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松江府的知府和华亭县的县令,也一起到任了。
并且给吴有为捎了口信,让他有空去拜见一下上官。
吴有为直接接待的来人:“实在是不凑巧,大军出征,如今这边就本县与青浦县令在支撑着,实在是走不得,不如等大军凯旋归来,本县与青浦县令再去拜会上官。。。 如何
来人据说是松江府的捕头,来这边是为了办公,听了这话一抱拳:“遵命!”
他倒是走得轻松,吴有为犯愁了:这来的什么人呐?
对方给的帖子上也没写名字,只写了官职。
不过随后他就没时间考虑了,因为程鹏云的程氏一族,举家搬迁。
他们程氏一族,全都过来了,一共八房人,因程家有个规矩,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八房人都是嫡出,三四百口子的人来了,却没落户在上海,而是落户在了青浦县。他们在杨一清手里头买了一块地,作为族人聚集地,而那里就被称为“程家村”。
吴有为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这个地方,但是现在那里归属青浦县,并且因为是新建的村子,杨一清就按照县城的建设规制来,把那里建的特别好,这下子别的村子不乐意了。
不能让大令这么做,你家亲戚你就给建了个村子,我们村子也很破啊?
但是杨一清也说了,建设村子人花钱了,你们要是花钱,我也给你们建。
谁不想自己的村子安全啊?谁不想跟徐家汇、陆家嘴那样,建设的固若金汤?
倭寇和海盗现在是不来了,不代表以后世世代代都不来了。
住在海边的人,都在担心以后,这辈子是安稳了,自己的后辈们可也得安稳才行啊!
于是一个个的开始搜刮自己家里的存款,打算也弄个安全村落居。。。。。
这边安排好’了人,那边程鹏云就去拜访吴有为了。
“怎么去了青浦县呢?”吴有为一见面就抱怨:“我都把房子给你准备好了。”
“没办法,家父觉得还是挨着亲戚住得好,于是就去了青浦县了。”程云鹏抱歉的道:“加上应宁还答应给我家孩子当先生。”
“啊?”吴有为愣住了:“去教书?”
“不不不!”程鹏云赶紧摆手:“他只是偶尔去程氏族学里教导一番,能得当朝榜眼的指点,那些小子很幸运了。再说应宁现在是朝廷命官,怎么能给人当先生呢,这里可不是京里,每天事情多着呢。”
吴有为郁闷了:“我的事情也很多啊?可是我也会去给学生们上课的。。。。。
偶尔教学瘾头犯了,他就会去上海综合学院,挨个班级的上课,各科撸一遍,神清气爽有没有?
还能赢得不少同学们崇敬的眼光,这对吴有为来说,才是他最喜欢的成就感。
“您若是闲着的时候,也能过去讲讲课。“程鹏云巴不得吴有为也去呢,好歹是个探花郎啊!
“嗯?”吴有为奇怪的看了看他:“我讲课的内容,你们八成听不进去。”
民间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对经商了三代的他们来说,银子来得太容易了,生意顺风顺水,渐渐的花钱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也不愿意为了节省或多赚一个铜板而费心,久而久之,想不出败家子都难。
只有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钱也不是万能”的,才会激励他们奋斗,前三代人是奔着赚钱去的,后三代人就得奔着科举使劲儿了。
这就是程氏一族的思想。
而吴有为讲课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从最基本的语文和数学,到新晋的科目化学、物理等等,基本上,没有跟科举挂钩的地方。
这样的课,程氏族学会欢迎么?
“不管讲什么,但凡是你能去,就是他们的荣幸了。”程鹏云却不管那个:“算术也挺好,不能出去当个书呆子,连数,都不识。
那才会让程家的老祖宗们蒙羞呢!
