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也够了,因为海盗和倭寇一照面就被炸飞了,那些人是嗷嗷叫着逃跑啊!
他们只管在后头追,对方只要一停下脚步准备抵抗就是一波炸弹丢过去,终于体会到了上海卫和吴淞营那些人的豪爽了。
此次倭寇和海盗登陆的人数虽然比往年都多,但是却依然被打退了,不仅被打退了,他们还没能祸害一个村子,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两手空空啊!
只是在他们退到了海面上之后,却更倒霉了。
吴有为知道他们退走了也不敢派兵去追,倒是金山卫的人去了,他们人多啊!
上海县再一次获得了胜利,不过不能追击却能打扫战场。
得了东西后吴有为让人暂时停放在军营的临时库房里,等万通他们回来分东西,这个他就不掺和了。
然后是派人出去采购青菜等新鲜的食材,好做两顿庆祝胜利的伙食。
吴有为在书房正琢磨怎么写奏折的时候,张家老三跑了进来:“老爷!老爷!大人他们回来了!”
吴有为一听就愣住了:“回来了?怎么会回来了?”
按理来说,行军都有哨探的习惯,斥候都要提前走一遍的,这会儿。。 怎么没人来见他大军就回来了?
“不是,大人他们回师,结果在海上遇到了溃败的海盗和倭寇!”张家老三兴奋地道:“让人传话会来,说打完了倭寇和海盗再登陆!”
吴有为更愣住了:“啊?”
倭寇跟海。。。 也太倒霉了!
不过既然万通他们在海上跟他们遇到了,没道理就这么平平淡淡的擦肩而过,干脆打一架吧!
吴有为也能理解,他见了会来报信的,那人晒得黑的很,不过一呲牙,牙倒是挺白的:“大令,您放心,大军是得胜回朝,占城那边已经有人过去接手政务安抚黎民了,大军都没费什么事儿,那安南黎氏便投降了,只可惜他们没了国王,我大明的官吏一过去,他们那里的百姓才安心。”
这是吹牛呢!
汉朝到明朝多少年了?人家统治了那么多年,突然又回归汉人的怀抱了,能习惯么。
不过强权之下,小老百姓能有那个反抗勇气的,太少了。
所以他们都。。 归顺了。
这让大明的官员更好的展开了工作。
可是,万通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很巧,正好将撤退到海上的海盗和倭寇们堵了个正着。
大明水军薄弱大家都有目共睹,张绅也没让吴淞营的人出海跟人在海上干架,一个是没船只,另一个则是水战还不那么熟练。
就算是万通带去的一半水军,那都是提前不知道演练了多少遍的人。
不然万通也不敢带人出海平叛去啊。
吴有为在上海县里等了三天,万通那边才来消息,却不是好消息:“万大人他们去追击海盗了,还说若是被寒流阻隔了回程,就在海上随便找个岛屿猫冬过了年开春再回来。
吴有为都蒙圈了:“那怎么行?”
海外现在可不是后世,都是度假酒店,那些地方现在可是荒无人烟,再说他们的东西带的也不多,过冬怎么可能够呢?
可是来人已经归队了,他们回来就不会继续回到海上去了,因为也找不到万通他们了。
吴有为有些忐忑的等待,除了沿海大捷之外,占城大捷也报了回来,占城那边甚至给朝廷进贡了百万石的稻米。
可见人家那里不缺粮食,据说那里全年都能种稻子。
以至于大明的米价都有了波动,是便宜了一些,不过吴有为的上海县依然保持着正常价格收购了这一年的稻米。
双季稻让这里的人不再挨饿,守着一条黄浦江和出海口也不缺水产品吃,自家再种点地,打一点零工赚点现钱,好么,上海县提前实现了小康化。
冬,十一月己酉,万通他们还没有消息。
吴有为着急上火的不得了,每天的公事办完就往码头上跑,可码头上虽然人多,却都是来做买卖的商人。
因为上海县招商引资的成功,很多商人都来这里之后,吴有为又适时的推出了免税政策,反正现在上海县也在免税时间之内,他就免税三年又如何?
不收钱上海县也能维持下去,有钱,任性啊!
