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万通早上教导小太子习武扎马步的时候,就带来了菜苗:“先去种下去。”
结果今天早上,就种了一早上的。。。。。。菜苗。
又加了一刻钟的马步,才准许小太子去用早饭。
等吴有为来上课的时候,菜园子里已经种上了新的青菜苗子。
“这是黄瓜,这是豆角,这是茄子!”小太子指着旁边的菜苗道:“那是辣椒。”
“这是谁给您带进来的?”吴有为还打算自己带菜苗来着。
“是小舅舅。”小太子挺胸抬头:“孤还要了辣椒!”
“嗯,太子殿下很好。”吴有为夸赞道:“您还知道辣椒。”
“知道,乌斯藏来朝,父皇赏赐了他们五百斤辣椒粉,他们高兴的一个劲儿的磕头。”小太子道:“所以,孤要种植辣椒。”
“好,太子殿下知道辣椒,已经很不容易了。”吴有为:“正好,今天是自然课,我们呀,就说一说辣椒,这个东西很神奇,一开始是绿色的,但是熟透了的时候,会变成红色。。。。。。。”
第446章 太子进行时
小太子对辣椒感兴趣,番邦使臣们也对它情有独钟。
尤其是满都鲁那边,他们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根本不种地好么!
但是辣椒是一个神奇的调味料,它的辛辣征服了那些游牧民族的胃。
可他们无法种植,只能跟大明交换,辣椒成了跟盐巴和茶叶一样重要的调味品,那么南方呢?
日本使节团本来想带回辣椒的种子,可惜,他们人都被扣下了;琉球带回了辣椒的种子,不知道种的怎么样;而暹罗也被赏赐了辣椒种子。
以往让他们占尽便宜的赏赐,却在实际上缩水。
绫罗绸缎都换成了辣椒种子、玻璃器具和棉布和纱料。
没办法,因为,现在大明的百姓讲究的是穿棉布休闲。
有大玻璃窗的那才叫大户人家,看看金銮殿上,透明的大玻璃窗,让外邦使臣看不够的看,恨不得切下来搬回自己家去。
大明的国力强盛了,这边贸。。。。。。也开展起来了,有了共同的利益,谁还敢对大明出手?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明不高兴了,不做边贸了,损失的可不止一家。
边贸惠及的可不是一个部落,而是整个草原,能填饱肚子,谁乐意打仗啊?
所以满都鲁才会那么嚣张,联合一些同样做边贸的部落,将加思兰死死地限制在了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既不让他走,也不让他多赚钱,等于是软禁了起来。
而加思兰那个老东西也很能屈能伸,发现自己跑不了,就当起了老佛爷,在草原上低调的不得了。
那边的战事越来越少,但是也有想不劳而获的,那样的大明都打赢了,而抓到的战服。。。。。。没有就地斩首,更没有讲什么仁义给放回去,而是运到南边的海岛上开采金矿去了。
隔着千山万水,加上北边草原上的英雄们,对南边的大海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他们都很老实!
“你从哪儿知道这些事情的呀?”吴有为吃晚饭的时候,就听万通说,北边运了三千战俘去南边开采金矿、银矿和铜矿等各种矿了。
“汪直来的消息,他跟北边的镇守太监关系好,他觉得矿场缺人,正好那太监不想要俘虏,本来想偷偷的宰掉,又怕被御史言官们发现了又是一顿口水官司,干脆将那些战俘都贬为奴隶,卖给汪直,这样没人说话了。一个战俘才要一两银子,便宜得很,汪直就让人带了银票过去,将人押送到了南边开矿去了。”万通咽下嘴里的饭菜:“南边又发现了两座铜矿,不过汪直是个明白人,肯定不会跟前些年那几个似的,光知道搂钱。”
因为有战利品分成这块在,其实汪直的钱够花了,只要不是太贪心,绝对够用。
“这倒是个好办法。”吴有为吃饱了放下筷子,看万通喜欢吃肉骨头上面的肉,就给他用筷子和小刀刮上头的肉筋:“放回去也是个麻烦,不如都送去开矿。”
“嗯,而且他们语言不通,想跑。。。。。。也跑不了。”万通道:“那些战俘身体也很壮,比倭寇那些人好用多了。”
干活有力气啊!
