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阿哥胤禩重生]帝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他梦中得知的那些未来来看,大清留着,嗯,还真不如亡了呢。
于是在一群人都不说话以后,还是胤禩开了头。
他说的建议是扩建绿营,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扩招,但是绿营里都是汉人,说白了还是从汉人里招人。
胤禔面有难色,不过还是很捧场地夸了胤禩一句:“嗯,小八说的这是一个办法。你们可还有别的法子?”
胤禔夸胤禩,是因为他没让这场面冷场,让他彻底丢脸,但是其他人一看,自然也都顺着胤禩的思路走,都是些换汤不换药的法子。
胤禛出的主意比较狠,这中原原本也不只汉人一类人,不是还有滇人、苗人之类的吗?
这些人和汉人一样,都是比较抵抗大清的,依他的主意,倒不如把这些人一锅端,全编成军队,再把汉人移到这些人的住处,断了后路。
还有什么牢中的囚犯、流放宁古塔的罪人之类的,统统的编起来。
当然,打了巴掌,也要给甜枣吃,立功分地,封爵之类的,把当年秦国的那一套军功爵制用起来不就行了?
不怕这些人不为大清所用,顶多到时候多杀几个刺头儿就可以了。
他的主意一出,都没人说话了。
这手段,高明是高明,但是后患也多。
先不说这些人会不会束手待毙,只说现在还在民间,大清看不到的地方虎视眈眈的那些反清复明的“义士”,他们要是知道了这些情况,不多加利用才怪。
到时候大清就是众矢之的,不死也残。
相比之下,鼓动汉民自己参军倒是温和的办法,也能保证军中不会有太多的隐患。
真要像胤禛说的那样,怕是大军训练完了以后,心存不满的一群人揭竿而起,大清指不定就亡了。
胤禛不说话,虽然他的法子看上去狠,但是后患少啊,都是能马上解决的,胤禩的那种,后患太强了。
一群人最后想不出别的什么法子,说温和的,胤禩的最温和,说狠的,胤禛的最狠,还真没比他们俩好的。
把蒙古人放出笼,重演一回当年成吉思汗的旧事的话,大清就可以成为下一个南宋了,要知道,有明一朝,蒙古人从未放弃重回中原!
他们觉得狠的这个太狠了,实践起来难度也不低,所以一群人修修补补,只能给胤禩出的那个法子里多加些规矩。
什么上述几代都得是良民,家中无有罪人,农民出身的最好,不识字儿的可以算是捡到宝了。
还需要绿营里头有保人推荐。
这是要确认身份保证安全,绿营的人也都是地方上的人家出身,同出一地的,总能知道根底,不会让太多心怀叵测的人混进来。
牢中的那些囚犯也可以利用起来,反正他们都犯了罪,到时候就编成前锋军,熬过了多少场就能退到后头,前头是军功抵罪,抵完了就和其他人一样积累功劳。
有话说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这些地方出来的人也好用,毕竟他们穷嘛,只要有想要的东西,就好办了。
一群阿哥你一言我一语补完了胤禩提出的扩建绿营的计划,胤禔最后信心满满地写了个折子,让在座的都署了名,太子署头一个,其余人按爵位走,胤禩因为是计划的提出者,又是亲王,所以名字跟在胤禔后头,和他排在同一列。
讲道理,不用说上呈以后可能会有的漏洞了,胤禩现在就发现一个他们没意识到的问题。
白莲教,也爱挑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传教,甚至不只如此,三教九流,上至书吏下至黎庶,都有可能是白莲教的人。
不过他们的支脉众多,分散得很散,并没有一齐大规模发难的可能。
到时候真的有后患,那也是后头的事情了,中原的大好河山他们要争,外头西征打下来的土地,隔得那么远,安土重迁的汉人要争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就像当年大元亡了和四大汗国的关系不算大一样,那时候的后患再爆发出来,胤禩也不在意了。
☆、选择
一群皇阿哥既然顶着为父分忧的名头,自然很快就把折子呈了上去。
主事人胤禔信心满满,再加上就连太子胤礽都被他拖下了水,这让他觉得,这道折子不通过简直天理难容。
然后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汗阿玛就把这道折子留中不发了。
康熙也在为这件事发愁,儿子们私下商量好了为父分忧,这是不错的,但是胤禔这样做,又有点撇开皇帝单干的意思,这让他不太高兴。
更何况,几个儿子各个在这道折子上署了名,这让他怎么知道这是谁的想法,又或者他们还有其他的想法没有?
