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旧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得近了,陈正宏闻到一股烛香味,心下顿时明了,也不再追问下去,而是道:“夜间风大,你下次去时,披件袄,寺庙烟香重,也别待太久了。”
  宋荃:“多谢王爷关心。”
  陈正宏抿唇一笑,伸手解下自己的披风系在宋荃身上,不去看宋荃脸上的神色,轻声道:“……以后你要外出,也不必这样委屈自己,我好歹还能护着你。”
  周围的人早已识趣退下了,陈正宏微微低头,寂寥银辉打在宋荃身上,看上去有几分出尘之态。
  陈正宏一时不禁,抬手将她一缕发丝别到耳后。
  宋荃连忙退了几步:“王爷,请自重。”
  陈正宏笑笑,也不生气:“阿荃,将你留下来,公心私心我都有,一年了,你也应该知道,我这人说话做事说话向来不喜欢兜弯子。”
  宋荃神色难辨:“王爷,我……”
  陈正宏打断她:“你明日还要去上香吗?我陪你去。”
  宋荃不做声,陈正宏再次走到她面前:“我会视念儿如己出,等时机成熟,万俟久夺走的东西,我会让他都还回来。”
  宋荃闻言,猛地抬眼看他,陈正宏这才发现她双眼通红,却没有泪,他不甚熟练将她轻揽入怀中:“也并非都是为了你,但是这么做能让你心中好受,我便更有充足的理由去做。”
  “王妃,还去吗?”丫鬟小心翼翼问道。
  勤王妃转过身,淡淡道:“回去罢,东西一会儿差人送过去。”
  丫鬟飞快看了府门口一眼,忙道:“是。”
  陈正宏送宋荃回了房,逗留了片刻,恰好王妃那边来了人,一问,才知道是来给念儿送保暖的衣裳。
  陈正宏接过丫鬟手中的小袄,比划了一下,“王妃真是有心了。”
  宋荃脸色不大好,朝陈正宏道:“王爷是否要去看看王妃?”
  “不必了,”陈正宏毫不犹豫拒绝了这个提议,“王妃应该入睡了。”
  宋荃看向王妃的贴身丫鬟:“请代我谢过王妃,改日一定亲自道谢。”
  翌日,陈正宏果然如所言一般陪同宋荃去寺庙上香,北临城北城门走三十里处有一普渡寺,建了有上百年,据说是为超度很久以前在某次战争中死去的将士。
  他对道士没有好感,一次也没去过。
  他倒是没有想到,此行倒是走出些名堂。
  陈正宏闻不惯烟香,是以宋荃进去后,他便候在大门外,见一名小道士接济了一个乞丐,他便让随从去看看。
  没想到,这无意之举,竟然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徐聘私下里去过几次楚馆,柳晟已不在。原也没报多大期望,在得知结果时,还是不免失落。连他自己都觉得讽刺,以前柳晟在此处时,自己恨不得他离开,现在人家离开了,自己又怅然若失起来。
  自陈正新收拾钟如策以后,朝廷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钟党一伙个个简直恨不得即刻告老还乡,尤其是孙浩——钟如策的家还是他亲自带人去抄家的。可是皇帝就如同一个无事人一样,该上朝上朝,该处理公务处理公务,似乎对钟如策一事已经彻底忘记了。
  时日一长,众人便稍稍放下心,认为陈正新是做了让步,毕竟牵连太广,要是一一责罚,谁来给朝廷做事呢?
