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琴瑟在御,宠辱两忘-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剧变”之祸,兵燹之灾,怕是迫在眉睫。
他不动声色地搁下玉箸,稍作思索,不由问:“可有去通报皇后娘娘?”
管事却道,谢皇后抱恙不起,难见圣颜,如今后宫位阶最高的便是赵贵妃了,自然是只能到承贤宫请贵妃主持大局。
赵让唯有苦笑,却也恰好借机前往冷宫一探究竟,不想众人替他打点好着装,正要出宫,又横生了意想不到的枝节:
太子求见。
作者有话要说:
依照建议,把番外单出来成文好了……
以及那样我又多了个坑orz
本章小皇帝下线,所以结局啊,你在哪里?
第75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
据闻史上曾有一开国皇帝,为江山社稷,勤政不辍,早起晚睡,日夜操劳,乃至发出作皇帝“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文犹披被”的牢骚,最后牢骚满腹,无处发泄,索性就把有钱有闲的富翁们抄家砍头了。
皇家轶事,仅流传于野史,真假几何,不得而知,但李朗端坐于皇位之上,独对文武百僚,声色不动地听着臣属奏报国事,却也不禁有此感慨:他不合时宜地忆起昨夜的鱼水之欢,虎啸龙吟,若非今日早朝依旧,他大可与静笃于绣被锦褥间,翻云覆雨至各自云消雨歇方鸣金收兵。
赵静笃不愧是曾经独统一方的人物,昨夜借酒意起威风,大胆无状,较他那“床笫之上无论君臣”更得寸进尺,竟言明要他的“臣服”——好个静笃!
虽也是自行解甲,李朗仍不甘暗道,总有日待你我风平浪静,非纵我蛟龙入海,掀风作浪,畅快淋漓,令你承恩至“侍儿扶起娇无力”才好。
他浮想联翩,绮想瑰丽,乃至口干舌燥,恨不能当即便移驾后宫成其美梦,可到底不是利令智昏之辈,回想缠绵开端,虽有赵让与旧属相见而生的感激之意,然尽欢之前,赵让确是有所准备,那纾解助兴的软膏,绝无可能是赵让随身携带之物。
“余生唯你”,这话由赵让道出,在李朗心内真比千言万语的山盟海誓都要销魂,但他仍不得不寻思,以静笃一诺千金的性子,即便用情至深,热血激荡,也无多大可能会将也曾情深意重的南蛮女子全然抛诸脑后、不闻不问。
再联想不日前收到南越急件,齐震旭所报僭王王后掳走赵让之子而行踪全无之事,以及赵让宫中诡异莫名消失,又乍现于太后佛堂内,期间过程,仅有他一人之辞,再无旁人它物佐证,李朗纵是不疑赵让终愿与他相知相惜、连理比翼之真,却难以相信如今的静笃已经对他倾尽所识、心无芥蒂了。
难不成赵让影踪难觅那几日,已不知在何处与那南蛮女子有过接触?那两人之间——
思及此处,李朗心中翻江倒海,他为头个所起的念头竟是妒恨而苦笑,定神稍许后,愈发觉得此事大有可能,静笃那句“余生唯你”,荡气回肠之外,别有深意。
然诺既出,五岳相较亦轻可倒提。
“静笃,“李朗心道,“我绝计不会让你有反悔的一日。”
他正自盘算着如何能不至打草惊蛇而彻查后宫,御前内官已跪在座前,双手捧着玉案,上方摆着不知哪位臣子的奏折,李朗恍然回神,伸臂接过展开略览,神色微变,抬眼向群臣一扫而过,浮出冷笑。
日前不久,金陵城北的“练湖”生“龙虎相争”的异象,惊诧世人,传言沸沸扬扬,遍及朝堂江湖,都道是对天子的不利之兆,甚而有人言之凿凿,道那虎体态彪悍,条纹稀少,且从南方而来,怕是此像特有所应。
李朗闻知这事后,也令魏一笑所领的禁军到“练湖”周边彻查,但查来查去,却未能查出任何异乎寻常之事,附近百姓与亲见的水师近乎异口同声,所言所述并无太大出入。
不道此事之后,那“练湖”还有鬼祟,前天日落时分,渔民们收网归家之际,忽而平静无波的湖面上猛然跃出一只斑斓大虎,脚踩波涛,虎头仰天,作长啸状,四面八方又响起声若洪钟、似有成百上千人齐宣佛号。
这非同寻常的一幕持续时间不长,不消片刻,异状便尽数消失无踪,夕照映得波光粼粼,尽展江南恬淡清雅之美。
此事发生之时,恰好又有未撤回的东楚禁军就在附近,当下不敢怠慢,一面上报头领,一面报与金陵王都所设的江林府府尹。
