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管家的确很有用,不仅在饭馆叫了四桌饭菜,还拿了碗筷。。。。 他们这里可没碗筷用!
  因为是暮春初夏,天气暖的很,晚上都不用烧炉子取暖了,因为先前租赁的人也是才搬走不久,宅子的一些纱窗还能用,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多少小飞虫。
  这一夜,所有人都睡得很好。
  第二日本来要走的,但是林管家提议晚一日走,趁着人手够用了,想将这个宅子收拾一下。
  “这宅子以后就是老爷的了,不管是用来临时落脚还是租赁出去,邀请友人入住,都是需要打扫一下的,这里前头的人跟本没有仔细打扫过。”林管家建议道:“打扫过后还要重新换一下窗纱,帘帐之类的东西,以及这里是否要备下锅碗瓢盆等物?以后老爷是打算当个落脚点,还是租赁出去?”
  吴有为听了觉得有道理,不过他对这里又有别的打算:“我有几位友人在京中租赁房屋居住,我想将这里给他们居住,无事的时候,我想过来跟他们一起讨论一下四书五经。
  吴有为说的是张升。
  这家伙日后可是状元,他住过的地方,将来可是能升值的!
  “好吧。”林素也已经打听过了,老爷是个举人,十八岁的举人。
  “不走也好,我这里还有两个铺子,没去看过,今日就麻烦管家娘子帮忙将这里收拾一下,该添置什么就添置,回头写个单子,一起出去采购一番即可。”吴有为道:“我今
  天出去看看铺子
  是,老爷。”林素管家倒是对新工作得心应手。
  吴有为带着小小和大山出去了,留下吴大和吴二俩跟这些新买来的人一起工作。
  吴家分给吴有为的两个铺子,是挨着的,就在离这个宅子不远的地方。
  这里本来就是靠近外城的地方了,地段不是很好,索性吴有为这宅子占得地方好,是一些小官小吏们居住的地方,倒是安静得很。
  别看在京城里这些小官小吏们遍地都是,但是在平民区里,依然是特殊的存在。
  所以这一区域很安静,安全。
  他的两个铺子在这一巷子的外面,是一块商业街,地段不甚繁华,只是人流量还可以,主要是附近的居民买东西的地方,他的两个铺子都是租赁出去的,一年纹银百两。当然,他是今年分的家,铺子早就租出去了,租金也没给他,他要是想将铺子收回或者另行租赁,就得等明年了。吴有为看过租赁合约,铺子是在三月份租出去的,是赶在分家前租出,而租金,却没有给他。呵呵!
  两个铺子,门面都不太大,但是里头不小,属于有内秀的地方。
  一个是杂货铺子,买卖一些干调、盐巴、针头线脑等物,还有干果、蜜饯等等。
  一个是饭馆,一个老板两个伙计,老板娘充当了掌柜的在收钱。
  也就是做一些家常菜,适合平民消费。
  吴有为在外面看了看,没进去,就带着人走了,这两个铺子虽然转在了他的名下,却被租赁出去,他暂时还收不回来。
  昨天林管家买的饭食就是在这个饭馆里买到的,按照方大厨的说法,这个饭馆的主厨只能说是会做饭菜,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厨子,因为所做的饭菜油多,肉多,盐大。色香味是没有的,只能是给普通人吃的普通饭菜而已。吴有为当时就觉得,方大厨可能是食神级别的大师傅。他捡到宝了!


第92章 新设计
  等吴有为回去了,果然,管家已经给厨房安置好了,方大厨正在写菜单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缺,还有鸡鸭鱼肉,以及青菜,也都要了一些,不过因为他们就这么些人,数量多分量却不多。
  吴有为直接让小小跟管家带着马车出去采买。
  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原来附近就有菜场,买东西很快的。
  中午便大显身手,做了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午饭。
  其实东西不多,尤其是已经入夏了,青菜也就是韭菜、菠菜、油菜这一类,只是四菜一汤,韭菜炒鸡蛋,白切鸡,红烧鱼,炖肉,以及老鸭汤。
  因为是在这里吃饭,吴有为又不讲究那些,就跟众人吃一样的饭食,倒不需要另外给他单独做了。
  这四菜一汤的分量也足,配的在外面买的白面馒头,方大厨家的已经准备好发面了
  中午吃过了午饭,睡了一觉后起来,吴有为就得开始安排人手了,他们明天回去。
  林管家很能干,他早就安排妥当了,只是一些事情需要吴有为点头才能实行。
  方大厨自然是写了一堆食材,他知道自己以后就要给五十口之家做饭了。
  今天这顿迫不得已,才让老爷跟他们吃一样的,他们占了老爷的光,以后可不行了,主仆有别。
  下人只能吃两菜一汤,一荤一素,汤品随意。
  老爷就吃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汤品随着季节来。。。。。
  两位大夫也写了一堆东西,他们要各种药材。
  林管家跟吴有为道:“您想让两位大夫在家里立个药房?
