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属于代表东山文化的临济宗相国寺派。
他们校长曾经去那里旅游过,当时他还想呢,屁大点的地方,还分什么寺庙教派?
“嗯?”万通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说,也生气了,也是,大明的皇帝也才是“天子”,他就敢号称“天皇”!
这是大不敬!
没人说,可能不注意,有人说了,那就不妥了。
于是万通连夜出了门,只可惜,朝廷已经封笔了,但是在新年的朝贺上,却有人发了难。
在日本国使臣进贡了二十匹倭缎,二十件金漆物件,十把风雅折扇。
这就是全部的贡品了。
当时吴有为站在那里,看着那些东西,气得要死,这么点东西,打发要饭花子呢?
谁知道那个有着半月头的家伙,一张□,用拗口的汉话道:“日本国王足利义教进贡,致书大明天子。。。。。。。”
第442章 这个时期日本的现状
国书写的不错,说不上文采斐然但是十分恭敬,加上日本来使是一个梳着半月头,穿着干干净净的和服,一说话还点头哈腰的样子,这让大明君臣上下十分得用。
但是吴有为越看越来气。
曰本人确实很诚恳,千百年来他们用这种诚恳,欺骗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他们抢了东西,然后远遁而去,等到打不过对方了,又非常诚恳的道歉,诚意十足,就好像之前的事情真的是某一部分人的错误。 而我华夏大地的人们却受着上千年的儒家文化教育,讲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于是日本人借着他们的诚恳,让华夏人原谅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然后,他们发现隔壁的庞然大物,是个非常好脾气的邻居,于是他们变本加厉,他们索取无度。
不知道他们进贡来的东西里,有几成是出自华夏?
别的不说,就说倭缎,日本那里是不产倭缎编织材料的,现在宋应星还没出生,但是他写的《天工开物》卷二倭缎条: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
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
其织法亦自夷国传来,盖质已先染,而斫线夹藏经面,织过数寸即刮成黑光。
北虏互市者见而悦之。
而后世的《大清会典》里也有记载:江宁织造局岁织倭缎六百匹,近则苏州等处亦织之。
为极珍贵之织物云。
说明倭缎原是日本制造的缎匹,后来福建漳州、泉州等地仿制,仍称“倭缎”,也称“洋缎M。
他们织造倭缎的原材料,不知道是从大明的哪里进货的?还是干脆就是抢来的?
他读完之后,按礼节的流程,有鸿胪寺少卿上前,接过国书,奉送到陛座丹阶下,由鸿胪寺卿代皇帝接过国书,再转交给丹阶上的内侍,内侍接过来要不动声色的检查一下,看有无不妥之处,检查过后,才能 转放在御案上。
皇帝有的时候会打开看一眼,有的时候,碰都不碰一下。
但是能拿到他面前的东西,肯定都是安全的,这国书不知道被鸿胪寺的人搜查过几遍了。
自从”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出来之后,国书都是有大小规制的,重量大约是多少,保证没有一把匕首沉就是了。
可是就在鸿胪寺少卿要去接国书的时候,一个御史跳了出来!
此人吴有为认得,此人姓马,名中锡,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于明初徙于故城县。
他是成化十一年的进士。
历史上,他也是个名人。
据说最后官至右都御史。
不过因为他嫉恶如仇,对万贵妃以及万氏多有弹劾,最后被以兵事为朝廷论罪,下狱死。
此人能诗撰文,生平有文名,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曾师从于他。
著有《东田集》。
吴有为记得他是因为它的名字,马中锡,很容易被普通话不好的人喊成”马中医“或者是”马中西“的。。。。。。。
这个人,说白了,就是一个正义感爆棚的家伙。
也不知道他是打哪儿听说了日本过的情况,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蹦出来发难了:“不可接!”
这三个字,让鸿胪寺少卿瞬间就收回了手,日本过来的那位使臣愣住了,双手举着国书,懵圈了。
“为何?”宪宗皇帝终于开口了,因为满朝文武和外交使臣都在呢。
“皇上,此人并非日本国国王所派使臣,乃是冒充的!”马中锡愤怒的怼道:“不仅不是使臣,还是乱臣贼子!”
