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区是商业区,酒楼、食肆、各种店铺、小摊。
东区和西区则是住宅区,房子都用青砖混凝土的铸造,他倒不是舍不得用传统手艺盖房子,而是用青砖混凝土,可以扛得住台风。
这地方有黄浦江,又靠海,台风什么的,太常见了。
就各家那破茅草房子,肯定扛不住大风一吹,他想都给扒了,盖上结实的房子。
除此之外,还要有上下水系统。。。。
万通那边,水泥窑建起来,青砖窑烧起来,士兵们却开始熟悉水了。
最开始是在黄浦江里来回动弹,七月份是个炙热的月份,同样的,七月份雨多,风也大,幸好城墙修缮的不错,倒是起到了一些遮风挡雨的作用。
不过七月份大家都不出海了,因为太容易起风暴了。
以往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上山挖野菜,配上自家的咸鱼果腹。
现在他们吃着大米饭,干着活儿,又有工钱拿,就是自家的房子不太好,漏雨的比比皆是。
吴有为又召见了四个里长,这次又请了各村的族老们:“诸位父老乡亲们,大家也都看到了,大家的房子,抗风雨的能力太差。”
众人垂头丧气:“大人,您说的我们都知道,可是有侬个办法呢?”
在海边讨生活不容易,家里能盖的起茅草屋的不算什么,青砖瓦房的太少,也就县城里有那么几家。
全村最好的房子,也才是青砖泥土茅草顶,连片瓦的都没有。
风稍微大一一些,就会被掀开屋顶,所以大家的村子都是远离海边的,只是风雨依然很大,屋顶不被掀开,也不能阻止雨水渗透进来。
“所以,本官想跟大家商量一下,你们的房子,眼看着都是危房了,不如。。。 重新选址起地基。”吴有为道:“盖点不漏水的房子。”
“啊?”众人一懵圈:“要我们搬家?”
“不是搬家,你们也看到了,城里头修建的什么样,你们那里,本官也想好了,要起围墙,有防御设施,将来遇到了海盗、倭寇什么的,起码能抵挡一下,我扩建外城,希望四个墙角连着四个村子,万大人的兵到时候会在那里修建碉堡,驻守在那里。”吴有为道:“反正都要修建,不如大动一番,村子里也要规划一下。
吴有为说的倒是不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忍不住问:“那要花多少钱呀?”
。
第341章 装备,破烂堪忧。
吴有为想了想:“可以以工替代,也可以以渔货抵账,本官这里收购鱼货。
“那。。。。 栋房子大概多少钱?”众人细细算了一下,渔货卖给谁不是卖呢?卖给老爷起码给的价钱公道一一些。
这些日子老爷也对大家什么态度都知道了,就外头那些渔货的收入,以往一斤也就三五文钱,可老爷就给到了六文钱一斤。
好的渔货不用,只要那种中等货就行,而且也不卖,而是给做工的人吃的,这下子更是让人佩服了。
每日好吃好喝,干活,到月结工钱,这都是他们看到的实惠。
“一进的院子二十两,二进的五十两,如果三进大宅的话,需要一百两。”吴有为道:“不过本官用的东西,就跟修城墙用的一样,青砖,混凝土。”
众人不知道什么是“混凝土”,但是知道修缮城墙的东西很稀奇,一干之后坚若磐石。
而且经过风吹雨打后,发现那玩意儿真的跟石头没啥两样。
要是用那东西盖房子,起码质量应该没问题,应该能抗风,防水。
“这么便宜?”只是大人的报价很让人惊讶。
他们以为起码得上百两才能盖个房子出来。
“还好。”吴有为道:“砖瓦都是自己烧制的,水泥也很便宜,沙子直接去滩上挖就行。
其实说白了,就是费点人工,柴炭都就近可以搜集,可以说是无本买卖了。
