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边朱厚照的生活陷入了僵局,浙江改稻为桑的事却进行的异样的顺利。历史上改稻为桑这件事一直具有极大的争议,中国的丝绸有多畅销,改稻为桑的争议就有多火热。即使是浙江要做这样的事,朱佑樘也没有让他用朝廷的旗号。毕竟改稻为桑,首先获益的就是官员商人们,一旦朝廷颁下旨来,就不止浙江的事了。
  那些想要从中获益的既得利益者们,自然会从各处跳出来,叫嚣着要改稻为桑。他们这样的人可不会管老百姓的生死的。虽然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但是到底恶心人。朱佑樘只是默许了浙江这样做,如果有什么事,朱厚照就在杭州也可以就近解决。
  浙江自古就是盛产丝绸之地,只是一直就被江苏压着,早就气不忿了。在浙江人眼里,浙江还有湖州这样专供皇上龙袍的地方呢,苏州有什么呢。这几年开了海禁,江苏种桑的、织布的那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凡事有些见识的早就心动了。如今官府倡导着要做这件事,自然是轰轰烈烈的干起来。
  这些人是各自甩开膀子做事就成,张敷华、朱厚照他们可不单单要管这样的事。首先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建粮仓了。按张敷华他们的预计,浙江这次将有接近六分之一的稻田要改为桑田,这就意味着一旦浙江受灾,或是海路不畅,浙江这些桑田的主人和佃户们就要没饭吃了。所以首先就是要建粮仓在粮价飙升和遇灾的时候平抑粮价,救济灾民。
  不仅仅是杭州,湖州、宁波、绍兴这样的地方,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建粮仓是容易的。有钱就行,但是长长久久的管理才是问题。为了浙江的改稻为桑,朱佑樘特意从户部那笔海关银子里拨了一百万两。这一百万两暂时就由朱厚照管着,交给其他人,哪怕是张敷华,朱佑樘都是不放心的。
  朱厚照却不想将钱用在这样的地方,他还是想打粮商们的主意。他想的是先将粮仓建起来,里面的粮怎么办呢,让粮商们买。各地的粮仓让当地的几个粮商负责,一年换一次粮食。一年的陈粮自然要降价,降价的部分由官府按市间新粮和陈粮的差价补足。这就相当于粮商从这里面赚了税钱。明朝的税赋还是很重的,这样其实还是有利可图。
  粮商们的粮自然不归衙门管,不怕官员们贪污。粮商们为了多赚钱自然不会让他疏于管理,让粮食都坏掉亏钱。再加上乡绅们一起监督,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官府这里卡着到时候不给他们的钱,朱厚照相信自己治下这样的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
  张敷华他们其实不是很赞同这样的做法,但是朱厚照坚持,银钱又的确有限,只得暂时答应试一试。那些粮商们虽然答应的快,但看起来还是很不信任官府的,朱厚照只能想让他们先做事,至于信任这种事,慢慢来呗。等他们看到了好处自然抢着来做。为了这件事朱厚照还亲自为七个粮仓一家写了一对对联,也算是自己做出的承诺了。
  朱厚照一直忙,杜若也没有闲着。有了高凤这么一个大电灯泡,杜若将那些怨气都发泄在了自己正在做的事上。那样的冲劲,让刑武和徐贝娘都觉得受不了了。
  在浙江建一两座大的桑园来供应纺织厂的原料一直是杜若的想法,但是实在是纺织厂已经够打眼了,更别说是桑园。如今大家都在建桑园,杜若自然也无需忍着了放开手去做。但是如今桑园的行情正看好,想要建一个杜若期望规模的桑园很不容易,杜若只好一个一个和那些地主们慢慢谈。反正心里憋着劲儿,就都发在他们身上就好了。
