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山对-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一吹,又簌簌然散开了些。
  
  卫霍说:“这酒,我觉得叫金鳞开正好。”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他不要君莫笑的不计生死,他卫霍不过是一介俗人,没那么洒脱,要的是所爱之人平安归来。
  
  秦淮喝了两大口,甘洌在舌尖翻滚,又带一丝微涩。
  他将壶塞小心翼翼地盖好,挂在腰间。
  两人最后握了握手,秦淮松开,纵马驰向列阵前首。
  
  卯时,昭御帝率百官立于城门之上,以酒送行。
  “此酒,敬我大陈的英雄子弟们!此去凶险,望珍重!”
  “敬天,敬地,敬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响浩大的呐喊声几欲震破苍穹,金鼓嗡嗡,马蹄哒哒,旌旗随风飘扬,将士们浩浩出发。
  卫霍站在原地,看着军马渐行渐远,直到后背被人拍了一下才恍然回神。
  明晨站在他身边,望着已经看不见图案的旗子:“走吧,回去了。”
  卫霍嗯了一声,却又站了一阵,等到地平线又恢复了宁静,两人一同返回。
  
  几日后,卫霍的伤好得差不多了,而明晨得旨升迁,晋为了刑部侍郎兼翰林,给两位皇子授课的担子主要就落在了卫霍的身上。接下来有半个月的时间,他也没有得到机会再上朝,想必是昭御帝虽没有贬他,但余怒未消,索性眼不见为净。
  
  九月中旬,另有一人被派至教授皇子。
  命令传到时,卫霍深深地皱起了眉头,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汪远。
  过了一阵,文书房中进了一人,余光扫到那抹身影,卫霍也未抬头,用红笔批改着皇子们的文章。
  
  汪远迈着大步走到他身边。
  “呦,这不是卫翰林吗?听说前一阵子挨了板子,什么事啊?”
  卫霍懒得理会他,用红墨圈了个字,在旁写了个“错”字。
  汪远低下头瞅了瞅卷子,啧了一声:“卫翰林的字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教教——”
  卫霍忽的起身,“啪”的一声将毛笔搁在墨台上,鲜红的墨水弹到了汪远的身上,他没躲开,哎了一声,忙用手揩去,急急地道:“卫霍!你你你——我这可是刚做的新衣,你怎么一点眼色也不长?”
  “谁让你这没眼色的站我身边,也不嫌碍别人的事。”
  
  低下两位皇子发出吃吃的笑声,卫霍面不改色地走下去,将他们的卷子各自放到两人面前。
  “错字错词需手抄五遍,语法不对,要重造三句,文章改了后,明日上课时再交给我看,如有需要,会呈给圣上看。”
  皇子们哀嚎两声,但听闻或许会呈给自己的父皇看,都不敢怠慢,纷纷拿起了笔。他们从小在深宫中长大,母妃们日常都有教诲,两位皇子年纪虽不大,但都知晓自己仰仗着的是谁。没有昭御帝,就没有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皇家父子之间终究比普通人家的父子多几分忌惮和敬畏。
  卫霍借东风之势达到了目的,心中一本满足,也不看汪远,拿好自己的东西走了出去。
  
  傍晚,他与明晨在院子里吃茶,提到了这件事。
  卫霍抿了口茶水,咽下去说道:“他那种无才无能,成天只有些缺德伎俩的人如何能教得了书,自己都是混日子罢了。”
  明晨知道他以前被汪远窃诗一事,道:“这种人爬得越高,也容易跌得越惨。”
  卫霍轻笑一声:“那倒也不一定,你看他凭着阿谀奉承的手段,不也爬到了如今的位置。”
  明晨摇摇头,埋首又喝了半杯茶。
  
  黄昏,月色渐趋明朗,明晨望着树梢遮掩着的那一弯月牙,负手而立。
  “不知此时,秦淮那边怎么样了。”他幽幽地说。
  卫霍握紧酒杯,抬头也仰望着那弯皎月,喃喃道:“我也不知道。”
  这半个多月都没有确切的消息传过来,光行军便要六日才到,如今或正在交战,或两方对峙,还得些时辰才能得到消息。
  