在矿工的伙食上,大明并不吝啬,好吃好喝,只要你干活。
就是不给开工钱。。。。。。。
六月炙热如火,知了在树上叫的欢快,中午因为有事情,就没睡午觉,结果先生和弟子俩都无精打采。
小太子坐在桌子前。。。。。。昏昏欲睡,吴有为也。。。。。。很困顿。
最后吴有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殿下,请与臣一起,睡个回笼觉吧!”
“哦。。。。。。好呀!”小太子一下子就高兴了。
吴有为让人安排他跟小太子一起休息,下午根本没教小太子什么新的功课,就是睡觉。
俩人睡了一觉,到了黄昏的时候才醒。
“好舒服呀!”小太子抻了抻懒腰,可随后就想到了一件事情:“先生,我们这么睡觉好吗?”
书上不是说,要“苦读”的么?
“太子殿下,您是储君,将来的江山共主,你不需要苦读,只需要有识人之明。”
吴有为教育他:“而中午没有午睡,下午就没有精神,所以以后如果您还不午睡的话,只能耽误下午的时间,去午睡了。”
“可是,先生,为什么孤和您都会困顿不堪呢?”小太子不解了:“孤晚上睡得也不晚啊?”
小太子还小,根本没有所谓的“夜生活”,到了晚上他就睡觉了,自觉没有缺过觉。
吴有为无奈的道:“因为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啊!”
小太子懵圈了,吴有为背着手,优哉游哉的出了东宫,小孩儿真好哄啊!
回去他就跟万通说了,还一边说一边坏笑。
万通都无奈了,有他这样当大学士的吗?
结果第二天,小太子就在课间很认真的问吴有为:“先生,那人一年到头,不都缺觉吗?”
吴有为摸了摸他的头:“殿下啊,你算一算,你每日活动一个时辰,学习呢,要两个时辰,加上午休,也需要一个时辰,这就四个时辰没有了;然后您给皇太后、皇后和贵妃娘娘请安,偶尔皇上考校您的功课,来回也需要一个时辰;加上吃饭、洗澡的时间,一日三餐,就算三天一澡,这就七个时辰没有了;您戌时末入睡,酉时初起床。。。。。。殿下,您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您说,睡觉是不是很重要。”
“是很重要。”小太子点头,他都被先生说服了。
“所以,休息,很重要。”吴有为道:“以后不管什么事情,一定要休息好,休息好是为了走更长远的道路。”
小太子很是赞同。
旁边听吴有为讲话的东宫总管太监,眉毛耸动了一下,真没想到,这位吴大学士竟然是这样的大学士!
困了想睡觉都能说出一番大道理。
因为夏天太热了,吴有为在上课的时候,就教小太子硝石制冰,还要了青豆过来煮毛豆,并且采摘自己菜园子里长成的青菜,送人。
其次是让人捉了萤火虫,宫里没这玩意儿,送到宫里头,晚上的时候,让小太子看着玩儿,用透明的纱袋装着萤火虫,让他知道什么叫“囊萤映雪”。
小太子有一天在上自然课的时候,跟吴有为嘀咕:H知了太吵了。”
尽管慈庆宫的人已经很费力的用粘网粘那些知了了,但是依然粘不干净,那小东西繁殖的太快了。
吴有为就道:“太子殿下讨厌知了的吵闹,可你却不知道什么是“知了“,知了也叫“蝉“,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而且蝉蜕是一种药材。
“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并且无法发声。。。。。。。”
小太子听的津津有味。
“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売,脱完売就有了翅膀。。。。。。。”吴有为也口若悬河。
“在海外,有一种十七年蝉,这种蝉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属于半翅目。它们在地底蛰伏十七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吴有为尽量减少一些不适合现在的小太子理解的东西,而是跟他讲道理:
“殿下,区区一只蝉,都能坚持十七年才出土;而当年您的父皇,也就是皇上,也是坚持努力了。。。。。。。”
吴有为在教育的同时,不忘拍宪宗皇帝的马屁,哦,龙屁?反正不忘了说好话,夸奖,多多的夸赞,并且教导小太子敬重皇上,崇拜父亲。
小太子果然被吴有为教育的很好,尤其是东宫里不可能没有宪宗皇帝的眼线,哪怕是万通教导小太子,他也得放个自己人。
听到吴有为对小太子说的话,宪宗皇帝果然十分满意:“不愧是朕钦点的探花郎。”
句句都说到了宪宗皇帝的心窝里,不由得很满意吴有为这位家庭教师。
但是看到眼前的奏折,宪宗皇帝就不怎么开心了,自己的宠臣也对东宫左春坊大学士的位置念念不忘,那个位置只能有一个人,右春坊也有了万通占着,哪个他都舍不得拿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怀恩太监进来了:“启稟皇爷,太子殿下遣人送来了今天新摘下来的茄子,说给您做个凉拌茄子吃。”
一个柳条编的小篮子,里头装着四个茄子,六根小葱,两根香菜和一头新鲜的大蒜。
这是做凉拌茄子要用的配菜,小太子采好了让人一起送来的。
“还是皇儿惦记朕。”宪宗皇帝看着那小柳条篮子就很喜欢,因为这是儿子的孝心。
“正是呢,还是太子殿下惦记您,这两日您总是不开胃口,吃点凉拌的菜,或许会好一些。”怀恩太监也唠唠叨叨:“不能吃冰,会凉到胃,吃点凉拌的菜,倒是可以。”
”好好好,就是凉拌茄子了。“宪宗皇帝麻利的点了菜,怀恩太监这才溜溜的下去找御膳房的人做饭去了。
而宪宗皇帝则快速的批了奏折,然后去了昭德宫。
不过晚上没在昭德宫过夜,而是去了毓德宫,毓德宫是邵妃的住处,她生了个皇子。。。。。。。
第二天,已经半年之久的日本将军假冒使臣案件终于尘埃落定,不过宪宗皇帝却觉得日本国主实在是处境不佳,于是跟内阁商议了一下,想派遣使臣去日本看一看。
好好的一个国主,怎么就让手下的将军给架空了呢?
宪宗皇帝现在看武将们的眼神都有点审视的意思了。
万通找了吴有为:“你说,要怎么办,才能让皇上打消心里的疑虑?”
吴有为只能想到了一个点子:“让军中的人,都学习,只要读书识字的时候,多学一下精忠报国就行。”
“那学习《岳飞全传》?”万通想,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岳飞更忠心的人了,而且宋朝离大明也不远。
“拉倒吧!”吴有为反对:“岳武穆最后死的多冤枉啊?军中谁不知道?难道要他们明白,忠心皇帝就是等于冤死?”
万通一噎:“那怎么办?”
“来点不带政治悲情色彩的东西。”吴有为道:“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当然,如果能激发他们的仇恨值,那就更好了。”
要论仇恨值,哪个有“土木堡之变”更能激励士气的呢?
当然,士兵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啊!
总不能让人以为大明的皇帝都是脑袋里进水了的吧?
第447章 论大明的驸马
这个主意,万通接受了。
第二天,万通去找了英国公,然后一起去见了宪宗皇帝,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宪宗皇帝是满意得不得了。
然后看武将们的眼神也带上了笑意,仿佛是看到了光辉似的。。。。。。。
秋七月丁丑,遣使赴日本探查。
因为南边来的消息,春天靖海的时候,倭寇好像少了许多!
“少了还不好?”吴有为不太明白了。
“少了不好。”万通摇头:“倭寇可是金矿那边的矿工主要来源,那些人不用给工钱,只给口吃的,让他们干活就行,海盗桀骜不驯,管理起来就比倭寇要难一些,而且。。。。。。各个岛屿的矿场都缺人啊!”
在战俘上尝到了甜头的汪直,汪大公公,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沿海的属国,哪个地方没有倭寇和海盗啊?
