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题_中元-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仆妇中有不知事爱出风头的这时忽然夸了蔡氏一句“懂事有分寸”,被赵大人狠狠瞪了一眼不敢再说话。在这样沉默的氛围中阿宝登上准备好的香车,没有回头看一眼,同行的家人偷偷地嚼舌根“这位小少爷也太无情了?”被管家训斥了一顿。
  就这样,七宝香车载着阿宝离开了生活了十三载的别院,驶向未知的远方。
  阿宝回了赵府,拜了祠堂。赵大人顺理成章地为阿宝照着前几个兄弟取了名:如磨。意为经切磋琢磨之后的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虽然前头几个哥哥显然都没有能够通过这样的试炼。
  认祖归宗以及起名的仪式庄严肃穆,阿宝随着一帮人祭祀,又刻了名字在族谱上,阿宝这个名字再也没有人提了,因在家中行四,小厮都毕恭毕敬地称一声“四爷”。
  在赵府呆了两年,赵如磨学了君子之礼和四书五经六艺。经学与时文需要扎实的功底,赵如磨毕竟之前没有得到名师教导,十几岁才开蒙,即使头悬梁锥刺股也不及最弱的如磋的一半,赵大人一边痛恨蔡氏没有识见,误了赵如磨的学业,一点儿也没想到蔡氏有没有这个能力请到名师为阿宝开蒙,一边和几个清客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小儿子送到著名的南山学院。
  在府里人都忙着准备去书院的事的时候,赵如磨终于找到机会甩掉身边的小厮,一路穿假山过流水,来到一处僻静的所在。这里人烟稀少,杂草丛生,是赵府的一处小小的别院,院外围着一圈密密麻麻的栅栏。是的,这是赵家疯了的大少爷赵如切现在的居所。
  赵如磨利索地从栅栏下钻进,依稀有之前横扫小巷的气势,锦衣的袖子不小心被栅栏的尖端刮破了,赵如磨不在意地抚了抚衣袖,向前走去。一路左拐右拐,毫不迟疑,显示出对地形很熟悉的样子。不一会儿到了一间院落旁边,赵如磨上前敲敲门,如常地没有人应声。赵如磨直接推门而入,里屋坐着的果然是尚在人世的赵府的大少爷,如切。
  赵如磨显然已经来了很多次,上前用袖子擦了擦椅子上的灰尘,捡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了,开口:“大哥,我来看你了。”
  又说,“爹爹最近要送我去南山学院。”又絮絮叨叨说了许多琐事,不过是丫头如何,小厮如何,太太和老爷如何。最后感慨似的说道:“我不过穿了锦衣,去了娘亲的别院,以前那些孩子见了我远远的站着,再也不敢欺负我了。可是除了这套衣服,这个名字,我又和之前的阿宝有什么区别?”
  赵如磨本也没指望会有什么回答,说了一会子话,见时候差不多要赶着回去应付老爷的功课。交代了伺候的丫头要好好照看,准备走了。这时一直不言不语的大少爷突然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来?”声音沙哑低沉,吐词清晰。
  这是两年来如切首次和赵如磨搭话,赵如磨听了大喜,一时反应过来他问的,不知如何作答。
  如切又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来?”
  赵如磨本想回答,因为我是赵家的人,张了嘴,却“我,我……”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第11章

  赵如磨本想回答,因为我是赵家的人,张了嘴,却“我,我……”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都是去南山前的小插曲了,赵如磨不能回答,悻悻而去,事后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哥为什么要问那句话以及那个问题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意思。等到赵如磨从南山学成归来,再想问问大哥那天的事,却发现那个小院早已人去楼空,之后无论是直截了当地问赵大人还是对身边仆妇旁敲侧击,都没有回答,似乎整个赵府对这个早已疯癫的大少爷的去处讳莫如深,如此,如切的人及生平都成了未解之谜。
  这些都是后话了。
  赵大人忙着打点书院的事,毕竟南山在当地小有名气,又是张相新学的试点,没有些门路还进不了南山的门。眼看事情办得妥帖了,投路贴以及推荐信也准备好了,这时身边林管家问:“要不要让四少爷去一趟别院?”
