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阿哥胤禩重生]帝子-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觑了皇帝这么做的用意。
  胤禔志满得意,在皇太子的面前竟也好生兄友弟恭了一番,太子固然可以用身份压人,但是二人之中胤禔到底居长,就这么暴露出二人不和的事情来——虽说这几乎是公开的事实了——不仅胤礽这位储君要担上不友不悌的名声,就连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郊迎大军的那一天,皇太子在胤禔身上久违地吃了一个大亏,回去以后,少不得发一顿脾气。
  胤禩是回来以后才知道的这些消息,但是太子发怒的细节,他虽然不知道,却比在京城的人还要清楚一些。
  太子的书房少了三件瓷器,还有一方砚台,这些都是他平日里的爱物,偶尔失手打碎一件也就算了,一连少了好几件,胤禩都能想象出胤礽当日恼怒万分却只能窝在书房里出气的样子了。
  不过短时间内,可以说胤禔才是诸位阿哥里的那个天之骄子,太子再名正言顺,也不能强硬地打压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兄长吧?
  胤禩回去以后,胤礽倒没有很快见他,先找他的是胤禟和胤俄。
  温僖贵妃去后,胤俄就甚少踏足东西六宫所在了,只有去宁寿宫给皇太后请安的时候才会去往后妃聚居的区域,不然平时都是在阿哥所里度过的。
  胤禩在的时候他还会带弟弟们去见一下自己的母妃卫氏,自从胤禩被派出宫去后,卫氏的得宠倒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了。
  别人都说卫氏是母以子贵,皇帝是看重胤禩这个儿子才宠幸的她,胤禩只笑笑不说话。
  年纪渐长以后,皇阿哥们在宫里就待不住了。
  没有达到一定的年龄的皇子,皇帝出巡是一概不带的,但是岁数满了之后,一年里总有好几个月是跟着皇帝在塞外或者行宫度过的,皇子们想要出去自己开府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没达到标准的皇阿哥,除非是被皇帝厌弃了,否则一定不可能提前开府,出宫居住。
  胤禔回来以后,就有人鼓动着要给他请封。
  胤禔的年龄自然已经很够了,孩子也生了好几个,总不能一家子还和年幼的弟弟一样蜗居在阿哥所那里吧?
  皇帝不置可否,但是太子很不乐意的样子。
  现在大家都住在宫里,太子的身份最为尊贵,底下的人多有投效,这自然没得说,但是等到一群皇阿哥出宫建府了,不缺少从龙之心的大臣,指不定私下里会有什么举动,而这一切,胤礽都不可能知道。
  作为皇太子的胤礽困居皇宫,底下人就是想进宫和他密谋、投效都难,而且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极为不便。
  胤礽改变不了自己的那些兄弟一定会受封的事实,他只能尽量地把受封的时间往后拖延。
  等到他继位以后,想怎么封就怎么封,一定会充分体现他的大度与孝悌之情,但是现在,绝对不可以!
  但是皇太子的意志只能不能改变皇帝的意志。
  胤禩他们乔装回来以后是五月,回京的时间是六月底,皇帝五月的时候收到上奏的具体奏报,就将噶尔图免职,交由吏部查办了。
  在他们回来的前几日,和硕额驸石华善故去。
  石华善,满姓瓜尔佳,承爵的大儿子叫石文炳,简而言之,石华善是太子妃的亲祖父。
  之所以用和硕额驸称呼是因为他这个人混不吝,嘴上不把门,得罪了许多人,最后承爵的时候,先帝顺治直接让石文炳代父承了祖父的爵,石华善如今身上最高的也就是和硕额驸这个爵位。
  且他这额驸不是皇帝的女婿,是多尔衮、多铎兄弟俩那一系的,他娶的是多铎的女儿,因当年这兄弟俩势大,还得了个和硕额驸的称号。
  不过石华善混不吝归混不吝,却是苏完瓜尔佳氏石家这一支的定海神针,冷不丁就这么去了,太子这一派也颇受打击。
  太子的岳父石文炳是要服丧的,夺情是没可能了,石文炳的几个兄弟也要守丧,这么一算,太子的妻族竟是一瞬间废了一大半。
  当然,皇帝日后是会想起石家来的,但是现在根本没什么用啊!
