泼。
  不啦不啦不啦!我不要让给菩萨!
  他暗戳戳记恨上菩萨了!
  慧智:“阿嚏——”
  ……
  正在吃馎饦的菩萨忽然听见了莫文远的声音:“菩萨菩萨,可有何想吃的吃食?”他很是关注莫文远,故而对方在他像前说的话,想的事,菩萨都是可以听见的。此刻乍一听见他的话,菩萨立刻睁大眼睛,连调味包都无法吸引他了。
  庄严肃穆的声音忽然在莫文远耳边响起,只可惜内容不大严肃:“想吃什么都可?”
  莫文远笑对道:“我正准备做新菜,却拿不准做甚样甚味道的,想到菩萨对我帮助良多,无以为报,便想借此机会表达我的感谢之前。”
  菩萨心花怒放:莫小郎君真是知礼的小郎君啊!深得他心。
  他假咳两声矜持道:“就,做些甜的糕点吧。”强调道,“要我能吃的甜吃食。”之前莫文远做的蛋糕等物,几乎都有鸡蛋,油也是荤油,要不然就含有动物的乳汁。
  这些点单独拿个出来,他都是不能吃的,所以菩萨虽想吃甜食,碍于清规戒律,却很少吃得。
  甜的吃食?菩萨的要求虽然宽泛,在莫文远心中却是很容易细化的,他略想了会儿,心下就有决定,对菩萨道:“菩萨红枣可吃,薯蓣可吃?”有些人对特定食材是会过敏的。
  菩萨严肃道:“万物皆平等,哪有什么可吃不可吃的道理?”他说得是充满了佛性,奈何莫文远已经听出了菩萨的另一重意思,那就是什么都是可以吃的,不吃的东西,不存在的。
  “如此便好,那我就用红枣做几道甜丝丝的吃食供给菩萨。”
  ……
  莫文远很擅长用时令菜做吃食,且别说是唐代的科技水平不够没有大棚蔬菜可言,便是在现代,比起买反季节蔬菜,人们也更倾向于购买应季的时蔬。应季菜有应季菜的魅力,无论是味道也要,蔬菜的状态也好,都在巅峰。
  枣子某种意义上算不上是应季的吃食,因为莫文远用的可不是八月后甜味正佳,肉头饱满的大枣,而是第一场霜降过后,体内甜度彻底发酵的甜蜜的干红枣。
  农历十月后就是红枣的天下了,无论是出于滋补之用,还是小孩儿喜其中的甜味,都让此种食材在上市后就变得炙手可肉。李三娘食肆更是一大袋一大袋地购买红枣,即使他们没有红枣主打的菜肴,在熬汤时扔几颗进去,健康又美味。
  莫文远要做的两种糕点,都不是很难,和桂花糖藕一样,重点是耐得住性子,愿意花时间,他准备做的两道红枣点心分别是红枣糯米粒与山药枣泥糕。
  山药枣泥糕并不难做,然处理材料实在是太麻烦了。薯蓣,是山药在唐代的别名,据说是因为薯蓣二字与唐代宗李豫撞了名字读音,就被改成了山药,当然现在山药还老老实实叫薯蓣,一时半会儿改不掉名。
  山药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外皮洗刷完毕后直接上锅蒸,等蒸熟透后,山药里馅的硬度也会变软,用勺子压压碎。但在上锅蒸之前,他还花了一番气力挑选山药,原因无他,这年头的山药大多涩嘴,做出来的泥也不好吃,想要找到肉质细嫩不涩的山药,需要细心挑选。
  而红枣也是不要皮,只要肉,为了要去最外面一层皮,要先用水浸泡一个时辰,之后再用锅蒸熟。
  山药泥红枣泥相间,结结实实地码在一起,最后再用压花压出一块块糕点,简单又好吃的糕点就做好了。
  另一种红枣糯米心做法要复杂一点,不过其成品是在味美,便是莫文远都很喜欢吃。先找到大粒的红枣,开膛破肚,把红枣核取出来。紧接着用蜂蜜、糖调和糯米,将其捏成其一粒粒小面团,再塞进红枣粒中,最后在成品外刷上一层糖水在锅里蒸熟。
  成品颗粒十分饱满,糯米粒涨大后迫不及待想要冲破束缚,几欲膨胀而出。
  糯米与红枣皮表面都有层可以拉丝的,黏糊糊的糖水液,莫文远看后都心痒痒,忍不住用筷子挑一粒往嘴里塞。
  “!”他捧脸,眼睛幸福地眯成了弯弯的月牙,糯米与蜂蜜与糖是绝配,能够将粘稠又柔软的甜味发挥到极致,丝丝缕缕缠绕在他的唇舌间,红枣在晒干后本来就是甜的,枣泥同糯米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他的嘴中正在上演古早味甜品的美妙乐章。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
  给我吃一颗!给我吃一颗就行了!
