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拜别了吴有为,吴有为看着花轿远去,舍不得了。
  “幸好嫁的不远,嫁的远了我。。。。 我肯定不同意这门亲事!”吴有为撇嘴。
  “想了就去看看,怕什么?”万通道:“万家也在进士巷里,还有你两个妹子在。
  三日之后,吴佩儿回门。
  方家送了十分丰厚的回门门礼,吴有为看吴佩儿羞涩的笑容,心里知道她过得好,拜见了岳丈,吴有为送了方红卓一个极品羊脂玉的摆件。
  方红卓能喝酒,但是吴有为没灌他,因为万通在,方红卓也没敢灌老丈人酒。
  回门过后,就算是走完了所有婚事的程序,忙完了女儿的亲事,就该是侄子的了。
  二房没有男丁,吴琼身为新郎官,又是个毛头小子,也不能当事儿,吴有为特意定在他入翰林院之前的日子给他们完婚。
  于是林素管家不仅要忙着嫁小姐出门,还要忙着侄少爷娶亲。
  八月辛酉,吴琼成亲,娶妻张氏,张元锦。
  早在定亲后,吴有为就慢慢的将六礼走起,吴孟氏知道张家没多少家底,给的聘礼十分丰厚,其中有不少布匹,都是适合老年人穿戴的,可以给张家二老做衣服。
  这点体贴,得到了张家两位长辈的欢心。
  定亲下聘,吴有为给二房添了不少东西。
  他知道一嫂的心思,怕自己家高攀张家,给不出匹配张家状元千金的聘礼,所以吴有为让人雕琢了十个极品羊脂玉摆件。
  自在观音、祝寿罗汉、寿比南山、刘海戏金蟾、大肚弥勒佛。
  观音送子、麻姑献寿、国色天香、大鹏金翅鸟、喜上梅花梢。
  甚至送了四套玉饰,十套玉佩,玉蝴蝶、玉黄鹂等等比比皆是。
  都是极品羊脂玉,绿色、乳白色、纯白色、乳黄色、淡黄色等等。
  这一份聘礼,绝对让张家满意,单独让吴琼送了张家一套玉雕的文房四宝,精致非常,完全可以当做传家宝了。
  张家也没含糊,张元锦的嫁妆也不少,聘礼增增减减,也都给带回来八分,加上张家给预备的嫁妆。
  还有就是这个时候,所有的新科进士们都回来了京城,别人的添妆也十分可观,一路抬过来也够显眼的了。
  状元之女嫁探花郎的小三元及第的侄子,成了京中的佳话,包括这场婚礼都很受人瞩目,甚至皇帝和皇后,万妃都赏赐了贺礼。
  不多,但是代表着皇宠。
  在拜堂之前,吴有为在椅子上,挂了吴傍的肖像。
  “我答应过你,你考中了功名,我就给你你父亲的肖像。”吴有为看着吴琼:“今日你成亲,二哥泉下有知,一定会很开心。
  “是,会开心的!”吴孟氏穿着暗红色的喜庆服饰,这是这么多年,她第一次穿这么鲜艳的衣服。
  自从守寡开始,她就没穿过大红大紫等鲜艳的颜色,一直素色寡淡。
  今日是吴有为第一次见她穿的这么鲜艳,隆重。
  “谢叔父。”吴琼改了称呼。
  他以前都叫“叔叔”,但是从今开始,他管吴有为叫“叔父”了。
  拜堂的时候,吴孟氏流下了眼泪,这次,是高兴的眼泪。
  送入洞房之后,开席,吴有为在外接待官客,吴孟氏在里面接待堂客。
  官客就是指男客人;堂客是女客人。
  在婚礼过后,三日回门,回门门带的礼物也十分丰厚,回来之后,吴有为开了祠堂,在族谱上,吴琼旁边,写了:娶妻张氏,状元张升张启昭之女,闺名元锦。
  他写的详细,一是对张元锦的看重;二是给家里后人留下更多有用的信息。
  写完了族谱,吴有为道:“你既然已经成家,就该有个字了。”
  “是,叔父。”吴琼作揖:“请叔父赐字。”
  “嗯。。。。”吴有为沉吟了一下:“仕吉。
  仕,仕途。
  吉,吉利。
  “吴琼,吴仕吉。”吴有为道:“因为家里的姓氏关系,起名字一定要。。。 慎重啊!”