他不会擅自去欺负属国,但是那些倭寇和海盗。。。。。。就人人得而诛之了。
不杀也可以,去“劳动改造”,反正有矿场的岛屿都是只许进不许出。
而京中,则因为大公主过了十四岁的生日,明年就要及笄了而风声鹤唳。
古代女子及笄后便可以嫁人生子,不过皇室公主贵重,一般都是定亲后过个两三年才出降(古代女子叫出嫁,但是公主因为是皇室血脉,身份高贵,所以不能嫁,只能是降。),大概是十八九的时候,就生孩子了。
这样也好,因为太早的话,公主太小,生孩子容易难产。
大公主是宪宗皇帝的长女,又是贵妃所出,与皇太子一奶同胞,自然身份更加的贵重,但是。。。。。。大明的驸马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
大明的公主不需要和亲,可大明的公主也不是那么幸福的,她们的婚姻还不如这个时代的普通女性。
在古代皇室中,皇帝的女儿一般都不愁嫁人,想要当驸马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在明朝就有些例外了。
竟然很多男子不愿入宫当驸马,这又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也不尽然,比如在明朝,想当驸马的人还真不多。
当时北京有民谣《十好笑》,第十件就是嘲笑驸马,“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
要说悲催的明朝驸马,简直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啊!
明朝选驸马有一套规定:“累朝定例,凡遇公主长成当择婚配,圣旨下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人等”,凡年在十四岁到十六岁的男子,容貌齐整,父母有家教者,都可以到礼部报名。
经过初选,再由司礼监、钦天监算生辰八字,锦衣卫检查身体有无疾病上报。
如果初选无人合格,就再在京城大选,或者扩大范围至畿内、山东、河南挑选。
驸马的最终决定权,在皇帝、太后和或者后妃身上。
如果被选中的驸马原来已有婚配的,必须立即作废,令女方另行婚配。
由于按地域进行,所以明代的驸马多是北方人。
能够娶皇帝的女儿为妻,本为至高无上的光荣。
想想看,岳父是皇帝、亲家是皇帝、或者外祖父是皇帝,多牛掰啊!
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着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而明朝的男子,尤其是书香门第、世家大族的男子,一般都不愿意娶公主当驸马,视驸马为畏途。
其中的奥妙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是当驸马相当于自断前程。
明朝规定,凡是子弟被选中驸马的人家,就再也不能入仕当大官的机会了。“驸马,仪宾,不许入仕,其子不许任京秩”。
驸马是皇帝的女儿公主的丈夫,宜宾就是亲王的女儿郡主的丈夫,县主那就是宗室女了,丈夫虽然可以入仕,但也颇多禁忌。
驸马的爹若是已经当官之人,会立即提升一级,然后马上退休。
这一规定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防止亲家干政,但无疑又让很多男子视之为鸡肋。
其二是结婚驸马没地位。
公主下嫁前后,按规定驸马须到国子监读书,以便学习文武知识和礼仪知识,好承接圣恩。
下嫁之前,皇帝会预先建公主府,“将及纳婿,预先选日安床及运装奁、金银、缎匹等物入府”。
装备停当,再开始公主的“般移”,即由宫中移到公主府居住。
这一日公主告别皇帝父亲、母亲,由女官从宫东门带出,坐上轿子东华门。也有皇帝亲自送至东华门的,俗称是“新娘子出阁”。
等按八字确字好的日子一到,驸马便被召入公主府。
驸马须从左门进入中堂,等候公主穿戴整齐后从后堂来到中堂,来到香案前拜天地,行八拜礼。
礼毕之后,公主驸马东西相向坐,公主坐主位,驸马坐客位,驸马向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受两拜,起身答谢两拜。
礼成之后,驸马才可以住在公主府。
丈夫向妻子行礼,这和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完全相反。
尤其是大明乃封建礼教最为鼎盛时期,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骨髓,但是公主是皇家血脉,是君,驸马是臣,这就牵扯到了君臣之礼上了。
其三是驸马的父母没地位。
按明朝规定,成婚十日,小两口须回宫里回门。
回门当天,公主直接进宫去奉先殿,然后拜见父皇和母亲。
而驸马则须于前一天到鸿胪寺报名,第二天到午门外谢恩,再入宫行礼,皇帝赐宴,宴必回家。
只有回门结束,公主才会拜见舅姑,也就是自己的公公婆婆。
仍是按规矩:“舅姑坐于东,西向。”
公主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答两拜。
儿媳给公婆拜四下,然后公婆还要给儿媳回拜两下,已经很不符合传统的伦理规范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因为公主须拜四下,导致《明史》记载:“然仪注虽存”,但公主拜舅姑之仪式,“终明之世实未尝行也。”
也就是说,有明一朝,公主们从来没拜见过自己的公婆!