  一直到了十月,浙江的事已经基本上要结束了。毕竟要种上树一直要到明年春天,现在大冬天的,能做的事也只有看着匠人们修粮仓了。
  张氏送来的东西朱厚照到底收到了,这几天浙江已经很冷了,朱厚照正愁新买的衣服穿着不合适呢。收到了东西立马将自己一件白狐狸毛的衣服扒拉出来穿上。张氏也想的周到,知道朱厚照在外不便太过招摇,带的衣服都是些舒服又不打眼的,倒是很是和朱厚照的想法。
  一起送来的衣服,张氏也不知道杜若的审美。朱厚照喜欢穿的素素的,张氏见他总是小老头一样又爱把他打扮的可爱一些。如今添了杜若的衣服,她只照着朱厚照的收拾,也是些可爱狐狸围脖之类的,连斗篷也是一人一件银鼠的,前面两个大盘扣,看着也是可爱风的。
  他实在不想穿,朱厚照给他套上了,看起来瞬间也多了几分孩子气。杜若却浑身别扭,他的一般都是麝鼠,海狸一样的,那里有这种衣裳。便是有那也是还在现代时和朱厚照穿的那些情侣装了。
  朱厚照好说歹说,让高凤放自己去了泉州。一路上坐着大船,倒底冷了些。杜若看朱厚照整个人都缩进了被子,干脆让刘瑾进来换了高凤出去。只说高凤年纪大了,还是去歇息比较好。
  高凤走了杜若也就不怕了,丢了个暖手炉让刘瑾在炉子面前的矮塌上窝着。杜若忙钻进朱厚照的被子里给他暖被窝。
  

☆、第八十四章   弘治十五年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今天开v出了点问题,只好十二点发了,明天补两章,对不起大家啦,是我失约了。
  朱厚照就要一脚把他踹出来,杜若翻过身去把他压在下面,看着他拼命在那里蹬脚就是不放开。“你放开我。”朱厚照看刘瑾都快把自己埋在墙角里了,愈发挣扎的厉害。“还有人看着呢。”
  杜若看他一张小脸涨得通红,身下也终于有了些热度。这才不紧不慢的把他放开。朱厚照就要爬出来,杜若又一把他拽了回去。朱厚照看刘瑾一张脸都红了,更是羞愤欲死,小拳头一下一下的往杜若身上招呼。问题是他还舍不得用力打,杜若一下子就握住了他的两只拳头。
  两个主子在那里打情骂俏,刘瑾不好意思的将自己埋在墙角里,一直默念“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两个小主子这么恩爱,皇上你知道么。高公公啊,我这是为你受罪啊。看小国公爷一点都没有避忌自己的地方,刘瑾更是把自己当成了房里的一件摆设一动也不敢动。
  深深的吐了一口气,朱厚照终于累的动不了了,任由杜若抱着自己。船舱里还有刘瑾在,朱厚照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能恨恨的揪杜若的肉。杜若也不恼,摸摸他的手,热的,很是满意。又用脚去探探朱厚照的脚,还是有点凉,便将朱厚照的双脚夹在自己的腿间,给他热脚。
  人家是好心好意给自己暖脚,朱厚照也拧不下去了。叹了一口气,乖乖的躺好。
  “你还冷吗?”杜若轻轻在朱厚照耳边吹着气说。
  朱厚照觉得耳朵那里痒的受不了,一把把他推开。“你还想不想躺在这里了?还想就乖乖躺着。”这下子,杜若终于不动了。
  晚上杜若更是无视高凤的不满的眼神,以自己冷两个人一起睡更暖和的理由赖在了朱厚照的床上。如此不过半个月,朱厚照和杜若终于到了大明第一港——泉州。
  这一回,朱厚照和杜若可没有专人接船的待遇。到的时候正是大晚上,可是泉州却完全不是朱厚照记忆中明朝城市晚上漆黑的印象。这里灯火通明,港口的各式船上,各家的灯笼都高高的挑着。河边上小童们借着大船的灯光在那里兜售各式吃食。
  半夜靠岸,自然是没有客栈可住。杜若两三上窜到了岸上,不知从那里买了一陶罐的芋头炖鸡上来,用船舱里取暖的炉子热了,和朱厚照两个人在那里吃夜宵。等喝完了热热的鸡汤,朱厚照觉得整个身子都暖了。杜若将他搂在怀里,他就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一大早起来,看见高凤在那里用炉子煨着一小陶罐的瘦肉冬葵粥,旁边还有香煎的小鱼儿,高凤见朱厚照迷迷糊糊的起来了,忙将那一叠火腿从热水里端出来。伺候朱厚照洗漱了,又让他吃饭。