  距离泽阳城墙数十里的羊河旁,高应人的兵马驻扎在北,陈国的营地扎在南边。
  陈国的兵马抵达这里与高应人碰面时,对方已经攻下了泽阳城。此时城门紧闭,一部分高应士兵驻守在城门,大部队则驻扎在城外数里的河边,阻挡陈兵攻城。
  
  如今的江无才刚入了秋,城外的芜山依旧是郁郁葱葱,而这里却已经是草木枯竭,萧瑟一片了。
  南边主营帐中,林震面色凝重地听着下属来报。
  “将军,敌方仍未有任何进攻的意图,防御也很松懈,营帐和边界处换防疏懒,不知是不是士兵们有了厌战之心。”
  林震哼了一声,手掌握住腰间宝剑的剑柄。
  “不可能,高应人来势汹汹,一下子便从边境之地打到了这里,现在他们表现得没什么防备,等我们准备偷袭之时,他们的刺刀就会立刻拔出。”
  
  一旁的副将默了默,道:“将军,自我们来到这里,高应人便是以这样的消极态度应对,和他们一贯的野蛮作风不符,这究竟是为什么?”
  林震想了想,沉声道:“或许他们在等一个时机。”
  “什么时机?”
  “……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为了等我们先退兵,他们不必动一兵一卒便能够得到好处,也就不用大动干戈了。”
  
  陈国的天子不愿打仗,更愿求和,高应人也是知道的。
  即使派兵出征,也可能会很快后悔,亦或者陈兵出师不利,遭遇惨败,都会让昭御帝不够坚定的心志土崩瓦解。
  林震看着案上的图纸:“再让我想想。”
  
  京中,咏然殿上。
  吴丛原俯首道:“如今我朝大军才刚与高应人碰面,还未交手。撤军事关重大,还请皇上三思!”
  另有一文一武之臣附和,皆认同吴丛原之言。
  
  昭御帝坐于龙椅上,面色不虞。
  “朕知道撤兵并非小事,只是高应明显是有备而来,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今他们缩在营中不出,是想要耗尽我们的兵力。时间长了,军饷怎么出?国库里的银两是有限的,不可能想用多久就用多久。若拖得太久,明年什么事也做不成,无法兴修水利,要再出水灾旱灾,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林震一走,宋宇暂时立在武将之首,他迈出一步,说:“回皇上,臣认为高应人更怕战期长久,他们比我们更想速战速决。草原贫瘠,高应一族一直过着游牧生活,粮草比我军稀缺许多。他们之所以拖延时日,或许是试探我方有无退缩之意。臣认为,高应人背靠草原,没有十足的底气打持久战,目前这样两方对峙的状况不日便会打破,不如先看看战况。现在出兵没多久,草率撤回或许会错失良机。”
  
  昭御帝沉默一阵,“胡然。”
  胡然:“臣在。”
  “你怎么想?”
  胡然行礼后说:“臣以为宋将军说的有道理,既然已经出兵,未有战况,不如等些时候再看。”
  昭御帝攥了攥袖子:“那就先不撤兵,静观其变……没什么事,就退朝吧。”
  
  几日之后,卫霍刚吃过晚饭,在游廊中溜达。暮色深深中,就见宋宇身着官服,匆匆往府门走。
  “将军有何急事吗?”卫霍忙拦住相询,心中升腾起一阵不祥的预感。
  宋宇脸色凝重,看着他说:“首战败了,宫中急召群臣商议,回来再谈。”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给闺蜜看,她说看到秦淮出征,想到了一首诗。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少年行四首·其三》唐代令狐楚

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代征战几人回?——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卫霍一听,心坎儿顿时变得沉甸甸的,但识时务地没有多问。
  将宋宇送上马车,目送其在街口拐过弯,卫霍久久地站在府门口,揣摩着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首战败了,这四个字如山一样压在他的心上,因为战败事关秦淮的生死,事关对战大局,也事关昭御帝的决定。
  他心绪不宁,没法安安稳稳地等在屋中,在长廊中踱来踱去。
  
  “第一战就败了!你们说说,这仗该如何打?”御书房内,昭御帝恼怒地将折子扔在诸臣脚下。
  此时站在御书房中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六大尚书,翰林承旨,还有官阶不低的几位武将。
  这些人低垂着头,余光打量着周围人的反应,一时都沉默了。
  
