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爷你的计划太明显了-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么?”斯年看若华改口,就也没再追问,“你吃完点心,便一起回府吧。”
“是。”
若华呼出一口气,真是大意不得……
过了两日,煜月在上朝时再提改制之事。
“父皇,前些日皇兄所提改制之事,儿臣认为也并非全无道理。“煜月做礼而叩。
朝中哗然一片。前些日子太子刚因此事受了责骂,茂王这又是想起了什么。
“哼”,皇上虽是不满,但也没有拍案而怒,只是冷哼了一下,“你倒是说说看,你觉得哪里有道理。”
煜月直跪起身:
“我知父皇对皇兄所提改制之事有所不满,但长久下去,父皇只亲身边人而远朝中忠良之臣,这让一心效忠于您的大臣们如何为这楚平天下尽心尽力。只会让更多人敢怒不敢言,父皇圣明,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改制之事,还望父皇再作考虑。”
从皇上的表情倒是看不出究竟赞同与否,但是若华能明显感受到,周围的大臣们皆露出了赞叹之情。太子第一次提出时,朝臣们对这件事的态度或许惊讶大于赞赏。而茂王这边——有了太子的前车之鉴,明知有可能会是一顿责骂,但依旧敢于谏言,这才更容易引起别人的赞赏之情。这也是若华设计,要先让太子提出一个皇帝不可能接受的办法的原因。
皇上半晌没有说话,所有人都有些紧张地看着跪在大殿中间的煜月。而太子齐光倒是也难得的敛起的往日的笑意,像是也在思考着些什么。
“父皇,儿臣不若皇兄聪慧,但也想出了一些改制之法,还望父王可以过目。”说着,煜月便将文书双手呈上,然后恭顺地低下了头。
“拿上来。”皇上遣身边的小太监,将煜月手中的文书拿了过来。
皇上的眉头最开始紧紧皱起,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茂王也要受一顿谴责的时候,皇上忽然面露出欣慰赞赏之态,然后一挥金龙袍袖,说了一句:
“还是煜儿甚得朕心!”
朝中各大臣表情各异,但总归都露出惊讶之态。而若华却是微微低下头,掩去嘴角的笑意。
“煜儿,将你的改制之法诉于这大殿之上,让各位大臣也听听。”
“是,父皇。”煜月站起,而后转身面向重朝臣,背手而立说道,“我认为,除六部之外,可另设内书院,此部门独立于六部之外,只专门负责六部文书的分类与圈注。”
大臣听完煜月所说,其中一部分神情有些不自然,似是有隐忍不满之态。
煜月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这内书院任职人员,皆选自寒仕,且不入官册,人员选拔由各地推举再父皇亲自挑选,每三年为一期进行更换,任满后栋梁之才则派回其祖籍任地方官,平平之人则只分些银子或土地,作为这三年间辛苦的恩赏。如此这样。其中人员流动性大,既防止了内书院权利独大,也让其不会与六部之间产生冲突或勾结,而且从根本上防止了宦官插手朝政。”
煜月微微俯身:“此改制之策也只是我的一人之法,许是还有诸多纰漏,不知各位大人对此可有什么指点补充。”
刚刚还面有不满的大臣,听到煜月后半段话时,都渐渐露出满意之色,而煜月最后带着些许谦逊的语气更是让众臣纷纷露出敬佩之意。
一个年轻皇子,不仅愿顶着受斥责的风险再谈改制之事,而且还能考虑的如此面面俱到,不伤及各方利益,确实十分难得。何况还全无自满自大之态,在这大殿之上愿俯身讨教,这让之前并不是十分看好他的大臣们也因此事高看了他许多。
若华站在其中,自然也是满意的。这个茂王,虽说做事过于冒进,而且野心膨胀得厉害,但是对于揣测皇上和大臣的心思倒是厉害。
皇上看到煜月如此谦逊更是满意了,于是说道:“各位可对这方法有什么异议么?”