  胤禔得势,胤礽的妻族受损,一时之间,大臣们上疏给阿哥们请封的折子也越来越多,竟摆满了皇帝的御案,让太子怒极反笑。
  底下人也都不傻,除了铁杆的大阿哥党,谁会愿意把太子得罪死?
  他们是锦上添花,可不想把自己放到火上烤,所以除了大阿哥以外,他们还提及了剩余的阿哥。
  不管怎样,总得表达他们的态度不是?
  大臣们纷纷给阿哥请封,皇帝在七月底的时候终于给出了答复。
  册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亲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为多罗雍郡王,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
  胤禩记忆里,册封时间比这晚了三年就不用说了,只说胤禛,当时他受封的也是多罗贝勒,哪里像这次一下子就受封郡王了?
  当然,情况还是有一点不同的,胤禛他的身体情况和上辈子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皇帝这应当是在补偿他。
  胤禔也不用说,他是皇长子,上辈子起步就是郡王,这辈子立的功多,功劳又大,直接封亲王也没人能说什么。
  总得把胤禔的特殊地位凸显出来,不能让他和老三、老四一样吧?那样把他的战功都放到哪里去了?
  胤禩是自觉自己受封是没问题的,在别人看来,他却比他的兄长们要幸运许多,这么年轻就得了多罗贝勒的爵位,皇子里,胤禩可是头一份儿。
  而比上辈子提早受封的胤禩,看起来也确实是太年轻了点。
  若不是他有好几桩拿得出手的功绩,办的差事比他的几个到年纪的兄长还要漂亮,指不定别人心里头怎么寻思呢。
  册封皇阿哥的事情真的发生以后,胤礽倒没有那么生气了。
  他在毓庆宫小设了一场家宴,把胤禩、胤禟和胤俄都叫了过去,说是给胤禩庆祝,胤禩三人无有不应。
  若不是太子这回先提出来,胤禟是想自己出钱,让胤禩带着他和胤俄到宫外去庆祝一番的,也算开路。
  等到胤禩出宫建府,胤禟、胤俄两个少不得要常出去看他。
  说是家宴,但是太子妃并没有带着毓庆宫大阿哥出来参加,就是他们兄弟四人。
  胤禔这回封了亲王,胤礽消化得倒比上次一群人请封皇子要快,见面的时候已是笑意盈盈了。
  想来也是,除了吴三桂、噶尔丹这种叛贼,胤禔作为皇子,想要掌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携大功回朝不假,只是日后,他应当立不了其他战功了。
  功绩再大,也容易被人遗忘,胤禔只要不能再掌兵,胤礽还怕他什么?
  况且胤禔已是亲王,封无可封,看似离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但是他对太子的威胁也前所未有的大起来,皇帝不会让胤禔这个亲王压过太子的。
  倒是胤禩,早早封爵,又与胤礽交好,实在是大有可为。
  胤禩倒不是不相信胤礽会想通,但是在他看来,胤礽想通的时间不会太早,这么一出,显然是有人给过他安慰了。
  说的话能让太子这么确定无疑的,是索额图?还是……干脆就是皇帝?
  而且亲兄弟还要明算帐,胤禩和胤礽关系好是不假,但是不代表他一定会全心全意地帮胤礽啊。
  若是胤礽这个皇太子还有疑心,那他就一定不会放心胤禩。
  所以,到底是什么,让胤礽确定胤禩能成为他在宫外对大臣的联络人,不像索额图那样打眼,最后还不会背叛他呢?
  胤禩皱起了眉。

☆、猜测

  
  胤礽话锋一转,提起了保泰。
  保泰受封裕亲王世子之后,关系和他们更是密切了许多,不过与他交流最多的还是胤禩,谁让他们俩的年纪相近,因为胤禩的母家出身,他反而和胤禩相处得最好,因为没有压力。
  说起保泰,就不得不说他受封世子之前京中的传言。
  之前他们二伯福全的折子递上来,明明就被留中不发了,可是到了封笔的前几天,皇帝又出乎意料地准允了。
  胤禩不知道其中他的二伯和汗阿玛做了什么样的交易,但是福全这么着急地请封世子,和当时的传言不无关系。
  据说皇帝欲以皇子出继兄弟,虽说福全自己有儿子,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皇帝的节操,当然是忙不迭地想给儿子的位置弄个保障了。
  不说之前皇帝就将已经夭折的六阿哥胤祚过继给其弟和硕荣亲王为嗣,明明白白的例子摆在那里,只说胤禩记忆里发生的那些事,就证明这个传言还是有可信度的。
  记忆里他汗阿玛倒没有过,但是老四那个心狠手辣的,硬生生把弘时这个事实上的皇长子过继给他,生生抹了弘时的机会,在把自己打落泥潭的时候,顺带把弘时这个过于亲近他的皇阿哥也给毁了,倒是不得不佩服。
  汗阿玛虽没有做,但是狠辣起来也是不弱。
  胤禩自己上辈子只得弘旺这一个独子,弘旺出生那年,因他子嗣稀少的缘故,再加上那是已遭了厌弃,汗阿玛竟下旨怒斥他,受控于后宅妇人之手,以至于膝下没有一个子嗣。
  若胤禩真的没有子嗣也就罢了,弘旺这个明晃晃的证据放在那里,汗阿玛耍起无赖来,也能视而不见。
  要是这辈子皇帝真的铁了心想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兄弟,到时候寻个没有嫡子的,说一句庶子不算儿子,不能承爵,纵然贵为王爷,还能怎么办?
