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您且不知,此次守城,来敌全歼,却没有损一人,伤。人。。。。 哦,伤了五个人。”守城的副将苦笑道:“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了。
不管是守土还是开疆,一旦开战,死伤难免。
尤其是这种敌人突然袭击的时候,他们虽然早有准备,但是难保没有损伤,本来想着拼尽全力,保一城百姓安稳,已经是最大的成果了。
皆因他们来了之后,没少听人说倭寇的残忍,海盗的疯狂。
谁想到,对方这么不经炸,海盗一波手榴弹都没抗住,就去了西天,倭寇扛住了还多亏了他们一开始没舍得炸自家的牌楼。
后来也没抗住。。 百多快二百号人了,最后就剩下了俩活口,哦,还加一个徐四海,这家伙倒是命大,断了一条腿还能苟延残喘到战事结束。
所以大家别说计较军功了,就是这个战果,都够他们出去炫耀的了。
“这有什么?”吴有为高深的道:“听说过席君买吗?”
那副将摇头:“没听说过。”
吴有为道:“席君买,初唐将领。贞观十五年,席君买领骑兵一百二十人平定了吐谷浑内乱。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记载:丁巳,果毅都尉席君买帅精骑百二十袭击吐谷浑丞相宣王,破之,斩其兄弟三人。”
众人愣住了。
“你们想想,他当时只领着一 一百二十人,却破了吐谷浑数万大军,何其壮哉?”吴有为兴奋地道:“而我们现在有强大的武器,何愁不会跟席君买一样,破万敌于海上?大家能不能做到?”
众人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一个二个的听的热血沸腾:“能!能!能!”
热血了的人们,果然是很利索的,一上午的时间就收拾完了里里外外,换了人去休息,城中和村郭里的百姓们,都特别有安全感。
吴有为却还兴奋着呢,吃过了一点早饭之后,老张愁眉苦脸的进来了:“大人,那俩倭寇,到底要不要审了?不审了小的就将人宰了丢出去了,在牢房里大呼小叫的烦死。
他们的牢房,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现在的牢房让吴有为弄的跟个小单间似的,里头不仅有蹲厕的茅坑,还都有窗户,带栏杆的那种,要求每日都要有阳光照进去,还要通风,不能有异味儿等等。
一个牢房里包括衣柜,以及一扇简单的能遮挡住身形的屏风。
一个大床,上面有稻草编成的席子,糠皮馅儿的枕头,粗布的棉花被褥。
还有床单被套和枕套,要求是必须要干净,哪怕对方是犯人,那也不能含糊。
以前的牢房跟茅坑似的,吴有为去看过一次,再也不想看了。
现在的茅房弄的比一般的小客栈都干净,舒适,并且要求犯人们每十日洗一次澡。
里头很不错,可比倭寇们栖身的小岛强多了,那俩倭寇被凑成猪头,见了也不禁心里喜欢,尤其是那屏风,大床等物件,吴有为人道主义为先,倒是让他们俩好一顿稀罕
这可苦了牢头了。
牢头儿是个上海县的孤寡老人,姓范,老范头儿这个牢头其实更多的像是一个打扫卫生的,专门的牢吏是八个膀大小伙儿,之所以选择他为牢头儿,乃是给老头儿一个养老的地方。
因为牢头儿工资高啊!
现在范老爷子不乐意了,老张也觉得烦人的很,那俩倭寇真想宰了了事。
“哦哦哦!”吴有为这才想起来,他还有俩犯人没问完呢:“赶紧让人押上来,本县还没问完口供呢。
老张。。。。!!!”
一抹脸,老张出去喊人,将那俩倭寇又给押到了吴有为跟前。
乃是在牢房那里的堂口过的审,吴有为用日语问他们话,这回俩人学聪明了,再也不敢信口胡言了,也不说自己是使臣了,吴有为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因为吴有为旁边站着那位锦衣卫的总旗呢,打人是真疼啊!
吴有为记录了许多,包括他们所知道的其他几伙倭寇的藏匿地点,还有几个曾经结盟过的海盗据点。
记录完了之后,再也问不出什么了,吴有为淡然的道:“拖出去宰了吧,记得烧成灰洒进海里,不许留下尸首或者埋了,懂么?”