来的这位山名氏中文不太好,加上马中锡愤怒的咆哮,他就更。。。。。。没听明白了。
“哦?”宪宗皇帝一愣,他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他以为马御史是不满意日本国的贡品。
不过说实话,这些番邦属国的贡品,他也没看上,但是面子不能丟,看不上市看不上的,你不来进贡朝贺,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所以日本能来,其实宪宗皇帝是得意大过好奇。
其实他也知道,无缘无故的,怎么可能就来朝贡了?
就是不知道原因,又因为对日本的印象并不好。一个是因为日本在他登基多年也不按时朝贡,另一个则是因为倭寇泛滥成灾,明显,宪宗皇帝觉得是日本的责任),所以宪宗皇帝没怎么当一回事,反正隔着一 片汪洋大海呢!
日本国就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跟大明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是假冒使臣进贡,那问题可就大了,说法也就多了。
宪宗皇帝不得不重视此事:“马御史,你可有证据?”
“回皇上,臣。。。。。。。”很明显,马御史没有证据,御史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但是关系到两国外交,哪怕那是个附属国,十年八年的都不来一回,那也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
吴有为迈出一步,朗声道:“启奏皇上,臣有证据和证人。”
众朝臣们一阵哗然。
万安现在就在礼部任职,礼部平时就是个清闲的衙门,他更没什么实权,这会儿却觉得机会来了!
“吴大学士,你可不要信口雌黄。”万安站了出来,正义凛然的道:“此乃我大明新年第一次朝会,意义非凡。。。。。。。”
万安的意思,竟然是劝宪宗皇帝息事宁人!
因为大明丟不起这个脸,甚至是攻歼马中锡无事生非,吴佣不分场合的跟着捣乱。
自有那跟万安一个心思的大臣,支援万安。
胳膊断了折在袖子里,有丑可别往外露。
“你也知道意义非凡?”吴有为这是第一次见到万安,这位大人长着一张国字脸,三撇长须,眼睛有神,正气凛然,就是不说人话不干人事。
这种人,外表不像个汉奸,内里指不定多狡猾呢!
“你!”万安被这么轻视,心里当然窝火。
其实他不止一次试探的对吴佣攻击,因为他看得出来,成化帝虽然跟他可以聊一些男人之间的带色儿的话题,却从不在国事上跟他有所嘱咐。
但是吴佣却能在皇上面前留下名号,甚至连东宫的左春坊大学士之位,都给了他。
所以在不经意间,吴有为还不知道自己被人给记恨上了。
“我什么?”吴有为懒得搭理他,扭头对那来使就说了日语:“叫什么名字?”
“外邦小臣山名十五郎。”山名十五郎惊讶于有朝臣会说他他们的话,又高兴于大明也有他们的人学说自己的母语。
“日本天皇陛下可好?”结果吴有为第二句话,问的却是天皇,而非足利义教。
山名十五郎一愣:“尚好。。。。。。。”
“一休宗纯大师就任大德寺主持,真是可喜可贺啊!”吴有为道:“应仁之乱平息了,也不错,但是区区一个将军,也敢自封为日本国王,是不是得给我大明一个交代?好歹我大明也是宗主国。你在来之前,毛利 次郎失败了,人已经死了吧?”
吴有为越说,山名十五郎就越惊讶,冷汗仿佛春天的小草一样,冒了出来。
“现在你们的国号应该是文明吧?哦,天皇应该是后土御门天皇。”吴有为眯起眼睛:“后土御门天皇讳成仁,嘉吉二年五月,作为后花园天皇的第一皇子出生。母亲是从四位下右马助藤原孝长的女儿。孝长是内 大臣藤原高藤流的后裔,当时身为下级公卿担当木工寮修理的职位。后土御门的母亲作为典药头和气乡成的养女和内大臣大炊御门信宗的犹子而入宫,得到天皇宠幸而生下后土御门。”
他记得这个,是因为一休哥儿。
小时候着迷嘛,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很感兴趣,然后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便研究了一番,后来他考日语,过级的时候,有一些日本的历史,他很是下了一番苦工。
山名十五郎已经要疯了 :“你怎么知道的?”