  问杜若去哪了,高凤说是找客栈去了。又说不同担心,是和锦衣卫们一起去的,一定不会出事。朱厚照这才开始享受自己的早餐。
  朱厚照自在外公家吃过冬葵,在那里还叫冬寒菜呢。以前朱厚照消化不良的时候,朱妈妈就煮冬葵粥给他喝,一次就好了。到了这里他还没有见过这个东西呢,一口喝下去满满都是回忆的味道。更别说咸香适宜的火腿肉了。
  看朱厚照吃的香,高凤放下心来,先看见杜若将这东西拿回来,高凤还因为没看过这种菜,担心朱厚照不喜欢呢。还是杜若坚持,高凤才没有把它换掉。这样看来杜若还是很知道朱厚照的喜好的。
  用过了早饭,收拾好自己,朱厚照才第一次踏足了泉州的土地。今天天气甚好,暖暖的阳光洒在了朱厚照的身上,朱厚照想要把身上的大毛衣服给脱了,高凤忙拦住他,说这里热待会儿到了阴凉的地方就冷了。朱厚照这才罢休。
  朱厚照到了明朝以后就只见过两座城市,一座是北京,一座是杭州。泉州虽然比不上北京的宏伟雄壮,比不上杭州的婉约秀美,却别有一种美丽,这就是盛世之美。泉州不愧是大明的第一大港,时不时就在街上碰见一个做阿拉伯人打扮,或是欧洲人打扮的外国人。
  道路两旁的店铺里,各式夷人货物一应俱全。无论是印度的香料还是欧洲人的钟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售卖他的地方。最火热的是中国人开的丝绸店和瓷器店。
  这里的中国丝绸商店应该都是做批发生意的,因为朱厚照看见他们样式虽多,一样却只有那么两三匹。在一家瓷器店,朱厚照还看见了一个洋人拿着一张油画在那里定制瓷器,旁边跟着的小翻译解释说这上面是他们的公爵大人。公爵大人要用印了自己头像的瓷器来奖赏自己最勇敢的骑士。
  杜若还没有回来,朱厚照也不敢走的太远,只逛了临近的几条街就不逛了。买了自己极喜欢了一套十二生肖陶瓷笔架,心满意足的回了船。回船时,朱厚照看杜若正在甲板上等着自己呢,旁边还站着一个身穿青色短打小袄的人在旁边立着。
  看见朱厚照回来了,杜若忙迎上来说道:“我已经找到一处宅子了,咱们这就过去吧。”说完又给朱厚照身边的人,“这个是胡二,他对泉州最是熟悉,以后出门都可以叫他。我雇了他一个月,这个月他就是我们的向导了。”
  胡二将笼在袖子里的手拿出来,双手对朱厚照边作揖边露出一口又白又整齐的牙齿,笑道:“少爷好,这泉州就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无论是吃的,用的,玩的,只有少爷您想不到的,没有我找不到的。”
  朱厚照见他看起来十分利索,说的也好,也笑着点点头,说以后多多拜托他了。
  胡二拉了一张大单很是高兴,虽然这个时节愿意出来拉活的人很少,但是这样一个月五两银子的大单也是很少见的了。况且看两位少爷一个穿着上好的狐狸皮大氅,一个人穿着银鼠大袄子,一看就是阔气大方的,说不定最后的赏钱也给的大方。他就等着做完这一单好过个好年。
  将船托给当地的漕帮看管,交了一个月的保护费。杜若和朱厚照就搬进了这座临时居住的小院。这种小院是专门租给客商们住的,如今正是淡季,这一条街这样的院子都没有几个人。一大早杜若已经找人略微打扫一下,如今搬进来刚刚好。
  一个四合院,一共十来间屋子,就朱厚照、杜若、刘瑾、高凤和杜若两个贴身的小厮住。还留了一件房子给值夜的锦衣卫住。
  左右两个院子朱厚照也租下来了,都是给锦衣卫们住的。四十来个锦衣卫和一个薛己,刚刚能住下。终于能好好洗一个澡,朱厚照开开心心的泡了一个热水澡。出来就看见杜若在那里写字,一看竟然是一张寻找西洋传教士的告示。朱厚照扑哧一笑,一边揉着头发一边笑道:“你写这样的告示,那些传教士都认识字吗?”