“臣等无异。”大臣们皆纷纷跪叩,表示赞同。
“太子呢。”皇上忽然又问向了一直站在一侧的齐光。
齐光也颔首道:“煜月所提之法,的确甚好。儿臣作为兄长,自愧不如。”
“你自应羞愧。”皇上冷哼一声,就转过了脸。
“父皇莫要生气,皇兄也是一心为了楚平的将来着想。”煜月此时上前了一步,看似是维护太子的说道。
若华却不由得勾了勾嘴角,这句话听起来是维护之意,但细细想一下,怕是更给太子添了一个罪由吧。别人许是听不出这其中的微妙,但是作为坐在那把龙椅上的人来讲,太子所提的改制是为了楚平的将来,而不是为了现在的皇上……这其中的深意……怕是皇上听了,怎么都要对太子更是多了几分猜忌吧。
果然,皇帝的表情动了动,随即站起说道:
“既然诸位大臣无异,改制之事就按照茂王之策来办。即日起,通知各地方,推举寒仕学子到都城。其中调度,拨银,记录皆由茂王统筹负责。推举过来的寒仕,朕会亲自挑选,从中选出三十人组成内书院。推举的人选家中血亲不可有在朝为官之人,不可有为商之人,更不可有人冒名顶替偷梁换柱,一经发现,朕必将严处。”
“臣等遵旨。”
皇上看各大臣纷纷拜礼后,满意地坐回了龙椅上。然后看了看低头站在阶前的煜月,说:
“煜儿,此次改制,你所想之策甚好,可想要什么赏赐?”
煜月跪下:“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分,不敢讨赏。”
“煜儿聪慧且恭,若是不赏,倒是朕偏颇了。”
“那便赏儿臣一块玉佩吧,儿臣可配在身上,如此便能时刻不忘要为父皇分忧,才不枉这恩赏。”
“哈哈哈,”皇上听到煜月的话,甚是开心,“那朕便赏你一块玉佩,麒麟玉佩你可喜欢?”
皇上一语完毕,所有人都不由惊叹。麒麟玉佩,那是亲王才可佩戴的。虽说当下楚平的王爷也有几位,但最多也都是郡王级的,就连楚斯也只是封为尊郡王。茂王如今还未及冠,就被封为亲王,此等恩赏,如何不让人惊叹。
“父皇,儿臣……”煜月叩首似是想要拒绝。
“朕既然许给你,你就接着。朕的楚平,有你替朕分忧,这亲王之位,就应属于你。”
皇上这话听起来只是夸赞之词,但是朝中参与党争和有意观望的人却心思各异了,皇上这话将太子撂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皇上将茂王捧得如此高,那太子是不是……
然而当大臣有意无意地看向齐光时,却发现齐光还是那副温和的样子,没有怒气也没有失意之态,就那么站在皇座之下大殿之上,眸子里还带着点笑意的看着这一切。然而偏偏是这般温和的样子,却让人硬生生地生出敬畏之感,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一般。到底是有怎样的底气,才能在这样的形势下还不动声色一如往常的。
若华自然也看到了齐光此时的样子,也是略有诧异。当齐光似是也看向了他,若华赶紧有些心虚地低下头,避开了那目光。不知怎么的,若华忽然觉得,齐光好像和他想的不大一样……
然而并没有让众人惊讶太久,皇上就在大殿之上直接下诏:“茂王楚煜月,温文肃敬,行有枝叶,博厚宽人,聪颖恭顺,特着封为茂亲王。今日起,其府邸、用度皆以亲王之礼制而加,兵部诸事由其而理。赏麒麟玉佩以兹表其恭顺之心。”
“谢父皇。”煜月叩首而谢,他没想到皇上此次会因改制之事直接将他封为亲王,原本他只是想狠狠打压一下太子,此次封赏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煜月眯了眯眼睛——那份大礼下朝后就送到延王府吧,这次可要好好谢谢那位向尚书了。
而若华听到皇上对茂王的封赏,用余光看着周围人的反应,将手伸入自己的袖中,摩挲着那块玉腰牌,在心里想到:这朝中局势,是该变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把改制这点写完了QWQ
第一卷终于也快结束了QWQ
若华和斯年终于要进一步了QWQ
薄荷写改制这部分简直要写的哭出来了QWQ
因为是架空,加上之前确实没有太清楚的写出各种官职等级还有所用的部门构架,所以这一部分只能修了又修。
其中可能还有很多有冲突的地方,薄荷之后会再细修。
小可爱们看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关于改制的细节了QWQ
真的是我生编硬套的,我对不起历史,对不起古代皇帝,对不起各位历史名臣QWQ
☆、船舫
下朝后,若华看斯年脸色有些低沉,于是有些心虚地快走了几步走上前说:
“王爷……我今天可以去找林朗么。”
斯年微微侧头看向他:“工部的事情可是忙完了?”