不过在这些人听来,就是老爷为了他们着想,收的这么点钱,却能给他们盖起抗风不漏雨的屋子。
全都同意了盖新房的事情。
而且吴有为还安排了上下水的系统,以及修缮水井等等。
统一茅厕脏污排泄渠道等等。
靠着水边不怕缺水。
说通了他们之后,吴有为又要去设计一下黄浦江提。
黄浦江横贯上海县城东西,东边叫浦东,西边叫浦西。
它是长江的分支,水量充足,吴有为将它也扩建进了县城,修建江堤和码头,也是一大要事。
这边一一 直热火朝天的干活,很快,上海县就有了一副新的面貌。
尤其是江堤,在上海县已经修建了水泥大道,道路都畅通了之后,修路的人都被派去修建江堤了。
一个月的时间,江堤就修建好了。
虽然看着很壮大的工程,实际上因为水泥的原因,并没有多麻烦,弄好了之后,众人都不敢相信,这是他们习惯了的黄浦江畔。
如今这里不仅有坚若磐石的江堤,还有两旁种满了的杨柳树,可以让人休息的石桌石椅石凳子。
好吧,其实就是水泥铸造的,给人休息之用。
河道两边还有不少的店铺,嗯,还没卖出去,不过在,上海县剩下的三家商户,都打算在这里买铺子了。
他们这边刚修完江堤,时间就已经到了八月,秋收,忙碌的时节,上海县附近也有不少农田,修缮工程暂停,大家都回去秋收。
忙碌的八月还有一个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大家过的很充足,第一次所有人都吃到了月饼,甚至还有人给吴有为送了不少月饼。
这里的月饼偏向于广式月饼,用的蜂蜜充当甜味,还有用咸蛋黄的、椰蓉、莲蓉等等。
中秋节刚过没两天,吴有为就接到了朝廷的抵报。
秋八月甲辰,振山东、浙江水灾。
好不容易不干旱了,结果山东跟浙江闹了水灾了。
他们这边秋收之后,晒稻谷,种植秋菜,其实就是大白菜、萝卜、大油菜之类的东西。
而修缮工程继续。
县衙已经修缮完成,内部装修正在紧张进行。
吴有为跟万通忙的团团转,俩人每隔几日见一面都不错了,想方设法的说上几句话,以解相思之苦。
崔铁牛已经带人去将订购的粮食那付款,拉粮食了。
除此之外,吴有为早就派人去联系了罗伦,他那里如今有盐场,正好他手里头还有宪宗皇帝以前赏赐的盐引若干,这次都用了,跟罗伦换盐巴。
如今盐场那里出产的盐巴,洁白如雪,晶莹如玉,他正好来点儿。
上海县这里已经没有官府专门售盐的铺子了,要去也是去松江府里采买,而且。。。 好贵!
眼看着就是腌制咸鱼的时候了。
不过,这一天,吴有为又接待了里长和几位族老们。
“大人啊,不知道这赋税是怎么个交法儿?”这些人眼巴巴的看着吴有为。
“本官到任之前,已经上奏皇上,上海县经过水灾、海盗和倭寇的洗劫,皇上体恤百姓们,特别下旨,免上海县三年赋税。”吴有为道:“所以三年之内,上海县不用缴纳任何赋税。
众人一愣,随后大喜:“大人,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吴有为道:“而且,朝廷的赋税,还有别的说法,按理来说,免税应该是六年,可为何你们却多交了三年,又缴纳了那么多?这都是问题,张绅大人已经给皇上上了奏折,此事必须追查到底。
众人面面相觑,往年他们不交税,就差被人砸锅卖铁了,后来没了县令,这就成了笔糊涂账。
也幸好没有了县令,他们的赋税。。。 还能拖一拖。
所以他们才来问吴有为,是不是需要补税?三年的赋税啊,一年交齐,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啊?可是他们不能不说,这可能关系到老爷的政绩吧?他们就想着,赚了的钱,可以交给老爷作为赋税。没想到,老爷竟然告诉他们,免税!