  杜若看他拿着块棉布在那里慢慢的擦,皱着眉头接过来。“你下次洗头,或是让刘瑾他们给你擦,或是来让我给你擦。你这样又要感冒了。”
  朱厚照不好意思的挠挠鼻子,笑道:“你还不如写个告示,让带了一个洋人传教士的人给多少钱,这样还有吸引力些。”杜若笑着答应了,一点一点给朱厚照把头擦干。正好刘瑾端了给朱厚照暖脚的暖脚塌进来,只好默默的靠边走,气的朱厚照瞪了杜若好几眼。
  擦干了头发,杜若将朱厚照的头发用黑缎子笼住,又拿了厚棉布来披在朱厚照的背上。杜若闻着朱厚照身上的味道很好,看高凤正要从外面进来,飞快的亲了朱厚照一口,迅速转过头去写告示去了。留下朱厚照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
  高凤进来一把抓过朱厚照,念念叨叨的啰嗦道:“殿下也太不注意了些,洗过了头发,这么冷的天气就该烤着才是,怎么能就站在这里冷着呢。”说完就把朱厚照拉去烤火去了。留下杜若在那里憋着笑写字。
  眼看把东西搬过来了,朱厚照又过去了,刘瑾只好默默地又把东西搬回去。
  朱厚照头发干了,两个人吃了午饭,朱厚照就换了寻常的棉袄子,和杜若一起去逛街去了。胡二果然对泉州都熟的很,杜若一说要张贴找寻传教士的告示,胡二就带着几个人一起往一个略显寂静的巷子而来,杜若看着这个巷子很有些怀疑贴在这里到底管不管用。
  胡二解释说这巷子里的人很多信天教的,他们看到了自然就能找到传教士了。朱厚照又问这里信教的人很多吗,胡二说这倒是不多,这个巷子里住的多是夷人的后代,所以信教的人多些。
  朱厚照明白他说的夷人不仅是欧洲人的后代,也包括色目人和阿拉伯人,因此很是诧异,他们不是天敌吗,怎么还能和谐相处。只是这个胡二却不知道了。
  贴了告示,胡二就带着一行人逛泉州去。与今天早上港口周围的景象不同,朱厚照又看见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泉州。
  

☆、第八十五章  弘治十五年

  胡二带朱厚照他们一起去看泉州的瓷器一条街。这里完全虽然没有前面的大街那样的热闹,显得冷清不少,但是走在其间还是能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气息。
  这里不仅仅有闻名天下的青花瓷器,也有色彩艳丽的釉下彩、釉上彩、斗彩瓷器。现在是冬天的淡季,听胡二说现在一家家店摆出来在外面的瓷器只是夏天旺季里很少的一部分,即使这样也很可观了。伙计们悠闲地在那里嗑瓜子,有客人来了,便欢快的迎上来,积极的给客人们介绍自己的瓷器。
  要过年了,他们还看见几个店铺在那里将画着喜庆图案的瓷器搬出来。百子图,折枝花朵,鱼戏莲叶,福娃,一个都不少。有寻常自用的碗、盘、花瓶,也有各式造型的摆件。朱厚照早上才买了一套十二生肖的笔架,这时候又看重一套十二生肖的小巧摆件。一套小小巧巧,甚是可爱,价钱也便宜不过一套一共一两银子而已。
  伙计看他那样喜欢这样的小玩器,又给朱厚照推荐了一套小碟子小碗,这也不是吃饭的,看样式应该是种些小花小草的小花盆。不过手掌大小,小鞋子形状的,小花朵形状的,也是让人爱不释手。听伙计介绍说这个是如今风俗,有钱的老爷家都要买一些给少爷小姐们种东西玩的。
  朱厚照倒是十分感兴趣,怎么现在还流行这个。听了伙计的解释,又不由得会心一笑。原来是朱厚照他们的小菜园先是风靡了京城,慢慢往南边传,就变成了种花种草了。如今南边文雅一些的人家还会专门请会侍弄花草的女人教小姐们伺花弄草,一时谓为美谈。
  原来种菜这只是不让朱厚炜养成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膏粱子弟,有这样的影响朱厚照却是没料到的。杜若也是知道其中原因的,也在一大堆中细细挑挑拣拣,挑了两个胖嘟嘟金鱼模样的小花盆,一只红一只蓝,准备种点小东西,也是好玩的。
  朱厚照倒是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太过空旷了些,看店里养着一盆绿萝,自己也想要一盆,又问伙计,哪里有一盆一盆的绿萝卖。伙计笑着说:“哪里有这种玩意儿卖,这个到处都是,不如您买个盘子,我送您一盆?”