这问题对皇帝来说也不好解决,本来用来考校儿子是最好的,胤禔如此莽撞地行动,却是打破了他的计划。
皇帝分别传召了自己的几个儿子,最先见的自然是太子胤礽。
胤礽倒没怎么发言,仿效成吉思汗当年的西征,得利最多的也不是他,因此他的立场倒可以说是最客官的。
听完其余儿子的表现,皇帝心中已有了数。
他不怕他的儿子想出坏主意,坏主意也是主意,只要提出主意来了,那这个儿子总是有可取之处的,他反而怕儿子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丢了自己的脸。
胤禛的法子听起来狠辣,但是后患其实是最小的,可是大清没有办法完全保证那些滇人、苗人之类的束手就擒,到时候消息传出去,怕是天下都要四处起火了。
大清如今的战斗力根本没有面上那么光鲜,胤禛的法子也只能听听就算。
不过从这主意来看,这个儿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才,能狠得下心来。
胤禩也不错,第一个出言的就是他,显然私下里也常在想这件事,要为君父分忧。
这法子再加上其他人想出来的牵制的办法,基本上就能把隐患缩小了。
而且就算这队伍里混进了那些反清复明的反贼也不怕,左右是要带出去打仗的,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也不会危及大清本土。
他私下里派去的人已经抓到了反贼的骨干,到时候若是能顺藤摸瓜,把军中的那些人一网打尽就更好了。
当然,皇帝八岁登基,如今才康熙三十六年,四十几岁的年纪,可以说得上是正当盛年,宫里常有小阿哥出生,也能证明他的龙精虎猛,这件事情他也不急,准备徐徐图之。
先把俄罗斯那一关应付过去再说。
彼得一世现在也没动手,只是派了使臣来“谴责”大清的行为,对康熙来说,这简直是不痛不痒,半点都不在乎。
若是彼得一世没有别的后手,那说明俄罗斯暂时不想和大清开战,那他就更有时间抽出手来做别的事情了。
在蒙古待了两个多月,皇帝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回京了。
皇帝儿子和年长的孙子们都被带去了蒙古,平日里陪着解闷儿的几个孙媳妇儿这回也被带了出去,太后老太太在宫里闷闷不乐的,很不开心,就连宜妃陪着说笑解闷都没让老人家开怀。
太后年纪大了,喜欢热闹,为了防止老人家生病,皇帝特意让宫妃、皇子福晋选出适龄的娘家女孩子来,带到宫里让老太太掌掌眼。
其实这也有提前想看的意思。
明年就是康熙三十七年了,又是一次大选,五贝勒胤祺、七贝勒胤佑都已经选好福晋了,这一回宫里只轮到一个纯亲王胤禩,剩下的那些等着栓婚的都是宗室。
能被选为皇子福晋的,家世都不错,若是家里有适龄的姐妹的,这一回说不定就雀屏中选了呢?
胤禩在不少人家眼里是香饽饽,让老太太先相看一遍也好,起码在她面前走个过场,脾性如何也都能摸清楚。
宫里人闻弦歌而知雅意,让娘家带来的女孩子不少,不过家世不好的宫妃也没有自取其辱。
大家闺秀的教养很好,不会在宫里随意笑闹——她们也不敢随意,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因为没规矩而牵累家族了?
但是在太后的宁寿宫,专门为太后说笑逗乐的时候,欢声笑语是绝不会断绝的。
胤禩是在见到他前世的福晋毓秀的时候才意识到宫里最近这么热闹是怎么回事的。
他在宫外有王府居住,进宫给额娘请安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宫里最近的热闹他没有意识到。
毓秀是被胤禟带到他身边的,因为她也姓郭络罗,好歹和宜妃沾着亲,所以胤禟被吩咐要带着这个“小姐姐”在宫里转一圈。
胤禟挺不乐意,只囫囵地带着人随便走了一圈,也没多接触,虽说互相之间都是亲戚,但仔细论起来,一点都不亲近。
在见到胤禩的时候,胤禟兴致勃勃地就冲过来了,后头毓秀跟着他,也没头没脑地往胤禩这里走,胤禟这才一拍脑袋,发现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胤禩是知道毓秀她们家的情况的,毕竟上辈子那就是他的妻族嘛!