后土御门天皇的出身,连一些普通的大名都不清楚,因为他是历史上天皇母家身份之低微,只有当年僧人能圆的女儿所出的土御门天皇可以相比拟。
因为母家出身之低微,所以压制不住各地的将军、大名和小名们,所以才导致战国时代的到来。
“我还知道,他是第一百零三代天皇,居于京都御所,曾经四次提出退位,在朝臣一条兼良和皇太子胜仁的劝说下作罢。幕府再三拒绝天皇让位的请求其实是担心营建上皇宫邸和举行皇位继承仪式会给乱世的 财政带来困窘。”吴有为大声的斥责道:“而你,山名十五郎,只是一个乱臣贼子之后,竟然敢冒充日本使臣?你们的天皇知道你们来大明么?H 这种事情简直闻所未闻!
朝中因为大朝会,自然有通译在侧,吴有为说的是日语,而通译在一边翻译过来便是汉语。
宪宗皇帝一听,日本的国主过的这么惨?
当然,通译没有将”天皇“二字翻译过来,自动改成了 “国主”,这样就导致大明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的国主号称“天皇”。
其实日本早在文正元年的时候,就因为幕府将军继嗣问题而起了纷争,诸大名的军队云集京畿,大乱一触即发的氛围下,朝廷于十二月举行了大尝会。
不久以后,昌山义就的大军攻入京都,应仁、文明年间的大乱就此爆发,后土御门也就成为中世纪最后一位举行大尝会的天皇。
这个战乱造成京都一带皇室与公卿贵族的领土被掠夺,不但幕府地位一乱千丈,皇室也开始发生财政拮据的问题,往后影响了连续后几任天皇连即位仪式的举办都有困难,皇室逐渐走向衰微。
不但原本朝廷的仪式活动被迫暂停,连天皇也逃难到当时将军足利义政的室町第,一住就是十年,一直等到土御门殿修好才回宫去。
战乱过后,朝政荒废,皇室的领地遭到各地大名的侵吞,朝廷收入大幅锐减。
朝廷内部传奏日野胜光和大御所夫人日野富子专横跋扈,天皇的地位仿佛傀儡一样。
后土御门生前数度表示退位的意愿,都没能成功,甚至在明应九年九月后土御门天皇崩,幕府迟迟不肯支付大葬费,天皇遗骸在宫中放置了整整四十三天,都还无力下葬。
最后葬于深草北陵,而在般舟院陵也安置了部份骨灰。
而吴有为将他知道的符合这个时期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任何一个皇帝,最忌讳的便是大权旁落,而日本国主不仅大权旁落,甚至主弱臣强,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退位?一个国主会在什么情况下,不断的提出要退位的要求?
第443章 见过农田的小太子
第一当然是性命受到了威胁。
第二就是活着不如死了的好!
堂堂一国之主,什么样的境地,让他连江山都不想要了?
朝臣们议论纷纷,来使们也各有各的看法。
宪宗皇帝则是重视起了此事:“吴爰卿,说明白,今天朕就要当殿问一回案了。”
万安一看宪宗皇帝都表态了,立刻转变了态度:“不错,虽然日本多年不曾来朝贺,但也是我大明的属国,国主更是恭敬我大明的皇帝陛下,所以,请皇上为日本国做主!”
“请皇上为日本国做主!”大臣们全都异口同声。
这句话,嗯,山名十五郎听懂了,就因为听懂了,他的脸色更白了。
而属国来的使臣里,数琉球使臣最为激动:“求宗主国皇上为我等属国国主做主!”
他都这么说了,别的肯定也这个意思。
夹生饭一样的表了一顿忠心后,宪宗皇帝抬了抬手,示意他们安静,在大朝会上,当然没人敢跟宪宗皇帝对着干,都消停了,宪宗皇帝才开口 :“万通!”