  而且现在皇帝的两个兄弟,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都没有自己的嫡子。
  恭亲王常宁的嫡长子是继福晋马氏所出的,可是长到十六岁的时候死了,后头的儿子都是庶子,裕亲王福全就更不用说了,儿子生了死,死了生,目前就只有两个活着的,都不是嫡出。
  好在胤禩记忆里,享受过这种特别针对的待遇就只有他一个人,皇帝对其他人倒是宽仁的很,不用担心。
  不过,怎么听太子这意思,就是要往这条道上走呢?
  难不成,就是皇帝和他通了气?
  胤礽与胤禩打机锋,胤禟和胤俄知道的东西太少,显得似懂非懂。
  已经受封,要出宫建府的阿哥,课业自然比兄弟们要轻,事实上,他们早已经不用再日日辛苦地去无逸斋学习了。
  但是胤禟和胤俄还得在里头混日子,宴罢,在毓庆宫里待了一会儿,就得回去了。
  到时候宫门落了锁,他们回不去就糟了。
  胤禩倒不用这么急,胤礽干脆与他秉烛夜谈,到时候兄弟二人抵足而眠,也算是不错。
  既然时间充裕,胤礽自然是细细地与胤禩讨论起来。
  说起来,既然是外面的传闻,又是那么早之前的,胤礽自然是不信的。
  但是谁让这是皇帝又亲自与他说过的呢?
  过继儿子和宫里改玉牒不是一回事儿,譬如胤禛,玉牒上换了一个母亲,难不成就不是皇子了?
  但是过继给其他的王爷,就真的只能算是宗室皇亲了。
  胤礽对自己年幼的兄弟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可有可无,若是胤禔被过继出去,他真是做梦都能笑醒,但是想想也不可能,底下那些小的被过继出去,又与他何干?
  但是听皇帝的口风,似是要将胤禩过继掉。
  胤礽这才感觉有些别扭。
  虽说在他看来,胤禩基本上绝了继位的可能,但是皇子和王爷能一样吗?皇阿哥能穿金黄色,没得到特别允许的亲王、郡王能穿?
