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造化大宋-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比起这些不痛不痒的非议,倒是最近开始流传的另一样说法,更让张载感兴趣。球中的大气若能抽空,留下的又该是什么?
※
“甄兄、甄兄!你可去试了吸筒?此物果真能解乏啊!你看看我肩上这个瘀斑,就是吸出来的……”
说是文会,但是米芾一上来就卷起了衣袖,给甄琼看他肩头吸出的圆圆红痕。
甄琼脸都黑了:“这有什么好看的?我又没病,才不去拔罐呢!”
这不是有病吗?没事跑去拔罐,吸得一身都是坑坑洼洼、红红紫紫的,真是让甄琼百思不得其解。
米芾却大摇其头:“这是为了祛除体内病气,有人拔出红印,有人拔出黑印,就是体内毒气不同。这些都是隐疾,谁知道何时发作呢?再说了,有病治病,无病也能强身啊。此法连子瞻兄都赞不绝口呢!”
听到他这话,一旁的苏轼还真赞同的点了点头:“竹筒在沸水中泡过,触在身上就有偌大吸力,必然也是气压不同。如此吸出体内病气,岂不是借天地之力强身健体?”
苏轼对各式各样的养身法都有涉猎,还学过些道家的吐息和炼丹术,对于这缘自大气压力的治疗新法,更是情有独钟。
甄琼听得头都炸了:“哪有用治病来强身的?再说了,拔罐的竹筒还要在沸水里泡过,你们就不怕被烫出泡,皮肤溃烂吗?”
“手艺好的,自然不会。”苏轼答得相当坦然,还颇有些自得的道,“况且热气也能让气压出现差异,此事不值得深究吗?”
想研究你好好研究啊,靠拔罐算什么事儿?甄琼都快气笑了:“如此说来,用火加热玻璃罐,再扣在肉上,岂不能观察的更细致?”
他们那边也有拔火罐的,但是谁没事会用这法子研究大气压力啊?这群人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格物?!
谁料他这气话,让两人眼睛同时一亮。
苏轼击掌赞道:“此法甚妙,凌霄子果真有急智!”
而米芾则兴高采烈的用力点头:“就是!换了玻璃罐,可比竹筒干净多了。再用火烧一烧,定然细蛊全无!”
他还发愁竹筒不洁,每次去拔罐都要店家换筒子,认真煮过才上身。要是以后用自己的玻璃罐,脏了好好洗洗不就成了?
甄琼:“……”
行吧,你们爱拔就拔吧!
一旁沈括却笑道:“钱太医也说了,宫中有人开始精研吸筒法,说不定以后真能自成一派,有类针石呢。不过吸筒的原理,并非是气压受热就会减少。而是空气一旦受热,就会膨胀,扣在身上又骤然降温收缩,这才生出了压力差异,能吸起皮肉。”
听听,这才是人话嘛!甄琼顿生知己之感,还是沈括最靠谱啊!
苏轼却被这话题勾起了兴趣:“我曾在冬日凝水成冰。那冰坨会鼓出碗来,分明比原先还大。怎么换成空气,遇冷就会缩了呢?”
“水成冰,是变了形态,这热胀冷缩,得是同一物才能显出。就像家中铺的地板,若是用料不佳,到了夏日就会突然膨起,到了冬日又收缩露出缝来,就是因为木料热胀冷缩的缘故。”沈括耐心解释道。
这就比较好懂了,就连米芾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烧水的时候,水汽能顶开壶盖,也是热胀冷缩吗?”
“水化气,气凝水,并非单纯的气压之变,而似另一种力。此事我还在跟子容兄研究,一时半会还无法作答……”说到这里,沈括突然住了嘴。只见米芾两眼都有些放空了,一副云里雾里的模样。他不由笑道,“不过吸筒法,确实是因为热胀冷缩生出了压力差。”
米芾这才缓过神:“你们这造化之道,还真是麻烦啊!”
甄琼脸又黑了:“这是格物之道,不是造化大道!”
格物是研究物性本身,而造化则是究其变,怎能同日而语?!
米芾只当自己没听见,又兴冲冲道:“这几日伯时兄正在家潜心画宝应观演法图呢,说是十六匹骏马拉球,让他灵感勃发。”
这人就只看到了马拉球吗?大气压力不才是让人震撼的吗?
甄琼刚想说什么,苏轼已经想起了今日正题,赶忙问道:“这些天众人都在议论,抽出球中之气,球中还存何物?那么大的铁球,中间无水也无气,莫非真成了空?”
