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厨-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二娘先前算过日子,知商队差不多今日到,便遣人出门盯着,伙计看见队伍来了,立刻迎上去,同车夫还有负责押货之人交接。
  旁人看到此景象,七嘴八舌道:“嚯,又有新罐头来了,什么味儿的?”
  伙计无奈笑道:“您这话说的,我还未看到内容,怎知是甚口味。”
  鹤十六插嘴道:“依我看此问题就该问我,我知道得最清楚了。”
  那人立刻转头笑道:“贺郎可说说,来的是何罐头?”
  “江南的时令水果罐头,还有油浸鱼罐头。”他从善如流,还顺便给其打广告道,“水果罐头且不说,都是南方的好水果,长安吃不到的。”他眼一弯道,“就说那荔枝罐头,卖得是贵了些,但你以前见过平头百姓吃?我也不怕吹的,那物以前只有圣人和高官才能吃得。”
  “若不然,上回荔枝进京,能一会儿就被抢空了?”
  问话之人听及此言,也深感震撼,“只有圣人可吃得”,若是他吃了,不就和圣人吃的物什一样了,哎呀听起来时件顶光荣、顶体面的事。
  鹤十六看出了他的心动,打个手势接着道:“再说油浸鱼,老丈我同你说,此物长安店是没得卖的,我们这不产鱼,便是端上桌的质量都没有江南的好。”
  “确实如此、确实如此,”那老人连连点头,做出“我很专业”的模样道,“我年轻时去过苏杭,那块儿的鱼真鲜美至极,我们这的完全不能比。”他想想又觉得不对,连忙补充道,“但三娘食肆的鱼味道是极好的。”
  鹤十六点点头接着道:“那鱼在江南水乡都卖的很好,是极美味的,我听莫大郎说,炖鱼的汤都是鸡汤,煮熟后捞上来,再用香气扑鼻的油浇在鱼腹上,那香味啧啧啧……”
  老丈的口水被三言两语挑起来:“这,先给我来一罐?”
  伙计更加哭笑不得了,他道:“可别可别,我们这罐头是要进店里卖的,万万不会撂地就卖。”他转头对鹤十六道,“可别说了,先送进院子再说,人都等着清点数量。”
  ……
  赵二娘背着襁褓站在院子里,她气色很好,怕是生产前补得好,即便到现在,脸颊都很丰盈,身后的婴孩儿早就脱了出生时红红的猴子皮,皮肤雪白,头发乌黑,眼睛跟葡萄似的,嘴角上扬,天生一副笑模样,任凭谁看了都会说他长得好。
  才长开一点时,李三娘就断定这孩儿像莫文远小时候,赵二娘与莫小狗听了,笑得都合不拢嘴。
  莫文远长得很好,是男子特有的清秀文雅,毫无女气,便是现在女郎看见他都要羞红脸,世人皆知:“莫郎之姿,不比潘安宋玉差。”
  说长得像他,对孩童来说可以说是很高的赞美了。
  一箱一箱的货物被卸在地上,赵二娘左手持木板,板上是纸张,右手持当作笔用的坚硬的碳条。此物是莫文远率先用的,时间久了,家中人也发现了碳条的便利与好,延用至今。
  鹤十六走上前,先逗了一下被背在背上的孩子,随后道:“二娘可好?”
  赵二娘道:“自是好的,贺郎可有事说。”
  鹤十六道:“我来是传莫大郎口信。”他笑笑道,“他先前没同你等传信说。”
  “是何事?”
  “莫大郎与我等前后脚往长安来了,乘得不是同一艘船,但要无甚状况,今明日也应该到长安了。”
  赵二娘闻言,睁大了眼睛。
  ……
  其实莫文远比鹤十六说的还早,他已到长安城中,不过因意外之事,未先到家里,而是先去了大兴善寺。
  若说他原只是有心回乡,在接到了慧远和尚的信件之后,就不再犹豫,直接上了最快的船往长安去了。慧远和尚的信中说了一件定会动摇长安城格局的大事。
  ——圣人不好了。
  如果莫文远熟读历史就会知道,李世民是在贞观二十二年驾崩的,而他死的时间是七月十日,也就是说在夏天,现在已近农历六月,距离七月十日所差时间并不很远。
  他是个厨子,不知道李世民是什么时候死的,但观慧远和尚信件,此次圣人所得疾病,并非是小打小闹,兴善寺中有擅长医术的和尚被召进宫中看病,回来后也只是对慧远和尚摇摇头,看他黯然的表情就知圣人已流露出油等枯竭之相。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代都是恒定不变的定律,好在兴善寺乃是佛门重寺,与仁善太子李治的关系也很好。
  莫文远进门后就直奔大兴善寺,他走了三年,门口扫地的小沙弥又换了一批,差点就不让他进门了,好在有一翻译僧路过,热切地招呼莫文远,才令他进来。
  慧远和尚此时并无大事,在僧寮中整理寺中杂务,莫文远进门后直奔僧寮,令他吃一惊。
  “大郎你何时归京的?”