  这么过继出去,等同于是在受苦。
  就算是过继,皇帝也不能将儿子过继到太远的支脉里去,基本上就是从他的兄弟里选。
  和硕荣亲王那里,过继了一个胤祚,即使胤祚已然夭折,也不能再将胤禩过继出去。
  裕亲王福全,已经册立了世子保泰,皇帝不能出尔反尔。
  从人选上来看,剩下的就自由皇帝的五弟恭亲王常宁。
  同福全相比,常宁就显得不会做人了些。
  皇帝待自己的兄弟都是不错的,福全是顺治实际上的长子,虽说自幼就定了一个愿为贤王的目标,但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心思,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康熙这个弟弟的亲厚,实在是没话说。
  后来皇帝的儿子越生越多,福全的儿子生一个死一个,且康熙的皇位坐了三十多年,已经越发稳当,他补偿起福全这位兄长来,就越发的惹人羡慕。
  这么一羡慕,常宁就把自己羡慕出事儿来了。
  皇帝活到成年的兄弟不多,就三个,后来一个还死了,二十多岁,年纪轻轻,实在令人喟叹,更倒霉的是,胤禩的那位叔父留下的一个独子也是早逝,还是绝嗣,结果爵位最后被朝廷收了回来,简直令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所以说,福全是皇帝唯一的哥哥,常宁就是皇帝唯一的弟弟。
  既然如此,皇帝也不会不对常宁好。
  事实上,常宁的待遇一度向福全看齐,当然,从来没有越过去,常宁就开始闹腾,让皇帝是烦不胜烦。
  胤禩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是和福全接触得比较多,福全也待他十分好,让他评价起福全和常宁,他自然说福全好,不过他真的没有偏心的成分,就算有也不多,因为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
  福全和常宁都逝于康熙四十二年的六月,常宁去世的早些,是六月初七,福全晚了半个多月,是六月二十六那天去世的。
  常宁去世的时候,皇帝只是派遣诸皇子“经理其丧”,“每日齐集丧次,至发引后乃止”。
  常宁监修坟茔、立碑以及整个葬礼所化费用,皇帝总共拨了一万两给内务府,负责的人是内务府郎中皂保。
  若不是有个“诸皇子经理其丧”,常宁的葬礼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宗室亲王的葬礼,看不出任何皇帝之地的排场。
  到福全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那时候皇帝正在塞外避暑顺便会见蒙古王公,扈从大臣将裕亲王福全病笃的消息上奏之后,皇帝当即决定启行回京,而且随扈的一众皇子接到的命令是“星夜先赴京师”,皇帝对福全这位兄长的看重不言而喻。
  回京以后,皇帝在柩前恸哭不已,皇子、诸王、大臣再三劝阻,才让皇帝平静下来。
  如果非要对比的话,这辈子胤禩亲眼所见的太皇太后孝庄薨逝之后,皇帝的表现,差不多能和他在福全丧礼上的表现相比。
  因为当日亲临了裕亲王的王府哭丧,皇帝也不能不对自己的弟弟常宁有所表示,但是他未曾亲往,只是让皇子们以及扈从诸臣、侍卫到恭亲王常宁的殡所奠酒。
  皇帝数度驾临裕亲王府哭丧,还奉皇太后前往,虽然受到了大臣的劝阻,但是他全然不顾,还举出了太宗皇帝皇太极数度前往侄儿王府临丧的例子,宣称自己是效法祖宗,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同样去世的弟弟常宁。
  皇帝之后连续数日不理朝政,只是前往裕亲王府临丧,还命自己的所有皇子都要穿孝,对常宁倒是没有提及。
  所有皇子都要穿孝的待遇,要么,是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去世,要么,就是皇帝自己驾崩,否则的话,即使是皇贵妃之类的去世,按照礼制皇子们应当守丧的,也只是面上不出大错,颜色素淡一点也就是了。
  皇帝这么一提,宗人府也不敢反驳,但是又不想答应,最后出了一个与裕亲王同旗的皇阿哥穿孝的主意,结果被皇帝否决了。
  最后是大阿哥胤禔到胤禩自己这中间的几个阿哥穿了孝,太子倒是没穿,如果胤礽也穿了孝,那场面,几乎看到的人都会以为死的不是裕亲王,而是皇帝驾崩了。
  与福全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常宁的惨淡,胤禩完全有理由相信,早年还颇受汗阿玛宠信的皇叔恭亲王常宁,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皇帝,还得罪得特别狠。
  自从征伐噶尔丹回来以后,裕亲王福全照样当他的宗室长者、皇帝亲兄,常宁的存在感却是低迷的很,胤禩若不是这时候想到他,平时几乎是忽略这位皇叔的。
  如果说皇帝不喜哪个宗室王,想让自己的儿子把他的爵位顶替掉的,除了常宁,胤禩基本上想不到其他的人选。

☆、奇梦

  