嘿呀,总算说道正题了。甄琼赶忙点头:“可不就是真空嘛。我跟存中兄也商讨过这问题呢,真空才是天地之极,万物之始。随后生气,衍化万物。”
这可是苏轼从来没听过的理论,他两眼都放出了光来:“此话颇有玄理啊!”
甄琼:“???”
这跟玄理有啥关系?
然而苏轼已经转头,对沈括道:“存中兄也认为世有真空吗?”
这已经触碰到了他藏着的秘密,如今该是揭开一角的时刻了。沈括轻轻吸了口气,郑重颔首道:“应有真空,只是此物不在你我身边,而当在天穹之上。没有大气之压,万物混沌一体,托住了日月星辰。”
苏轼轻轻嘶了声:“这是宣夜说?”
他也是遍读百家,博古通今的人物,自然也听说过“宣夜说”。只是此说法,称日月星辰浮在气中,其行止依靠气来推动。现在到了沈括嘴里,却成了一片真空,星辰浮于其上。那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靠的又是什么?
苏轼想不明白,也就问了出来。沈括却也摇了摇头:“此事我也尚未参悟。只是若星辰为气,岂不消散?唯有浮于真空,方能成型。”
这也是宣夜说的一种理论,日月星辰都是由气组成,能发光发热,却没有坚固的大地,故而才能飘在天穹。
可是气体构成的星辰,要如何才能不散呢?这就出现了悖论。而宣夜说只能用气来解释,终究不能服众,才让浑天说成为了主流。
现在沈括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虚空的确为“虚”!也正因此,所有气体构成的星辰,才能固定形状,浮在天穹。曾经被丢弃在故纸堆中的宣夜说,也因这散发出了崭新生机!
一时间,苏轼也有些痴了,不断的捋着胡须:“此言也有些道理啊,当著文才是……”
看着苏轼神情,沈括微微松了口气。苏轼天生好奇心强,遇到不明之事,都忍不住要研究一番,写出让人惊叹的雄文。有了他这杆妙笔加持,想来真空之说,也能传播的更远些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吸筒法就是拔罐在宋代的称呼,用竹筒浸沸水产生吸力,不过还是治疗外伤为主,算是种拔毒的法子,用于吸血排脓。不过一折腾,就要接近现代的疗法了。
宣夜说的宇宙无穷论,星辰都是由气体构成,气是万物本源,其实跟现代的发现已经颇为相近了,只是无法解释天体的运动轨迹。
第149章
虽说苏轼深受韩愈影响; 对于佛道并不怎么重视; 但是他幼年乃是由道士开蒙; 对于道家经典极为熟悉。而宣夜说又来自《老子》、《庄子》,只是稍加融汇,他就理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说辞。
日月星辰皆为气所化; 浮在真空之中。因真空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故而天体皆为浑圆; 就如水落成珠。而真空本身无色无形; 亦无寸力,乃为混沌。日月星辰自鸿蒙初开; 被大力推动后,就按照某种轨迹; 永不停歇的运行了下去。
这理论,他也参考了沈括所言的“阻力”。不论以多大的力推动一物; 终究会有停下的一天,只因大气无处不在,奔马疾驰; 劲风足能刮的人脸痛; 也是这时时刻刻的阻力在作用。而换成了真空,没有了大气阻挠,那么万事万物岂不是会亘古不变的运转?如此,就能解释为何日升月落从未变化,为何斗转星移却仍旧周而复始; 有迹可循。
而这一理论,又和他的养气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人之初就如真空,鸿明初开,无有善恶。因而求知的过程,也就是养气的过程。吸纳天地元气、正气,避除浊气、污秽,才能向善,才能养出真正的“浩然气”。因而性善说和性恶说都是片面的,并非本性所在。奢谈“性命”,非但不会获得益处,反而会误入歧途。
如此一来,他的理论就严丝合缝的扣在了一起。而苏轼著文向来如江河直下,浩荡磅礴,意态洒脱,又兼之以理入情,更让人读来酣畅。他这关于大气和真空的文章一出,立刻传遍了士林。有人击节赞叹,有人不以为然,亦有人愤而驳斥。
在浑天说占了主流,延绵数百载,无数经义都立于其上的情况下,争执就是免不了的了。正巧此时保甲法的乱子已经差不多平息,于是也开始有人针对大气压力,乃至真空大肆批驳起来。
※
“真空方为混沌,无清无浊,无善无恶……”身为经学大家,《明德报》的主编,程颐自然也拿到了苏轼文章的手抄本。然而一遍遍读来,每一个字都仿佛戳着他的心肝,让人胸闷。
这论调太过别出心裁,又有那杆生花妙笔,居然也气度雄浑,汪洋恣肆,只看着就让人心底信服。可是这论调,跟他毕生所学全不相同啊!研究经学,怎能不提“性命”,怎能不涉“宇宙”。他又是力主“天理”,对于这些说的就更多、更深。现在可好了,突然冒出的“大气有巨力”,简直像是一个耳光扇在脸上,哪怕衍生出的“真空说”,不过是苏轼臆测,他也很难找到反对的立论了。
若还想秉持“理在气先”,他就必须解释“大气有巨力”的道理,并说出“真空”不存在的理由。然而就算亲眼所见,亲手实验,他也没能想明白其中道理呢,哪有办法说个明白?