  有宫女徐徐入内,行礼报信:“皇上,瑜妃娘娘在外求见。”
  昭御帝摆摆手,一脸焦躁:“让她回去,现在朕没心情,晚点再去看她。”
  “是。”
  
  群臣心中都有了数,皇上这是真气闷了,最宠爱的妃子都没有心情见。
  昭御帝虽常有昏庸之举,每过一阵便有疏于理政之态,但身为一国之主,面对事关重大的内忧外患,也不敢草率行事。
  
  宋宇匆匆入内,单膝行礼后归入群臣之列,昭御帝扫他一眼,沉声道:“宋宇,你当时在朝堂上说,还未有胜败,先静观其变,如今首战败了,你怎么想?”
  几位奉行中庸之道的尚书皆是眼观鼻鼻观心,看好戏的姿态。
  
  宋宇抬袖,道:“回皇上,臣以为这仗还是要继续打,首战也只是首战,后面若能吸取教训,找到对策,便有翻盘的机会。”
  昭御帝气得狠拍两下桌案,一旁的大太监忙道:“皇上切勿动气啊。”
  昭御帝怒道:“只是首战?朕怕继续打下去,朕的江山都能打没了!”
  宋宇跪伏下去:“还请皇上恕罪。”
  昭御帝站起身,负手走了两个来回,斜眼看向下面的人:“你们呢?一句话都没有?曹宗,粮草现在如何了?”
  曹宗忙出列:“粮草如今还够用,至少一个月以内不需要动用各州的大仓。”
  “粮草……兵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昭御帝闭着眼道。
  ……
  
  戌时刚到,宋府门打开,卫霍闻声立刻疾步走过去。
  宋宇一脸疲惫地跨入府门中,卫霍试探着问:“现在形势如何?”
  宋宇叹了口气:“里边谈。”
  
  到了屋内,热茶端上来,宋宇却没什么心思喝。
  他说:“首战败了,高应人夜间突袭,伤亡不多,我问了一下曹宗,秦淮做的是前锋副将,他没什么事,你不必担心。只是,皇上又动了撤兵的念头。”
  卫霍问:“大臣们都怎么说?”
  “大多都不敢说得太多,支持继续打的不多,文臣那边明里暗里还是有意求和。”
  “不能求和!”卫霍忙道,“只是首战,远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怎么能这么快就失了斗志?”
  宋宇闭了闭眼:“还是信心不足,当今圣上年幼时,高应屡屡进犯,那时候我们大陈的兵力和国力都比如今要强,但也一连打了数年的仗,死了许多人,先帝有兄弟也死在了战场上。”
  卫霍沉思良久,道:“明日皇上应该还会召群臣商议吧?”
  “嗯,明日早朝恐怕还是一场煎熬。”
  卫霍握着茶杯,却没有喝,定定地出着神。两人又坐着谈了一阵,各自回了房。
  
  次日寅时,卫霍再次在府门口等待宋宇。
  见到人,他拱了拱手,从袖子中取出了两个锦囊递给对方。
  “我暂时无法上朝进谏,但也想出一份力。锦囊里是我昨夜辗转反侧想出来的话,将军在马车上瞄上两眼,兴许能用得上。”
  宋宇接过那两个锦囊,默了默,抬袖拍拍卫霍的肩膀,转身上了马车。
  
  不论昨夜有没有被召进宫,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已得知了消息,言行比往日谨慎了许多。
  昭御帝很是焦头烂额,一方面也想继续攻打,毕竟兵马派出去,打了一场败仗就让灰溜溜地回来,到时候史书上也很难看,可另一方面,他由衷地不想打仗,耗时耗力,还会耗空国库,万一打不赢,数万两银子和数万车的粮草就是白扔了,但之后几年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百官之中,不谈喜恶,昭御帝最可能听三个人的意见。
  吴丛原,胡然和林震。
  不过吴丛原前几日旧疾复发,如今卧床不起,林震带兵在外,胡然一时也没有给出确定立场的谏言,龙椅上的昭御帝熬得出了一头的汗。
  