  赵大人想起来还有一个女人住在别院,赵如磨现在又是赵家独苗了,虽说养在夫人膝下,赵夫人却懒怠操这个心,之前在赵府,虽说是不能见面,到底还在同一地方,去了南山,没个三五年回不来,不让见见生母,恐怕说不过去。赵大人拿定了主意,便支使了个小子通知赵如磨说;可以去趟别院,让他准备下。谁知下人来回报说,四少爷说,自己这些年受到太太照拂,正打算去拜别太太。等见了太太,再来大人处领训。
  赵大人听到回话,诧异道:“这都是些什么孩子话!”又想着毕竟不是自小长在自己身边的,只得由了他去。
  赵夫人听到赵如磨要来拜见的消息,着实吃了一惊,随后以不变应万变,吩咐丫头将人迎了进来。只见来人头上戴着紫玉冠,穿一件大红箭袖,束着五彩宫绦,外罩石青褂子,登着小朝靴.面若秋月,色如春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周身气度清贵,不复之前时农家小子模样。
  纳头就拜:“儿子请母亲安。”
  赵夫人乍一看来人,晃了晃神。是了,来人和如切十几岁时的模样有几分像。如切自幼生的随母亲些,府上其他几位公子长相多是随了赵大人,且个性不同,三人在府中长大,倒是没有觉得相像。这个在外头长大的孩子,也许是同父的缘故,如今看来,除了眉宇间更捉摸不定的神色外,竟与赵夫人所出的长公子有几分相似。
  赵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忙让了座位请赵如磨坐了,两人又说了些客套话,不过是一个问太太最近饮食如何,本应早些来谁知诸事耽搁直到现在才来真是不该,一个答饮食无碍劳四爷关心,虽是未及见面但太太总念叨来着今日可算是见着了之类的。
  赵如磨边说话,边打量他名义上的母亲。眼前的女人保养得宜;看起来尤显年轻,不像是近五十的人了。长年的内宅不宁损耗了她精神头,眉目间多有抑郁神色。中年丧子又使得她息了争荣夸耀的心,此刻显得尤为淡泊宁静。太原王氏的女儿,和府上老太太膝下养的几位小姐一样,做姑娘的时候都是娇生惯养的,等到嫁为人妇,夫婿是个不靠谱的,与几个丫头出身的姨娘争,那些狐媚子除了年轻什么都没有,可男人偏偏喜欢。膝下只得了一个儿子,如珠似玉地捧在手心上,还在盛年就疯癫了,基本上等于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人生经历是考验心性的一种磨难。
  这位夫人行事正派,对两个庶子一向一碗水端平,可惜赵府不是她做主,还是纷争不断。唯一的儿子疯了,也没有打垮她的精神,她依然如一座山一样在正室的位置上岿然不动。赵如磨进府两年,几乎霸占了原嫡公子,她的亲生儿子的一切,却连个绊子都没碰到,难道会是赵大人那个不靠谱的功劳?不过她对着丈夫与别的女人生的儿子亲近不起来,这两年一直没怎么见赵如磨罢了。虽然面上不亲近,该做的却都做了。赵如磨刚进府时,一直看不透这位夫人是什么人,直到近来才恍惚明白他在赵府的平顺日子,不过源于一个女人的正直做派。如此人物,怎能不见?
  至于她不同意蔡氏进府,生生造成了蔡氏与赵如磨母子分离,也不是什么要紧事。毕竟,蔡氏连赵大人也不放在心上,怎么会在意能不能进赵家的门?也许离赵府远远的才正合她的意!
  赵夫人以为赵如磨此来总有些用意,整个赵府除了赵大人本人谁会相信一个外室的儿子进府两年不闻不问如今突然拜访只为话个别,只是她不愿费这个心揣度,等着来人开口。谁知来人嘻嘻哈哈,从东府的丫头扯到老太太养的雀儿,就是没切入正题,说的差不多竟起身告退了。看着来人远去的背影,赵夫人突然想到:如果如切也是来人表现的这个性子,大概也会这样在这里消磨一下午。
  赵如磨走后,赵夫人如常在佛堂诵经,王善保家的按捺不住,问:“太太,四少爷来这一趟,到底是为什么?”
  赵夫人诵完一段经书,才起身回答:“你看他今日说了什么,就是为了什么来的。”
  王善保家的连忙去搀扶赵夫人,说:“不过说些不沾边的体己话,老爷明日要送他去学堂,他来感谢夫人这些年的照拂之恩;再有就是问了些大爷的旧事。可是要说他真是为这些来的,谁信?”