自家商户起家的,子孙后代却不识数,说出去都丢人。
“那好吧!”吴有为打算试一下,反正他现在自己的学校里头,有不少学生都还不错,对化学呀,物理什么的,还挺感兴趣。
当然,小孩子都要全面发展,现在他们要学的就是认字和识数,等到了大一点再开始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学习,稍后等大学的时候,就专精某一。。。。
就像陶文书院,现在的陶文书院更像是一所袖珍的综合性大学。
崔铁牛他们就是第一批即将毕业的学生。
而吴有为现在县衙里任职的,都是他的学生们,这些学生们虽然出身不高,可是一个个很聪明,不聪明的也很务实,不然他也不可能这么轻松的就大刀阔斧的改建上海县了。
自己的班底,用着才顺手。
而给他当县丞的人,便是当年大山夫妇的孩子,大山跟吴有为的姓,他家的孩子因为父母和祖父母都是奴籍,就算是除籍了,他这一代也不能科举,于是便带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堂弟过来,给吴有为帮忙来了。
这个叫吴家庆的孩子,今年十八岁了,可是成熟的跟二十八岁似的,他比吴有为可要负责任多了,每天都守在衙门里办公。
而吴有为也放心的将若大一个衙门交给他去处理,这孩子两年来磨炼了出来,越发的老辣了。
跟程鹏云发完了牢骚,程鹏云就跟他进入正题了:“那玻璃的生意,怎么做?”
“我想好了,你可以这么做。。。。。”吴有为跟他嘀咕了一番,程鹏云大为佩服:“你要是从商,没人能赚的过你了!”
“那是!”吴有为摇头晃脑:“可惜呀,我从不了商,不然早赚的盆满钵满了,天下第一富豪,舍我其谁呀?”
程鹏云原以为被自己比喻成商业奇才,会让这位探花郎生气,结果却发现这位昔日的探花郎,今朝的县令,还是那么有意思。
“如果你同意了,就这么办吧!”吴有为道:“你在青浦县如果开商行,会上税的,而在我这里,起码还有三年期的免税时间。
如今他来上海县已经三年了,当初跟宪宗皇帝耍赖,你来我往的冷是压制了六年的赋税,等六年过后,他就得交税了。
不过现在他已经让人开始统计赋税的问题,并且严格执行明朝的赋税政策,每个月都有赋税清单送给该交税的人,不过是跟他们说,让他们知道朝廷免了他们多少钱,记得以后如果要交税的话,必须积极主动。
“可以!”程鹏云道:“正好趁现在我去选个地方,开办商行。
“我有个地方你看看。。。。”吴有为从自己书架上抽出一个卷着的图纸,打开,给程鹏云观看:“这里怎么样?”
这是一个新城外围的地方,那里地势开阔,环境也好,有一座三进带跨院的大宅子,后面的后罩房盖成了三排房间,可以供人居住,也可以当成货仓;再往后便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可以当成露天的卸货场。
又有很宽的车道,可以通过并排的两辆货车;更有上下水,干净,卫生,整洁,环境优美。
程鹏云道:“去现场看看!”
没见到实物他也不敢点头,吴有为当即穿戴整齐,跟他一起去了那边看房子。
门口就是商业街,这附近吴有为打算招商引资过来,全都是开办商行的地方,因为当初设计的这里就是商行一条街。
往来的都是货车,所以这里离码头也近,还有专|门拓宽的水道可以走货船,这都为商行一条街打造的有利条件。
而且这里还有城防的驻军,如果有什么火灾、偷盗的,很快就会有人过来处理。
程鹏云看得很仔细,最后满意的点头:“多少钱?”
吴有为比划了一个数目,程鹏云摇头:“太贵了!”
“不贵了,给你的是亲情价,换一个人,要这个数!还得有要求。”吴有为严肃的道:“本地不许有任何败坏风气的行业,例如青楼楚馆和赌坊赌馆,这都不许开设,一旦发现,立刻拘捕,家财充公,所有人员一一概发往南边金矿去开矿。”
并且遇赦不赦!
这个就有点严重了,因为那里是个孤岛,去的人不说,那里做工的人岂能知道外面大赦天下了?