  就在此时,宋宇站出来道:“臣仍然不赞成此时退兵,请皇上听臣说几句。”
  “你说。”
  宋宇默念着卫霍在锦囊中纸条上写的字句,缓缓说道:“如今我大陈面临的情形称不上严峻,事实上,这数年来皇上励精图治,南北皆富饶,只是这两年修建了些宫殿,今年出了水灾,国库空了些。但粮食尚且丰足,各州大仓也储备了许多,相比而言,高应人的粮草没有我们富裕,如果我们大陈的兵马始终能够坚持,那么定然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张朝在一旁出声反驳:“粮草之事没宋将军说的那么简单,各地的粮仓储备那么多粮食是为百姓而储的,以免有什么大的饥荒,如果拿去打仗,明年有什么灾事可就麻烦了,要饿死不少人吧。”
  
  宋宇又道:“张侍郎此言差矣,其一,六大州的大仓的粮草加起来足够全国百姓吃整整一年,如果真的在某处闹了饥荒,也是小范围的,更不至于一年颗粒无收,全都要靠粮仓救济。这几年江南多么富饶,诸位也都知道,已经多年没有大的饥荒了。其二,这些粮草供给兵士们打仗吃,也绝对吃不完,打半年一年的仗,顶多吃空一个粮仓,还不至于给全国的粮食储备造成隐患。”
  张朝不满地说:“宋将军这些话让百姓知道,不怕遭千万人唾弃吗?”
  宋宇正色道:“道理古人说得明白,‘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其实张侍郎与我观点并不相悖,只是我希望解其困苦的是边境数万百姓,试问假如边境陷落,我陈国万千子民受苦受辱,要那装满粮食的粮仓又有何用?”
  
  又有一人出声道:“宋将军这一番话倒是不错,但大家素来都知道,高应人如豺狼一般凶狠,他们擅于骑射,擅长奇袭,粮草是充裕,可若是一败再败,兵马越打越少,最后没人能派上战场了,要那么多粮草又能如何?”
  宋宇说:“我陈国国祚一百三十三年,与高应人打过大大小小百来次仗,确实是输多胜少,但一百多年前,高应人在沁河以西,如今他们仍然在河西以外的草原上争夺地盘。再者,高应人再勇猛凶残,也只是凡人肉身,抵不过刀枪□□,他们不是豺狼,哪怕是,豺狼也并非不可降服,若高应人真那么不可战胜,为何这些年却始终无法像他们叫唤的那样占领我中原万顷土地呢?”
  
  他们一番辩论,昭御帝捏着袍边思虑良久,退朝前落了话。
  “继续打,知会离州一声,粮草不够,先从那里出。”
  宋宇面上皮肉顿时一松,紧手送昭御帝退朝。
  
  天子一走,百官们纷纷起身离去。
  胡然叫住宋宇,后者转身:“胡大人有何事?”
  胡然含笑道:“宋将军今日慷慨严词,实在是令在下佩服。”
  “过奖了。”
  胡然压低声音问道:“但胡某觉得,这番言论倒像是平时舞文弄墨的人能说出来的才是。”
  宋宇看着他,不答,拱手后转身离去,胡然站在原地收敛起笑容,又抬头望望天色,也迈步离开。
  
  自宋宇离开后,卫霍就和昨夜一样在游廊中来回走动,在府中巡视的老管家都看过去了,让他坐着歇歇。
  他坐了片刻,就又耐不住走开了。
  
  辰时一刻,宋宇终于回来。
  得知昭御帝此次也算放开了手脚,还开了离州大仓供给粮草,卫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宋宇口干舌燥,大口大口地喝了三杯温茶,喟叹一声,脸上满是笑意。
  他朝卫霍竖起大拇指,笑道:“你那两个锦囊我在马车上看了,幸好看了,否则还真不一定能让皇上下令开粮仓。不过话说回来,你写那两纸条的时候分别是怎么想的?”
  
  卫霍给宋宇的两个锦囊,绣着红线的那个里面写的是粮草如何如何,绣着黑线的里面写的是高应人如何如何,恰解了宋宇面对的两番为难。
  卫霍抿了口茶,道:“我昨夜想,皇上担心的无非是两点,一是战事拖耗国力,二是对手难缠可怖。但如若让他明白粮草足够,且就该用在此时,又让皇上相信我方军士能战胜豺狼般的对手,那便不会再动撤兵的念头了。”
  宋宇哈哈大笑,赞道:“厉害,我一介武将,确实想不到这些,还是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能动脑子,这一点不得不服。”
  卫霍摇摇头:“哪里,只是口舌上利了点。我阅历少,也是昨日听将军说起旧事,方才意识到圣上畏战,也许是因为年幼时目睹朝廷上下为艰苦的战事焦灼,若能尽量让圣上消除顾虑,事情就好解决了。”
  