这奏折正是由江林府尹所呈,毕竟王都所在,府尹虽属地方官员,照例每逢半月便入朝面圣,亦有请见圣驾的特权。
如今担任府尹一职的是昔年东楚建都开科后的首任状元郎,当年也有江南才子的美誉,文采风流,即便是四平八稳的奏章,也是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但李朗通读下来,心中除去不快,便是戾气暴涨。
江林府尹将“练湖”的两次异状,归因为帝星遭受侵扰,方有天降警兆,奏折中不无恳请皇帝思过之词,直言皇帝有悖先祖慈悲,不欲礼佛,尤其城中大崇恩寺是元帝李延所扩修提名,前两任皇帝每至佛诞都会亲至寺内上香祈福,而到李朗登基,非但不屑一顾,甚而将皇家供奉就此了断终结。
奏折中还提及“亡国叛将”,尽管是寥寥两句带过,但论及皇帝家事,以府尹从三品的官职而言,实属少见。
李朗将奏折搁回原处,令内官退下,摇头笑叹一声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练湖’之事,且待彻查清楚再议,若真是天谴,朕自会颁罪己诏。”
他无意在怪力乱神一事上过多纠缠,也未有严词厉色地斥责上奏的江林府尹,退朝之后,在御书房内将魏一笑召来,不无烦躁地问起“练湖”查访之事,道:“明察不得,便令皇城司配合暗访,这事必有蹊跷,要我笃信鬼神之说,是万万不能!”
魏一笑领旨,他已听闻朝堂上的风波,此时也道:“那‘练湖’两桩异事,都有佛号流言穿出,如今那江林府尹又点出那大崇恩寺,若非神佛显灵,莫不是世外清净的圣地,也牵扯其中?”
李朗点头,他适才一见奏折上的“大崇恩寺”,即刻便省起昔日与赵让在承贤宫东湖畔彻夜长谈时,也对这地方起过疑心,当时赵让还曾问及魏一笑可信与否,现下却是这两人皆认为那座寺庙诡谲莫名,倒也算“英雄所见略同”。
“但那大崇恩寺是先祖所扩建,连寺门牌匾都是御笔亲书,有这一层关系在,不好大张旗鼓地查探虚实,还是交由皇城司来办为妥。若是有必要,朕也不妨亲至那寺庙中,看有无神通广大的鬼魅藏身——你明日令麾下禁军,彻查‘练湖’,不止是湖畔,方圆十里,尤其是环山深处,全不可遗漏。”
“臣遵旨。”魏一笑并不退去,面上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见皇帝神情已趋平和,便直言道,“陛下,以臣所见,实不适宜将南越援兵交由赵贵妃。陛下把此人纳入后宫,已属破天荒的皇恩浩荡,后宫之人再委以军政要务,滑稽荒唐不说,还危险得很,那人……总不似个忠臣。”
话到末尾,直截了当,魏一笑并非不愿婉转,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说法,脱口而出,倒最是他内心所顾虑。
李朗闻言,只是淡然笑笑,看向禁军头领道:“一笑,世人眼中,你我皆非正人君子。再者,你当初决意投奔于我这不成气候的末位皇子,你我之间互有信诺,放眼当今东楚,无人能取我而代之,你说是否?”
魏一笑见皇帝道出昔年之事,心知这次的谏言又将落空,他委实不明白,那赵让是有何种能耐,可独占君宠,蛊惑君心为己所用?
这般下去,岂不是前朝后宫此人皆能一手遮天?危害之大,较皇帝现在一心扳倒的权臣只有更烈,皇帝深谋远虑,胸怀韬略,为何偏偏就这点看不透?
而自己,浅薄些论,荣华富贵系于皇位能安稳多久,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还待再劝,仿佛印证魏一笑的担心般,皇帝的贴身内宦进来,引入另一名品高的内臣,那内臣静静地跪在旁侧,直到李朗开口,才磕头回话。
原来此人奉皇帝暗谕,自赵让失踪那日起便身负察查冷宫在内的后宫乱象。
说是乱象,并不为过,短短一夜,便又生了两件大事:冷宫失火,以及承贤宫中那位赵贵妃的妹妹又神秘失踪,虽不能确定贵妃已知其中缘由,但承贤宫内已是下了封口令,严禁外传。
这两件事接踵而至,饶是李朗素来功夫到家,轻易不在臣下面前露出声色,也不禁愕然失语,喃喃道:“这……怎么回事?”