大明立国数百年,有封号的得多少公主啊!
成家的又有多少个啊?
竟然一个尊重公婆的都没有?
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没有公主去行这个礼!
因为“君臣有别”,你受了公主的大礼,你就是“犯上”!
天地君亲师,“君”在“亲”之前。
其四是夫妻生活,丈夫没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公主与驸马君臣有序,这和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完全相反尊卑有别,公主是君而驸马是臣,公主位尊而驸马位卑,这和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完全相反。
“公主饮食于上,驸马侍立于旁”。
“驸马馈果肴,称“臣“;公主答礼,书‘赐“
丈夫给妻子送点水果,要说臣,公主表示谢意,不能说回礼,要说赐。
这丈夫真够憋屈的。。。。。。。
明代的传教士做过这样的描写,公主成婚后,”驸马每天必须向妻子行四次常礼,直到她生了孩子,才停止这种礼节,但对他们还有许多别的约束和不便,因此贵族人家不愿当皇帝的女婿。
第五是吵闹有风险。
小两口过日子,磕磕碰碰再所难免。
但因为是妻子是公主,金枝玉叶,就完全不一样了。
英宗时期,常德公主嫁给驸马薛桓,因为妻子的冷遇,薛桓“尝私侍婢,与常德长公主争语”,公主向父皇哭诉,结果“法司考讯于外庭,论当斩。下锦衣卫狱固禁。”
由于正直男子不愿当驸马,导致有些歪门斜道的人就打起了坏主意。
明世宗永淳公主由皇帝亲选,结果选的驸马谢昭竟然天生秃顶。
嘉靖时的永淳公主嫁给驸马谢诏,不料谢诏年纪轻轻就秃了头谢了顶,受到朋友的嘲笑,也让公主觉得很丟人。
公主又听说此前落选的驸马候选人之一的高拱考中了进士,而且人长得仪表堂堂,文彩飞扬,“主滋介介,开之悔欢”,就不断地给老公脸色看。
神宗时永宁长公主所选的驸马,系北京梁姓富豪之子梁邦瑞,但梁邦瑞身患病痨病,只因贿赂大太监冯保当上驸马。
婚后未及逾月,梁驸马便一命呜呼。
永宁公主寡居十余年后抑郁而死。据传临死之前仍不识男欢女爱之事。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似乎作为皇室公主的丈夫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因为娶了公主,自己就也可以算是皇亲国戚了。
诚然,在一些朝代,作为驸马的确是有点权力。
但是在明朝,作为驸马就是一件极其悲惨的事情了。
在明朝,公主和驸马大婚后便会住在十王府中,但是驸马却不能常住在十王府,一个月只有几次的见面机会,而这几次的见面机会还需要公主府管家的许可。
不要以为这个管家是个摆设,没有什么权力。
她们的权力大着呢。
她们甚至直接管着公主的日常生活,甚至公主驸马见面都需要她管着,向她行贿。
据记载,明神宗女儿寿宁公主的驸马是冉兴让。
在一个黑夜,冉兴让和寿宁公主忍不住新婚后的寂寞,两人便在没有向管家婆梁盈女打报告的情况下见了面。
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当时梁盈女正在和太监赵进朝饮酒作乐,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立刻大怒,二话不说便冲进公主的房间里,将驸马连拉带打给拉了出来,并且大打一通。
就连公主出来劝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