若华看斯年似乎没有太大异样,稍稍放下心:“朗哥说大致上是忙完了。”
“那你且去吧,”斯年顿了顿,“我今日先行回府了。”
若华得了斯年的许可,一溜烟就跑了。生怕斯年将今日茂王的事情问与他,不知怎么的,相处久了,只要被斯年盯着,若华就觉得说谎话一阵阵心虚。
若华追上正要出宫的林朗:“朗哥,今日我们去茶楼吧。”
林朗看到是若华追来,微微一愣,但很快就开怀道:“好啊,前些日子一忙起来就耽搁了,今日正好与你去偷个闲。”
“朗哥,还去上次那家么?”若华走在林朗的右侧。
“不去那家了,今日带你去个新鲜地方。”
若华歪了歪头:“这都城中还有什么新鲜地方?”
“嘿嘿,”林朗神秘一笑,“你去了就知道了。”
林朗带着若华出宫后,也没有乘马车,走了一段大道,就扎入了一个小巷子。穿过长长的一段巷子,出来后竟看到了一片湖泊,临岸边停着几支舫船。
林朗大步走上前,远远地就有人迎上来:
“表少爷,您来的正是时候,前两日这湖上的荷花都开了。”
若华看了看林朗,有些疑惑地说:“表少爷?”
林朗干咳了几声,揽着若华就上了其中一支船:“等下再与你解释。”
若华也没再多问,跟着林朗就上了船。这船舫内的布置十分精细,就连木桌上的茶具都是由凹槽嵌住,防止行船摇晃时桌上的东西洒落。而船头也专门做了一个坐榻,船舱外檐伸长了些可以遮阳,供人在外观赏景色。看得出来,这些舫船从船体到里面的配置全是特别定制的,且就在离皇城不远的地方竟有这么一片湖泊还如此安静,想来也是私家的地方。能有这片地方的人必定也是非富即贵了。
“阿华,”进入船舫中,林朗盘膝而坐在矮桌前,“你还借住在延王府邸上啊。”
“恩。”若华点点头,“王爷不曾提出让我离开,而且在府上为王爷办事也方便些。”
“你……”林朗无意识地揪着自己的袖口,有些欲言又止。
“朗哥想说什么直说便是,”若华轻笑,“咱们二人又何须遮掩。”
“那我就直说了,”林朗本就心直口快的,听到若华这么说也不多犹豫了,“延王虽没有明确参与储君之争,但是朝中大体上都看得出他是支持太子的,你若是一直住在他府上,时间久了,难免也要被牵扯进去。况且看如今形势,茂王正盛……若是最后……我怕你不能全身而退。”
若华自然听得出林朗的担心之意,但却没有直面回应:“父亲将我托付到延王府上,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况且我只是一心为礼部,为延王做事,清者自清,又怎会不能全身而退?”
“可旁人……”
“信我的人自然信我,不信的无论如何我都百口莫辩,”若华打断林朗的话,“旁人说什么,朗哥觉得重要么?”
林朗被堵住了话,一时语塞。
若华前倾身子,拉过林朗的手腕,宽慰似的拍了拍他的手背,歪头说道:“朗哥,你信我的吧。”
林朗感觉自己的手被拉住了,一时脸有点红,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自然,自然信你。你同我的亲弟一般,我怎会不信。”
若华露出两个尖尖虎牙笑了笑:“朗哥信我就好。”
“恩……恩。”林朗有些不自然地应道。
“不过……”若华收回了手,有些闲散地向后靠了靠,“朗哥真的觉得茂王会胜?”