  钟如策倒台后,邓凯成坐上了吏僚的第一把椅。这人也真是深藏不漏,如日中天的钟如策以如此快的速度走到今日,自然少不了邓凯成在其中的穿针引线和推波助澜。
  这不是忠犬,而是野狼。
  借此,徐聘终于知道了为何自己当初未能进入撰士院——钟如策的父亲,叫钟聘。
  徐聘甚至想笑。这钟如策度量如此之小,究竟是怎么混到这个位置上来的?也只能说,人老了,情随事迁,心遂境改,在高位太久,总是容易犯糊涂。
  


第42章 问心有愧
  距离钟如策倒台已有半年,徐聘官职连升两次,现任礼僚少执,主要负责国考和选拔人才一类事宜。
  其实当时逮捕钟如策其实还出了个岔子,当吴长济一干人赶到钟府,搜遍了整个府,却不见钟如策身影,吴长济当机立断,下命令封锁了所有城门,准备开始进行大肆搜索。
  及时赶来的徐聘却阻止了他,说了犀角坊的一条街名,吴长济半信半疑,结果果然在犀角坊一座豪气的楼宇中找到了钟如策。
  这事一波三折,吴长济抓到钟如策时,却因为出手过重将钟如策给伤了,不一会儿,竟没了气。
  吴长济也因为此事,受到了众官僚的弹劾,陈正新象征性警醒了吴长济几句,于是功过相抵。
  起初徐聘以为钟如策被误伤是陈正新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私下的授意,直到有一次在于吴长济私下交谈中,发觉吴长济口中满是对钟如策的厌恶,才明白并非如自己所想。
  吴长济这个人在徐聘心中,是属于爱恨分明,有些意气用事的人,况且吴长济明里暗里帮过徐聘好几次,徐聘是将他当朋友看的。
  除了柳晟那件事令他不舒服外。
  这半年里,未曾发生什么大事。
  前些日有不少臣子因皇帝子嗣少而上书奏请陛下举行选秀,却被陈正新驳回,以政事繁忙为由推脱。众人心知肚明:陈正新对那位少使百般宠爱,自裕夫人被废后,他更是毫无顾忌,踏入后宫的次数凑不足一个巴掌的数。刑如直为了此事已经直言觐见好几次,已惹得圣上颇为不悦。陈正新不是昏庸的君主,懂得一码归一码,不然可有刑如直好受。
  相比起这个,更让徐聘担心的是宋霁的身份。
  以雍京为重心,往北通北地月狄,西往西域的道路仍在修缮扩建,本来陈正新似乎还有修南路的打算,但考虑到民力兵力和财资,暂时作罢。
  徐聘今时的官职,已经在朝堂之上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庙堂高官贵族颇多,他挤在济济的人群中,只是不起眼的角色。
  若非乱世,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波澜壮阔惊天骇地的场景实在很少,徐聘的日子就如同一碗被端平的水,他言行举止就是那只端水的手,只要谨言慎行,水就不会洒。
  可是他有隐忧,有来自于自己,也有来自于外界。有私心,也有公心。
  自国考入选,一路走来有惊无险,并非顺风顺水,却也足够幸运。尝过人心的险恶和世道炎凉不公,也在仿徨无措时被温情打动过。最毒人心的“贪嗔痴”,他一个也没占。谦卑谨慎,也想出人头地,然而非绝对有利条件便裹足不前。
  如钟如策,邓凯成一类人,求得必然是位极人臣,大权在握,可以一呼百应;如刑如直这样上了年纪却依旧满腔热血的忠臣,求得是国泰民安,帝王贤明。
  然而诸如一类人在偌大的朝堂必然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像徐聘这样,没有确切期盼,不敢逾矩出格,仰仗着圣光,盼望着加官进爵,出人头地。
  这样的人在权利出现分级时最容易两边倒,成为墙头草,徐聘比他们好上一些,立场绝对坚定。
  他内心向着皇帝。
  不可否认,徐聘已经在心底认定了陈正新是个有魄力的皇帝,他年轻沉稳,有野心,不喜奢侈,勤政,雷厉风行而不暴虐,见识远大,步步为营,尽管有些独断专横,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皇帝。
  暮春的落日降得很慢,万丈红霞穿透云层笼罩在这座古老的都城,雨季已经过去,气温悄然回升。
  徐聘不疾不徐走在道上,背对着夕阳往回走,心里盘算着此次国考事宜。
  按照国例,国考应该是在明年秋。
  夜里沈弋来窜门,还自带了一碟花生和一壶小酒。
  论官职,徐聘现在是沈弋的上级,在内城碰面沈弋还得尊称徐聘一声大人,等回到了内城,两人便是邻居,该谈天的谈天,该说地说地。
  “我说徐老兄,陛下将国考提前,究竟意欲何为?”这几日礼僚上下都忙得连喝水都没有,都在因为皇帝突然下发的一道圣旨忙得东奔西走,天昏地暗。
  一把年纪的礼僚掌执郑开枫在昨日累得晕了过去。
  有许多大臣借着此事上书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声泪俱下告诉皇帝陛下祖制不能改。
  皇帝不为所动,并且说了蕴意深刻的四个字:“推陈出新”,将一干反对声给压了下去。
  皇帝都将名讳搬出来当借口了,谁要再不识趣跟其唱反调,那就是活腻了。
  “沈兄可听过出其不意和秋后算账?”徐聘斟了半杯酒,意有所指。
  沈弋半颗花生还在嘴里,看着徐聘成竹于胸的模样,恍然大悟:“陛下可真是……”
  “阴险狡诈。”宋霁淡淡瞥了一眼陈正新,波澜不惊发表自己的看法。