  “在吴家村建一个,每个月都让他们俩给家里人看看病,问问诊,等铺子明年到期收回来了,就开个药铺,请两位老大夫和他们家的儿子女儿来主持药铺的事宜,村子里和家里看病吃药都便宜。“这是吴有为的意思。
  于是林管家就这么安排了。
  除了厨子和大夫,玉雕师傅期期艾艾的过来了问吴有为:“老爷,小的。。。。 能买点玉石料么?”
  他这个可是花钱的东西,稍微好一点点的玉石料子那都贵的很。
  “您放心,玉石料子家里有的是。”吴有为看着眼前这位姓穆的玉雕师傅,和声细气的道:“到时候您老想雕什么雕什么!〃
  穆师傅咧嘴一笑,随后又惶恐的道:“您不用和小的说话这么客气。”
  吴有为是真心敬重有手艺的人,尤其是这位穆师傅是所有人里年岁最大的一个,满手的硬茧子,都卖身了,还留着他那套祖传下来的雕刻工具,没舍得卖。
  他儿子穆大林正在跟他学手艺,不过因为没有多少玉料可以练习,倒是进度缓慢。
  其实这种手艺都需要人多多练习才是,熟才能生巧,可是谁家能放开了让他“熟”呢?
  一 一听说新主家那里有不少玉石料子,顿时就高兴了起来。
  吴有为知道这些人都是费工费料才能摸出好坏,就干脆的道:“到时候你们父子俩可有的忙了。”
  他特意带上了穆师傅的儿子穆晓生,果然,穆师傅脸都红了!
  但是随后就谦虚的道:“他那手艺哪儿成啊!”
  “成不成的在练,练多了就成了。”吴有为玉石无数,也大方的很:“就这么说定了!〃
  哎,哎!”穆师傅这个激动的眼圈都红了。
  木匠崔二要去看木材,听说家里需要打家具;瓦匠崔四跟着去看一些他能用上的东西,古代的房屋是需要年年修缮的;还有管家,也要买一一些东西,老爷刚搬过去,什么都不懂呢!
  吴有为发现自家需要办置的东西真的很多,当时吴家绝对没想那么周全,只给他钱,到时候这钱一花,没了!
  果然在算计他呢!
  别小看杂七杂八的这些日用品,合在一起也不少钱呢!
  尤其是木料这玩意儿,最费钱,也最难搞,吴有为想一想就头疼的很。
  “老爷,奴婢想去买点针线。”偏偏这会儿徐娘走了过来:“奴婢的针线已经不够用了。”
  她是听说有人出去采买东西,才过来的,不知道老爷能不能允许她出去。
  “可以。”吴有为同意了:“让小小给你带点钱,买点好的针线,家里有不少料子,够用的了,不用买料子。”
  徐娘没想到吴有为这么痛快,倒是更高兴了:“谢老爷,您放心,奴婢买了东西就回来,走不远,这条巷子外头就有一家绣庄,卖针线、布匹和绣品。既便宜又实惠。”“行,一起去吧!”吴有为示意小小拿钱。
  小小不知道针线价钱,还问了徐娘:“需要多少?十两?〃
  “五两就够”了。”徐娘哭笑不得:“就买一些好一点的绣花针,和丝线而已。
  小小尴尬一笑:“我没经验,不知道多少钱合适。
  “那你跟我去看看,你伺候老爷时间长,知道老爷平时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也好买的差不多的线。”徐娘笑道:“顺便跟我说一一说,老爷的穿衣风格,是喜欢华丽的?简朴的还是。。。。。”
  说着话,一群人往外走了出。。。。。
  其他的人则是开始收拾东西,吴二又出去雇佣了两辆板车,这么多人他们带来的车子坐不下。
  而且还要采买一一些东西带回去。
  起码得买两头光猪,这么多人,不说顿顿吃红烧肉,起码菜里头得见点油腥吧?