林朗微微皱了皱眉,其实对于党争之事他向来不参与不关注的。在他印象中,太子向来是很优秀的,性格温和又颇有智谋,反倒是之前对于茂王的印象算不得十分好。但今日茂王那一番改制之论,倒是当真让人佩服。若是茂王以后都能如此……这大位所归还真说不准。
“茂王今日之言,确实一鸣惊人。”林朗模棱两可地说道。
“不论是太子还是茂王,只要是一心为百姓为朝廷那便是好的。”若华倒也并不是真的在意林朗的回答,他只是想听听经过今日一事,向林朗这般不参与党争的忠耿之臣会有怎样的看法。现在听来,刚好应了若华的心思。让太子和茂王势均力敌,朝中大臣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这才是他的目的。
“恩,有这样的皇子,才是我们做臣子的福气。”林朗倒是也没深想,权当若华的随口一问。
“说起来……”若华想到上船前迎上来的那人对林朗的称呼,“刚刚那人为何称朗哥为表少爷?”
“啊……这个啊……”林朗挠了挠后脑勺,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片地方是我姨丈的,不过他和我姨母很少在都城,姨丈又无兄弟姊妹,所以他在京中的产业大部分是由我父亲代为打理的。”
若华心里微微一惊,能有这么一片地方的竟不是朝中达官贵人。于是有些好奇地继续问道:
“你姨丈是……?”
“我姨丈是方穹……”
若华:“……”
他来这个朝代还不算太久,但是方穹这个名字他可是知道的啊!!毕竟几乎到处都能听到有人提起。方穹家业据说可以撑起半个楚平,真的说得上是富可敌国。但偏偏这样的人,几乎鲜少有人真的见过他,只知他没有任何妾室,只有一位美娇妻,两人十分恩爱。而且这位富商不与官勾结,每年还会捐出大笔银子给灾民,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将他视作活菩萨。作为商贾之人,也绝对说得上是一传奇了。这样的人,竟然是林朗的姨丈?!为什么从来没听人提起过?
“这事知道的人很少,”林朗急急地解释,“据说我姨母自小不大受母家的待见,只有我母亲与她相好。后来姨母被母家的人送去了偏远的寺庙之中,我母亲偷偷接济了许久。之后宗庙大火,姨母失踪了,所有人都以为她死了,我母亲也伤心了许久。但过了一阵母亲收到了姨母托人送来的信件才知道她在大火里逃了出去,并且不想再回母家了。后来许多年我母亲也没见过她,只是定期有信件送来。再见面就是姨母说要与姨丈成亲,且他们两人打算去云游四方,于是将一些家业交给我们打理。我那时也还小,所以也只远远的见过姨丈和姨母一面的。若华,这事你知道便可,不要再与他人说了。”
“我知道的,朗哥放心。”若华笑了笑,心里也不由得感慨道,不管怎样的时代,这些奇闻故事倒是不曾少过。他对与这些也就是当个趣听听,自然不会对别人胡乱说。且虽说林朗性格过于耿直,但在他心里已经下意识的将林朗算作稍微亲近些的人了,这件事若是知道的人太多,林家肯定会被人盯上。这么好的挡箭牌,若华还不希望他出什么事。
“阿华,过两日就是天绮节了,且正逢休沐,你可有想去的地方?”林朗看着若华笑得好看的脸,试探着问道。
若说七月里最热闹的日子,就数这天绮节了,城中那日没有宵禁,姑娘们在那一日也不用守门禁,都会三两结伴穿上艳丽的绣箩衣,未婚的女子还会将彩绳编结与长发盘绑在一起,手拎一只绣袋,华灯初上之时走上街头与栈桥,祈求一些女子心事。而且据说那一日,女子行至天灯挂起的桥上或长廊中取下一盏灯,若是在回去的途中有人来共掌一灯,那两人便可美满一生。
然而这个节日,虽说在夏元时就有了,但当时还不似这般隆重。毕竟那个时候,女子断不可在外抛头露面的。所以在若华的认知里,在天绮节这一天,寻常人家无非是为家中女儿煮上一锅赤豆红枣粥。若是家中有已到婚龄却还未出嫁的女儿就再在门口挂上一盏灯,来表明有意的男子可以来提亲了。若华上一世没有皇妹,所以宫中无人过这个节日。于是这个节日对若华来讲就更是无趣了。
若华以为楚平的天绮节也无非就是这样,所以即使林朗提起,他也并没有太大感觉。
于是若华懒散地说:“难得休沐日,当然是好好休息,并没有打算出去走动。”
林朗听后,讪讪地笑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也好……你身子向来不大好,是该多休息。”
船行至湖中央的,若华掀开竹帘,向外看去,大片的荷花驻于水上,七月虽是燥热,但在这水面之上荷群之中倒是觉得阵阵清凉。阳光照射下来,水面带着点点金光,船桨而过掀起的涟漪带着荷花微微荡漾。当真是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的景致。
若华轻轻抿了一口茶,靠在船舫的窗框边缘,缓缓舒了一口气:这样的夏日,真是似在梦中。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原本吧,薄荷真的打算在8w字就结束第一卷的
但是由于这一段确实很重要所以又加了一些情节
于是……
第一卷应该还有两到三章才会完结
薄荷会努力更文嗒~
☆、手稿
而此时,斯年回到府中不久,就听十一通报说茂王府的人求见。
“茂王府?”斯年皱眉,“来的人是谁?”