  于是朱厚照又挑了一个特别配绿萝的素雅的白瓷小盘,心满意足的抱着一盆绿萝回家去。
  逛了半天走了两条长街,一行人都有些累了。刘瑾自然带人去买各式的用具,朱厚照回家时,就只看见高凤带着两个婆子在那里忙碌。看见朱厚照进来了,忙让两个婆子过来见过朱厚照和杜若,这两个婆子以后就负责厨房上的事,烧些开水之类的。至于平日的饭食,细心的高凤把杭州织造府的厨子拐过来了,就住在另一座四合院里。
  朱厚照受了伤,流了那么多的血,身体一直都比以前虚弱。先前要忌口,在船上又没有条件,这下子有条件了,高凤就使劲的折腾。晚上朱厚照的晚饭就是八宝粥配酱骨头和各式小菜,饭前是乌骨鸡汤一大碗。朱厚照嫌腻得慌,高凤又把炖的鲫鱼粥端出来,总之就是脱不了一个补字。倒是杜若就是大白粥配白灼虾和小海鱼,吃的很是香甜。
  吃过晚饭,刘瑾在那里收拾屋子,朱厚照和杜若也把今天买来的东西摆上。杜若顺手买了两株兰花,正好一株一盆,栽好了也甚是好看。朱厚照把那盆绿萝摆在了窗户旁边,婷婷袅袅伸展着绿叶,瞬间整个屋子就鲜活起来。
  第二天杜若就带着朱厚照去看船厂,船厂在泉州一片海岸上,离城区也不远。虽然好大一片地却因为是海岸不能种地地价很是便宜。杜若手下没有得力的人,还是朱佑樘给了朱厚照一个手下得力的人来管着。现在这个人就只认朱厚照一个人,至于他和朱佑樘还有没有联系朱厚照就不知道了。
  朱厚照和他只见过一面,还是隔着老远请了一个安,朱厚照也不怕他认出自己来,在杭州时朱厚照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手下的人要来查看,朱厚照和杜若扮演的就是自己的手下了。
  做了半个月的船,如今换了骡车朱厚照觉得简直不能更别扭了。胡二在前面赶车,顺便跟朱厚照他们说话解闷儿。只是对于泉州的现状,胡二言语间很是忧愁。
  朱厚照忙问他为什么。胡二才说道原来成化二年市舶司就转移到了福州,当时泉州遭受了重创,这两年开了海禁,泉州也不过是略微恢复了元气。福州因为市舶司在那里,能和各织造府,官窑做生意,泉州的大客源流失的很快。胡二在感叹泉州的没落和福州的崛起。
  这一点朱厚照却没有办法,福州有明朝最大的造船厂,当时将市舶司移过去也无可或非。毕竟泉州市舶司也是当年从太仓移过去的。不过这一点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按照现在海贸的发展速度来看,解散市舶司组建海关迫在眉睫。到时候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这个船厂倒不是很远,很快就到了,现在正是冬天,船厂大门前只有一个老头蹲在屋里睡觉。朱厚照把他叫醒了,让他去把这里主事的叫来。
  只是来的却不是朱佑樘那个人的手下,而是另一个人,这个人看了朱厚照的亲笔信倒是对杜若两个人很是尊敬,带朱厚照去看正在制造中的一条小船。实在船厂虽然是老厂,但是早就荒废,才恢复了一年,如今只有接一些小船练练手而已。要是大船,还要一两年。
  朱厚照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和杜若两个人一起参观了正在建造的一艘小船。看这里只有那么几个人在那里忙碌朱厚照和杜若都不是很满意,还是管事的解释,现在是冬天渔民都不出海的,到了开春时船厂才会进入高峰期。
  原来以为这里还有什么看头没想实在没意思,朱厚照和杜若不过略逛一逛就要回去。管事的要留他等主事的回来。朱厚照推脱说主子不仅交代了这一件事,还忙呢,就离开了。
  没想到这一趟大失所望,朱厚照有些郁闷。倒是杜若想的开,反正英国公乖乖把船厂给自己时,他就知道这件事不会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否则英国公怎么会这么快就撒手呢。
  主子高高兴兴的去了,回来却是垂头丧气,刘瑾很是摸不着头脑。他正要去打听,高凤叹气把他叫走了。明显朱厚照就是遇见了不顺心的事,刘瑾在他面前晃来晃去他该更心烦了。倒是杜若想的开,依然是眉开眼笑的。
  回来后不久,突然听见外面吵吵嚷嚷的不知道干什么,朱厚照忙出去查看,就看见几个锦衣卫揪着一个穿着破烂的人的衣服。那人抱着头只喊欺负人,锦衣卫们提着他,也不知该怎么处理。
  “怎么了?”陈云将朱厚照出来了,忙答道:“少爷,这人猥猥琐琐的在这里张望,必然是个踩点的小偷。!”
  那个人见出来的是个少爷,止住了叫喊,冲着朱厚照叫道:“少爷,我是冤枉的啊。我是看了告示来找人的。”
  朱厚照倒是乐了,“你看着告示来找人,怎么不明说呀,在这里蹲着干什么?”
  “我不认识什么传……传教士,我只认识佛郎机人,不知道能不能领赏。只有等在这里了。”说完抬头看杜若长得相貌堂堂,说不出的神仙一流人物,愈发连直视的勇气都没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