  莫文远风尘仆仆道:“今日才归京。”
  慧远和尚将他上下打量一通,就知道莫文远怕是才入京城就来找他了,以往他都会在家中歇息一日再来,如此火急火燎,定然有大事,便即刻招呼他坐下道:“大郎有何事?”
  莫文远也不客气,他虽说没有剃度,与慧远和尚的感情却很亲密,可说是他最喜爱的弟子,开门见山道:“圣人身体如何?”
  慧远和尚叹口气摇摇头道:“怕是不好,若非有灵丹妙药,扭转乾坤之力,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但他们都知道,那些卖长生不老药的都是诓骗人的江湖道士,殷商之后,神仙便不插手凡间权利更迭之事,尤其是帝王家之事,更是不可触碰。
  莫文远闻言叹口气,只能道:“那太子性情如何,可关注农事?”
  “太子李治性情纯善,对民间疾苦多有关注,然仁厚有余,魄力不足,需人从旁协助引导。”此房间中只有慧远和尚与莫文远两人,故而他所言多为辛秘之语,旁人是绝对不能听见的,“你可有甚事要报予帝王家?”若是没有,为何匆匆归京,又为何询问太子李治之性情。
  莫文远道:“我确有事要言,而且此事之要胜过印刷之术。”
  慧远和尚闻言,腰板伸直道:“乃是何事。”
  莫文远也不避讳,正相反他需要慧远和尚帮他一起出主意,故而便将自己在江南所做之事尽数说出:“我从安南以安的占城得到了一袋种子,乃是稻谷种,此种在江南种植,可一年三到四熟。”
  “什么?!”
  慧远和尚惊讶道:“三到四熟?”
  莫文远道:“没错,而且其产量颇丰,除稻谷口感不好之外,似无甚缺点。”他又道,“听行商所说,此种稻谷还有保持水土,防止洪灾之功效。”
  “若此谷得以推广,粮食不足等问题定然有所改善。”
  慧远和尚了然点头道:“如此,确实需要圣人帮助。”
  莫文远道:“而且不仅推广,我还欲带人往占城去,据说此地之稻谷种类多样,或许能够找到更加优良的品种。”此外,东南亚等地也有些现在中国没有的食物,比如说香蕉,就是后世从东南亚传入的,他想若自己去一趟,说不定能和张骞一般,丰富中国人的餐桌。
  此些事情虽不是厨子的原本职责,但他要是能起到推动作用,也是极好的。
  慧远和尚道:“此事可为,然不可太过焦急。”他道,“太子心思纯厚,虽对农事无甚兴趣,但若告知于他此事之好处,想来也会组建使团队伍,往占城去。”
  “然现在京城风起云涌,正欲变天,还需等局势稳定之后,再议此事。”
  莫文远听懂了慧远和尚的潜台词,他们需沉得住气,等待圣人身体康复,或者驾崩,此后再能议此事。
  “哎,先等等吧。”
  ……
  京城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凝重起来,大明宫中的重臣日日绷着一张脸,而下面听见风声的小官也来去匆匆,就怕出事。
  官员们如此,平头百姓却无甚感觉的,还是该吃吃该喝喝。
  店铺中新上的罐头被一抢而空,油浸鱼的美味被众人所知,他们不由交头接耳,夸赞莫文远之功绩,而当事人则在家里,和羊一起带小孩儿。
  “咚咚咚——”
  “咚咚咚——”
  拨浪鼓被敲得左右摇摆,吐泡泡的小孩儿稳稳地坐在羊背上,拍手朝莫文远笑。
  大黑羊对小孩儿并无甚慈爱之心,他抬头和小婴儿一起,盯着莫文远看,还裂开羊嘴傻笑,似乎也被拨浪鼓逗到了。
  莫文远看他的样子还挺无奈的,刚想让大黑羊正经些,别盯着自己傻笑,就听见门口吵吵嚷嚷。
  发生何事?