十二月癸酉,本来这一年的腊月,应该是赈济京师饥民的,可大明有了玉米等海外方物,又有了占城进贡的百万石稻米,根本不缺粮食。
沿海大捷和占城大捷消息传出去之后,北边的人也蠢蠢欲动了起来。
腊月底,孛罗忽、加思兰屡入安边营、花马池,犯固原、宁夏、平凉、临巩、环庆,南至通渭。
他们想着的是大明不可能两线作战,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明犀利的不是将军,而是武器。
早在刘聚出海前,就已经将手榴弹的图纸命锦衣卫的人带回去了,宪宗皇帝那里紧急加工后,送往各个边关,用于守城。
同时,水泥在上海县使用良好,甚至能坚固码头,加固城墙。
宪宗皇帝也批准了工部大量生产水泥,加固边防,如今大明的边境已经坚若磐石。
可是在吃腊八粥的时候,万通他们已经渺无音信了。
吴有为一边吃着米粥,一边在码头旁边盖了个吴淞楼,在楼上最高层往外看:“也不知道他门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点儿没回来了,那就真的是要在海上过年了。”张绅坐在他对面,也抱着个粥碗喝腊八粥:“放心吧,他们总不会饿死就是了。那些海盗窝里总该有点存货。”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给他画什么地图!”吴有为后悔不已。
万通临走的时候,他将海外地图给了他,还有标注着各个海盗倭寇藏匿的岛屿的海图也给了他,本来是想让他有所防备的,结果没想到万通竟然带着人出海追击后,一路走了下去,说是要掘了海盗窝,缴了倭寇巢。
没有那些东西,吴有为肯定万通不会那么心大的去海上耀武扬威。
是年,琉球、哈密、安南入贡。
安南这次依然来了,贡品还是原来说好的那些,只不过这些真是安南国自己的东西了,绝不是在占城那国库里掏出来的宝贝。
而且态度之恭谦有礼、笑容之低下,让大明的人都有些惊讶了。
其实安南使臣的心里也在哭,谁让万通的大军一过,他们那里的码头全都毁了,港口全部砸烂,再敢侵犯大明国威,这就是下场!
那里还有一位公公阴测测的威胁他们说敢告状,就宰了他们!
安南的人一个个都被吓傻了,国王都病倒了。
第373章 成化九年
所以安南来使特别老实,不该说的话一句都没说过!
朝中又因为万通带兵下海,一去不回,各有猜测,就连昭德宫的万贵妃都对此关注了。
一见到宪宗皇帝就问:“可有忠明的消息?”
宪宗皇帝就安慰她:“他出海,自然是有把握的,一冬天在海岛上过也没什么,听说海岛特别温暖。”
“温暖有什么用?”万贵妃眼圈就红了:“都不在眼巴前,我就知道,他一走就不听我的话了,说出海就出海,音信全无,他。。。 他这是要我的命啊!”
宪宗皇帝头皮发麻:“你别哭啊贞儿,他不是一个人走的,那么多人陪着呢,听说带走了不少火器,厉害着呢!”
“厉害个屁!”万贞儿呸了一口:“厉害能厉害过大海吗?我听沿海过来的宫女们说,那大风一起,海浪比城墙都高!船只在海上航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带着人多有什么用?喂鱼吗?”
宪宗皇帝被问的哑口无言,同时心里也暗恨那些沿海过来的宫女,没事儿跟贵妃说这些干什么?