  莫文远挑了粒最大的塞入中黑羊的口中,他先是被甜味俘虏,幸福地转耳朵,随机想到这道菜是莫文远为了菩萨做的,心中充满了愤愤不平。
  哼!便是为了他做的李三娘所得莫小狗赵二娘或者研制新品时做的他都不会有如此态度,但是为了菩萨去……
  就很不开心!
  可以说是非常双标了!
  ……
  又过一日,收到莫文远额外供奉的菩萨欣喜若狂。
  他在海外仙山吃得不停,一边吃一边念叨:“莫大郎真是极好的!做的菜甚合我口味!”
  又一个跟头翻来找菩萨的孙悟空:“……”
  “那红枣吃食,可分我吃粒?”
  菩萨勃然大怒:“好你个泼猴,怎么每次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我吃吃食时来!你是不是故意的!”
  真是愤怒至极!


第64章 
  圣人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在知晓压榨出油法的好处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河南等地建造了官办的炼油厂。
  唐代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卖油郎; 新工作种类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市场的变化; 像是卖油郎这一职业; 放在汉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为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多用油的地步,即便是吃油; 也是吃自己家猪的油,逢年过节杀一头猪,猪油可以吃小半年。
  卖油郎为什么出现,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能够吃得起猪油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不仅仅是过年的时候能吃猪油拌饭,富裕点的百姓十天半个月也是能吃得的,而长安的酒楼就更不用说; 经常要放油的,所以卖油郎的生意很好。
  荤油的数量有限,价格也相对高; 圣人虽然不知什么叫做市场经济,却也懂得供不应求的道理; 现在还好,等唐朝再发展纪念,油真的就成了寻常物件了; 甚至到了富裕的宋朝,百姓们更是无油不欢,吃什么都要炸一下。
  有了成本比荤油低很多的素油,他也是很乐意看见的,如此不仅更多百姓能够吃上油,酒楼不担心供应不足,官方政府也能有了新的收入项。
  此法出现,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至于为何炼油厂是在河南建立的,这还与芝麻的种植地有关。现代,种植芝麻的农民不多,此物产量低,价格又便宜,种了也不值得,但往前推算几十上百年,种芝麻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他们的地域分布也很明显,考虑到土壤气候等因素,河南是芝麻亩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全国芝麻有三分之一都出自河南。
  此种植格局在唐代时就已经有了雏形,只需要问问农官,看看记载,搞清楚长安城众多胡饼铺子是从哪里购买芝麻的,就可知河南是高产之地,为了降低制作成本,自然是要就近建设油坊的,运输油总比运输芝麻来得方便且值钱,所以圣人就直接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了。
  莫文远听说时,很赞叹圣人的行动力,当然了他也不可能把方子献给圣人后就不炸油了,还有许多蒸过的馎饦饼等着他油炸。他们的私家作坊规模是不可能比官办油坊大的,然压榨芝麻油大豆油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地方有伙计有帮忙炸芝麻的耕牛就行了,真正让莫文远为难的也是芝麻供应商的事。
  圣人已经将河南划成了芝麻的种植地,他在河南收购芝麻不是很方便,那自然就要令觅他地。莫文远走遍西市,与各种胡麻商人打交道,终于搞清楚了其他芝麻产地的分布,除了河南道之外,有不少胡麻田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在那里收购来的芝麻颗粒饱满,品质很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想要得到一合乎他心意的收购价格,需要在当地略有些门道,当然咯,对任何商人来说,这点都是一样的。
  想到长江中下游这一地区名,莫文远就想笑了,他地理学得再差也知道,江南等地是被归在中下游平原区的,而且现在的江南可是鱼米之乡,要是那儿没有种芝麻的,还有什么地方会有?江南的物产可丰富了。
  于是他对中黑羊道:“羊,我们二下江南吧。”
  中黑羊眼前一亮:“咩咩咩咩咩咩咩。”
  下江南!好呀好呀好呀!