  陈正新不但不生气,反倒带着笑意在他身旁坐下,夺过宋霁手中的笔丢到桌上,整个人挨了过去,“阿霁的目光总是吝惜于我。”
  “你来此的次数要是疏些,我倒是可以……”
  陈正新双手环住他,闭目轻语:“阿霁,我累了。”
  宋霁剩下的半句话咽住,微微侧过身子看着靠在自己身上的年轻男子,眼底暗潮涌动,转眼间又悄然平静,宛如一汪古水,再也看不出分毫情绪。
  “陛下这是图什么呢?”他问。
  “钟党残部涉及太广,我当初若是一网打尽,难免会落人口实和影响朝政效率。”
  宋霁对陈正新的答非所问仿若未察,反倒接了下去:“况且朝廷贵族冗官繁多,人浮于事,陛下此举也可修剪残枝废叶,注入一股无根基无后台的新生势力。”
  陈正新棱角分明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朕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终有一日,那些写满异族文字的史册,都将由大魏史官手中的椽笔来改写。
  


第43章 重逢
  徐聘最近遇上一件不大不小的麻烦事。
  也并非坏事。
  来雍京快两年,在仁寿坊蓓茗街也将近住了两年。蓓茗街街末住了一位李员外,旧年李府家丁贴门对时,徐聘刚好路过,一时起意,指出了门对中的小瑕疵。
  那李员外是个性情开朗的人,虽然是个商户,但好习文弄墨,听了徐聘提议,二话不说将徐聘请了去。就这样,一来二去,便熟识了。
  李员外有个女儿,叫李文秀,年十六,聪明伶俐,样貌也不俗。
  李员外有心撮合徐聘和李文秀。
  徐聘早在明白李员外心思时便已经在暗里表示婉拒,可惜李员外一腔热情,硬是装傻充愣。
  就在昨日,李员外还差下人给徐聘捎了口信,邀请徐聘明日一同去长林苑踏青。
  徐聘心道,都暮春了,分明是个幌子。恰好他明日休沐,他思来想去,觉得有必要打开天窗说亮话,省的耽误了人家姑娘。
  临走时,他又将沈弋给拉上了。
  长林苑在琼林苑旁,同样属于皇家苑地,早在几十年前是琼林苑的一部分,后来被划分商用苑地,可供游人游玩观赏,只不过要收取银钱。
  对于一个日日出入内外城的朝廷官员来说,长林苑的景致也就那样。
  长林苑禁猎,一干人出来,无非也就游湖赏景,李员外有意撮合徐聘和李文秀,徐聘却拉着沈弋,表达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有些话,是不必明说的。
  一来二去,李文秀也看出了徐聘并非客套,而是真的对自己没那份情。
  待旁人走开时,李文秀终于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公子可是心里有其他女子?”她秀长的眸子盯着徐聘,脸色微红,显然下了很大决心。
  今时的徐聘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毛头毛脑的少年,他若是答是,李文秀必定会追问是谁,他若是答不是,李文秀又会问他自己到底哪里不够好。
  徐聘正思量着该如何给出一个巧妙回答时,冷不防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满腹心思瞬间被那道身影挤了出去。
  柳晟。
  “李小姐,抱歉,我现在有急事。”徐聘朝李文秀点点头,毫不犹豫朝那道身影跑去。
  他感觉自己胸腔在发烫,连脚步都有些虚浮,不知是紧张,还是喜悦。半年多了,自南州一别。
  他当初意乱情迷,在船上对柳晟说出比羽毛还轻的承诺,又在不久后因为胆怯将那份承诺撕碎,却还要为自己的怯懦找冠冕堂皇的借口。他有些懊悔。懊悔自己口无遮拦,懊悔自己没有没有实现承诺的本事。
  但是他并不后悔阻止柳晟去南府这件事,即使柳晟会恨他。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柳晟去送死。
  只是,柳晟当初离开时所说的话,还是一定程度戳在了他的心上。
  现实并非如话本戏文一样善恶泾渭分明,也没有一把明确的标尺丈量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那样不同,那些是是非非只不过因为人的立场不同。人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本能趋势。
  他想柳晟好好的,也是内心的意愿。
  他性子沉稳多思,不善言谈,不善表达,对情爱风月之事也是个生手,日复一日处理着类似的文书与卷宗他不曾感到乏味,也不觉得有趣。
  很多事都已经麻木。
  唯独出现“柳晟”二字时,他心跳和呼吸会微微发生改变,会有了其它的情绪。
  他做事喜欢瞻前顾后,对柳晟的感情,他却束手无策,走一步是一步,没有打算,像一个信马由缰闲客。
  尤其是在南府一事后,他更不能将柳晟从心里抹掉。渴望当英雄却当不了英雄的人,总是对英雄有着热烈的崇拜。
  徐聘很久没有这样失态,气喘吁吁看着那个熟识的背影,轻轻喊了一声,“柳晟。”
  柳晟沉默片刻,转身看向徐聘,眼中带着一如既往的笑意,“是你,好久不见,”目光自上到下将徐聘打量了一圈,挑眉道:“升官了?”