其实他误会了,那些宫女都是早些年,万贞儿跟她们一样的身份,她们才能聊到一起去,现在,谁敢跟万贞儿说沿海的事情?谁不知道万贞儿的亲弟弟万通万大人带着人一走就没影儿了。
满皇宫的人都在心里嘀咕,但是不敢在贵妃面前说。
“海虽然大,可也有岛屿,也有淡水存在的岛屿。“宪宗皇帝劝慰道:“再说了,朕也查过了,冬日的确不宜在海上航行,会有危险的,等到过了年,,春暖花开了,他们回来顺风顺水。”
“哼!”万贞儿不开心。
宪宗皇帝想办法让她开心,点宫戏给她看,宣杂耍艺人进宫逗她开心。
可是万贞儿开心不起来,哪怕是在除夕的家宴上,也没多少笑模样,周太后看她那样也心疼:“大明列祖列宗会给他们保佑的,他们都是我大明的水军。”
“臣妾知道,多谢太后。”不管怎么说,皇太后这话,是明目张胆的安慰她了。
不过扯上大明的列祖列宗,是为了表示皇室也在担心水军。
王皇后也对万贵妃多有照顾,知道她上火了,让人送了不少下火的东西给她,清火茶,下火的汤汤水水等。
同时,王皇后也对纪氏多有照顾,谁让这位现在养着唯二的皇子之一呢。
正月初一,后宫又有一位嫔生了,还是个。。。。 女儿。
整个大明也觉得皇帝真是太有女儿缘了,女儿有十几位了吧?而且一个个都养的不错,偏偏儿子却养死了一个。
唉!
而上海县,除夕,漫天的眼花绽放,映亮了整个夜空,只可惜,吴有为的眼里只有担忧,而无喜色。
万通他们已经失去消息两个多月,快要百天了。
就算是过年,他也没心情。
只是大家都在指着他过日子呢,所以他还是强挺着安排各种事宜,新年是各种事情比较多,尤其是作为一方父母官的吴有为。
去年也是百废待兴,今年就不同了,吴有为特意立了上海综合学院。
里头各科分得很清楚,他想全面发展,但是京中的陶文书院却不行,因为陶文书院是在京中,而那些人送孩子来上学,奔的是科举,考的是功名。
那里的人也都见多识广,功名之心很重。
而这里不一样,这里是沿海,是一片待开放的地方!
而且这里的人,也不一定非要读书考功名,他们更希望跟人学一门手艺。
这就符合吴有为的心意了。
所以他新年初一,去的是码头,祭拜的是海神娘娘,码头上立了吴淞楼,还立了妈祖庙。
水泥雕的妈祖,上的各种色彩,金粉银粉都有。
吴有为祭拜过妈祖之后,又去的上海综合书院,在那里祭拜的历代先贤。
他这里供奉的并非只有孔子一个,还有墨子、孙子、鲁班等等,几乎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看着历代先贤,吴有为心里想的却是:等有机会了,把达尔文啥的都摆进来,那才叫中西合璧呢。
成化九年,春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壬子,王越败加思兰于漫天岭。
果然,那些人腊月的时候进犯边关,没能捞到好处不说,还被边关的明军打的落花流水,因为天寒地冻的,他们退回去后也损失不少。
但是土鲁番的速檀阿力破了哈密卫,将之据为己有。
这件事情就让人忧郁了,哈密卫离大明有点远,大明的军队有些鞭长莫及。
不过大明在过年,并不能在这个时候出兵,而且哈密卫虽然说是大明的卫所,但是却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卫所却每年朝贡,这就说明了问题。
上海县的春节一年比一年热闹,只是这一年虽然也热闹,却因为水军未归而给大家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过了二月二,便开始预备春耕,上海县的建设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张绅在这里又招收了一万人的水军,组织他们训练。
吴有为又建设了织布厂、肉干厂、咸鱼厂子等等,大力发展。
罐头厂正在筹建中,主要是这个时候的密封条件不是很好,去年实验制作的罐头,有五分之一坏掉了,但是剩下的五分之四却都是好的!
只是隔着密封的罐子,谁也不知道里头是好是坏。
吴有为想了半天,他才想到,要先有玻璃才对!
于是给宪宗皇帝上了一封奏折,以及一封密信。
给了张绅,速度快。
这两年他也知道了,张绅跟京里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也不知道他都跟宪宗皇帝说了什么。
然后宪宗皇帝就给他。。 回信了。
吴有为还是第一次交到这么高位的笔友,打开一看,里头第一件事竟然是说万通!
水军没了可以再组,万通没了可不行!