做到死都没人可怜的地方。
而且那里管着的都是穷凶极恶的海盗和倭寇,万通每次带兵出海,都会在那里驻扎几日,一来补充淡水,二来运送给养,三来则是起到震慑作用。
官兵频繁的往来,那些人才不敢放肆。
程鹏云笑了:“当我程家是那样的人家吗?我早就听应宁说过了。
上海县,是个很特别的地方。
“只是,应宁那边可有点辛苦了。”程鹏云笑着道:“听说他一开始封闭青楼楚馆的时候,对方反应激烈,若非大军压境,他还不能顺利结束那些青楼楚馆呢。
第393章 都是熟人啊!
“应宁也是想教化一方百姓。”吴有为正义凛然的道:“看上海县多好?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乌烟瘴气,百姓们过的不也挺好么?”
而且上海县因为有钱了,发达了,好多人都嫁闺女过来,成亲的人好多,这一年上海县不少新生儿登记造册呢!
只要能养大成人,上海县的人口将翻一番都不止。
又有不少外来人口充实上海县的鱼鳞册。
程鹏云摆了摆手:“你就别说了,应宁都跟我三令五申,让我不许做那种缺德的买卖,我程家也是本分人家,在老家那会儿做的都是粮食和店铺、布匹等买卖,并非开设那种地方的。
这一点一定要说清楚,程家在老家那里就很本分,可不能让人误会。
“这个我肯定知道。”吴有为很是诚恳,心里却想着:自己当然知道了,不然也不会找程鹏云合作了。
要知道,沈家也一直盯着呢,他们家总想跟他靠近。。。。。
吴有为将程鹏云介绍给了万利,俩人自去商议买卖事宜,这事儿他就不管了,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想着如果要觐见上官该怎么办?
首先就是得送点土特产。
上海的土特产很多,如今开发出来的花样和名字也越来越接近后世他所熟悉的特产了。
醉蟹来两罐,三棱布来四匹,对方可能会带家着,于是找了妹子水仙,帮忙挑了一套好看但是不贵的金头面,因为对方的家眷可能年岁很大了,所以是金镶嵌珍珠的,看着十分华贵但不庸俗。
米酒什么的也来点,主要是不能太贵,太贵有贿赂,上官的嫌疑;也不能太便宜,那就有藐视上官的嫌疑了。
吴有为挠头了,这送礼他在京里倒是随意,毕竟京城富贵之地,什么没见过啊?
在这里就不行了。
最后,在自己的空间里挑了两个小玉佩放里头,又从皇上赏赐的礼物里,挑了两个紫檀木的摆件添上,看着像个样子了。
另外备了一些上海县的资料,如果要看的话,他就交上去。
同时,十分殷勤的期盼万通赶紧回来,没他在,他总觉得不安。
十月份的时候,万通他们终于回来了。
先期回来的是商船,不用说了,吴有为在码头见到了,下了船的人一个个都笑的合不拢嘴,甚至还有商家直接就问吴有为:“大令,能请您吃个饭吗?”
“吃饭做什么?”吴有为愣了愣。
“表达一下对大令的感谢啊!”那商家是个小胖子,搓着自己肉嘟嘟的手掌道:“这次可很赚了一把,好歹容我们给您道个谢。
大令不爱女色,也不收钱财,他们送点特产倒是收,可那点东西值什么呢?都是家里常见的货色。
可是送钱都给退回来了,还得了警告。
大家总想感谢一下大令吧,就是没机会。
“你们能好好的做买卖就不错了。”吴有为见大家伙儿都围着他呢,便朗声道:“大家记住,免税就这几年了,过些年正常缴税,可不得拖欠啊!这都是皇上对上海县的体恤照顾,要谢,大家就谢皇上的隆恩吧!”
于是众人只好朝北面方向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头,谢主隆恩了。
吴有为对于这些商人战战兢兢的处事方式很是同情,都是因为商人地位低下,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啊。
但是他没注意到,人群里,有几道目光是看着他的,那目光里若有所思。。。。。
商船散开之后,两天的时间,万通的船只回来了。
依然是盛大的欢迎仪式,众水军家属都自觉的过来看自家人。
万通他们回来也带着战利品,这次不知道又是哪儿的海盗倒霉了,被他们给撅了老窝儿。
回来后安顿好了,万通才回了后衙,在海上漂的太久了,吴有为给他放了洗澡水,让他在里头泡着,自己穿着小裤头拎着澡巾给他搓后背,一边搓一边跟他聊天:“这两次回来,怎么没见到俘虏?”