其实,如果老爷不说,他们怎么会知道免税呢?可是老爷告诉了他们。
他们再次确认,老爷真的是个好官。
回去之后,召集宗族大会,跟家里的人好好说了说老爷给他们的好消息,三年减免赋税。
这让他们欢欣鼓舞之余,对吴有为更加信服。
吴有为这边忙的很,一直到九月初九,重阳节,万通拉着他去爬了一次佘山,吴有为才惊觉,已经九月份了。
“佘山啊!”吴有为看了看还是一片荒山、只有一条上下山路的佘山。
民间传说和史志记载都说明,佘山因佘姓而得名。
佘山得名最迟在宋代,最早则在汉代以前。
“听你说过佘山,这里是西佘山,今年闰九月,第二个重阳节,带你去攀登东佘山。”万通笑着道:“这里就有几个猎户和采樵人家在,带你来登高望远。”
在佘山的山顶上,有一个八角亭,很大,亭子四周则是用木头盖的木屋,十分精致。
俩人带了人过来一起登高,当然也带了食物,还有万通在山间跟猎户买的山珍蘑菇等物,这里也有早就砌好的灶台和锅碗瓢盆,完全可以做饭吃。
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夜,因为人多,且都是锦衣卫里头的好手,吴有为跟万通俩又啥都没做成。
俩人躺在一起唉声叹气,吴有为握拳:“等县衙内装修好了,你搬来吧!”
“嗯!”万通点头:“兵营修缮的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了,不过这里不冷,所以只修缮了一点火墙,没有盘火炕,火墙一烧起来,整个房间都是热的。”吴有为道:“不会让人冻到。
上海县这地方,冷是冷不到哪里去,但是夜晚睡觉怕冷到,就做了个火墙给兵营的宿舍里贯穿,这样一烧火,整个宿舍都是热的。
也为了节省空间,吴有为特意让木匠打造了上下铺,还打造了床头柜,一人一个,一个房间四个人,四个床头柜,四个小衣柜并排放着。
一切按照他大学的时候,宿舍来设计,不过比他宿舍大多了,每一个宿舍里头都有一张八仙桌,八个凳子。
在军营的建设上,吴有为是很下功夫的,连操场都设计的很到位,食堂,洗漱间,沐浴间等等全都严格要求。
万通还提了一个要求:“建立一个火药库。
“火药。。。 你带了火器过来?”吴有为一愣。
“带的不多。”万通道:“你不是有设计的现代热武器么?精细的你慢慢来,我看那炸药包和手榴弹就很方便,还有那个两个人就能放的迫击炮,也不错。
设计简单,方便实用。
“好,那个可以找人打造。”吴有为点头:“虽然那些什么高科技我也弄不出来,但是当年没少研究二战,那个时候的武器还是能弄出来一些的,迫击炮的确很方便。
当年看抗战片,里头小鬼子们多牛掰啊?那小炮俩人就能放,一个装弹一个扶着炮筒就行了。
为此他特意去铁血论坛看过详细的介绍。
还有手榴弹,据说当时我党没那么多钱,手榴弹的弹柄还是木质的呢。
更有不少士制炸弹,效果也很不错。
他当年是个军事发烧友,还热血了三五年呢,现在这些东西在他脑海里特别清楚。
俩人回去后,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吴有为搞建设,搞民生,振兴商贾贸易;万通则带着人搜罗了附近所有的码头,港口,但凡是能登陆上岸的地方都绘制了地图,设置了防御工事。
再有就是出海了,八月的季风已经过去了,九月风平浪静的时候,万通带人第一次下海,只是,情况十分不好。
船只破烂,经不起颠簸;武器匮乏,箭头都烂掉渣儿了。
气的张绅都哆嗦了:“这些人。。。。 这些人都该死!”
因为朝廷每一年都有一大笔费用调拨下来,给军中补充军器军械。
就算你贪一些,可也该做点样子吧?这算什么?啊?这算什么事儿?
“上奏吧,请朝廷调拨一部分军械给上海卫。”万通扫了一眼那些东西:“船。。。。 我亲自去一趟龙江水师造船厂!”
龙江船厂是官办船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在南京创建的“都船厂”,早在宋元时期,南京河西地区就已是重要的造船和水师基地。
明代的龙江船厂由提举司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单位”。
龙江船厂是南京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造船种类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造船基地,一直用到明代灭亡。
但是万通没有走成,这里需要他的地方更多,没办法,只好请张绅代为走一趟了。
张绅临走的时候,吴有为送了他一对极品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梅瓶:“大人去了那里,难免要交际应酬,这些给大人当做送礼或者打赏之用,只要大人能为我们弄到好船切好说!”