  吴琼想到了吴瑛,当初起的“青玉”这个字,结果呢?
  吴青玉,无情雨?还是无情什么?
  吴瑛换了两位妻子,听说娶“了第三任。。。。。。
  可不是么,吴这个姓氏,取名取字的时候,是得当心,因为一旦弄不好,它就没了!
  没有急事,就是没事,仕途最求的就是平稳,平步,才能青。。。。。
  吴有为则是不想让吴琼顺应吴瑛,什么美玉,名字上已经是美玉了,足够了。
  赐了字,又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叔父还是要回到京中吴府居住吗?”吴琼吃着饭,问吴有为。
  “嗯,马上就要去翰林院。。。 上班了。”吴有为道:“你在陶文书院好好学习,争取考个举人回来,如果跟你岳父一样,能成个状元,那才是佳话呢!”
  岳父女婿都是状元,该多好!
  “那不敢保证。“吴琼笑道:“您倒是对侄儿信心十足。”
  “努力嘛!”吴有为道:“正好你守家在地,也帮我看着点山庄,有什么事情就让人进城跟我说一声,你母亲守寡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盼到你成亲了,早日生个大胖小子,让她带着,她就圆满了。
  吴琼脸红了:“嗯。
  吃过了团圆饭,吴有为就让人收拾东西了。
  吴家村一连经历了两场婚礼,热闹得很,不过婚礼过后,就要秋收了,众人肚子里油水足,干活也起劲。
  今年的大明,秋日再次丰收,边境上的玉米长的比麦子、高粱健壮,秋收的时候,亩产达到了千斤。
  边境的屯田足够自给自足,在人畜都能吃饱的情况下,守边的将军在秋收之后,立刻联合当地的镇守太监,给京中报喜。
  八月中秋节一过,吴有为他们就进了翰林院。
  前三甲一般来说,都会进翰林院。
  因为一甲是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进入翰林院的,而且会直接授官。
  “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
  其他的进士,都要参加翰林院选拔,经过考试合格者,才能入翰林院,叫翰林院庶吉士。
  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
  考不上的其他进士,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所以吴有为他们三个进到翰林院,他跟杨一清就是正七品官职,翰林编修。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是科举考试的殿试之后,由榜眼、探花授编修。
  翰林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明、清时,改从进士中选拔。
  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榜眼、探花担任。
  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当然,也有观政的意思。。。。。 当然,这里也是未来朝廷宰相的出处,所以翰林院,也被人称为“储相馆”。


第288章 进翰林院
  吴有为第一次进翰林院,在后世,清朝的翰林院已经几经风雨,破败不堪,小的可怜,而是真正的明朝的翰林院,是很大的,有单独的翰林藏书院,里面七栋藏书阁,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是在后世,清末民初的时候,因为国家的薄弱,很多人都觊觎那些藏书,但是那个时期的文人们,宁愿纵火,烧掉它们,也不想让祖宗们的心血,流落海外。。。。
  悲壮,但也悲哀。
  如今吴有为却十分珍惜翰林藏书。
  当然,他们刚来,这第一天,翰林院里的人都在。
  翰林院有学士一人,正五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
  翰林院侍讲学士二人,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二人,正六品;
  翰林院侍讲二人,正六品;
  翰林院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
  翰林院典籍二人,从八品;
  翰林院侍书二人,正九品;
  翰林院待诏六人,从九品;
  翰林院孔目一人,未入流,就是没品;
  翰林院史官修撰,此职位无定员,从六品;
  翰林院编修,无定员,正七品;
  翰林院检讨,无定员,从七品;
  翰林院庶吉士,无定员,未入流。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自唐朝以来,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等;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等等;至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
  所以翰林院里的人一个个都很儒雅,气质高华,而且其中还有认识的人,刘健如今是翰林修撰,从六品,每日就知道修书,乐此不彼。
  而李东阳也是如此,因为《英宗实录》修纂成书,皇帝赐李东阳白金文绮,品秩升为从六品。
  刘大夏则是在兵部,没在翰林院里。
  三个新科一甲,穿着一样的衣服,只不过带着的玉佩同样质地花样,看着就很团结。
  众人斯见过后,对于新科三甲这么年轻,给与了很大的热情,李东阳甚至指着吴有为道:“你不是有个结义的兄弟是在德川火锅烤肉店当总店长吗?今儿就你请客了!”其实他也有股份,只不过是暗股,外人都不知道。“好啊!”吴有为笑着道:“请诸位同僚赏个光!”