  此事终于解决,卫霍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夜只睡了两个时辰,待和宋宇说过一阵话,用过午饭,他便回房歇着了,这一睡就睡到了酉时。
  
  泽阳城。
  主帐中气氛凝寒,在场的所有人面色肃然,都有一口气憋在心里,没有人敢放松。
  半个月前首战败了,出师不利,士气也跟着衰败了不少,之后又吃了几场败仗。加之昨日本该有粮草送到,却没见人来,一时人心惶惶。
  
  帐中,副将左志看了林震一眼,犹豫来犹豫去,还是说:“将军,首战败了之后,末将担心朝廷那边可能会有动摇,粮草昨日就该到了,但是今日都还未到,是不是……”
  林震看他一眼,目光不满:“确切消息未至,自己就先慌了,这怎么能行?为上者心不定,如何期许军心能稳定?”
  左志拱手道:“末将知错。”
  林震说:“如今局面僵持,尚且还未找到打破之策,有时间想那些,不如多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
  “报!”有卫兵进帐,激动地道,“将军,有大批粮草到了!”
  林震神色一变,立刻与左志出了帐。
  
  足足一百车的粮草运输至此,被士兵们一袋袋堆放入仓帐之中,左志看着那鼓囊囊的粮袋,欣喜道:“将军,一下子就有了这么多粮草,真是太好了!”
  林震白他一眼:“哦,之前是谁先自乱阵脚的?”
  左志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我……是我想多了。”
  
  很快,离州粮仓向边境军民开放的消息传遍了所有的营帐,众人起锅生火,皆是士气大涨,议论纷纷,饭时也在交头接耳,唯有一帐背面靠着的人低头拨饭,沉默不语。
  秦淮自然也听到了这个好消息,但他此时脑海中尽是兵书上兵法在灵台处的推演。想得入神,饭只吃了一半便停住了,整个人像是僵在了那里。旁边的士兵看着觉得好生奇怪,低声窃语。
  “秦大人在想什么呢?”
  “谁知道,可能是想心上人呢吧哈哈哈哈。”
  ……
  
  饭未吃完,秦淮便放下碗筷起身走向主帐。
  他负责的士兵中有人问道:“秦大人,你不吃了么?”
  秦淮回头看了出声的人一眼,是他手下的士兵卫鹏,年仅十五岁,因他与卫霍同姓,秦淮之前也多有照拂。
  他朝卫鹏笑了一下:“你们吃吧,我去主帐一趟。”
  卫鹏讶然道:“要找将军吗?”
  “嗯,谈些事情。”
  
  得知前锋副将秦淮求见时,林震正在和两位副将商议有何良策,听闻来人报信,皱眉道:“这里暂时有事,让他迟些再来。”
  卫兵又道:“前锋大人说,他有一良策,亟需献上。”
  林震怔了一下,抬起头:“让他进来吧。”






第40章 第四十章
    秦淮撩开帐帘,大步迈入其中,单膝跪地行礼:“秦淮见过将军。”
  林震见面前的青年身形矫健,面庞硬朗,目光炯炯有神,心中生出几分好感。
  “起来吧,你说有良策献上,什么良策?”
  
  帐外寒风呼啸,如泣如诉,帐中却是安静得很。
  秦淮沉声道:“属下以为,与擒贼先擒王同理,要想制敌,一应克其优势,二应攻其劣势。高应人的优势在其骑兵,应另辟蹊径,寻法克之。”
  “没错,”林震颔首,“是这样没错,只是如今高应人又闭营不出,我们却得提防着他们半夜偷袭,暂时未想到好的办法。高应人的强处在其彪悍的骑术射术,我方胜在步射和□□炮,但步射的威力比不上骑射,数年前两军交战,弓箭手们只来得及射倒少数,大量的骑兵随后便冲到了面前。他们速度太快,骑兵的威力太强,又天生擅长马上作战,我们与之正面交战时常处于劣势。”
  秦淮道:“可以用铁蒺藜。开战时两方隔得尚远,这时候不靠抛投,靠投射。据属下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