  “是,谁信!”赵夫人叹了一口气,停了一晌,微微偏头看着窗外这些年来常开不败的海棠花,说着,二人慢慢往里堂走去。
  南山为张相新学的试点,众人皆知,赵如磨听了也不以为意,直到来到南山才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新学,因为他在人群中见到了女子。敢为天下先,由此可见张相与胡山长的魄力。而现实很快就会证明,他们的魄力不止于此。
  现任胡山长名瑗,也曾游历于仕途,与赵大人是同僚。胡山长直率、热心肠、责任心强,这样的性子并不合适官场,却是教书育人的好助力。胡山长任推官不几年,诸多不适,便辞了官专心在家乡办学,借了几个友人的东风,办了南山书院,自己任了山长,又聘了几位饱学的儒生,收了一些学生一起研究经学。这些年书院办得风生水起,然而让南山声名鹊起的还是张相的新学。
  端平十二年,权倾十载的翁相倒台,张相上位,在端平帝及众多同僚的支持下进行改革,史称“端平新政”。新政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军马、财政、利市、恩荫以及理学。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新学,虽然新政措施在不久后废止,二十年后国家实际掌政者却出自南山新学,这都是后话了。当时张相想在学院实践新学,其他学院多持观望状态,毕竟政治变革一般难以影响学术传承,而且多人亡政息,而学院却是屹立百年不倒的存在,不可不慎重。胡山长的南山书院率先试用新学,也为南山赢得了诸多赞誉,一时风头正劲。赵如磨来时已是南山施行新学的第二个年头了。
  赵如磨到了南山,通了姓名,随行的家人将赵大人交代的信件交给胡山长,又由几位饱学鸿儒问了几个问题,便正式成为南山书院的一员了。来到宿舍,许多学子都已经到了,正在由监生分配宿舍。
  赵如磨四处环顾发现,同舍生皆身着锦衣,腰佩白玉之环,私下交谈,一个说,“原来是穆小侯爷,久仰久仰”一个说,“林御史令名远扬,兄既为林御史之子,当与有荣焉”。中有一人,身着青白长袍,腰系白底双鱼荷包,面带微笑,远远地站在众人之外,似与当前环境格格不入。
  赵如磨暗想:此人衣着寒酸,在一群贵族子弟中能面无惭色,“子路终身所恃,不过不忮不求”,此之谓也。想不到人世真有如此人物!若果是如此,倒值得一交。
  不一会儿,监生念完了姓名,众人三三两两走进了房间,只剩下了那寒门学子和赵如磨。原来南山的宿舍都是两人合住,先前那些学子自行组合,没人愿意与寒门学子同住,因赵如磨刚来,也没有分定。那监生指了指遥遥地站着的那位问赵如磨:“那学子,你与这位学子同住,可有异议?”
  赵如磨看了看那人略显尴尬的表情,愉悦地回答:“但凭先生安排。”
  两人进了房间,那人面带歉意地笑笑,问:“我是陈留卫微,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天水赵如磨。”

  第12章

  “天水赵如磨。”
  最后在睡梦中醒来的时候,赵如磨发现自己出了一身的汗,浑身酸痛,躺在床上想了一会儿事,听到门外有吵闹声,有愈演愈烈之势。赵如磨披了衣服,打开门一看,好不热闹。
  原来驿站的驿役将赵如磨一行的东西扔了出来,隔着门骂,“不知是哪里来的乡野村夫,得了身能见人的行头,竟痴心妄想来扮钦差。吃我们的,喝我们的,还死皮赖脸地不走。他若是钦差,我也能成皇帝老儿!”多有些听不过去的村言乡语。
  同行有看不下去的,与之对骂,“你那厮嘴巴放干净点,我们大人是奉了道台大人之命前来办公差,到你这么个破落地小住,应使你门楣蓬荜生辉才是。这几日我们吃没吃好,住没住好,是我们老爷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一般见识,你再这样大放厥词,小心吃不了兜着走”,言语激动处还动起手来,一时鸡飞狗跳,搅人清梦。
  在驿站住着的、换马的、路过的有上前帮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看出蹊跷,冷眼旁观;也有不耐烦地拿出公文催促换马不管这闲事。
  赵如磨倚在门边好整以暇地看了半晌,对随从上前禀告点头表示知道了,吩咐人梳洗穿戴整齐准备出门。
  有同行不忿地问:“当日大人在路上想要招募些随同办公差,我们之所以远离父母故乡欣然应命,是慕君之高义。如今大人遭到这样的对待,庸人尚且羞愤。大人不管不顾,却叫我们这些人怎么想?”