“正叔,这文且先放放吧。再读下去,你就要魔障了。”见弟弟这副模样,程颢忍不住道。
“阿兄就认命了吗?”程颐骤然抬头,恨恨反问。这些日来士林里多少人对宝应观演法长篇大论,或赞或叱,可是他却一个字都没有写,《明德报》上更是提都不提。有读者都开始对来信问询了,他却依旧理不出思路。难道真要跟着张载改弦更张,谈那“气在理先”吗?
程颢却摇了摇头:“自是不能认命。只是天地博大,又岂是区区几人就能辩明的。既然大气却有巨力,就要放开成见,避除心障,想明白其中道理。一味想寻错漏,反倒容易误入歧途。”
这也是程颢跟程颐最大的不同。一个讲究“心”,一个讲究“理”。故而程颢能看得开,程颐却是不能。
沉默良久,程颐低声道:“这气,当重新‘格’来。一个道士所言,终究距离至理太远。况且浑天说不同于宣夜说,乃是儒家正统,哪能轻易更张?”
“你想从《白虎通》入手?”程颢立刻反应了过来。
“不错。《白虎通》方为纲常之始,‘天人感应’乃是至理,不可篡改。凌霄子以道乱儒,可是大过。”程颐像是一点点找到了方向,声音也逐渐大了起来。
“天人感应”之说来自董子,而《白虎通义》就是他思想的大成和延续。也是此书,确立了“天道”和“三纲五常”的关系,更解释了宇宙奥妙。若“大气压力”还能勉强融入,“真空”的说法就不妙了。毕竟《白虎通义》所言,有了太初、太始、太素后,天地就已成型,阴阳分明,而这才能牵扯出其后的伦理和天地之德。但若是天穹中还有“真空”,那岂不仍旧有混沌,仍旧有初始。这些不受纲常控制的存在,又该如何解释?
不过程颐想的也十分清楚,针对苏轼,他很有可能辩不过。但是针对凌霄子就不同了。若不是他在宝应观前演法,又岂会让人生出这等忤逆的心思?因而直指那小道,比反驳士林中的众人都要简单,也更釜底抽薪!更妙的是,他撰文批驳那小道,对方能驳斥吗?莫不是要在报上笔战?一旦如此,连跟他关系匪浅的《日新报》都要受到牵连,岂不一举两得了?
听到这话,程颢微微皱了皱眉:“官家可是极为看重那小道。”
“那又如何?我听闻宝应观一年就从内库取了十万贯,东京城里有哪个宫观庙宇能有如此重的赏赐?官家这岂不是要重蹈真宗覆辙?!”程颐愈发的正气凛然,“如今朝局动荡,人心浮躁,皆因那小道入京面圣而起。也唯有让天子远离妖佞,才能正朗朗乾坤!”
而只要扳倒了那小道,冒然相信妖言的苏轼,以及其同党,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哪怕他笔下生花,也要得个“浮浪”的恶名,无法重用。那“真空”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话说的激昂,就连程颢这样不愿生事的,都忍不住微微动心。想了许久,他终于点了点头:“或可一试。”
反正针对是个骤然得了圣宠的道士,就算不成,他们也不过是直言劝谏,不会对自己产生多少影响。试上一试,也无不可啊。
※
拿着新一期的报纸,韩邈步入了房间,笑着对甄琼道:“琼儿可知,《明德报》上也提及你了。”
甄琼眼睛一亮:“说了啥?莫不是夸赞我演法时英俊潇洒?”