  前文说过,翰林院清贵是清贵了,但是他清廉如水,穷翰林,穷翰林,他们日子都过的结结巴巴。
  吴有为请客,他们当然高兴了。
  也因为这一期的一甲都很年轻,明显是前途无量,所以大家对他们三个,表现的特别善意。
  翰林院很大,人也不少,尤其是历届进士们,在没有正式工作前,他们都在翰林院里待着。
  薪水微薄,加上京城居大不易,过得很清苦。
  翰林学士让李东阳和刘健带他们在翰林院里看一看:“等晚上咱们就去吃大户。
  吴有为嘻嘻一乐,反正这里头,他年纪最小。
  李东阳跟刘健,与他们本来就认识,五个人聚到一起,就差刘大夏和罗伦了。
  在一起溜溜达达,一边在翰林院里溜达,一边聊天。
  皇上得了皇长子,怎么什么动静都没有啊?”李东阳小声的道:“我们正想着,是不是该给皇上上奏折了?”
  “别!”吴有为道:“皇上得了儿子,高兴不高兴,都是皇上的事情,外臣。。。 最好别掺和。”
  “可是,柏家已经私下里开始活动了。”刘健道:“况且皇上登基都五六年了,一直没有太。。。。。。
  “太子之事,毋妄言!”张升赶紧拦住刘健:“那是国之储君,并非我等能议论的,慎独。
  刘健叹了口气:“也就在你们面前说一说吧!
  皇帝无后,众人着急,现在有后了,结果皇上却不喜欢皇长子。
  柏家私下里的动作频频,又有不少人是主动巴结上柏家的,因为皇长子的降生,柏家水涨船高了。
  “皇上还年轻。”杨一清道:“以后皇子皇女肯定少不了,再说,皇后娘娘也还年轻着呢,着什么急?”
  虽然杨一清说“皇后娘娘还年轻”的话,也不算是错,可是大家都知道,中宫有名无宠,生。。。 也不一定就是儿子。
  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长子身上,才两个多月的小婴儿,却让众人拭目以待。
  吴有为一点都不期盼,因为他知道,历史上,这个孩子最后还是夭折了。
  有人说是万妃做的手脚,可是根据吴有为的理解,万妃还没那么大的能耐。
  众人溜达了一圈,累得够呛,晚上,吴有为就带着大家去了他的别院,因为秋日里正是牛羊肥硕的时候,尤其是羊肉。
  羊肉串用大火烤熟,撒上辣椒粉、芝麻、孜然,那味道,香的所有人直流口水。
  吴有为道:“今日请大家吃烤肉,天气冷了,就请大家伙儿吃火锅!”
  “好!”众人纷纷响应。
  因为有老有少,喝的还是葡萄酒,酸梅汁。
  对着深秋的夜空,有人抒发情怀,吟诗作对,好一阵热闹。
  不过有好些翰林都往肉上叨,吴有为看着这样的场景,偷偷吩咐人,少上菜串,多上肉串,猪肉串,羊肉串,多多的来!