毓秀虽说姓郭络罗,但是自小就没在郭络罗家待过,只是安亲王当年为了给小外孙女攀亲,叫福晋带着人往宜妃这里拜见过几回,认过亲戚,事实上,她是在安亲王府长大的。
安亲王岳乐顺治朝的时候可谓是风光至极,当年顺治帝甚至突发奇想,想让岳乐承嗣帝位,岳乐得过的恩典就不用说了。
毓秀的母亲并不是嫡女,只是庶出,因为母亲得宠,蒙安亲王的脸面,出嫁的时候居然封了个和硕格格。
要知道,侧室所出的女儿出嫁的时候待遇可与嫡女不同,岳乐是亲王,他的嫡女能封和硕格格,庶女是要降两等的。
毓秀的母亲风光大嫁,出嫁给了她的额驸郭络罗·明尚。
只是当年明尚太过大胆,又恰巧被当作宗室国戚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典型,就这么被明正典刑了。
风光地嫁出去,凄凉地回王府。
毓秀的母亲把毓秀这个外姓人留在母家以后不久就死了,安亲王虽说宠爱这个外孙女,但是能做的也不多,还惹得安亲王府里一群人眼红。
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安亲王岳乐就没了,继位的是毓秀那个嫡出的舅舅,又是隔了一层。
讲道理,要不是上辈子胤禩算是对自家福晋一见钟情,对这么个妻族还真挺看不上眼的。
岳乐去世以后,朝中还是颇有争议的,他的世子玛尔珲能成功袭封郡王,还是托了母族和妻族的福。
玛尔珲的母亲是岳乐的第三任福晋,岳乐前头的福晋和子女都死得早,玛尔珲实际排行在第十五,却是毓秀的大舅舅。
玛尔珲的母亲出身赫舍里家族,是索尼的女儿,论起辈分还是索额图那一辈的,玛尔珲和元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算是表姐弟。
玛尔珲第一任嫡福晋是出身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第二任是佟佳氏出身,内大臣佟国纲的女儿。
正是因为玛尔珲的母族、妻族都是在康熙面前吃得开的家族,他才能顺利地继承多罗安郡王这个爵位。
康熙三十九年的时候,早已去世的岳乐被人攻讦,毓秀的几个舅舅也受到牵连,削去爵位,那个时候,都是胤禩出力保全的安郡王府,可以说,安郡王府给他的助力真的不多。
虽说前世留下了很多回忆,不过现在明显不是和她谈话的时机。
胤禩匆匆和胤禟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
安郡王府是宗室,顶着这家的外孙女的名头,郭络罗·毓秀的前途看似大好,但是她到底是郭络罗家的人,郭络罗家这么多年对她不闻不问,显然也是气恼安王府的做法,这个风口浪尖上她被送到宫里来,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安王府让她和宜妃多交流些亲戚感情的。
他要是再在这里多待,宫里指不定就起什么流言,流言伤人,他们现在还是陌生人,自然是要避开的。
胤禩能避开胤禟和毓秀,却避不开专门把他叫去的太子胤礽。
胤礽也是干脆,直接就问他有没有兴趣亲上加亲,让他们兄弟两个再变成连襟。
胤禩也不傻,马上明白胤礽这是在给他做媒,要给他介绍瓜尔佳氏的女子。
太子妃是有亲姐妹的,而且她的妹妹都是嫡出。
太子妃的妹妹,胤禩记得有一个是嫁给了保泰做继福晋,另一个则是他们的十五弟胤禑的嫡福晋。
嫁给保泰做继福晋的那个,是太子妃的大妹妹,都和胤禩差了十多岁呢,小的那个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太子介绍的,应该是太子妃的堂妹。
石华善的几个儿子都很争气,石文炳是袭爵的长子就不用说了,他的几个弟弟也很出色。
说实话,太子这样给他保媒,在他们两个的关系已经相当好的情况下,其实是在分散妻族对他的支持,内中对胤禩这个弟弟的爱护之情实在是可见一斑。
☆、亲事
在康熙朝,着名的满洲老姓,还家境煊赫的,其实就这么几家。
当瓜尔佳氏和郭络罗氏摆在面前让人去选的时候,正常人都会选择瓜尔佳氏。
更不用说,安郡王府的郭络罗·毓秀其实并不在皇帝的考虑名单里,只看她根本就没在老太太面前露脸就知道了。
但是胤禩私以为,对现在的他来说,毓秀是个再合适不过的福晋人选了。
他已经是亲王了,又是已经被出继的,需要太过强大的妻族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吗?