这些天他还是关注了一下京城各式各样的小报,那些吹捧演法,赞他学究天人的,甄琼都喜滋滋存了下来。将来造化派发展壮大,也能给徒子徒孙们看看他的英姿嘛!
“那倒不是。这报上说你提出的大气压力与纲常不合,祸乱人心。还说宝应观花销太多,赏赐过重,靡费了钱粮。”韩邈慢条斯理的把内容复述了一遍。
甄琼:“???”
两眼瞪的浑圆,甄琼憋了半天,才骂道:“这不是有病吗?大气压力跟纲常有啥关系?再说经费都是我凭本事赚来的,关他屁事!”
早就料到了甄琼会如此说,韩邈笑着摇了摇头:“大气压力兴许还能说得过去,但是真空就不一样了,会动到经学根本。这些儒生讲究天人感应,以天理定纲常,自然看不惯这些让人摸不清头脑的东西。”
“天理跟伦常又有啥关系?再蠢也该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吧?老天爷还管你吃喝拉撒、婚丧娶嫁啊?”甄琼简直出离愤怒。这群人读书难不成把脑子都读坏了?讲的什么乱七八糟!
“不行,我也要写点东西骂回去!”甄琼可不肯吃这亏。他文笔是不行,但是认识的人里有行的啊!找李格非,或是那天天来蹭吃蹭喝的苏轼代笔,骂死这群混账玩意才是!
谁料韩邈却摇了摇头:“不过犬吠,若是与人口舌相争,反倒落了下成,进了他们的圈套。”
“啊?”甄琼一听这话就泄气了,“那就任他们骂我?”
虽然不知为啥不能骂回去,但是韩邈的话,他还是听的,只是一肚子火咽不下啊。
“那倒不是。只是要再等几日罢了。”韩邈答道。
“等几天风头就过去了?”甄琼仍旧不明所以。
“不。再等几天,皇后就该临盆了。”
“啊?”
伸手摸了摸仍旧一脸茫然的甄琼,韩邈不再压抑唇边的笑容。让甄琼选在这时候演法,为的不就是多一重保障吗?现在总算可以物尽其用了。
作者有话要说: 程颐和苏轼的确有过节,不过是哲宗朝时候的事了。程颐行事古板,被苏轼怼了后记恨在心,引动洛党排斥蜀党,最后把苏轼挤出了朝堂。
第150章
程颐的计策; 的确起了效果。被“气压”、“真空”等等说法打得措手不及的士人; 在一阵乱战后; 终于找到了目标。一个道士提出的理论,怎能让儒生信服?那梦溪生藏头露尾,不知底细; 在宝应观前哗众取宠的妖道,可不就成了众矢之的。明明只是个演法,居然连天子都请来; 还要提前在报上刊登; 不是为了邀名又是什么?说不定都是些掩人耳目的术法,只为了动摇国本呢!
当然; 有人对大气压力全然不信,却也有人亲手做了实验; 生出动摇的。但是信了“大气有巨力”,却未必肯信“真空”之说。于是也趁着这股风浪; 开始攻击苏轼。
苏轼是谁啊?好不容易印证了自家学说,哪能容这些鼠辈挑衅,来一个就驳一个。他文字锋锐; 又善旁征博引; 寻常人还真是难以应对。不过这边越是吵得热闹,就越显出宝应观的安静。连程颐都不免怀疑,这小道该不是怕了吧?还是仗着圣宠,想要天子为他出头?若是如此,他可就想错了。士林风向; 连天子都不得不慎重。当了缩头乌龟,到时候才是无翻身之力。
形式简直一片大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载居然也站在了苏轼一边,开始谈起真空和宣夜说,并称赞凌霄子有洞识天地之才。这是明摆着要同他们兄弟分道扬镳了,难免让程颐有些不悦。不过不用他动手,朝中不知多少君子盯着这位枢密院新贵呢。要是能抓到破绽,说不定连将兵法都要夭折。这大好机会,哪个会放过?
在这一片纷纷扰扰中,时间转瞬而逝。只是朝中还未有定论,宫中先传来了消息。向皇后足月生产,平安诞下了一位皇子。
这一下,不论是吵吵什么的人都住了嘴,开始匆匆写起了贺表。这可是元后嫡子啊,若是能健健康康长大成人,就是下一任的天子!谁敢轻慢?