“是!”总旗抱拳,将两个倭寇的嘴巴用破布堵了,拖了出去。
吴有为带着记录回了前衙的书房整理了一番,打开一个新的地图,标注了好半天。
殊不知,外头已经疯了。
众人都知道大令是个能耐人,想不到也是个狠人,这倭寇要是活着献俘,起码能得不少好处,可是大令却不,他处置这些人很简单,就是宰了,杀了还不算,还要烧成灰洒进大海里。
吴有为的本意是怕尸首在地下腐烂后污染水源,感染瘟疫。
可是古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焚烧尸骨在他们看来那就是不可理喻的事情,除非必要,一般人的尸骨是不焚烧的,结果吴有为要求焚烧。
骨灰都不留下,直接撒大海里去。
这等于是挫骨扬灰了啊!
吴有为在标注海图的时候,众人已经将他这个大令想的特别复杂了。
第359章 嫉妒
吴有为弄完了海图,想到有人受伤了,便带着一些慰问品去看伤员。
结果一进去,发现伤员五个,正在那儿聊天,看脸色,一点没有伤员的苍白。
“这是怎么受伤了的?”吴有为放下水果点心,看了看他们,发现一个个都吊着个膀子。
五个人一听,更是垂头丧气的了。
吴有为以为他们有什么难言之隐,恰好这会儿有人来看他们,见到吴有为后,听到他的问话,顿时就笑的打跌了!
笑够了才道:“大人,他们是当时太兴奋,丢手榴弹的时候,抻到了胳膊,脱臼了。
吴有为。。。。。!
这么个伤,也真是没谁了。
不过吴有为还是让人煮了大骨头汤给他们补补钙,吃带壳儿的小虾籽儿等等。
还让他们多晒晒太阳。
随后吴有为又知道昨晚去追击的人将那些残肢断臂给埋了,便找人去挖出来,烧成灰,丢进海里去!
外面的人得知后,对吴有为莫名其妙的服从了许多。。。。。
再说万通那边,他带着人扫了不少村、乡、镇子等处,果然堵到了许多倭寇和海盗。
好的是没攻破地方,尚且没有什么损失;不好的是,有打破了的地方,被糟蹋的不像样子,幸好沿海百姓都懂得趋吉避凶,早早的跑了,也有没跑了的,被杀被强的无数更有女子遭殃的,自杀以保清白的,不计其数。
万通这些人带的辎重多为手榴弹,手雷等热武器,看到这样的场景都火了,打杀的对方哭爹喊娘,且万通有一点,一个俘虏不要,投降了的海盗也都砍了头。
丝毫不留活口,海盗则问出他们的老窝,再全都杀了祭旗。
这些人犹如一尊尊的杀神降世,在沿海地区杀了个血流漂杵
百姓们极其解恨,对他们都热情相待,基本上不用他们自己埋锅做饭,就有人送来了熟食。
不过万通的人马坚持不拿,万通怕海盗倭寇串通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给他们的饮食里放东西,所以依然坚持自己做饭吃。
但是这么一来,更得百姓爱戴了。
万通没想过那么多,他倒是记得吴有为说过,遇到战事,那些战死之人的尸骨不能掩埋,而是要焚烧干净,他跟吴有为简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也将尸首全都架上柴堆烧了个干净,然后骨灰洒向了大海。
统计军功的书记官倒是越来越乐呵了,这战的次数多了,自己这方却还没人受伤呢!
流言之快如疾风千里,大明海岸线遭遇倭寇海盗侵袭,每年都有,只是多少不知罢了。
这次可能是比较多,据说有大股海盗上岸,还有上千倭寇登陆。
金山卫也出兵扫过几次,可第一,金山卫的兵战斗力有限,且并不怎么灵活;其二,兵士们打仗是要钱粮的。
说句不好听的,没钱谁玩命?谁肯玩命啊?
打仗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随时会死人的!
且没有粮食填饱肚子,打起来岂非输定了?
打仗输了是要死人、丢国土的!