  徐聘对这个问题感到无所适从,硬着头皮答道:“嗯……”而后问道,“你……这半年……”话刚出口徐聘才发现柳晟喝了酒,双颊微红,鼻尖也闻到一股子酒气,他很想质问柳晟为什么总是喝酒,话到嘴边又自动咽了下去,改成:“你现在住哪?”
  柳晟眯着眼道:“半年没见,你这婆婆妈妈的性子还是没改掉。”
  徐聘哑口无言,他不想和柳晟逞这口舌之快,又或许是不愿与他起争执,只是叹了口气,“这半年,我很担心你。”话一出口,他一时也有些怔然:自己就这样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柳晟笑容淡去,“没什么好担心的,烂命一条,死了活着都无所谓。”
  那种满不在乎的语气令徐聘很不舒服,强压下心头的压抑,徐聘低声说:“这儿说话不方便,我们换个地方。”
  柳晟无所谓地笑了笑,“那你请我喝酒吧。”
  徐聘没有拒绝他。
  路过楚馆时,柳晟:“我当初是逃出来的。”
  徐聘面色一变,不自在地离柳晟近了些,脚步也加快了些,看柳晟的目光带着一丝埋怨:你知道自己是逃出来的还敢这么嚣张,也不怕被抓回去。
  柳晟达到了逗弄他的目的,脸上笑意依旧,就是看不出有几分是出自真心。
  徐聘想,即便是天塌下来,恐怕他也是这个样子。即便早知道他是如此的人,想起来不免难受,一个人只要不放弃自己,不管环境多么艰难,也总能找到活路,就如当初的徐柴生。摆在面前的路那么多,柳晟偏偏选择了一条徐聘无法理解的烂路。
  几杯闷酒下肚,徐聘满腹疑问随着热气一股涌了上来。 
  “柳晟,你有没特别想做的事?”
  “有,我现在就想大醉一场,然后舒舒服服睡个觉。” 
  徐聘:“你明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柳晟看着徐聘,散漫的桃花眼七分清醒三分醉意,好一会儿,“徐聘,你并不欠我。”不等徐聘回答,他又接道,“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活法,我不干涉你,你也省点心,自始至终,你都没有欠我。”
  徐聘满嘴的话哽在喉咙,那些疑问被柳晟几句话给顶了回去,他想打退堂鼓,凭空又升起一股无畏的胆气。
  “宋晟,我一直都不觉得自己欠了你。”徐聘夺过柳晟手中的酒壶,主动为他斟了半杯酒,又给自己倒满一杯。
  柳晟猛地抬头,眼里终于泄了一丝情绪,“你知道了?”
  而后失笑,知道了也不奇怪。
  徐聘:“你……为何会出现在徐家村?”
  “父亲死后,我与宋霁被迫当了娈宠,三年后,我找到机会逃了出来,从未出过南府,看准一个方向胡走,就到了徐家村。”柳晟说得很直白,仿佛在谈论着与他素不相干的人事一般。
  徐聘只觉得心闷气短,突然觉得那混账连喂狗都是便宜他了。
  “那你知不知道,宋霁曾经参加过国考?”