他还想着让俘虏帮忙干点重活儿呢!
结果两次都没见到俘虏的身影。
“都送去开采金矿了。”万通舒服的趴在浴池边上,享受吴有为的搓澡服务:“那里缺人缺的厉害,要不是有海盗和倭寇当矿工,恐怕兵丁们都想自己上手去采了。”
“这么积极啊?”吴有为都被他逗乐了。
“是啊,这次金子采了一万五千两,回来后就顺着水道运进京城了。”万通趴着不动弹。
吴有为用水瓢舀了温水给他冲后背:“这么多啊?”
他空间里也有金子,三四万两还是有的,不过那是他多年的积蓄,跟人家金矿是不一样的,人家那是取之不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之竭掉。
恩,他们采集的有了技巧,自然就多了,而且那里有吃有喝的,听你的话,并不虐待那些矿工,他们一开始不听话是怕被折磨死掉,现在却积极的很。”万通一想起来就笑了,转身将吴有为揽进怀里,一起下到了浴池里泡澡:“现在就是赶他们走,他们也不会走了,那里吃喝都有,最开始不服管教的要么没了,要么老实了,剩下的日子好过
了,自然,就安静了。”
吴有为知道这个过程肯定经历了很多的血腥和镇压,但是谁让他们是海盗倭寇呢。
“那感情好,他们若是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在金光过个十年八年的,就放出来当个良民吧!”吴有为道:“都是生活所迫,海盗里头应该也有大明的子民。”
“这。。。。 到时候再说吧。”万通没忍心说,十年八年的,那金矿还在不在就两说了。
何况人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呢。
“倭寇就算了。”吴有为一听万通这么说,以为八成有门儿,赶紧补充条件:“非我大明子民的,就算了吧!倭寇啊,红胡子海盗之类的,都终身制,当矿工都是看得起他门了。
话说刚看见外国人的时候,吴有为还激动了一把,结果因为语言不通,加上红胡子里头的人也有会说南边方言的,才知道他们这伙乃是附近海上最有名的一股海盗,杀人如麻。
吴有为当时就不想跟他们沟通了,赶紧一股脑的都送去当了矿工。
回头想想,海上马车夫的出现还得一二百年呢,现在过来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人,还是弄去当矿工的好。
俩人在池子里泡澡却说的如此煞风景的话题,万通不高兴的将人扯了过来:“不聊这个了,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吧!”
吴有为。。。。。? 嗯?”
管家本来端了米酒酿圆子过来,想让两个人吃点热乎的,泡个澡,舒服舒服,结果在门口听到动静之后,立刻就走了,并且吩咐人不许靠近主屋,等老爷和大人出来再说
万通回来了,和谐过后,吴有为赖在人家怀里说了上官已经就任的事情:“你说我准备的这些东西,去看他,应该可以吧?”
“无所谓。“万通摸着他的背脊给他顺毛儿,素了好长一段时间,刚才折腾的狠了些,吴有为去泡了灵水才回复的若无其事的样子。
好神奇,他现在又有点蠢蠢欲动了,只是看怀中人好像累了,即便身体不累,可能精神上也会累,他就默默的给他顺毛儿,而不是再吃一回。
“他要是敢索贿,皇上也不会派他来。”万通道:“现在的上海县,可是在皇上面前都露脸了的地方,不是谁想欺负你这个小县令,就能欺负的了的,看看原来的那些人的下场,就知道了。“
宪宗皇帝是个很护短的人,万通跟吴有为每年带给他和大明的财富,足够让他这个皇帝刮目相看,更何况,俩人也没什么错处,他护短护的很是理直气壮。
所以万通才敢说,吴有为多虑了。
其实吴有为也是被吓着了,以前看电视、电影的时候,总是说当官的多么草菅人命,上官朝下属要贿赂的,而且到了大明他才知道,大明的俸。。。。 真心不高啊!