  清口的就一个凉拌秋木耳。
  主食是烤发面饼,珍珠汤。
  请了这次客,众人对新来的一甲三个人,更加的和气了。
  吴有为回去后,想了想,将会员制弄了出来,反正德川开的够大了,等辣椒粉不再是独一份的时候,德川的口碑也出来了。
  有了会员制,就能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例如会员分级,什么等级,有什么等级的免费菜品。
  不过因为现在没有防盗手段,所以会员卡,只能会员自己使用。
  写了后,就亲自去找小小了。
  小小现在住在京城里,跟莲儿成亲后,越发的成熟稳重了。
  见到吴有为之后,先跟他说了个喜事:“莲儿有了,一个多月快两个月了。”
  “是吗?”吴有为一听就笑了:“恭喜了啊!明年四五月份就能生了。
  “嗯!”小小眼睛都放光了。
  说了好一会儿,小小才问吴有为:“大哥,你来有事情?”
  “对,想了个事儿跟你说一。。。。。”吴有为将会员制拿了出来。
  俩人聊了好久,晚上都宵禁了,吴有为干脆住在了小小家。
  小小在搬过来的时候,就给吴有为单独留了个小院子,不管吴有为来不来,这个家里总会有吴有为的地方。
  第二天吴有为一大早就被迫爬了起来,浑浑噩噩的吃了个早饭,跟小小和莲儿以及二老告辞,这才去翰林院上班。
  说实话,吴有为自从在翰林院上班,就没睡过懒觉。
  每日到点就得起来,跟他以往的日子大不相同。
  刚来的时候,也不用每日请安问好;后来分家分宗了,更是成了老大,想睡多久睡多久。
  现在可倒好,苦心吧唧的考了个探花郎,结果进了翰林院,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他都想哭了好么。
  一天下来,回到吴府,吴有为耍赖抱着万通哭唧唧:“还能不能过了?每日到点就上班,一个月就休息一天,能干什么呀?”
  万通拍了拍他的肩膀:“都这样,都这样。”
  “我不想当官了。”吴有为瘪嘴:“当官了还要上朝,那起的更早!
  “只有从四品往上才有资格上朝。”万通安慰他:“你还早着呢。”
  “在翰林院待着都这么艰难了,要是上朝,我肯定不干!”吴有为很郁闷,以前在私立学校的时候,是有周休的,一个星期起码休息一日,还有寒暑假。
  那可是能放一个月的假期呢!
  更别提五一、十一和过年了,就连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都有假的,大明简直是周扒皮!
  一个月就一天假,一年就十二天假期,过年放三天,加起来才半个月,一年就给你半个月假,剩下的时间,哪怕天上下刀子你也得来点卯。
  据说翰林院还是最清闲的部门,内阁是全年无休的地方。
  阁老还不如穷翰林的假期多呢!
  “乖啊,慢慢就习惯了,等你。。。。 上班上习惯了,就好了。”万通笑着道:“你是自由散漫惯了,突然受到约束,觉得不自在了,慢慢就好了。”
  吴有为撇嘴,他好不容易捡了这辈子,结果还要上班,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既想改变大明,又不想受其约束,不然这日子他得过得多委屈啊!
  万通好好的安慰了他一下,心里却觉得好笑,这才去翰林院几天啊?
  就觉得受不了了,翰林院那么清闲的衙门门都待不住,还想去哪儿呀?
  吴有为觉得翰林院每日就喝茶发呆,他真受不了,感觉提前养老了一样,怎么办呢?
  他得给自己找个事儿干。
  干什么呢?
  抄书,整理翰林院藏书!
  这是他给自己定的目标。
  不过工程量太大了,吴有为觉得自己一个人办不到,反正翰林院人多,闲人更多。
  于是仗着自己小,脸皮厚,思想新潮,就打算跟人一起收拾藏书阁,他将人们都请在一起,开了个小会,说了一下他的想法。
  “例如,先将书籍以经史子集等大类分了,再分些小类。连小类都一样的书里头,再依书名的字数来排小类。。 得定制些插在书架上的、隔开各色分类、极为明确的木质书签子。例如。史。。。。。。。。 首字七划。。。。。”吴有为将后世常用的“以姓氏笔画排序”换到书名上了。
  “这太麻烦了吧?”说话的是翰林院士:“翰林院倒不至没这点修缮的小钱,只是听你这法子虽清楚,却麻烦,另外恐怕各位同僚不习惯。”
  “说的当然麻烦啦,做的时候也很磨叽的,不过日后用着就方便了。”吴有为道:“整理一回,何不一劳永逸呢?”