军资何等要紧,上头发下十分东西,不出京就得被截留三分,一层层扒下来,到金山卫的头上能有一半都不错了。
这还的是因为金山卫乃是大明四大卫所之一的缘故。
以至于金山卫的战斗力真不怎么样,能出兵已经是很不错了。
肯定无法跟万通带着的上海卫相提并论。
加上,上海卫的班底可不是金山卫那样的卫所士兵,他们是振威营。
万通已经打算好了,在附近或者在更远的卫所,招收上海卫的班底,而振威营,终究是他替皇,上练的精兵,不可能永远在,上海这里镇守。
待得三五年之后,他们还是要回京的,这里就该是上海卫镇守了。
但是并不知道卫所已经糜烂到了如此境地,遇到了金山卫的人,还以为对方是捡破烂的老百姓呢!
这两日他们前头打仗,后头跟了不少百姓捡东西,倭寇和海盗可是倒了血霉了。
前头没被打死打成了残疾,也被后头愤怒的百姓给揍死了。
万通的上海卫跟金山卫碰面,金山卫有不少损失,可是上海。。。。 连个受伤的人都没有!
金山卫的人,面子顿时就挂不住了。
可是万通乃是万贵妃的亲弟弟,皇长子的亲舅舅,现在大家不吭声,那是因为皇太子刚去世,过几年如果再议东宫的话,皇长子还是很有优势的,武将们并不如文臣想的那么多,家里老大就是要顶门立户的嘛。
也怪当时柏珍他们做得太过,现在大家一致认为“长子”是最重要的,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
明显,皇上现在没有嫡子,在皇太子天折之后,万贵妃的儿子,便是皇长子了。
朝中曾经支持过柏珍的人,现在一个个都无法改口,宪宗皇帝不吭声,就是看他们的笑话呢。
当初不是逼着皇上立太子么?
现在太子天折了,皇次子便成了皇长子,看你们还怎么说?
万贵妃的身份是上不得台面,可她有皇长子在,你们要是想立别的,也没皇子给你们立啊。
所以现在金山卫虽然眼热万通的那些手榴弹,手雷,却不敢朝他要,更不敢跟人家比战力。
万通却不吃独食,他找了金山卫的参将。
金山卫没有全部出动,皆因金山卫乃是属于保卫陪都南京的海防前线的军事要地,不可轻易空巢。
金山卫与威海卫、天津卫、镇海卫列为四大名卫,是如今明朝沿海军事重镇和繁荣之所。
出来的是一位参将带着卫所属下的兵丁。
万通将人叫来,很是客气的道:“皆因前头战事太多,无暇后路,请金山卫的人拱卫好后路,安顿好百姓。”
后路也很重要,交给自己人才放心。
虽然他们的后路其实也没什么,因为他们殿后的也是精锐,且带着的是掷弹筒,至今为止,它们还不曾发挥威力。
因为还没机会,一波手榴弹过去,基本上已经没有敢站着的爷们儿了。
“那怎么好意思?”参将嘴里发苦,脸色讪讪。
“你们有伤兵,不能急行军,恰好给本官收尾。“万通板着脸给他找借口:“你也看到了,我们要是收拾的话,耽误时间。”
参将见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只好点头道:“末将领命。”
“但是需记得,不可留活口,也不许留尸首,都给焚烧成粉,洒在海中。”万通道:“我大明的国土,不埋敌人的尸骨!”
他这句话说的相当霸道,偏同为军人,参将等人被他说的相当感慨:“不错,我大明的国土,不埋敌人的尸骨。”
这句话,也从此传开,大明的将兵们打了仗之后,但凡是敌人的尸骨,都是焚烧干净,倒是无意之间,免去了许多因为掩埋尸骨引|起的当地的瘟疫等病。
而且万通也是知道变通的人,他故意留了没被炸死的海盗倭寇给他们去杀,也分他们一些军功。
前头所向披靡,后面的人也喝得着肉汤不是?