  他将拨浪鼓放在羊的背上,对他道:“带小一会儿他。”就把头从门口伸了出去。
  “圣人驾崩了。”
  “啊!”
  小吏的声音飘进了莫文远的耳朵里。
  无论哪个朝代,通知皇帝驾崩的速度都很快,先是官员们被招进宫中,随后传信之人便一层层向下通知,官府衙门,集市乡镇,还有底下的村庄,不出三日,所有人就会知道这一消息。
  莫文远听后,叹口气,贞观之年,终究结束了。
  ……
  贞观后的下一个年号是永徽,在李世民离世后,举国哀戚,官员交接。
  悲伤而沉重的气氛维持了几个月,百姓们的生活便又回到了寻常节奏。
  李治正如同慧远和尚所说,宅心仁厚,并且好研究佛法,在他成为了圣人后,大兴善寺在宗教界的地位并没有下跌,甚至他还有更加倚重此寺庙的意思,偶尔还会找慧远和尚进宫,研讨佛理。
  慧远见时候差不多了,便提了一嘴莫文远,李治果然很感兴趣,眼中闪烁着光芒。
  “莫大郎,法师说的便是那长安城中,进可降妖除魔,退可烹饪美食的莫大郎。”
  李治也是有娱乐活动的,比起看歌舞表演,他更喜欢听故事性很浓的俗讲,平日里没事还会看看传奇,有这些爱好,他对莫文远自然熟悉。
  “正是。”
  李治感叹道:“自我登基以来,诸多事物,纷繁杂乱,已很久未听说莫大郎之事,既说到此,不免问询发生,他近日做何事?”
  慧远和尚微笑道:“大郎已归江南几月有余,近日并未外出降妖除魔,也少钻研新菜。”
  “那他做何事。”
  “圣人有所不知,大郎近日一头扎进农事中,吃住在城郊,研究种地。”
  “哦?”李治闻此言,睁大了眼睛。
  ……
  在慧远和尚的示意下,莫文远给长安城县令送信,言占城稻一事,李治十分重视,此信不日便上他案头。
  在封建时代,农业为国家之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了这样一种可以产量翻倍的稻谷,不被重视都没甚可能,农官带着小吏,奔向城郊的田地,而莫文远早已在此地恭候多时。
  容易分辨内容的表格,精准的产量计数,还有稻谷一季成熟需要的时间,种种数值陈列在一起,给农官带来了震撼。
  “若此稻能在全国上下推广开,大唐境内,或无灾民。”
  莫文远却道:“我尚未到过占城,现只能说此稻很好,却不能断定他们最好。”
  农官一愣:“莫大郎的意思是……”
  莫文远羞涩笑道:“我听闻占城有六谷,稻之种类尤多,欲往占城去,看那地有甚好物。”
  农官将莫文远的话传递给圣人,李治大为感动,自是答应了。
  不仅答应了,还试图给莫文远找些队友。
  ……
  大黑羊趁夜翻墙入僧寮。
  “咩咩咩咩咩!”
  菩萨菩萨,我要与莫小远一同去占城了!
  观音菩萨面无表情捂住耳朵,翻个身准备继续睡觉。
  “咩咩咩咩咩咩咩!”
  菩萨菩萨,莫小远好厉害呀,不仅吃食做得好,农业也略有涉猎,竟然找到一年四熟的稻谷啦!
  真不愧是莫小远!
  观音菩萨放下捂耳朵的手,一年四熟?
  有点意思,神农先前所研究的,不也是稻谷吗?
  ……
  莫文远去见自己的南行伙伴,既是圣人指明,便不会让他一人寒颤地走,寻稻队伍中还有农官等人。
  然而等他真见到同行之人却睁大了眼。
  孙悟空挥手:“许久不见,莫大郎可好?”
  猪八戒露出一抹自认玉树临风的笑容,白龙马与沙和尚站在他们身旁,皆打招呼。
  一如既往帅气的俊美僧人唐玄奘道:“阿弥陀佛,南地开化不足,妖魔丛生,此次南行,贫僧与莫大郎同往,沿途传播佛法,普度众生。”
  莫文远:“……”
  我一定不是去找稻谷的!
  我是去占城拍西游记后传的!