  药材没马上就买,这东西需要专业人士现场看货,吴有为就将大夫这两家合并成一家了。
  村里先起个药房,等都安妥好了,再接他们回去
  家里可能住得下?”管家娘子林张氏,慧娘,聪慧的意思,抽空问了吴有为。
  吴有为一愣:“大概,能住下吧?”
  慧娘一听就知道,老爷可能没想那么多。
  “如果住不下,老爷可想好怎么安顿?”慧娘循循善诱:“他们都是一家子一家的呢。
  吴有为想了想:“你说得对!”
  他转身就去了正房,那里已经被管家临时收拾出了一个简易的书房。
  摊了一张好大的宣纸,挥毫泼墨,画了一幅吴家村改造图纸出来。
  吴家村都是泥土房子,他早就看不顺眼了,自己住的青砖瓦房倒是干净清爽了,吴家村也应该都是青砖瓦房,起码将来到了冬日里,不会因为下个雪就将房子压塌。
  不要不信,古代这种事情很常见的,而且土胚房子也需要年年修缮,比瓦房更麻烦。
  又不气派也不好,吴有为决定给吴家村改建,都建成砖瓦房,且都要在同一水平线上,还要修路,这路也很重要,横竖他们离官道近,只要修在官道旁边就行,这样好走又不会犯忌讳。
  官道是给当官的人走的,平民百姓只能走官道旁边。
  所幸这里乃是京郊,道路情况还不错,又有那京中想要名声的善人,适时铺桥修路,民道也比别处强许多。
  只要将从吴家村到大道的路修好,即可。
  他当年也学过一些建筑设计,道路也懂一点,画了道路的图纸,想了想,两边又画了两排杏树,以及两排杨柳树。
  当年他大学那里,就有一段公路,两边都是高高的杨树,据说已经长了二三十年了,每次从那里走过,风景都很美丽。
  春天的嫩树叶,夏日里的树荫,秋风中的落叶,冬雪中的白树挂霜。。。。。。
  所以他也想给自己家种上这些树木,虽然现在是古代,没有什么沙尘暴,雾霾的,但是他依然喜欢树木。
  吴家村他给一口气画了二十个小房子,每一家都是三进的四合院样式,顺带东西两边都带着跨院,可以一边养家禽家畜,一边开辟成菜园子。
  这样隐私空间也有了。
  后罩房后面也是菜园子,当然,如果自家女儿高兴,还可以改种花草,成个小花园也不错。
  不过吴有为估计他们可能不会种花草。。。 只会种植一些蔬菜瓜果,以自食。
  吴有为现在手里有钱,没钱了大不了卖一些玉石出去,古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啊!
  这东西值老钱了!
  还有自家到吴家村的路,也要铺上青石板,嗯,吴家村的路更是如此,争取做到只要走在路上,就不能沾土的地步。
  要有医馆,这个要单独建起来,要有木匠铺子,可以修缮一些农具;瓦工那里就不用单独弄个铺子了,只要大家知道就行了,可以挂靠在木匠铺子那里,左右木匠瓦匠一般在古代都是一起工作的,少数时候是分开开工。
  村子扩建了,自然也要增加一些东西,起码要有个杂货铺子,不能买个油盐酱醋的也得进京城不是?
  吴大人老实,又认识字儿,还会算账,让他家开个杂货铺子好了。
  有医馆,有杂货铺子,这个村儿算是繁华了一些,只不过人口少,繁华也没繁华到哪儿去,只能说,一切都很好,吴有为打造的是一个大明的桃花源一样的地方。
  他又在莫灵湖周围画了许多杏树,古人管会试叫“春闱”,会试的榜单发放之日,正好乃是杏花开放的时候,所以这榜单也叫“杏榜”。
  吴有为将莫灵湖周围空地都种上杏树,到了季节,湖水,杏花,乃是最美丽的景色。
  一时心有灵犀,在吴家村路口那边画了个石碑,上书:吴家村。
  而在路口画了个牌坊,上头写了四个字:杏林在望。
  感谢曹大神的遗作!