在家收拾了两天,吴有为不甘不愿的跟杨一清一起,去了府城松江。
松江好像还是老样子,一如既往的繁华,沉静又有魅力。
松江府在宋朝的时候便是海运繁华之地,所以现在它也很繁荣昌盛。
只是这次来,吴有为不得不硬着头皮,跟杨一清一起去拜访知府大人。
松江府一直是府城,所以这里的衙门看着很有历史感,上次吴有为来了后没仔细看,就直接点个卯,走人了。
而杨一清来的时候,这里还没知府大人呢,也就无所谓拜见不拜见了。
等他们俩来了之后,知府里的下人很是热情,接待他们俩在客厅,茶水点心的没少上来,俩人面面相觑,坐在一起,等着见上司。
过了一会儿,外头就有人来了,俩人听见脚步声,赶紧站了起来,结果进来一人,俩人都傻眼了!
“看什么看?不认识为师了?”来人有着乌黑的长须,和不怒自威的气势。
一个文官,有这种气势,吴有为来到明朝之后,就见过一个,那就是刘宣。
如今刘宣就在他们面前,吴有为跟杨一清执弟子礼:“见过恩师。”
“嗯。”刘宣坐在了主位上:“都坐下吧!”
俩人面面相觑后,坐了下来。
一坐下来,吴有为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恩师,您就是。。。 知府?”
这难道是降职了
“不是。“刘宣摇头:“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
俩人一听,果然乐了:“那太好了!”
有这位在,别人想动他们,就得考虑考虑恩师的态度了。
“嗯。”刘宣摸着胡子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俩。
俩人莫名其妙的时候,外面又进来一个人:“恩师,也不等等学生。”
吴有为跟杨一清惊的站了起来:“启昭兄?”
进来的人竟然是他们那一届的状元,张升,张启昭!
“嗯,本官乃松江知府。“张升进来笑呵呵的一拱手:“见过布政使大人。”
杨一清回过神来,抱拳道:“见过上官,见过布政使大人。
吴有为撇嘴,但是拱手的礼节没含糊:“见过上官,见过布政使大人。”
“好,都坐,都坐!”刘宣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三个学生:“还有一个呢?”
张升笑道:“随后就来。
“是新上任的华亭县令吗?”杨一清好奇的问:“是谁呀?我们认识吗?”
吴有为也挺好奇。
“你们一会儿见了就知道了。”张升笑着道:“那人你们认识,还挺熟。
“不错,以后要好好相处。”刘宣摸着胡子道:“我们一路同行,先去我那衙门安顿了一番,才出门的,本官这是来巡视地方来了。”
第394章 放心了
他们这么说,俩人更好奇新上任的华亭县令了。
还挺熟?谁呢?
“大人,先生,我回来了!”那人声音清亮,显然很年轻,而且推门进来的时候,手里头还拎了两条肥美的鱼儿,是松江府有名的四鳃鲈鱼。
“先生!”来人见到吴有为跟杨一清,眼睛都亮了。
吴有为跟杨一清也懵圈了:“铁牛?”
来人正是三年前回去的崔铁牛,他说他是回去参加科举的,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他。
“嗯!”崔铁牛笑着道:“如今有了字,叫开元。”
“哦?”杨一清乐了:“可是唐朝开元时期,定黄河的铁牛典故?”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 蒲津渡位于山西永济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
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
元朝末期,发了大水,桥毁了,铁牛便成了摆设,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
后来因为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只是现在还没有沉默,而崔铁牛的名字,是父母给起的,不能更改,于是便找了个合适的字来搭配。
“怎么是你来当华亭县令?”吴有为惊讶了:“你散馆了?”
“嗯。“崔铁牛摸了摸头:“从您这里回去后,就科举会试了,考中了之后在翰林院待了三年,都是先生带着我们的,然后这次散馆,就被吏部安排着,跟先生一起来赴任’了
他说的先生,便是张升,别忘了,张升还是陶文书院的客座教授呢。
“来了怎么不说一声?”吴有为惊喜过后,就抱怨道:“早知道我就早来了。”
“我派人去请了呀?”张升坏笑道:“你不是说你没时间么?”
“我那时的确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