  赵如磨道:“是我顾虑不周,没有及时和大家解释。依你之见,衙役为什么突然发难?难道真是依他所说我们索取无度?又或者是怀疑我们的身份?我们一行一向省俭,没用什么大的花销招致他们的不满;即使有,这些人精也不会吭声。我们的身份已经向曹溪核实过了,他又从何得知?从何怀疑?驿役的行为明显不符合他的身份,又没有动机。显而易见是受人指使,在河间能指使驿役的很明显是父母官。我已经晾着曹知县两日了,他有所动作很正常。”
  那人惭愧道:“却是小的顾虑不周,竟然质疑大人。请大人责罚小人。”赵如磨道:“无碍,也是我料事没及时与你们沟通”
  那人又问:“大人此去是?”赵如磨回答:“我去会一会这位曹知县。你们先收拾好东西,待会儿若是铁兄前来,劳铁兄帮衬,我们搬到来福客栈去住。也是我的疏忽,之前没想到河间天高皇帝远,曹知县的手伸得这样长,既然此处不再安全,赶紧搬出才是正经。”那人应声不迭。
  赵如磨想了想,又说:“我恐怕等不了,马上要去见曹知县,这样,我先写个口信给铁兄,等他来了你们再给他。”说着去了书房。
  驿役与随从正对骂,场面嘈杂不堪,一旁站着的人突然说:“你听,莫不是有人在敲门?”另一个说:“这么早,哪有人来?若是来转站的,马蹄声如打雷一般,早就听见了。”一人说:“不管是不是,我去瞧瞧再说,误了事可不好。”说着去开了门。果然有人在敲门,因院内吵闹,敲了好一阵没人来开。
  来人是卫微。卫微一进门就看见了院子内被乱扔在地上的包袱,问了周围站着的,“这是怎么回事?”便有人一五一十将事情说与他听。又问,“钦差在何处?”,自有人报了,“在书房。”
  赵如磨写信的时候,一抬眼便看见卫微往这边走来,等他走近了赶在他开口前说:“令尊的事情我正要出门,一有消息就知会你。放心。”
  卫微听了放下心来,本想问问院子包袱的事,又看了看赵如磨不耐烦的脸色,不敢,茹懦了好半天才说了一句:“谢谢。”
  赵如磨停了半晌,听到卫微道了声谢,再没其他,心中不耐烦,抬眼晃了晃手中的笔,问:“还有事?”
  卫微会意过来,自己杵在这搅了他写字的心思,忙退了出来。想起在屋子里的时候,瞥到纸上的字,虽没仔细看,但粗略看去是和之前的字迹很不相像。赵如磨在南山的时候写的字就很不符合他的身份,一般贵族子弟,四五岁开蒙,拓大字那是童子功。到十四五岁来南山的时候,个个都写的一手好字,家里有名帖的,摹本几乎可以假乱真。但是赵如磨的字,还没有定型,虽一笔一划有力,但是没有神韵,看起来像是只练过一两年。所以他比旁人更加用功,无论功课多忙,每天都匀出一个时辰用来习字。因为他的字实在难以见人,在南山有什么功课都是他先做好,再由卫微誊一遍。一般是他一边习字,一边对着自己微笑,而现在……卫微想起这些不禁心中泛酸。
  赵如磨心烦意乱地将写废的第三张纸扔进纸篓,正铺第四张的时候看见卫微磨磨蹭蹭地靠过来,在书桌前欲言又止。赵如磨看他一副讨好的模样,心中气不打一处来,问:“这又是来做什么?我不是已经说过了,你父亲的事我会办好?”
  跟着扬起下巴,脸上浮出一个讽刺的笑,冷眼横眉硬声道:“你是要告诉我:当年你连正眼也不瞧我一下,是因为你没有把柄撞在我手里吗?”