他姐姐整日给朕脸色瞧。
吴有为明白了,皇帝在昭德宫那里没少吃排头。
所以命令吴有为,一定要在万通回来的第一 一时间,让他赶紧给他长姐来封信,以缓解朕的境遇。
当然,他也嘱咐了张绅,俩人一起相互监督,等待万通归来。
第二件事情,玻璃厂的事情可以开,但是南边开了,北边也要开。
你在南边卖东西朕知道,你都贴补给了水军,两个大营的人也没少分钱,朕心里有数。
吴有为砸吧了一下嘴巴,皇帝都知道了也好。
第三件事情则是让他也带动一下附近的青浦县,那里好像很穷的样子。
当然,跟以前的上海县比,那里是很富有的,但是跟现在的上海县一比,就很穷了。
第四件事情则是让他看护好兵工厂,毕竟当初为了安全起见,兵工厂是建立在上海县北城区。
在万通没有回来之前,那里可要让吴有为费心了。
如今宪宗皇帝知道了火器厉害的甜头,自然重视起了兵工厂,还跟吴有为在信里说,京城的工部已经着手在西郊外的山上建立一座兵工厂。
京里不能跟上海县比,不可能在富贵云集的京城里开辟一大块地方建立兵工厂,那不现实,因为兵工厂不仅要生产热武器,它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第五件事情就是让吴有为放开了手脚做事情,有他这个皇帝当靠山,百无禁忌。
这一点,让吴有为有点摸不着头脑,跟亲自来送信的张绅道:“我还不够放开手脚吗?”
他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手大脚了。
张绅笑眯眯的道:“吴侍读啊,你还真是天真,你这上海县大把大把的赚银子,还免税,上面的人想来你这里沾点油水,连个借口都没有,岂能甘心?皇爷这二年发作了两江多少官员?护住了上海县这一方天地,给你施展身手,而你也给皇爷长脸,每年两次大捷,别说朝中的大臣们了,就连武将们都对你竖大拇指,说你是这个!”
他也竖了竖大拇指。
“加上你这里又是招商引资的,这词儿还不错!”张绅的笑容更大了一些:“好多人眼红呢!为何松江府一直没有府尹?皇爷是怕您被人压制,所以这府尹的位置,咱家猜测是给您留着呢!”
吴有为被说的晕头涨脑,宪宗皇帝对自己这么爱护啊?
“而且全天下也就松江府没有了冰敬炭敬,三节两寿都没。。。 都没什么贺礼。”张绅憋了憋,到底没憋住:“去年过年你送了两颗黑白色的珍珠算是出彩的;今年过年是极品羊脂玉雕琢而成的老君像、观音像,以及一对红色珊瑚树。里头还包括你代万大人送的礼物,说实话,东西很贵重,但是数量。。。 很少。
“上海县就这么大,再想弄个什么宝贝,也没有啊!”吴有为撇嘴:“我不是还进贡了一百把锋利的倭刀么?”
“那倭刀自打沿海大捷,就不值什么了。”张绅也学吴有为撇嘴:“原来一把倭刀上百两银子都是便宜的,现在?这边十两银子能买一把,买十把还赠一把呢!”
吴有为被他逗笑了:“这么大的优惠呀?”
“还不是你搞的!”张绅道:“什么优惠大促销,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到处促销,好多商人来上海县一开始还有点忐忑,后来却发现这里真赚钱啊!”
弄的上海县地价频繁上涨,他那外城的房屋才起了个地基,就有好多人来县衙打听购买条件了。
这次吴有为狮子大开口,直接翻了十倍的价格标注,并且没打算分期付款,全都现金交易!
银票的不要!
“为什么不要银票呀?”张绅很是不解。
“那还要自己去兑换,都要现金,到时候分钱也好分。”吴有为道:“成色不好的一概拒收。
这年头的钱可不像后世,因为是金属制币,里头的贵重金属含量就有待商榷了。
一分杂色九分银子是一个标准,三分杂色七分银子的又是一个标准。
九分九纯银的那只能是官库里的银子,或者朝廷户部下发下来的银子。
但是经过了几手之后,拿到手里的就不知道是几分了。
所以吴有为对钱的要求很高,要的都是纯度高的,纯度低的一概不收。
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某些人空手套白狼的生意,他还不自知呢。
张绅心里叹了口气,探花郎还真是一点不给人留面子。
三月清明,江南烟雨霏霏,好多人家开始祭祖,祭祖过了就要下田插秧了。
吴有为在这边做官,并没有弄什么灵位带着,只是在当天朝北面家乡的方向,上了三柱清香,撒了三杯米酒,算是祭奠先人了。
他更着急的是万通,这都三月份了,还没消息。。。
第374章 开门红
三月十五,吴有为自己给自己休了个假,坐在吴淞楼里往外看,码头上依然热火朝天,来往的船只那叫一个多呀!