他们这边好热闹,上海县那边也不消停。
皆因上海县现在发达了,有人羡慕自然就有人嫉妒,青浦县令被拿下了,他那一系的人都纷纷掉马,青浦县丞倒是得了好处,没有县令的情况下,县丞可暂代管理本县,等待新任,大令的到来。
这位县丞是本地人,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青浦县令在位的时候,没少打压县丞,只不过碍着他乃本地大族嫡支的人,不动他罢了,却打压的厉害,没多少权给他。这位县丞也能忍,只保护好自己手里头这点权势,不跟大令争,反正也争不过。现在大令被朝廷治罪,他可是如鱼得水了。
可是随后,上海县发达了起来,因他的家族与沈家有旧,当年是沈家祖宅要被海盗和倭寇抄了,他们当然看热闹,可是现在沈家明显起来了,在上海县更加过的好了。家族当然眼馋了,也想青浦县如上海县一般,更有各家乡、镇和村子的人来要求建立高墙厚屋等等。
县丞本来想运作一番,给自己某了青浦县县令一职,结果因为有隔壁上海县比较,上面以上海县为准,愣是将青浦县比到了泥里头去。
他筹划多年,硬是挨到了县令倒台,岂能服气?心里是憋屈又窝火。
听闻海盗倭寇登岸劫掠,别的地方不如青浦县这边隐秘,他便心生一计,让人散布谣言,说上海县怎么怎么好,里头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花姑娘遍地都是云云。
加上上海县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有不少人在去年就过去做过生意了,这一传十,十传百的,里头自然有海盗和倭寇的耳目。
还是那句话,流言之快如疾风千里,不少海盗倭寇上了岸听说了上海县的变化后,都往上海县那地方挪动。
最初没有过去,是因为他们把不准,到底是真是假,等他们问了好多被抓的人之后,知道那地方的确有钱了,才打算过去搂一笔。
他们登陆在一处,但是船只是不停在登陆之地的,着将船只弄去,上海的吴淞口或者白龙港,尤其是白龙港,那里平时乃是一片自然形成的野港,又大,他们想着,卷了上海县城的钱财和女人,登船离港,回到大海上去。
茫茫大海,余波万里,就算明军全部出动,也找不到他们的一根毛。
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听说不少伙儿都让那边的卫所官兵给灭了。
恰巧他们有人去过,上海县,虽然听说了上海县修建的好,可他们也都没见过,到底是怎么个好法儿。
还是印象里那破败不堪的县城,一个冲锋就能拿下的烂地方。
有钱?那也是给他们预备的,一个个的都放弃了跟卫所官兵硬对硬的来,都想跑去,上海县发个小财,便要赶紧溜回大海深处,现在已经是初夏四月了,最迟五月份就要在海上躲避暴风雨,六七月份是海盗倭寇绝迹的月份,那个时候海上风浪大的能直接淹没某些小型岛屿。
八月份海上会好一些,等到了九月份才能再次出海,十月份上岸,一月之内抢劫,月末登船离开,冬月就得找地方避寒,腊月和正月二月皆不得出海。
三月份从大海深处出来,四月份上岸。。。。
皆因在海里一走便是个把月,来回的时间很紧,夏日里风雨太大,他们也不敢冒险航行。
所以不少大股小股的海盗倭寇,直奔上海县而来。
吴有为这里有兵工厂,且材料充足,自从见识到了手榴弹的威力,兵工厂的人更加紧急做出了上万枚手榴弹,几千枚手雷,给城头补足。
加上掷弹筒专用的小雷,也补了两万枚,兵工厂的人一个二个的兴致勃勃,这产出着实吓了守城的副将一大跳,这是连夜开工捣鼓出来的么?
要知道,兵工厂的人是不能熬夜的,因为他们做的东西很危险,所以有规定他们只能上三个时辰的班,做两个时辰的活,中间还有一个时辰是给他们休息的时间。。。。
第360章 鏖战
吴有为还不知道自己这上海县即将迎来一大波的敌人,他跟着人去埋地雷了。
上次若非地雷示警,恐怕还真是被人摸到了跟前而不知自。
加上这次来的人乃是倭寇,吴有为心下更是警惕,不仅在县城附近的小道上埋了地雷,还在各个村子的入口处埋了一片雷区。
不过在雷区前头放了警示牌,上面乃是用简笔字写着:此处乃是雷区,当心有炸。
这是怕万通他们回来了,误踩。
但是又怕别人认识字儿,知道了就该不中计了。
幸好吴有为给万通留了一手,他让万通教导这帮子精兵悍将的都是简笔字。
这个时期的繁体字跟后来的简笔字有着天壤之别,故而很多人都看不明白,唯有万通的手下认识。
所以万通他们写秘密信函等要紧公文的时候,悉数用的简笔字。
只有他们自己人认识,别人别说写了,认都认不全。
埋完了地雷,还去兵工厂说了说,让他们不要加班加点的做工,万一出危险呢?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兵工厂的人听话了,都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继续他们的两个时辰的工作时间。
因为打了个胜仗,士气高涨,民众也安心,结果这一日,下了一阵的雨,幸好盖城墙的时候,因为考虑到沿海风雨多,便早早的就预备了防雨的夹墙道,里头跟个长廊一样,还有嘹望用的小孔,可以用掷弹筒的小长条形犹如墙垛的地方。
外面电闪雷鸣,有人担心地雷是否能不受天气影响,另一个道:“前些日子不也下雨了么?后来地雷不也炸了?”