除了这对梅瓶,还有二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极品羊脂白玉做成的玉佩、玉镯、玉头面等物。
张绅看了都眼馋,只是他不敢贪啊:“您放心,咱家肯定办妥此事。
东西他收下了,带着人就启程去了南京。
在吴有为跟万通过了第二个重阳节,登高之后,闰九月己未,浙江潮溢,漂民居、盐场,遣工部侍郎李颥往祭海神,修筑堤岸。
其实派遣李颥来,是想看一看上海县的情况。
顺便,处置一下松江府尹。。。。
。
第342章 大力发展中。
松江府尹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要被收拾,他现在坐在大堂里,正在准备给京中送去炭敬。
这炭敬不是他一个人送,他要将钱财交到上一级的手里,然后让布政使大人去分配。
有什么消息,都会有人提前告诉一 一声,这冰敬炭敬,也算是购买消息的钱了。
“上海县还没有什么表示吗?”对于上海县新来的县令,松江府尹是不看好的,毕竟前几任都很。。。 窝囊,没有一任能待满三年的。
“没有,不过上面来了消息,说上海县免税三年。”他的师爷站在一边,恭敬的道:“恐怕他也早就知道了。”
“免税?”松江府尹一愣,随后就眯起了眼睛:“那他还欠着三年的赋税呢!”
果然会咬人的狗不叫唤,真厉害,竟然是免赋税,他怎么没想到呢?
师爷想了想,提醒他:“府尊大人,其实上次我们报了免税的,就在七年前,遭遇了海盗和倭寇袭击,他或许是知道的。。。。”
而且他也查过了,早在,上一任府尊大人还在的时候,给上海县也申请了免。。。。 哪一任是临走的时候申请的免税,结果府尊大人接手后。。。 就没说免税的事情。
按理来说,上海县免税已经九年了。
“在本官这里,没有免税一说。”松江府尹才不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呢。
要说松江府也是个有钱的地方,早在宋朝这里就是出海口了,开阜带来的富贵足够这里的人们享用几代,尤其是松江府出产的松江布,很是有名,加上大明其实是禁止海上贸易的,松江府有出海口,那些海商们偷偷的做生意,一个个的都赚的流油。
相应的,松江府尹这个知府也得了不少好处。
家里六个小妾,有五个都是海商家的庶女,一个是丝绸商人家的庶女。
比起人老珠黄的正室,六个娇滴滴的小妾不仅人比花娇,还每一年都能有娘家送来的“礼物”,本来妾通买卖,是不能有娘家一说的,但是商人们让她们作妾,为的就是有一个跟知府大人沟通的桥梁,给的“礼物”统统都是俗气的真金白银。
“他是京中直接过来的,会不会?”师爷其实不赞成府尊大人这么贪婪,毕竟适可而止比越演越烈可要更符合官场之道。
“怕什么?”松江府尹一笑:“待本官去一 一趟布政使那里,问一问他的底细。”
皇亲国戚他动不了,一个小小的上海县,他还是可以做主的。。
很快,他就带着钱去拜访布政使了。
吴有为这边呢,则是因为天气好,赶紧加快盖房子的速度。
人多就是好办事,那些渔村里破败的房子直接拆了,盖房子有青砖,混凝士和瓦片,相当的速度,而且盖的房子都是二层小楼,原因是吴有为觉得二层楼可以晒更多的咸鱼、鱼干等海产品。
同时,县衙在南市那里开了一家官盐铺子,专售干净的海盐。
好多人家都去买盐了,大包小包的往家里带,吴有为就不解了:“盐巴。。。 买那么多干什么?
“大人,这你就不知道了。”老张笑呵呵的扛着一袋盐道:“以往那些人卖的盐里头都有沙子,回去要自己熬一下才能使用,您这盐巴里干净得很,多买点放在家里,反正它也坏不了。”
吴有为这才明白,自己这盐巴在百姓眼里都是好东西:“可是,早就普及了海盐,你们这里怎么?”
老张也愣了一下:“我们这里一直是这样的。。。。”
吴有为点了点头,打发走了老张,若有所思起来:盐巴早在他给了万通晒盐的方子后,不久就得到了改善,怎么这里的人还吃着带砂砾的盐巴呢?