到了他这个地步,选择福晋已经可以说是随心了。
而且选择母家衰败的毓秀,也是向各方表示自己没有夺位的野心,最重要的是,毓秀上辈子就是他的福晋,上辈子最后胤禛成王他败寇,但这并不代表他这辈子就要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把福晋拱手让给他人啊!
讲道理,上辈子八福晋善妒的传闻怎么传出来的?还不是胤禩死活不愿意多纳给闹得嘛,毓秀只不过是替胤禩担了这个名声而已。
这辈子他又不夺位,就更没这个压力了。
就在一群人把纯亲王当成香饽饽,使劲想在宫里的贵人面前露脸的时候,纯亲王胤禩自己私下里已经决定好了福晋的人选。
胤禩拒绝了瓜尔佳氏的女子,选择了额驸明尚的女儿郭络罗氏,胤礽其实是深为不解的。
额驸明尚,属于爱新觉罗家诸多额驸里比较倒霉的那一挂,从古至今,除了犯了谋逆大罪,哪个额驸会这么倒霉,被以死罪论处的?
更何况,明尚姓郭络罗,他是正宗的满人,在大清,正经的旗人出身,纯粹的满人血统,代表着无形的免死金牌,只要不是犯了什么皇帝难以忍受的大罪,基本上不会有生命危险。
看康熙朝的诸多封疆大吏,有些满人出身的,是一再被撤职又一再被复职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满人出身。
所以说,明尚不仅是倒霉,而且是倒了大霉,如果他当年侥幸没死的话,他一定会是那种暗桀桀地被皇帝记在屏风上,每天被看上十几次名字的讨厌鬼。
逝者已矣,明尚已经死了,皇帝也不再记仇,明尚是额驸,他的女儿怎么说也有爱新觉罗家的血统。
但是不记仇是一回事,把这人的女儿变成自己的儿媳妇儿又是另一回事。
胤礽都为弟弟不值,皇帝也不会因为儿子的这个选择而开心。
因此皇太后那里的相看不仅没停止,范围还扩大了不少,弄得胤禩实在是哭笑不得。
如果把事情闹大了,谁的面上都不好看,皇帝也没有做得太过分,后来被带过去的女孩子,倒有些真的是单纯的进宫陪太后解闷儿了。
为了打消外头的传言,就连良嫔卫氏都从自家找了小侄女儿进宫陪太后解闷儿。
卫家的小姑娘年龄是真的小,只有六七岁,除了满语和汉语之外,还特意兼学了一门蒙语,饶是太后这么不喜欢良嫔的人,见到这么一个生嫩的小丫头像模像样地说着蒙语的样子,也不经让良嫔常把人带来宁寿宫坐坐。
太子妃得了胤礽的吩咐,也把自家的亲妹妹带来。
后头被带进来的丫头们年龄都小,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学了蒙语,能陪皇太后说话逗乐。
借着这股表象,总算把皇帝和胤禩斗气弄出来的“相亲风波”给压了下去。
很快,康熙三十七年的大选开始,郭络罗·毓秀是适龄的姑娘,她是安郡王府借住的姑娘,实际不姓爱新觉罗,当然要参选。
皇帝已经知道了自家儿子的打算,最后过问了一遍,胤禩依然咬紧牙关不松口,就认定了这个人,他也只好成全他们。
康熙自然也是调查过为什么胤禩像魔怔了似的非要这郭络罗氏不可,但是除了那天胤禟带着人和他巧遇以外,他们真没有什么其他的接触。
就连那天,都只是匆匆一瞥就过去了的。
难不成,这世上还真有一见钟情这种事存在?