  柳晟皱眉,却没有露出惊讶,“他当初若是年长两岁,南府不会是如今的样子。”顿了顿,又道:“倘若……他对天子有不轨之心,你……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
  柳晟没有再说话,嘴角扯了扯,只是喝酒。
  徐聘回道自己的住所没多久沈弋就上门了,口里责怪着徐聘走了也不和自己说一声,脸上却春风满面。
  徐聘道:“可沈兄精神看起来不错。”
  沈弋被揭了老底,反倒是哈哈一笑:“那李小姐,我看着倒是挺顺眼的。”
  徐聘:“上次那鱼絹绸呢?”
  沈弋耸耸肩:“郎有情妾无意,吹了,徐老兄,我已经二十七了。”
  徐聘想,柳晟也是二十七了。
  自那日见过柳晟后,徐聘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总想着寻个理由去见他。也不知道柳晟现在靠什么谋生,担心他银钱不够用,担心他整日喝酒,担心没人照顾他。
  幸好那日问了柳晟的住处,徐聘这几日腾不出时间,便吩咐阿记去看看。
  “什么?搬走了?”徐聘皱眉。
  “是的,大人。”阿记道,“隔壁的住户说那位公子前几天就搬走了。”
  徐聘问:“那你有没有问他搬去哪里了?”
  “小的问了,但是……”
  徐聘:“我知道了。”
  正当时,有人送来了一封没有落款的信。
  徐聘拆开,只扫了一眼,便烧了。
  阿普河和呼伦在胡奕的人眼皮子底下逃走了,离开了凉城。
  


第44章 第 44 章
  转眼入了冬。
  玉沙从未想过会有这一日。
  时至今日,他依旧不能适应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发生变化的南大营。留守兵已经在距离北地最近的永林城驻扎,作为月狄最英勇的将军之一,他无缘此次东征。
  万俟久是个贪婪的而自负的人,这是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实。
  攻打东胡,也是万俟久本意。
  他站在城楼上等了足足三天。早听探子来报,东胡今年收成不好。本就是苟活于贫瘠之地的可怜虫,老天爷在关键时刻还不赏饭吃,摊上了万俟延这匹狼。
  这两年,他常常在想,自己忠于的究竟是月狄王朝,还是月狄百姓,亦或是当年自甘牺牲的人?
  这几日想得尤其多。
  他在等待时机,而后行一招险棋。
  凄凉残月,干风涩而寒,他将往事从心底翻了出来。
  那时万俟延还是个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少年,清朗善良,喜爱四处游历。而他,就如一个没有主见想法的跟班,总是寸步不离跟在万俟延身后。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侍从应尽的职责,可是于他而言,并不止步于此。
  那年月狄的金乌花开得比往年都早,万俟延在月狄生活了十六年,兴许是看厌了朝圣之花,竟然趁着先王不注意,去了大魏。
  他自然跟随。
  他们去了凉城,在那里,万俟延遇见了他的一生挚爱,一个柔弱、清丽、温柔的女子。他听说凉城有个别名,叫“绸鸢之乡”。
  在大魏,絹绸是相思的暗语。
  青山秀水,即便是在萧瑟的秋季,凉城依旧花团锦簇。
  那女子就像万俟延最喜爱的蝴蝶兰,不似金乌花那般热烈,却高贵雍容,淡雅温柔,万俟延都会爱上她,一点也不奇怪。
  万俟延将女子带回了月狄,只娶了她一人。由一个少年,蜕变为一个男人,变得更勇敢,稳重,有担当。
  他一直在努力追随着他的背影,努力跟上万俟延的脚步,生怕落后,被别人取代下去。
  他从不怀疑,万俟延将来会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王。而他,仍会是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永远都会是,哪怕有一天他老到双鬓斑白,身形佝偻,拿不起长弓,他仍要守护他的君主。
  城楼上风很大,风声中夹杂着凄厉的鸟叫声。
  玉沙嘴边露出一丝苦笑,思绪仍然不受控制。
  “王爷!你不能把军符交给右贤王!”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一向对万俟延言听计从的他第一次拒绝执行命令。
  万俟延红着眼眶,眼里没有愤怒,没有凌厉,“玉沙,我不能失去阿雷音。”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哀求。
  这个任何时候都风采自信的男人,在此刻,为了他的妻子,放下了尊严,放弃了王位。
  正因如此,他才更揪心,胸口沉闷,甚至感受到了疼痛,故意对万俟延的哀求视而不见。
  “玉沙只知道,王爷是月狄未来王,绝对不可以有事!哪怕王爷杀了我,我也不同意你交出军符!所有的部下都不会同意!”玉沙大声地反驳,脖颈上青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