  等吴有为画了个大框之后,外出的人都回来了。
  买了不少东西,每个人都还在盘算,他们只跟了老爷一天便知道老爷是个好人了,因为老爷跟他们吃一样的饭菜。
  而且自打进了家门,众人都洗漱了一下,女眷脸,上的灰尘也都去了,容貌再也遮掩不住。
  本来还担心的方大厨闺女儿、徐娘的女儿徐香儿等等少女忐忑不已,可却发现老爷看都不看她们一眼,毫无留恋之意,众女心里十分有安全感。
  这会儿都想着买些东西,将来好伺候老爷,在新家能用的上的。
  还是慧娘拉着回来的林素说了一番,恐怕老爷那里安置不了这么多人,尤其是这些人都一家一家的,男女都有,又有小孩儿。
  林素找了吴有为说了这事儿,吴有为道:“已经画了大概的图纸,回去后咱们就开工,先盖房子,以后他们都在吴家村落户,嗯,没地方住,就先在吴家村那里挤一挤。”吴家村人少,房子当时盖的就挺大,有几间空屋子,这会又不冷,住人倒是无碍。“可能给小的瞧瞧?”林管家怕老爷不知盖房子,胡乱设计图纸,到时候让人笑话。
  “叫上崔四,他不是瓦工吗?管盖房子的事儿,得他来。”吴有为也知道自己是个半瓶醋,这种大事当然是交给专业的人更合适。
  不一会儿,崔四就来了,不止他来了,崔二也跟着来了。


第093章 燎锅底儿,日食
  这堂兄弟俩,一个是瓦工一个是木工,合在一起就能盖房子。
  以前也曾给自己家盖过几栋房子,倒是熟手,又有在京中给人盖房子修缮的经验。
  一看到吴有为那简易的全景图纸都愣了一下,尤其是林管家,顿时脱口而出:“这东西得费多少银钱?〃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要建设好。”吴有为一挥手,十分豪气的道:“要大家冬日里不挨冻,夏日里可乘凉,春秋不怕刮风下雨,出门也能方便一些。
  又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最后道:“不求赚钱,只求大家生活的方便一些,别看现在费钱,日子久了,你们就知道这好处了。”
  “不用日子久,小的现在就知道。”林素叹了口气:“可是老爷,您。。。。 家底还够用么?〃
  一个举人,他还知道老爷是个庶出的,小小虽然聪明了许多,又何尝能抵得住精明的林管家?几句话一套,小小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就将吴有为的底细卖了个干净。
  “钱不用担心,我有一些家底,。。。。。 老太爷也给我留了一些。”吴有为早知道不能小看古人,谁知道这才多久?他都不曾说明白呢,这位道是什么都知道了。
  “那便好。”林管家知道劝不住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吴有为却道:“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图纸,等我慢慢画完其他的再说,现在,先去吃饭
  中午又是方大厨大显身手,不过这次他只给大家做了两菜一汤,一个红烧肉,一个韭菜鸡蛋,一份菠菜汤。
  给吴有为的是四菜一汤,加了一个凉拌干豆腐和清蒸鱼。
  吃过了之后,吴有为在书房里继续画图纸,画了一下午也没能画完,晚上吃过了晚饭睡觉做梦还在画图纸。
  第二天一早吃过了早饭,留下了大夫一家子在这里暂时居住,其他人都跟着吴有为一起坐车回了吴家村。
  将崔氏兄弟俩和家人以及玉雕师傅一家都安排在了吴家村里暂住。
  方大厨一家到了山庄之后,直接入住厨房;林素管家带着媳妇儿里里外外的张罗。
  徐娘和她女儿,以及买来的丫鬟们都住去了后院,徐娘带着女儿单独住东厢房,也在这里做针线活儿。
  西厢房则是给了两个大丫鬟以及四个丫鬟住。
  恰好后院的正房两边的耳房是给四个小丫头住的,这一个院子里都是女人。
  林管家夫妻俩住了前院的东厢房,人都安置下了,当天晚上,全家包括吴家村的人都来了,吃了一顿方大厨大展身手做出来的席面。
  第二天起来就开始各自适应新家新环境新生活,吴有为以为他没事了,结果慧娘却带着丫鬟们过来了。
  “请老爷给丫鬟们赐名。”
  吴有为。。。。。。!!”