魏一笑见皇帝失态,知他心中实是迷惑,虽不再多言相劝,毒意却已滋生,既然给了赵让出宫的机会,那人不识好歹,也就莫怪手下不再留情,总而言之,此人绝不可留在皇帝身边,令君主心生动摇。
然而动摇之人并非只有李朗一人,身在后宫的赵让,同样既感迷惑茫然,又倍觉苦楚,百般滋味,齐齐涌来,目瞪口呆地看着那恭恭敬敬下跪叩头的幼龄弱质太子,怔然不知如何回应。
上回见这太子,他还是一副无忧无虑的孩童状,肆意亲近着他,而今这张五官相同的小脸上,已不见多少天真烂漫,酷似其父的眉目间,凝着成人望之心疼的悲意,赵让不由想道,这竟只是个四岁的孩子,生在帝王之家,何其不幸!
小太子跪伏在地,带着哭腔,但仍算口齿清晰,向赵让求道:“贵妃,贵妃,您带我去见见母后好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
哇,好险,没有违约……
对这两头明明算是心心相印但是又互相隐瞒猜疑的主角,我已经无言了。
还是去写甜蜜宠文好啦……
第76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 、
赵让将太子搀扶起身,稚子再按捺不住满心惊恐惶然,“哇”地一声,顺势扑入赵让怀中,嚎啕大哭,上气不接下气中断断续续地泣道:“母后……母后不要我了……呜呜……”
他越哭越是伤心,起先那声音仿佛“振聋发聩”,不多会儿,便童声喑哑,啜泣不休,胸口则急速起伏,赵让见太子小脸憋得通红,不敢怠慢,忙将他抱起,令孩子的头伏于肩头,运力为其顺背,五六回之后,太子终于缓过气来,精疲力尽地蜷在赵让臂弯之中,瑟瑟发抖。
赵让不由皱眉,太子轻若鸿毛,涕泪纵横,更让他对这小小储君的孱弱深感不安,于国于私,独子境遇这般凄楚,李朗却也狠得下心,几乎全然不管不顾——
莫不是,那君王自恃年少,并不愁子息,甚而可能不愿让这融入谢氏血缘的皇子承继大统。
思及此处,赵让浑不知该作何念,只觉心中五味杂陈。
他虽知李朗并非重色思倾城之辈,然后宫充盈至满溢却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如今宫中有孕的妃子唯独刘嫔一人,腹中物尚且不知男女。若是位公主,则李朗势必要再御嫔妃,以求皇嗣,这非关艳福淫乐,是他身为一国之君、社稷之主的职责所在。
只是两人已纠缠至此,愈发成难分难解之局,真到结发成礼那时,他却要如何以卑微之位屈居,容忍李朗……琵琶别抱?
明知是镜花水月,自己终究是起了痴心妄想,赵让默然苦笑,如此不合时宜地伤春悲秋,儿女情长,怎能不英雄气短?
他定下神来,低头见太子身躯不再哆嗦,仰着一张小脸,泪眼汪汪地仿似乞怜,不觉将孩子抱得更紧了些,转向那随护照料太子的小黄门,开口问道:“你且说说,是怎么回事?”
小黄门此时犹跪在地上不曾起来,闻言便顺势磕了个头,战战兢兢地将来龙去脉道出。
深宫内臣大多擅察言观色,也能说会道,这小黄门虽说受了惊,结结巴巴倒也把事情说了清楚:
原来自帝后决裂那日起,太子便被皇帝从谢皇后身边带走,送到泰安宫由皇太后亲自抚养照看。
然则一来母子天性,不管谢皇后如何惹得龙颜震怒,但太子年幼,怎可能不思念生母;二来,皇太后虽说对这唯一的孙儿疼爱有加,但她是潜心向佛之人,日日夜夜忙于菩萨面前的功课,不觉也有些淡了人间的七情六欲,因而除去对太子衣食的关怀之外,祖孙少有天伦共聚之乐。
这不过几日,小太子便再也忍受不了与皇后分离之痛,吵着闹着非要去见母后,周围仆从再三哄劝,到底无计可施,小太子也甚是倔强,未得允诺前,居然粒米不进,连最爱的点心也视而不见。
而太后从皇帝一怒之下将佛堂焚毁,便染了心疾,一天大半时辰默然呆坐,时常垂泪顿胸,不思茶饭,形容枯槁,憔悴恍惚,更莫说还能分出精神来看顾小太子。
泰安宫总管最终无可奈何,只好僭传太后旨意,同意小太子前往崇华宫觐见皇后。