  胤禩与太子谈了半宿,在床上的时候也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如果皇帝真的要将自己的皇阿哥出继出去的话,胤禩想了想,发现还真是他的可能比较大,怪不得要先和胤礽通口风。
  老七胤佑先天残疾,这是整个皇城都知道的,如果皇帝出继了这个儿子,难免惹人非议,说皇帝对兄弟真是十成十的刻薄,所以胤佑基本可以排除。
  老五胤祺是在皇太后膝下长大的,别说皇太后舍不得,就是皇帝,就这么让太后把这个儿子养成了最熟蒙语、其次满文,汉文极差的样子,心中难免对他愧疚,出继这种完全不能作为补偿的事情,是不可能了。
  年幼的皇阿哥,汗阿玛自己都不舍得这些老来子,完全不可能狠得下心来。
  只有胤禩,才干有了,待人接物也很好,和太子的关系好,出继出去,为了补偿,日后又是一个亲王,对太子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而且出继后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这么一来,皇帝可以继续和胤禩父慈子孝,又兵不血刃地杜绝了他参与夺嫡的可能性,让他只能一心辅佐太子。
  不过其实这样也有好处。
  胤禩这辈子倒真的没有夺嫡之心,出继了,若是他不参与,就能像老五、老七一样,置身于风波之外。
  但是按照安排,他又必定是要辅佐太子的,最后的结果,只能像上辈子属意自己的一群兄弟、宗亲一样被革爵。
  胤禩记得,老四登基以后对“党附”自己的人进行了清查,铁帽子王之一的简亲王雅尔江阿被革爵,爵位转由其弟继承;裕亲王保泰被革爵,爵位转由其弟之子继承;至于胤禟、胤俄就更不用说了,胤禟本身爵位就不怎么高,最后被革成了白身,胤俄的敦郡王也被革退。
  既然这样,还不如不出继,继续当皇阿哥,日后若是胤礽败了,自己搏一把也不是不行。
  胤禩厌恶再一次的失败,重来一次不是让他再体会一次上辈子的凄苦的。
  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重活一次,他自己可以不想夺嫡,但是这个决定,绝不能是别人帮他下的!
  夜已经深了,胤礽在床上睡得香甜。
  他占了床的里侧,偶尔会朝着胤禩这个方向靠拢,转回去,不一会儿又靠回来。
  据胤礽自己的说法,这是他小时候在乾清宫养成的习惯,因着皇帝亲自抚养,许多时候,他都是和皇帝一起睡的,为了防止他掉下去,胤礽一向睡的里侧,睡姿也有些不对。
  原本这个习惯是能改过来的,但是胤禩小时候,胤礽也经常和他抵足而眠,明明胤礽年长,却要胤禩睡在外侧,结果这习惯到现在都没改掉。
  胤禩皱起了眉,强令自己镇定下来,睡过去了。
  胤禩睡得很不安稳,无论是谁,在睡梦中的时候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总是会不安稳的。
  而且胤禩听到的这些声音,经历的断续的梦境,同他前世的记忆没有半分的关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你们大清竟也有今日。宣统退位,清祚已终,日后怕是华夏再无皇帝了。”
  胤禩不知说这话的人是谁,只晓得这人语气温润,倒比他上辈子还要温文尔雅一点,不过语气温润是一回事,这话里的含义又是另一回事了。
  虽说水分很大,但是这康熙年间,他也能说大清正当盛世,终他一生,都未见大清败落,又哪里来的清祚已终?
  这宣统想来是年号,但是他汗阿玛康熙帝之后是雍正,宣统又是怎么来的?
  而且白莲教、天地会等一向用的是“反清复明”的口号,什么时候换了新的?
  “大清气运衰退,从后头的几个娃娃皇帝身上就能看出来,不过是重演东汉故事罢了,这个结局,我心中早已有数了。”
  另一道声音响起,而这声音是胤禩极为熟悉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声音。
  这梦境好生奇怪,胤禩只觉得自己是昏了头,竟梦到这样离经叛道的东西。
  “你真的要重入轮回,经历前生吗?依我看来,胤禩也就罢了,与他比起来,你那些心不平气不顺的事儿,倒是能慢慢化解。胤禩看似想开了,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他倒是该去一遭。”
  即使是在梦中,胤禩也是满嘴苦涩,心不平气不顺,这声音的倒是准。
  不过,什么叫重入轮回、经历前生?难不成,自己不是上辈子在宗人府幽死后就重生回了现在,而是因为别的缘故?
  虽说胤禩的记忆就只保留到上辈子咽气的时候,但是不知怎的,他倒觉得这种可能反而大一点。
  只是他这十多年一直没有这些记忆,今日怎会突然做梦梦见?
  事有反常必为妖,虽然胤禩觉得自己迷魂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还是要小心警惕一点的。
  不过显然,这么多年来还给胤禩的记忆非同小可,很快,他就听到了另外一段对话。
  “想不到如今这世间各种光景都不复以往,千变万化,好似他们所修的才是仙家妙术。只可惜我华夏晚了那些夷狄许多步,最后竟被掠走不少的大好河山。”
  “我华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