以前盐里头带沙硕,是因为人工煮盐费时费力,人工和锅釜柴炭等等都算本钱的,盐价贵,再经过几手之后,价格更是高的很,就有不法商人往里头掺和沙硕,以一斤掺和三两的比例来。
他也曾吃过带沙硕的盐巴做的菜,一次就够了。
随后他果然让家里人又重新熬了一遍,把里头的沙硕弄出去。
只是后来有了晒盐场,盐巴就没那种情况了,现在怎么上海县还是这样呢?
有了好的盐巴,上海县的妇女们在闲暇之余,赶紧批晒咸鱼,鱼干等物,这在冬天都是菜。
而且因为免了赋税,他们的粮食收成也很好,这下子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多余的粮食,很多人家都选择了储存,而不是卖出去。
百姓们的心理很简单,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这可能是最近十年,上海县过的最富裕的日子了,大片大片的鱼干、咸鱼晒在家里;男人们挥汗如雨的在盖房子,女人们都给他们当后勤,做饭给自家男人吃。
半大小子跟着老人们出海捕鱼,带回来一船一船的大鱼。
小孩子们一个个都有遮身的衣服,肉肉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吴有为觉得,这才是上海人该有的精神面貌。
万通那里的军队也分批入住军营了,他们的人手更多,轮番给自己的营地增加内部装修,而县衙,已经可以入住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众人都乐呵呵的看着焕然一新的县衙,吴有为穿着官服,带着身后上海县所有的办公人员,一起走进了县衙的大门。
算是县衙正式。。。 业。。。 开门。。。 开始办公了。
“县衙里头空荡荡的,大人。”崔铁牛他们一行二十多个人,加上挑出来的任职的三百护卫们,撒在县衙里还挺热闹。
只是县衙里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粮仓里头进去一只耗子,都得流着眼泪哭着爬出来。
“也是。”吴有为想了想:“购买的粮食,还剩下多少?”
“五万石。“崔铁牛扒拉着算盘道:“冬天这边就剩下屋里需要修缮了,外头的房子他们自己修,不必供吃的了。”
自己盖房子百姓才放心,反正他们也会一些瓦匠活儿,加上有工匠指点,自己盖房子,当然吃住都在自己家了。
而且他们是本地人,知道怎么盖房子才能更好的抗风。
而吴有为的施工队解散之后,又组织了人手,给各个村子都修建围墙,形成小小的防御工事,这围墙里还有嘹望塔,有铁木制作的栅栏「,每个月都有两百振威营的人驻守在这里,不过一个月一换岗。
吴有为在每一个村子里都修建了专门给这二百人驻扎的宿舍、操场和各种设施。
“我这里还有点存粮,放在仓库里,就当是上海县的粮仓存粮了。”吴有为道:“等以后有了税收,再从仓库里挪出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事先都记录下了上海县都花了多少钱,等有了税收之后,他可得拿回来的,不然他凭什么花那么多钱重建上海县啊?
私人搞建设,在大明是不可能的,会被上头怀疑你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好的,还有钱也要存一些。”崔铁牛道:“松江布也得有,据说船帆用的都是松江布,那个厚实,密不透风。”
“可以。”吴有为点头:“松江布就在附近那个布店采购吧。
最近大家手里头都有了点儿钱,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码几个店铺不再是门可罗雀。
还有粮店也有不少买卖,官盐店铺一开张,也带动了两个杂货铺子的生意,毕竟官盐店铺只卖盐,剩下的一些调味料还是要在杂货铺子里买的。
县衙开业。。。 咳咳,正式办公之后,第一个就是给户口做了个名册,然后又要统计一下这一年大概的收成,还有就是马上就要入冬了,吴有为还不知道这边的情况。
因为是南方,他那个时候的大上海,和这个时候的上海县简直是云泥之别,所以他也不敢保证,这边是个什么情况。
只知道冬天也能捕鱼,在黄浦江里也有小船可以来回。。。。 淡水鱼和海水鱼都有。
就在这个时候,张绅回来了。
他带回来好多的。。。 战船!
就停在白龙港那里,那里原本是一片砂石和贝壳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