“臣在!”万通站了出来,一抱拳。
他今天穿着的是锦衣卫总指挥的衣服,因为是武将,更是锦衣亲军,所以他是带刀上殿的,绣春刀别在腰间,刀柄上坠着一块用上好的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眶眺。
因为“睚眦必报”,这说明锦衣卫是个小气的组织,所以吴有为给他配了这个刀坠儿。
“带他们下去,好好问一下,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假冒使臣?还拿了国书!”宪宗皇帝生气的大声道:“剩下的使臣回去也跟你们的国主说,承认大明是宗主国,就要有属国的态度,当我大明不存在的, 以后我大明也当它不存在。”
宪宗皇帝这意思一说,属国们惊慌失措。
因为他们来大明朝贡,除却朝贺外,还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来大明做买卖,大明给的赏赐颇多,加上顺便过来做买卖也能大赚一笔。
所以他们积极的来大明走动,连琉球都是如此,尽管宪宗皇帝说了,要他们两年一朝贡即可。
但是他们还是年年都过来。
不就是因为有利可图吗??
再有一点,就是琉球国王给宪宗皇帝的亲笔信,里头不知道写得多惨,反正宪宗皇帝让汪直和张仑出去靖海的时候,顺便去琉球走两圈。
然后,日本就来了使臣。
“遵旨!”万通一招手,自然有锦衣卫上前,将日本使臣全都带了下去。
临走的时候,山名十五郎还在高呼:H冤枉!皇上!饶命!”
这三个词儿倒是没喊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练的太久了,还挺正字圆腔。
只可惜,没人理会他,他就这么被锦衣卫拖出了大殿。
而马中锡跟吴佣也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万安灰溜溜的回到了他的位置,他觉得自己刚才犯了个错误,必须要弥补回来,不然在皇上面前,可就无法保持形象了。
因为日本远道而来,这第一个献礼的便是他们,所以他们之后,乃是暹罗。
暹罗送了象牙和宝石以及黄金一千两,香料若干。
太少拿不出手。
其实他们来的时候打听过了,大明最近采了好几个金矿,他们本来是给五百两的,但是到了地方听说人家一运回来就是上万的金子,他们这五百两拿不出手啊!
于是临时改成了一千两。
都是一两一个的小金裸子,不过是做成了圆桶的样子,并非元宝的样子。
而象牙则是五对,都是一米以上长度的象牙。
还有红蓝黄绿四色宝石,各有十几颗的样子。
他们那地方也生产香料,所以香料一样一百斤,都是精选出来的檀香、苏合香、迷迭香等等。
要是在以前,宪宗皇帝肯定满意的不得了,但是现在,他不缺这些东西了。
因为南边有占城,暹罗有的,占城基本上都有,加上海盗窝里搜刮来的,那都是精品!
所以宪宗皇帝兴致缺缺的看了一眼就算了 :“不错。”
暹罗使臣冷汗直流,生怕被宪宗皇帝让人丟出去,像日本使臣似的,那他可丟人了。
琉球使臣进贡的是珍珠,他们那里靠海,采珠比较方便。
只是大明有养珠场,珍珠这种东西。。。。。。还真不缺。
不过琉球能拿出来进贡的当然不是凡品,是龙眼大小的二十颗金珠,金色的珍珠。
还有五十颗小拇指肚大小的银色珍珠。
以及上百颗一样大小的普通珍珠。
特色就是一样大小,这个在野生珍珠里很少见,不知道要攒多久才能攒到这么多。
安南则老实的给了大明一千金子,五千银子和一些安南的特产,都是一百斤起,比起以前可要翻了一倍的贡品量呢。
宪宗皇帝终于体会到了吴有为所说的“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意思了。
安南过后,便是远道而来的乌斯藏。
他们进贡的依然是他们的牦牛肉干五百斤,雪虎皮四张,雪狐皮十张,牦牛皮一百张,羔羊皮五百张。
以及一对青雕,是训练好的青雕。
宪宗皇帝对这个礼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笑着点了点头:“很好。”
等日本、安南、琉球、乌斯藏、暹罗都进贡完毕了,便是满都鲁和加思兰两个部落了。
这次加思兰不敢托大,也不敢让满多固勒再来京城见成化帝,所以他们都是遣使来朝,两个部落进贡的最大亮点,便是他们进贡的是马,战马! 更妙的是,满都鲁给的五百匹战马里头,夹杂了十匹种马!