终是得了允诺的小太子喜不自胜,由两名随身内侍领着前去,哪料到了崇华宫内,通报之后,谢皇后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与小太子一见,出来传话的宫女翻来覆去只有“皇后抱恙”的应对,小太子的内侍好说歹说,甚至暗示小太子长跪不起,里头的谢皇后仍是只有这么一个回复,依稀母子深情,付诸东流。
小太子却在那进退难为的时刻展现出不同于寻常孩童的冷静来,他似知不管是胡搅蛮缠还是哭天抢地,母后都不会遂自己心愿,在崇华宫主殿前跪了半个时辰,自顾自地起身,不吵不闹,直奔赵让的承贤宫来。
赵让听得心下一震,油然而生对这早慧太子的怜惜,怀里泪痕未干的软糯不禁与心爱娇女的身影轮廓重合,两个孩子同龄,皆是出生在衣食无忧的高贵门第,却又都是小小年纪,就逼不得已要饱尝世事艰难,父母莫说替他们遮风挡雨,往往便是急风骤雨之源。
小太子不安地挪了挪身子,嘴唇几乎贴上赵让的耳,小心翼翼地悄声道:“贵妃叔,您不要告诉父皇我在您这哭,父皇最讨厌我哭了,只要他见到,都要骂我的……”
“太子,”赵让微微一笑,满口答应的同时又道,“你怎么想到来找我呢?我也没能耐让你母后与你见面啊。”
“母后说的,”太子认真地道,“母后和父皇吵架前抱着我说,以后你要比她大了,她得听你的,因为父皇喜欢你,她快连皇后都不是了,说不定,我也成不了太子。”
稍作停顿,小太子眉眼中流露出孩童的腼腆,他双手攀着赵让的肩头,轻声再道,“其实我好想和母后说,她是不是皇后,我是不是太子,都没有关系——不过我不敢说,要不母后肯定要骂我没出息。您说呢,我不想做太子,也不想做皇帝,是不是就是很没用?”
赵让笑了,如今后宫风谲云诡,事态愈危,然乍听这出自肺腑的童真之言,他仍是由衷地展颜,和颜悦色道:“自然不是。只不过,太子殿下,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事,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有些事你再不愿意,甚至是难过伤心,也必须要去做的。”
“为什么?”小太子瞪大了与李朗极相似的凤眼,诧异地嘟起了嘴。
仿佛在太子神情中又窥见当年那惊惧却又骄傲的孩子,赵让心口微微生疼,他索性无视礼仪,伸手捏捏那张稚气而显分外严肃的小脸,笑容中不觉凝聚了郑重:“男儿当世,最重不过责任,于己于家于国,避不开也不能避。你是你父皇的孩子,将来做一个好皇帝,就是你的职责……”
小太子眼神黯了黯,到底不再固执,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喃喃道:“嗯,必须做的事,就像读书一样。”
赵让又是一笑,此时同在承贤宫的内侍主事领着几名专司宫中纠察不法的内寺伯候在旁边,必等赵让发号施令,方可入冷宫仔细查探。
这原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消主持六宫事务的中宫点头即可,偏偏这位代职皇后的贵妃与众不同,执意亲临现场,孰料又为冷不丁出现的太子打断行程,眼见这遭一时半会难以了结,主事急得汗流浃背,忽见赵让转头向他看来,登时便要上前禀告,不想赵让却先他一步,正色道:“既是太子相求,我便陪他到崇华宫请见皇后,冷宫失火察查之事就先交托诸位,等见过皇后,再行前往。”
主事领命率众而去,赵让将小太子放下,同乘上宫中车舆,直抵崇华宫。
小太子偎着赵让,忍不住又问:“贵妃,为何母后不愿见我?是我做错事了吗?”
赵让没有答话,只是安抚地向太子微笑摇头。
谢皇后接二连三的突兀怪异之举,赵让自是深知缘由,易地而处,若换作赵让在谢皇后如今的位置,眼见皇帝与当涂之人间隙越显,已成势不两立之态,为保住自己唯一的血脉,他定会狠心与太子彻底隔绝,不再相见,以防有朝一日大族遭劫,覆巢之下,尚能有完卵侥幸得存。
小太子与谢皇后之间,名义情份断得愈是彻底,便愈可能保住东宫之位,再不济,性命也可无忧——
谢皇后当日不顾一切亲至承贤宫,道明缘由之时,语气中尽是托孤之意,今日有这般举动,赵让毫不意外,只不过,中间种种盘根错节,如何能向年仅四岁的幼童解释清楚?