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象,吴有为很满意,毕竟倭寇泛滥的时候,应该是百年之后,那个时候乃是嘉靖年间,最是泛滥,沿海百姓民不聊生。
现在可是好多了。
吴有为以手指敲着桌子,他打算将沿海的海岸线都筑起水泥台,这样的话,那些地方就不足以让人登陆了,想要登陆就得找海港。
为什么把民用港口建在这里?因为这里有吴淞营守着。
而另一个适合的港口白龙港,则干脆就是军港,那里更是有水军的大部队驻扎了。
这样就能保证上海县附近两个适合登陆的港口的安全,再有,野滩登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很麻烦的,毕竟野滩有的地方是烂泥塘、流砂石等等,不安全。
且海船一般不能靠近,只能隔着老远就得让倭寇和海盗自己下船入水游到岸上去。
下水十个人,到岸上能有几个就没办法保证了
吴有为不是出生在海边的,所以对大海的了解并不多,这二年也是跟着人看得多了,才知道一些。
如果将海岸线都筑起水泥墙,一呢,可以防止任何人随便登陆;二,也可以防止走私。
是的,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走私,只是上海县原来太破了,走私的资格是没有的,更不够看。
现在上海县发达了,这走私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吴有为这里免税着呢,走私也就没了生存的土壤,但是日后总归是要收税的,有了税收,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
而某些商人,哪怕是税收的再少,他们也舍不得。
更何况大明的赋税并不低,走私简直太有可能了
吴有为正在想这些事情,就有个人气喘吁吁的爬上楼来:“老爷!老爷!”
“怎么了?”吴有为回头看向来人。
“万大人他们有消息了!”来人的话刚说完,吴有为“腾”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一溜烟儿的往楼下跑,差点儿摔下去。
载他的小马车一路风驰电掣,幸好现在,上海县的官道都是水泥大道,都是四车道的那种。
而且吴有为走的是专门的官道。
四车道分为官道、兵道、民道和商道。
现在都是免费的,但是等开始收税了,商道那里就是专门留给商业往来的运输货物的,可以适当的收取养路费。
不过吴有为这些打算现在还不去想,他就在大堂那里见到了张绅,以及十几个晒得黝黑的汉子。
“这就是来报信的斥候。”张绅也高兴得满脸通红:“来来来,咱家还没让他们说话呢,一直在等你。”
吴有为感激的一拱手:“多谢了!”
按理来说,水军的事情,根本和吴有为没多大关系,可是张绅过年的那段日子一直在这里陪着吴有为,就怕他一个想不开。
此次接到消息也没自己单独听,而是让他们什么都不用说,带着人就来了上海县衙。
没想到跟吴有为走两岔去了,吴有为去了吴淞口码头的吴淞楼,又去做他的望夫石了。
还没去吴淞营找张绅吃饭呢。
在等待的时间里,张绅已经让这些人洗过澡换过衣服,吃过饭喝过水了,就得等着吴有为回来了。
吴有为见到人也激动了:“他还好吧?”
“好,大家伙儿都好着呢,没少一个人,没缺一块肉!”领头的斥候一呲牙:“就是怪想念家里的,这会儿还在海上飘着呢,我们这些是先前探路的,大军两日后即将到港请大人和监军多做准备。”
“当然!当然!”吴有为的嘴丫子差点儿咧到耳根子上去:“等大军回来了,一定给大家伙儿接风洗尘,大碗的肉!”
“不!”领头的斥候一脸便秘样:“就要青菜!要绿色的菜叶子的那种!”
在船上,其实他们不缺肉吃,甚至不缺鱼吃,但是却少菜吃,尤其是绿色的蔬菜,刚才他们吃饭的时候,也特别点了香菇油菜、果仁菠菜和瓜菜汤,虽然厨房也给他们做了红烧肉和白斩鸡,可没动几筷子,都奔着菜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