  李东阳想了想:“那大家一起动手,麻烦我们却能福泽后辈。”
  吴有为眼睛一转又道:“活多,翰林院里人少,不如请院士上个奏折,请旨,可让各位同僚找一些义工帮帮忙。”
  “义工?”众人一愣,十分不解。。。。


第289章 藏书规整计划
  吴有为咧嘴一笑。
  所谓的“义工”,就是给各个翰林三个名额,干什么呢?
  允许他们带人来帮忙,大事做不了,抄个书名,搬个书籍,可以吧?
  其实就是给他们的儿子、学生、侄子等等晚辈一个机会,来翰林院,做义工,干活。
  作为回报呢,等藏书阁收拾妥当了,可以允许他们一人抄一本他们喜爱的书籍回去,作为纪念。
  “这么多。。。。 在翰林院。。。“翰林院士皱了皱眉:“吃两顿饭,饭食倒是可以在自家用。。。”
  “茶水自然是院里提供。”吴有为笑道:“让他们也尝一尝翰林院的茶水味道。
  众人善意的笑了笑,颇为自豪。
  因为翰林院的茶碗,可不是谁都能端上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让,人干活就给口茶水吧?”吴有为道:“正好我家山庄今年可是丰收,做一些红豆糕,绿豆饼之类的点心,供应给义工们,还是可以的嘛。”
  “这?”翰林院士脸,上有点挂不住。
  “这个主意是在下出的,总得有点表示啊!”吴有为摸着下巴笑眯眯:“只要院士允许我也带三个人来长长见识,就行!”
  “此事,大家再商议一下。“翰林院士抱着茶碗摇头晃脑:“集思广益,都给我想想,看看还有什么漏洞没有?本官要形成奏折,总得要周全一些。
  吴有为只是起了个头,就有院士接手了过去,加上能进翰林院的就没有蠢的,一个个纷纷发言。
  吴有为干脆拿了纸笔出来,刷刷刷的开始写,最后愣是讨论了三天,形成了一个厚厚的《藏书规整计划》
  虽然名字很长,但是里头记载的详细,初稿形成之后,大家又开了三天的会,删删减减,增增补补,七日之后,一个完整的计划形成。
  吴有为人来疯,干脆祭出了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这两个大杀器。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
  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工作之地,从这里流传出去的关于文学上的东西,都会被人在第一 一时间,争相效仿。
  吴有为只是为了方便,但是翰林学士却眼光独到:“这汉语拼音。。。 你从何处得来的?”
  “我师父教的。”吴有为干脆一谎用千遍。
  “那我等学。。。。。“众人都觉得,这可是个利国利民的事情。
  翰林院很少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拿得出手的唯有那么几样,可是大家都是明白人,如果吴有为单独上书,这些东西,足够吴有为升官发财了。
  张升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因为陶文书院就在教导这些东西,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
  方便认字和算术,当时他们就知道,这东西的好处。
  “那大家联名上奏!”吴有为道:“这个东西的推广,也得靠大家。。。。。
  一个人力量小,全翰林院,足够震动朝堂。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翰林学士摸着胡子笑呵呵。
  九月,重阳。
  吴有为还是跟万通去登高,顺便回莫灵山庄看看。
  万通跟吴有为说的还是皇长子的事情:“皇上一直对皇长子不冷不热,太后更没赏赐过东西,倒是柏妃,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全皇宫的人都要害她似的,连乳母的吃食都跟她一样,是从娘家送来的东西,用的也是如此,就差人了!”
  以前柏家敢送人进来,不过现在被皇上给堵住了,不许任何外人送宫女内侍进来,这样就让柏家不能安插人进宫了,只能送东西。
  柏家甚至给柏妃送了不少金银珠宝,用来收买宫人。
  “她是怕了。”吴有为道:“怕别人也那么对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