  莫文远在江南做了诸多美食,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且还有魏文等他不是很喜欢,厨艺却不可小觑的名厨……
  江南真是好地方呀!
  ……
  李三娘收到莫文远传来的信件很是高兴,时隔大半年,终于要见到儿子了。随着产业越来越多,家中人也是分散各地聚少离多,便是赵二娘莫小狗夫妻都经常分居两地,一人在长安一人在洛阳,莫小狗有时还需到其他城市巡查他们的酱油店铺——
  一个个都奔波得紧。
  李三娘也没闲着,想要在江南站稳脚跟已不是什么简单事,更不肖说她还忙着在江浙等地开酱油小铺子,如今在南方北方都有他们李三娘家的酱油店,店中之酱油除了有当地人购买,还就近给朝廷驻扎的军队供应酱油,进账很有保障。
  此番莫文远传信除了说自己要到江南之外,还言自己要寻找大量种植胡麻的农人或贩卖胡麻的商贩,让李三娘帮忙盯着,她看过儿子的要求便上心了,开始同江南本地的大供应商攀谈起来。
  秦蔚山一年到头给李三娘食肆供应不知多少鱼鲜,是他们家数一数二的大供应商,然而听见李三娘的要求之后却有点傻眼:“我做的是河道上的生意,对胡麻之事不是很清楚。”
  李三娘还没说话,他就反应过来道:“但我有些兄弟是做此事的,待我帮你打听打听,说不定能知晓一二。”
  李三娘略作沉吟后又道:“除此之外可否帮我打听打听,江南哪些地方有大量田地售卖?”
  相较于单一的胡麻生意,秦蔚山明显对她想要在江南置办田地一事更感兴趣,在唐代无论是当官发达了还是做行商有钱了,或者是原本就受家世庇荫,都喜欢疯狂屯田,以权以钱攫取土地,秦蔚山在此道上类似,在江南偷偷购置了很多田地。
  所以对李三娘的这一要求他是拍胸脯打包票的,想买田,他定能从中引荐。
  他敏锐地从对话中发现了问题,对李三娘道:“莫大郎可是要回来了?若非如此三娘你应也没有如此大动作?”
  李三娘抿唇一笑道:“确实如此。”
  秦蔚山抚掌乐道:“那敢情好啊,我同魏文说说,他又要跑食肆了。”在莫文远走后了,魏文深感失落,莫文远之于他就像是沙漠中偶遇的前行的旅者,周围尽是黄沙,看不见人,只有他们两人能够交谈,有共同的目标,心心相惜。莫文远走后他确实也抱着想要品味菜品的心思到李三娘食肆把所有的菜都吃完一遍,但吃完后他还挺失望的,同秦蔚山叹息,说虽是同样方法制作的菜,但菜出于莫文远之手与出于徒弟之手,还是有细微区别的,莫文远对火候对技术的掌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其中的差别,魏文吃的出。
  ……
  秦蔚山回去,就“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不仅说得魏文知道了,说得其他人也知道了。
  魏文听后高兴得很,眼前一亮道:“好啊,我大半年来苦练厨艺,有道不尽的菜色要同莫大郎探讨,他来了正好,我们可再一起说上个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