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还有情种的潜质,想起了自己的汗阿玛,先帝顺治帝,康熙的心情不是很好。
皇帝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朝堂之上,若不是胤禩选择的人选太出乎意料,他也不会插手儿子自己选定的婚事。
为了提前给西征做准备,震慑南方各省潜在的叛逆,加强大清对南方的掌控,皇帝已经决定明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要再一次南巡。
鉴于上一次南巡出的事故,这一次南巡可谓是朝廷上下慎之又慎,各种准备是怎么做都不嫌多。
在这关键时刻,胤礽又出幺蛾子了。
不过他这一出,让胤禩的心终于放下了,有一种“该来的终于来了”的感觉。
这回这件事呢,胤礽真的可以算是无辜的。
毓庆宫的膳房人花喇和茶房人雅头被膳房人额楚出告,说是他们联系毓庆宫里的哈哈珠子德住,意图不轨。
毓庆宫里发生的事,当然是大事,皇帝当机立断,下令严查。
为了太子的面子,当然没让事情往外传。
如果这件事按照胤禩所知晓的上辈子的情节发展,应当是太子有龙阳之好的癖好暴露,他这几个“蓝颜知己”都被处死,唯有首告的额楚留得一命。
但是,上辈子太子有龙阳之好,先不说他是否是被人引上这条路的,但是起码捉贼拿赃,是被皇帝撞破了现场才暴露的呀。
这辈子额楚出告的内容有所不同,说的是另外三个人图谋不轨,可是一点脏水都没往胤礽身上泼。
为了太子的颜面,最后调查出来的东西没有往外说,不过只看宫中一点消息都没有,就知道这是被皇帝严禁外传的东西,可想而知,胤礽私下里肯定中了人家的算计,而且程度还不轻。
胤禩去见胤礽的时候,胤礽的整张脸都是黑的。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和弟弟的关系再好,有些事情也不能说。
胤禩不是会多问的人,但是就怕他被胤禟和胤俄这两个小的缠得没办法,胤礽也只好透露一点消息出来,让胤禩,当然主要还是胤禟和胤俄,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康熙三十三年,也就是四年前,胤礽曾经献宝似的和胤禩介绍过一个深得他心的厨子。
那人原先是御膳房的,而后被胤礽抢到了他毓庆宫的膳房里去。
那个膳房人没有那么容易查出问题,他很快就退休了,不过在他之前,他收了几个小徒弟,此番被问罪的花喇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皇太子,胤礽历来都是锦衣玉食的,能出现一个让他感到惊喜的厨子,其实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不正常。
这辈子胤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被引导成功,那些人就想出了法子要另辟蹊径。
那些人另辟蹊径的内容胤禩知道得不是很清楚,总之胤礽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整个人的脸都是黑的。
其实胤禩猜也能猜得到,既然那些人能想到用男色来引导太子,之后的法子肯定也离开不了日常敦伦之事。
后宅的阴私手段看多了以后,胤禩反而不耻这种法子了。
既然要争,就堂堂正正的争,像上辈子的胤禔和他自己一样,虽然都是大大咧咧地暴露了自己的目的,但是起码向天下人表明了决心啊!
像老四那样的,到继位以后,说他弑父篡位的流言依然不绝,要不然怎么一堆人都相信遗诏是假的?
康熙去世得突然,他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遗诏留下来,所谓的传位诏书都是胤禛仓促登基以后,派人拟定的。
其实他们都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散播关于胤禛篡位的流言,因为此前太过隐忍,胤禛使的手段也不甚光彩,血滴子、粘杆处也算天下闻名了,因此这脏水泼上去,就洗不下来了。
还有一个十三,原先不知道有多么得宠,不过面上装着忠厚,私下里在一废太子的时候也出了不少的力,最后落得个圈禁养蜂夹道的下场,其中怕是不知道有几成是因为他为了夺嫡使用的阴私手段引得汗阿玛不喜。
如果说上辈子他还会使用一点这种手段的话,这辈子没有夺嫡的烦扰,他连一点都不想动用了。
鬼蜮阴森之辈,哪能与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比肩?
胤礽和皇帝在追查幕后主使,不过幸存的那个膳房人额楚很快也“意外身亡”,一时之间竟是断了线索,惹得皇帝更加震怒。
胤禩只是不解,这膳房人额楚应当也是处于计划中的一员,他出告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后果吗?
还是说,额楚的出告本身就是另一场阴谋?
☆、拜见
更多的消息胤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