当赵让携小太子求见皇后,而仍未得允时,小太子再也掩饰不住失望之情,眼泪簌簌而下,冲上前去拉扯住传话宫女的裙裾不放,尖声痛叫道:“母后不会不见我的,你们骗我!”
太子的随身内侍连忙过去帮忙,欲要拉开小太子,却遭他拼命挣扎的拳打脚踢,同时伴以嘶声嚎啕,凄声哀泣,内侍们不敢动粗,一时间竟只有将小太子围起,看他抓着宫女衣物撒泼,束手无措。
赵让见年轻宫女亦是一副泫然欲泣的无助模样,暗中叹了口气,大步上前,弯腰一把将小太子抱起。
此时的太子却已然再无半分乖巧懂事的模样,在赵让怀中犹如受创流血的小兽,剧烈反抗,惨叫连连,当他发现怎么也挣不脱赵让的臂膀时,愈发气急攻心,毫不留情地张嘴,龇出小巧玲珑的牙,胡乱地便往能够着的地方咬去。
赵让吃这几下咬噬,唯有苦笑,幸好太子年幼,不若五溪王女的劲大,他虽仍恨谢皇后对妻妹与长乐所作所为阴毒太过,却也对其生了股同为身不由己之人的悲悯。
他重将太子抱稳,低声向侍候皇后的宫女吩咐了两句,转身带着已近声嘶力竭的太子离去。
崇华宫内,谢皇后得了宫女回报,听闻太子思念母亲而大哭大叫,几欲疯狂,泪如雨下,她颤着唇,强忍心痛问道:“那赵贵妃可有话说?”
宫女忙回道:“禀皇后娘娘,贵妃只在临走前,向奴婢说了声道他将太子带走了,便无其它言语。”
谢皇后点头,她抚胸默坐,思忖赵让此话之意,不无宽慰地想,太子交由于龙脉无望、且又是皇帝心间之人的他,再合适不过,如今虽备受煎熬,相较太子的性命前程,又何足挂齿?
只是她也不会于崇华宫内坐以待毙,谢皇后拭泪起身,向偏殿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这章该是皇后母子同时出镜的,结果小太子就耗了那么多字=。=
小李也不是个好爹……
以及剧情流的文真心难写,同学们多给点鼓励哇!
第77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 、
崇华宫偏殿,回廊最深处的华屋中,烟雾弥漫,焚香萦绕,异味冲鼻。
随侍谢皇后入内的两名宫女再清楚规矩,一进此处,也禁不住失态至涕泪横流、喷嚏连连,忙提袖捂了口鼻,勉强跟上谢皇后稳健不变的步伐。
谢皇后双手笼袖,目不斜视,丝毫不受影响,径直到穿过外设的小花厅,直入里间,寝屋内,正是那异乎寻常的烟笼雾罩的源头,从其深处时不时穿透出一两声极痛苦的呻1吟,足令人闻之毛骨悚然。
那声音时断时续,在谢皇后的一声刻意冷笑中,嘎然而止,紧随而来的便是凄苦绝望的微弱哀泣,那声音已是嘶哑到辨不出男女老幼:“娘娘,您行行好,让我死了罢……”
谢皇后唇角绽出冷意,她的双眼早已赤红似血,也不知是心内激动亦或仅是烟雾关系。
她上前几步,浓烟中渐显出张不大的木床来,床上用荆条捆绑着一人,那□□与痛苦的哀求毫无疑问便是来自于此人,但细看之下,却会发觉这是个诡异而可怕的残缺东西,重重束缚下的物体,没有四肢,只有头和躯体像两个肉球,别扭而干瘪地连接在一起。
“死?”谢皇后居高临下地看着不甘蠕动的肉球,目中并无半分怜悯之情,反面露得色,她微笑道,“为何要死?生不如死,才最适合叛徒,不是么?”
她冷眼欣赏着那人原先是眼睛的位置涌出浑浊、黄中带血的液体,向两边宫女道:“去把酒坛搬来。”
此话一出,那不成人形之物再次发出惨烈的嚎叫,爆发出的气力挣扎得木床格格作响。
谢皇后好整以暇地等待着宫女将一小坛酒送入屋中,她挽袖上前,含笑接过呈递上的小勺,从跪地宫女所抱的酒瓮中舀起一勺,凑近嗅了嗅,赞叹道:“果然是佳酿,这酒醇美性烈,你可喜欢?”
再瞥向瑟瑟战栗的那人,谢皇后眸中的不忍转瞬即逝,她将酒勺置于那具躯壳血肉模糊、白骨鲜明的断肢处,柔声轻道:“奶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