  “她们以前不是有名字么?”吴有为当时就懵圈了。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慧娘道:“就算是奴婢以及奴婢当家的,您也可以赐新的名字。
  吴有为挠了挠头:“哦,对,你们原来叫什么就叫什么好了。”
  “奴婢们可以这样,但是丫鬟们。。。 您真的不赐名吗?”慧娘提醒吴有为:“最好还是赐了吧?〃
  不然丫鬟们心里没底。
  吴有为想到了古代的不同,没人权啊!
  于是尴尬的点了点头:“好啊!〃
  不过说实话,吴有为真心不觉得丫鬟的名字让自己给起有什么好的,只是看六个后来的眼巴巴的看着他,他只好给起了。
  大丫鬟一个艳丽一个爽朗。
  都是十六岁,如花似玉的年纪,于是就艳丽的叫牡丹,爽朗的叫玫瑰。
  四个丫鬟虽然姿色平平但是胜在温柔小意,于是吴有为恶搞的给其中一个大眼睛的起名叫紫薇。。。。
  还有月季、海棠和水仙。
  都是花儿名,且符合她们的生日。
  跟四个小丫头的名字正好遥相呼应。
  牡丹和玫瑰带着四个新得了名字的紫薇、月季、海棠和水仙道谢,喜滋滋的回去后院了。
  吴有为耸了耸肩膀,继续挥毫泼墨,他在画图纸,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跟林管家道:“过几日我想请同窗好友们过来赴宴,毕竟搬了新家,得让人认认「门儿。
  “可有女眷?”林管家道:“咱们庄子里可没个女主人。“
  老爷可是连个侍妾都没有,通房丫头更别提了,过的太清心寡欲。
  他要是个七老八十的耋耄老者还说得过去,偏偏是个年轻的少年举人,这就让。。。 无语了。
  而且那吴府也是有意思的人家,庶子没成家就分家,这是有多着急将庶子赶出家门啊?
  “那就不带女眷。”吴有为想了想:“我跟他们说一声就好,都是我的至交好友。
  “好的,老爷,您看是不是办一桌席面?另外咱们庄子离城里远一一些,他们一天之内是无法返回的,还得将客房收拾出来。”林管家真是细心体贴周到的一个人:“下帖子可有什么要求?宴席上可要饮酒。。。。”
  一堆问题砸了过来,吴有为懵登转向:“你看着办吧!”
  以前也不是没给学校准备过各种活动,可是那是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参考,现在呢?
  他上哪儿参考古人搬家燎锅底儿的活动都是什么?
  万幸他是个特权阶级,虽然是最低级别的那一层,也能将活儿全都推给管家去处理。
  体验了一把万恶的有钱人的奢侈。
  果然,林管家不久就列了一张单子出来,第一项就是下帖子,这个得吴有为自己来办。
  其次是来人的安排,车子放哪儿,跟来的仆人住哪儿,客院的房间够不够住等等。
  事无巨细,都很条理分明。
  就是这拜帖上吴有为没相中,他自己设计了拜帖。
  拜帖用红色烫画纸,那画的是一支开放的杏花,又让丫鬟们采了一些杏花给拜帖熏香,拜帖上就有一 一股淡淡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杏花香味儿。
  吴有为不知道日后他设计的这一款拜帖,成为了莫灵山庄的邀请函,人人以接到莫灵山庄的“杏花帖”为荣。
  如今这杏花帖其实只是乔迁之喜的请贴而已,真的没那么高大上。
  不过吴有为倒是很认真的设计,他设计好了之后,自然给人发出去,这件事情就归管家去处理了。
  他发现管家在有意识的锻炼吴家村的年轻人,例如让他们去办事,这样就算家里人手不够,也能从吴家村临时调来,不怕到时候手忙脚乱。
  乔迁之喜自然是要吃席的,不过刘大夏他们都是上班族了,尤其明朝的官员工作十分辛苦,他们只有过年的时候休一天,其他全年无休!
  余了真的能狠下心来搂钱,其余的人,真的是“起的比狗早,睡得比鸡晚,干的比牛多”啊!
  所以吴有为这次宴请,只能是请张升他们这样在读的举人们,刘大夏他们是不行了。
  不过请帖得送去。
  这边送了请帖,那边方大厨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让人带回来一只光猪,家里自然有鸡鸭和鱼,他们回来的时候,方大厨已经准备了不少调味料。
  结果回来的人也带了一些礼物。
  因为请帖送了出去,刘大夏他们在职上班的就给他回了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