众人一听,可不是么!
只是这次的雨,比前几日的大了一些,且电闪雷鸣的轰隆隆,众人无聊了往外看看,天地间一片哗啦啦啊。
过了许久才停了雨,众人刚上了城头舒口气,却发现不好了!
城下不知何时,来了好大一一群人,看那样子就不是好人,因为他们一个个都举着兵器呢!
再往远处看去,不少雷区都被爆了!
“敌袭!敌袭!”城楼上的战鼓被敲响,且四面城楼的战鼓都被敲响了。
原来,刚才打雷下雨的时候,人家就摸到了上海县,只是上海县那偏僻的地方都被放了地雷,海盗和倭寇,谁认识字儿呀?纵有那么认识几个字的,也没有认识简笔字的呀。
打雷的声音太大,遮掩住了爆炸声,加上外面闪电,人眼看过去都是花的好么。
好不容易,这帮人用人命填过了雷区,到了城下,结果雨停了。
天上虽然还阴沉沉的,但是没有了雨幕的遮掩,他们立刻就暴露在了上海县四周的空地上。
这次来的人很杂,南边清一色的都是倭寇,东西两边是海盗,北边是倭寇和海盗参半。
四个城门都紧闭着呢,且有不少热武器在,倒是没人惊慌失措。
副将让人急报吴有为,让他赶紧安排人手,或是躲起来,或是看看能不能有危险的时候,找个方向突围?
他们这点人守城,对方可是有上千人,那架势,恨不得踏平上海县。
吴有为却坚持回道:“让他们放心大胆的打,区区一千人而已,上次一百多人,一个照面,不也没了么?”
这口气,这气魄,顿时让前来传信的人军心大定,一抱拳跑回去跟他们说了,并且自加了一句:“吴大人决定与城池共存亡!”
在他看来,不给自己找后路,就是要与城池共存亡了。
屈原之所以名流千古,不就是因为他的土大夫情怀么?
楚国没有了,他投江自尽了,大明又是一个讲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朝代,吴有为的举动,让众军士们敬佩不已,同时决定跟大人一样守好上海县城。
当兵是为了什么?
纵然都战死“了,也要拼光对面的敌人,当身后的妇孺百姓能活的好好的。。。。。
在这一刻,军心空前凝聚。
在敌人过来的时候,城头的大炮先开火了,只不过他们距离很近,这大炮大的已经是他们后面的人了,前面的人已经到了牌坊那里。
这次没人去珍惜牌坊了,反正大人说了,牌坊等死物不必在乎,丢手榴弹丢的那叫一个欢快啊!
这实战就是跟平时训练不一样,丢出去一炸一大片。
上面守城的人丢的欢乐,下面进攻的人就郁闷了。
明军什么时候战斗力这么高了?而且这火炮的射程。。。 是不是太短了点儿?还有,这是什么新式武器吗?怎么一一炸一大片,这边的人就跟韭菜似的,一个爆炸过后就倒了
后面的人虽然说能及时补上,可越补上人越少,最后到了护城河跨桥那里,就剩下小猫两三只了。
这么几个人,能干啥?
大门都推不开好么!
在他们过了护城河的跨桥后,就不再有炸弹下来了,就在过来的人沾沾自喜的时候,上面响起了火枪的声音。
大明这个时候的火枪还不是太先进,多数人手里头还是火铳,而吴有为设计的火枪只有那么几千把,万通给带走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给了吴淞营那边,再有三分之一才用来守城。
一面城墙上,也就二百来支。
另有四个角楼里有几十支在。
不过就算是这么少,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