  说完也不等卫微反应,将手上铺歪了的第四张纸揉做一团,直接扔进纸篓里,径直走了出去,吩咐道:“口信来不及写,我先去县衙,等铁兄来了按照我说做就行了。”也不管卫微还呆在那里,大步走了。
  卫微听到这话,脸红一阵,白一阵,一张脸五色聚集可以去做调色板,一时又急又气又恨又怜。急的是事情不是他说的这样,气的是他的话中认定自己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小人,恨的是自己低三下四求人还没得好脸色,怜的是得多大的怨恨才能在多年后重逢中说出这么酸的话来。见他走了,下意识抬脚跟了过来。
  还没出驿站的门,迎面来了两个人,正是一直等的老残和昨日刚见过面的荀域。卫微这时也慢腾腾跟了出来。
  老残老远看到卫微,笑道:“清早我们就去了卫府找卫大少爷一起来见赵兄,没承想下人说大少爷一早就出去了,也没说去了哪里。原来也是来了赵兄这里。比我们来得还早就罢了,怎么一个人也不带?怪叫人挂念的。”
  卫微被赵如磨的话噎到了,听到老残打趣的话不过敷衍了几句。老残见这二人面色有异,以为他们起了什么口角,也没再多话。
  赵如磨听到老残的话,恍然想到:“驿站这样远,他来的这样早,肯定是天不亮就出了门,路上要是磕着了碰着了也是不容易。”心中不忍。
  又想起客栈的事,拉着老残的手,说:“铁兄来得正好。”如此如此这般将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铁兄,我在河间没有旁人,这件事就麻烦你了。”
  老残应道:“哪里哪里。”看到卫微在一旁,问,“卫贤侄也是能帮把手的?”卫微连连点头。
  赵如磨从卫微脸上扫过,点点头,口中说,“此事就拜托了。”又对一旁的荀域说,“我要去一趟县衙,荀兄陪我走一遭吧?”
  荀域诧异地望了老残一眼,口里说:“当然,当然。”二人一前一后地走了。
  老残见二人走远了,对卫微说:“贤侄,赵老弟刚才和我说在驿站遇到了麻烦,你看连他们的行李都被扔出来了。”又看了看周围,凑近卫微,低声说,“估计是受曹知县指使。”接着说,“此处是不能住了。贵府倒是有些房间,我提了提。老赵说不太方便,我也觉得一个钦差住在被告家不妥当,就没再坚持。老赵打算去搬来福客栈住,他忙着去县衙,不得空,随从搬东西什么的让我帮忙看着。我想老赵也是为贵府奔走,虽然他昨天信誓旦旦说要帮忙,也不求回报。这是他的心意,我们毕竟不可不表示。此等小事,能帮则帮,所以就和老赵说贤侄也是能帮把手的。贤侄不会怪我多嘴吧?”
  卫微连忙表示:“铁叔说的什么话。我年纪小,有什么地方想不到的,铁叔帮我想到了。我感谢还来不及,哪里还会多心?”
  二人便使唤了几个大汉,帮着赵如磨的随从打点一二。卫微想赵如磨撇下老残和自己,单单和荀域一同去了县衙,这却是什么缘故?老残是赵如磨信任之人,又一向是靠谱的,要留下来照看,这个自己是知道的。自己是卫家人,不适合和曹知县打照面,这个也是知道的。但是荀域,难道他们之前认识吗?
  卫微想不明白,决定旁敲侧击问问老残。

  第13章

  卫微想不明白,决定旁敲侧击问问老残。
  二人走在路上,赵如磨看看身旁这人乡绅打扮,头戴方巾,身着白褂,俊俏模样,手拿着一把折扇,是昨日由老残引见的河间乡绅姓荀名域字子卿的。赵如磨想起昨日荀域买宅子的事,笑着问:“子卿兄,昨日的宅子可有后续?”
  荀域说:“有什么后续,我不过耍弄他们玩。非如此,我心里头不痛快。”
  原来昨天本来是在卫府设宴前由老残引赵如磨去拜见一位老朋友,就是荀域,却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先前还没到荀府的时候,赵如磨就问:“铁兄这是要带我去哪里?又是哪位高人的等着咱们去拜访?”
  老残边带路边笑,说:“我看你在河间也没个说话的人。我们今天去见的这个荀域,却是河间的一个妙人,不能不见,你去了就知道。不过,他恣意妄为惯了,若是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还请多担待,我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赵如磨忙扶起老残作揖的手,说:“这都说的什么话,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吗?”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倒不觉得远。
  等到了荀府,门大敞着,进去一看,厅里站着一个婆子和两个汉子,荀域坐在中央太师椅上懒洋洋地喝茶。赵如磨四处打量,这是一间两进的院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