第101章 
  唐玄奘加入南行之队; 实属偶然。
  自贞观十九年归京之后,他的生活分外充实; 退则在长安庙宇内翻译经书; 进则扫荡四方妖魔; 还大唐一清明盛世。此外还经常接受其他僧人的邀请,去别的寺庙宣讲佛法; 信徒盈门,来听他讲经之人络绎不绝。
  孙悟空和猪八戒他们也闲得慌; 经常呆在长安城中无所事事,唐玄奘看不过他们的悠闲之举,便也令他们跟着,惩治为祸人间的妖物; 时间久了; 竟没有妖怪胆敢外出作乱。
  唐玄奘:劳逸结合,如此甚好。
  别看法师长了张禁欲的帅脸,却真有颗普度众生的心; 眼见大唐内信徒众多,到哪都可听见梵音,百姓又生活安乐; 他也想放下心来,一头扎进佛法之中。哪里知道与他交好之游僧从南地归来; 感叹蛮荒之地同内陆相差远矣,原在唐内生存的妖魔,见势不妙; 便脚底抹油往安南等地跑了,又在那里安营扎寨,为祸一方。
  玄奘闻此言,眉毛一竖,表情无甚变化,声音却冷清了,从一汪清冷的泉水,变成了冰冻三尺的寒涧。
  “都往安南逃了?”
  “难怪近日不曾听闻有妖孽作祟。”
  僧人在他身边,觉得有些冷,不由回头看玄奘,摸不准是冷风吹过,还是杀气凛冽,他斟酌道:“既已逃到安南,便无法约束他等。”
  玄奘法师的声音从身后幽幽传来:“那倒未必。”
  僧人:“……”
  “法师的意思是……”
  唐玄奘笑了下没说话。
  不就是到安南千里追杀?
  天竺都能去,安南还远吗?
  ……
  从孙悟空那儿听得玄奘法师的出行原因后,莫文远看他的眼神便充满了敬佩,以前他就敬法师多矣,现在更不用说,看他的眼神就知在感叹什么。
  莫文远:玄奘法师,乃真男人也!
  玄奘法师自请加入,圣人李治不会不同意,当即就许了,故而出使队伍之人员配置,很令人神往。
  但莫文远没想到的是,出行之前,他却又看见一眼熟之人,加入队伍。
  有古铜色肌肤的高壮男人同他打招呼,他的体格像是希腊的雕塑,健美而充满了力量,小臂弯曲时甚至能够看到长条块状的肌肉,神农道:“莫大郎,许久不见。”
  莫文远见此人也很惊讶,他道:“连山兄,怎会在此?”以唐代的日常称呼,他更习惯呼别人为“某某郎”,但此人不同,初见时便说“称他连山即可”,又言连并非他的姓。
  大唐是多民族混合的国家,往远了说,此地甚至有一身黑肤的昆仑奴,莫文远以为连山是少数民族,便依他的意思称其全名。
  他记得连山应该和慧空一同研究蒲公英胶的用法,哎,几月不见也不知道他们的研究进行到了哪一步。
  想着想着,莫文远的思维就开始发散了,他立刻摇摇头将那些古怪的想法从脑海中摇出去。
  神农氏回答莫文远的上一个问题:“鲁班之术我只是略通,真正钻研的乃是农事,先前我钻研多年,就为寻高产之粮食,现听闻占城有我梦寐以求的稻谷,自是要去的。”
  莫文远点点头,接受了他的说法,但心中也在念叨:真不知神农是何种身份,皇家的使团也想加就能加得。
  但他也不过就是想想,并没说什么。
  知晓一切的孙悟空站在一旁,用手指摩挲下巴,还时不时拽一下下巴上的绒毛:“此等队伍,我还是头次见得。”西行师徒组合、饕餮和未来的灶王爷,在加上神农氏,了不得了不得。
  ……
  从长安行至安南,路途遥远,莫文远等人又并非随时就能走得的商贾,帝王家依靠在他们身后,自然要好好计划一番才可上路。
  远在凉州城的李三娘都快马加鞭赶回来,就为送儿一程,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情,母亲都是有得的。
  李三娘的做衣手艺不大行,再加上经年天南海北地转,更是无甚时间帮儿做衣,手艺便生疏了,此时她正对货单清点物什,看要给儿带些什么走。
  莫文远跟在她身旁,明明长得挺拔俊秀,在美姿容的阿娘面前却还跟孩子似的。李三娘一双盈盈美目四下看了,见只有自己与儿两人,便压低声音道:“你——那事如何了?”
  莫文远猛地尚未反应来便道:“何事?”