“回王爷,看穿着似乎只是一名小厮。”
“来做什么?”
“说是……来送谢礼……”
“谢礼?”斯年盯着十一。
“是……”十一低下头。
“难道是给向若华的?” 斯年按在桌上的手,用力得有些发白。
“来的人说是茂王为答谢向公子……”
斯年不等十一说完,就站起了身。十一赶紧后退一步,跪在了地上。
过了半晌,斯年转过身背对十一说:“把谢礼收了放进我的仓库,此事不要声张,谁都不许和向若华提起。”
“是,王爷。”十一领了命就出去了。
斯年两只手背在身后,在房中踱步了几圈,忽然看到晨间若华送还回来的的史论杂谈,站定了脚步。
“来人,去宫中通报,我要进藏书阁。”
斯年进了宫直奔藏书阁,负责藏书阁的吏使看到他,行了一个拜礼:“见过延王。”
“藏书阁中可还有古朝未编成册的手稿?”
“回王爷,巍瀛、夏元、周朝的还有一些,因为太过零散或有所残损,所以只是以朝代划分堆放了起来。再久之前的,因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没有了。”
“堆放在哪里了?”
“在藏书阁地下。”
“好,我知道了。”
斯年进了藏书阁,直奔地下。找到了挂着夏元木牌的排架,点了一盏灯,就这么站在那里一一翻看起来。
由于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又是未编策的零碎手稿。很多都被虫蛀或是水蚀了,字迹内容都十分模糊。然而,当斯年翻到几张手稿时,忽然就紧紧地攥了起来——这手稿上的字迹他几乎天天都能看到。
斯年在这几张手稿的前后翻着,将字迹一样的都挑了出来,然后细细展平,拿到案桌上仔细看了起来。虽然损毁得严重,甚至边缘还有灼烧的,而且手稿内容十分散乱,就像是起兴勾画的一样。凭着还算清晰的字迹,倒是能将内容猜个大概。
其中一张上,用朱砂圈画出“改制”二字,继续向后看去……一直到纸张的末了,有一个很小的私章痕迹,但是油印已经很晕染得很严重了。斯年将纸拿起,对着烛光,眯起眼睛分辨了半天。似乎是——
斯年的手抖了抖,纸张的边缘都捏得发皱了,抿着嘴将剩下的也都看完了。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轻轻叹了一句:“原来竟是这样……”
斯年将那些手稿拿了出去,出了藏书阁向吏使问道:
“这些手稿,可有人看过?”
吏使看了看,说:“没有。这些手稿字迹太过模糊,自藏书阁建起就一直放在地下室中。”
“皇兄也从未看过?”
吏使轻笑:“这些破烂的东西,怎敢给皇上看。”
“那我若是将这些带走——”
“王爷您想带走当然可以。”吏使颔首道。
斯年将那些手稿小心的放入了前襟处,翻身上马,一路眉头紧锁。若是他猜得不错……可这个事情也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些。
骑到王府门口,正巧看到若华不知又从哪买了糕点一边吃一边慢悠悠地从不远处晃过来。看到他,一口将吃的都塞进了嘴里,然后含糊不清地说了句:“王爷好。”
斯年有些哭笑不得地想,为什么每次我都好似与小孩抢吃食的恶人一般。但是——
看到这样的反应,斯年刚刚的沉重、犹豫、震惊倒是散了大半:是啊,这人现在就是个半大少年啊,无论如何,他现在就是向若华,也只是向若华而已。
于是斯年下马,看向若华,张了张口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