而相对而言,加思兰的战马就很普普通通了,而且都是母马,一匹种马都没有。
不过现在大家都瞒着加思兰,因为满都鲁还在跟加思兰的身后,加思兰吃肉他喝汤。
能暗中跟大明来往,已经是满多固勒费尽心机了。
御马监的刘永诚老太监可是乐呵了。
不过户部也要了几匹走,他们现在收回了河套地区,那边的养马是不是该有个种马啊?
热闹的新春大宴过后,便是成化十四年了。
十四年春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谴责日本来使,名不正言不顺,另派吴淞营水军探查日本,确定日本国主情况。
日本来使遣回,永不许再踏入大明境内。
贡品?
当然是没收了。
至于回礼?
来使都是假冒的,还回什么礼物?
同时,吴淞营接到了皇上的手谕以及兵部的命令,汪直拿着手谕笑的阳光灿烂;张仑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
正月里最热闹的话题,大概就是日本了。
国主被将军们压制,听说穷的在将军家里住了十年!
又听说他们那里打的乱七八糟,然后大名小名们失败了,就带人退出日本,来大明的沿海以抢劫为生,这就是倭寇的来历!
麻蛋!
大明人生气了,你们自己那里乱,凭什么要连累大明啊?
尤其是沿海地区,流言如风一般的传遍了大江南北,正月十五的花灯还没下架呢,沿海地区已经上折子,说民情奋勇,想要跟着水军一起去靖海!
当然,朝廷是不会允许的,民间是民间,打仗是军队的事情,所以宪宗皇帝驳回了奏折,但是叮嘱那边的人一定要好好的看好百姓们,鼓舞士气,更要防范有机会反扑回来的倭寇们。 吴有为是在正月二十上班之后知道此事的,当时他正在跟太子殿下一起做个小实验,听到之后,便问太子殿下:“殿下对此事怎么看?”
小太子笑了笑:“民间是民间,朝廷是朝廷,军民不可混为一谈。”
吴有为很是欣慰,幸好小家伙儿的政治素养不错。
没叫嚣着要一起去打倭寇。
“可是,先生,什么是倭寇?”小太子装了不到三分钟,立刻破功被打回原形。
他不知掉什么是“倭寇”。
吴有为给他解释了 一下。
小太子这才明白,明白了就生气了 :“日本太坏了!”
“对!”吴有为十分认同:“太坏了 !”
在二月二,吃过了猪头肉之后,朝廷恢复了正常,各国使节也陆续的踏上了回去的路。
吴有为继续在左春坊上班,教导小太子各种知识,包括实践,让他养两只小兔子,冬天也不可能让小太子总是出去,上次出去回来后,外面就有风言风语了。
所以吴有为尽量少带他出宫门。
不出去也可以,在家里搞个小实验室也行啊!
于是小太子知道了,铜锈是绿色的,铁锈是红色的!
还知道了小兔子吃了湿乎乎的草会拉肚子,得吃干的草料。
小太子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吴有为也越发的欣慰,他父皇他尽量改变,但是小太子可以从小培养嘛!
三月戊辰,免浙江被灾秋粮。
己卯,赐曾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辛已,罢乌撒卫银场。
实在是大明不缺钱了,而且那个银场所产并不多,然后,就是负责那里的人,统统进了锦衣卫的诏狱。
他们被养的肥肥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下百万两的身价!
气的宪宗皇帝要清查大明所有的矿场,被万通给拦下了 :“皇上,息怒,水至清,则无鱼。”
这种贪_点的可以理解,可要是贪太多,那就是找死了。
前头处理的那些人才过去几年啊?这就又有不怕死的了。
“朕的东西,朕赏赐给他们是赏赐,不问就取,朕还要他们干什么?”宪宗皇帝气坏了。
本来就是自己的钱,被人不知不觉的就给贪污了,他能不生气么。
万通没吭声,正好,刘永诚来了。
这位御马监的老太监已经老态龙钟了,但是依然精神抖索,他是来要种马的!
只可惜,种马就那么点儿,分一分就没了。
户部有河套马场想要种马,刘永诚的御马监也想要种马,还有兵部更想要,然后你争我夺。
宪宗皇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