赵顼也龙颜大悦,宣布大赦天下。
※
宝慈宫也是一片喜气洋洋,高太后可是整整诵了一天的经文,才盼来这皇孙。现在母子均安,那孩儿还能吃能睡,哭声都格外响亮,更是让她心中欢喜。
“得再念几天的经,为大哥祈福。”爱怜的又看了看襁褓中的婴孩,高太后动情道。这可是她的长孙,还是皇后嫡子,可容不得半点差池。
“有娘娘祈福,神佛也要庇佑大哥。”一旁站着的阎夫人笑着答道。
听她这么说,高太后更是开心,想了想又道:“宫观里也要有赏,宝应观得多给些才是!”
在她心底,宝应观的凌霄子可是大大的功臣。若无他发现铅汞之害,提出碳气伤人,还不知宫中何时才能诞下健康的皇子。甚至那擅长妇幼科的太医钱乙也是他招来的,这次皇后生产能安然无恙,也多亏了那用上了酒精、肥皂的新式助产术。
更别说,她还听儿子说了不少凌霄子的好话。什么铜山盐场,火炮锻锤,连她身边常备的护心丹都是宝应观出的。这样一个能救人、能生财的道人,简直就像上天赐给她们母子的祥瑞。如今连皇孙都有了,怎能不好好赏赐一番?
谁料听了这话,阎夫人迟疑片刻,低声道:“娘娘,臣妾近日倒是听了些闲话。有小报胡言乱语,说通玄先生妖言惑众,想让官家赶他出京……”
一听这话,高太后眉毛都竖了起来:“何人如此大胆?!凌霄子救人济世,功德无量,哪有妖言?”
“都是那宝应观的演法闹的。有人就是不信大气压力之说,还说他坏了法度。恐怕也是不愿见官家重用通玄先生。”阎夫人可是深谐太后的心思,低声道。
“这两日用的吸筒,不就是借了大气之压?有才不用,难道用那些无能之辈吗?”高太后更生气了,她可晓得那些臣子们为了排除异己,会干出些什么缺德事!
吸筒法多好啊,前些日她腰背受寒,就是让女官吸了寒气,大气有压力哪里是胡说?官家还亲自给她们演示过呢!一个一心向道,不愿看苍生受苦的有道高人,也能被如此诋毁,还说要离京……开什么玩笑!要是凌霄子走了,宫中子嗣有碍,谁能负得起责任?!
“得让官家好好查一查,究竟是谁在背后使坏!”高太后立刻道。她不但要让天子惩治那群胡言乱语之人,还要亲自召见凌霄子,重重的赏赐,给他应有的礼遇才是!
太后有所动作,这消息就盖不住了。就连刚刚缓过劲的皇后,都寻了天子,哭诉这群书生想排挤凌霄子,害她和大哥。儿子才刚生下来,就有人惦记赶走最大的功臣,身边的福星,不是害她们母子是什么?
天子原本不欲搭理这些腐儒,现在听了母亲和妻子的哭诉,也觉得这些人居心不良了。也不管那些关于大气压力或是真空的异见,狠狠训斥了一番御史台,让他们好好查查,究竟是谁这么大胆,敢诽谤有功有德的通玄先生。
这下那些大放厥词的,顿时噤若寒蝉。天子可是刚得了长子,这时候碰上去,岂不是自寻死路?更要命的是,不知为何,民间也开始议论此事了。
※
“竟有人说雷霆真君是妖道?这不当人子的,俺家隔壁就有个从鬼樊楼里救出的娃娃!要不是雷霆真君,怕是一辈子都寻不回啊!”茶馆里,有人破口大骂。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附和。
“可不是嘛,我家二子生娃,就去宝应观求了酒精,母子均安呢。亲家还不信,家中就有女郎得了产褥病。啧啧,连宫里都用的助产术,这群人还不听,简直是……”
这话题跑偏了,也没人理。有人愤愤道:“俺家也是换了新式的煤炉,去岁没一个人中炭毒的。今年早早就定了韩家的炉子,要给老家也送几个回去。”
“对对对,俺家丈人随身都带着护心丹呢,整个冬日都没犯病。可不是雷霆真君庇佑?”
这一桩桩,一件件,东京城中谁人不知?就算你家不用助产术,不用护心丹,不用煤炉、吸筒,总该听过雷霆真君荡平鬼樊楼的话本吧?这么位肯庇佑生民的大能,还有诋毁。怕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