  李三娘道:“就是意中人之事。”
  莫文远道:“啊,他、他随我来长安了。”
  李三娘睁大了眼睛,随来长安了,莫非和他想的不同,不是天上的仙女,而是人间的女子?
  抑或是天上的仙女也随他下凡了?
  无论哪种她不大看好,按前者说,年轻男女的情感十分炙热,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只要给一点火星子,就能掀起烈火燎原之势,但只要草原上的野草没有,被烧干净,那火也就自然而然灭了。
  看儿子孑然一身,她很担忧,心道莫不是与心上人出了甚变故,已经没联系了?最惨莫过于心爱的女郎已嫁作人妇。
  而后者,以后她儿不会和牛郎一样,被王母娘娘追责?
  莫文远看李三娘的表情,心里跟打鼓似的,就是不敢说话,亦或是,他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磕磕绊绊半天道:“没、我们还没……”
  三娘的眼中绽放出慑人的光芒:“那她人?”
  莫文远的声音越发小了,他很混乱,就像是在白茫茫大海上迷茫的旅人,只能看见眼下的舟楫,眼前没有任何岛屿,也看不出方向,脑中并没理出清明的思路,只能顺着李三娘的话真真假假地回答:“住在我们附近。”
  何止是在附近啊,羊此时正在他们家的后院,悠闲地晒太阳。
  女性,尤其是年长的女性大多有做媒的爱好,李三娘也不外乎此,更别说这还不是做媒,是她儿子的终身大事。
  或许算不上终身大事,但莫文远活了二十来年,据她所知还是头次欢喜上哪女子。李三娘想,她原本都以为儿子要与食材过一辈子。
  “那我可否去看看她?”李三娘颇有些急切。
  莫文远道:“看、莫约是不大行的。”他思来想去给出了暗示道,“他与阿娘你想的,不大一样,常人怕不是很能接受。”
  他都要和羊在一起了!
  都不是人!
  李三娘面上表情不变,还很稳当,内心却划过了无数想法,不能接受?仙女的身份没什么不能接受的,是人身身份不好,还是容貌有缺?
  别看莫文远是位温柔郎君,他却还挺看脸,喜欢欣赏美姿容之人,当然此乃人之常情,并无甚好指责的。
  莫文远下定决心道:“待我从占城回来,就将人带到阿娘你面前。”
  从占城回来,那岂不是要一两年后,人间易变,世事难料,谁晓得一两年后女郎还在?要知道此世道女子生存并不大容易,在等待的期间嫁与他人也很有可能。而天上的仙女,真愿在人间呆两年?
  她有满腹的问题,却都藏在肚中没有说出来,只点点头道:“阿娘等你回来。”
  ……
  莫文远有李三娘,大黑羊则有观音菩萨,也不知何时起,菩萨就成了他的爹似的,有何烦恼,有何困扰他心灵的问题就来找此人商谈。
  不,与其说是商谈,不如说是单方面的灌输,偶尔在被魔音贯耳的时候,观音菩萨都会想到莫文远和他说的一道菜,名为“填鸭”。
  鸭子一般长到三十多日就不爱吃食了,只有人工将饲料填进嘴中,才会长得更大更肥,饶是鸭子如何不想吃,如何挣扎,都无甚用处。
  菩萨: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鸭。
  慧远和尚仰面躺在硬邦邦的床板上,清净的斗室中没有夏日的爬虫,唯一会扰乱僧人睡眠的本应只有闷热的风,他略微施展法术,冷热不清,身体周围凉意涌动。
  蝉鸣声、蛙叫声从田垄上遥遥传来,轻柔的月色斜斜打落在床边,这应是美好的一夜,静谧而舒适,让不需要睡眠的神仙都能充分享受到休息的快乐。
  直到大黑羊从窗口跃进来的那一刻,一室的宁静被打破了。
  “咩咩咩!”
  “咩咩咩!”
  羊的叫声一点都不嗲,听在菩萨耳中就跟战前的鼓点,让他心声焦躁,而他的话,就更让菩萨难过了。
  菩萨菩萨!我忽然发现一件大事!
  羊变成了人形,走到菩萨身边,捏出了他耳朵里,形同虚设的两团棉花,他们都知道,仅仅是两团棉花,如何阻止声音灌进菩萨的耳朵?
  若他有心,即便羊是在大兴善寺门口说话,菩萨也能听见。
  棉花团子都被扯出来了,观音菩萨再也不能装死,他看向大黑羊,颇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之意:眉毛挑得有点高,眼睛微微眯着,皮肤在月光的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